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花园叙事作文

2024-05-14

梦想的花园叙事作文(精选6篇)

篇1:梦想的花园叙事作文

梦想的花园叙事作文

小孩心中的世界,永远和现实不同;大人眼中的世界,永远被现实吞噬。

小孩眼中的大人,是拥有“大权”,每天自由自在的“王”;大人眼中的小孩,是不知天高地厚,整天呆头呆脑的虫子。

大人,是小孩的避风港,一味的照料,不让“外来者”入侵,不许有人不良的一丁点“恶”传入小孩的.心中,只怕那一小点的不安全,使小孩成为以前的自己,成为以前的不良行为;但却繁衍了以后在社会上的认知,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快的在社会上立足。

小孩的生活中总是短视近利、斤斤计较,老是装模作样,以为自己是大老板、大千金,对社会的所有事情是天不怕、地不怕,以为大人是自由的小蜜蜂,所以天天大抢购。名牌包、大豪宅只要拿出钱就完成,却不知道那些白花花的钱是大人努力在工作赚来的,也不知道大人世界充满危险的暗流,充满了挑战的阻碍。

几米语录中有一句:“大人总是喜欢对小孩说:『永远不要放弃梦想』但是为什么放弃梦想的都是大人”其实答案是小孩长大成为大人,大人告诉小孩,但小孩还是会成为大人。

小孩眼中的世界,永远天真无邪,且拥有一座长大后要完成的梦想花园,但长大后的小孩,已成为大人,生活开始残酷,而那一座梦想花园,也以成为一座梦想花园,也以成为一座废墟。

篇2:梦想的花园叙事作文

我国古代有三大瑰宝:唐诗、宋词和元曲。历代把唐诗都比作满天的星斗,而宋词就好似一座花园,每朵花都各有特色。那何书才能走进宋词的花园呢?当然是《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

宋词虽兴于宋朝,但它始于晚唐。这本书从晚唐词人至宋末词人,将宋词的故事缓缓道来。

唐代词人温庭钧,既可吟诗“因思杜陵梦,就雁满回塘”亦能作词“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是能成事之人。可他偏偏参加科举就不是为了做大官,而是为了帮助别的考生作弊――给十余考生写试帖诗。即使是在考官眼皮之下,他也敢为八人口授答案。温庭钧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极为大胆、狂妄又令人吃惊的`:他才思敏捷,十余人诗帖皆异。因此,他得一外号“救数人”。然而即使词字字珠玑,考官也不喜欢他错误的“行为艺术”,让他屡次名落孙山。后来,他狂放的性子与做法使他的生活颠沛流离,最后不知所踪,“竟流落而死”。虽然如此,但他的词之花,已然盛开在宋词的花园。

中国后唐皇帝李煜,原只想写词作赋,描摹宫中生活,谁知天意弄人,长兄暴死,他不得不当了皇上,收拾后唐的残局。可惜李煜只是个优柔寡断的词人,当不好皇上。他在投降宋军之际写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也许他是个失败的皇上,但他定是词人中的皇帝。

宋朝词人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千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是他欢饮达旦后,对弟弟苏辙的祝愿。他还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在黄州赤壁矶作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他用他的笔触,描写着“人生如梦”。

篇3:梦想的花园叙事作文

一、叙事时间:插叙突出主题

叙事时间是探索事件在戏剧性故事中发生的先后秩序或描绘顺序、倒叙、插叙等问题。[1]而本片主要使用了插叙这一手法,而伴随着插叙的同时有一个预叙,它们共同来强调反抗与梦想这一主题。根据热奈特对倒叙的定义即“在我们所处的故事时刻(O)对一个先前事件的回忆”,[2]那么插叙可以理解为“在事件发展的某个时刻(O)加入对先前事件的回忆”。这里的(O)如原文解释是故事的某个时刻,在这部电影里具体指成年林真心受到上司压迫、同事抱怨以及被未婚夫苛责之后,她听着高中时期最爱明星的歌回想起往事的那个瞬间。热奈特将“一个事件在时序中它的正常位置以前发生称作预叙”,本片是指成年林真心并没有像高中期待的那样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在工作与生活中委屈求全,面对压迫没有反抗的勇气。(O)点是一个具体的时刻,预叙则是一个状态,它们是伴随着插叙的两个基本概念。以下笔者将具体分析《我的少女时代》如何使用插叙这一特点来表现“勇敢反抗,追求梦想”这个主题的。

