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处理预案

2024-04-23

舆情处理预案(精选6篇)

篇1:舆情处理预案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舆情预警应急处理预案

为维护我园安全稳定,确保幼儿园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中小学安全相关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园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维护地方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为根本目标,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原则和“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依法处理”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园舆论安全稳定工作。

二、应急机构组成

为更好地应对舆情安全问题,幼儿园能及时、快速做出应急反应,特成立第二幼儿园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孟乐(总指挥)副组长:吕占东

成 员: 卫群利、张晓娥、李莎、赵宇、董可、徐洋、张雅倩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徐孟乐同志担任。

三、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舆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园舆情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舆情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积极捕捉分析舆情信息,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舆情安全稳定地运行。

四、预防措施

1.对幼儿园重大活动(如节日庆典活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家长活动日等对网络、舆情安全有特别要求的活动)进行评估、确定所需的设备及环境。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电信部门求救。

2.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网络环境。加强对幼儿园网内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加强对网络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重要网络设备的软件防护以及硬件防护,确保正常运行。

3.加强各类值班和校园巡查,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幼儿园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4.要充分了解掌握师生的风族习俗,生活习惯等。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生活和育人环境。

5.事先应向领导小组汇报本次事件中所需用到的设备、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及影响,在事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刻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五、舆情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处理措施

1.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领导小组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舆情安全防御、处理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应急任务。

2.发现幼儿园出现舆情恶意攻击,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园内还是园外;受攻击的内容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并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幼儿园网络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3.确保本园信息安全为首要任务: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所有相关成员集中进行事故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4.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5.事后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并报领导小组根据责任情况进行处理。6.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本园安全稳定。

2017.9.20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舆情预警应急处理机制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维护校园安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制定舆情预警应急处理机制。

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孟乐 副组长:吕占东 成员:全体教职工

二、工作职责

1.园内外舆情的收集和上报

密切关注家园QQ群、微信群、公众号、博客等网络平台言论,对这些网络互动交流平台进行重点监控;密切留意园内外舆论环境,一旦发现有不利于校园和社会稳定的舆情,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准确把握舆情信息源

切实做好幼儿园舆情信息的监控,一旦发现敏感信息,可快速定位信息源;

3.实时监控幼儿园网络用户上网行为

通过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用户的上网行为。4.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信息

本园制定了详尽的舆情预警预案,有助于将危及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我园将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对外发布的信息准确、权威和透明。

三、工作机制

为保证信息灵敏高效,重点建设三个网络:

(1)领导小组工作网。制定舆情预警应急处理工作考核办法,管理信息报送、舆情反馈等相关工作。

(2)信息报送工作网。设立信息报送员,收集相关信息与图片资料;设立摄影专管员,负责各项活动照片的拍摄、梳理、汇总、上传工作;各部门、各条线要确定资料信息员,每次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写一篇活动信息报道。

(3)舆情信息工作网。设立舆情信息专管员,负责收集相关舆情信息,上报舆情信 息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做好回复与整改工作。

篇2:舆情处理预案

2015年春节临近,为加强农民工工资管理,提前对工人工资发放情况进行预控,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工人因工资发放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及时、妥善的处理工人的工资发放问题,防止工人到政府部门上访、游行等现象的发生,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到达处理,稳定工人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工人猜测和不准确传言,掌握舆情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工人舆论的意识,使工人能从大局出发,有利于工人切身利益,有利于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处理工人工资问题应讲究方式方法,不要用过激的语言的动作,防止工人到政府部门上访等事件的发生,利用手机短信形式随时发布结算情况,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结算的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工人工资发放制度,加强对各班组长的管理,以班组为单位,制订工资结算管理办法,明确结算时间,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行会议制度。以项目负责人薛龙显、明德,执行经理徐贤跃,生产经理金国良、吴玉明,安全员李东孝、王玉明,施工员韩文军、吴刚,商务经理魏明,材料员李双箭,财务人员何建红、韩荣慧等,组成舆情突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薛龙显为组长,明德、吴刚为小组联络员,其余为成员,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1、联络人员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联络人员负责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3、联络人员要根据组长的安排及事情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出决定,通知安排参加的组员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布置解决方案。

