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有错吗!

2024-04-12

说实话有错吗!(精选6篇)

篇1:说实话有错吗!

爱,有错吗-散文

当我们如最贪婪的赌徒,将最后的血本抛掷在命运冰冷的青石桌面上求一场大赢,却没有想到连自己都完全输掉,爱情又如何立足?

记忆里,那一年的栀子花格外香烈,而坐在后排的男生绿晨,有那样闪亮的眼睛。在每个下晚自习的晚上,他用自行车载我回家,艰苦地蹬着上坡,我不禁地靠向他的背,听见他炽热的心跳。

星光下他低低地问我:“你愿意和我考同一所大学吗?”

良久良久,我轻轻“嗯”了一声。

满地睡莲竞放的季节,我和绿晨先后收到大学的通知书,我被北京一所大学录取了,欣喜之余我抬头看见绿晨犹豫的眼光,心陡然一沉——他去了远在郑州的军校。

在同一天我们离开故乡,却注定一南一北,沿着相反的方向。从此思念把我的心绞得血泪淋淋。

每一次收到绿晨的信,都是我的节日,却忍不住在字里行间掉下泪来。无从想象,我星光少年的绿晨啊,曾有着不羁的长发,是如何适应着军规军纪的严格和学习训练的艰苦。而在每封信的最后,他说:“来看看我,好吗?”那粗大的笔迹扑面而来,分明是他殷切的眼睛。

我从不知绿晨什么时候,又怎样从军校一格格分割严明、斩截如刀的时间表里溜出来,我只是等。从白天等到日落,再等到新月初升,渐渐地,仿佛自己的身体飘浮起来,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感觉,只是一个空空的壳子。

很多次明明听到脚步,冲过去,门边却一无人迹,也有时我已经完全失望,只是颓然呆坐,但是有了敲门声!真的是!

总是在片刻的相聚后,绿晨又急急地赶回学校,而我重又踏上回程的火车。四周犹如乱世,霎时,觉得自己是逃难的女子,从此生离死别,渐渐便夜沉沉了,窗玻璃上摇晃地映着我疲惫的脸容。蓦地,昨天误了的功课,明天要交的报告,同寝室女生不知有没有帮我打了热水,诸般不能不考虑的现实,又兜头涌上,我却想念着,想念着,绿晨新剪的稚气的平头。

在一个学期内我去了七次郑州。最后一次,是薄薄的初冬,细雨绵密如小小的花朵。他请了假出来,陪我慢慢徜徉在郑州的街头,两个人紧紧地牵着手,都忘了雨,忘了身外的一切。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郑州的街景。也是第一次,他吻了我。

我回到学校时已是夜晚了,刚刚推开寝室的门,我便愣住了,好久,才轻轻地叫了一声“爸”?

桌上我的成绩单,满目狰狞的红,耳边父亲的呼吸越来越急骤,我的头越低越深,不知该如何面对,如何解释。良久,父亲喑哑地叹了口气,那口气像陨石一样狠狠地砸在我心里。

父亲是昨天早上来的,一直等我到这个时候。他没问我到哪里去了,也没说昨晚他是怎么度过的,只是一件件,从家里给我带来的衣服、卤菜、文具交给我,然后说:“明天还要上班,我得走了。”

父亲默默地走在夜风里,单薄的衣服不断地被掀起,空寂的校园里他的脚步声显得那样黯淡。

站在站台上,父亲突然说:“你们班主任都跟我说了。”停一停,“难道你就一点也不考虑自己的将来,也不顾及一下我们?”我想起我一落千丈的成绩,四处告贷的窘况,低头间,我发现父亲手背上松弛的皮肤,已隐隐有了黑斑,眼泪一下堵住了喉口。我哽咽着想说些什么,可是车来了,父亲匆匆地上了车。

轰轰烈烈的恋情,最终却是身心俱疲,又有什么是可以无限透支的呢?无论是时间、精力乃至于感情。我开始思考,我与绿晨是否可以更冷静更恬淡,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

电话里,他的.声嘶力竭终于让我哭了。“为什么总是我去看你,如果你对我真心,难道就不能来看我?”那端忽然一片沉寂。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正在教室看书,一个老乡冲了进来,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快,快,绿晨在北京西站,再晚就来不及了。”拖了我就跑。我被拉得踉踉跄跄,连声追问:“到底怎么了?”