首先是(O)点的选择。这个时刻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影片的主题,假设导演选择成年林真心辞掉工作之后的某个时刻进入回忆,那么就不存在林真心失去梦想和勇气这一说,同时也就没必要找回梦想和勇气。如此设定,那么回忆的内容(高中时代带领全校学生反抗教导主任污蔑徐太宇抄袭的不公平事件)就变得意义微小,凸显不出那段经历对于林真心的重要性。从人物设定上来讲,林真心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女孩之一,在家受父母哥哥管制,在学校成绩一般不被老师重视,每天最开心的事是看暗恋的校草打篮球和给偶像刘德华写情书。这样平凡的女孩很难有勇气反抗权威(这里指教导主任),而高中时刻的她因为爱上徐太宇而充满勇气最终带领全校同学为喜欢的男孩平反。这样的勇气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但是关键时刻她希望自己有,所以不通过回忆直接的辞职对于成年林真心来说不太可能。也就是说,笔者假设的(O)点既不能够表现出本片“勇敢反抗,追求梦想”的主题,也不符合林真心这个角色,同样其他的任何时刻也都不能,除了影片呈现的(O)点。

本片导演选择的(O)点是林真心受到三方压迫的极限点,即老板要求加班到很晚、同事集体抱怨、未婚夫苛责,这个时刻她听着广播里传来偶像刘德华的歌曲,翻看曾经的毕业纪念册,想起了高中时光。这个点之前是糟糕的现在,达到被压迫的极限也就是(O)点;回忆高中时代的初恋与反抗教导主任的往事,回到现在,做出辞职并且与未婚夫分手的举动,最后遇到偶像与初恋男友。根据以上的时序,影片选择受“压迫到极限”这个时间点进行回忆有非常大的意义,回忆之前林真心处于现实与梦想两难的状态,但是回忆起青春时期全体学生在自己的带领下共同反抗的那种勇气后,再次面对上司的压迫、同事的抱怨以及未婚夫的不理解,成年林真心的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她找到了反抗的勇气,拥有了活出真我的决心。因此本片(O)点的设置让成年林真心的处境与高中时期形成了比照,所以在遇到同样困难的时候,主角参照之前做出相同的选择,这样的安排非常顺利的传递了本片关于“反抗与梦想”的积极主题。

其次是预叙的选择。开场是成年林真心一身职业装从电梯出来,她走的很自信,来到办公室,老板特别赞扬她完成了一项大单,同事相拥祝贺她订婚,可谓双喜临门。可是印证了一句网络流行词“帅不过两秒”,下个镜头就是她被老板“要挟”加班,上午还羡慕她的同事开始抱怨以及受到未婚夫的责难。面对他们,成年林真心总是说不出拒绝、不站出解释,在别人的要求下活的不像自己。这一段就是影片的预叙,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刻画出了没有勇气反抗的成年林真心活的有多不好。为回忆铺垫,也与最后的痛快辞职与分手对比,告诉观众,拒绝委曲求全的工作和爱情,就能收获梦想(听刘德华唱歌)和找到真爱(徐太宇回归)。

