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2024-04-16

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10篇)

篇1: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天气之子》讲述的是在气候调节失控的时代,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选择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这是新海诚继《你的名字》后时隔三年的又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他的第七部及进入令和时代后的首部动画电影,更获得代表日本角逐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资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天气之子》观后感

这部电影从开头我就惦记着一个关键问题但是到结束也没看到解释,难受死我了。男主到底为什么都快饿死路边了也一直贯彻自己的“东京好可怕,但我绝对不要回去”的诡异信念?毫无说服点。在东京也不上学,过着混日子人生就满足了?三观传递不太正吧。就算能理解是故意弱化处理,但男主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里给不出合理让人信服的解释根本让人很难进入后面的剧情,因为没有男主上京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一系列事情。

还体现三观有问题的是女主有个小学生弟弟,弟弟对小女生左拥右抱好不惬意,小女友还为他骗警察。且不说姐弟两人相依为命只靠姐姐打工挣的微博的钱过日子何来闲心泡妞,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生多半比普通家庭更内向易自卑,但女主弟弟却是开朗活泼自信爆棚。电影到后半出现了爆炸场景,还有大量跟警察周旋摆脱警车追踪,袭警,掏枪等等画面,莫名有种这部是新海诚跟柯南合拍的?即视感。

将近尾声部分小姐姐跟男主表明身份,自己是晴女,想要结束时下一系列异常天气只有自己回归天空(离开这个世界)才可以。随后解开上衣给男主看自己的身体,大块地方变透明了,男主大哭说不要。我当时就觉得靠这个场景也太熟悉了吧,你是小美人鱼么?要化成泡沫消失了?然后她真消失了。虽然这是个悲伤的场景但是dbq我就是莫名,煽情情节安排都很刻意,完全代入不了。

然后说说我认为天启之子很棒的地方,这也是我觉得比君之名更好的地方。那就说男女主相处的过程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鸣,男主为女主挑选礼物这个情节(先询问和女主关系好的人,然后选礼物时的犹豫不决),像极了本科时候的我。

了解了解日本民俗学和民俗故事好不好,对于我们异乡人是理解不了这个结局。如果不看相关的书,你根本意识不到阳菜的女性形象对于日本到底意味着什么、东京沉没为什么是那么展现的。请不要臆测所谓资本和新海诚的心态,想了解请去看访谈和小说后记。还有阿诚的电影不光只有君名。

画面好看歌好听,剧情我和我的同学们看完都表示白看了,让脑子停止思考的牙白画面都在最后半小时吧,青少年犯罪大全,烈日高照时从池袋奔到新宿的狠人男主,本该最感动的桥段也在提醒大家这小子犯法了,看完电影就下雨我真的以为东京要完蛋。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被法治思想荼毒了。所以国内《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的档要推到什么时候啊,汤浅老贼太会拍啦,电影90分钟我至少哭半个小时,看完了一段时间听到主题曲还心痛,在朋友圈踩一捧一了好久人本自私,大无畏留给的只有超脱凡俗的圣人与思想者,凡人还是在自己世界的好,不侵犯他人利益便可。

2019《天气之子》观看影评

《天气之子》可以说是新海诚在商业片道路上的大成之作了,叙事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114分钟的电影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感觉。整个故事情节也讲究的是“短平快”,基本没有在不相干的地方多花功夫。在电影院的时候真是沉浸其中了,感觉时间过了很久讲了很多事情,看完的一刻又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画面仍是新海诚一贯的风格,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做壁纸。在本作中,场景相对固定——东京,不同天气下的画面烘托出了不同的氛围。例如前半部分的阴雨让人感觉十分压抑,但最后延绵不绝的暴雨却十分舒畅。(题外话,作为一个风光摄影爱好者真是看画面都能感动了)音乐也延续了君名的水准,RADWIMPS的音乐一如既往的好听。但个人感觉有些呛头了,在高潮处一曲接一曲,有些透不过气。

