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业事迹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个人创业事迹范文

创业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秦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因胸怀鸿鹄之志,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其功绩彪炳史册,流传百世。无独有偶,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xxxx腹地,xxxx之滨,和陈胜从小有着相同命运的一个庄稼汉,同样用他不懈的执着和努力,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书写了人生的辉煌。他就是被《xxxx潮》等著名刊物誉为“商山骄子”的xxxx民。

xxxx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xxxx民进企业联谊会副会长,xxxx县政协常委,xxxx县工商联副会长,xxxx全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xxxx全科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xxxxxxxx钼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艰难困苦育不屈

xxxx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xxxx县xxxx镇xxxx村的一户贫苦人家。当时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拉扯大了5个儿女,期间的艰辛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能体会到,xxxx民的人生履历有着与许多农家子女一样的人生历程,上学读书、幼年丧父、回家务农、男大当婚的生活模式,大山将他的生活圈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也让他生出许多联想,苦难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呢?

大山虽然圈定了xxxx民的生活圈子,但却左右不了他的命运,更束缚不住他的手脚。不甘寂寞,不听天命的xxxx民决心要与命运抗争,以此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机遇永远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xxxx民的家乡到处是山,可在他的记忆里,大山好像除给了他灾难外,什么也没有给他。他常常想,难道大山就不能给人带来一些好处吗?他幻想着有那么一天,一夜之间那贫瘠的荒山突然变成了一座聚宝盆,给贫困的人们带来幸福。那是20年前的一天,xxxx民终于坐不住了,他领着一帮父老乡亲怀着美好的憧憬,在家乡的山沟峡谷中找矿选点,幻想着能发现个大金窖,好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可一转眼就是三四天,却什么也没找到,大家的意志在极度的失望中几乎要崩溃了,乡亲们劝他:“全民,你说这深山里有矿藏,我们人老几辈没见过,已经折腾了几天了,一点希望也没有,你说该咋办?不行咱们就算了,再找别的门路吧!”

xxxx民耐着性子给大家做解释工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大家主意定,有信心,就一定会找到矿藏,咱们是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黄金当废铜。我已经向专家咨询过,咱们这里是有矿藏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好的钼矿,我一定让大家发财致富,过上好日子。

后来的日子,xxxx民又迎着扑面的寒风,一头扎进了深山沟去找矿。

功夫不负有心人,xxxx91年的春天,对xxxx民来说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他终于勘测到了开掘钼矿的井点,他立即与xxxxxxxx县科技局联手,双方投资,由xxxx民负责,创办了xxxx县钼矿厂。按照约定,他拿出自己的一万元钱,又从县银行贷款10万元,在这深山沟中迈开了“淘金”的第一步。

艰难创业迎春风

创业难,难于上青天。巍峨的一片岩石下,蒿草和塑料袋搭起的帐篷里,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地方,就是xxxx民起初创业的办公室和食宿地。白天,他和职工们一起钻进山洞,抡镐掘进,一切近似原始状态的生产。晚上,大伙就拥挤在工棚里,与蚊子和寒风为伴。更让人头疼的是资金,由于手头缺钱,他们只好小打小闹,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候,正赶上中央出台好政策,号召农民大办乡镇企业,xxxx民抓住有利时机,不懂就学,他背上干粮,几经周折,来到了百里之外的华县金堆钼业城,向国营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求教。有时碰了钉子,他也毫不气馁,总是在死磨硬泡中向人家去讨教真经,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别人,每一项技术他都牢牢地记在心里,xxxx民就是这种过目不忘,善用脑子的怪才。他将这种怪才怪招全用在了办企业上,不想却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xxxx98年,xxxx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许兴华退休后赋闲在家,xxxx民闻讯后,三顾茅庐说服他帮助自己办企业,许兴华觉得全民是一个为人善良,做事厚道,能拼搏、敢创大业的人,索性走进大山,与xxxx民携手并肩,摸爬滚打在生产第一线。

企业在发展,产量在增加,职工队伍由原来的几十人的小分队一下子壮大成了上百人的乡镇企业,成为xxxx县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生产规模由年产100多吨增长到了1800多吨。许兴华感慨的说:“企业能有今天的局面,全靠全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呀!”