最后是插序之后的悬念。从回忆中回来的成年林真心听着初恋男友曾经留给自己的磁带,她会选择怎样的未来?关于成年时代反抗与不反抗的选择以顺序的方式等待揭示,如果成年林真心选择不反抗,那《我的少女时代》与近些年其它青春电影一样,主题变成“祭典青春”,[3]意思是青春的美好爱情与反抗的勇气只有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才会存在,长大后就要屈于现实,不再拥有梦想也不会去挑战权威,成人世界就是要平庸、压抑。但是创作者设定“压迫到极点”这个时刻为(O),以及呈现“不敢拒绝和解释”的预叙,显然就是要成年林真心继续青春的反抗与追求梦想,因此她毅然决然的递交了辞职信,并提出和未婚夫分手。这样的结果使影片的主题变成积极热血的“勇敢反抗,追求梦想”,这是近年来青春片没有[4]的主题。

二、叙事空间:场景与人物的等同关系

叙事空间是探索故事与所选择场景的匹配、意义、关系等。[5]全片共52个场景,重要戏份的场景共有四个,分别是篮球场、楼顶、教室和溜冰场。这些场景之所以是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它们的反复出现和安排了重要的戏份;二是不单单《我的少女时代》这部影片使用这些场景,近年来其它的青春片同样使用。接下来笔者详细分析这些场景在叙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比《我的少女时代》与其它青春片在使用这些场景的时候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篮球场在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林真心三姐妹以及很多女生在看欧阳非凡打篮球;第二次是林真心偷偷地看欧阳非凡弹吉他;第三次是林真心在欧阳非凡打球休息时候问他关于徐太宇在崇德高中的事情。以上可以看出,篮球场是叙事男二号的主要空间,在这个公共的空间里投篮和弹吉他能够展示他的魅力。这种会打篮球、会弹吉他,成绩又非常好的白马王子般的男生是很多人爱慕的对象,尤其是那些长相平凡、成绩平凡又爱幻想的少女们,林真心就是其中一个。于是篮球场成了白马王子般的欧阳非凡的代表,这是与其它青春片不同的地方。其它的青春片中也经常使用篮球场这样的空间,但是在它们的电影里是一群人的空间,不能够代表某个人,尤其不能这么符号性的等同于某一个人。

楼顶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五次,第一次是在快速介绍男主徐太宇爱打架的时候,他作为“一高十二少”的老大,带领着他的兄弟站在他的地盘即楼顶。第二次出现楼顶是徐太宇把林真心从游泳池里救出来,他们来到楼顶,第一次认认真真交谈。第三次出现楼顶是徐太宇和林真心从阁楼里偷出欧阳非凡和陶敏敏养的狗后跑到这里。第四次出现楼顶是徐太宇告诉林真心,他和陶敏敏在一起了。第五次是林真心听说徐太宇出国了,她到楼顶找他,他不在。

楼顶这个可以俯瞰校园的高处很符合校霸[6]徐太宇这样的形象,因为他是“一高十二少”的老大,带领兄弟们争取学校的领土;同时身为督查,管理学校的秩序卫生;虽然平时不学习,可要是想好好学习,又立马能考取全校前十名的聪明少年;更为重要的是好朋友的溺水死亡让他深深自责,这样内心孤独的人当然会选择很少有人来的楼顶作为自己的地盘。因此楼顶就成徐太宇的象征,把林真心带到楼顶意味着林真心走进了他的心里。这一幕发生在徐太宇把林真心从游泳池中救出,他特别害怕女主像他的好朋友一样淹死在水中。这说明他担心她,在乎她,这是徐太宇爱上林真心的开始。虽然他没有承认还一直拿追陶敏敏做幌子和女主呆在一块儿,但是从他带林真心来到了楼顶这一行动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来事实的真相。楼顶这个相对私人的空间叙述了徐太宇和林真心之间的相互了解、误会、分手以及最后男主离开这些事件。

