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个人事迹

2024-04-29

孝星个人事迹(通用12篇)

篇1:孝星个人事迹

第二届“枣庄市十大孝星”候选人简要事迹

创建枣庄泰成老年民族公寓是由白太成同志首先发起于2008年春,申报市中区伊斯兰教协会由市中伊协反复考证后给予立项,并协助筹资20万元,自筹资金500余万元,购置三层楼房一处。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建成占地面积6.45亩,建筑面积3600m2,其中入住楼房间85套,设床位165个。注册资金50万元,于2009年8月20日经市中区民政局审批正式开业运营。三年多来,年平均入住115人次。自2010年春,在市中辖区内十个点片增加了社会居家服务项目至今。为空巢、孤寡、体弱、病残等需要帮扶的对象实施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以白太成同志为主的一系列努力,将公寓建成目前全省此等规模具有民族特色的养老托老机构名列前茅。由此得到国家伊斯兰教协会,省、市、区民族宗教、伊协,特别是老龄委的认可、重视和扶持,白太成同志也因此被推荐为市中区第八届政协委员。

梅花香自苦寒来。白太成同志自幼丧父,母亲体弱多病,辛酸、无助的轨迹沉重碾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岁月,因而对仁爱的温暖十分珍重,这就是他坚持创办公益事业的原动力。他将经营十几年餐饮业的所有积蓄毫不犹豫的倾囊慨兑,卖掉三处房产,银行及私人借贷等加在一起升办资金仍嫌不足,他又征得市中区伊斯兰教协会苏伯喜会长的支持并协助筹资、融资,终于曲折的跨出第一步,这坚实义重要的一步,也正是白太成同志呈现他人生价值的开端。

然而,养老事业所面对的是一群耄耋老人,特别其中不乏完全无自理能力及思维能力低下的老人,对这一部分老人白太成同志则经常召集护理人员、医护专职人员商讨护理方案,为能全身心地投入养老托老事业,就将餐饮的经营交付给爱人,自己日以继夜的操劳,与护理人员一道守护在护理难度较大的老人们之间,有时亲自照顾饮食及大小便的处理。他废寝忘食以至于患上糖尿病,有些人员提出拒收此类老人时他总是既耐心又坚决的扭转这些运营意识,直至有些老人视他如子女而嘘寒问暖。

公寓为了完善软、硬件的完备,就只有加大投资,爱人极不情愿的诉说:你掏空了积蓄,卖掉房子,外欠1百多万元,现在又将餐饮的流动资金挪用,还拖着病体支撑等等。向太成同志总是苦口婆心的从我国己进入老龄化现状的需要、谈人生的价值观、开放搞活的好政策让我们富起来要知恩图报等终于使爱人全力以赴的共同担负起养老事业的创办。白太成同志想老人之所想,在他母亲住进公寓,病重住进医院直到病逝。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感悟“百善孝为先”的含意,正如“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所唱的那样就是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因而他经常不失时机与入住老人的子女们沟通,相互探询对老人尽孝的方式、方法和意义,并指导和教育所有护理人员怎样做才能体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工作效果。特别强调:没有爱心的人不配做护理工作,他对护理工从不批评、指责,更不采取惩罚的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他将一切工作中的不足揽在自己身上。因为他体会护理工作重要性,不能使工作人员产生情绪,那样将会对老人不利,有可能造成对老人的不敬。因而使公寓所有工作人员都能与白太成同志说心里话。他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仁者之心感化别人,包括老人的子女都对老人细心、耐心、热心而尽孝心,使其愉悦度过每一天。每逢端午、重阳、仲秋、元旦,特别是春节,总是全院与老人及其亲属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因此,有些入住老人与护理人员情感笃深,往往认干儿、干闺女,真正体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氛围。

公寓的工作由此延伸到社会居家服务项目。白太成同志在20 l 0年春便将社会居家服务纳入民族公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他的加速督办下,拨出资金购置专用商务车一辆,配合中山医院在市中区十个点片范围内由调查摸底到形成有系统、按步骤、分类别的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截止2012年6月的两年多时间里,随着社会居家服务对象和点片的逐渐递增,工作量的加大。这始终牵动着白太成同志的心,他经常随车到各点片的居委会与负责人共商这项工作的改进方案,并到被帮扶者家中了解情况,查找不足,提高服务质量。在众多帮扶老人中,近三分之二为无偿服务。另外,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13000余元及部分衣物、被褥。以至于市中区很多人提到“老枣庄街牛汤馆”也都知道他开办的泰成老年民族公寓。当然,随着各项工作的到位,也无不彰显着党和政府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与温暖。

