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2024-05-04

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共9篇)

篇1: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微笑服务

超市工作,服务周到是很重要的,对顾客的询问,要做到热情积极,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即使问超市的正式员工,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让顾客满意。在超市工作还要与正式员工交好关系,要学会尊重他们,有不懂的地方,要虚心请教。在工作中有时回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这时不应该耍脾气,抱怨气愤,要学会忍耐和宽容。明确自己现在是一名员工,应该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

用心学习

既然在超市工作就要将超市的大致流程学会,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作一名合格的售货员,接触了收银,进货,仓管等对超市的整体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在老师的教授和自学的情况下,我还知道了关于超市的选址,内外关形象设计,商品的陈列,灯光音乐颜色的运用。还做了关于超市选址,形象设计的相关课题。收益匪浅。

不管是谁,随喊随到。

在超市做理货员,有时还是很忙的`。尤其遇到送货。有时候,一连几家供货商送货来,这时候就忙了,有很多货物卸在收货处。仅有几个人在收货处是忙不过来的。既要验货又要把货装走。于是,他们就需要人来帮忙了。为了表现好一点,我都是很主动地跑过去,把各个柜台的货物分开,并分别送到各个货架附近,再卸下来。有时候有的商家送的是饮料、酱油、食用油之类的货物就很重了。一箱都是好几瓶!很重的!我们超市进货都是几百箱饮料、几十箱油的,每卸一次都特别累!有时,睡觉到了早上,手膀都疼,还全身没劲!所以,不管有多累的活,我都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去帮忙。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果没有货要上的话要找点事情做

所谓“上货”,是我们常说的话,说通俗点,就是“补货”。货架上的货物被顾客买走了,货架不就空了吗?还卖不卖东西了?这不行,得从仓库把同样的产品拿来补到原来的位子上去。如果超市的顾客很多的话,不能只顾着补货,要看着点的。当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货上的。有时,货架上的货物都补齐了,不就是没有事做了吗?就站在一个地方看着货架发呆,还是来回来回闲逛?当然不是了!要学会找点事情做。比如将商品摆放整齐,按种类分开,为顾客引导等等,要学会工作,找到其中的乐趣。

在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有许多感悟。我始终相信付出=收获,你付出多少,收获就回有多少。完全对等,不要有抱怨,知识与机会就在抱怨中溜走。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实习机会,这为我们以后走向真正的.工作岗位增加了锻炼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由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联系地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篇2: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公司,自然也有严格的企业制度。比如,《员工劳动纪律》第六条规定: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串岗、购买私人用品、吃东西,不准看书报杂志、接打私人电话、收发手机短信,不准干私活、嬉笑打闹、聚众聊天等。因为超市时服务性质的行业,顾客就是上帝,作为一名营业员,要随时随地准备为顾客服务,解答顾客的疑问。如果擅自离岗、串岗,就会导致没有人为顾客服务,也会导致货物的丢失或损坏。《员工劳动纪律》共有十五条规定,每条规定都对员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都是最基本的,每个员工都能做到的。在这一个月中,我要做到自觉遵守这些制度,做一个合格的员工。

二、牢记责任,积极工作。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时间,我们就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作为一名营业员,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货物负责,更要对顾客负责。比如,当货架上出现空位,我们要及时补货,如果缺货,也要挂上缺的标识,不能给顾客带来不便。空闲时间,我们不能看着货架发呆或者到处闲逛,可以找一些事情做,像抹货架之类的,因为货架上总会有灰尘,时间长了也会影响货物的销售。总之,天道酬勤,工作积极些,既方便了他人也对自己有利,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谦虚做事,谦虚做人。

对于初次涉猎社会工作的我来说,凡事都要自己学着去做。在超市工作,要学的东西很多,要记住东西摆放的位置,散装食品还要记住价格,最重要的是要学着怎么跟别人交流。营业员接触顾客的机会非常多,各个顾客的个性不尽相同,营业员就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对待顾客,尽量做到百问不厌,尽量不说“不知道”、“不清楚”等词。遇到自己不清楚的事情时,要虚心请教,增长自己的见识。

在这一个月中,我始终记着这三条约定,每天也都会回顾自己的工作,检验自己是否完成约定。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确实收获了很多,总结为两点: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的知识远远不够用,或者说不会把理论应用于实际中,有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实践了才会明白,做任何安排都要考虑到许多人、许多事。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积累经验,有了经验才能更好地工作,同时获得新的经验。