4、各组员要根据联络员的安排合理有序的开展疏导、劝解工作,并组织班组长对工人进行身份核实。

三、应急程序

对于出现工人群体讨薪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疏导、劝说为主,积极主动的向工人进行说明,以疏代堵,防止事态扩大化,具体程序为:

1、发现工人群体讨新事件后,要第一时间向联络员汇报,根据工人人数的多少马上组织相关人员到达指定的地点,以非正式会议的形式向各组员安排处置的方式,并安排组员对工人进行安抚和劝说。

2、各组员按照安排将人员带向指定会议室,进行统计人员、了解讨新人员的基本情况,并通知班组长出示人员考勤情况,安抚人员由应急小组组员一般要求2-3人,处置事件的过程中与工人的交谈不能间断,随时了解工人的需求的情况,禁用生硬的语气进行询问,避免造成人员的情绪激化,多了解人员的目前存在的困难,用劝解方法积极的帮助工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3、若工人过多时,可对工人进行分组,每组按10人左右进行分组,在不同的会议室或指定的房间进行谈话。

4、了解班组长目前的状况,该班组施工的楼号、工种等,由财务人员清查该班组的已支付工资情况,再由商务预算部门对该班组的施工内容进行预估造价,并将情况告知联络员,最后将具体情况告知领导小组组长,由组长对该事件做出处置决定。

5、联络员按要求与工人达成一致意见,并与班组长及工人本人签订三方协议,按班组对讨薪人员进行结算,原则上一次性将所有工资结算清楚,但最终不应超过班组长承包工种的总数95%。

6、若一次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需要双方找出一个共同点,必须要有耐心,不能激化矛盾,把问题扩大化,要由班组长对自己的工人负责,必须把问题解决彻底。个别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可由每个工人留下电话号码,项目部用短信的形式将问题处理的进展情况发送给每个工人,告诉工人最迟的解决时限。

7、组织财务人员做出人员的工资表,按要求进行工资发放工作,并由小组成员全程监控,保留相关影像资料。

四、建立完善工人工资发放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工人工资发放管理制度,防止恶意讨薪的事件发生,避免工人因讨薪而发生的上访事件,制度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对进场工人要实行化名册制度,安全负责人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进出施工现场必须进行打卡考勤制度,每周公布工人的考勤情况。

2、实行人手一卡制度,上下班进行打卡,伙食卡容为一体。

3、建立工人信用档案,对于恶意讨薪的工人或班组长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于上访的工人进行信用评价,出现此类情况的一律不允许二次进入该工程施工。

4、对于小组成员必须要加强责任心管理,强调小组成员对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建立小组成员奖罚制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要进行奖励,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的人员要进行岗位调整。

中天建设集团霸州孔雀城项目部

篇3: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条件分析

一、把握网络舆情发展特点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先决条件

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必须了解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与传统舆情发展相比,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然性。由于以网络为主体的现代通信平台的便捷性, 网民之间交流快速而隐蔽, 这就为网民发表意见, 呼唤声援提供了物质条件。3G时代的到来, 网民和手机用户之间的快速通信,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力量。因此, 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事先没有征兆, 非常迅速地成为社会共识。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 加上情绪化的意见表达, 就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事件中的舆情借助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 跨越时空限制, 使意见空间和意见力度进一步扩张和增强, 并与事项刺激方的“对抗”快速升级, 网络舆情发展突然性特点, 要求事件的起始方, 必须对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防止事态的扩大, 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大众性。“截至2010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 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人。”手机与互联网密切结合, 手机短信传播、手机电视、手机网站与网络传播相互更具针对性对立性的突发网络舆情。