故事或者说主题是本作的最大优势,也是本作的最大短板。抛开奇幻的背景,精良的制作,天气之子讲述的其实很简单,即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由于一系列“偶遇”产生了“不可分离”的羁绊,在羁绊变得越来越深时遭遇了“难以抵御”的分离,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甚至还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毁灭世界)重新走到了一起。所有的设定都是为此服务的,这就导致了看电影时觉得主题很饱满,细细回味时却感觉不够。

当然,简单的主题并不一定不好,要在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商业电影里讲清楚、讲好深刻的道理,很难。天启之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取舍,很多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方向并没有深入下去(例如个人的选择,人与自然等)。舒畅的观影节奏和这些取舍是分不开的。简单的主题没有错,还能吸引更多普通观众,但有些商业片的“特质”也在本片出现了,这就让人很难接受了。多处不合时宜直接的卖肉,虽然能让观众会心一笑,但笑了之后恐怕会心寒,这不是我要的新海诚。关键之处用力过猛的情节让人难免有些尴尬,直抒胸臆式的情感表达也过于直接,自然一点、平淡一些会更好。

至于人物塑造,我细细回想了一下,似乎没有感受到片中人物各自的特质。有一瞬间觉得森岛帆高和立花泷没有什么区别,天野阳菜和宫水三叶除了各自的特性设定之外好像也没有很大的区别。须贺圭介应该能塑造得更立体一点的。人物毕竟是为了主题服务的,这种塑造方式我持保留意见。

总结,一部非常好的商业电影,一部非常美的新海诚代表作,主题拿捏得很准,表现得很好,细节之处还待完美。你问我喜不喜欢这部电影?当然喜欢!真是美的享受。你问我支不支持这部电影?当然支持!商业片就该这么拍,毕竟有句话: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2019《天气之子》观看心得

在昨天晚上,微博的热门排行榜上,有这么一个话题悄悄的上榜,然后又悄悄的下去,并不是特别多人又注意到这个热榜,毕竟相对来说最近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热榜一共就50个位置,每分钟刷新,大热门早就占据了,哪还轮得到一些小消息呢。但是昨晚的那个热榜就是这么巧被笔者我给发现了,还截了下来。

这个热门话题就是新海诚的《天气之子》终极海报公布,这个热门话题刚刚好就卡在热榜第50,现在已经不在热榜了。

《天气之子》是日本动画家新海诚编剧并执导,由醍醐虎汰朗、森七菜担任主要配音的一部日本原创动画电影,已于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即将于2019年11月0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这是新海诚继《你的名字》后时隔三年的又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他的第七部及进入令和时代后的首部动画电影,更获得代表日本角逐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的资格。

目前天气之子距离中国内地上映时间只剩两天了,在最后两天官方放出了最新终极版海报,不得不说这个海报还挺好看。给一张大图诸位观看一下。

这一次的海报不同于之前的海报,之前的海报我们可以看见女主有飞到天上去,但是这一次男主也飞啦!俩人互相抓紧对方的手,一起从高空中坠落下来(也有可能是悬浮),男主的手上还是有被警察抓住时扣住的锁,天空彻底放晴,应该是雨后晴天,因为有彩虹的出现,还有很暖的阳光。

新海诚这么多年来一直都以制作高质量动画而闻名于世界,最令人所熟知的动画就有《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之类的。当然还有很多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的动画,但是没有任何一部动画在画面上和剧情上是粗制滥造的,都备受好评。

在2016的12月上映的《你的名字》更是刷新了多项纪录,向观众描绘了一个传奇般令人感动的青春爱情故事。如今三年后的11月1日天气之子上映,大量粉丝早就已经预购好票预留出时间,第一时间就要去刷这部电影。