二、生活就是责任,而且乐趣无穷。

篇3: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一、当代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英语教学课堂过于生硬

虽然当代英语教学已经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是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部分教学课堂过于生硬的问题, 这类问题对于当代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练习和发展是十分消极的。在很多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多半是为了教学而进行讲课, 并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 老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解这节课程要学习的内容, 留给学生自由练习英语口语的时间就变得非常有限。为了提升教师这方面的水平, 学校应该向教师传输一些重视英语口语的观念, 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完成教学目标, 还要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练习英语口语的时间,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只有说出去的才叫语言, 对于英语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英语的应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新知识的讲解, 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 对英语口语缺乏重视

在很多小学, 学校在进行英语方面的教学时只是重视课本上的东西、考卷上出现的内容, 而对真正有用的口语方面的内容缺乏重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很多考试和考核都是通过书面的形式, 而不是口语对话的形式, 这就导致学校更加重视学生能不能把试卷做好, 而不是能够熟练地说出英语。这种现象对当代小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是十分不利的。

二、小学英语口语训练策略的具体方式

(一) 改变教学方式, 增加课堂互动

教师不能仅仅关注一堂课的内容, 而是应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着想, 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应该在课堂上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 进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英语的活动, 比如说英语句子接龙。规则与单词接龙的游戏一样, 只不过把其中的单词换成了句子。在该游戏中教师把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成功接上另一组的句子则得一分, 接不上则不得分, 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有奖励。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对学过的单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还能让学生说更多的英语,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说出来的才叫语言, 这种教学方式才是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多地让学生受益, 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复习和进一步理解, 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口语能力, 从而为其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课余开展一些口语练习的活动

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口语练习的活动, 这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口语能力, 还能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进而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制定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活动可以采用各种各样新颖的形式, 在活动添加竞争和合作, 能够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学习, 提高口语成绩。说出去的才叫语言,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英语说出去, 能锻炼其口语技能。

例如:在学习look、yes、see等单词的时候, 除了让学生把单词学会, 还得让学生游戏的过程中对其读音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学习和认识。在小学时期, 注重学生口语方面的训练, 有助于学生后期英语能力的提升, 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能力。

篇4: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普遍存在,它违背幼儿教育教学的规律,严重影响幼儿健康成长,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是幼教参与各方必须保证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参与方,对内应统一办园思想、坚持科学保教、完善教师教育和激励机制、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对外应承担示范和引领的责任,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幼教;幼教工作者应自觉抵制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主动承担宣传正确教育理念的责任。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

幼教“小学化”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但这种现象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是一个多年存在的问题,早在1987年全国第一次幼教工作会议上就曾批评过这种现象。

教育部在2011年12月28日发出《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整改的措施。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角度总结分析了抵制“小学化”的经验;从幼儿园的示范责任和专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角度,对幼儿园教育贯彻教育部《通知》精神进行探讨,为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经验分析

(一)幼儿园管理层面统一思想,坚持科学办园理念

2001年我园经体制转变成为独立核算、自主办园、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初期,幼儿园发展在资金支持、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保教质量维持与应对社会舆论压力等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

转制后幼儿园如何继续生存,幼儿园管理层面进行了自主办园思路选择和发展道路选择的讨论:是实施减员增效,还是依靠提高幼儿托费?继续坚持科学的办园理念,还是迎合家长不恰当的幼教需求?幼儿园转制后是应该坚持继续发挥示范性作用,还是独善其身,自我质疑幼儿园的园所类别?是继续坚持幼儿园的冬季户外锻炼的特色活动,还是“顺应”家长舆论的导向,开办珠心算、拼音班、全脑数学思维班等特长班增收并吸纳生源?