这种网络舆情信息会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召唤”公民参与进来, 让大家对关乎自身利益的事项表明态度和发表意见, 让不同意政府处理意见的市民与政府有关部门形成鲜明的对立。其结果, 事项刺激方与持反对意见的公众处于不同的两端, 事项刺激方几乎被“淹没”于各类态度和意见的信息浪潮中。如果事项刺激方是政府部门, 这时, 政府作出任何决策或推出任何政策, 已经很难避免受到传播迅速广泛的舆情压力。而“我国政府决策透明度的增加, 市民民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 又使舆情的压力有增无减。”从而引发社会大众与事发方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剧烈冲突。这种破坏性冲突往往最终又全部转移到对事件有处理权的政府身上, 小到公众与政府观念的对立, 大到公众与政府行为的对抗。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把握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 无凝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前提条件。

二、把握网络舆情指向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基本条件

一个事件能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 并聚集成网络舆情焦点, 主要是该事件刺激了网民乃至社会公众“最紧绷的那根神经”, 那么是哪些事件最容易引起网民和社会的关注呢?找到这些事件, 无疑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基础性工程。

1、公共权力的滥用与腐败问题。

“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 一直是形成突发网络舆情的核心内容。”公共权力滥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1) 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近年来, 由于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的不断出现, 政府行为在民众心中的负面评价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地方或部门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一旦曝光, 就马上会成为全社会尤其是网民议论的热点。如周正龙案、天价烟案等。

(2) 国家机器执法不公问题。这类事件主要涉及公检法、城管等政府及管理部门。网上聚焦的警民关系和不断发生的地方极端事件, 反映了公众的某种不满。如近年一再出现的“俯卧撑”、“躲猫猫”事件。

(3) 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与政府有关的部门、事业单位及央企的问题。这类事件涉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企业。这些部门单位虽然不是公权力机关, 但他们在行使政府的一些权力。如“央视大火”事件、3G频段分配等问题。

2、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 “由于多种原因, 还存在分配不公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社会关心的问题, 也是容易形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这类事件涉及房价过高、费改税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医疗体制改革、高考改革等问题。其中哪一个问题处理不当, 都能引起公众和网民的热烈议论。

(2)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在第一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分配不公问题日益严重。公众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初次分配不合理问题的不适感不断增强, 不满情绪日益积累, 比如天价薪酬问题、富二代问题等。

3、国家和民族利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我国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我国利益与其他国家利益的碰撞也日益增多, 它在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了解的同时, 也激发了广大网民和公众的民族情绪。这种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情绪表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民族自豪感。一旦发生危及国家利益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件, 网民和公众会应激性地做出反应。如奥运会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过程中的表现, 达赖到法国访问事件, 家乐福事件等。

(2) 维护国家利益。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增加,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冲突也在增多, 在中国利益与外国利益发生冲突时, 特别是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冲击时, 网民和公众从国家利益出发, 发出各种声音, 有的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如钓鱼岛问题、俄炮击我货船事件、菲律宾侵占我黄岩岛事件等。

(3) 与我国有关的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印度、上合组织等国家和地区问题, 如日本冲之鸟岛问题、韩国天安舰事件等。

4、公众人物问题。

公众人物是网民和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及并影响着他们行为的社会人士,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网民和公众的关注, 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由他们行为所产生的事件, 一般都会成为网民议论的中心。如艳照门事件、小沈阳爆红等。

这四方面问题如同一面镜子, 映照出网民和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心态, 其中的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 极容易经由很小的一个事件引发网民的情感共振, 形成网络舆论事件, 把握这些事件的脉搏, 无疑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基础。

三、利用舆情信息分析工具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物质条件

制定舆情应对预案的物质条件是网络舆情信息收集辅助工具系统。“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具系统, 主要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只有具备了这些物质条件, 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才可能正常使用。