市场经济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但同时也充满着无数的市场风险。xxxx民的创业之路上,除了受苦受累外,同样经历着这种风险,有时甚至使他难于预料。从xxxx90年至xxxx0年间,钼精粉市场就像秋天的“猴儿脸”说变就变,像他一样注册的14家钼矿企业,近乎半数关门停产,xxxx民的企业也同样处在生死边沿,但是xxxx民更胜人一筹的是,他准确的把握住了市场规律,找到了搏击市场风浪的金钥匙。“落潮必有涨潮时,我们不能轻易认输,坚持就是胜利”。后来的一切全都验证了xxxx民的推断,正因为他具有了驾驭市场风云的能力,才使得他的企业如日中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雄鹰展翅翱翔,并不取决于它飞翔时的高与低,而是一种信念的支撑。xxxx民决不让这xxxx挡住他的视野,对于钼精粉的销售,他一直用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开销路,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全国半数以上的城市都留下了他足迹,都曾飘过他忙碌的身影。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众生相,非但没有冲垮他的意志,反而拓展了他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才干,增加了他创办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别的企业九死一生之际,xxxx民的企业却能绝处逢生,这得益于xxxx民以人为本和广为天下的理念与胸怀,也得益于诚聘来厂的常务副厂长许兴华。许兴华在工作中针对企业发展中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生产教育、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让一切有章可循,这样使一盘散沙的农民工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厂里有了工会组织,有了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从而为职工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打好了基础。改善伙食、逢节会餐、文艺演出等措施使得职工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在偏僻闭塞的xxxx深处营造出一派祥和奋进的生活和工作氛围,物质精神双丰收。

农民工是最讲实惠的,企业发展了,职工的工资也由起初的500元、800元,随即涨到1xxxx元,而且从不拖欠,职工们看到了厂子的希望,干起活来就更卖力,无形中也提高了大家的主人 翁意识,为厂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然而,谁又知道xxxx民一家4口几年里始终以厂为家,年迈的母亲一人独守家院,就这样一家苦换来万家乐。

志存高远铸风骨

有人说xxxx民是一个疯娃吹喇叭的粗人,但他在创业之路上迈出的可喜步伐,却是从一点一滴的细枝末节中做起的,正因有了这些积累,才成就了他的事业。当时在xxxx做服装生意的赵某,怀揣百万来xxxx开矿发财,谁知市场突变,加之并不内行,两年里,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被牢牢套死在里面,无奈之下急于出手矿井,许多家企业都在忽悠他,有的干脆就想空手套白狼,这让赵某苦不堪言。极度痛苦中,赵某遇见了xxxx民,令他没有想到的是,xxxx民接受了这块烫手的山芋,而且给出了合理的价格,xxxx民果敢、义气、大度的做法,令赵某终生难忘,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同行们对他高看一眼,生意才越做越红火。

为竞争对手培养技术人才,遇事总能替别人着想,宽广的胸怀赢得了对手的敬佩。把竞争对手变成战略伙伴,大家一起做大做强xxxx钼业,才能最终为铸就xxxx钼精粉产业的“航空母舰”打下坚实的基础。

xxxx6年春季,正是钼精粉市场最红火的时候,国家有关部委发出了整顿矿山的通知,县政府根据上级要求,也积极进行资源整合,期待做大做强xxxx的钼精粉产业,壮大xxxx的县域经济。当年七月,在县政府倡议下,成立了xxxx县九龙钼精粉有限责任公司,xxxx民成为股东之一,他从不争权越位,甚至重组过程中他还一直在德国考察市场,返回后还从股份分红中拿出100万元用于投资扩大生产,让九龙企业“开门红”并健康发展,最终赢得大市场,走出国门创外汇。

实干创业揽辉煌

重组后闲下来的xxxx民并没有歇着,他将眼光投向了十三朝故都的省城xxxx,他要走出xxxx闯关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

xxxx不仅是历史名城,更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的地方。照xxxx民的说法,宁有xxxx一张床,不要xxxx一套房,说明xxxx对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为在他眼中,这里有着无限的商机。