经历多次反复和细致的讨论,幼儿园管理层面达成共识即选择坚持科学的办园思路,坚持科学保教,遵循儿童成长发展规律,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抵制幼教“小学化”;实施减员增效,以应对经费的不足,在保障保教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教师工作量;坚持不懈的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教;选择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采用混龄编班,坚持延续多年的冬季户外锻炼的特色活动等方式,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让幼儿自由选择快乐的学习各种“特长”。

(二)注重教师队伍和幼儿园文化建设,营造爱岗敬业,热爱孩子科学保教的环境

幼儿园改制之初,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办园经费严重不足,幼儿园实行了减员增效措施,教师工资待遇未变而工作量大幅度加重,一段时间内教师频繁流动,曾影响到保教质量,为此我园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教师的频繁流动,保证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1.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思想讨论,请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如何确保幼儿园的生存,如何保障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应如何为家长服务等系列问题,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函授教育提高学历水平,通过园内培训、外出学习和参观机会、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拓宽教师发展的路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成长。

3.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全方位营造教师爱孩子,爱幼教的文化和心理氛围,鼓励教师通过爱与付出和教育优质服务的提供,获取幼儿和家长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4.引导鼓励教师充分挖掘资源,开发适合儿童的具有园本特征的特色课程,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上述措施,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彻底扭转了不正确的思想苗头,杜绝了“小学化”的内部根源。

(三)加强家园联系,开展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家园合作效果会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的认识。为了贯彻科学的保教理念,幼儿园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通过开展系列家长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认识的误区,了解幼儿期孩子主要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力争做到科学育儿、理智育儿,形成教育的合力,保证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

家长系列教育活动主要有:

1.开展“回忆我的童年”家长交流活动,请家长回忆自己的幼儿园教育和教育经历,并同自己当前对孩子的幼儿园教育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思考自己选择是否恰当,引导家长理性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起跑线上的输赢”等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家长进一步明晰知识增长和人格培养的关系,孰重孰轻?学习越多,练习和阅读越多是否等于能力越高?高学历者是否等于有用人才?通过广泛讨论让家长科学地了解孩子发展的要求,为孩子确立正确的起跑线。

3.向家长介绍阅读经典家庭教育图书,如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并通过网络论坛分析阅读心得,让家长了解现代的儿童观、教育观、人生观。让家长逐步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成人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儿童能力和个性;童年不仅是未来的准备期,也具有自身特殊价值,发展的优势不能以牺牲当前的快乐为代价换取;“小学化”的实质是对孩子发展的摧残;引导家长改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应该和自己一样享有快乐的童年。

nlc202309031909

4.利用往届家长的教育资源进行社区教育宣传,开展往届毕业生回园参观活动和小学教师向家长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我园2002年、2005年、2008年各级毕业幼儿在中小学学习情况的跟踪调查结果,用详实的事实向家长证实,幼儿教育阶段不进行大量的读与写练习,数学训练和各种强迫性的特长训练,不会影响孩子后继的学习,反而有利于后继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的培养;未经过“小学化”训练的儿童在注意力、坚持性等方面更有优势。让家长听到小学教师的声音,了解小学教育对儿童幼儿园的学习要求;让家长认识到小学阶段才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和能力、养成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

幼儿园主动联系小学教师,加强大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幼小师生半日交换体验活动让教师和孩子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息制度、课程设置、学习环境,清晰认识到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差异,并适度的互相倾斜。幼儿园根据小学的要求,做好训练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书写熟悉姿势训练等升入小学的准备,使儿童实现了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

(五)继续坚持示范作用的发挥,专业引领区域各类幼儿园发展

转制初期,在幼儿园内部对我园省级示范园的园所性质有很多的质疑,很多教职员工认为幼儿园定性为自收自支、自主办园,幼儿园还有责任和义务、有必要发挥示范性作用吗?幼儿园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困难重重,还有能力继续起示范、辐射和导向的作用吗?经过和全体教师的认真讨论,选择继续发挥示范性作用。

首先,我园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办园历史悠久,在依法施教、园务管理、教育教学、园本研究、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发挥示范性作用,分享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引导本市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引到地方州县幼儿园对自己发展路径、发展思路的思考和选择;同时也能促进我园自身发展的思索和自我反思,作为一种动力推动我园继续创新前行。

第二,发挥示范性作用有助于充分凸显我园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扩大我园的社会影响力,吸纳保证生源,在一定范围内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对克服“小学化”倾向会有一定引导作用。

二、几点思考

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地位、作用,深入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形势与问题,制定了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思路和具体政策。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出台让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备感振奋和鼓舞,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预见到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但要使上述文件精神落到幼儿教育的实践层面,让幼儿受益,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出现及成因分析,对我园多年发展经验的总结与思考,杜绝“小学化”必须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对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贯彻,采取可行措施,确保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办园水平,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完善幼儿园教育的督导和评估机制,督促办园者依法办园,推动幼儿园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生存空间。

2.各类幼儿园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起正确引导、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宣传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观念。努力让科学保教的观念成为园长的办园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育儿理念,全力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淡化其思想基础。

