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话剧观后感

2024-04-17

红旗渠话剧观后感(通用16篇)

篇1:红旗渠话剧观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了观看话剧《红旗渠》。当年林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渠长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给我们很多感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1960年,在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引漳入林”无论男女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实干。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四院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篇2:红旗渠话剧观后感

一是要学习林县领导班子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林县县委决定开工修渠时,资金和物资并未全部到位。当县委书记杨贵被反对者黄副县长问到有无材料和钱的时候,他说:“有,不多,可我们有人——55万!”林县人再也不能忍受这样屈辱的生活——一生只洗三回脸:出生、结婚、死亡。要活命,要尊严地活命,这就是林县55万人最急切的愿望。谁能实现这个愿望,谁就是林县人民的英雄。杨贵看准群众诉求,利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氛围,抓住机遇,大胆决策,最终彻底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自然面貌。

眼下,全县、全镇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渝万城际铁路动工建设,建成通车后从垫江县城到重庆主城只需半个小时,这必将给全县的产业、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中国西部(重庆)钟表计时及精密加工产业园花落垫江桂溪,国家新一轮城镇化政策即将出台,也为全县全镇统筹城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桂溪镇不能无动于衷、不紧不慢,而是要以只争朝夕的主人翁态度,抢抓机遇谋发展,抢抓时间研究新问题,全力做好服务县上重点项目的工作。

二是要学习林县人民不等不靠的创业精神。在修渠资金、物资、粮食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林县人民“不讲客观、不讲条件”,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呼啦啦15个公社的几万民工,自带工具,自带干粮,拉着大车,推着小车,一齐拥了上来,把通往工地的路全都堵死了,干部分段包干,“该炸的炸,该垒的垒,该挖的挖,该拆的拆……”机遇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桂溪镇城区被县里划作规划区,要发展镇域经济存在一定的约束限制。新班子上任以来,确立了“商贸富镇、工业强镇、生态美镇、和谐稳镇”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创造条件谋发展,目前“一园一区一基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商贸物流园完成策划设计,城北综合交易市场破土动工;城北工业集中区完成规划,建成园区道路500米、排水管网1250米,已入驻项目14个;百果园生态产业基地、天龙生态园等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完成土地集中流转多亩。今年1—5月,我镇累计跟踪洽谈项目35个,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资7。9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19亿元,同比增长127%。未来我们在发展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要发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胜利!

三是要学习杨贵同志全心为群众着想的道德品质。为了给修渠工地开出一条路,村支书带头强拆占道的祖先祠堂,杨贵和乡亲们一起对着祖宗牌位下跪发誓,并特意叮嘱村支书要将拆下来的祠堂砖瓦和祖先牌位保护好,以便择址重建。为了让修渠民工吃顿饱饭,杨贵不惜冒着受处分甚至杀头的险,违规借用国家粮仓三万斤粮食。虽说违规是不对的,但正是因为杨贵有这份为群众殚精竭虑的心,所以群众才领他的情。

篇3:话剧《党员》观后随感

自新中国诞生至今,中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历史特征,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前进步伐之大和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令世人瞩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每一个历史时期中,百姓眼中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和风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党员》一剧的作者试图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对如何认识党员的先进性进行新的思考和诠释。

《党员》一剧中以十年为一个台阶,设计了三个“优秀党员”的形象,三代“优秀党员”虽然年龄上并不是三代人,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和行为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差异,突出地表现出自己所活跃着的那个年代的特征。而这种时代特征之所以比普通人更深刻地凝固在他们身上,正是因为“优秀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给他们所带来的荣誉感所致。那是他们最辉煌、最骄傲的时刻,他们像珍藏宝贝一样把“优秀党员”的称号珍藏在心里。

姜铁仁,油田的第一代创业者,他们这一代人,曾以“天不怕,地不怕,风雨雷电任随它”的“铁人”精神,战天斗地,他们曾“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他们也曾在“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他们高喊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许,今天的“游客”来到油田,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美丽的景致,是前辈创业者所创造出的成果。但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创业者的功绩,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对中华民族振兴所做出的贡献。