楼顶在许多的青春片中经常出现且作为男女主角谈心、彼此了解的地方,但是《我的少女心》把它作为徐太宇的象征,这是其他影片所没有做到的程度。

教室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达到15次,包括林真心所在的教室12次和徐太宇所在的教室3次。教室在电影中很少是用来叙事学习的,《我的少女时代》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影片开场就交代了教室这个空间的叙事作用,在这里林真心写情书给偶像刘德华,胖胖的小只宣称郭富城是他的未婚夫,陶敏敏收到学校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从中可以看出教室这个高中生每天最长时间待的地方,它的普遍功能即学习已经被淡化了,转而成了表现女生们尤其是林真心内心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空间里林真心写情书给她的偶像刘德华、羡慕陶敏敏收到很多情书、在这里偷偷分配她要送的幸运信名单、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她和徐太宇偷了陶敏敏的狗、也在这里地期待着徐太宇的目光、最后因徐太宇的离开而在这里落泪。林真心所有的内心活动都在这个场景表现出来了,和篮球场代表欧阳非凡、楼顶代表徐太宇一样,教室代表林真心。

可以用教室来代表林真心的原因是,林真心这样一个长相平凡、成绩平凡、性格又有些胆小的形象不会出现在打架斗殴的场所,也不可能在和男生约会的私人空间,那么她的座位应该是她最常待的地方。这就是能够用教室这个场景作为叙事林真心的依据,整个场景与人物还有事件匹配的很自然。

溜冰场在电影中出现了6次,第一次是徐太宇强行拉着林真心逃课去的,在溜冰场内徐太宇如一般的青春电影主角一样有一场帅气的打斗,帮助他打败对方的是给他扔铁棒的林真心,这算是徐太宇奴役林真心的终点。第二次出现溜冰场是林真心想要帮助徐太宇做回自己,结果林真心成功地解救了徐太宇。第三次是徐太宇因担心林真心而从医院跑了出来,他教林真心溜冰并告诉她“不会摔倒的秘密是不要怕摔倒”。第四次出现溜冰场是徐太宇不告而别后,林真心因想念他而独自在这溜冰。第五次是林真心知道了徐太宇对自己所有的付出后,在这个场地听他给自己的录音带。第六次是成年时代的林真心在听当年的那盘录音带。

从以上可以看出,溜冰场这个空间不仅用于叙事男女主角的爱情,而且这个场景也与本片反抗压迫的主题有关。溜冰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这就像他们追求自由公平,反对教导主任的蓄意压迫。可是当他们发传单,唤起大家共同反抗时,被班主任和家长一致阻止,这就像溜冰的过程会摔倒一样。但不管会摔倒多少次,总有一天能够学会溜冰,反抗也是一样的,再多人的阻止也不能够战胜反抗的人。溜冰场就是这么一个对抗的空间,在这里只要克服了摔倒,你就是自由的,如果害怕摔倒,你就是被压迫的那一个。高中时期教导主任的蓄意压迫也是这样,勇敢的反抗,你就是自由的,如果因为害怕而不敢反抗,那你永远都是被压迫的。同样长大后的林真心被上司以及未婚夫压迫,勇敢的辞职和分手,她就是自由的,如果因为担心种种问题而不敢这么做,她就永远是被压迫的。长大后的林真心在溜冰场这个地点听高中时期徐太宇给她的这个录音带有两个原因,一是她怀恋初恋徐太宇,二是她怀恋自己曾经的那种对抗世界的勇气。溜冰场这个空间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了。

篮球场、楼顶以及教室这三个场景如前文所说其它的青春片也会使用这些场景,但是《我的少女时代》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片用这三个场景分别代表剧中人物欧阳非凡、徐太宇和林真心。场景与人物性格以及叙事结合在一起。溜冰场这个场景也是青春电影经常使用的,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这个场景是打群架和恋爱的开始。就溜冰场出现的次数来讲,《我的少女时代》反复出现这个空间,而其它青春电影大多只是出现一次;从深层的意义来讲本片中的溜冰场是一个追求自由、勇敢反抗的象征,而其它的青春电影并没有深层的意义。