3. 幼儿教育“小学化”比较严重,值得我们深思的原因之一是以往主流话语极度匮乏,专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缄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小学化”的歪风。在当前学前教育面临大好发展机遇,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所作为,坚持正确的立场,宣传正确主张,批判“小学化”,唤醒社会和儿童家长的教育理性。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得到科学保教是孩子们的权利,是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待、是社会教育理性的期待,是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期待。每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每个幼儿园,特别是示范性幼儿园都应该承担起责任,有所作为,坚持科学保教,还孩子们快乐童年。

篇5: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持续近一个礼拜的招生活动是忙碌而充实的。25号,我们成员都来到了明都饭店(招生点),老师给了我们一叠应届生的名单,让我们挨个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有报考东南大学的意愿。电话中,我们的言语是机械的,礼貌正式的,但是电话的另一边,家长的回答却是千姿百态。有非常热情的,有表示出很急躁的,也有漠不关心的,甚至还有不知道自家孩子已经高考的……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原来社会真的如此的不一样,生活真的不是一切都是积极美好的。当然,家长们关心最多的,就是孩子的专业选择问题。基本上每个向往东南大学的人,都是本着她的建筑、土木和信息专业来的。听到这些,我心中不由感慨万千,回想当初的自己似乎也有这样的想法,这些的确是东大的王牌专业,但是专业的选择不是看它的排名的,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感兴趣的,难道不是吗?第一天的招生,就是反复打电话中度过了,虽然单一却不单调。

26号,我们有一部分人仍然在不折不饶的打着电话,而我则去了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我的母校,布置东南大学招生点。再次站在母校的校门口,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有喜,有怀念,也有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概就是此般景象吧。在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室布置招生点,拉横幅,发宣传资料,等待着家长会结束。随着家长会的结束,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咨询,我非常激动的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无论是怎样的问题,我们招生的成员都全力以赴的回答,把东南的热情展现给所有家长与学生。趁着午饭之余,我抽空去看望了我的高中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喻。虽然再也不能听他们讲课,但是那些美好的光阴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27号,依然要打电话,而我在明都招生点,等待着前来咨询签约的家长。以一个学长的身份,给以学弟学妹最真挚的意见。因为我也曾经为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迷茫无措过,我也知道这关系到他们的一身,我更加知道可能我的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会影响他们的前途。所以我格外小心,全神贯注让自己不说错话。那时候,我体会到了一种使命感,沉重却那样的让人兴奋。但是,我也发现了让我所不耻的现象,有些学校为了拉到更多的生源,不惜一切代价,贿赂毕业班的老师,要老师帮他们宣传。有些班主任因为拿了好处,给了学生错误的“建议”。我不敢说我们学校比别人好多少,但我能大胆的说,我们学校的品德要比你们好。敢问那些受贿的高三老师,你们的良心会受到谴责吗?这次选择有可能就决定别人一辈子的命运啊!社会真的很复杂,不像校园里那么单纯,我们应当坚持自己最原始的那份信念,不被权力利益所玷污。

坑下来的几天都是在宾馆度过的,前来签约的家长也逐渐减少。随着招生进入尾声,我们的工作也轻松多了。回想起这次招生活动,真的是很精彩,很有意义。我们有融入“社会”,也一直在“实践”,也让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为一生所受用。

篇6:去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去了干休所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

在许多人眼里,干休所是孤寡老人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进去干休所。里面有许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骄傲和让人敬佩的职业,如:军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等!他们选择干休所,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觉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据老人进入干休所时办理的手续来看,有50%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才来到干休所,在这里有专门的人手负责照顾他们,他们的饮食都是根据老人们的需要,并且每个人每月还有一定的补助金!