泰成老年民族公寓之名是白太成同志最好的名片,他摒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和宗教倾向,他说:我办公寓的初衷是报恩,是通过我的微薄之力把致富不忘国家融入到身体力行中去,以优良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以此命名,铭刻我心,以此激励我的信念,提升、净化我的人生价值。

由于他倾尽爱心的付出,社会满意度百分之百,受到各级政府的好评,于2012年推选为市中区政协委员,并收到国家、省、市三级伊协的扶持资金达30余万元,荣获市中区“三服一推”先进个人。

篇2:孝星个人事迹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巴音镇蒙汉十社张彩玲

巴音镇蒙汉十社的张彩玲是个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公婆,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张彩玲和丈夫是2000年结的婚,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而在张彩玲的眼里,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虽然丈夫是抱养的,但是养育之恩胜于亲生,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张彩玲的公公现在是88岁高龄了,在04年就检查出冠心病,经常吃药看病,08年又得老年痴呆症,不认识人,四处乱跑,砸东西,好不容易把公公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公公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公公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外出打工,为了公公的早一日康复,张彩玲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公公。在服侍公公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公公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张彩玲从不跟公公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四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张彩玲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儿子,同时,张彩玲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前年,80多岁的婆婆脑梗病犯了,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张彩玲又投入到服侍婆婆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 张彩玲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隔壁邻居刘大娘已经70多岁了,还种的6亩地,每次看到刘大娘那么大岁数还在劳动,她就跑去帮忙。她经常说看到刘大娘,就想起母亲的辛苦,小时候父亲赌博输的家里很穷,是母亲含心如苦的把她们四个拉扯大,她太心疼母亲,就没有读书帮助母亲种地供弟弟妹妹读书。在村里不管哪里都有她的帮助,哪家白事宴有她在那缝孝,哪家红事宴有她在哪里掌勺。

篇3:孝星 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

杜杰,男,汉族,1983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2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上港供电所线损员。

该同志作为上港所线损员,在工作上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及职工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上岗供电所所先进个人。

杜杰同志多年来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和国家、市、县等有关为老干部及退休职工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为他在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在为老干部及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和实践当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常说要做好离退休工作,要有耐心、有弹性、有磨力,对同志要尊重、称呼要得体,使同志感到心情舒畅,要耐心听取同志反映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听同志把话讲完,要有容量,同志的事能办的必须尽快办、及时办,不能推拖不办,要用情感温暖同志的心,用行动感动同志的心,要多为同志办好事、办实事,让同志满意。杜杰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细心的人,心里时刻装着一本同志情况的明细账,哪位同志身体不好生病住院,他都事必躬亲,前往探望、慰问、家访、祝福,给同志们带去组织上的关怀,使同志们

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同时又和同志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随时了解同志的生活、家庭、身体健康等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长期生病住院的同志,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时,杜杰同志总是及时地帮助解决。他虽未作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名企业职工,杜杰同志不但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生活中更是以身作则,竭尽孝道。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杜杰同志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老的赞歌。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当中,自古都是婆媳关系最难处理的,作为一个儿子妇,他更是以真爱之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任劳任怨的处事方法,将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和睦。作为一个晚辈,虽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但在工作闲暇之余,他都常常通过电话嘘寒问暖,了解长辈的需求,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这份责任与义务。

老母亲今年78岁,时常因年岁大,血脉不通,脚趾破了,他就为老人洗脚,烫脚,剪指甲,为老人捏腿,按摩,让老人的叫早日好起来。老人看到儿子这样照顾她,孝敬她,心里又喜又疼。每逢家里串门来人他就和家人说有他这样一个好儿子,是上天赐给他的,是他的福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去老人

