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024-05-11

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工地试验室职责

1)负责本公司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的试验管理工作;制定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对本项目范围内的工程试验业务进行指导并督促试验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2)负责本管段工程有关试验、检测工作,包括钢材、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土工标准试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及拌和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试验;砂浆力学性能试验,地基容许承载力等试验。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3)参与原材料选场调查,并通过试验对所选材料质量做出评价。4)负责对本试验室的试验设备功能、仪器检验标定情况、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5)建立健全试验仪器设备档案、台帐以及对试验仪器设备按检测周期进行检定及校验。负责试验仪器设备的保管与维护,确保仪器设备在法定有效期内正常运行,从而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6)定期对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强度、水泥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项目部、公司工程测试中心报送统计分析报表、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做好试验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7)负责对本试验室不具备试验检测资质项目的委托送检工作。8)积极开展新检测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试验研究工作。9)完成项目经理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1)主持试验室全面工作,对本室的技术、质量、安全全面负责,组织完成施工所要求的各项试验检测工作,批准本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审核签发试验室各类文件。

2)组织贯彻学习公路标准化要求和新的试验检测技术,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体系和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3)组织制定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要求。

4)定期主持本试验室的管理评审,组织制定试验室工作计划,积极开 展各项专项质量检查,对管段内试验室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5)参与重大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有关试验检测方面问题的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

6)参与新工艺、新材料试验方案的审查,参与分管范围内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并提出建议。

7)考核本室全体人员的工作、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本室工作信息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8)完成项目经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工地试验室的技术管理工作。2)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标准、计量法的规定,全面掌握本领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3)批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4)组织收集有关的各种试验检测标准规范,制定技术活动计划,组织开展试验比对工作。

5)负责试验检测报告、报表、资料的终审与签发,对试验检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6)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试验检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7)负责对试验检测标准和方法以及偏离检测方法的控制,对试验室技术活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8)督促、检查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组织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及业务考核,负责技术业务指导。

9)负责建立健全试验室信息管理体制,组织做好各种文件、资料归档工作。10)11)负责试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试验检测技术工作。

试验室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

12)全面负责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协助主任建立试验室的质量体系,并负责维持质量体系的现行有效性,定期向主任报告试验检测工作质量情况。13)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和修改,组织质量手册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主持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编写管理评审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14)负责检测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检测质量争议的处理,审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15)组织试验室的质量体系审核,审核委托试验机构的资质和检测能力。16)17)检查、考核各类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

在技术负责人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由质量负责人代为行使。18)负责试验仪器设备、试验环境、试验样品的管理,确保试验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试验检测工作标准要求。19)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试验室计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实施,及时完善相关质量活动记录。2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试验检测工作

5、试验工程师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工程试验、检测方针、政策、遵守各项 2)规章制度,按有关技术标准完成试验、检测工作。3)认真钻研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试验、检测的理论和方法。4)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 改试验、检测数据,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5)认真分析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并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客观 公正性负责。6)试验、检测过程中若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向主任汇报并按照主任要求进行处理。

7)服从分配,努力工作,及时并高质量的完成主任安排的各项工作。

8)在独立完成试验检测工作的同时,指导和带领试验助理和试验工完成主任交付的试验检测任务。1)爱护仪器、设备,保持试验室环境整洁。

2)服从分配,努力工作,积极协助试验工程师完成各项工作。3)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6、试验员岗位职责

1)在主任和试验工程师的安排下,完成承担的各项试验检测任务,并对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负责。

2)严格按照有关的试验规程、试验方法做好各项试验,及时填写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要清晰、准确,记录完整。

3)详细观察和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发现有异常现象或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应立即向试验工程师汇报。4)做好检测前的样品准备工作,需要进行加工的样品应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加工和制样;校对仪器设备量值、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正确使用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及时填写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做好试验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负责试验区域环境卫生和安全工作。

6)编制试验报告,按规定程序送审,并及时登记各项试验台帐。7)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受行政干预,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试验结果,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8)对试验资料严格保密,未经试验室主任同意不得将试验数据及结果外传和泄露。

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试验检测工作。

7、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在主任领导下,负责对本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标准规范、外来文件、有关的试验检测资料以及电子版文件的管理。2)负责搜集与试验检测工作有关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书资料,并登记建档妥善保管;失效文件应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3)负责保管试验仪器设备的档案证书、计量检定证书和自检资料。