三、叙事角色:具象化的表现反抗与梦想

叙事角色是指人物在电影中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的功能作用。比如卜罗普将童话中的人物分成七种角色,分别是“恶人、施惠者、帮助者、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传信者、英雄、假英雄”。[7]“恶人”的作用是为了衬托“英雄”,目的是为了找到“被寻找者”,在《我的少女时代》中分别代表这三者的是教导主任、上司和未婚夫,林真心以及刘德华,所以这个故事用简单地一句话概括就是林真心反抗教导主任、上司和未婚夫后实现了梦想。那么代表梦想的刘德华以及代表压迫的教导主任、上司和未婚夫就成为本文重点分析的对象。

首先是梦想。正如影片开场所说“在那个年代,少女们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和偶像碰面。”那个年代是指九十年代中期,林真心最大的梦想就是听刘德华唱歌。刘德华作为梦想的符号在影片中共出现17次,它们或以歌曲、照片、文字,或以小道具、人型立牌、广告牌等形式出现。刘德华作为林真心的偶像出现在她的各种心情下,她爱慕欧阳非凡的时候依然给刘德华写情书;她在被徐太宇捉弄时只要看到刘德华的照片就充满能量;她在爱上徐太宇时很珍惜他送她的钥匙挂件和人型立牌;成年后被上司和未婚夫压迫时她听刘德华的歌。最后她辞职、分手后,真的和偶像碰面了,初恋徐太宇也在消失很多年后真的做到了“让刘德华唱给你听”这个曾经对林真心的诺言。之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刘德华出现在林真心的面前而不是之前的任何时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林真心辞职和分手后,她看见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偶像并且初恋回归?这其实是一种暗示即只有勇敢反抗,活出自己的样子,梦想才会实现。梦想在这部影片中的意义是为了鼓励林真心像高中时代那样勇敢反抗。

值得思考的是,本片仅仅用刘德华来代表梦想是不是过于肤浅?少女时代的林真心把听刘德华唱歌作为梦想我们尚且接受,这与时代(90年代)以及年龄(高中时代)有关,但是成年时代的林真心依旧把它当做梦想,刘德华俨然成了成年林真心破釜沉舟之后的奖励。她与刘德华偶遇,拍照、签名、听他的演唱会而且非常有幸她的名字是本次演唱会的主题“真心爱你”,如此林真心在多年后最终完成了梦想。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这不足以撑起梦想这个词,从剧作的角度思考梦想是大部分青春电影爱喊的口号,但是如《我的少女时代》一样,在叙述梦想的时候如此缺乏力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这是因为青春片的角色不够贴近现实。比如从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直到2015年的《左耳》,这三年我国的青春片角色一直走不出怀孕、堕胎、车祸的命运,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高中时代、大学时代的观众根本找不到与影片的共鸣。不能否认《我的少女时代》是近些年青春片的一股清流,因为它成功的绕开了以上的角色黑洞,但是在表现梦想这个主题上,它依然不够有力,希望将来想要拍青春电影的创作者们多些思考,才能够进步。

其次是压迫。教导主任、上司以及林真心的未婚夫是压迫者,他们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主角们反抗,以此展现本片关于青春反抗的主题。青春是一种心态,有梦想,不屈于压迫,用影片中的话说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是谁,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自己的样子。”不管是少女时代反抗故意污蔑徐太宇的教导主任还是成年时代反抗压榨自己的上司以及不适合的未婚夫,林真心决定了自己的样子,作为奖励,她实现了梦想和找回了初恋。