辛静,曾经是油田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后来成为油田知名作家,她曾以一篇描写石油工人的通讯《党员》而闻名油田。她热爱油田,热爱这片土地,热爱那些普通的采油工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把油田工人的壮志豪情、丰功伟绩,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感人事迹全部记录下来,传达给世人。她认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是受人敬仰的,因此,她极力想按照自己认定的模式,要把自己的丈夫塑造成一个优秀党员。

郑建国,是本剧的主角。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新的“优秀党员”的形象。他曾经是油田的一名优秀的钻井工人,因为在一次井喷事故中挺身抢险而受伤。在逆境中,他有过徘徊和绝望,但最终没有沉沦,而是勇敢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搏击。他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做出了一番事业,以另一种形式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党员的先进性。作者希望从这个人物身上,向人们透露一个信息,一种观点,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对党的先进性、对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够再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理解上,而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认知——新时期活跃在经济领域的企业管理者甚至企业拥有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不同于旧时代的资本家,他们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他们能够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能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他们就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成为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个人观念的更新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否定旧的自我,开辟新的天地,不是说一句话、喊一个口号那么容易。而一个社会的观念更新,更是一个艰难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社会的进步必须要有新的观念的引导和支撑,这是无数次被历史所证明了的。所以,新时期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直在反复重申,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不断推向前进,必须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党员》一剧向人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新形势和旧观念之间的矛盾斗争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党员”二字看似普通,实际上是一个份量极其沉重的题目。它透过一个“党员”——党的肌体中的一个细胞,折射出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转变,揭示出党要与时俱进的深刻道理。作者在当今社会文化需求日益趋向娱乐化、市场化的情境下,敢于并乐于在话剧舞台上毅然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做这样一篇“文章”,在题材的开拓上,在创作的探索上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应该是值得肯定和让人敬佩的。

在肯定和敬佩之余,我们也应该坦率地承认,《党员》一剧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有时是复杂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每个人的性格中必然有其主导的一面,正是这一主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本质。作者或许是为了表现真实,而着意刻画了几个人物性格中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但由于把握的功力不足或是由于功夫下得不够,开掘得不深,使得出现人物性格混乱的实际结果。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的言行有很些地方值得推敲,否则会造成主旨模糊。如本剧主人公郑建国,剧中所有矛盾都是围绕着他是否可以评为“优秀党员”展开的。而他心中崇拜的偶像是洛克菲勒,他最强烈的欲望是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通过个人价值来实现社会价值。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党员企业家典型,优秀党员的标准任何时代都是不可以浮动的,国家利益和工人的利益更不能作为矛盾两方面来处理,这是涉及党政题材的作品所要很好把握的尺度。而在涉及优秀党员的评选的严格的组织程序上,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上也应把握其客观真实性,因为它是艺术比赛或学术评优。

剧中,是否评选郑建国为优秀共产党员,是本剧的矛盾主线。但矛盾冲突不够集中,使得从舞台看来有失之于“散”的感觉。缺少让人紧张、激动的场景。剧中柳思雨作为郑建国的红颜知己和郑创业道路上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人物的设置,总体感觉开掘的不够,否则应能够进一步丰富戏剧矛盾,增加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增强。

此外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真实性还应作进一步的推敲,那种耐人寻味的潜台词,语言的动作性特质,能够使人物在舞台上真正的“活起来”,从而增强话剧的吸引力和可看性。

当然,一个年轻作者敢于碰触这样一个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政治敏感性,承载着一定社会责任的题材,是相当不容易的。如前所述,作者的主导思想和积极探索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驾驭这样一个极有份量和深度的题材时,准备做得还不够充分,还应再下功夫。