早在xxxx开矿时,他就在xxxx设立了办事处和联络点,在掌握信息的同事,也是在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xxxx5年春,占地6﹒04亩的xxxx全民科技有限公司在xxxx高新区安家落户,经过发展壮大,现在公司下设xxxx同玄电子、美基能源、安利制衣、环保节能设备和机械等8大公司,并有一个酒店、一个度假山庄和一个民俗园等实体的多项目的大型综合民营企业。由两桥腿走路,变成多方面全方位发展,xxxx民的路是越走越宽广。

xxxx6年春,他投资500多万元修建了古色古香、雄浑壮观的沣河乐园,成为xxxx的后花园,年接待宾客上万人次。

xxxx年,成立了xxxx全科影视公司,出资180万元购回高清摄像机,高薪聘请了影视制作人员,拍摄电视剧,xxxx9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他联手香港武打演员梁家仁等,在家乡xxxx县成功拍摄完成了一部乡土风情片《爷爷与我》。目前,公司正在紧张拍摄中的电影《血缘》和电视剧还有《寻根》、《茶娘》等。

xxxx9年,他又投资100万元,与人合伙开办了xxxx同玄电子科工贸公司,专门生产从事射频同轴连接器、电缆组件、匹配负载及其他微波器件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副总王星利说:“我是从银行辞职来与杨总办企业的,他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既保证投资,又给优惠的条件,确保公司每年就有上千万的产值,其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厚德载物凝亲情

“苟富贵,勿相忘”,xxxx民真正做到了。xxxx0年在黄龙矿区,他偶然发现一户人家三代都是鳏寡孤独或痴呆傻,生活都不能自理,房屋破旧不堪,虽素昧平生,但他主动找到村干部,拿出5000元钱,让村上为其修建了三间瓦房,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xxxx4年元旦,矿区三户人家房屋失火,xxxx民立即带领职工奔赴火灾现场救灾,并及时给这三户人家送去了米、面、油和钱款,安慰鼓励灾民坚强生活,群众纷纷给他下跪磕头说:“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呀!”,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拿出五六万元来慰问乡亲们,遍及五个乡镇120多户人家。他还积极为县福利院和孤儿院每个捐赠2万元,给乡镇敬老院每个捐赠5000元以及衣物等,问寒问暖传递人间真情。

xxxx年春节前夕xxxx遭遇严重雪灾,xxxx民又先后主动拿出8﹒3万元用于困难群体的救助。他还积极投身xxxx的城市建设,捐款捐物帮助改变家乡的面貌,累计捐助现金上百万元,涉及到了各个方面。

永葆本色赤子心

xxxx民很富有,但他却始终艰苦朴素,衣着朴素到进5星级酒店谈生意被门迎小姐拦着不让进;早餐永远都是一碟小菜,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干起工作从来不像老板,更像是员工;一碗酸菜面就是他最爱的午餐。

这就是xxxx民!

一个xxxx汉子的精彩人生!

第二篇: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

第一篇

,男,中共党员,39岁,乡村人。同志于2002年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蚕桑产业经济,在取得成功后,不忘当地群众,带领他们栽桑养蚕。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为此,便义务到各村传授栽桑、养蚕技术,被当地群众传称为“土专家”,其发展致富理念广为群众所接受。为拓展发展经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他又率先发展桑园林下种草,形成“桑—蚕—草—鹅—沼气”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其“桑—蚕—草—鹅”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于2003年起多次在XX市推广学习,增加了蚕农新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于2003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共青团县委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0月被共青团XX市委、XX市科学技术局评为“XX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12月被共青团XX市委、XX市农业局评为“XX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同志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参与党组织学习,于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带领农户新发展桑园千余亩,但由于市场经济、原丝绸公司经营不善等影响,蚕业生产不断下滑,为稳定蚕桑产业,等31人于2008年1月发起创办了县乡蚕桑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发展,从而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更好地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合作社现已有在册社员200余户,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扩展蚕桑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核桃等果品种植,利用成熟的林下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桑园、果园林下养鸡,种草养兔、养牛,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大大降低种养业风险。通过利用桑园林下养鸡和桑园种草养兔,年出售优质土鸡1万只,出栏商品兔2万只,仅此两项可增加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2006年起至今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科技干事等职;曾于2006年-2008年在县委党校学习“农经管”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从不忘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通过县乡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村民积极努力配合,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通水泥路穿村而过,通社公路已达16余公里,入户便道基本户户通。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经常与群众探索发展致富门路,积极带领周边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曾于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人才示范户”;2006年12月被县农业局评为“蚕业生产先进个人”;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被中共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村从一个乡最偏远、海拔最高、村民贫困、基础条件差的落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自来水厂建设顺利实施,村民很快会喝上安全的自来水;等通过协调争取,全村70%的村民安装上了天然气;电信网络有线宽带已是社社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村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网络五通。新村建设已于2013年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所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于2011年6月被中共县委评为“双创双争”学习标兵;2012年6月被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九批县拔尖人才”;2013年4月XX市人民政府授予“XX市劳动模范”。

