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畅个人事迹

2024-05-04

徐畅个人事迹(精选4篇)

篇1:徐畅个人事迹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博雅”之悟

徐畅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回忆起其中的点点滴滴,更让人觉得留念与不舍。在博雅班,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他们博学多才,气质出尘,能让我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犹记得大一时加入博雅班时的模样,三年一过,大家都有了很好的人生路途,或就业,或读研,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人生决则,相信我的这些小伙伴们依然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大放光彩。法学院在博雅班有三个同学,我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还有其他学院的朋友们,大家都各有所长,在这个班集体,总能都优秀人与你前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与优秀的人同行,我们会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博雅班的三年,可以说是我不断成长、不断砥砺自我的三年。大二,我成功申请了全国大学生创新人才实验计划,项目名称为“海外投资中民族工业保护与发展的法律问题创新性研究”。学习之余,我也积极地投身于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大二,我竞选成为政法学院马列研究会会长,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被评为优秀院系马列协会会长,在学生工作中积累了很多为人处事的经验。大三开学,我通过竞选当选为法学院首届团委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办活动的过程中成功表现了法学院的风采,并在九月份的运动会中使新兴的法学院崭露头角。在博雅班的集体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真诚的朋友,获得了一些珍贵的友谊,收获了并见识到了其他学院的风采,使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更开阔了,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并积极地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大的进步。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在毕业前夕,博雅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曾经的我们已经越来越成熟,即将走向社会,正如破茧成蝶一般。回想我大学四年的时光,重要的并不是我最终的结果,而是我们相互扶持走过的那段路程,是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经历的青春。

还有徐老师和胡老师对我们无私的帮助,有我的导师陈业宏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使我一步步地成长;华师的校训“忠诚博雅,朴实刚毅”会深深地影响着我,做一个品质忠诚、博学文雅的人,脚踏实地地生活,用刚强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迎接生活的挑战,我想,这正是博雅班的意义所在,也会成为我以后为人处事的标准。

2010级博雅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希望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不会失去,想要的都能得到,在未来的日子里即使天各一方,也能相互问候关怀。人生路上,只道一生有你们!

篇2:徐畅个人事迹

徐畅,女,中国共产党党员,1992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10级本科生。本人曾先后担任校社联理论研究部干事、政法学院马列协会会长、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并获得诸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华师三好学生标兵等奖项;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奖励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进入大学以来,本人严格要求自我,不断砥砺品格,锻炼能力,现将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一、泛舟学海,乐在其中

进入大学以来,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前三学年平均学分绩87.99,名列专业第三(共96人)。除外,本人还辅修了本校的英语专业,在英语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二,我成功申请了全国大学生创新人才实验计划,项目名称为“海外投资中民族工业保护与发展的法律问题创新性研究”。大三的重要收获是项目论文的写作,通过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和阅读的各类文献,我撰写了《论我国民族工业品牌的法律保护问题》以及《对比法视角下民族工业品牌的法律保护》两篇论文。在学习上,我不断地向老师们和同学们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正是我院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促使我不断地在学海泛舟,并体悟到求知求学的乐趣。

二、工作之旅,积累经验

学习之余,我也积极地投身于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大一时我通过考核成为校园记者、校社联理论研究部干事,到大二,我竞选成为政法学院马列研究会会长,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被评为优秀院系马列协会会长。大三成为院系主席后,我更加矜矜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学生工作中的失败教训使我不断地反思自我,学生工作中的成功也使我体会到其中乐趣,并激励我前行。

三、求师求友,锤炼品性

在大学的四年,是本人不断充实自我、奋进前行的四年,其中离不开老师们和朋友们的帮助。古语云:求学求师求友,立德立言立功。我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们,总是和老师们交流自己的思想和心得,他们会作为心灵的导师指引我不断前行;朋友们也正如我的左膀右臂,使我戒骄戒躁,三省吾身。

篇3:徐畅个人事迹

2002年, 根据江西 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扶贫工作组来到著名的井冈山下睦村乡龟边村扶贫,支行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共产党员彭美珍是工作组成员,吃住都在村里。第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跑村进户搞调研。彭美珍至今还记得那么清楚,农历6月12日中午,他在村里郑支书家里吃完饭后,看见后面的山坡上100多米的地方孤零零地住着一户人家, 土砖房,低矮,陈旧,他带着“访贫问苦”的想法就上去了。只见一位70来岁的老大娘坐在客厅里,穿着破旧但很整洁,屋子里没有什么东西但收拾得干净。“大娘,您好!”彭美珍就和大娘聊了起来。原来,这个家庭共有五口人,大娘范凤娥老俩口已70来岁了,唯一的儿子郑荣华是个残疾,也已50多岁,儿媳去世,留下二个孙女分别在读中学小学。