篇4:大型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发扬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魄,在太行山间开辟出一条人工天河。这种“红旗渠精神”既让人感动,也值得学习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篇5:大型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石城镇和王家庄乡的崔家庄、石城、青草洼、老神郊、克昌、豆口、东庄、苇水、白杨坡、王家庄、马塔等村,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林县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过赵所、阳耳庄、棘针岭、杓铺、石贯、石界等村,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经西坡、南丰、桑耳庄、清沙等村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

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篇6:大型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在集团公司的安排下,我和同事们一同去了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参观学习,知道了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那里的百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不讲任何条件和代价,在县领导的带领下,用十年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在山腰上人工开出一条百姓的救命之渠,它的修建,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是一种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改变现状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和弘扬。这次学习对我感受颇深,让我知道了只要敢想敢干,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

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林县的百姓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不向高山低头,忍受百般痛苦,克服艰难险阻。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为了修建红旗渠,全县上下一条心,男女老少齐上阵,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想到这里回归工作,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把群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红旗渠精神更是成功的保障,其内涵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万众一心,形成合力。林县人民群众正是靠这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它既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永恒的财富。

作为一名恒信青年员工,在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时,让我有许多思考和启迪,净化了我的心灵,提高了我的修养。发扬红旗渠精神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真正把全心全意工作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改进工作作风、多做换位思考,以公司利益为重,实现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工作中更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严格要求自己,不摆架子,不务虚功,兢兢业业地把一件工作都做得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实干出来的,是敢想敢干,务求实效的典型范例。在工作中我将秉承红旗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发展自己,奉献他人。

篇7:话剧公园贺话剧百年等

日前,北京“青年湖中国话剧主题公园”揭幕。主题公园第一期工程所建的纪念主题雕塑和纪念林,已成为公园内首批展现话剧百年业绩的窗口。据悉,“青年湖中国话剧主题公园”建设工程将分三期,内容涉及建设一组纪念主题雕塑和纪念林、一组环湖话剧纪念雕塑群、一个数字话剧博物馆、一个话剧艺术家沙龙、一个话剧剧场群。

话剧公园建成不但可以展现中国话剧百年业绩,更是话剧亲近大众的又一渠道。

七旬“山歌王”北大唱吴歌

日前,75岁的江苏常熟老人陆瑞英把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舞台,在众多学者、专家面前,用地道的吴语讲起了民间故事。资料片中还展示了她失声前的歌喉。当天,汇集了她50多年传唱作品的《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正式发行。每一篇作品均以记录稿、整理稿两种形式记录。记录稿以科学性为宗旨,完全对照录音一字不差地用吴语记录。整理稿对文中方言词进行了替换和详细注释,为不熟悉吴语的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文本。

《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的出版尽可能地将陆瑞英口头技艺保存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仔戏《邵江海》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厦门歌仔戏剧团创作排演的《邵江海》近日喜捧“中国戏曲学会奖”。近千名厦门观众在厦门艺术剧院共同见证了歌仔戏发展史上的这一重要时刻。学会设立的“中国戏曲学会奖”以艺术性和学术性为标准,由戏曲界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戏曲学会成立于1987年,设立20年来,已经向京剧《曹操与杨修》等10个剧目颁发了“中国戏曲学会奖”,歌仔戏《邵江海》是第11个获得这一奖项的剧目。

歌仔戏这样的地方剧种传播范围有限,能够获奖着实不易。

成都国际“非遗节”受瞩目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开幕,本届非遗节是世界范围内首次举办的以展示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国际文化盛会。从5月23日至6月10日,举办传统戏曲艺术交流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世界57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团、国内60家艺术表演团体应邀参加。

