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调研报告

2024-05-05

审计局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审计局调研报告

审计局创先争优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排头兵,达到“”的目标,我局开展了以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狠抓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利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局党支部充分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统一思想,宁缺目标,振奋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扎实地开展了这项活动。工作中,我们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

二、强化措施,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认真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我局高度重视,严

肃对待,认真组织学习县委会议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审计局党支部制定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活动载体、推进方式和领导组织。审计局党支部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民主公开,加强监督。

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审计局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签订了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并在宣传栏上进行了公布。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以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契机,通过集中学习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实施的“六条禁令”和“四项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树立终身学习思想,逐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突出重点,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学习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二是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实践。

(二)民主团结方面: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自

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政令畅通。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想象。二是发挥好审计局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搞一言堂,不搞由一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认真实施集体决定事项,做到了相互支持,重要情况及时通气。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好一季一度的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会上,党员干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相互交流沟通思想,达到了统一认识、增进团结的目的,形成了团结、进取、向上的领导集体。

(三)清正廉洁方面: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领导班子及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今年来我局领导干部无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

四、务实创新,以创建活动促进各项工作

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受到实效,审计局领导班子自始至终把此项活动贯穿于全会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中,与具体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以此带动全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管理水平,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自觉做到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减少应酬、减少会议,勤学习、勤思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坚决反对和摒弃铺张浪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气,不断提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民主科学管理的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讲大局、讲团结,增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凝聚力,全力维护整体利益、大局利益、干部利益和班子形象,使班子成员之间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负责;二是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对上级各项决策、规定、制度的贯彻执行力,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我局贯彻落实,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形象作风好的“五个好”领导集体。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有时对学习抓的不够紧,学习内容与工作世界紧密结合还需加强。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

(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要不断强化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转

变工作作风,建设一支求真、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总支,我局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局党员干部素质有所提高,工作作风得到好转,我们将再接再厉,找准不足和薄弱环节,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把我局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审计局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篇2:审计局调研报告

提升服务大局水平

2010年我区审计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于“三大行动纲领”和“四个优化升级”,立足重点,加快转型,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水平。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注重防范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审计机关预防性作用,根据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把防范财政风险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财政“同级审”。今年“同级审”继续以强化预算管理为目标,关注收入进笼子程度,关注支出结构、方向和效益,关注财政增量资金预算和转移支付预算资金的安排、执行结果及效益情况。同时,结合区人大任务要求,继续公开审计结果。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通过检查预算外收入管理,关注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银行账户设置多、名目多、账套多问题,检查财政出借资金的规模、方向、结构,关注财政资金安全;通过审计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及支出结构,提出进一步加强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的建议;开展政府负债专项调查,分析财政资金存贷款分布的合理性、有效性;组织实施2009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检查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中的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可靠信息。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乡镇财政审计调查。对人大确定的教育、贸易、水利等3个部门和下应街道的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关注部门预算收入的完整性、正确性,公用经费定额的合理性、支出真实性,专项经费的政策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等,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乡镇同步审计,实施部门和乡镇的财政审计工作,促进区、镇两级财政运行安全有效。

二、注重监督改善民生政策措施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审计,重点调查“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落实进展中的履职情况,应享受人员的待遇发放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损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审计,重点调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和模式,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情况,参保对象缴费与享受待遇,是否存在多头参保、重复报销问题,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衔接”等问题。二是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全面掌握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实施、资金分配使用、目标落实完成情况,审查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工作是否存在遗漏,工程实施后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理。三是开展食盐专营政策执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我区当前盐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食盐专营政策执行情况,提出建设规范、有序盐业市场体系的政策和措施,为下一步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审计意见建议,确保按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三、注重加强工程领域审计监督,促进体制机制完善。继续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提出政策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增强投资项目审计内涵。从宽度上,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对相关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全覆盖,同时对属于乡镇管理的投资项目加强指导;从深度上,继续对重大项目及时跟进,实施跟踪审计,全程监督。同时在关注工程资金审计基础上,密切关注工程质量。二是认真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重点掌握建设领域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情况,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情况,国家土地政策和矿产资源保护政策执行情况,工程建设招投标情况,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和使用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投资控制情况,违规违纪案件线索。通过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和制度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提