通过发展、学习、宣传、教育,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村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

,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乡村人。2002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经过五年的军营生活,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思想得到了提高。于2007年12月退伍回乡创业。

回乡后在村三组办起了一个常年存栏12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对于养殖来说,他是个门外汉,旁人也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一个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牲口的毛头小伙子能把鸡养好。养殖场在大家的非议声中建了起来。面对压力,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他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养殖场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鸡成功出栏,看着一个个的鸡蛋从鸡笼里滚出来,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看着一筐一筐的鸡蛋,他的心里又喜又忧,每天10000多板的鸡蛋如

第一篇

,男,中共党员,39岁,乡村人。同志于2002年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蚕桑产业经济,在取得成功后,不忘当地群众,带领他们栽桑养蚕。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为此,便义务到各村传授栽桑、养蚕技术,被当地群众传称为“土专家”,其发展致富理念广为群众所接受。为拓展发展经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他又率先发展桑园林下种草,形成“桑—蚕—草—鹅—沼气”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其“桑—蚕—草—鹅”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于2003年起多次在XX市推广学习,增加了蚕农新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于2003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共青团县委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0月被共青团XX市委、XX市科学技术局评为“XX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12月被共青团XX市委、XX市农业局评为“XX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同志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参与党组织学习,于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带领农户新发展桑园千余亩,但由于市场经济、原丝绸公司经营不善等影响,蚕业生产不断下滑,为稳定蚕桑产业,等31人于2008年1月发起创办了县乡蚕桑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发展,从而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更好地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合作社现已有在册社员200余户,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扩展蚕桑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核桃等果品种植,利用成熟的林下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桑园、果园林下养鸡,种草养兔、养牛,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大大降低种养业风险。通过利用桑园林下养鸡和桑园种草养兔,年出售优质土鸡1万只,出栏商品兔2万只,仅此两项可增加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2006年起至今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科技干事等职;曾于2006年-2008年在县委党校学习“农经管”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从不忘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通过县乡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村民积极努力配合,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通水泥路穿村而过,通社公路已达16余公里,入户便道基本户户通。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经常与群众探索发展致富门路,积极带领周边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曾于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人才示范户”;2006年12月被县农业局评为“蚕业生产先进个人”;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被中共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村从一个乡最偏远、海拔最高、村民贫困、基础条件差的落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自来水厂建设顺利实施,村民很快会喝上安全的自来水;等通过协调争取,全村70%的村民安装上了天然气;电信网络有线宽带已是社社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村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网络五通。新村建设已于2013年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所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于2011年6月被中共县委评为“双创双争”学习标兵;2012年6月被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九批县拔尖人才”;2013年4月XX市人民政府授予“XX市劳动模范”。

通过发展、学习、宣传、教育,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村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

,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乡村人。2002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经过五年的军营生活,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思想得到了提高。于2007年12月退伍回乡创业。

回乡后在村三组办起了一个常年存栏12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对于养殖来说,他是个门外汉,旁人也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一个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牲口的毛头小伙子能把鸡养好。养殖场在大家的非议声中建了起来。面对压力,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他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养殖场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鸡成功出栏,看着一个个的鸡蛋从鸡笼里滚出来,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看着一筐一筐的鸡蛋,他的心里又喜又忧,每天10000多板的鸡蛋如

何销售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按常规将鸡蛋批发给经销商,价格肯定不会高,但自己一个人卖又卖不完。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批发给零售商。但零售商与经销商联系多年,同等价格零售商明确表示不会要他的,这让非常苦恼。但是他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包退”。由于经销商是四处收蛋,蛋的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有些零售商会抱怨,他就抓住这点,对零售商提出了有质量问题“包退”的优惠条件,免去零售商的后顾之忧,问题迎刃而解。虽然实行了“包退”,但至今一个鸡蛋也没有被退过,因为信誉好,鸡蛋十分畅销,没有了存蛋,也就没有了质量问题。