绿晨为了来见我,托了家乡的同学给他拍了“母病危速归”的电报,准了假,便直奔北京。不料他二哥正巧打电话到军校询问弟弟的情况,三言两语下来即穿了帮。队长看在二哥的面上网开一面,说:“我给他24小时,回来就罢,否则军法处置。”结果绿晨刚下火车就被二哥截住,立即给他买好了最早一班去郑州的车票。绿晨却坚持要见我一面再走,双方相持不下,最后二哥勉强同意他打电话通知我到车站见面。

良久我才喃喃道:“我的天哪。”

掏空整月的生活费叫了出租车,却遇上了我记忆中最漫长的一次堵车。任我怎么心急如焚,那身前身后的汽车长龙只是缓缓地挪动着,一点点,离太阳越来越近,终于迎头撞上那西下的夕阳。我冲进候车大厅的时候,早就来不及了。

我颓然跌坐在长椅上,声音艰涩得仿佛挤出来的:“我想坐一坐。”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坐了多久,也许一小时,也许一生?突然,我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世界如此嘈杂,我知道那是不可能,却还是一点点艰难地抬起头。整个人呆住了,半晌,我霍然而起,“你,没走?”绿晨向我绽开顽皮的笑。

他二哥一直把他押送上了车,等到火车开动后才离开,他却在下一站下了车,混上一辆进京的车。绿晨的衣上满是折皱,眼中是流动的火:“不见你一面就是不甘心。”

我难以置信地望着绿晨,想说:“你真傻。”却不自觉地哭了,在大厅里我们紧紧相拥,我在心里暗暗起誓:这一生一世跟定了他。

而那时,无论是我,还是绿晨,都没有想到后果会是什么。

军法如山,绿晨被退学了。是怎样的晴空霹雳轰下来,让我不顾一切奔去找他,却被他的家人拒之门外:“都是你,都是你害苦了绿晨。”那一扇冰冷的门横在我的面前:是我害了绿晨吗?诸般往事席卷而来,难道我就不曾为爱情付出昂贵的代价?

我想对绿晨说:再参加一次高考,我会在北京等你,然而再见绿晨,是小城凄清的火车站上,他就要去云南当兵了。远远地,隔着他周围敌意的眼光,我的眼泪涌上来却又暗暗地退回去,灯影摇曳里绿晨有那样困惑的神容。在上火车前一刻,绿晨忽然转头,轻轻唤我的名字,轻轻地问:“爱情,是错吗?”

从此流年去去,我和绿晨再也没有见过面,我的耳边却时时浮起他最后的疑问:“爱情,是错吗?”

而我终于知道了。爱情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当和绿晨倾尽所有来换取一场青春的恋情;当我们为了一刹那的焰火将生命中一切值得珍惜、应该慎用的事物付之一炬;当我们如最贪婪的赌徒,将最后的血本抛掷在命运冰冷的青石桌面上求一场大赢,却没有想到连自己都完全输掉,爱情又如何立足?

我会始终记得火车站的那一幕,那一刻,爱情如满天星雨,跌落在我怀中,也会永远铭记许下的誓言,却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篇2:说实话有错吗!

CNrencai

不要相信那些飞扬的宣传语: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有些事情和你的亲友分享就足够了。尤其是在职场上,分享是有严格规则的。特别是对职场新鲜人而言,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如果你与同事分享了太多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则会给你的职业前程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甚至降低职场声誉。如果你怀揣着成为一个职场精英的梦想,就一定要严格遵循这些规则,用更巧妙的方式应对与工作无关话题。记住,在网络当道的今天,一定要学会为自己保留一些个人隐私,不要让你成为“八卦”或者“被分享”的中心!

1、同事之间,不要事事都分享。泼出去的水,永远也收不回来。请记住,覆水难收!

一项关于职场调查显示,当你习惯了分享一切,尤其涉及到个人隐私等问题,包括你的情感问题、家庭关系、健康状况等问题时,都会将你的弱点暴露无遗。如果你的职位需要你具备很好的管理才能和很强的控制力,那么,职场上的倾吐衷肠则会事与愿违,带给你相反的结果,留下负面印象。

2、要慎用社交网络! 在发表任何言论的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

在社交媒体当道的今天,无论是发博客、发微信,还是发视频,都要留意自己的言辞。另一方面,全球许多知名公司在做人才招聘决策时,都会搜索候选人在社交网络上的一言一行,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应聘对象的品行,洞察其真实个性,以判断其是否是企业合适的人选。此外,许多公司还对其在职雇员网络上行为进行监测。提醒你一句,许多知名网络会保存你的每一个信息长达7年之久。对此,你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记住,不恰当的网络言行会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3、把属于个人的问题留在家里,不要让你的职业形象受损!确保你在职场上的沟通是专业的!