4)负责各级单位来往文件的收(发)登记工作。

5)负责试验室内的原始记录管理,负责试验报告的发放、保管、整理归档。

6)负责保管和使用本试验室报告用章。

7)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复制试验报告,不得泄露原始数据。

8)做好防火、防盗、防蛀工作,以防资料的丢失和损坏,丢失资料应按质量事故处理。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试验检测资料管理工作

8、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1)参加新购仪器的验收、调试工作、填写仪器、设备档案。2)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计划的申请,仪器、设备的清洁、清洗、换油等工作。对三个月以上不用的仪器,应经常通电检查,凡仪器内使用干电池的仪器、设备入库时应取出,以免损坏电源。

3)严格执行计量法,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检测频率等情况,确定检定周期,按时送检。

4)定期检查和抽查正在使用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发现不正常或损坏时,立即粘贴“停用”标志,做好相应的记录。5)建立详细的仪器设备档案,妥善保存各种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相关资料。

6)

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9、样品管理员岗位职责

1)来样样品的包装应清洁完好,不得留有它物或用未经清洗的包装物包装试样。

2)对来样的外观、封样标记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并清点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核实无误后,填写样品入库登记簿。3)样品应按相关规定分类保管,不得使其变质或降低性能,未检、已检样品应有明显的标志。4)样品保管应做到帐、物相符。

篇2: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制度

一、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未取得前述有效证件的人员不得上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不得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要求调离其工作岗位。

四、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篇3: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健康证明发放范围及依据

1.1 食品从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下称《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1.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 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1.3 化妆品生产从业人员

《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化妆品生产。

1.4 生活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5 消毒产品生产从业人员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第四十六条:直接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的操作人员, 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取得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1.6 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三条: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1.7 生鲜乳收购人员

《乳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五项:生鲜乳收购站人员必须是具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1.8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工作人员体检合格, 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后, 方能上岗工作。

1.9 药品生产经营人员

《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讨论

2.1 健康检查人员范围

多种行政法律法规已将从业人员健康纳入行业监管范围, 如消毒产品生产人员、生鲜乳收购人员、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等上岗前需提交健康证明, 但《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没有将此纳入健康检查管理范围, 没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检查用表和健康证明。药品生产经营、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虽有健康检查相关规定, 但也未纳入该管理办法。

2.2 健康检查项目

2.2.1 健康检查项目不明确

当前各地的健康检查机构主要检查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五病”。《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省市出台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项目, 事实是各地疾病控制机构在取消乙型肝炎检测后, 自行将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纳入了检测范围。

2.2.2 禁忌证有所差别

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不同的要求, 禁忌证有所不同, 健康检查项目也相应有所差别, 不能互相混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解释为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等;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对有碍食品安全、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做出具体规定;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的禁忌证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将哪些人畜共患病作为健康检查项目有待明确。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强制性病、艾滋病检查显然违反国家规定, 如何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检查尚需有关部门做出规定[1]。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禁忌证是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药品生产经营人员的禁忌证为“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 将哪些传染病作为健康检查项目尚需明确。

2.3 健康证明

2.3.1 名称不统一

法律、法规确定健康检查后发放的“健康证明”和各地实际发放健康证明的名称多种多样, 如健康证、健康合格证、体检合格证、健康证明、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健康合格证明等等, 造成健康证明管理的不规范。

2.3.2 格式不统一[2]

各省市发放的健康证明有本式的、卡片式的、IC卡式的、胸牌式的;材质、大小、颜色、内容不统一;不同工种标记方式不统一, 不明显;从业人员跨省、市工作时, 监督部门无从认定健康证明的真伪。

2.3.3 未体现禁忌证

行政监管中的健康证明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的健康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对未患有所检项目疾病的被检人员出具的证明。健康证明上不注明禁忌证, 容易造成对健康证明概念的混淆。

2.4 健康检查组织形式多种多样[3]

目前,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一般由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中心承担, 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承担, 药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由药监部门组织实施, 消毒产品生产从业人员、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生鲜乳收购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尚无确定健康检查机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健康检查任务, 致使乡镇农村从业人员体检极为不便, 有的地区委托当地卫生院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 这样方便了群众但体检的质量却值得探讨。