彭美珍家人与郑仙娇(右二)在一起

这时,一个小姑娘光着双脚走了进来,穿的衣服皱巴巴的,头发有点零乱,但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 显得灵动乖巧。这就是大娘的小孙女郑仙娇,12岁,母亲已去世快5年了。 老彭顿时就起了怜爱之心,“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仙娇!”“哟, 这名字好听!”“读书了吗?”“读了!”“几年级?”“六年级!”“下半年要读初中了?”“不知道。”小仙娇问一句答一句,有点害羞胆怯。 老彭从大娘那里了解到,因为家里困难,小仙娇下半年可能不能上初中了。 老彭心里“咯噔”了一下:一个可爱漂亮的姑娘可能因此要远离校门,终老山村了。

这里地处井冈山下,四周是山, 当年是红军生活战斗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革命故事。如今这里的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面比较大,贫困户不少,小仙娇家就是其中之一,这在老彭内心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老家是离这不远的安福县革命老区所在地,他的家族爷爷辈的四位长辈参加红军有三位牺牲在“反围剿”战场, 至今尚有一位键在,他对老区、老区人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家是个贫苦家庭,他从小吃苦长大,对贫穷、 苦难,有着切身的感受。参军入伍15年,在部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锻炼, 转业地方后,他一直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有着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2002年3月,春寒料峭,一位客人不慎掉入庐山西海湖中,生命垂危,彭美珍闻讯后不顾一切, 纵身下水,游了一百多米,身材瘦弱的他把二百来斤重的东北大汉救了起来。关于此事他一直秘而不宣,直到多年后县里的一位行长说起,大家才知道。

彭美珍家人与郑仙娇(右一)在一起

这次来扶贫,他心里就一直在琢磨,利用银行的重视和优势,自己除了和工作组一起为这个村兴办一批项目,为百姓办实事好事,为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作些贡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他决心要帮扶一户贫困户!当他看到仙娇家的贫困情景,就打算帮扶这一家了。怎么帮呢?是仅仅给点钱帮他们度过难关,还是帮她们从底子上、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要扶人, 扶贫要扶志,要扶智,当然也要扶物, 但精神上、思想上、智力上帮助更重要,只有帮小仙娇上学读书,就可以为她个人和她家庭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防止贫穷代际传递。对,就这样, 从帮仙娇上学做起 !

于是,彭美珍把身上带来的一千元钱毅然决然地掏了出来,塞到仙娇奶奶手里,“大娘,我把这点钱给您送仙娇上学用,下半年让她上初中。” 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没有想到也不指望眼前这位省里来的干部会给她什么, 仙娇奶奶看到塞过来一叠钱一时不知所措。突然她起身跑到郑支书家里, 把家里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如实告诉了支书,并不无疑虑地说,“他不是个骗子吧?他怎么把这么多钱给我,说是送孙女上学,还有这么好的事?他不是想骗走我孙女吧?……”郑支书听了哈哈大笑,大声告诉奶奶说:您老碰到贵人了,您孙女有福气了!奶奶不好意思笑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

老彭先后在龟边村扶贫,一扶就是八年,担任两届工作组成员。他和工作组为村里办了大量实事好事,龟边村面貌大变。南昌中心支行连续被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由于老彭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和干部群众关系又好,只有他一人连续扶了两届,从2002年直至2011年才算结束。 他先后两次被评为江西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老彭和仙娇结成帮扶对子之后, 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彭把仙娇看成亲生女儿,时刻把仙娇的学习、成长挂在心中。从初中到高中,老彭每年大多是把几百元几百元的钱通过乡里干部给仙娇作学费。后来,仙娇考上了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老彭又为她支付了学费。从初中到大学,老彭先后为她支付了三万多元学费。在龟边村扶贫的日子里,老彭经常隔三岔五地来到仙娇家,听仙娇讲学校的情况,看她做的作业,探究她的所思所想,指点她的所言所行,希望她健康顺利成长。那是仙娇读初二的一天, 老彭和人行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一起到井冈山市河桥中学看她,了解她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当时,仙娇也不知道他们要来,感到非常惊喜。她的班主任黄老师听说是省里的几位干部来看望她,都感到好奇:凭什么省里的干部专门来看仙娇啊!当黄老师和学校领导把这一行客人引进会议室,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黄老师和学校师生既感动又羡慕,一时传为美谈。 临走时,老彭恳切地对黄老师说:“这个小孩好苦啊!请老师严格要求,多多关照!”从此,老师和学校对仙娇更加重视和关注,仙娇也很争气,学习非常努力,顺利考上了高中。