出建议,促进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相关制度。三是完善中介协审管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开”方式,依托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取定期协审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逐渐遴选出一支为我所用、信得过的编外审计队伍。创新对协审机构的现代管理,通过“借力使力”解决审计任务重、人员缺的矛盾。

篇3:审计局调研报告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审计署网站最新发布的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 共三个批次, 涉计48家企业, 审计资产总值为303682.63亿元。审计资产总值依据被审企业各审计资产数据进行累计相加而得, 当提供的报告数据为占比50%以上时, 取50%的数值计入统计审计资产中。统计数据以能够提供所涉及具体金额数量的数据为依据, 涉及美元计价的数据按当期2013年5月10日汇率6.2进行换算, 对不能提供量化数据的没有进行统计。审计数据分析以审计报告提供的主要问题的分类为基础, 分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执行政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内部管理引起审计风险分析、重大决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违规列支物业工资引起审计风险分析。使用传统的比率、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性指标进行指标分析。

2 审计报告数据分析

2.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

(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分析。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的总量由463.01亿下降到127.55亿, 每家均值数从25.723亿降到9.811亿, 占总审计资产百分比由1.025%降到0.091%, 说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引起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减少, 企业自身核算水平在提高。最大值占被审问题数据占比从36.41%降到10.43%, 平均一家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审计风险规模出现明显的下降,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定, 最小值占问题数据占比也有下降的趋势, 说明核算水平在逐步提高。

(2) 会计核算具体数据确认审计风险分析。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的结果, 对相关会计要素确认出现问题的企业家数在当年被统计家数中的占比进行数据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一家企业会出现有些项目多计某一会计要素, 有些项目对同种会计要素少计, 在统计时分别计入相应的核算多计和少计要素栏中。

从所搜集的资料数据可以发现, 会计要素利润少计家数占比、少计资产家数占比、多计利润家数占比均值排名为前三, 其值分别为0.541、0.389、0.388, 说明会计核算中利润核算中,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54家有利润少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少计资产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9家有资产少计的现象, 说明资产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多计利润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8家有利润多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多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而少计支出为三年均值0.051, 在两个审计年度没有出现一家少计支出现象, 说明少计支出核算的审计风险最少。

2.2 不能执行政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不能执行政策问题的家数及金额进行统计, 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不能执行政策数据显示, 从总体看2009年至2011年涉及规模分别为70.83亿、307.966亿、351.514亿, 反映了执行政策的涉及金额的风险在扩大。但从2009年至2010年审计结果发现每笔审计均值增加, 而2011年审计均值为50.22亿, 相比2010年下降了近20%, 涉及的企业不能执行政策的金额下降了。不能执行政策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111111、0.294118、0.53846, 说明不能执行政策的家数出现明显的增大, 违规风险增加, 但涉及金额最大值占比为0.94988、0.414949、0.310741, 金额最小值占比为0.05012、0.052441、0.000484, 最大最小值均有下降, 则说明单笔金额执行政策风险在下降。

2.3 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分析

对涉及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又能够提供量化数据, 考虑到本身也具有内部管理问题性质, 故将其统计到内部管理数据中。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内部管理问题进行统计。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内部管理数据显示, 内部管理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888889、0.823529、0.92308, 均值在0.8785,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在被审企业中比较常见, 审计风险大, 同时有内部管理每家均值和最大值均出现上升,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无论从一家企业涉及的资产数量, 还是涉及企业数量出现双增。审计风险明显增大。

2.4 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重大决策问题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重大决策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277778、0.470588、0.61539, 均值出现明显的上升,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正在扩大。有重大决策最大值, 最小值占比出现明显的减小, 每家均值也有减小趋势,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呈现涉及企业数量增加, 而单家涉及资产值在下降的特征。