《天气之子》在日本上映已经获得了诸多荣誉,还2019年暂时的总冠军,这一次在中国上映希望也能够收获一个赶超《你的名字》的好成绩。

2019《天气之子》观看体会

即将于11月1日本周五上映的日本2019票房冠军(暂列)《天气之子》发布终极预告及海报。此番预告释出众多关键性镜头,透露出影片现实感与童话感并存的“新海诚式爱情”,让不少观众被“感动到哭泣”;终极海报则再度展现“画质狂魔”新海诚笔下极致唯美的世界。新海诚导演中国行已于近日结束,为答谢中国观众三年来的喜爱与支持,新海诚亲笔撰写中文手写信“再和我一起看吧!”,恰与《你的名字。》时所写的“一起看吧”相呼应。影片将于11月1日作为国内首部IMAX日本动画,同步登陆全国IMAX影院,预售已重磅开启。

终极预告感动到哭泣用新海诚方式说“我爱你”

新海诚被誉为“少年心事代言人”,从《星之声》到《你的名字。》,其每一部作品所描绘的少男少女间的情感,都令人印象深刻。从此番发布的预告与海报中不难看出,《天气之子》同样延续了新海诚独特的爱情风格:在现实与童话、热烈与含蓄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

一方面,《天气之子》中的爱情现实感与童话感并存。从预告中可以看出,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京,男女主角与当下的年轻人一样,在大城市中独自漂泊,每天都经受着生活与社会的双重焦虑,极具真实性。但与此同时,影片也延续新海诚一贯的浪漫与青春,少年为了喜欢的少女奋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炙热爱情,让不少观众感动到落泪。对此,新海诚表示,“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很难遇到”,所以选择将这份美好在大银幕具现化,圆满许多观众的“青春梦”。新海诚也因此被誉为“在写实中创造奇迹的造梦师。”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爱情含蓄而唯美。从终极海报中不难看出,“壁纸狂魔”新海诚对影片作画有着的极高追求。此次《天气之子》中,新海诚贯彻了其“不说‘我爱你’”的风格,而是利用其高质量画面中天空、彩虹、阳光的自然意象,烘托出男女主角之间坚定而美好情感,在增强影片情绪渲染力的同时,更为观众提供了极佳的视觉享受。

新海诚中文手写信致谢邀观众一同再续三年之约

从《你的名字。》到《天气之子》,新海诚导演两次来华,均获得中国观众的热情回应。此番距离《天气之子》上映还有2天,新海诚特地为中国观众送上手写信,以回馈中国观众三年来的支持与喜爱。手写信上书中文“再和我一起看吧”,与日文写法完全不同,同时还搭配绘制猫咪打伞的插图与影片气候错乱的世界观相呼应,尽显诚意。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你的名字。》上映时,新海诚为答谢中国观众曾在感谢信中撰写中文“一起看吧”四字。此番书写“再和我一起看吧”恰好与其遥相呼应,极具仪式感:既是一种邀请,希望观众多多支持新作;更像是一种情怀与约定,希望与观众一同见证着三年的改变与成长。

2019《天气之子》观看感想

《天气之子》这部日漫剧,对于身为职业相关人员,观影过程内心心情复杂,真的想对东京消防厅和相关响应部门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看到泷和三叶客串彩蛋,说明天气之子应该和君名位于同一世界线,然而前有彗星掉在长野(设定是糸守町,岐阜县飞驒地方)这次东京又淹了大半部分。如果之后主场没换(还有彩蛋)的话,真的很为新海成下一部作品里的日本感到担心啊。

这个电车难题的选择要追溯到日本人的过去的历史,(以下言论仅针对日本国情)。在二战时期,那时候高层打着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幌子让日本士兵打仗,你可以看看美国那些感觉投降或者活着没什么,但是日本就是为了天皇自杀式攻击一大堆,结果当美国打日本的时候,当时只要天皇早点投降,日本就不会品尝到原子弹等三光攻击,事实上德国才是,但是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德国人居然提前投降,虽然你们很多人骂希特勒,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因为希特勒等纳粹高层的自杀德国少死了多少人。

日本到好天皇还来什么一亿玉碎,没有对比不产生美,士兵是很有牺牲精神为了国家,结果天皇等高层为了自己不投降,到自己付出的时候就不自杀,日本武士道被天皇搞成了笑话。结果就是现在的日本可能因为前车之鉴也不赞成那种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或者亲人的价值观,说白了那是日本高层忽悠人的。换位思考一下。平成废柴也比昭和那些被忽悠的热血强。