但是少女时代和成年时代的两处反抗都有局限的地方,比如教导主任作为被反抗的对象真的存在吗?影片后来提到,教导主任之所以看似处处针对徐太宇,逼迫他退学,是因为徐太宇父亲想让徐太宇放弃国内的学业去美国学习。这一点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才揭露,教导主任把开好休学证明递给徐太宇,并对他说“徐太宇同学,我希望你到美国之后能够重新开始。”此时的徐太宇除去叛逆,对教导主任说谢谢。这样看来教导主任的故意污蔑是出于善意,徐太宇也最终知道了这点,并且对于之前的行为他表示理解甚至感谢。电影的主体部分———整个反抗的过程就变得犹如演习,实际上并没有危险存在。因为电影到这里惟一的“恶人”[8]消失了,压迫当然也随之消失,既然教导主任这个被反抗的对象最终确定并不存在,那么林真心的反抗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少女时代关于反抗的局限部分,成年时代的反抗来的简单粗暴,林真心将辞职信扔在老板面前以及对不断抱怨的未婚夫提出分手。辞职和分手作为反抗的外化,显得很机械,尤其是曾经抱怨她的同事瞬间改变态度纷纷赞扬。这一系列的动作符合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但是不太合情合理。因为在角色塑造上他们是扁平化的,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将“一种或很少几种特性,甚至可以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来描述的人物”称作扁形人物。[9]在此笔者只提出问题,找出症结,不能够给出解决方案,如何改进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四、叙事情节:充满正能量

叙事情节是指事件在戏剧故事中的组织与排列,以此来展现故事的主题。[10]《我的少女时代》中的众多事件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排列,开端是成年林真心在职场和情感上受到压迫使她回忆起高中时代与初恋徐太宇的相识;发展是林真心与徐太宇的相恋过程;高潮是林真心带领全校反抗教导主任;结局是成年林真心辞职分手,遇见偶像和初恋徐太宇的回归。接下来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我的少女时代》是怎样呈现“青春的反抗与梦想”的,以及与近些年其它青春电影的不同之处。

首先,开端部分。人总是想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某种处理现实问题的方法,成年林真心在遇到职场问题与情感问题时回想起少女时代的那场相似经历,这是符合故事发展合理性的。她回忆的这个往事不是其他的往事,而是与徐太宇的相识、相知、相恋以及那时对抗世界的勇气。关于使用成年时代作为开场其实很多青春电影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它们只会使用一两个镜头或者直接就是画外音的形式展现,《我的少女时代》则是较为详细的展现了其中的矛盾冲突。这就说明了《我的少女时代》不仅仅只是回忆青春的那些事儿,它的目的在于找到处理成年时代问题的方法。如果使用高中时代的方法,这就是表达一种青春不是年龄的概念而是一种心态;如果用相反的方法,就表现了青春不再,成年时代就该回归现实。前者是本片想表达的,后者是近些年其它青春片所表达的。

其次,发展部分。如其它青春片一样,这一部分着重讲述了男女主角的相爱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的少女时代》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为了让女主充满勇气。比如林真心为了了解徐太宇的过去而向欧阳非凡打听,即使她之前都不敢抬头看他;比如林真心为了让徐太宇从和朋友打赌而导致朋友溺水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而提出用溜冰打赌的注意,即使她并不会溜冰;比如林真心在得知教导主任诬陷徐太宇抄袭事件后,发传单号召大家抗议,即使她内心是怕老师、怕违反校规的。爱本来就会让人充满勇气,所以青春时期我们总是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想,前者让我们有勇气反抗权威(本片指教导主任),后者让我们拥有梦想。在此,影片所想传达的精神初见端倪,回忆和预叙的目的也在这里慢慢揭露,结局的样式其实早在这里被铺垫了。可见整个发展部分也就是制造勇气的部分,相应的结局部分就是找回勇气的部分。

再者,高潮部分,这个部分的关键词是反抗。教导主任是被反抗的对象,这是其他青春电影少有的反抗某个具体的人物。青春电影所表达的反抗大多为时间、社会,意思是时间和社会把我们变得不再是那个有勇气的人了。《我的少女时代》为了表现一个积极的主题,它就必须要有个让人愤恨的“恶人”,做一件让大家都反对的事情,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反抗具体的人和事是简单的,如果是时间和社会作为反抗的对象,那太难表达同时也太难反抗成功。所以影片选择林真心带领全校同学反抗教导主任污蔑徐太宇考试抄袭这样的事件作为情节的高潮,自然而然地展现了本片关于反抗的积极主题。