2.5 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违规列支工资的企业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整体均值为0.529, 则显示违规列支工资比较常见。每家总体均值1.1503, 涉及金额相较其他项目审计风险较小。涉及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556、0.647、0.385, 和剔除最大值后均值分别为0.618、0.639、0.314, 均值出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2009年以来有改善的迹象。违规列支主要形式为违规列支奖金、超范围发奖金、购物卡、健身卡等, 存在隐蔽性大, 主要负责人审查不严或有其政策规避造成。

3 审计风险建议

3.1 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步改善, 但被审计单位38家均有发生, 建议每家企业将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作为基本日常管理工作, 从相关数据来看, 应特别加强和重点监控少计利润、少计资产、多计利润、少计负债、多增资产、多计支出、多计收入项目日常核算。要提高企业核算人员整体水平和核算风险意识, 共同参与控制, 使核算财务管理审计风险降低。

3.2 高度重视不能执行政策引起的审计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对政策执行的放松趋势, 要加强国家政策的学习, 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将执行政策作为重要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对涉嫌不能执行政策的相关人员加大处罚力度。要遏制不执行政策风险的涉案企业家数。

3.3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管理涉及的企业家较多, 企业长期存在内部管理问题, 应重视内部管理, 针对审计报告提供的内部问题, 制定长效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 监管易引起内部人控制问题, 要进行股权结构的改造, 引进其他股东, 增加控制效果水平。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 及针对各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特点制定具体的内部管理措施, 将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4 规范重大决策程序

从涉及家数增加而涉及金额降低来看, 企业对重大决策存在着侥幸心理, 违规操作。企业应加强国家有关重大决策的学习, 强化重大决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重要性, 不能因为决策失误最终由股东承担, 相关人员承有限责任而忽视重大决策的风险。应规范重大决策的执行程序, 对不能执行重大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使重大决策审计风险降低, 起到模范作用。

3.5 加强违规列支工资的社会成本意识

违规列支工资容易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易引起社会影响, 损坏企业形象, 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造成不利, 给企业长期经营造成损失。虽违规列支工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家数占比明显减小, 涉及金额有下降趋势。但要从整体利益角度考虑, 要加强主要负责人员及公司主要领导对工资核算学习, 强调违规列支工资引起的企业社会成本, 降低违规违规列支工资行为, 要以零违规为控制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审计署发布的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 发现当前审计风险的特点, 针对性地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使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对其他企业起到审计防范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会计核算,执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绍辉.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10) .

[2]郑中淮.不断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审计[J].审计与理财, 2013 (2) .

[3]李庆毅, 韩秀珍.浅谈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2) .

[4]郭义民.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审计与理财, 2012 (11) .

篇4:审计局调研报告

增强审计评价的专业内涵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点睛之处,审计评价水平的高低,既体现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又关系审计部门的形象和权威,同时又直接关系到被审计对象的形象。

(一)当前审计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并且前后矛盾。在撰写审计评价时,由于忽视基础工作,没有完全掌握情况,详细占有素材,或确定目标不准确,使审计评价无文章可做,如根据被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简单评价什么工作怎样做的,达到什么要求,取得了什么成绩等等。有的将没有经过审计的业务数据拿出作评价,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内容。同时,审计报告中的内容与作出的审计决定内容相矛盾。如:审计评价某单位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财经法规,收支合法,但在审计决定中却又认为该单位偷漏国家税收问题严重、存在着巨额账外资金。审计评价就存在前后自相矛盾现象。