热闹红火的“非遗节”固然让人欣喜,但借此东风使“非遗”深入百姓、重新焕发生命力才是根本。

篇8:话剧话剧观后感作文

终于,一个半小时以后,汽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莘庄的城市剧院。一下车,城市剧院的工作人员就带着和蔼的笑容在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按顺序领进了剧院的大厅里。剧院的大厅装修得十分精美:金黄的墙壁,墙壁正面悬挂的电子剧目广告牌,水晶般的吊灯,幽雅的植物,厅内四周摆放着绚丽的话剧演出海报。好大好美的剧院啊,我不禁暗暗地赞叹。走进五彩缤纷的剧院,闪闪发亮的灯光把我的心也照得的明亮起来。想着演员们即将登台表演,我的心不由得砰砰直跳,简直比他们还紧张。突然,场内灯光一关,伴随着阵阵歌声,一群小演员们健步走上了舞台。他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表演得十分认真。当剧中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们,要和农村的孩子互换角色,体验生活时,他们并没有嫌弃农村不干净,环境不好,而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到农村去体验生活。

最后,他们互相选派了代表到达各自生活的地方去,开始了短暂而又充实的体验之旅。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并没有嫌这嫌那,而是和山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农村里的孩子到了城市,也没有被城里的孩子瞧不起,而是受到热烈欢迎和友善相待。温馨的一幕幕让我的心跟着剧情变化起伏不定,心潮像阵阵海浪一样难以平静

这部话剧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人们生来都是平等的。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关爱,少一分争吵;多一分团结,少一分斗争。多一分关怀,少一分冷漠。让我们都成为一家人,不分高低,没有贵贱,和和美美地共同生活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让和谐之花遍地盛开。

篇9:话剧观后感

周日晚上在“9和剧场”看的严肃荒诞剧《将话剧进行到底》,可能延续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噱头,不过宣传海报远没有实际表演那么吸引人,甚至都没有宣传出什么值得一看的内容,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搞明白严肃荒诞剧是个什么概念,但作为普通观众,倒很是欣赏里面一些难得真心道白,还有一个九曲十八弯衔接上的故事,荒诞归荒诞,大家笑后还是很有共鸣。

相较之杨立新先生的导演处女作《我的西南联大》,以人艺的班底还在学校的百年讲堂推出,但确实不怎么样。没有足够的戏剧冲突,没有鲜明地人物形象,甚至于让我们这些非历史的亲历者根本感受不到一点儿西南联大创造出171名两院院士的历史价值。据说杨某院士还是该剧的顾问,但我看完的感觉是从城东横贯来到学校,一路为了赶点狂奔的价值就在于我看完这个话剧,在毕业几近三年后还可以颇似浪漫地在湖边漫步,欣赏夜色静谧中波光粼粼的湖面,感受拂面而来的温柔春风。可以说因为有这部话剧倒为我重新回校找到一个不错的借口。

篇10:话剧观后感

该剧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重点是父亲、母亲、儿子和儿媳之间的各种矛盾。在该剧中每个人都在不顾旁人的追逐自己的梦想,然而他们却又如此的自私,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而忽视那些关心自己的人的付出;每个人都在互相的关爱着,然而却又互相伤害着。

母亲为了支撑这个家,辛苦操劳,她是这个家赖以生存的源泉,然而她却瞧不起自己的丈夫,控制着自己的儿子,刻薄着自己的儿媳,虽然她养活着这一家人却不被大家喜欢,是一个可怜可恨可悲的矛盾体。

父亲年轻时想成为歌唱艺术家,在梦想被现实的妻子打破后,就开始自暴自弃,终日依靠酒精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在自己的幻想中活着,对于妻子破坏他梦想的事耿耿于怀,所以否定妻子所做的一切。

儿子在母亲的控制下生活,他和妻子一样孤独,妻子就是他灵魂的伴侣。为了自己妻子,背着母亲从公司胀上拿钱资助妻子表弟拍他所谓的电影,就是想让妻子知道自己对他的爱,然而却又和别的女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妻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从事自己画画的梦想,也不能养活自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灰暗的角落,沉浸在绝望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因为婆婆不赞成她嫁给自己的儿子,而仇视她的婆婆,在知道丈夫对自己不忠后,但也不得不接受事实。