2.5 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工作无法可依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 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为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段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监督检查也同时划转。健康检查机构发现从业人员有禁忌证即不予发放健康证明, 从业人员的监管机关和健康检查机构之间如何进行信息共享, 对在岗的患病人员如何进行职业禁忌调离和监管尚无明文规定。2.6健康证明持有率偏低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人员门槛低、流动频繁、经营者意识差、健康检查费用较高、卫生监督力量薄弱、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检费用利益分成等多种因素使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偏低。

3 建议

3.1 尽快制定或修订预防性健康检查法规、规章

国家尽快修订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把需要纳入健康证明发放范围的行业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项目、健康检查用表、健康检查程序, 使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3.2 将身份证明纳入健康检查用表

当前健康检查用表没有要求被检查人提交身份证明, 将身份证明纳入体检表后, 可有效防止冒名顶替体检现象。

3.3 统一健康证明名称、格式、内容

3.3.1 名称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300号) 已经明确取消《健康证》审批工作, 在行文中对食品生产经营和化妆品生产人员使用了“健康证明”名称。建议统一使用《健康证明》的名称, 有利于规范监督执法和提升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严肃性。

3.3.2 格式

将健康证明按照禁忌证相似与否分为6类:A类:食品、生活饮用水;B类:化妆品、消毒产品;C类:公共场所;D类:药品;E类:托幼机构;F类: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生鲜乳收购。全国统一健康证明样式, 将此6类健康证明以不同的材质、格式、颜色加以区分, 分别用于不同的行业, 防止混用、乱用现象的发生。

3.3.3 内容

建议将身份证号纳入健康证明, 并作为健康证明的特有编号, 同时可另设发放序号一栏;在健康证明的背面增加单位名称一栏, 便于健康检查单位、从业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管单位监督检查;在健康证明的背面增加禁忌证一栏, 例如:A类健康证明:“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3.4 推行网络化健康证明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 为健康证明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建立网络化健康证明管理系统[4], 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登记、签发、查询中解放出来, 实现监管机关与健康检查单位信息共享, 有效解决现场核查、跨区核查健康证明问题, 杜绝假证的出现。

3.5 增加健康检查机构数量

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制度对健康检查机构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工作制度等都有较高要求。笔者认为预防性健康检查项目大多为传染性疾病, 对健康检查机构的场所、仪器设备、人员等要求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偏低, 可制定适合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资质认证制度, 在县级行政区划内设置多个健康检查机构, 解决乡镇村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难的问题, 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健康检查服务质量。3.6规范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工作机制健康检查单位向具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通报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从业人员情况, 由行政执法机关向从业人员的单位下达《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 并予以督导落实。

3.7 广泛宣传预防性健康检查相关知识, 开展从业人员卫生

知识培训, 提升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各部门协调联动,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提高健康证明持有率。

参考文献

[1]王翠蓉, 黄礼兰, 汪松波.从业人员健康证管理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6) :559-560.

[2]徐亚新, 徐宏琨.浅议健康证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3) :185.

[3]关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探讨EB/OL.2006-06-06[2010-07-27].http://www.hbwsjd.gov.cn/m sg-detai。ljsp?m sg-info-id=20060606084234000001.

篇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

1 体检单位的管理

目前,从业人员体检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各地疾病预防部门承担,但各地体检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悬殊,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区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该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具备检测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有专门的体检组织、配备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单位的管理,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暂停或者取消其对从业人员体检的资格。同时还应当看到仅由疾控中心一家承担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是不够的,为方便群众应允许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如医院有更完备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技术力量,甚至还成立了体检中心。这样既能避垄断之嫌,又能由竞争而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态度,且能方便群众。

2 确定体检对象和体检周期

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为顾客服务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为体检对象。此规定比较明确但有些遗漏,比如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超市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每天在一线生产或销售,但他们会经常深入车间检查、指导工作,对产品和顾客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也应确定为体检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且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规定了不同的体检时间,即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由于体检时间不同,随之也出现一些麻烦和矛盾: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型超市食品组和非食品组人员的工作不定期的调整;食品和百货混卖的小商店,均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员漏检。建议制定一个统一的期限,避免漏检的发生。