篇3:梦想过好生活有错吗

然而仔细阅读文本, 从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来看, 虽说玛蒂尔德为了那一夜的舞会, 为了让自己更漂亮, 更吸引人, 不但花掉了丈夫积攒下要买猎枪的钱做了一套衣裙, 还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项链, 在舞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陶醉, 结果是乐极生悲, 丢了项链。为了赔项链, 为了还债, 辛勤地劳累了十年。于是我们就是说玛蒂尔德完全是由于贪图虚荣之故, 把玛蒂尔德说成是一个如此爱慕虚荣的女人, 笔者认为是不公正的, 有失客观性的。

众所周知,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 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 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 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 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无论古今中外, 无论男女老少, 穷者有之, 富贵者亦有之。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 主要是盲目攀比, 好大喜功, 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 自我表现欲太强, 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

古人中的齐人之福 (娶两个老婆的) 是非常经典的虚荣心案例, 一直被世人所耻笑。看过小品“有事您说话”的主人公为了表现自己比别人强, 有本事, 就瞎吹牛, 说自己有路子买火车票, 结果别人托到他的时候, 为了证明自己能, 只好夜里排队去买票, 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这是典型的虚荣表现, 它所带来的痛苦和麻烦都是自找的。

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房子不是为了住, 而是为了给他人看的。在选房的时候不是量力而行, 适用就好, 而是盲目追大、追体面, 经济实力不够, 也要背上一大笔贷款而去买一幢让别人羡慕的大房子, 成为房奴。买车不是以作为交通工具来使用为目的, 而是为了炫耀, 挣面子。应验了那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话。

那么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呢?它究竟有多强烈呢?文本告诉我们, 玛蒂尔德在当时不是底层的人, 是小资产阶级层:丈夫是“公务员”, 且有一万八千法郎的财产继承下来。有房子, 有佣人, 每天饭菜有“炖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 她已过上了小康生活。她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为了解决温饱, 已经不能像老子在《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 为腹而不为目, 故去彼而取此。”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慕虚荣, 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款子、车子等, 女人更多的追求自己的衣着、容貌、老公、房子等。不是曾有一篇报道, 说有上海女同胞, 月收入不过2000———3000元, 但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 她宁可省吃俭用, 攒下大半年的收入去高档专卖店买一个路易·威登的挎包, 她可以每天背着这个挎包去挤公交车或走路上下班以省下车钱。

玛蒂尔德与之相比, 并没有过之啊, 她也只是同一个普通人的心理一样, 她无非是想要比现有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不满足于现状, 这种求变求上进的意识有什么错呢?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玛蒂尔德梦想过好日子, 梦想住好房子, 梦想有好男人追慕, 梦想有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又有什么错呢?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话的在说“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吗?现在电视、网络走红的“梦想剧场”里也有一句口号“让我们尽情地梦想吧”, 不也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吗?尽管玛蒂尔德没有简·爱那样崇高的精神追求, 尽管玛蒂尔德只是物质享受上的追求, 但是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 在那个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里, 玛蒂尔德只是想让自己更漂亮, 想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 想让自己过更高档次的生活, 这也没有错啊。玛蒂尔德的这点虚荣心, 放眼整个社会, 比比皆是, 她根本代表不了典型, 根本没资格作典型。玛蒂尔德的这虚荣心比之佛来思节夫人买一个真品项链的盒子装一挂假项链来看,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来得更真实, 没像佛来思节夫人那样虚荣心虚伪。

何况有时候虚荣也表示有一颗上进的心, 对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来说, 似乎他们可以淡泊名利并且有相当的理由来指责虚荣心。可是他们偷换了概念,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惰和淡泊名利完全是两回事, 只有一个成功了的人才可以明白自己是不是淡泊名利, 如果你连成功的边都没有沾到, 怎么可以有权利说自己淡泊名利呢?相反, 拥有恰到好处的虚荣心的人,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就会有一个明确目标, 也会努力去实现它。所以只要不过分, 人总是该有点虚荣心的。

尤其是女人天生爱面子, 喜欢漂亮, 喜欢攀比, 女人小小的虚荣心其实无伤大雅。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更美丽, 更让人羡慕呢?尤其是漂亮的女人。玛蒂尔德是一个漂亮的女人, 漂亮是她具备了跻入上流社会、过优雅奢华生活的条件, 只是命运没有惠顾, 再给她一个好家庭, 鱼和熊掌只能得其一。

既然已有进入上流社会的条件, 那么玛蒂尔德更有资格梦想进入上流社会。相对于别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进取精神来说, 玛蒂尔德不去梦想人家又会说她是傻B的。