(2)评价主观片面、单一笼统。某些审计项目审计评价意见,未经过必需的审计检查和测试,而是在对部分情况审计查证后,在主观推理基础上得出片面结论,没有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作为依据。还有就是不管什么项目,审计评价一个样,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审计项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效益性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3)评价用词不严谨。如有的单位存在一定的违纪违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但在审计评价时往往为迁就被审计单位,或是为了审计决定能够较快较好地落实,于是审计评价就夸大为真实、合法、健全。还有的审计评价在对某些重大问题发表肯定意见时,风险防范意识差,语言表达过于绝对。如评价为:通过审计,某单位真实地反映了年度财务收支情况,某单位无违纪违规问题,某人清正廉洁,无任何经济问题。在目前法制尚不健全、被审单位和个人守法意识不强、经济业务活动错综复杂而审计受到诸多客观条件限制的审计环境下,审计从范围、深度、广度上,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因此这类评价存在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审计评价规范及评价准则相对落后。无论审计对象自身,还是国家对于审计对象的管理以及财务会计制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审计自身的发展看,审计的领域不断拓宽,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正不断加强,但与此相关的审计评价准则尚待建立,而现有审计评价规范过于抽象,操作性、实用性不够强。

(2)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审计人员对审计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导致关于审计评价方面的许多重要内容在审计查证环节就被疏忽,在评价时不可避免沦为“无米之炊”。同时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审计技术手段、审计方法相对落后等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配合、提供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审计评价所涉及到的较多内容,要么无从涉及,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含糊其词,也造成了评价无依据。

增强审计报告的法制内涵

(一)当前在审计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1)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有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问题的表述过于简单,常常以一句结论性的语言一概而过,接着便以违反法律法规哪一条款进行定性和处罚。由于叙事有情无节,使人看不出违法违规问题的情节、性质及其后果如何。

(2)定性不够准确。不加区别,简单“对号入座”,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生搬硬套,缺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意见失之于宽或失之于严的情况时有发生。

(3)引用法规不当。一是没有引用法律法规,或者引用法律法规有误;二是引用法律依据不足,或者适用法规针对性不强;三是引用过时失效的规定,或用审计事项发生时尚未施行的法规作为审计依据;四是引用的规定层次较低,甚至没有法律效力的“红头文件”也作为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

(4)行文不够规范。有些审计报告往往简单地以会计核算过程或会计科目来反映事实,阐述问题没有与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相结合,个别的还使用夸张、比喻等过分修饰的语言,语意表述含糊累赘。也有的明显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分析和推断性的语言。

(二)大凡法律文书,其基本要求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作为一种法律文书的审计报告,也必须按照法律准则要求办事,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当然还要处理恰当、行文规范。

(1)事实清楚。审计报告所反映审计事项的评价结论和处理处罚结果,都必须建立在其所涉及的事实基础之上,只有事实清楚,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被审计事项给予定性和提出处理意见。审计报告要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基础就是事实清楚。

(2)证据充分。重证据是执法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如果事实是存在的,但缺乏证据证明,还是不能说是清楚的。要依据《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有关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规定》(审计署第六号令)对审计人员的证据收集进行规范,保证审计报告所述问题的证据材料确凿充分。

(3)定性准确。定性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也将关系到对其直接责任人的评价及处理,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反映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的执法水平。如定性“挪用”、“借用”还是“占用”,处理处罚是不完全一样的。又如“挤占”和“挪用”之间的区别,也是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定性既不能避重就轻,也不能无限上纲,更不能以偏概全,这些都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4)处理恰当、行文规范。审计报告对所述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意见,要根据事情发生当时当地的情况和当事人的表现,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定处理处罚;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本着教育、管理从严,处理适度的原则把握。尤其是要谨慎使用好自由裁量权,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处罚尽可能相一致,避免畸轻畸重情况的发生。审计报告还得讲究一些法律文书的要求。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做到严肃权威,行文条理清晰,文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规范。

增强审计报告内涵的方法

审计报告的内涵既是审计业务问题,更是审计机关执政执法能力问题,需要全体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来解决好。如何增强审计报告的内涵,可以考虑寻求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言之有据。要提高审计人员掌握科学审计现代审计的能力,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熟练运用各项辅助审计手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运用合理的审计技术方法,查深查透每一个具体审计事项、具体环节,保证关键点的深入挖掘,判断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具体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最后,利用好审计取证,做出合理评价。