老人们一看到冒着酷暑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战争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们都感慨的说,正是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我并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涵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而平时娇生惯养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我还又跑到外面的小卖部给老人买东西,虽然来的时候给老人们带来了些水果、点心,可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钱为老人买东西来表达我的心意,走了部分老人的房间并且慰问了老人们,大多数老人在这里过的很开心,他们有时在房间过楼下的房间看电视或者锻炼身体,因此,老人们在这里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

在这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为老人们做了些日常的事,也经常和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进一步增进感情。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希望…

篇7:去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通过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了解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树立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更好的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从而更好的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道德能力,并通过此次慰问敬老院的活动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触。

实践流程:

我们于九点左右到达丁字沽一号路,敬老院就在居民区的一条胡同里,穿过胡同到达敬老院门口,就看到门外硕大的铁门上刻着益寿养老院几个大字。还未进入,门外的我们已然被院内安静祥和的气氛感染了,于是大家挨个悄悄走进院内,生怕发出大的声响打扰到老人们。院内是一间间陈设简单的平房,绿色的滕蔓萦绕在院子上方的天空,清新自然。我们轻轻走进他们的房间,老人们起先是有些诧异,随后在我们的问候声中,他们渐渐地在脸上堆出了笑容。看到爷爷奶奶们沉寂脸上绽开着的微笑,显然对于我们的到来是欢迎和期盼的。

随后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去不同的房间慰问这些老人们。在第一个房间里有两个老奶奶,我们发现,其中一位老奶奶听力不好,我们说话时只能去贴近她的耳畔。通过聊天我们知道奶奶早年生病,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听力。她说道自己年轻的时候长得很美,于是她拿出自己的相册让我们看,我们就这样陪着她翻看着、回忆着。我们纷纷夸赞着不管是年轻还是现在,她一直都很美。在介绍几张家人的照片时,她指着自己一个死去女儿和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儿,反复呢喃着,语气却淡的听不出任何情绪,我们在心底不禁暗自感叹,老人是付出多大的勇气,经历了多少岁月冲逝,才会伴着痛,依旧孤单的生活着,于是我们的眼中都不禁闪过一丝晶莹。

另一位奶奶显得活泼一些,一直不停问我们的老家,并且听力也不错,赵帅同学给她表演魔术,奶奶不但看的认真仔细,还童心未泯般的学起来,赵帅细心地开始为奶奶讲解,奶奶的动作虽然有些缓慢笨拙,但最终她却奇迹般的完成了!在场的我们都颇为震撼,奶奶还将魔术道具挂在脖子上视为项链,开心的像个孩子,之后又开始细心摸索另一个纸牌的魔术。旁边看照片的奶奶还调侃她就是能吃,把自己吃得胖胖的,大家相视一笑,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看着两位奶奶的笑容和她们童心未泯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她们都已九十高龄,我们也被两位老人的乐观所打动。

在隔壁房间里气氛却有些凝重,有一个瘦弱的老人还在睡觉,应该是患有重病,旁边另一张床上坐着一个奶奶,静静的呆坐着。我们走过去陪同她坐着,试着慢慢开始和她聊天。她的牙齿大多脱落了,发音方面有困难,但依然一字一顿说着,她告诉我们,她今年八十八岁了,自己脑部有病,慢慢的开始忘记很多事情,她感叹自己老了,已经没用了,有那么多孩子又有什么用,都不管她,往事让她的眼中泛起了泪光。我们耐心的安慰着她,陪她说话,讲述了学校一些开心愉悦的话题。许久之后,她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说我们是好孩子,又开始感叹,她说她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的好人,没有那些好人的帮助,她活不到今天,这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她还说人的一生不能做有悖自己良心的事,那样可以在弥留之际没有遗憾的离开。我们听得动容了,那是我们未来的人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还有一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会计,七十岁才退休,后来喝酒把嗓子喝坏了,现在不能说话,他就以写字的方法与我们交流,他说他嗓子好的时候会唱很多歌,口袋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本,那小本上都是他记下来的歌词、乐谱和歌名,那小本的纸张虽然显得有些脏,但保护的很好,可见无法说话、唱歌让他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后来他问我们会不会唱歌,于是我们就开始给他们唱歌,他们很开心,尤其是听到他们那个年代的几首歌时。一笔一墨之间,他与我们分享着他最美好的回忆,那些是他度过孤独余生最珍贵的东西。

转眼就到中午了,我们该离开了,临行前我们与老人们合影留念,老人们笑得格外开心,拍完后又默默凝视了良久。老人们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不忍放开,有的双手作合十状感谢着我们的慰问,许久之后,我们与他们依依不舍得道别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和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别样的心境。被感动,被震撼。

实践结果和认识:

当鲜花在春天开放,把美好带给人间的时候,很多人会在它们身前转悠,诗人用美韵的诗篇赞美它们,歌手用甜美的歌声颂扬它们,画家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它们,摄影家用相机留下了它们的英姿,电影制作者利用电视记录下了它们的鲜妍。而当花儿凋谢的时候,却是凄凉一片,蜜蜂飞走了,蝴蝶不见了,更没有人来。人大概也同这花儿一样吧,年老之后,孤独与凄凉比头发还多,之前的灿烂都到九霄云外去了。