其实, 玛蒂尔德在舞会上也证明了自己, 完全有条件可以进入上流社会生活圈子的, 而她只要配用“一件衣裙和一挂假项链”就够了。无非是命运给她开了很大的一个玩笑, 让她丢了项链, 给了她十年的惩罚。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只能说是同平常人一样的, 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而且她的虚荣心还是相当有度的。“爱慕虚荣小则道德的沦丧, 大则走向罪恶的深渊”之言是警示人们:有虚荣心无可厚非, 但绝不能让虚荣心膨胀。人的虚荣心一旦膨胀, 那就很容易道德沦丧, 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从文本信息来看,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没有膨胀, 只是停留在自己美好的梦想中。根据玛蒂尔德“美女”这一条件, 她根本不用担心“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她完全可以傍大款、当二奶, 做小三。但她没有, 她完全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不会因此堕落。如果玛蒂尔德真的有那么虚荣, 当她丢失项链后, 面对需要十年才能还清的巨款债务, 她完全可以凭借那天舞会上这么多老板、领导给她的电话中, 去找一个, 去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 投入老板或者领导的怀抱, 可以轻松还清债务。但她也没有, 她面对生活的突变, 面对累累债务, 她没有逃避, 而是勇敢地面对。她恪守道义, 默默承受, 这充分说明玛蒂尔德的的本质是善良、诚实、质朴的。

篇4:追星有错吗

◆代表同学代表胖叔叔★代表王宝强

◆ 哇!王宝强来啦!起立!敬礼!王班长好!

★ 你、你、你们……欺负人!

◆ 哈哈!王宝强,你是明星啊,谁敢欺负你啊?

★ 胖叔叔!胖叔叔!

哎,来啦?怎么啦?宝强啊,他们又欺负你啦?

★ 嗯。他们老是取笑我。害得我都不敢上学了……

唉,同学们,人家宝强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大家就不要干扰他,让他安安静静地学习生活,好吗?

◆ 他是叫王宝强啊,我们没有喊错嘛。嘻嘻!

你少跟胖叔叔来这一套!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还不清楚?

◆ 那怎么办呢?咱们的班主任不让我们追星呗,那咱们就追眼前的“明星”算啦。

◆ 是啊。班主任说,要追,就追英雄,不要追那些明星,浪费精力和时间。唉!

噢,是吗?不准追星?这可是个新鲜事。那你们是追星一族吗?

◆ 是啊,我喜欢什么,是我的自由。你班主任管得着吗?

喔。那你说说,你都追谁啊?

◆ 我啊?我喜欢周杰伦,还有周星驰!

哦。两周。那你呢?

◆ 我喜欢……

◆ 我知道!他喜欢章子怡!

◆ 不对!我喜欢体育明星。像乒乓球运动员王皓啊,马琳啊,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啊,我都喜欢。

那,你们呢?你们女生也追星吗?◆ 追啊!她们女生追得更厉害!啊,不对,疯狂!上次超级女生来了,她们全都旷课,跑去欢迎,买碟,所以班主任气坏了,才不准追星的。

噢,原来是这样!

◆ 胖叔叔,别听他们男生瞎说。其实·……我们只是迟到了……

◆ 是啊,我们是李宇春的粉丝嘛。她好容易才来一回,我们去见见她,机会难得啊。

可是,你们事先跟班主任报告了吗?你们不上课,去追星,这合适吗?◆谁说合适啦?哼!胖叔叔,他们男生还不是一样的。上次周杰伦来开演唱会,他们故意请假,偷偷地跑出去参加歌迷会!

◆ 嗨,我们比你们强!我们请假啦!◆ 哪有那么巧啊,全班突然十几个人同时发高烧?

嗬!烧得也够高的!

◆ 那班主任说不准追星,也不对吧?

如果单纯看班主任的这种说法,当然不对。追星嘛,是每个人的爱好和权利,班主任是不能干涉学生的这种爱好和自由的。

◆ 哇!胖叔叔!你好可爱啊!

哎哎,我的话还没说完呢。任何人追星,不管你追什么星,都没错。但是——

◆ 唉,完啦,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胖叔叔说“但是”……

但是!如果你违反了校规,不遵守纪律,在上课的时候跑出去追星,那就大错特错啦!

◆ 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学生。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是不能随随便便离开教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包括集体发高烧!◆ 为什么呢?

人的体温是有个正常度的。高于正常度,或者低于正常度,都属于不正常,就会生病。追星也是这样,每个人在少年时代都会有一个偶像崇拜期,都会有自己喜欢崇拜的偶像,也就是现在通俗讲的“追星”。不过,我们那个时候崇拜的是政治明星、文学明星,很少像现在这么狂热地崇拜歌星、影星。追星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搞得不正常了,发烧了,甚至不惜违反纪律去追星,那就是发高烧了。如果你们的班主任是为了爱护你们,给你们降降温,我看也是一副药啊。

◆ 哦,良药苦口,是吧?

◆ 我可不愿意吃药!