1、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

网民讨论的话题繁多, 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网络舆情的热点和敏感话题, 并对其趋势变化进行追踪是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建设的中心内容。早期的基于文本的聚类, 即把文本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特征。这种方法虽然能将一个大类话题下的文本进行聚合, 但没有保证话题的可读性与准确性。后来应用的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 即将文本聚类转换为话题特征聚类, 并依据事件对语言文本信息流进行重新组织与利用, 有效地提高了发现热点网络舆情能力。

2、倾向性分析技术。

即通过倾向性分析明确网络传播者所蕴涵的感情、态度、观点、立场、意图等主观反映。比如新浪网的“新闻心情排行”将用户阅读新闻评论时的心情划分为八个层次。对舆情文本进行倾向性分析, 实际上就是试图用计算机, 实现根据文本的内容提炼出文本作者的情感方向的目标。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网络舆情预案建设的水平。

3、多文档自动文摘技术。

目前我们所阅读的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大量垃圾信息, 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 并提炼成概要信息, 便于查询和检索出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

4、自动信息采集。

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 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 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 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舆情监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信息需求, 设定主题目标, 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5、趋势分析。

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 人们所关注的程度。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 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 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 可以滤除无关信息, 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 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 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 可直接针对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6、报警系统。

它是一种对突发事件、涉及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的软件。当软件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追踪分析时, 分别从时间与空间分析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发现从时空角度关联事件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软件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的同时, 根据事件的发展, 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7、统计报告。

软件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 生成报告, 提供信息检索功能, 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查询, 提供决策支持。提供对单个舆情信息的自动摘要。提供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统计分析报表, 提供丰富的报表模板, 支持个性化的报表定制。

8、自动反馈学习。

这就是机器对系统的关联规则、聚类规则、分类规则等自动提供知识输入, 并在使用中不断通过实例进行反馈学习, 以便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增加“知识”, 以提高舆情分析的水平。

以上这些网络舆情分析工具, 是建立网络舆情预案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重要条件

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联合作业。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践证明, 不管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还是应用网络舆情预案, 都必须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是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重要条件。

1、领导重视, 整体安排。

“网络舆情应对预案的制定, 一定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关注。”所建立的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应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 预案中, 对已有的各种网站, 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之中, 精心部署, 狠抓落实。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分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2、宣传部门牵头, 形成联动体制。

网络舆情整体上看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因此, 在网络舆情预案中, 应建立以宣传部门为核心的日常工作班子, 确定专门的舆情信息员, 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 并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 每天或每周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各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 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与本部门有关的最新网络舆情, 并对这些舆情进行研判, 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应对。当出现重大网络舆情危机时, 由各部门抽调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 加入到网络舆情信息班子的工作中, 实现部门联动。这样做也体现了具体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视, 体现了政府高效执政的能力, 在预案中坚持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 对尽早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统计报告》[N]《河南商报》2010.07.16.

[2]、张长伟《政府应对舆情危机办法》[J]《决策》2009 (08) 35

[3]、马馼《关键要防止公共权力滥用》[N]《解放日报》2009.04.04.

[4]、朱伟红《改革开放的地位论》[J]《理论研究》2008 (05) 46

[5]、马海兵《网络舆情及其分析技术》[N]《光明日报》2009.2.17

篇4:加强检察网络舆情处理工作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媒体监督的特点和作用

媒体除了传统的大众媒体,在网络高度发达密集的今天,所有基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媒介种类如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媒介形式也都包括在内。媒体监督是借助于舆论为工具对社会中一切公共事务包括司法进行监督,是新闻媒体及网络媒体使用者,运用新闻报道或微博、微信、网上发帖、论坛讨论等方式,对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进行报道或发表看法、意见,以促进其转变行为方式。