到底什么才是毒药啊?是每个人不切实际的梦想,还是彼此之间扭曲的“爱”。然而像歌唱家的梦想,画画的梦想,拍电影的梦想,在现实面前都不堪一击,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只有能够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生存,才有资格去谈所谓的梦想吧。对于母亲对丈夫和儿子的“爱”,可能有人不一定赞成她的做法,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她。她本来就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没有所谓的艺术追求,没有宏大的人生理想,她很现实,一个人艰难的支撑这个家。她却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所作所为,为丈夫的每日酗酒和儿子对妻子的言听计从,感到愤怒和寒心。当爱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压得人无法喘息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一种毒药了。

篇11:用生命演绎话剧,让话剧诠释人生

崔妍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声乐专业,大学时的她对话剧接触不多,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话剧演员。是山东省话剧院柳玉林院长把她带入了话剧这一神奇的世界,从此话剧走进了她的人生。话剧院的生活让她有机会观看到精彩的话剧演出,渐渐地她被剧中人物的不同命运深深地吸引着,一个个话剧形象在她心目中产生着奇妙的感受,她开始做起自己在话剧舞台上的表演梦。

在省话剧院,每个年轻人都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使崔妍很快在话剧院崭露头角。她先后参加了话剧《谎言背后》、《秃头歌女》、《误会》及儿童剧《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剧目的演出,并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形象感人的角色。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崔妍在学习表演才艺的同时,不断探索话剧的创新发展。她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科技进步成果也日益应用于话剧舞台艺术,提高了话剧演出的科技含量和艺术效果。高新科技也催发了新的艺术品种,与话剧争夺观众和舞台,话剧受到一定的冲击。因此,在话剧创作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市场需求、观众意愿,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做到与市场需求的吻合,达到观众满意的标准。话剧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市场的培育。要让观众走进剧场或是说让话剧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话剧。”

在开拓话剧市场方面,省话剧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6年10月,院领导决定推出的“亲子剧场”,打造自己的演出品牌。作为“亲子剧场”的负责人之一。崔妍和同事精心选材、潜心创作,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儿童剧创作之路。她们注重发挥儿童剧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在选材上,大力发扬诚实友爱的精神,使儿童在看话剧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三年来,“亲子剧场”使年轻演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已经成为泉城最有影响力的演出品牌。面对成绩,崔妍说她从来不认为自己做出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亲子剧场”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剧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亲子剧场”团队的共同努力。

最近两年省话都在致力于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小剧场话剧节,今年还将举办“第三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节”。崔妍认为剧场话剧的蓬勃兴起,理论上应该是话刚振兴的一条出路。这两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话剧有了开始复苏的景象。这和小剧场话剧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北京、上海小剧场戏剧不仅培育了一批戏剧人才,还在话剧的艺术理论、创作理念、表演方法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小剧场话剧最大的特征就是观演关系的开拓性,没有“镜框式”舞台的视觉阻隔,同时也给观演关系带来了心理空间的变化。它的贴近现实性给了话剧人自由创作的空间,它的交流性给了话剧人丰富的想象力,它的艺术性给了话剧人浓厚的诗意和哲思,它的参与性又极大地调动了小剧场话剧前行的脚步,使话剧的创作者更积极、更努力、更实用地将小剧场运作周期短、反馈快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把话剧的魅力极尽地挥洒出来。

对于年轻演员的发展问题。崔妍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作为年轻演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声台形表,还是自己在艺术各方面的了解和熏陶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让自己能快速地应接随时安排的各项工作。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不论是业务中还是安排给自己其他的工作,都要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因素会影响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话剧演员要能够更多的了解和理解饰演的不同角色,因此要求话剧演员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和哲学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塑造人物。”