◆ 唉,那咱们就只有追王宝强啦!

★ 我、我、我不需要被追、追!

宝强啊,你也别急,啊?大家是跟你开玩笑的,你也别紧张,别太当真。啊?你也要向那个王宝强学习啊——

★ 我、我、我不想当、当明星!

我说的不是当明星,是学习《士兵突击》里王宝强的那股劲儿,学习他“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啊。

◆ 嘿,胖叔叔比咱们班主任强多了。

◆ 那咱们干脆崇拜胖叔叔得了!

◆ 对,咱们都来当胖叔叔的粉丝!

◆ 好啊!

◆ 不对,应该是——宽粉丝!

篇5:女儿漂亮有错吗随笔

因为女儿长得漂亮爸爸妈妈担心孩子长大在外面受人欺负,有什么闪失,在孩子面前一直不敢发自内心欣赏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对孩子的赞美和喜欢助长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把握不好自己的分寸,希望孩子能够踏踏实实成长,不要父母担心,只要孩子有一个好成绩,把学习搞好其他不是重要。

在平时的心理咨询接触中,类似的咨询案例也经常遇到,孩子很懂事也很聪明,因为爸爸妈妈的担心还有自己想当然对孩子的保护,不愿意让孩子展现最真实的一面,就像咨询中一孩子妈妈,在外面见到人家的孩子很会说话,也会让孩子乐意亲近自己,但针对自己的孩子显得很吝啬,一直给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只有成绩好了以后才有出息,有一次因为妈妈对人家孩子的夸奖,女儿直接问自己的妈妈:妈妈,女儿在你眼里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在你眼里人家的孩子都很好很懂事,而我在你眼里就像酒没有呢,我也经常听到外面叔叔阿姨很喜欢夸我,特别是出去逛超市,会有很多阿姨羡慕我,为什么爸爸妈妈就不喜欢女儿呢?

因为爸爸妈妈对女儿的担心还有诸多的顾虑,在孩子慢慢长大后会用很多方式与父母对着做,就像当下很多父母揪心的孩子叛逆,难以沟通接近,爸爸妈妈想方设法亲近孩子,希望能够理解懂得孩子,但愈是努力愈是发现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愈疏远,爸爸妈妈也会经常看书听专家讲座,回家后会照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但慢慢发现曾经听话顺从的孩子不愿意让接近,有甚于做出诸多让父母难以置信接受的事情,愈是父母绞尽脑汁预防的最终孩子会让爸爸妈妈失望,不论是学习还是交友,还是什么所谓的孩子早恋话题,有时父母说得多了,看管得紧了,孩子会做出离家出走,让父母崩溃无奈,今天的孩子怎么了?

在咨询中很多父母会很困惑,过去家里姊妹多,父母也没有时间管孩子,孩子也没有像现在的孩子这样闹腾,让父母烦心,看看今天的孩子,要什么不缺什么,基本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不只是父母照顾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会用心来呵护疼爱,闹不明白的是如此照顾疼爱孩子,最终孩子变成什么样,让很多父母苦闷,不知道是孩子难以理解还是父母的方式有问题,也是在如此的纠结中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拥有太多的隔阂和无助。

就像一次咨询中孩子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很能干也很爱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够我自己想到,基本什么不要自己动手,除了学习成绩他们帮不上,几乎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连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给自己打算好,自己就是不愿意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愿,感觉很压抑很窒息,看人家的孩子开开心心的,而自己就像爸爸妈妈手里的`工具,做什么都要听他们的,难得让自己有什么想法,即使自己做了,最终还是会让爸爸妈妈担心拒绝。自己简直就是他们手里的棋子,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呢,我想拥有自己的空间,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知道他们为自己好,但就是不乐意配合,也懒得与他们呆在一起,心里恨自己的爸爸妈妈,有时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

爱孩子没有错,问题是作为爸爸妈妈如何去爱,怎么样才能读懂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用自己想当然的爱给予孩子施舍,就像文中的爸爸妈妈因为孩子长得漂亮而不敢赞美,用自己的担心来影响孩子,回头想想在这份担心的背后又给uhz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心理阴影呢?就像平时咨询中遇到的话题,往往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看到爸爸妈妈的影子,他们在担心孩子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怀疑。

篇6:就是害怕结婚,有错吗美文随笔

年轻人的日子好像越来越艰难了。向外有经济危机,向内还有感情危机。

一方面,是亲人和社会不断逼婚;另一方面,却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惧怕走进婚姻。常言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看似是一句调侃,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严肃地思考起婚姻制度的缺陷。

他们普遍认为,真正相爱的人不需要一纸婚约的保证;不相爱的人靠婚姻捆绑在一起也不会幸福。而即使找到这个真正相爱的人,走进婚姻也令他们心生疑虑。你有婚前恐惧症吗?如果你遇到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是否准备好了走入婚姻?如果就是不想结婚,就是害怕结婚,又有什么错呢?今天,书评君跟大家聊聊婚姻制度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在其中(或者不在其中)安放自己的人生。

撰文|李迪

“结婚是一件大事,你得考虑了,也不小了。”

“这事可大了呢!我一定慎重考虑一辈子!”