鸡粪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却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决定将鸡粪用于种植葡萄,搞种养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又解决了葡萄的肥料来源。在2009年9月,在村一组租用了20余亩土地搞起了葡萄种植。开始种植之后,才知道种植葡萄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在

6、7月的时候,由于白天天气炎热不能施肥,只能下午天气转凉了才能施,所以有时要忙到晚上

9、10点才能收工回家吃饭。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加,加上自身在部队时腰部受过伤(在退伍时还被评为“九级伤残”),他的旧伤复发了。他想放弃葡萄种植。但回头一想,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不能半途而废。

第二年,终于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看着一串串的葡萄长势喜人,真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喜悦。由于他所种植的葡萄全是新品种,为了使顾客感觉到不同,他除了制作了宣传单和招牌进行定点销售之外,还开展了免费品尝活动。为了确保顾客能吃到口感最佳的葡萄,他每天早晨三点就到葡萄园采摘最新鲜的葡萄。付出终将得到回报,他种植的葡萄得到顾客的一直赞扬,回头客也多了起来。同时,他还想出让顾客自己亲手到葡萄园采摘的点子,让顾客体验田园风情。好吃又好玩,葡萄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为了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2011年10月,成立了“县咯个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一起搞农业。正当一切发展越来越好时,2012年6月的一场大雨带给他惨痛一击。当时葡萄快成熟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雨倾盆而下,望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被洪水吞食,而他却无能为力。当洪水退却,一串串葡萄伤痕累累地挂在树上,他的心在滴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他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通过自己的努力,2013年葡萄有了一个好收成,葡萄园里硕果累累,来葡萄园采摘葡萄、买葡萄的顾客络绎不绝,上市几天葡萄就全被抢购一空。他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三篇:巾帼创业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谁说女子不如男

——xxx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要什么东西去到xxx的商店看一看。”每当听到这些话时,xxx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许酸楚——xxx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xxx,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粮地”,非常适合种农产品。可xxx并不想只靠种地来过日子。这时,她也加入了妇女创业的行列。开始时,她和爱人是在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店面开店,卖的东西不是很全,虽赚不了大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错。虽然累得够呛,可也为家庭带来了是收益。为自己挣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通过与家长的讨论协商,最终他们选择支持。 虽然决定了要把这个店开起来,但是终归开店对于xxx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xxx在开店之前做了一下几点工作:

1、市场调查。首先xxx做了市场调查和问卷报告。xxx觉得要更好地了解针对的客户群到底有多少,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是第一步。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xxx大体了解了一些情况。

2、了解市场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对于开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价格的确定需要由商品的市场价格来做基础对比。开店其中的目的当然少不了盈利,所以一定要将市场价格与进价进行对比来找利润。为了解市场价格,xxx实际考察了很多地方,挨家挨户进行了价格的调查咨询,并进行对比。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也遇到

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xxx都一一克服了。

3、了解进货价格。了解进货的价格是为了算出每件产品的利润,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xxx觉得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与咨询。在整个过程中xxx了解到如果你去问别人进价,一般情况是问不出最低价的,只有进行不同的考察对比才能总结出真正的价格。所以为了能得出最终价格,xxx也跑了很多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四处问价”,终于把价格基本定制出来。

4、计算利润。商人最注重的就是利润了,没有利润就没有生意,所以这一步直接关系到xxx能否开起xxx的店。但是利润不只是卖价减去成本这么简单,毕竟要租店面,还要置办货架等一系列东西。为了能早日开业,xxx白天就在商业街找店铺问价格,晚上就在网上找一些货架柜台桌椅板凳等一系列需要的东西,最后算出了这些大体的价格,再以后就可以计算利润了。

5、找进货渠道。找到一个好的进货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提高控制利润。当然,好的进货渠道是最难找的,距离问题也是xxx开店的原因之一,近的地方商品进价贵,远的地方运费高。但是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知难而退,在暑假xxx就开始了四处寻找进货渠道,首先当然是选择在本地,运货也方便,运费也低。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不尽人意,xxx咨询了很多进货的地方,价格都很贵,几乎就没有利润,这令xxx非常困惑。就在这时,一个朋友提醒xxx说老奇台的进货商都是二级供货商,价格肯定高,他们大多的货源都是来自奇台。这让xxx茅