进入高中时期,仙娇寄宿在宁岗镇上的姑妈家,此时也到了身体发育阶段,个头没有长高,人倒发胖了。 老彭听说后,担心起来了:这孩子该不是有什么恋情吧?还是身体上有什么毛病呢?于是,他连夜和乡里的唐书记赶了10多里路来到了宁岗中学, 又来到她姑妈家里,一是来看看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来探究一下她发胖的原因。通过正面侧面了解情况,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是属于正常的身体发育情况,心里才松了一口气。临走时一再嘱咐仙娇: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在青春期千万不能分心,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就直接告诉他,使仙娇既感到有点羞愧又受到鼓舞。2007年,仙娇如愿以偿考上了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彭美珍一家人非常高兴,老彭亲自到车站接她,带她到学校报到,为她安排好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假日,郑仙娇经常到彭美珍家里来来去去,就像自己家里一样进进出出。

多年来,彭美珍多方面的悉心关照,始终成为仙娇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平常她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一般自己克服,尽可能不打扰彭美珍。 2010年郑仙娇毕业了,彭美珍一直急着帮她想办法找工作,到处找领导找有关单位,最后仙娇在南昌做了两年临时工,自己考上了南昌铁路局一家具有事业编制的幼儿园,成为一名正式幼师。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而且省吃俭用经常寄钱回家。仙娇姐姐仙霞读了初中以后曾一度出去打工中断了学业,由于仙娇得到了老彭无私帮助, 大大减轻了家里负担,仙霞又继续读了中专,现在已结婚成家。这些年, 仙娇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全家住上了扶贫移民搬迁新房,甩掉了贫穷帽子。

彭美珍的热心相助,郑仙娇一家非常感动。初中时期,仙娇就认了彭美珍为“老爸”。仙娇家里人说,我们从心底里愿意仙娇认老彭这个“老爸”,不是因为他是省里的干部,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东西,而是他这个人太好了,我们全家永世难忘!永远感谢他,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后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帮助人做好人!彭美珍的义举也得到了其妻张伟平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她是一位大学校医,为人热情开朗,每次仙娇来家里,她都非常客气,问寒问暖,一来二往,俩人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犹如亲生母女。 “她母女俩特别投缘,经常上街,有说有笑。”老彭如是说。彭美珍的女儿彭辉在银行工作,和仙娇也成了好姐妹。十多年来,老彭一家和仙娇一家也成了亲戚。老彭家经常给仙娇家带去城里一些衣物,仙娇家里也时常给老彭家捎些红薯、笋干、花生、腌菜等土特产。2011年春节,老彭全家四口,夫妻俩和女儿女婿都去了井冈山龟边村仙娇家。仙娇家高兴坏了, 又是放鞭炮,又是买菜打酒,村里郑支书也去了,全村都传开了。仙娇的爸爸单身多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老彭像兄长一样多次劝他找个伴,幸运的是前些日子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伴侣。结婚时,老彭夫妇特意赶去贺喜。

如今,彭美珍也已退休了,他心里总还是记挂着、操持着仙娇的婚事和她家的大事小情。闲来有空,他还常去井冈山下的龟边村仙娇家走走看看,与那里相处多年的乡村干部群众聊聊天谈谈心办办事!老彭成了井冈山的一个熟人、亲人、名人!

篇4:徐畅个人事迹

-------生态伦理学的探究与反思 内容摘要:人与自然建立怎样的伦理关系才是合理的?怎么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能否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马克思曾经也论述过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十分深刻。他把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同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同人的解放,同人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人与自然

引言:早在中国古代的《周易》中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理念,其一方面把自然的生态平衡作为人类安身立命的价值依据;另一方面由此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孟子也曾说:“尽其心者听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人合一”事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是“天人合一”的原初之意。正文:下面谈谈贯彻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原则、伦理范畴和德行规范的知识体系。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态伦理意识有三个阶段的变化轨迹:第一阶段是畏惧自然,崇拜自然,这时的人几乎处于一种蒙昧状态,这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动物的崇拜,二是对天象的崇拜,把人看做自然的奴隶,要求人对