3 体检项目和体检质量的管理

各地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检测项目不一致,随意性较大。一般比较重视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而对肠道带菌、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等项目的检测重视不够。这样的体检,难以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是健康合格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笔者认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线透视(必要时拍片)、肝脾触诊、皮肤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和甲肝、戊肝等检测项目,体检单位不得随意减免检测项目。笔者建议应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具体项目、体检收费标准、体检评价标准等。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提供一个透明度高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是一个社会性的服务工作,体检工作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卫生安全和安定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该做的检测项目没有做,规定检测的疾病漏检,经常影响到体检结果的正确评价。笔者认为,要提高体检质量,体检单位要保证给体检工作相应的投入,主要是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只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完善检测设备,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体检质控制度和控制系统,才能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高质量。

4 从业人员应体检人数和调离岗位的问题

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往往只组织部分从业人员体检。而对流动人员、临时工、新招聘人员不报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他们中的患病带菌者接触广大顾客,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健康检查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现场健康证明的查验工作力度。从而防止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的疏漏,真正达到从业人员100%的体检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对体检不合格人员进行调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伤寒患者及带菌者、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肝)、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患者和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等。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并及时查访体检不合格者是否调离岗位,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安全卫生的服务。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目前的从业人员体检状况,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强化卫生意识,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使广大业户与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使其懂得上岗前健康体检是法律规定的,业主及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食品安全法》,积极、主动地参加健康体检。(2)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型食品企业上,增加监督频次,尤其在健康证的检查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人证相符。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及有制造假证现象,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条款,对经营者和个人进行处罚。(3)加强对从业人员体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企业要逐户建档,对从业人员体检情况登记,使管辖区的监督员对此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更换、随时体检、随时登记,严格把住无证上岗关。健全企业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让经营者清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是利己利民的事。(4)卫生体检部门在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要做到底卡、照片与本人相符,控制好每一体检环节,杜绝替检现象,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调离与核实,确保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严密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建云,陈晓华,孙雷.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意义和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2004,20(12):77-78.

[2]张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篇5: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4: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有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食 品 进 货 检 验 记 录 制 度

一、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购进食品时,如实记录进货台账:食品名称、购货时间、规格(品种)、数量、供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相关检验报告的时间、食品保质期等;

三、销货台账应如实记录销售食品名称、销售时间、规格(品种)、数量、购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进货台账和销货台账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五、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等易于丢失的凭证在每次进货后及时粘贴于台账上;

食 品 退 市 制 度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下列食品应当采取退市制度:

1:未在显著位置清晰的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等;

2: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3: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4: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5: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6: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7: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和合格的;

三、发现上述食品自动进行退市处理;

四、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退市通知后,应及时退市;

五、退市处理的食品作好记录:时间、食品数量、生产者、产地、规格,及时通知供货商或生产者将食品拉走并做好记录;

六、供货商和生产者未到来前,对退市食品做好装箱、包装处理,妥善保管,不得与合格食品混放;

冷 链 销 售 管 理 制 度

一、需要冷藏销售的食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冷链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食品进出必须建立专账;

四、食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定型包装液体食品等在2度至8度条件下贮存;定型包装固体食品安全按包装上标明的贮存条件贮存;

五、食品保存期间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个测量1次食品温度,记录检测结果;

六、冷链设备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整洁,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

食 品 进 货 查 验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对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的复印件进行留存;

2:每收到一批货物,如是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

3:查验预包装食品上的标签: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4:如实记录供货者的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5:如销售进口食品,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员 工 食 品 安 全 培 训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公司(或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食 品 检 查、存储、运 输 制 度

食品检查制度

一:建立食品卫生检查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本公司(单位)进行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二: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三: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需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四: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存储制度

一: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有登记;

二: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三:库房配备专职人员定期进行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及时处理;

四:冷藏食品配有专用的冰箱、冰柜;

五:食品储存配有专用的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等进行洗刷消毒;

六: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定期检查记录;

食品运输制度

一: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

二:运输时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食 品 批 发 销 售 记 录 制 度

一:销售食品时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二:设立一个存放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实台账管理。三:批发记录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篇6: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本食品经营企业现建立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第二条

加强对企业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是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经营活动有关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 培训目的:

(一)加强本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职业素养,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

(二)通过对食品安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本企业员工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特别要明确食品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三)积极开展对本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本企业食品经营安全。