前不久的热播大剧《人民名义》里,有一个小人物郑胜利,说不上大奸大恶,却几乎让所有网友感到闹心,甚至看到就想快进,可他偏偏拥有了大圆满的结局。曾经恐婚的他,最终也选择和恋人扯了证。

《人民名义》剧照,郑胜利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恐婚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家庭是传统中国人颇为重视的一点,所以有了剧中起早贪黑卖早点为儿子挣下结婚钱的母亲,和死活非要儿子先结了婚才肯给钱的父亲。

现实生活中,对结婚感到恐惧、逃避结婚者也大有人在。恐婚族所恐惧的究竟是什么?

矛盾

传统婚姻家庭观遭遇强势挑战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有天地,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所措。”《易系辞》将男女之事和天地万物放在同等高度,而《易序卦》则将夫妻关系作为伦常礼制的基石,足可见婚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具有神圣而重要的意义。

所谓“婚姻”,根据《礼记》和《说文解字》的记载,一字释为“妇”,一字释为“婿”。在传统观念中,未结为夫妇的男女之间“授受不亲”,而婚姻实则为两性关系划定了范围和界限,构成家庭是男女圆满交往的必然归宿。也因此,古时的凤冠霞帔、今日的婚纱钻戒,无不洋溢了浓浓的幸福和喜庆。而在恐婚者眼里,婚姻和爱情并非浑然一体,他们并不恐爱,却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和家庭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人生大事,反而避之不及,这无疑对传统婚姻家庭观构成了强势挑战。

婚姻当然并非全然美满喜乐。钱钟书先生曾将婚姻比作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培根说:“有妻子儿女的人就等于给命运作了抵押;因为他们是伟大事业的障碍。”以辛辣讽刺著名的美国记者、短篇小说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在其讽刺小说《魔鬼辞典》中,对婚姻的定义则为“婚姻,名词。一个群体的状态或情形。这个群体由一个男人,一个主妇和两个奴隶构成,总数为两人。”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则颇为直接地指出,“从爱的形式上看,未来的爱情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挣脱婚姻制度的束缚,婚姻制度有可能走向消亡。”

《魔鬼辞典》

作者:(美)安布罗斯·比尔斯

译者:文慧静、杨丹

版本:东华大学出版社 10月

我其实难以理解恐婚族们的立场:若觉得婚姻苦,未亲身经历如何体会得个中滋味;若说婚姻制度必然消亡,以社会学的理论作为个人生活选择的理由也未免牵强。

然而万万没想到,和男友第一次正式约会时,话题进行到他与前女友们分手的原因,他毫不避讳地回答:“因为她们太想结婚了。”当时虽然心头登时警铃大作,却还是抱着水到渠成的侥幸,义无反顾地处起了对象。如今我们已各自见过对方家长,幸福甜蜜不必说,但每每谈起结婚,谈起未来,总免不了一番纠缠。

对话

你为什么害怕结婚?

某个凌晨两点,伸手不见五指。黑夜给这个艰难的话题镀上了保护色,让它变得不那么难以启齿,开口虽然不易,但我还是终于下定决心戳上了两人之间的痛点。

“你为什么不愿意结婚,怕吗?”

“怕,当然怕。因为你我从来没有结过婚,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而我能确定的一点就是,结婚意味着接受来自其他人的期望。比如你的父母可能会希望我有房子,或者能给盛大的婚礼挣足面子;比如我的父母可能会希望你工作体面而清闲。这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可是人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期望。如果我的女儿决定不结婚,那我肯定会更多说服自己。如果你只是顾忌这个,我只能说它根本无法避免。”

“但结婚就是一个很冲动的事情,每个人都不能把握自己未来会想什么,会做什么,却因为此时此刻的情感给自己做下一生的承诺。我认识很多老人,活了很久,和妻子在一起很多年,却我说结婚是他们这辈子做过的最差决定。倒不是说他们已经不爱自己的妻子了,而是觉得自己本来可以更自由一些。”

“更自由一些?”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如果你和一个人被夫妻关系这条纽带连在了一起,你就会觉得对方属于自己,会把很多爱和关怀当作理所当然。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因为你们是夫妻。‘夫妻’其实是抛去一部分自己的两个人的合体,但这不符合常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当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这和结婚并不矛盾。人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被联系在一起,对爱的熟视无睹并非只能发生在夫妻之间。朝夕相处可能会让人感到厌倦,对美好的一面感到麻木,缺点放大,但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这都不算什么不是么?”