感觉不错,没有你的名字那么烧脑惊奇。但是也算是一种享受了。每一帧都是屏保截图的质量。故事比言叶之庭要层次丰富多了。感觉快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体验,全程无尿点。恰逢我们刚刚从东京回来,刚刚去新宿御苑巡礼回来。熟悉的景色,熟悉的天际线都让人觉得一种莫名的亲切。说实话,看到50分钟左右的时候比较失望,可是看到最后感觉比预期反而要好一些。

在商业与套路的重重包装之下,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答案——如果真的存在“世界系”这么一个作品群的话,那么在作者们对世界系的终极问题逃避了20年之后,诚哥终于决定自己做一个解答。因此本作可以说是在对世界系的反省之上,由“世界”对“社会”发出的宣战布告。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疯狂的,不被别人理解也是常态。我们看到的表象无法诠释事物的本质,而面对这一切很多人只能用极端的方式去反抗。我们不是为了世界想要的样子而活着的,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剧中人放弃了世界对自己的期望,世俗对个人的束缚。在不被理解的世界争取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各方面都平衡得比较好的电影,大卖也就不奇怪了。虽然少了些新海诚以往的韵味,但从其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来说,我还是觉得挺好的。

篇2: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唯美、梦幻、文艺、纯爱,听起来多少有点“票房毒药”的味道,新海诚用《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你的名字》证明了中年人的恋爱脑洞也经得起细品,而到了《天气之子》中,这些形容词叠加在混乱的剧本上,却触发了一场“情怀之殇”。

爱的人力挺,年轻不就是热血又中二地追求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吗?不爱的人尖刻,纵使画面音乐依然在线,新海诚还是讲不好一个故事。《你的名字》上映后,有关男女主命运的非议不断,新海诚曾说,下一部“想做骂声更多”的电影,现在看来,说不上是“顺心如愿”还是“一语成谶”。

在《天气之子》中,新海诚用尽了洪荒之力创造了一场属于男女主的“小确幸”,就像村上春树在遇见百分百女孩前,就已脑补了无数相遇,宅男总是有101种方式让自己感动。这在现实主义者眼中,绝对是非理性的,毕竟“浪漫”总是“无用”的代名词,但也不能就此否定,那些躲在影院后座默默掉泪的成年人,是不是想起了自己凡庸又苦涩的少年时代。

篇3: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天气之子》并不例外:男主角帆高是一个“上京”的16岁少年,由于找不到工作,最终在从事都市传说等奇闻异事报道的须贺那里谋得一职。帆高在寻找“晴天少女”的过程中遇到了具有暂时改变气象能力的女主角阳菜,即真正的“晴女”。后者在母亲病重时,偶然踏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社,因而成了“巫女”。作为“晴女”的代价是,她需要牺牲自己才能停止东京连日的大雨。当阳菜自我牺牲之后,帆高尽其所能寻找对方,最终也进入“云上的世界”而将其救出。东京因此遭遇三年大雨,整个城市大部分被水淹没。在电影的最后,帆高看到已经失去能力的阳菜在路边祈祷,两人重逢并拥抱在一起。