第四条 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五条 培训方式: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员工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本企业培训,并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第六条 培训时间:本企业规定员工每周对食品安全内容进行自学,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七条 培训要求:本企业员工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认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本企业员工不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要掌握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的具体规定。

第八条

对新录用员工为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九条 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安全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和奖惩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条 对本企业食品安排知识培训及学习情况建立培训档案。对组织和参与情况、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并进行归档。档案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本食品经营企业现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以加强企业员工健康情况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条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是为了防止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因其所患疾病污染食品而建立的制度。

第三条 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第四条 本企业凡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员工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第五条 本企业员工健康检查应每年进行一次,对新录用员工或转岗员工应先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六条 对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禁止其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这些疾病包括: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

第七条 如发现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中患有第六条规定的不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法定疾病的,本企业将立即调换其工作,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岗位。

第八条 本企业建立健康档案制度,记录与员工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第九条 健康内容包括每位员工的既往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家族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第十条 健康档案应根据员工每年健康检查情况及时更新。第十一条

篇7: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厂部和分厂相关管理文件规定,认真履行作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2 劳动防护:

2.1 进入厂房必须在安全通道内通行,上下楼梯应手扶栏杆防止滑跌。

2.2 进入厂房必须将劳防用品穿戴整齐,安全帽帽扣扣紧,阻燃服扣好扣子,浇注作业时裤管放在皮靴外面。

2.3 在烧氧、测温、取样、判渣、添加覆盖剂、钢包事故旋转等情况下,必须戴上面罩,防止身体被飞溅钢水灼伤、烫伤。

2.4在检查预热设备或预热中设备时,必须带有效的检测器,以防烫伤。

2.5使用氧气、氩气、天然气、压缩空气等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按《危险化学品 作业卡》要求使用危险化学品。

2.5各岗位员工必须贯彻执行沂源亿盛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作业区域。

2.6 本岗位安全规程对作业中辨识的`危险源进行过程危害控制,以达到控制危害因素,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员工必须认真、主动接受安全教育。按时、按期参加各类安全活动、接受安全培训教育。在其它部门相类似岗位发生事故后,本作业区必须立即进行本岗位的对照,是否还存在未辨识的危险源,并进行危险源辩识、评价与控制。

2.7作业时必须戴防尘口罩、耳塞。经公司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确认不适合本岗位的职业禁忌症人员应调离本岗位作业。

2.8遵守用电安全管理规定,检查有效期、合格使用证并必须接好接地线。

3行为规范:

3.1 禁止在操作盘面上和电气控制箱内放置茶杯及各类杂物。

3.2 保持作业现场环境整洁,工器具葙内工器具分类摆放整齐,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各类书籍、报刊杂志,

篇8:试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凉山州放射卫生的起步与发展

凉山州放射卫生工作起始于1979年,在这之前,该工作由省工业卫生研究所负责。随着以贯彻执行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科委1979年重新发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省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的基本任务》,以配合省工业卫生研究所对凉山州一医院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的监测为契机,从开展放射性同位素空容器监测和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监测、防护改造工作开始,放射卫生工作才下放到州(地区)级。目前主要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州17个县(市)的放射卫生(检测、评价)工作。

工作初期,是以在劳动卫生科内设置放射卫生小组并由人员兼管来进行该项工作,1984年3月,成立了独立的放射卫生科,由此坚持了至今25年不变的由放射卫生科负责全州放射卫生工作的科室机构设置。

随着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法规的不断制定、修改、完善和工作职能的变更、调整,从全面负责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到仅进行放射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历年来开展了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改造和监测、天然γ辐射本底调查、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大气氡水平调查、建材产品和磷肥放射性监测、放射事故调查、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源监测、个人剂量监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等工作。