家里,给她讲笑话,拉家常。正事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老母亲的脚很快就好了,天天能坐在门口,临街的地方说话,聊天,看起来很开心。平常哪怕中午或到休息时间,他都赶回家悉心照顾母亲,老人想吃什么,他都亲自下厨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每天早晚稍有空闲,他都亲自搀着母亲到楼下小区内散步、聊天,把看到和听说的日常小事或新闻讲给母亲听,陪母亲聊天解闷,以便给母亲带去健康、快乐的生活。多少年如一日,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家庭这份责任和义务。在他的细心照顾下,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身体硬朗,逢人必竖起拇指夸夸自己的好儿子。他深知父母恩,行孝不辞劳。用平凡的故事,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北京精神。单位职工和邻居们都说杜杰同志不愧为一名好儿子。

篇4:孝星事迹材料

在这段短片中,我们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尤其是十个大大小小的小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和我们一样大,但他们做了一些我很少做或我们没有做或我们不能做的事情。当我看到这些小星为父母打水洗脚时,我的感觉特别强烈。我们在父母的怀抱中长大,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像他们那样照顾他们呢?

我想了很久,直到视频的最后一句:贫穷是最好的老师。我突然意识到他们一些共同的家庭环境是贫困。因为他们只有家庭关系,没有钱,他们的.父母很难抚养他们。如果他们不感谢父母,他们会感谢谁?还有失去亲人,经历人生悲剧,知道珍贵的感情。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精神应该值得学习。

篇5:孝星事迹材料

在任课老师眼里,张xx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出黑板报、开展班会、管理班级、组织比赛、辅导同学......样样干得很出色。她对待学习是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不管是学校里做的还是回家做的,都是那么得干净、整洁;不管是书面作业还是动手活动作业,完成得都是那么认真、仔细。在课堂上,总能看到她那双稚嫩的小手高高得举着,听到她那独特的见解。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去做那些最脏、最累的活。拔草、擦楼梯瓷砖、清理卫生死角灰尘……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在她那流着滴滴汗水的脸上挂着一张纯真的笑脸,她总是说:“这点活,算什么?不累不累。”她那种刻苦、认真的劲头深得老师的表扬。

在同学们的眼里,张xx是大家的朋友,又是学习的好榜样。身为班长,她以身作则,自律性高,这些都是同龄人所不及的。每当空余时间,她都会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思路、想法告诉同学,她那毫无怨言的服务精神深得同学们的佩服。

在父母的眼里,张xx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家里四个姐妹令张xx的父母起早贪黑的工作,根本没时间照顾这些孩子。姐姐上初中了,留在了学校,弟弟妹妹还在幼儿园,只剩下一个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张xx。也许在其他父母的眼里,一个11岁的孩子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她,却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做饭、洗碗、扫地、擦桌、洗衣、甚至照顾弟弟、妹妹。记得在她的一篇日记里她这样写道:妈妈以为我不会烧菜,每天下班都是急急忙忙地赶回来顾不得洗把脸就匆匆忙忙地给我们做饭、烧菜。看着妈妈那忙碌的身影我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妈妈做菜的每一个动作。第二天,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我端上了一盘自己烧的鸡蛋炒西红柿,我看到妈妈的眼眶湿润的。我心里暗想:妈妈,你辛苦了!女儿只能为你分担这些小小的`家务。是呀,在我们眼里烧一盘菜有何难?而对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对一个身子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只有真正体会到父母那种劳累后才会做出这盘感恩的晚餐。

父母常年的加班、使得张xx成了家里的小大人。照顾弟弟妹妹另有一套。上学之前,检查弟弟妹妹的书包,待一切齐全后和他们一起出门。先送弟弟去幼儿园,在与妹妹上学来,放学也是如此。孩子离家近,中午是回家去吃饭的,她曾说:“爸妈白天都不在家,我就是家里的小大人,妹妹弟弟都得我照顾。”当她骄傲地说这话的时候,我真替孩子的父母有这样一个好女儿而开心。由于张xx的照顾,弟弟妹妹都很听话,也很懂事。吃饭的时候,妈妈把最好吃的菜夹到他们碗里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不要,把菜都让父母先吃。等大家吃完饭后,一个个都主动地站起来端盘子、洗碗。她的行动感染着家里每一个成员。

