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文鉴赏《闪电》

2024-05-10

小学生美文鉴赏《闪电》(精选3篇)

篇1:小学生美文鉴赏《闪电》

美文欣赏闪电的模样

实在是太热太潮湿了,室外像个无边无际的桑拿房,一身汗一身汗地出,衣服都是湿漉漉地黏在身上。好在夏天有个特殊的福利——下雨。

下雨,给人带来暂时的凉爽,有哄人的味道,可是人人都很欢迎。实在是湿热的忍无可忍,没有一丝风,空调和电扇出产的那点小风,被热气冲击的只剩下一半的功力,还是闷热的不行。

室外的天阴暗了下来,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闷雷声,外面明了一下,“闪电”。我冲了出去。只见南边的天空铁青的幕布上,闪电在幕后使者“轰隆隆”雷声的.伴奏下,不停地玩着魔术,蛇形、S形、N形、线形等。原来,闪电是这么美丽,从来没注意过,确切地说,没有特意观察过。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妙。

如此这般的阴雨天,可把对面的大胖军急坏了。他父母在家开了家水上乐园,盼望着在这盛夏酷暑高温天气的照顾下,人们都去水上乐园“下饺子”,多挣些钱。这下可好,老天不作美,下雨了,三天两头地下。大胖军焦急地向家里打了个电话,回话说,他们家里那边下得很大,钱没赚个盆满钵满,水上乐园的大池子倒是满得往外流水。他们家就在刚才打雷闪电的南面方向。北面我们这里滴雨未落,直到晚上也没下雨。不过,有了点小风,凉快了许多。这难得的大暑天气。天命不可违也,顺其自然吧!可怜的大胖军。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闪电的真实模样,感觉很美丽。美丽的闪电,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尽管它在那铁青的幕布上一瞬间成形,一瞬间消失,可它曾经发生过,曾经来过。就像我们的人生,虽短暂,也曾拥有过。知足者常乐。

篇2:例谈美文鉴赏与仿写

倔强的仙人掌

白小云

女人看见路边蹲着一个挑担老头儿, 他身边的筐里装着满满一筐嫁接的仙人掌, 高高的底座像一座独立秀挺的山峰, 山峰顶部是形状各异的红、黄、绿各色仙人球。女人拿起仙人掌仔细地挑选了很久, 价格不贵, 与花鸟市场上的相比便宜许多, 便挑定了自己喜欢的两盆, 准备一起买。

老头儿布衣布褂, 黑褐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操着极生硬的普通话, 如数家珍般介绍这植物的种种优点, 什么如何好看好养了, 什么净化空气了。末了他搓着厚皮疙瘩的手爽快地说:“你要两个, 那就算你小批发好了, 再便宜你一块钱。你看咋样?”

“你这是真嫁接上去的, 还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这样的价钱, 女人总觉心里不安, 指着山峰顶部的红黄绿颜色的仙人球满脸怀疑地问。蛮好的花买回家后发现居然是新种没根的, 这种事情不止一次了。老头儿的脸腾地红上来, 紧锁眉头, 瞪着浑浊的眼睛说:“怎么可能是插上去的?怎么可能呢?这可都是我一棵一棵亲手栽起来的啊!”老头儿本不地道的普通话, 这时更是结结巴巴地有点南腔北调了。

“是吗?”她抬起眼皮, 瞟了他一眼, 反问道。这样的看似暴怒的伪装她也见多了。倘若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何必这么着急, 她心里想着, 不再吭声。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 因为这一问停了下来, 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老头儿的脸涨得更红了, 忙不迭地解释。而他越是叽里咕噜得絮絮不止, 她就越觉得他不可信。

忽然, 老头儿停了下来, 从筐里拿起一棵茁壮的仙人掌, 没等女人反应过来, 使劲一拉, 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 然后一手一半举到女人眼前:“你看, 你看!有牙签吗?”他用力地问她, 眼里似乎也冒了火。没有牙签, 扁扁的巴掌形的黄绿色软刺仙人球从它的底峰上被拽了下来, 而它的底峰上生生裂开了一道绿色肉质沟壑, 本已长在一起的首尾两截, 就这样被硬硬地扯开了。

面对这样的场面, 女人呆呆得怔了一会儿, 低下头去付钱。老头儿一脸自尊, 挺着胸膛收钱, 三块钱一个, 五块钱两个, 又从布衫口袋里摸出装钱的塑料袋, 该找多少还找多少, 也不计较身首异处的那一个。老头儿娴熟地把东西包扎好, 放进女人的车筐里。转过身, 捡起地上已成两截的仙人掌, 一起放进她的车筐里。