“可真心相爱是什么,又能维持多久?这就回到了之前的话题,即便你我此刻真心相爱,就可以结婚了吗?结婚就是一种束缚人的承诺,它利用你此刻的激情强迫你做下永远相爱的保证,但事实是没有人能保证未来。”

“所以你害怕结婚,因为你对自己的感情没有信心,你觉得爱情是短暂的,而人生还很长,需要给自己留退路。你所谓的婚姻限制了自由,其实并不是作为个体的独立性被打破,而是没有了随心所欲追求下一段爱情的权利。”

“其实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你同样也不相信两个人会长久地真心相爱,只不过采取的应对方法不同。平心而论,结婚更自私一些,因为它想利用法律和制度来维系本该消失的关系,或者从这段关系的消失中谋求利益。你不妨告诉我,除了来自父母和他人给你的压力,你自己到底是为什么想要结婚呢?或者说,你觉得结婚本身的目的是什么?”

尴尬的沉默。我意识到自己似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为什么结婚,自始至终,我不停追问反驳不婚主义,将结婚当作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跳离这个社会,譬如来到一个崇尚不婚的社会,我能不能拿出坚持结婚的充分理由呢?谨慎地组织着措辞,我还是缓慢地开了口。

“结婚就是双方都意识到两个人要比一个人更好,并且为了让这种更好的状态更稳定,自愿牺牲一部分利益而缔结契约。但是因为得到法律承认和保障的关系总是更给人安全感,他们所能从中收获的总比让步的更多,夫妻就是生活的战友,双方都可以放心地将后背交给对方。也正是因为存在让步和牺牲,双方会更努力地维持这一份情谊,在做出一些可能破坏双方关系的行为之前也会考量得更多。所以,结婚虽然并不就意味着爱情能牢不可破,但至少能帮助两个人处在一种更稳定的关系里,这对孩子也是有利的。”

“你考虑得太简单,不过有一点你提得很对,稳定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如果要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应当要结婚的。”

源头

恐惧,是因为不得不为之

《恐惧、害怕和焦虑的百科全书》中对“婚姻恐惧症”(Gamophobia)做出了这样的定义:对结婚或进入稳定关系的恐惧。麦基卓和黄焕祥认为,一段完整的亲密关系的发展需要历经五个阶段:浪漫期、权利斗争期、整合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而对婚姻的恐惧往往出现于前三个阶段,而使关系难以进一步发展至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作者:麦基卓、黄焕祥

译者:易之新

版本:深圳报业出版社 6月

恐惧是一种强烈的焦虑,而焦虑则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是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有人可能会想:如果不想结婚,那就不结呗!有什么好恐惧的。而问题就在这里,当一个人对婚姻感到恐惧,恰恰说明的是他潜意识里对婚姻必然性的认同,或是对普遍认同的社会规范的不得不屈从,而这与他所认识到的婚姻的缺点构成了认知失调,从而使其处于一种不适的状态。

那么婚姻是什么?为什么它广泛存在于我们所认识的.人类社会中,并成为大部分人的人生选择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社会学家们对婚姻的定义。

蔼理士:婚姻是性的关系的一种。

波茨、肖特:婚姻是社会文明对交配行为的约定。

韦斯特马克:结婚总是意味着性交的权利。

在他们眼中,性和生殖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方面。莫里斯在《人这种动物》一书中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不朽灵魂不在天堂也不在地狱,而在两腿之间,基因的传递使生命得到了延续,遗传让基因永垂不朽的可能性永不丧失。同时,他还提到了人类的进化使得生育不受特定季节的限制,而女性也形成了隐匿排卵的特点。这两个特征也被后来的学者们广泛引用,作为出现婚姻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性关系的固定化,所有的孩子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也就必然得不到来自男性的抚养,这就是女性的“公地悲剧”。

《人这种动物》

作者:(英)戴斯蒙·莫里斯

译者:杨丽琼

版本:华龄出版社 1月

中国婚姻中,性和生殖的重要性在传统的香火观念中表现尤甚。对男性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对于女子,嫁入夫家后如若不能开枝散叶,就可以被合理休弃。为了绵延血脉,婚姻成为个人命运不可绕开的一环,而后代也成为婚姻关系无法避免的命题。此外,集体主义的文化也强化了婚姻的重要性。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提到,个人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语境下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结婚生子,他们甚至都不被认为是一个存在的社会单元,更遑论话语权和物质利益上的尊重。

回想每年春节的催婚和反催婚大战,近日刷屏的团中央对大龄未婚青年“义不容辞”的关注,诚如我们之前所言,步入婚姻变成青年时代最大的秩序。结婚俨然成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沉沉地压在未婚男女的心头。

本质

所恐惧的究竟是什么?