不仅照顾弟妹有方法,照顾父母更是无微不至。有一次,母亲因为冒雨回家得了重感冒。躺在家里休息,本来忙绿的她又担任起照顾母亲的责任。早上很早起来,在妈妈的床边放好毛巾、脸盆和水,提醒母亲吃完药后,急急忙忙地带着弟弟妹妹上学。中午放学又赶回家给大伙备中饭,时间是那么得紧凑,看着孩子来来回回忙绿的背影,妈妈很是心疼。而她,即使在这样环境下,从不落下自己的学业,在学校里依旧活泼开朗、热情助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阳光、快乐、感恩、孝顺。

在邻居眼里,张xx更是被人肯定。暑假里,时间相对闲了,她很乐意地做起了邻居奶奶的助手——抱孩子。邻居张奶奶一个人带着1周岁不到的小孩,小孩子天生调皮又正临学步期间,更是累得老奶奶喘不过起来。看到张奶奶的那累得不堪的神情,张xx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主动地走过去帮她带孩子,一个40斤不到的小孩抱着一个20来斤的胖娃娃,“稳稳当当”地做起了小大人,教他学步,教他说简单的语言……小孩在她的照顾下快快乐乐地成长着,这一切张奶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我们家访的那天,邻居张奶奶看到我们,径直走过来,在我们面前一个劲地夸着张xx。“这孩子太懂事了,家里活都是她干的,闲下来还得帮我照顾这个娃,有这样一个孩子真是好福气啊!”张奶奶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是那么得朴实、简单。但却真真切切地道出了自己心声,肯定着张xx所做的一切。

篇6:孝星事迹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让我背诵了《三字经》,还给我读了许多孝亲孝感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知道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家有五口人,有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妈妈在私人企业里上班,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就是过年时会放七天的假。爸爸妈妈他们很辛苦,每天除了上班,还得给我们做饭,还要辅导我和姐姐的学习。这些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我长大了,我就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妈妈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不知不觉中,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孝顺孩子。

寒假里,我主动承担了倒垃圾的责任。开始时,妈妈准备去倒垃圾,走到垃圾桶跟前,一看里面光光的,妈妈没有说话。第二次垃圾桶里又是干干净净的。谁倒的?我嘻嘻一笑:“我。”妈妈嘴里念道:“这孩子,真懂事,都知道主动帮忙做家务了!”这以后,妈妈就没为倒垃圾的事操过心,倒垃圾就成了我份内的事情了。有时,我看见邻居的奶奶去倒垃圾,我也会主动抢过垃圾桶帮忙去倒。

还有,我还跟姐姐学习了怎么做饭这一伟大工程。学会了冲鸡蛋水、煎馒头、削姜皮,切姜丝,切红萝卜丝(虽然切的像红萝卜条一样)。

另外,每天晚上,只要我一听到奶奶的车响声,我准会在第一时间跑出去给奶奶开大门,推车,接着给奶奶热饭,热菜,最后再端到奶奶面前让奶奶趁热赶紧吃。奶奶高兴地合不上嘴,见人就夸我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妈妈说,“孝”其实很简单。好好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盛饭、洗碗、打扫卫生、倒垃圾、整理房间、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端一杯热茶、给他们端一盆洗脚水,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做起来也很容易。

篇7:农村孝星事迹

一个小村庄,在这个常驻人口只有700多人的村庄有这样一个对老人孝顺,对丈夫体贴,对女儿疼爱的典范。她叫XXX,在村委会工作,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有一颗炽热的心,燃烧着光和热,满腔热情倾注在工作岗位上,为村民送去一片温馨;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有一种彰显女性本色的似水柔情,默默地温暖、呵护着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

XXX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让老人开心、安心、舒心则为“顺”。父母一生历尽沧桑,人到老年,不太讲究吃穿,只要心气好、天天高兴比啥都重要。她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还还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她的孝心众所周知,得到左邻右舍以及亲朋好友的赞许。

百善孝为先,两年前,婆婆突发疾病去世了,只剩下公公一个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公公的生活,XXX多次要求公公搬去自己家和家人同住,但是公公怕打扰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直不肯,没办法,她和丈夫经常带着女儿去看望公公,给老人带去他爱吃的东西,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一起吃顿饭。饭后陪老人聊聊家常,不仅在物质上照顾老人,还在精神上让老人生活愉快。