“别扔了, 一起种进泥土里, 两截都能活。”老头说。

女人脸红了, 羞愧地点了点头。老头倒笑了起来, 露出锈蚀的牙齿, 又用他那东倒西歪的普通话安慰她说:“放心好了, 这东西最耐折腾, 刚才那点事算不了什么, 只要有点泥, 就能长出根的。”

两截还能活, 这不假, 但女人看着老头儿只是觉得心里生疼, 仿佛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 而是别的什么。那别的什么像一支小手, 躲在她的胸膛里, 一下一下, 揪得她的心生疼。那疼隐隐约约地从老头儿脚下的那对仙人掌里传过来, 从他那鬼样的普通话中传过来, 从他那已经装在布衫口袋里的塑料钱袋里传过来, 疼得她直想落泪。

【借箭亭】

写作借鉴点一:运用借物喻人手法, 文章意蕴深刻。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借物喻人。从标题上看, 文章是写“倔强的仙人掌”, 读罢全文, 原来是写卖仙人掌的老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借物喻人, 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 来比喻人的品格, 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老人“布衣布褂”“黑褐色的脸”“极生硬的普通话”“厚皮疙瘩的手”, 其外表与朴实的仙人掌何其相似。面对“女人”的误解、质疑, 老人竟把仙人掌生生撕裂, 变成“首尾两截”。最后“一脸自尊, 挺着胸膛收钱”。仙人掌是倔强的, 生命力极强的, 纵然“身首异处”, “一起种进泥土里, 两截都能活”;老人更是倔强的, 自尊自强, 不甘受辱。他凭诚实劳动经营生意, 获取收入;面对“女人”的误解、质疑甚至不屑, 他“痛下杀手”, 以示清白。收钱时不多收一个子儿, 而且还白送了“身首异处”的那一个。至此, 一个质朴、勤劳、诚实、憨厚、倔强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令人敬佩。

写作借鉴点二:步步紧逼, 层层蓄势, 凸显人物形象。

面对如此便宜的仙人掌, 女人怀疑“是用牙签插上去的”, 老头儿的脸腾地红上来, 紧锁眉头, 瞪着浑浊的眼睛极力澄清;面对“暴怒的伪装”女人不屑一顾, “老头儿的脸涨得更红了, 忙不迭地解释”;面对“越觉得他不可信”的女人, 老头儿“没等女人反应过来”竟撕裂仙人掌, 眼里似乎也冒了火。通过这三“逼”三“应”, 波澜迭起, 一个正直、倔强、凌然不可辱的老人形象清晰凸现, 呼之欲出。

【仿写台】

我家有棵橘子树

我家庭院里有棵橘子树, 它默默地生长着。

不知何时, 粗大的樱桃树下钻出了两片小芽儿, 黄黄的, 嫩嫩的——是橘苗。在贫瘠、坚硬的泥土中, 它显得格外羸弱。我担心, 樱桃树上的一滴露珠也会砸折了它的腰。

不经意间, 橘苗由黄变绿, 由小到大, 居然又冒出两片叶儿。我心中燃起了希望, 于是把它挪到院子东边一个日照充足的开阔地。

星移斗转, 光阴荏苒。长年奔波在外的我渐渐淡忘了那个小生灵。那年春天母亲不幸去世, 我匆匆奔丧回家。母亲是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女性, 一生虽然吃尽了苦头, 但不弯腰, 不低头, 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难年代里, 硬是供养我们兄妹读完了大学。母亲的去世, 让我悲痛不已。办完丧事, 我猛然发现那棵原本稚嫩的小树苗如今已长到两米多高。浓郁的绿叶间夹杂着一些小白点, 像粒粒珍珠。仔细一瞧, 令我惊讶不已——竟然是含苞的花蕾, 一闪一闪。这时, 和风徐来, 暖暖的, 柔柔的, 我顿感热血奔涌, 心灵的天空阴云渐消, 透出缕缕阳光。