篇8: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一、情境化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

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曾经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一班的教学用告诉的方法, 把学生从未接触的新知识直接进行讲解, 很明显是错误的。事实也证明, 学生接受非常困难, 教师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 对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其他品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种告诉的方法获得了失败。二班和三班的老师都重视了情境的引入, 所不同的是二班的老师是自己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已知的情境中, 不管这个情境是不是儿童所乐于接受的, 或者是不是儿童所喜欢的, 接着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解决问题;三班的老师则出示算式后, 让学生自主联系生活的经验, 提出自己对于算式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联系情境教学, 情境化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去创设, 让学生充分调动自我的生活经验, 并经历把一般性的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符号, 在困惑中形成数学问题, 并设法解决问题。接着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抽象成一般性的方法, 再应用一般性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二、去情境化的过程必不可少

按照现代建构主义的观点, 个人对客体的认识, 并不像镜子一样是客体的“复印”, 而是一个同化的过程, 即把新知识纳入 (整合) 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客体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因此, 情境、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情境导入等等, 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频频出现的概念, 为什么要采用“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数学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很显然, 情境教学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既然情境教学只是促进学生获得数学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 那么“去情境化”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去情境化”是西方认知与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是指将知识从具体的情境中分离抽象出来, 从而超越情境, 成为概括性的知识。显然, 情境教学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步骤, 即:情境化———去情境化———实际应用。情境化就是创设情境, 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情境化就是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解决问题, 实现日常经验的数学化;实际应用就是应用新结论解决问题, 从而最终促使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两个过程缺一不可, 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班的教师自己创设情境, 领着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式子和数比较大小的意义。经过教师的努力, 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实际意义解决问题, 但由于未能形成一种抽象的方法, 没有去情境化的过程, 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三班的老师出示算式后, 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说说算式的意义, 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可以说这是学生把抽象的算式情境化的过程。在学生同桌交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抽象出比较的方法, 可以说这是去情境化的过程, 同时, 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最后, 再让学生解决其他问题, 是把得到的新知识进行再应用。

摘要:情境教学符合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的数学学习的特点, 能够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数学情境教学不仅包含情境化 (创设教学情境) 的过程, 还包含去情境化的过程, 只有重视并研究数学情境教学中的去情境化问题, 才能使学生经过抽象概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产生高效的数学课堂。

篇9:去小学社会实践报告

[关键词]概念;表述;运用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它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依据,是判断推理,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要求”,并指出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念、感受和理解”、“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可见,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教学有了新的规定和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在对概念进行过程探究、操作演示、对比分析、多元组合、变式训练、错例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分辨能力”。

而目前概念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只习惯于“记住”“背熟”概念,缺乏深刻地理解,因而产生了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不良后果,一些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稍作变化便不知对错;教师也认为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分辨能力培养。比如“分数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类?”许多学生回答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种。”实际上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不能算作一种分法。同时,小学生复习概念时,不善于将一个概念和其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因而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比如,小学生对于“增加了”与“增加到”、“中点”与“终点”等概念经常在作业或考试中混淆。加之小学生学习概念时,容易受负迁移的影响,缺乏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概念上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比如:小学生由“10比7多3,7比10少3”,错误地得出:“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比甲数少25%”的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概念教学中同样要创设学习情景,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归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辨别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概念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的概念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活动来体验和把握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要敢于创新,创设情景,想方设法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掌握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动手感知演示操作表述概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数学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必须应用一定的学具、教具配合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果园里各种果树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苹果和橘子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

学生1、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

学生2、长边和它的高的积。

学生3、短边和它的高的积。

学生4、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

学生做出种种猜想之后进行操作:小组合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会求面积的平面图形,找出新图形和原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验证猜想,得出刚才有的猜想成立,有的猜想不成立。由于问题是自己提出的,也是自己解决的, 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

又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准备14厘米、18厘米、9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14、18、9厘米和14、18、5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4厘米、9厘米、5厘米和18厘米、9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等于第三边”(发挥“暗示”的作用),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创设分辨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自经历概念的分辨和形成过程。