新媒体时代媒体监督趋向平民化、大众化,互动性强、民众参与热情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如“天价烟”事件就是在普通网民对原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宣称“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个别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楼盘进行查处”这一言论极度不满,直指周久耕对抗民意,为房地产商“托市”,并掀起了对其人肉搜索的大潮,数十万网民跟帖相继曝出其抽天价烟、戴名表、养情妇,强大的舆论压力和证据线索迫使纪检监察部门对其立案侦查。因一篇网帖而被查落网,“天价烟”事件被网友称为“2009 年网络反腐第一案”,同时拉开了网络反腐的序幕。近年的“房爷”、“房姐”、“微笑表哥”事件,网络反腐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和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倚重,人肉搜索的“蝴蝶效应”也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得到凸显。

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一方面,网络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广、传播速度快、监督成本低、隐蔽性强等内在优势,不仅充分实现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因而具有坚实的权利基础;而且最大限度地为纪检监察和检察两反部门提供犯罪线索,拓宽了权力监督渠道,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如此,媒体监督的法治化价值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媒体监督这种权力监督方式,在本质上有效整合了网络、民意和执法三方面的内容,通过网络载体的技术特征吸纳整合民意,利用舆论效应约束权力、监督执法,并将舆情反馈予执法司法监督机关,形成良性互动的民主环境从而发挥无所不在的制约作用,得以成为法律监督的有效补充。

二、法律内部监督与网络舆情监督互助

网络舆情监督,作为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监督作用。诸多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得以迅速解决,网络舆情监督功不可没。然而,由于网络舆情监督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致使其不能成为法律监督体系的主宰力量,依然只能通过营造网络舆情声势,产生舆论压力,敦促执法机关行使权力,从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有其局限性,应该考虑将法律监督与网络舆情监督相结合,共同发挥监督权力的作用。法律监督,主要包括人大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及执法机关的自我监督。从本质上讲,法律监督是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而虽然网络媒体被誉为“第四种权力”,但其并不具有法律赋予的实质权力,网络舆情监督就其本质仍是权利对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和网络舆情监督在监督机制上存在的差异,让二者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各具特色和功用。法律监督是一种刚性监督机制,其监督往往具有威慑力,是法律监督体系的主力;然而监督权身为一种权力,其本身也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约。网络舆情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是一种柔性监督,它通过形成舆论压力来制约权力的滥用,来达到监督的目的。二者一权力一权利,互为补充,刚柔相济。因此,应当充分运用法律监督与网络舆情的合力,法律监督对网络舆情监督予以权力后盾,网络舆情监督对法律监督予以权利支持,二者有效结合,必然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有效保障权利,遏制权力,维护法律的良性运转,推进法治的实现。

三、提升检察机关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

“涉检网络舆情”是指众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国内外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对检察工作或检察队伍的事或人有一定影响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总汇。在新媒体时代,一个极小的案件或者事件,通过网络这个平民化、自由化、广泛化的大麦克风的传播和放大,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检察机关只能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工作规律的研究,着力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悉心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公众情绪,运用最有效的形式,把权威的声音及时传送到新媒体的各个角落,最大限度增加舆论的“正能量”。

一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程序依法、流程公开、实体公正是避免舆论危机发生的根本途径,要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综合素质,做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办好每一起案件,制好每一份法律文书,保证案件从程序到实体都不要出现瑕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办案风险评估机制,重视办案安全,文明办案。

二要加强推进“阳光检察”工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完善检务公开制度,除法律规定保密的情况外,把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通过官方网站、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公之于众,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有效地进行监督,确保检察权只能公用、不能私用。新媒体时代,躲避新闻媒体、逃避舆论监督是不可能的。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强化检察机关自有媒体信息发布功能,建设好检察机关官方网站以及官方微博,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打造“阳光检察”新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新载体,及时发布重要检察新闻和公开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及典型工作经验、推出的新举措、新机制、查办的重大典型的案件等,让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支持检察工作。