就这样, 橘树一天天长大, 年年硕果累累。这是一棵草橘, 它的果实成熟得早。每到农历九月, 满树的橘子金灿灿, 沉甸甸, 摇呀摇。它的色鲜, 格外引人注目, 小院就是一幅风景画;它的味甜, 格外让人嘴馋。每当果实成熟时, 一群群小孩伫立在院墙外, 仰起红扑扑的小脸, 馋涎欲滴。我爬上树, 摘下一个个最大最亮的橘子抛向孩子们, 院里院外顿时充满了快乐的笑声:咯咯咯——咯咯咯——

有一年冬天, 意外的事发生了。那年冬天是个干冬, 气候异常寒冷。不少人都用稻草把自家的橘树干层层包裹起来, 用以防冻。这天晚上, 寒风突起, 气温骤降, 远在异地的我为家里的橘树捏一把汗, 却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终于, 春节放假了, 我急匆匆往回赶。沿途不少橘树早已残叶飘零, 枯枝兀立, 而我家橘树虽枝干裸露, 却依旧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邻居说:“多亏你家院墙挡风遮雨, 救了橘树的命。”我摇摇头, 又冲橘树点点头。

我家橘树并不高大。它的主干只有一米多高, 之上一分为二, 成为两大分枝。历经了无数次风风雨雨, 它明显地衰老了。突然有一天,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橘树的两大分枝一边果实累累, 一边空空如也。其后两大分枝轮流挂果, 年年如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向林业部门的一位专家请教。听了我的描述, 专家神秘地说:“你家橘树变性了。”变性?我更加茫然。原来, 果树在壮年期营养丰富, 能量充足, 往往果满枝头。它开花, 结果, 年复一年, 营养日渐匮乏, 体能消耗殆尽, 再也无力展示昔日的辉煌, 但它们又不肯善罢甘休。于是, 它们的分枝就可能开始分工:一方将绝大部分营养转供给对方, 自己失去了“生儿育女”的能力, 把荣耀留给同伴;另一方则竭尽全力, “儿孙满堂”, 把甜美的果实献给人们, 我家橘树正是如此——雌雄同株。我闭上眼睛, 满脑子都是硕大的橘子。慢慢地, 它们连缀成串, 化作奇怪的文字:“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但见众生皆得饱, 不辞病羸卧残阳”,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我的橘子树啊, 难道你仅仅是一棵树吗?不, 你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点评:橘子树生长的环境很差, 但它由小到大, 顶风冒雪, 开花结果, 生生不息。当自己年岁将老, “营养日渐匮乏, 体能消耗殆尽”之时, 橘子树两大分枝轮流挂果, 不遗余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啊!这种无私的奉献, 这种无疆的大爱, 这种含辛茹苦孕育果实的坚韧与顽强, 不正是一个伟大母亲的最好写照吗?习作以橘树喻指母亲,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讴歌与怀念。文章以生存环境的“贫瘠”、抵御风寒的坚强、竭尽全能“生儿育女”的艰辛, 层层烘托出母亲的伟大形象。

篇3:注重鉴赏美文 完善阅读理解

一、读——赏语言的音韵美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郁郁满腹,有人喜悦非常,有人愁绪万丈。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读”表现出来。有喜有乐的要读的节奏快一点,语调高昂一点;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不同的课文,在语调、语速上的要求不同。一般的诗词,句子短小,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文言文抑扬顿挫鲜明,指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散文感情浓烈,朗讀要饱含深情;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调分明,要揣摩到人物的心理,准确表达;议论文、说明文或以理服人,或介绍事物事理,朗读时可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同一篇课文,每个句子在重音、断句上也各有侧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尽现其音韵美。

二、读——悟主题的情感美

读课文,了解文章情节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能领悟文章的主题,从而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读——“赏”语句的形式美。语句的形式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句式美,有的语句上下结构相似,形同对偶,表现一种对称美;词语美,有的语句用词灵活,生动形象,体现一种传神美。《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中的“明”和“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表达的意思相同,但用词不同,避免了重复,使人思路开阔;修辞美,不少语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摇曳生姿,展现一种生动美,这些细腻的描写通过朗读诉诸人的大脑,人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让读者和听者如身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只有美的句式、美的词语、美的修辞、美的写景,才会带给读者极度的赏心悦目。

三、读——拓展人物的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真善美假恶丑,纷繁复杂,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呢?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读。首先,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印象;其次,学生自读,逐步领会人物性格;然后分角色读,深刻体会人物情感。人物形象在课文中还有很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人物形象的美,我们都能通过读领悟出来。读——“拓”想象的意境美。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能想象文字叙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

上一篇:初级审计师考试练习题附答案下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