二是精通法律法规,言之有法。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业务,更要求审计人员知法懂法、严格执法。因此,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关于财政财务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熟悉了解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前,注意收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一方面可以对照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另一方面也便于掌握法律依据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

三是注意统领全局,言之有理。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研究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趋势,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审计建议,起到帮助被审计单位知错整改进而规范管理的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是加强综合分析,言之有度。面对审计查出的许多问题,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度量,善于就重点问题入手开展审计,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分析,在审计报告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克服审计报告面面俱到、处处点评,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文字表述上,要善于加工提炼,精雕细刻。还要注意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实质,击其要害,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改变长期存在的屡审屡犯的状况。

总之,审计报告不是简单的条文加事实,而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以《审计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审计评价的锤炼,对于提高审计机关的执法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篇5:审计局调研报告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带动了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方式、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财务数据存贮等方面的变革,社会各界也对审计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审计环境,K县审计局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影像数据采集技术等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K县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

一、审计技术创新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人才保障。整合审计资源,实行审计人员动态组合,全局范围内科学调配、合理使用审计力量,实行“新”“老”搭配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将不同能力和知识结构人员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先后派出16人参加审计署中级培训,10人参加省厅组织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每年组织审计人员到兄弟审计局学习交流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组织5名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成立了计算机应用兴趣小组,培养锻炼复合型审计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二)强化财力保障。从紧张的办公经费里,先后挤出140余万元资金用于现代办公技术、设备的购置。目前,在职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科室一台台式电脑;配置了4台服务器,构建了1000M主干的计算机网络;配备了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投影仪、激光打印机、一体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室配置了水准仪、GPS、工程预决算软件、CAD软件等专用设备和软件;第一批实现了财政联网审计。

(三)强化制度保障。为推进审计创新技术工作,把审计技术创新作为绩效考核办法的头号内容,每年召开创新创优表彰会。先后开展“审计创新先进个人”评比、“争先创优活动推进月”等活动。出台《K县审计局关于实施七项工程推动审计创新的意见》,以财政财务审计精品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提升工程、计算机审计应用工程等七项工程为抓手推动审计技术创新。

二、审计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效

(一)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管理的方式的信息化。K县审计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了1000M主干、100M到桌面、140个信息结点的局域网,并建立了基于WEB技术的,集电子邮件、政务公开、人事管理、审计论坛、工作进度实时公布、审计业绩自动考核于一体的审计信息管理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纸质的管理方式,从项目计划的制定、管理,审计文书的撰写、传递,审计数据的采集、利用全部实现了网络化、数据化,较好地适应了以项目为中心实现动态管理的组织方式。该管理系统在2010年被K县被为科技进步奖。

比如信息管理功能:审计信息管理是审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审计信息和宣传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一是实现了信息流转全过程电子化。人员全部通过网络提交审计信息,分管局长在网上审批,通过审批的信息自动生成WORD文件,最后通过远程网或电子邮箱上报。网上撰写和审批信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取消了纸质信息,每年可节约2000张打印纸。二是对信息工作情况实时公布、及时提醒。K县审计局对上报的信息和采用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布,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信息。审计人员进入办公网页时,系统就会自动弹出提示页面,及时提醒本月没有撰写信息的人员。三是实现了信息工作自动考核。以前每到信息考核时,综合科室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测算,现在信息工作考核结果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发布,并且考核的准确性、及时性、效率性都是人工考核无法比拟的。