二、分析对比准确简洁加强分辨

如概括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常常这样讲:“小数的后面加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就要引导学生辨别“后面”与“末尾”、“加上”与“添上”的区别,因为些概念只是一两字之差,但本质完全不同,学生常常混淆。在教学这些概念时,我通过举例加以分辨,理解两个不同的概念。又如:数位与位数、“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词同意不同的概念,再如“非负”和“不小于零”,“不大于”和“小于或等于”是词不同而含义相同的概念等等。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帮助学生分辨清楚,如果注意不够,就会出现错误。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这样学生在给概念下定义时就会斟字酌句,不随意添字丢字。

三、联想应用多元组合类比算理

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作业中时常出错。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例,加以对比,从而类比算理,提高正确应用能力。

例如: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有一位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联想应用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弄清联系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端点,可得到两条射线,在直线上任取两点可得到一条线段。把射线反向延长可得到一条直线,在射线上任取两点可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向一方延长可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向两方延长就得到直线。但不能说延长射线AB,只能说反向延长射线AB。

(二)注意对比

1.定义不同:直线无定义,只能形象描述;射线和线段是在存在直线的基础上定义的。

2.图形不同:同学们可对比直线、射线、线段这三者的图形。

3.表示方式不同:见三者的记法和读法。

4.端点个数不同:直线无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线段两个端点。

5.延伸性不同:直线可两端无限延伸,射线只能向一方延伸,线段无法延伸。

6.度量不同:直线、射线不能度量,线段可以度量。

7.运算不同:直线、射线不能进行运算,线段可进行和、差、倍、分运算。

8.平分不同:直线、射线不能平分,线段可平分、有中点。

又如:在学习“吨的认识”,学生对“吨”的质量单位理解很困难。因为学生不能像“克”“千克”那样去体验,如何把这一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一位教师是通过“类比算理”的,她首先拿出一个1角的硬币,让学生用手指掂一掂它的质量(1角的硬币近似于1克);然后拿出二包500克的味精,让学生用手托一托味精的质量;再告诉学生:老师体重刚好是50千克,让学生抱一抱50千克的质量;最后出示20袋大米(每袋大米印有50千克)的课件,让学生感觉1吨的质量。

当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后所进行的巩固应用练习也应注意适度的“类比算理”,这至少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考虑。如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我听了一位老师是这样“简单有效”地综合复习课的:

上课伊始,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上“0.25”,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什么?”学生因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思维的空间广阔,非常活跃。

学生1:我想到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它就扩大10倍。(小数点移动规律)学生2:我想到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有25个这样的单位。(计数单位)

学生3:我想到它比1小。(大小比较)

学生4:我想到如果在它的末尾添上0,它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

学生5:我想到它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这样的25份。(小数的意义)

学生6:我想到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去掉,它就扩大了100倍。

学生7:我想到它是有2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小数的组成)

……

这样既疏理巩固了知识,又能从学生联想、综合、类比中培养了学生分辨能力,符合知识建构和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四、举一反三变式训练巩固概念

初步形成的概念,巩固程度差,易受相近概念的干扰,而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引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其次要运用变式加深理解。适时利用变式训练有助于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提高分辨能力。所谓变式,就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在。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

如为了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约数”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形变而质不变”的感性材料:(1)12的约数有哪些?(2)哪些数能整除 12?(3)12是哪些数的倍数?(4)12能被哪些数整除?

不管何种变式,约数的本质始终恒在。这样学生不但习惯于标准叙述形式,而且能有效排除变式的干扰,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生在感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图形的一些非本质属性的影响,把画在黑板上或书上的标准图形看作本质属性。如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画在左方,底边画在右方时,有的学生就认为它的两腰不在他的视线两旁,而错误的说它不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利用变式图形,如呈现若干个位置或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辨认,就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方位和量的比较中引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更稳定。

五、分析错例辨证思维灵活应用

一些容易出错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错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半圆的周长,学生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图示,区别二者异同。

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明白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不能一成不变,使学生生搬硬套。例如: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一般情况是先通分,然后相加减。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不必通分,采用分拆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学中,把容易出错的概念编成题组进行对比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例如:学完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下面各组概念的异同,这样不仅复习了概念,而且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及辨别。(1)整除和除尽;(2)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3)质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分辨能力的提高在整个概念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注重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忽视的问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绩;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课堂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有利于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主动、全面的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探索、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学数学教学大纲.

上一篇:合理定价评审抽取研究论文下一篇:有关大学生的手机消费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