自然绝对服从。第二阶段是人类无视自然,主宰自然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生态伦理学得以产生的阶段。第三阶段是重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阶段,在当今社会,这一阶段还未实现。尤其在第二阶段,一系列问题便接踵而至,带来一系列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就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它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环境恶化还有一系列表现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土地沙漠化........令人触目惊心。下面来看一组数据: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全球森林已由1980年的26亿公顷减少到20世纪末的20亿公顷左右,并且还在以每年1000余万顷的速度减少,照此下去,不要100年,地球上的森林就会荡然无存;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的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5个国家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这些案例比比皆是,令人惶恐不安。

这是第二阶段造成的恶果,这一阶段也是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孕育阶段,即18世纪至20世纪初。这时的英国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罗米.边沁(1784-1832)认为不仅人能体会到快乐与痛苦,动物也能。其要旨是不能仅把人当做道德关怀的对象,动物同样应当成为道德关怀的对象。其后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创立阶段,其代表人物是:阿尔伯特.施韦泽,阿尔多.莱昂波德、瑞切尔.卢尔逊,他们的共同观是教人敬

畏生命,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就此不得不提到卡尔逊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它唤起了美国人民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随着人们对生态伦理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和人们对生态保护的现实支持,以及罗马俱乐部的突出贡献,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与冲击,同时社会开始注重运用道德手段去缓解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以上所说的就是生态伦理学在世界上得以创立和发展的原因。

谈及生态伦理学就不得不谈及其中的两个著名流派:其一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伦理观认为,人是自然界中唯一拥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这种理性使人自在的就是一种目的,自在的具有内在价值,因而伦理或道德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专利,是专门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所以人是唯一的道德顾客,也是唯一的道德代理人,只有人才享有道德关怀。自然界中的一切其他存在物由于不具备理性,属于价值客体,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因而它们根本不具备道德关怀的资格。其一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努力打破传统伦理学研究的界限,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界限扩展到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中所有自然存在物上。因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将道德顾客的资格赋予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超越了传统伦理学所规定的视域,因而被认为是伦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尽管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各有其缺点与瑕疵,但它们就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问题给出了合理解释。

那么我要追问,人与自然建立怎样的伦理关系才是合理的?怎么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能否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马克思曾经也论述过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十分深刻。他把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同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同人的解放,同人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再回到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学思想,王夫之认为“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继之者善,和固善也。或之者性,和顺者斯成矣。”“和顺者,性命也;性命者,道德也。”“和顺亦即太和”,它既是宇宙万物和顺的最佳状态,同时又是宇宙间所有存在物包括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的最佳和谐状态。

那么,在我们这个现有条件下,怎么样才能达到古人理想中的“太和”状态呢?在我看来,应该达到三重境界。

第一,人物和解。

人物和解,指在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发展中,人要积极地承担起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道德责任,以实现人与自然真 正意义上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

(一)建设绿色的生态城市,树立绿色观念,充分认识可持续

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树立正确的企业生态价值取向,统筹绿色经济、绿色工

业、绿色市场、绿色营销、绿色产品、绿色管理等多位一体,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

性思考,草根性行动”,加强农村的生态保护意识,强化农村基层社区的环保作用。

第二,人类和睦。

(一)从根本上说,实现政治社会和睦必须实现公平正义,生

态伦理学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讲究人与人的和谐。当代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基尼系数也突破了国际警戒线,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只有处理好公平正义,社会才会多些希望,少些黑暗。

(二)政治社会和睦的保障是政治民主化。建设阳光政府,让

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人格与尊严,让每个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最后,是实现人自身的和睦,无论是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恢复到一种清新、自然、愉悦的状态。据了解,我国亚健康人数正逐年增加,人们心理压力,焦虑增加。只有人的心理和生理和谐发展,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状态。

第三,生态和谐。

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者道德关系的和谐。“上善若水”一直是我信奉的至理名言,善待万物灵长,博爱芸芸众生,既然天地以灵魂养我,那么我就应以深情和善意报之。现代社会

人们的欲望无穷无尽,因为人类无止的贪婪与私欲,生态环境正急剧恶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心静如水,上善若水,才能达到“物我同舟,天人共泰。”的境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直是人性使然,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能造成一个又有生态和谐自由又有社会稳定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希望人类能多吸取些教训,少些贪婪与自私,做人不是“君临天下”,而是兼爱天下,善待生灵,与人为善,真正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书目:《和谐生态伦理学》李承宗 著

《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刘湘溶 著

上一篇:信息系统用户和权限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风气正气从我做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