最后,结局部分,这个部分的关键词是找回。与近些年其它青春片不同的是,《我的少女时代》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结局。林真心再次拥有反抗的勇气并得到了同事们的赞扬,随之而来的幸运是遇见偶像刘德华以及初恋男友徐太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男主角柯景腾失去了初恋沈佳宜;《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中女主郑微失去了爱人的勇气;《匆匆那年》男主陈寻失去方茴;《同桌的你》男主林一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初恋周小栀;《栀子花开》女主言蹊失去了好朋友和出国深造的机会;《左耳》女主失去了好朋友。近年来的青春电影都有失去的主题,《我的少女时代》却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林真心暂时隐藏的勇气,也在结局的部分找了回来,她曾经消失的初恋也带着对她的承诺完美回归了,她实现了所有的梦想,成为了她想成为的人,这样完美结局是《我的少女时代》最大的特色。

五、结语

其实《我的少女时代》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一个职场和情场都失意的人通过回忆高中时代的往事再次获得勇气。影片叙事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在叙事时间上,使用了插叙的方式,让观众期待主角的现实命运到底会是怎样的;在叙事空间上,固定人物不断出现在同样的场景,加深了观众对于这个人物以及他所作事件的理解;在叙事角色上,将抽象的反抗以及梦想赋予具体的人物身上,给观众以具象;在叙事情节上,圆满的结局让观众充满正能量。

就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是本文所探讨的叙事方面,因为它叙事时空的合理性、叙事角色的代表性以及充满正能量的情节,让这部影片获得好评。从叙事上面讲,《我的少女时代》可以给未来拍青春电影的创作者们一些参考,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孟樵.我的少女时代:做自己的样子[J].台声,2015(20):106.

篇4:教育梦想的后花园

你们好!

我第一次接触《师道》是在县城的一个同学家。那天,同学乔迁,新房之内,人头攒动。抽烟的,喝茶的,玩牌的,我很不适应——得找个清静的地方独自猫着。一转身我悄悄钻进了朋友的书房,关上了房门。朋友也是读书人爱书人,书架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摆在桌上的是一本杂志,我顺手翻了一下,是《师道》情智版第五期。

卷首语《饼干被偷之后》是一篇译文,平时我不大喜欢看翻译过来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我是一口气看完了。这篇文章放在开篇确实对读者特别是对教师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不教育,但是教育方式很重要,教育的目的是拯救是爱抚是促其自省。第二篇文章《改变的,不被改变的》通过教师的心理独白,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人一事回味咀嚼,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校园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感激之情。

而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朱倩老师的《假如你就是那棵梧桐树》和周顺海老师的《让文言文“活”起来》这两篇文章。朱倩老师用寻美法和情境教学法教授李煜的《相见欢》,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自告奋勇地上台展示自己揣摩出来的李煜当时写这首诗时的心境花絮,创造意境和李煜在一起散步谈话,课堂真正做到了活泼轻松。而周顺海老师的文章形式很特别,他将三位老师的上课过程简要地进行梳理,然后在每段结尾加上自己的评价,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读者的观点“文言文教学可以活起来”在行文中也阐述得很充分。文章中的一句话“教古汉语词典式、模拟考试式、一讲到底式、读背式和贴吧式等五种严重的弊病”说到了我的心里,我总认为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没有好的方法,“背死”是我的一贯做法,看了这两篇文章,我觉得自己有了一种醐醍灌顶的感觉。

这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是同学打来的:“你回去了吗?开席了,你怎么还不来?”我这才想起了看时间,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真是梦里乾坤大,书中日月短啊。吃饭之后,我缠着同学借几期《师道》给我看看,同学犹豫了好长时间,双方讨价还价,我以请客一餐为代价借了他的3本情智版《师道》。这年头,估计“敲竹杠”是生存的必要之道,没办法,我咬咬牙答应了。回家之后,我是如饥似渴,后几期比较好的文章我不但认真鉴赏还复印了下来。