朴实的XXX省吃俭用,从不在自己身上有过任何奢侈的行为,可对待公公决不吝啬,非常大方,不管那次出门都不忘给老人带些他们最爱吃的食品,逢年过节她不仅给老人钱,还要给老人买补养品。添置一些老人喜欢的新衣服以表孝心。在她的影响下,老人另外的三个女儿也对老人很孝顺。她们之间还总是商量怎样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健康更快乐。老人的三个女儿从不把XXX当弟妹看,而是把她当作自己家的妹子,她们之间说话做事从不仅仅计较,相处的十分融洽。

虽然XXX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在她的脸上总能看到灿烂的幸福的笑容,想必她的内心也是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她拥有了别人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血浓于水的亲情。

别看这个家现在这么风和日丽,其实还是有过暴风雨的。女儿出生后,亲戚朋友都劝其要二胎,可是她死活不同意。那段时间公公婆婆看她也不是太可心,公公见面不言语,婆婆也整天板着脸。作为孝子,XXX的心无比的痛,一方面她理解家人:丈夫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公公婆婆也希望子孙绕膝,多享天伦之乐。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又深知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再说儿女都是传后人,从心底她想改变大家重男轻女的思想。对此,从国家政策到自身利益等讲了一大堆道理,嘴皮都快磨破了。那时丈夫王亚光在亲戚的影响下,也和她产生分歧,甚至提到离婚。在这种情况下,XXX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宁可离婚也不坚决不要二胎。那段日子真是煎熬,在她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下,家人终于做出了让步。现在女儿聪明伶俐,可爱喜人,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要二胎这件事也早被大家忘在了脑后。

XXX自从嫁到这个家,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人,就很少有机会回自己的娘家了,但是她却没有忘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是她的心从来没有忘记过父母。时常打电话问候父母的情况,放长假时总要抽出时间和丈夫、女儿去看望老人,不仅要买些营养品给老人带去,还要留一些钱给做生活费,让老人知道自己这个一直不在身边的女儿一直记挂着她们。她经常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说:“自己不在,要帮忙多照顾父母,有事给她打电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能对别人的父母孝敬呢?

她不但对公婆好,对父母好,对村里的老人也非常好,工作之余她为村里高龄老人上门服务,问寒问暖,帮助他们带药带吃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为他们解决困难。老人们都非常喜欢他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没有什么闪光的事迹,没有更多的话语,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孝的全部,却让很多人从他的身上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也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性谱写了一曲曲孝的赞歌。

2004年的夏天,一个小女孩降生在了XXX她们这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如今,这个小女孩已经十岁了,是个小学生了。XXX给予了女儿博大的母爱,更没忘记对孩子的科学培养。著名教育家狄更斯说过:“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天下的母亲都爱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她没有奢望女儿成为天才,但她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懂事孝顺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她首先就给了女儿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靠家长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可她与婆婆相处的十几年,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真正的母女关系。她时常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与老人说话语气亲切、态度和蔼,老人病了,主动关心问候,送水送药到床旁。她婆婆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逢人便说,这是她今生修来的福,遇到了这么善良贤惠能干的好媳妇。两年前婆婆因病去世后,她对公公依旧孝顺有佳。在节假日休息时间,总不忘带着儿子去看望年迈的父母,带去祝福,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的美德。如今,祖孙俩的关系好的不得了,有时都会让她这个做妈妈的羡慕。在她潜移默化下,她的女儿从小就是一个懂礼貌、很乖、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在父母眼里,XXX是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在公婆眼里,XXX是女儿一样的好儿媳;在孩子的眼里,XXX是了不起的妈妈; 在邻居的眼里,XXX是值得翘大拇指的好媳妇;在村民的眼里,XXX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XXX说,孝顺公婆,抚育女儿,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篇8:小孝星事迹材料

——记将军渡小学靳家瑞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二十四孝”,而今天的孩子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对“孝顺”两字的概念似乎淡薄起来。然而说起将军渡小学四一班的靳家瑞同学,他所居住的孙口村的村民无不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因为他不仅在校成绩优秀,而且孝敬长辈,和睦邻里,小小年纪就有了很好的口碑。