塞顿开,既然在这里找不到合适的进货渠道,那xxx就去奇台考察一下真实情况。初次到奇台,人生地不熟的,好在这里的供货商都比较集中,然后xxx就开始了自己的实地考察。在奇台找了四天,xxx几乎走访了每家店,跟供货商讨价还价,然后货比三家,最终还是找到了适合的货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xxx也发现,有些材料奇台跟老奇台都没有货源,所以xxx想到了在网上寻找。在寻找货源的同时,xxx也向“同行”学习一些经营经验,最终xxx不仅找到了货源,也从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这将成为xxx以后经验店面的指明灯。

6、租店面。找到进货渠道,下一步就是租店面。一个实体店,顾客才会想走进来买你的商品。但是商业街上好一点的店面都很贵,并且都有转让费,经过xxx一步步实际询问对比,终于在南区找到了合适的店面,这也将是未来几年xxx要为之努力的地方。

7、装修置办货架柜台。租好店面装修也是必要的,考虑到装修费的问题,再三考虑还是决定自己买漆自己刷。最终经过两天的努力,简单装修完毕。下一步就是买货架跟柜台,为了精打细算,xxx跟朋友在长清的二手市场淘到了需要的东西,这样也为xxx省了一笔钱。

8、进货。店面装修完毕后终于就快开业了,只要进货定价格就可以开业了,与之前联系好的订货商订货,货很快就发过来了,跟朋友忙了一天终于把货物都摆放到了货架上,几个月来的店终

于有了雏形。经过严格对照进价跟市场价后定出了xxx的价格,下一步就等着开业了。

9、办营业执照。开店当然要办营业执照,xxx来到崮山镇办理营业执照,筹备了很久xxx的店终于可以顺利开业了。看着属于自己的店感觉很欣慰。

10、宣传。经营一家店宣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传单、宣传页等一系列宣传手段xxx都尝试并且运用,终于,xxx迎来了xxx开店以来的第一批客人。

直到现在xxx的店算是初步踏入轨道,看着店里络绎不绝的客人xxx感到这些付出都没有白费,xxx终于可以自己挣钱了,当然,这只是现阶段,将来xxx肯定还会把xxx的店做大,通过这个店,xxx不断积累自己的社会阅历,提前步入社会,相信xxx的努力不会白费,xxx的创业之路开始了。

今天,当看着xxx站在自己的店门前,看着一批批买东西的客人,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篇: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

免费

分享

创新

创业之星候选个人事迹材料2篇

,男,中共党员,39岁,乡村人。同志于2002年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蚕桑产业经济,在取得成功后,不忘当地群众,带领他们栽桑养蚕。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为此,便义务到各村传授栽桑、养蚕技术,被当地群众传称为“土专家”,其发展致富理念广为群众所接受。为拓展发展经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他又率先发展桑园林下种草,形成“桑—蚕—草—鹅—沼气”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其“桑—蚕—草—鹅”的立体种养经济模式于2003年起多次在宜宾市推广学习,增加了蚕农新的经济收入来源。并于2003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共青团县委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0月被共青团宜宾市委、宜宾市科学技术局评为“宜宾市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12月被共青团宜宾市委、宜宾市农业局评为“宜宾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同志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参与党组织学习,于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带领农户新发展桑园千余亩,但由于市场经济、原丝绸公司经营不善等影响,蚕业生产不断下滑,为稳定蚕桑产业,等31人于2008年1月发起创办了县乡蚕桑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依托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生产发展,从而更加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更好地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合作社现已有在册社员200余户,在此基础上,他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扩展蚕桑产业的同时,结合实际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核桃等果品种植,利用成熟的林下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桑园、果园林下养鸡,种草养兔、养牛,增加了农户增收渠道,大大降低种养业风险。通过利用桑园林下养鸡和桑园种草养兔,年出售优质土鸡1万只,出栏商品兔2万只,仅此两项可增加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走出了一条立体生态循环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

2006年起至今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科技干事等职;曾于2006年-2008年在县委党校学习“农经管”专业,被评为“优秀学员”。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从不忘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组织、协调,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