三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减少舆论炒作风险。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以开放的心态经常听取新媒体正反两方面意见,自觉接受新媒体和社会监督,不断提升自身形象,使负面的涉检舆情没有产生的土壤,将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法律监督效果得以实现。新媒体时代逃避舆论监督是不可能的,要转变消极观念,正确对待涉检舆情危机,把握“黄金四小时”原则。在应对舆情危机时,应该牢记及时性原则,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将事件真相、处理办法及早公布,满足公众知情权,谣言止于公开。同时要勇于摒弃官僚思维,告别官话、套话,通过新媒体和丰富的语言内容与民众平等的沟通互动,答疑释惑,将公众的冲动情绪转变为对事件本质及其解决之道的理性、法治思考。应学会“组合拳”的应用,在平息了公众的舆论后对事件的调查应继续进行并公开,将网络舆情危机化解于无形,不能让人感到其表态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只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仅有承诺而无行动。

四要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积极运用政策考量、利益衡平、柔性司法、和谐司法等司法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通过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群众路线,走近群众、亲近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要做好法律释明工作,针对当事人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及时、妥善、圆满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促进矛盾化解。

篇5: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岗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魏宏舜

副组长:蔡继英 谢延平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年级组长 团队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

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篇6: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如今,互联网以流量价值来界定个体,流量既是话语权的保障也是各类主播进行网络活动的前提基础,流量成为网络平台的硬通货。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学校作为天然的热点主体,必须要做好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各类蹭热度行为的预案准备。

在此,分享我的三点个人不成熟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期待交流指正——

01评估事件性质,打线下优势防线上劣势

首先把握蹭流量行为的重点,收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譬如当事个人或账号信息,行为方式,传播范围及涉及平台,对学生、学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网络舆论对此的反应如何。以上这些,容易调查掌握。还有一些隐性信息,如是否有背后团队,是否有资本介入,是否有水军,对方的行为目的,这些需要专业信息收集。

掌握显性和隐性信息,可以帮助学校初步评估事件进行定性,决定接下来的具体操作。

目前学校在舆论环境的滞后性,决定了在线上网络环境中的短板和劣势。学校可以和对方先行线下或非公开性沟通,以教育引导为主,在此期间要做好过程性材料的保存,为后续行为发展的应对做好准备。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对方的行为目的。谨防网络中存在的“炒作”行为,需要谨慎评估做好对应,在不确定无把握的情况下,建议学校不要轻易进行线上公开行为交流。不要轻易在网络中进行正面回应,达成对方的行为目的,这样做不会让事态平息,而可能会让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反而违背了发声的初衷,也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02做好应对方案,定统一态度观舆论走向

学校对于突发舆情事件的处理核心,是舆情控制,基础是保障舆论不会进一步扩大。那么在行动上,就要做好各类应对准备。

一般社会行为,只要前期进行简单的引导,都会获得配合支持。传播范围保证不再扩大,也就不必再有后续反应,等热度自然消散即可。

针对具有团队、有策划、有针对性的“蹭热点”行为,作为学校就要确定自身的态度,做好应对方案并及时执行。首先确保事件不会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要做好预案一旦对方恶意炒作蹭热点,学校要如何应对。

学校各部门各平台账号需要保证舆论态度的一致性,同时也要和社会资源及相关部门保持联系。网络民众对于热点事件具有情绪期待,当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扩大升级后,网络民众也会对学校有所观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作出应对,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03建立互助联盟,补管理政策建长效机制

在网络环境里,学校不应该是独立的,某个学校的形象受损带来的影响会对具有扩散性。学校与学校之间应该是具有关联属性的,按照区域性或级别性,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根据舆情的性质及时的配合。在正面的舆情事件中,响应互动产生联动效应,在负面的舆情事件中,明确态度维护形象。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于一些不恰当网络行为,进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补充以及政策文件的跟进。只有这样,学校在处理交涉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第17条,明确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当前,网络的发展速度已进入飞跃时期,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学校不能以消极态度被动,也不能毫无筹谋的作出冲动应对,需要提前明确细化可操作的方案应对办法。

上一篇:新住宅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承诺书下一篇:历年解析2009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