纯粹而天真的爱情、“对方”和“世界”之间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物社会背景的概念化,以及某种意义上的男性自恋:可以说,从早年的《星之声》到《你的名字》,再到如今的《天气之子》,新海诚执拗地重复着“世界系”的故事——或者说,通过不断的“重复”而探讨着“世界系”的可能性。尽管在《天气之子》中出现了警察、暴力团伙、传统民俗等“社会”因素(这些在《你的名字》里也可以见到,并且颇具迷惑性——就和当年EVA里的宗教元素一样具有迷惑性),“社会”最终仍然只是在男女主角的恋爱关系之中增添一些曲折而已。不过,正因为新海诚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坚持,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世界系”的“科普”层面,恐怕就无法把握《天气之子》真正值得玩味之处。(第二个“不过”:不过,如果我们放弃“世界系”的设定性框架,以“通常”的方式——例如,以理解好莱坞大片的叙事逻辑的方式——来理解这部电影,那么只能说,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不那么“有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气之子》构成了对于《你的名字》的某种批评的回答。在一部分日本观众看来,以“将故事的bad end变成good end”为特征的《你的名字》,构成了对发生于3月11日的灾难的一种奇特的慰藉,即“当它没有发生那样忘记就好了”。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日本”,体现的或许恰恰不是灾难后重建日常生活的希望,而是新海诚所属的战后一代“御宅族”们的不负责任。

如果将“灾难后的日常生活”这一维度引入《天气之子》,那么新海诚对于上述批评的回答便不难发现了。电影中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时说道:“天气什么的,恶劣就恶劣好了!”如果说在《你的名字》中,灾难被处理为男女主角终成眷属的过程中的一个辨证否定环节,从而得到克服——换句话说,“世界系”设定中的两极,从“难题”的结构变成了“正题—反题”的结构——那么在《天气之子》这里,“世界系”的两极以及由此产生的伦理难题,从一开始就被消解了:男主角根本不打算为了“世界”而牺牲他与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正因如此,当女主角最终决定成为“人柱”的时候,决定性的契机居然是问男主角:你希望天晴吗?——“希望天晴”和“自我牺牲”之间的不对称性,与其说是影片叙事的缺陷,不如说反映了新海诚的伦理态度。对于从社会伦理和责任等“大问题”出发的批评,新海诚的回答是:这些都无所谓。的确,还有比这更“不负责任”的态度吗?

不过,问题或许要稍微复杂一些。可以说,与《你的名字》的批评者们提出的、基于社会责任的“强伦理”相对,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给出了一种“弱伦理”。当帆高救出阳菜,东京开始遭遇经年大雨后,原先的上司须贺对帆高说:别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反正世界本来就是疯狂的”。同样,婆婆富美也安慰帆高:如今被淹没的东京只是“回到了几百年前本来的样子”罢了。然而,当帆高看到在路边祈祷的阳菜,他的内心独白却是:“不对。世界并不是最初开始就疯狂了。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在这里,先前“大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帆高的理解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偏转:对于前者而言,帆高的举动从根本上来说对于社会的变化起不了作用,因而无足挂齿——这几乎构成了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基本设定的嘲讽(你们的“小小恋爱”牵动着世界的存亡?cut the crap!——或者用须贺的话说:单单牺牲一个晴女就能改变气象,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但对于后者而言,“我们改变了世界”中的“世界”,已经因为男女主角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和决断而变得和“原来”不同了。也就是说,“世界”被分成了“阳菜成为晴女的世界”和“阳菜拒绝成为晴女的世界”,而男主角的个人决断使得这两个世界之间无法调和,尽管在“大人们”的眼光里,两者并不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的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阳菜不仅拒绝成为晴女、拒绝“拯救世界”,而且拒绝了自己的社会意义:当她还是晴女的时候,她对于“改变气候”这一“兼职”说道:“我喜欢这份工作。晴女的工作。我呀,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甚至自我牺牲、成为“人柱”这件事,也意味着阳菜作为“巫女”而完成自身社会身份的使命。于是,就影片本身而言,这一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作用一旦消失,便意味着阳菜选择了帆高决断下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剥离、否弃“社会”的、“世界系”意义上的“世界”。《天气之子》以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出新海诚对“世界系”之“世界”的肯定、对“社会”的否定:帆高甚至举枪对准警察……