生活中的崔妍谦虚、随和、真诚、热情。她对谁都是以诚相待,无论是同龄的演员,还是比她年轻的演员,都和她关系融洽。崔妍还热衷于公益活动,去年5.12大地震之后,她除积极捐款之外,还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和同事们远赴北川为受灾小朋友和同学慰问演出,受到了灾区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在省话剧院,你可以看到一面锦旗,是济南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三所送给省话剧院及崔妍的。崔妍利用空余时间对三所合唱队进行义务培训,在她耐心、细致的教授下,三所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大幅提高,顺利的参加了多次演出活动。

我所认识的崔妍总是忙碌的。她在省内演出。又到省外演出,把话剧送进社区,送进校园……她一直在为话剧的发展东奔西走,不懈努力。

篇12:红旗渠观后感

彰武县疾控中心全体党员于6月9日下午13:30,在中心三楼会议室观看话剧《红旗渠》,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观看后大家非常感动,也备受鼓舞。特别是该剧主人公杨贵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所体现出敢于担当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引起了我的深思。

通过观看《红旗渠》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共产党人应当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真正的共产党人,心里永远装着人民。”心里装着人民的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有了人民群众拥护,我们的事业就会做得更扎实、更顺利。共产党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很简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从自身出发,多与人民群众沟通,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篇13:红旗渠观后感

河南省林州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然而就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造了雄伟壮观的红旗渠。红旗渠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由于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每个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屈服林县人民,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县把漳河引入林县,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靠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创造了历史上伟大的奇迹之一。林州人民终于结束了“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噩梦。

40个春秋过去了,林州人民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送走了艰苦的岁月,迎来了幸福的生活。红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一致的伟大精神。回望那清澈的渠水和陡峭的山峰,不由的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感召着我,让我感觉到了红旗渠那雄伟博大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永远号召着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它激励着我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险,都要勇往直前,因为在努力的前方,将是一片灿烂的景象。红旗渠精神令人震撼,催人奋进。看着红旗渠上那连绵不断的山脉,我仿佛又看见林县人民忙碌的身影,又听见锤石凿壁的声音,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怎能不震撼人心呢?

篇14:《红旗渠》观后感

2019年5月30日,社区党委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观看了话剧《红旗渠》。其实,对于红旗渠的故事,我个人之前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了解的不够深入,看了这场话剧之后,完全超出于我的想象。那种场面上的震撼,让我深深地感动,并引人深思。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开工了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的“引漳入林”工程,后来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根本没有上级资金及物资的支持。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发扬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魄,在太行山间开辟出一条人工天河。这种“红旗渠精神”既让人感动也值得学习。

创业时期需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为为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我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篇15:红旗渠话剧观后感

开场

有人说青春是音符,唱出动人的歌谣,也有人说青春是文字,写出优美的诗篇。我看,青春就是一道永远也做不完的选择题。哈姆雷特说过:“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要我说选A还是选B才是一个问题。

场景一

女三:我奶奶生病了,我要回去照顾奶奶,我向老师请了一个月的假。

男四:孟吉,马上就要考试了,这个时候请假,你的课怎么办?

女三:没关系,我可以边照顾奶奶边学习。

女一:孟吉,别难过!

女二:你可以让你爸爸妈妈回去照顾啊!

男四:少说两句吧,我跟孟吉是初中同学,孟吉……孟吉是个孤儿,她从小是奶奶抚养长大的。

女三:天池,你……是啊,我和奶奶相依相伴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现在她生病了,我必须回去照顾她!

女三:同学们,可能你们觉得作为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但是在我看来,奶奶能够健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有时候愿望很简单,也很真实,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奶奶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场景二

女三:天池,刚才你帮我说出了我的心事,我觉得心里舒服多了,你能不能把你的心事也告诉大家。

男四:我的心事……

女三:对,天池,说出来吧!

众人:说出来吧!

男四:我其实不想考托福、考雅思,更不想出国,我……我只想上师范大学,将来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场景三

女二:当孟吉和天池说出他们的选择时,我突然想,我们总是在做一道又一道选择题,总是在按照最标准的答案来答题,但是青春的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佳答案。让我们每个人都独立思考,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呢?