(二)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审计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审计管理平台基础上,利用数据库技术先后建成了七大数据库群,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审计对象数据库》收录了全县178个被审计单位基本资料,并定期更新内容;《审计项目数据库》、《经济责任审计库》收录了2005年以来审计项目全过程文书资料和历年接受审计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影像数据库》、《主要建材价格数据库》通过对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法、所用材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及使用材料规格、型号、品种等现场跟踪采集影像证据,避免了分歧和争议;《审计信息宣传数据库》将全局人员撰写、采用的信息宣传稿件,按作者、级别、发表载体、发表时间等登录入库,对未完成任务者自动提醒;《审计法规数据库》收录了44000余篇财经法规,查询准确、快速[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三)利用影像证据采集技术提高投资审计质量。一是促进提高工程质量。通过现场拍照、录像等方式,全程跟踪采集影像证据,及时捕捉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情况,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制发审计整改通知单,责成限期整改。二是控制政府工程造价。某道路工程是县政府重点工程,在结算审计时,施工单位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期要求紧、设计变更多、夜间施工等理由,多计工程量及施工措施费用102.4万元,审计人员依据当时形成的影像证据全部予以核减。三是提高书面证据的充分性。在以图形、符号或书面语言记录反映工程实体时形成的书面证据,难免会产生与事实真相不完全相符的情况。在此情形下,辅助以影像资料进行佐证,从而能提高书面证据资料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四是有效遏制 “偷梁换柱”现象。审计人员针对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移花接木”现象,在跟踪审计中,充分利用影像设备,固化有关场景,适时对比分析,着力揭示“移花接木”问题,仅此一项今年就为政府节约园林绿化资金394万元。

(四)利用CAD平台核减工程造价100余万元。K县审计局为了有效解决政府工程审计中长期存在的不规则形状物体准确求积问题,大胆尝试利用专业建筑制图软件AutoCAD作为平台,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园林绿化、大型土石方工程、城市改造等市政工程审计中要求建设单位报送纸质施工图纸时同时报送电子版图纸,为应用CAD等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创造必要条件。二是积极探索四维工程算量软件在房屋建筑工程审计领域的应用,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对一政府大型土方工程审计中,利用CAD平台,直接核减土方工程量20154方,降低造价55万元;在对一商业区步行街改造工程审计中利用CAD平台直接核减工程造价70万元。

(五)利用水准仪跟踪审计市政道路工程。一是开工前,利用水准仪对原始地貌进行测量,获取地形的基础数据,为以后道路土方的计算提供依据;二是在道路基层施工中,利用水准仪对各结构层中的中线及边线高程数据进行测量,为以后的竣工结算审计积累数据;三是道路面层施工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利用水准仪及时对建成后的道路高程进行复核,以确定是否按照图纸要求施工到位。

(六)利用GPS技术进行农路等农业民生工程项目审计。农村公路距离长,部分道路达40公里以上,采用人工测量费时费力,一条道路大约需一周时间,利用汽车里程表测量精度达不到要求,而利用GPS技术可以分段定位,精确测量,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至2010年止,K县审计局共完成1087.9公里的农路审计。在农业开发项目中,利用GPS的定位功能可以准确定位项目的位置,测量面积。

三、审计技术创新的主要困难

由于全国各审计机关所处的审计环境不同,目前各审计机关只能对本级机关进行新技术开发应用的规划,对下级审计机关只是鼓励和指导,这就造成部分新技术的重复开发,并且缺少推广价值。例如K县审计局利用计算机与数据库技术开发的审计业务管理系统,如果当时不开发就无法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已配备的计算机等现代设备也只是作为打字机应用,不能完全发挥新技术设备的优势;开发后则带来长期大量的投入,转入OA系统时因标准不一致,积累的审计数据也不能完全导入OA。

四、审计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篇6:审计局调研报告

自1983年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财政审计就一直是审计的工作重心。为了切实开展好财政审计工作,各地在实施财政审计实践活动中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我县财政审计工作也随着财税体制改革而逐步加强,为规范我县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拟就我县财政审计情况作一些肤浅的分析。

一、近5年年财政审计工作主要的成效和经验(一)主要成效

1.发现和纠正了大量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2005年至2009年,在财政审计中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53528万元,增加财政收入8530万元,减少财政拨款和支出4746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5362万元。通过审计处理、处罚,严肃了财经法纪,纠正了违纪、违规行为。