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

在国务院1960年批准发布的《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2]和1964年卫生部和国家科委发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3]中即要求对于准备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事先进行健康检查,对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当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结合当时的其他有关规定如“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卫生防护细则”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须知”等看,最初仅是针对开展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但仍然是对从事其他放射工作的有指导意义,而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4]中则对从事医用诊断X线工作的人员在健康检查等(同时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和个人剂量档案、健康档案)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后不同时期发布的有关放射法规[5,6,7,8]则都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四川省放射卫生防护所在1988年也制定了《四川省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实施办法》,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980年卫生部在《省(市、自治区)级放射卫生防护机构的基本任务》中提出:“组织对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剂量检查和健康档案的管理(包括定期健康检查和剂量、健康档案的管理)”。1982年,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四川省医用X线卫生防护管理实施办法》[9],按照工作要求,在1982年即选择经济条件比较好的3个县县城所在地的州、县级医院进行试点,对在这些医院工作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以后逐渐开展目前对全州17个县 (市)内包括乡镇卫生院和个体医疗单位及厂矿等非医疗单位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均进行职业健康管理。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1982年是由四川省工业卫生研究所派专业人员来我州现场进行辅导和承担部分如内科、微核检验的具体工作,以后该所专业人员也数次来现场指导具体工作。同时,为给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提供有力量的技术支撑,省放射防护所通过举办“辐射细胞遗传学讲习班”为各地、市、州开展微核、染色体检测工作培训了技术力量。随着业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增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法规和有关规范的不断制定、修改、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强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已从过去单纯的常规体检发展到能够开展微核、染色体在内的比较全面的符合检查规范要求的检查项目和涵盖包括职业健康教育、放射防护知识、放射卫生法规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档案建立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职业健康监护。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因各不同时期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相关职能的转变而有所不同,在1982、1989、1997年是以州卫生局行文的方式对全州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提出安排和要求,2005—2007年则是由州卫生执法监督所和州CDC共同行文组织,其余年份是州防疫站(州CDC)单独行文组织。各县(市)卫生局、防疫站(CDC)对各年份的体检工作做了相应的督促,仅个别县转发了州卫生局所发的体检通知给县辖区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并作了相应安排。从2000年起,对放射工龄满20年的,每年组织进行健康疗养,以保护他们的健康,有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迄今已参加了2次健康疗养。

历年健康检查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年度体检率仍然有波动;同时,职业健康检查的间隔时间因相关放射卫生法规的修改或颁布而不同,或3年1次,或2年、1年1次。在贯彻新的法规或要求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时,体检率均较上一次有所上升(表1)。州级、县级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参加每次体检,乡镇卫生院和厂矿等非医疗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未能完全参加每次检查,有的要间隔1次甚至2次才参加。

注:*是表示为贯彻新的有关法规时的年份的体检率。

对在体检中发现的不适宜再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提出了调离放射工作岗位的意见。1995—2007年共有2名人员被调离放射工作岗位,改做其他工作;4名人员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通过健康检查,发现1例单肾肾内占位性病变,由于发现及时,通过手术摘除,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在这期间,通过安排3名疑似患放射性疾病的人员到省会诊而排除了患有放射性疾病的可能。

按照规定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但该工作开展情况较差,多数新参加工作的放射人员是在接触了一段时间的辐射后才参加检查,进行上岗前体检所占比例太少。同样,能够在离岗时进行离岗时体检的也存在类似状况。其检查情况见表2。

(人)

3 个人剂量监测

在卫生部1985年发布《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10]后,1986年即选择了10个医疗单位36人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试点,此后,按照不同的间隔周期分别开展了监测。监测间隔时间因工作力度的加强而逐渐缩短。监测率逐年有所上升,但不稳定,近年来还所下降,主要是有的放射人员不把监测资料寄回而造成,也与目前放射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省、自治州(地区)二级管理变为省、自治州(地区)、县三级管理有关,也与目前因管理体制的缺位仅能监督本级医疗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对厂矿企业接触非医用放射源的放射工作人员不能全部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有关。各年的监测情况和剂量分布见表3。

在刚开始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时,采取的是将个人剂量计装在缝制的小布袋内,放射人员佩戴小布袋进行监测,以后才逐渐发展到佩戴个人剂量盒。个人剂量的监测,一直由省放射防护所(现省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辐射所)对所送(寄)去的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报告,我们将结果检测通知各被监测单位,并记录在个人剂量档案中。

个人剂量监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在发放和回收环节,其次是恶意照射,这是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始终存在的问题。由于个人剂量计大多数是通过邮寄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在此过程中发生投递失误而造成剂量计丢失。恶意照射的发生是因为放射工作人员故意将剂量计放置在X射线主束处以“检验”剂量计的效果而致。对每次监测数据过大的,进行了过量照射调查,属恶意照射的,该次检测结果作为无效数据处理。在调查时,其中多数人员并不承认是进行了恶意照射。因此对这些监测数据的取舍比较难以掌握。