免费

分享

创新

方面成绩显著,通过县乡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村民积极努力配合,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通水泥路穿村而过,通社公路已达16余公里,入户便道基本户户通。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经常与群众探索发展致富门路,积极带领周边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曾于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农村人才示范户”;2006年12月被县农业局评为“蚕业生产先进个人”;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被中共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身为共产党员、村干部,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为群众发展致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村从一个乡最偏远、海拔最高、村民贫困、基础条件差的落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自来水厂建设顺利实施,村民很快会喝上安全的自来水;等通过协调争取,全村70%的村民安装上了天然气;电信网络有线宽带已是社社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村内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网络五通。新村建设已于2013年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所做成绩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于2011年6月被中共县委评为“双创双争”学习标兵;2012年6月被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九批县拔尖人才”;2013年4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授予“宜宾市劳动模范”。

通过发展、学习、宣传、教育,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村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为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

,男,汉族,198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乡村人。2002年底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经过五年的军营生活,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思想得到了提高。于2007年12月退伍回乡创业。

回乡后在村三组办起了一个常年存栏12000只的蛋鸡养殖场。对于养殖来说,他是个门外汉,旁人也对他指指点点,认为一个从来没有饲养过一只牲口的毛头小伙子能把鸡养好。养殖场在大家的非议声中建了起来。面对压力,没有退缩,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他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养殖场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120天后,第一批母鸡成功出栏,看着一个个的鸡

免费

分享

创新

蛋从鸡笼里滚出来,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以前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看着一筐一筐的鸡蛋,他的心里又喜又忧,每天10000多板的鸡蛋如何销售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按常规将鸡蛋批发给经销商,价格肯定不会高,但自己一个人卖又卖不完。他想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批发给零售商。但零售商与经销商联系多年,同等价格零售商明确表示不会要他的,这让非常苦恼。但是他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包退”。由于经销商是四处收蛋,蛋的质量不稳定,时好时坏,有些零售商会抱怨,他就抓住这点,对零售商提出了有质量问题“包退”的优惠条件,免去零售商的后顾之忧,问题迎刃而解。虽然实行了“包退”,但至今一个鸡蛋也没有被退过,因为信誉好,鸡蛋十分畅销,没有了存蛋,也就没有了质量问题。

鸡粪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却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最终决定将鸡粪用于种植葡萄,搞种养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解决了鸡粪处理问题,又解决了葡萄的肥料来源。在2009年9月,在村一组租用了20余亩土地搞起了葡萄种植。开始种植之后,才知道种植葡萄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在

6、7月的时候,由于白天天气炎热不能施肥,只能下午天气转凉了才能施,所以有时要忙到晚上

9、10点才能收工回家吃饭。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加,加上自身在部队时腰部受过伤(在退伍时还被评为“九级伤残”),他的旧伤复发了。他想放弃葡萄种植。但回头一想,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不能半途而废。

第二年,终于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看着一串串的葡萄长势喜人,真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喜悦。由于他所种植的葡萄全是新品种,为了使顾客感觉到不同,他除了制作了宣传单和招牌进行定点销售之外,还开展了免费品尝活动。为了确保顾客能吃到口感最佳的葡萄,他每天早晨三点就到葡萄园采摘最新鲜的葡萄。付出终将得到回报,他种植的葡萄得到顾客的一直赞扬,回头客也多了起来。同时,他还想出让顾客自己亲手到葡萄园采摘的点子,让顾客体验田园风情。好吃又好玩,葡萄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为了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2011年10月,成立了“县咯个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一起搞农业。正当一切发展越来越好时,2012年6月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一场大雨带给他惨痛一击。当时葡萄快成熟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雨倾盆而下,望着长势喜人的葡萄被洪水吞食,而他却无能为力。当洪水退却,一串串葡萄伤痕累累地挂在树上,他的心在滴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他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通过自己的努力,2013年葡萄有了一个好收成,葡萄园里硕果累累,来葡萄园采摘葡萄、买葡萄的顾客络绎不绝,上市几天葡萄就全被抢购一空。他相信,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