在这个意义上,帆高那里的两个“世界”的断裂,便是“世界系”类型的内部和外部的断裂,或者说是“世界”与“社会”的断裂。通过让男女主角坚持停留在“世界系”的“世界”之中,通过拒绝与“社会”达成和解,新海诚拒绝了人们从《你的名字》中读出的伦理意义和社会心理学意义,从而将“伦理”封闭在“个人决断”所涉及的狭小空间(“世界”)之中。 “神啊,求你从此不要给我们什么,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帆高在短暂的幸福时光中如此祈祷道。新海诚留给观众的“世界系”伦理,最终通往了宇野常宽所谓的“决断主义”:只要忠贞于你自己的决断,你的行为就是负责的。

在《天气之子》的宣传手册上,新海诚写道:“如今的世界是我们自身选择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出生时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无法选择,只能在此生活下去。”在这里,“我们”和“年轻人”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代际的差异,不如说是“世界系”作品的“弱伦理”及其外部的“强伦理”之间的对峙。甚至这不是“选择”何种伦理的问题,而是“无法选择”,不得不将自己封闭在“世界”之中的状态。否则……否则怎么样呢?在这样的对峙下,阳菜失去能力后的祈祷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只能在“强伦理”的社会中表现出一种姿态(“假装”与社会发生关系、“扮演”晴女的角色),而无法承担起任何伦理责任。一边为大型工业制作宣传广告、一边恪守“世界系”故事的新海诚,最终选择的伦理位置,吊诡地与“宅男”们自我满足的半封闭生活达成了一致: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来自我的日常生活——甚至,它改变与否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的决定。

篇4: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这样的成绩,让人不得不对电影抱有极大的期待,毕竟今年国内动画电影带给我们的惊喜太多了,是时候看看人家日本的作品有啥进步了。但说实话,看完《天气之子》,我是失望的,因为新海诚真的不擅长讲故事。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剧情上,简单讲就是在一个天气变化混乱的时代,被命运操控的少年与少女,用自己的“选择”,面对生存的故事。

但新海诚完全没把心思放在“少年与少女如何拯救世界”这个主题上,而是义无反顾成全了少年少女之间懵懂的感情,以至于我全程蒙蔽的看完了最后20分钟的内容,不敢苟同电影所传达的三观。因为对电影剧情存有异议,所以完全做不到共情,更别说感动了。

既然说到这里,就来看看目前也在热映的《少年的你》,同样是被命运操控的少年少女,同样是少年想要保护少女,但我可以付责任的说,若晴女是陈念,小北绝对不会用这样自私的方式把陈念带回来,如果牺牲自己能换陈念,小北或许会义无反顾,但若是要牺牲整个城市甚至国家,来换陈念一命,我相信,小北不会这么做,因为他知道陈念不会让他这么做!

回到《天气之子》中,即便不去管最后那段在我看来毫无营养的圆满爱情,剧情仍然很迷。迷就迷在枪支案件和警察追捕这段故事情节里,我不知道导演这两段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是为了表现“成年人不懂爱”,那细说出版社社长这一人物就完全可以了,为何还多此一举,特别是警察拿枪指着少年那一刻,我有理由相信新海诚对“成年人”这个标签有着本能的厌恶,以至于无论如何都要表现他们的不近人情,让人心生厌恶。

这样的观感并不好,同样提一提《少年的你》里面的赵易,虽然最后他将事实真相查清,陈念和小北也被依法制裁,我对他并未有厌恶之情,因为他做这件事的根本是为了基于真相,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对陈念的怀疑。可回到《天气之子》,这群警察除了觉得小屁孩不学好,挑战警察权威之外,哪里给了少年一句辩驳的机会,满脸的不满和凶恶,就好像站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一个少年,而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

这样看来,“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样的标签倒是贴合新海诚,在他内心里,孩子就是这样纯真、不带一丝杂质的,为了自己坚守的不顾一切。甚至还在最后用老奶奶一句:“很久以前,日本原来就是海。”来洗白少年的自私行为,这根本没有说服力好吗?

如果我是少年,随着年龄增长,看到一片汪洋的东京,我一定会为之前的所作所为而自责,不会因为一句“日本原来就是海”而释怀;同理,如果我是少女,我也一定会自责,让日本终日活在雨季当中,真的就是我的初心吗?明明一开始,我就只想让天晴,况且我还接受了这么多人的委托,内心了解晴天是所有人的期待,又如何能过得心安理得?