《师道》凭什么让我对她这么痴迷?因为她不是板着脸和你谈教育教学,她以教师的生活情感智慧的凝聚为核心,注重对教育教师学生课堂生活中的“情”的提炼和体会,能让教师在工作之余找到一种共鸣,一些自得,一份闲情雅致。

新的一年,我订阅了这份杂志,通过收藏阅读,我对这份杂志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师道》创刊于1990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学校、面向教师的办刊方向。2002年,《师道》杂志全新改版,刊物直面中国教育现实,关注教师生存发展,弘扬校园人文情怀。她的一些栏目也是大有嚼头的。“边教边悟”收录同行的教育故事,品尝有心人对教育对教师职业的感悟。“别样课堂”记载教师们与众不同的课堂精彩,仔细阅读,常常心领神会,手舞足蹈,智慧顿生。“新论视窗”则是一个窗口,编辑试图通过这个窗口告诉读者,教育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站在河的对岸,你可以有千万种过河的方法。只要你经常阅读,经常留心,中外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就可以在这个窗口涌现。而“苦乐杏坛”犹如一曲曲高山流水,荡涤着我们躁动的心绪,抚慰着我们淡泊的心扉。

岁月就在期待《师道》,阅读《师道》,回味《师道》中诗意地丰富起来。《师道》,彰显着大家的豪气,承载着教育人的梦想,传递着精神家园的情智。

肖学堂

2012年5月22日

篇5:梦想中的花园作文

我的花园里面一年四季鲜花常开,里面会有迎春花,迎春花探出了黄黄的小脑袋,像是在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有金灿灿的向日葵,它像一个个小太阳;有橘色的菊花,这些菊花项一条条瀑布,煞是好看;有满天星像天上顽皮的小星星,有五颜六色的郁金香像一个个火球;还有粉色的荷花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

我的花园有很多小动物,有勤劳的蜜蜂在采摘蜂蜜;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有可爱的蚂蚁在忙碌的搬家;有小鸟在枝头唱着动听的歌曲。

我的花园里游客这多呀!有人在休息;有人在钓鱼;有人在玩游戏;还有人在观赏美景。

篇6:梦想花园作文

我今年10岁,是一名在校四年级小学生,我有着欢乐的童年,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有呵护我成长的老师,有陪伴我学习的同学,拥有这一切,妈妈说我真的好幸福呀!因为我生活在新中国,成长在祖**亲的强大怀抱中。可是我觉得这一切不是很正常吗?直到有一次……

我记得那是学校的一次手工作业,我不想费事,就想让妈妈买一个现成的,可是妈妈却把我带到了她的小房间,说:“妈妈跟你一起,我们亲自动手做一个好吗?”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之后,妈妈带着我一点一点地做了起来,一边做一边跟我讲着她小时候的事,记得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我们现在的玩具,只能玩丢沙包、捏泥人,弹玻璃球等等;也没有现在的那么多零食,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大人做事情,我一边帮妈妈打下手,一边好奇地听着妈妈的故事,觉着现在的自己好幸福呀!突然妈妈问我:“宝贝,你为什么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当然是爸爸妈妈给的呀!”我直接回答道。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头说道;“错了宝贝,爸爸妈妈给了你生命,但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我们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保家护国的军人,谆谆教导的老师,还有始终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很多很多的人都在不停地努力着,奋斗着,为这个大家庭不断地做出贡献,才会让我们享受着这么美好的`生活,你说对吗?”我点了点头,“你不能只做生活的享受者,你要学着创造,去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好吗?妈妈相信你可以的!”听着妈妈的话,我使劲地点头,看着妈妈手里的废纸盒转眼间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收纳盒,我惊讶极了!

至此之后,妈妈便把这个小屋送给了我,我给它起名“梦想花园”,之后我便在这个小小的手工坊中完成一个一个的小创作,就像实现了我的一个个小梦想似的。因为妈妈的话就像一颗奇妙的种子在我心里发芽。我要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成为祖国妈妈的骄子!

上一篇:培训与教育管理程序下一篇: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深化调研仙桃座谈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