招新故事一二三

“推销达人”伍江凡入选记

话剧团本次招新的评委吴新渝一声令下:“招新开始,第一位同学:伍江凡!”伍江凡抽到的题目是推销一个产品。她会推销什么产品呢?大家拭目以待。

伍江凡开始表演了:“哎呀哎呀,大家快来看啊,我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就是这款手机——老年宝!”只见她微微弯着身子,拿着一个黑色手机,贼眉鼠眼的样子像极了“打游击”的小商贩。她走到我旁边:“唉,这位大爷您看啊,这款手机原价998,现价98,用了它不仅不会让你的听力下降,还会对您的耳朵有好处呢!”只见她一会儿挑眉瞪眼,一会儿手舞足蹈,说得井井有条。正当我还在琢磨时,她突然说:“好好好,这个手机就算我免费送您了,下次您一定要带上您的亲朋好友来买呀!”我猛一点头。就这样,伍江凡完美地结束了她的表演。

“中性冠军”杨沁云入选记

“下一位同学:杨沁云!”话音刚落,只见一个身高大概有一米七的高个子女生走了过来,一看就是个淑女。她给评委们敬了个礼:“我抽到的题目是寝室的生活,我和朋友扮演男生,另外一个朋友扮演女生。”男生?女生?不是寝室吗?大家很好奇她到底要演什么。

一男生正在洗澡:“帮我把洗发水拿进来!”“没空没空,自己去拿,没看见我正忙着嘛。”话音刚落,洗澡的男生走出卫生间。突然一女生打开门:“哎呀!这是谁呀?怎么在我的寝室里?”男生立马回应:“是你走错了好不好!”女生满脸尴尬,急忙转身离去。表演结束,大家为他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吵架女王”王曦妍入选记

“最后一位同学:王曦妍!”只见这位女生有一双大眼睛,双手放在前面,头微微低下,一看就是个“萌妹子”。“我抽到的题目是和一位搭档扮演吵架中的夫妻。”她甜美的嗓音与抽到的题目完全不搭调。

王曦妍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等丈夫回家。丈夫急匆匆地回来了,好像在找什么。“哟,还知道回来呀!”丈夫被吓了一跳。“买彩票还没有买够吗?”她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双手叉在腰上,用一种睥睨的眼光看着他。“我……”她抢话道:“你说你整天沉迷在彩票当中,就不能醒悟吗?既没有稳定的工作,又不回家照顾孩子,你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吗?”王曦妍突然将手中的书扔到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她的眼神锐利,突然转头,女强人的气场瞬间在她身上爆发出来。在场的同学无不为她的表演表示赞叹。

谁说青春不可以复制?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复制青春,用优美的文笔写下来、用动人的故事讲出来、用动听的歌声唱出来、用引人入胜的话剧演绎出来……在重庆一中,就有一群学生用话剧演绎最精彩的中学生活。

成立于2002年的重庆一中话剧团是全市中学中唯一的话剧团队,他们的口号是“人人都可以是莎士比亚”,社团成员们充满激情地自编、自导、自演话剧。虽然成员们都是中学生,但他们对话剧的热爱以及为之付出的心血丝毫不亚于专业的话剧演员。

社团风采

街舞社:舞动青春的精彩

社团代言人:张逸轩

心里话:我现在做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张逸轩喜欢唱歌、打乒乓球,还挂着学校街舞社社长的头衔,他说:“这些事情并不冲突,而我现在做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练习街舞对张逸轩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练舞受伤是常有的事,高一时我在家练习,结果左手突然脱臼,当时很痛,我就自己甩了两下,不知怎么就好了。”不管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张逸轩都没有放弃,他说能够跳街舞,自己感到很幸福。

张逸轩的生活过得很充实,高二时,他每天傍晚练一个多小时的街舞,吃完晚饭后就去教室上自习,他说:“现在学校有活动也会请我们社团去表演,我们乐意为同学们带来更好、更炫的演出。”