资料来源:http:///data/grcl/

第五篇:巾帼创业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谁说女子不如男

——顺河镇永顺服装公司经理郑学玲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不赊账。”“到郑学玲的公司打工工资高。”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许酸楚——我经历了多次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顺河镇王滩、谢圩两村紧邻淠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园地”,非常适合种植辣椒。2001年,王滩村被裕安区政府定为“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还为王滩辣椒注册了商标,王滩辣椒随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气。开始时,种植辣椒的农户并不多,收获的辣椒被当地小商贩运到六安、合肥等邻近城市销售一空,价格也相当高,农户和商贩都赚了。这时,我也加入了销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爱人是靠拉着架子车卖大馍养家的,虽赚不了大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错。由于我爱人不识字、没文化,辣椒的买、卖只能靠我一人负责。虽然累得够呛,可也为家庭带来了是收益。

价格高、销路好,刺激了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2001年,王滩、谢圩两村辣椒种植面积不足百亩,到2003年,猛增到1200亩,产量从当初的约70吨,猛增到1000多吨。一下子有这么多辣椒让农户和商贩们措手不及。周边城市的辣椒市场已经饱和,农户的辣椒滞销了。连续一周,两村的农户没卖出去一车辣椒,这让他们欲哭无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让农户的投入就这样打水漂了?我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是这块土地赐予了我财富,现在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吗?我大胆地决定:联合其他收购商,大量收购辣椒,运往外省。开始,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们认为运往外省路途遥远,辣椒不易保存,怕颠簸,还不知销量如何。更有甚者,说:“一个女人家,会做什么生意”。我是个不服输的人,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老百姓惨遭损失?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他们才勉强同意尝试一趟。经过商讨,我高价收了一车辣椒去了上海。这一趟,给了我当头一棒。辣椒运到上海后,我租了两间民房,刚卸下货,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过了整整一天,没卖出一斤辣椒。我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不了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着满屋已腐烂的辣椒,哭笑不得。仅这一趟,血本无归,赔了整整一万五千元,这在03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回来后,我泄气了。但当看到农户满地的辣椒时,我不忍心让他们绝望,于是,收购,继续收购。连续二十天,农户们终于卖光了辣椒,可我却亏了15万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此,我赢得了农户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外省的销售市场。在此后几年的销售中,我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农户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销售大户。 淠河两岸,拥有面积巨大的沙土地,虽不肥沃,却是种植花生的好地方。这特有的资源为生长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2004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销售市场,做起了花生的销售。为了有稳定的资源,我采取了“订单”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的花生,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他们说:“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还从不赊账,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财神”。听了这话,我觉得我有责任这么做,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储存。当销路不畅时,我将花生储存起来,进行精选加工再择机销售。这几年,外出务工的浪潮汹涌,年轻人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学了,老人们干什么呢?精选花生,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广告一出,他们就蜂拥而至。年轻小的50多岁,大的70多岁,七八十人,好不热闹。他们在谈笑中挣取了生活费、零花钱,他们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钱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脸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赌钱了,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虽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却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出份力,做点贡献,不亦乐乎!

通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也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虽然历经艰辛,但也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既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谁说女子不如男?!

去年秋天,我从报纸电视上得知,南方沿海城市出现了用工荒,很多企业招不到员工,致使有的企业停产甚至关闭。原来,这些原本在南方城市打工的人,都回到了家乡,自己创业了。再看看我镇的周边,一座座工厂企业拔地而起,厂房内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我的心扉豁然开朗:我何不创建一家公司,让自己的创业上一个新台阶呢?一天晚上,我和爱人谈起了心。当我说到很多乡亲为了改善生活,纷纷选择外出打工,那些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非常可怜时,我和爱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能做点什么吗?这时,旁边的女儿说:“我家的房子多,开个服装厂怎么样?这样乡亲们就不要外出了,孩子们也不再是留守儿童了„„”

郁积在心头的结就这样打开了!经过考察,筹备,由我担任经理的“永顺服装公司”于今年一月八日挂牌成立了。在招工时,我充分照顾家乡的乡亲们,他们有无操作经验均可。因为我专门请了技师为他们免费进行培训。同时,我还招了三名残疾员工,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现在,我们的服装公司有员工76人,今年已创产值600余万元,实现利润100余万元,上缴税收70余万元。目前,公司正以良好的势头蓬勃发展。

今天,我站在自己的公司门前,听着厂房内轰鸣的机器声,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顺河镇巾帼创业标兵、致富带头人)

上一篇:管理国际贸易范文下一篇:挂靠证书协议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