恐婚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所独有的心理,在19世纪之前,对婚姻的恐惧就已经出现。这是因为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传统婚姻代表的都是父权制下男性对女性的压倒性胜利,因而女性地位往往极低,甚至可以说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的奴性状态。正如英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在其《女权辩护》一书中的描绘,传统婚姻已完全沦为男性玩弄、掌控女性的工具。

“卢梭宣称妇女永远不应该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她必须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发挥她天生的狡猾的才能,她必须变成一个风骚的奴隶,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更迷人的情欲对象,每当男人想要让自己松弛一下的时候,她可以成为他的一个更亲密的伴侣。”

“我们没有听说,在没有婚嫁的情况下,妇女是怎样生存的。因为虽然道德学家们同意,生命的进程似乎证明男人为未来前途而受着各种条件的锻炼,可是他们却经常地一致劝说女人只为眼前着想。根据这个理由,所以就一贯主张温柔驯顺和像叭儿狗似的那样可爱是女性最重要的美德;并且有一位作家不顾不可违抗的自然法则,认为妇女如果有忧郁愁闷,就是男性化表现。她生来就是男人的玩物,是男人的拨浪鼓,任何时候,只要男人抛开理性想要消愁解闷,它就必须在他的耳边当郎当郎地响。”

《女权辩护》

作者:(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译者:陶鑫

版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3月

对于任何有自觉的女性而言,恐怕没有人会不对这样的婚姻抱以恐惧和失望。有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抗,通过各种方式勇敢而坚定地摆脱传统婚姻。如明清时期珠三角地区盛行的自梳、不落家和守清等做法,通过不婚、形婚和配阴婚的方式,女子不必再服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也由此摆脱了这种恐惧。到更多的人则只能自伤于渺小的个人力量,不得不服从嫁娶的安排,恐惧的阴影也随而伴之一生。

取自杜埃原著、杨光伟改编、区锦生绘画的连环画《自梳女》:阿欢自小父亲早亡、生活艰辛,亲眼目睹女性如何备受欺凌,在长成大姑娘后硬下心肠,自梳发辫,发誓做一个独自谋生、永不结婚的自梳女。

时至今日,尽管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观念在中国尚未被完全扭转,但婚姻对于女性来说也不再是吃人的牢笼,对于婚姻的恐惧已经不能完全以婚姻中的性别极度不平等来解释。可以说,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得婚姻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仅仅在一百多年前,“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思想还在告诫妇女在夫家必须谨小慎微,处处委曲求全,这种夫妻双方的服从和被服从关系虽然使婚姻的去留仅在男性的一念之间,却也使得涉及家庭的决策过程更为简单,所产生的矛盾也更少。而随着婚姻中个体意识的上升和两性话语权的逐步平等,夫妻双方的观点和意愿逐渐被放在更平等的地位上被考量,婚姻相比过去变得更加立体,矛盾摩擦的加深也难以避免。个体的追求和对婚姻解读的多元化,构成了不同的人恐婚的不同理由。

Things My Mother Never Told Me

《母亲从未告诉过我的事》

作者:(英)布雷克莫里森

版本:Chatto & Windus 201月

有的恐婚者追求绝对独立的个人空间,他们所恐惧的是婚姻关系带来的共生,恐惧他人的介入让自我失去边界。有的恐婚者希望能自己掌握人生的选择,他们所恐惧的是因为承诺而不得不作出妥协和牺牲,恐惧对自己的绝对控制权丧失的可能。

有的恐婚者追求完美永恒的理想爱情,他们所恐惧的是人心的变化和莫测,恐惧将婚姻这块磐石置于爱情的流沙之上。有的恐婚者迷恋童话般的浪漫绮丽,他们所恐惧的是时间将甜蜜归为平淡,恐惧柴米油盐的琐碎让爱情慢慢变质。

有的恐婚者对真实的自己不够自信,他们所恐惧的是完全彻底的自我暴露,恐惧爱人对自己不能接纳而离去。有的恐婚者还没有准备好扮演婚姻中的新角色,他们恐惧的是对别人产生影响,恐惧长大和成熟所意味的责任和担当。

还有相当一部分恐婚者,因为父母婚姻失败或者个人先前亲密关系破裂的阴影,对婚姻怀以恐惧。他们恐惧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恐惧由此而来的脆弱感和可能受到的伤害。

上一篇:个人五年工作计划下一篇:英雄之城观后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