他曾经也有疼爱他的爸爸、妈妈,原本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家庭,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一声爆炸声,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爸爸在工作时因为同事操作失误发生了爆炸,他也因此身受重伤,虽经全力抢救,生命保住了但从此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人照料。看着残疾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家徒四壁的屋子,想想因给丈夫看病而四处借下的外债,妈妈整天以泪洗面,终于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讯。家庭的重担就全压给了年迈的奶奶。望着白发苍苍的奶奶既要照顾失明的爸爸又要照看年幼的他,小小年纪的他似乎比同龄的孩子早懂事,更早知道了长辈的不易,所以平时他虚心听从奶奶和爸爸的教诲。有好吃的,他总是先让奶奶和爸爸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奶奶、爸爸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奶奶收拾碗筷。能帮助奶奶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奶奶插手了,如:穿衣、洗脸、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有时,还主动挑起照顾爸爸的担子,比如帮爸爸洗漱,爸爸心情不好时能讲笑话给爸爸解闷;看到奶奶拎的东西太多,他总是主动地帮助拿上一些;烧菜时少了油盐酱醋什么的,他也总是欣然前往„„他对奶奶、爸爸十分孝敬,从来不顶撞他们。有时奶奶、身体不舒服他总能问寒问暖,服侍在床前,给奶奶端水拿药,并安慰奶奶说自己是家里的男子汉,能照顾好奶奶,所以他成了奶奶、爸爸的精神支柱,是奶奶和爸爸的“贴心小棉袄”。今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奶奶每天都要晒一大盆水,给他洗澡,看到奶奶脸上的汗水,他都会心疼的说:奶奶,辛苦啦!并用小手为奶奶擦去汗水。

篇9:小孝星事迹材料

雒赛飞,今年11岁,是城子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她是班里的组长,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刚刚升入四年级,她就已经开始学习自己洗小件衣物了,并学习着自己整理房间。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村里人的喜爱。她的父母出外打工,经常不在家,她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她对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平时,她虚心听从爷爷、奶奶的教诲。有好吃的,她总是先让爷爷、奶奶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爷爷奶奶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奶奶收拾碗筷。能帮助奶奶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奶奶插手了,如:穿衣、洗脸、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有时,和爷爷奶奶一起回家,看到她们拎的东西太多,她总是主动地帮助拿上一些;烧菜时少了油盐酱醋什么的,她也总是欣然前往„„ 她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从来不顶撞她们。有时爷爷奶奶身体不舒服,她总能问寒问暖,服侍在床前,给爷爷奶奶端水拿药,并安慰爷爷奶奶说自己能照顾好爷爷奶奶,所以她成了爷爷奶奶的精神支柱,是爷爷、奶奶的“贴心小棉袄”。去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奶奶每天都要晒一大盆水,给她洗澡,看到奶奶脸上的汗水,她都会心疼的说:奶奶,辛苦啦!并用小手为奶奶擦去汗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在学校,她对学习认真负责,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她忠于职守,积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关心集体荣誉。

小孝星事迹材料

雒金铭,今年12岁,是城子学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她是班里的班委干部,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

篇10:孝星评选事迹材料

敬老爱老不言悔

婚后,XXX把一颗心都拴在了老人身上。为照顾好老人,她嫁到婆家前,就了解清楚了婆婆的嗜好。老人不喜欢吃面条、豆腐,喜欢吃红烧肉、鸡肉、糖糕,她下班后哪怕多绕点路也要千方百计为老人买来这些东西。夏天随买随吃,冬天她就买些生肉储放起来,做给老人吃。

去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XXX推着自行车刚回到家,老人就迎了出来。原来,老人久等不见媳妇下班归来,非要顶着风雪外出寻找不可。为劝阻老人,公公扯掉了老人的棉袄扣子也拦不住。当XXX从自行车上拿出鸡肉和糖糕时,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她知道这是XXX从超市上买来的。

尊老爱幼为楷模

XXX懂得“百善孝为先”的含意和言传身教的育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里,她对儿子寓教于乐,经常穿插一些名人的道德修养轶事和身边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迹,使儿子也养成敬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她为让儿子从小养成敬***惯,常用自己敬老爱老的言行教育儿子。儿子淘气时,XXX就把儿子当成故事里的主人公。她对儿子说,有个淘气的孩子,聪明又漂亮,可是大家都不喜欢他。儿子歪着脑袋不解