2. 摸清了财政家底,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2005至2009年,县审计局从财政收入、财政结余的真实性、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入手,采用审计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认真清理县、乡二级财政家底,对以前各部门未纳入财政管理体系的 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各镇乡财政的显性、隐性债务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调整财政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3.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完善财政管理、规范财政行为和加强财政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2005至2009年县审计局向本级政府提交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报告116篇,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5篇,审计工作报告5篇,向人大提交整改情况报告5篇,向政府和相关领导报送财政审计专报、要情49篇,向被审单位提出审计整改意见449条,促进完善管理制度1项。政府和人大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对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纪委、监察、财政、人力社保、审计等单位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审计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为加强财政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4.加强了专项资金、政府投资资金的审计,促进了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几年来,随意着国家对下级财政补助的力度加大,各部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额度大幅增加,为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加强了对国债资金、农林、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得审计监督。力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作法 1.整合审计项目,提高审计效率。财政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整合了审计力量,实现了审计成果共享。针对局审计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为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和每年审计工作重点的落实,在项目安排时,有意识地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每年集中力量确定一个审计重点,按被审单位归口集中进行分类分块审计。如:2006年重点审计公、检、法部门;2007年重点审计农、林、水部门;2008年重点审计文、教、卫、科部门;2009年重点审计国土、建设部门。每审一个部门(系统)就把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的情况查清查透,并分析原因,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为决策者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

2.调整审计重点,改进审计方法。财政体制改革后,随着“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乡用”、“会计核算电算化”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方式的推行,以前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和手工审计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我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从被审计单位工作职责入手,将工作重点放在其履行经济职责上,不但审查财务会计资料,还要求单位各相关科室提交行政职能履行中与财务收支相关的资料开展绩效审计,揭示其行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既关注财政收入“缴没缴”,更注重征收项目和数额“全 不全”,既关注财政经费用得 “对不对”的问题,更注重用得“好不好”。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使传统手工审计难以完全揭露的违纪违规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了及时暴露,促进其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3.关注民生,树立审计权威。近5年,对社保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直补资金、新农合资金、家电下乡等重点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延伸到具体项目、具体使用单位,实行了财政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摸清了资金划拨、安排、使用等情况,揭示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审计专报、审计要情等形式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领导和相关单位进行了通报,得到了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促进了相关问题的纠正,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也得到整改落实。审计成果得到了有效转换,审计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了“有为才有位”。

二、当前财政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会计中心统一核算、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改革措施得到推行和实施,对财政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说,财政体制改革促进了财政审计进一步发展。财政审计要适应新财政管理体 系,就必须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完善。同时新的《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对财政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财政审计在层次和水平上的要不断深化、提高。

当前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基层审计人员的结构和素质与财政体制改革后的财政审计要求不匹配。基层财政审计的特点审计内容多、涉及部门多、审计范围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一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台,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基层审计局现有审计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财政审计“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不突出。在财政审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审计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只是从财务资料表面入手,反映一些预算执行中或者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没有对查出问题进行系统深层次分析,不注重问题存在的实质原因,不能从宏观和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本质。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缺乏建设性和针对性。

2.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影响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财政审计多半是“同级审”,因而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披露与处理受到的制约很多,致使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整改,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3.审计成果利用率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率较低。很多查出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很多问题年年审年 年有,屡查屡犯。既有体制上不完善,也有审计自身执行力弱,无法对整改进行硬性要求的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防范审计风险。基层审计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审计作用发挥的现实问题。通过适当扩大编制引进技术人才和注重人员规范化、系统化培训等多种方式,充实审计队伍,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式下对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

2.强化审计“三性”,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目前我国人大对财政监督的已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必然借助审计这支力量,必然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应不断探索新时期审计的定位、职能、方法,转变工作思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得大局,将政府和人大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提高审计工作角度,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总体情况的把握,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好务。

3.改变财政审计方式,进一步增加审计的独立性。预算执行审计不但要“同级审”,应同时结合“上审下”的方式或组织开展“同级交叉”等方式,才能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体现和转换,使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增 加。

上一篇:麻醉师各级人员职责下一篇:逝去的希冀,童年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