4 放射防护、法律法规教育

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是放射工作人员在从事放射工作时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国务院1960年批准发布的《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即规定“对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当加强有关放射性工作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的教育,使他们能自觉地遵守防护规则”。1989年发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11]也提出应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以后历年新颁布或者修改后重新发布的有关放射卫生法规[5,6,7]也同样做了这方面的规定。凉山彝族自治州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开始于1989年,1989—2007年开展了10次培训。其中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书面考试3次。考核和考试的结果按照要求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对新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除了培训当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外,基本防护知识、方法、操作技术是每个放射人员必须学习的。对已经从事放射工作的并接受过基本防护知识培训的人员,在以后的复训中,则主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新标准方面的教育。每一次新发布的放射卫生法规是必须培训的内容。

5 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建立

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对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的整个职业工作期间的健康监护和个人受照剂量情况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记录。

自1982年开始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来,使用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有4次变更,1982年开始使用的是由四川省工业卫生研究所发给的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1995年使用的是由四川省工业卫生研究所制定的四川省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而2006、2007年使用的是卫生部制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4次使用的健康检查表,需要记录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大致相同,但由于使用的健康检查表的格式每次都有变化,使体检资料的连续性受到影响,1982年由四川省工业卫生研究所发给的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可以连续使用10次,利于保存和对体检结果的连续性观察。而2007年卫生部制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仅能使用1次,不仅造成放射人员在填写基本信息时每次均不完全一致,也不利于对体检结果进行连续性观察。

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基本都是记录在职业健康检查表中,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合并为一个档案,方便管理和查看。1995年前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由各放射工作单位保存,因各放射工作单位保存不当,时常发生档案丢失。1995年后,由州防疫站(现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保存。到2007年,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身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2007年起的职业健康检查表仍然由各放射工作单位保存。

从1989年起,在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时,建立了“四川省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卡”和“四川省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情况报表”及“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1996年变更为“放射工作场所及工作人员监督监测年报表”)报告制度。每年向四川省放射卫生防护所进行报告,由省级汇总后报卫生部。到2001年,由于职能的转变,这一制度未能继续坚持和执行。近年来,为了放射诊治疗单位建立放射基础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需要,我们制定了包括放射诊疗单位基础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放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在内的9个目录,用以指导和规范放射诊疗单位建立放射卫生档案。

6 讨论

本调查表明,凉山州放射人员健康管理随着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法规的不断制定、修改和完善及对放射工作的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放射工作单位对放射人员健康管理重要性认识的深入,27年来该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放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已经涵盖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教育(放射防护知识、放射卫生法规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档案建立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职业健康监护。但上岗前体检和离岗时体检工作的开展一直很差。虽然由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1]发布,管理体制的变更,卫生部门无法直接要求厂矿等非医疗单位如接触核子秤、料位仪等放射源的放射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做好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和法律法规教育,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个人剂量挡案是法定的工作,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法规、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贯彻和执行。放射工作单位领导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厂矿等非医疗单位单位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参加每次体检,以保证他们的健康与安全。在目前2年才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下更应参加每次体检。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特别是县级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是为了对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的整个职业工作期间的健康监护和个人受照剂量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记录,需要对获得的资料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全面的记录,因此加强和规范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的建立和保存是必要的。

摘要: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方法收集、整理1979—2008年凉山州放射卫生工作资料,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凉州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从1986年的67.01%上升到目前的91.48%,个人剂量监测率从1986年的18.27%上升到近几年的73.45%~95.03%。结论随着放射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凉山州放射人员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7年来该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放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已经涵盖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教育(放射防护知识、放射卫生法规培训)及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档案建立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职业健康监护。但上岗前体检和离岗时体检工作的开展一直很差,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凉山州,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动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安部.国家科委《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1979.

[2]卫生部.国家科委.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60.

[3]卫生部.国家科委.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1964.

[4]卫生部.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1978.

[5]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988.

[6]卫生部52号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997.

[7]生部55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07.

[8]国务院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989.

[9]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医药管理局.四川省医用X线卫生防护管理实施办法.1982.

[10]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1985.

上一篇:为官不为讲话稿下一篇:作文开头结尾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