地问:“妈妈,为什么?”XXX因势利导地说:“就因为他淘气,嘴巴馋,给老奶奶买的东西他也争着吃,不知道孝敬老奶奶。如果他能像孔融让梨那样,从小养成孝敬老人的好习惯,谁见了都喜欢他。”儿子受到启发,懂事地说:“妈妈,我要学孔融,当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从此,XXX每当给婆婆洗衣端饭、铺床叠被时,儿子也会来帮忙。

篇11:小孝星事迹材料

他体贴父母,年龄虽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识很强。妈妈生病时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给妈妈按摩额头,眼神里充满关切和忧伤,问:“妈妈好点了吗?”

妈妈中午歪在沙发上睡着了,一鸣会拿上小被子轻轻的给妈妈盖上;

爸爸喝醉酒吐了,一鸣忙给爸爸递水,不怕脏打扫卫生;

周末时,他有时主动的早起做早餐,用电饼铛煎鸡蛋、烙饼,吃着孩子这么小就给父母做的饭,心中的滋味无语言表。

他生病时从不找事,他怕妈妈着急、怕治病花好多钱、怕妈妈和他看病耽误上班……。

他从不乱花钱,即使是正常开销,也总是说:多少钱够吗?咱家有吗?

他尊敬老师,把老师看作亲人。有一次老师带病上课时不停的咳嗽,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放学就对妈妈说:“咱给王老师买点治咳嗽的药吧,老师感冒了。”妈妈说老师有病肯定自己买药了,咱又没什么治病的偏方,要不给老师买点梨吧。就这样,他和妈妈到水果店买了五六个大梨送给了老师。老师很感动,家长也为他和老师这么好的感情而感动。

他非常懂得感恩,懂得尊老爱幼。有一次他身体不好,姥爷亲自杀了一只老母鸡,说:“一鸣你吃了老母鸡,病就好了。”一鸣回家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并且趴在桌子上大哭了一场,说:“太感动了,咱以后再多给姥爷点东西。”

和邻居奶奶一起上楼,主动帮奶奶那东西;坐公共汽车,一鸣会因坐在里边没有给后来上车的人让座而深深自责;谦让年龄比他小的孩子,家长实在看不下去时,他却不温不火的说:哥哥不是要让负弟弟吗?

篇12:社区孝星事迹材料

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风范。

宋希华校长今年63岁,她退休后应该在家享受悠闲、安逸的晚年生活。而她却如戏剧般,与三位老人演奏自己快乐的生活乐曲!

宋校长公公90多岁了,在前患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那时,宋校长还没退休。她每天忙完学校大事、小事,还要回到家忙里忙外帮婆婆伺候公公。就在宋校长退休后不久,婆婆也患了脑血栓卧床不起。她一人肩负着照顾两位老人卧床的生活。每天,她帮公公、婆婆翻身、擦澡、刷牙、吃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退休后固定的生活模式。老人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面部的表情、生活细节,她都时刻挂在心上。十年如一日,每当同事去宋校长家里看望她时,两位老人逢人就夸奖宋校长是天下最好的儿媳妇,也是他们做老人上辈子修来的福。宋校长的公公去世了,大家以为,这回,宋校长只伺候婆婆一个人,能多少减轻一点负担了。谁知宋校长却说:“她自己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为了能更好地照料母亲,她又把母亲从弟弟那接到自己的家里,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谁知她的母亲比婆婆更难伺候,有时把自己的大便用毛巾裹着四处藏放……母亲常常把家里搞的乱七八糟,宋校长却从没有嫌弃过母亲一句话。总是微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母亲不能把粪便随便乱放,母亲却如同三岁小孩,一不高兴就和宋校长发火,偶尔还伸出手来打宋校长几下,而宋校长还是微笑着像哄小孩子一样,哄母亲开心的笑……如今一直伺候着母亲和婆婆。

上一篇:5个月宝宝吃奶量多少算正常下一篇:东柳小学防踩踏应急疏散演练预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