小贴士

街舞起源于美国,是基于不同的街头文化和音乐风格而产生的多个不同种类的舞蹈统称,按动作节奏可分为莎莎舞、嘻哈舞、机械舞、锁舞、雷鬼舞、爵士舞、卢舞等。上世纪八十年代街舞传入中国,并逐渐作为健身活动传播开来。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能培养人的意志力,还能使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经常练习还可增强全身的协调性。街舞属于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一定的瘦身功效,韩国人把街舞当成国家三大经典舞蹈之一。

nlc202309090304

声优社:我们用声音“卖萌”

社团代言人:易俊良

心里话:我喜欢创造最动听的声音。

初次见到易俊良时,他的样子可以用一个“萌”字来形容。他高高瘦瘦的,戴着一副镜框稍大的眼镜,发型让人联想到《火影忍者》中的某位人物,声音也带有很明显的动漫风格。易俊良是重庆一中声优社的社长,他告诉记者,“声优”其实是日本对动漫配音演员的称呼,他们的配音与一般的影视配音不同。在普通配音中,演员可以发出自己的原声,而在动漫中配音则需要将自己的声色和音调做一些调整,以配合卡通人物的形象特点。

易俊良刚上高一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活动,他上台模仿了一段动漫配音,居然赢得了满堂喝彩,也是通过那次活动,他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我们建一个社团吧,定期开展活动,还可以互相学习,编排出更多的节目。”在大家的鼓励下,易俊良在高一下学期向学校提出了成立声优社的申请,并成功招募到近百名爱好者。

小贴士

声优是用声音来表演的人,即配音演员,在我国古代称梨园中的戏子为“优伶”。 对于那些成功的动漫作品而言,或许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必不可少的是剧情、画面以及声效。其中,声效则包括音乐与配音,是动漫作品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部分,而决定配音优劣的就是声优。在日本,声优界正处于一股名为“偶像声优时代”的热潮下,许多年轻声优通过进行大量的互动活动来扩展自己的演艺生涯,使声优成为演艺界的新形式偶像。

COSPLAY社:精彩演出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社团代言人:胡欣晨

心里话:其实玩Cosplay很辛苦,我们在台上光彩照人,幕后却是汗流浃背。

在重庆一中,有一个社团和声优社一样对动漫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只是他们更钟情于对角色外形的模仿,这就是由高一女生胡欣晨创办的Cosplay社。

虽然只有16岁,但这位小社长已经成功扮演过《灼眼的夏娜》《仙剑奇侠传》《魔法小樱》《寻仙LUKA》《初音未来》等动漫剧中的多个难以塑造的形象。现在,她是整个社团乃至学校的明星级人物。

创办社团时,胡欣晨一度担心学校不会允许,但没想到的是,学校不仅同意创办社团,还给予社员固定的活动场所,每次节日演出都会邀请他们参加。

“其实玩Cosplay很辛苦,我们在台上光彩照人,幕后却是汗流浃背,与此同时,我们还得学会基本的裁缝手艺。”角色扮演得穿上和动漫人物一样的衣服,但是有些成品衣服并不合身,所以他们就得自己动手修改。

小贴士

Cosplay是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和化妆来扮演动漫、游戏、影视等作品中的角色,如今玩Cosplay已风靡全球。小时候,人们都有无数的梦想,长大后,那些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却遥不可及,然而Cosplay可以让很多天马行空的梦想得以实现。所以,很多人都会在闲暇时cos一下自己的梦想,虽然这对现实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人们的身心因此得到了宽慰与满足。

篇16:红旗渠观后感

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党员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和横跨两省的络丝潭……听着讲解员真实的解说词,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我们每个党员听到这里都为林州人民创造的奇迹所感动。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也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上一篇:局通过“四个结合,四个重点”积极开展第八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下一篇:音乐类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