所以剧情上,真的很迷,三观也真的很有问题。有人或许会说这就是少年选择啊,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你怎么能说别人的选择一定是错的,你的选择就一定是对的呢?没错,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三观,我表达的也仅代表个人。 虽然剧情一言难尽,但画面我真的要被美哭了,虚实、梦幻、奇异......新海诚的画作真的能给满分,无论是阳光普照,还是大雨磅礴,新海诚总有方法让你爱上他的画面,影片一开始的雨水就美得让我无法自持,这雨水溅起的涟漪,也太美了,神仙画作。

篇5: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

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而足以铭记于动画史的日子里,我去看了《天気の子》。那么照例,在记录感想之前,先说一下我对作品的了解情况。我是在7月19日下午去看的电影,因为日文水平的缘故,人物台词大概听懂了一半左右。之后又花了三五个小时翻看由新海诚执笔的同名小说,把之前不明白的一些人物关系、事件关系补习了一下,开始写这篇观后感。当然,即使如此,也无法确保我确实听懂看懂了作品的每一句内容——但是我想应该是到了写一些观后感的时候了。

和新海诚之前作品的比较

我想,这可能是最容易被讨论起的话题吧,确实,新海诚自己在本作同名小说的后记(参考我的翻译:小说《小説 天気の子》后记摘译》中承认,《你的名字。》获得了超越制作组想象的成功。那么,自然从《你的名字。》开始了解新海诚导演的人就更乐于把两作进行并列比较。

而我想作的是与新海诚以前多部作品的比较,当然,主要着眼点是故事内容。至于视觉风格,则可以说是与之前各作都一脉相承了。

首先,我感觉《天气之子》的故事主题不是站在《你的名字。》基础上,往那个叙事风格的延续制作。虽然两者都有日式都市神话元素,甚至都有作为祭祀者的巫女及女性的特殊能力,但《你的名字。》的主题是灵魂交换,对于三年时间差的认识也是事件解密与灾害防止的关键——一言以蔽之,《你的名字。》更侧重于交代这个灵魂交换以及传达灾难预警本身,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意则成了水到渠成之物。《天气之子》中的超自然力——祈晴,其本身只是作为推动故事的背景和契机,但对该能力的认识、发现、探索过程,大部分已经在本作一言带过的陽菜的前一年时间里完成了,陽菜对自己的能力在登场时已经足够的了解——甚至可能对副作用也已经了解了。因此,本作影片中超能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生活赚钱手段而出现的。甚至可以夸张地说,如果把祈晴的能力换成「能控制柏青哥机的结果」或是「能控制手机游戏的抽到卡稀有度」,两人的情感发展和故事脉络一样是成立的。但若是把《你的名字。》的灵魂交换现象替换成祈晴或是别的能力,故事就不能成立。因此说,《你的名字。》是基于超能力题材来叙事,而《天气之子》是借助超能力题材而叙事。这就导致了两部作品叙事风格的不同。

与新海诚导演再之前的作品相比较呢?其实给我的感觉是,本作中有许多之前作品常见的元素,但却又不像之前的任何一作。从女主角来看,我一开始觉得她有点像《云之彼端·约定之所》的佐由理,但越看故事越觉得不像(下文详说)。甚至说,在我看来《天气之子》都已经不能算有新海诚导演的标志性主题——异地恋。可以说《天气之子》是新海诚导演一贯的视觉风格,但是故事叙事却是新颖的。

唔……如果非要说新海诚之前的哪部作品和《天气之子》相似的话,我会选择《猫的集会》吧。你看,故事里都有一只由小变大的猫,以及两部作品的故事主人公都饱尝被生活碾压之苦吧。(笑)

不标准的叙事,无法构成的矛盾

篇6: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新海诚系列《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一

写在前头的半点闲聊

赶着第一天上映去看了电影,和电影非常契合的雨天,今年日本的雨季特别的长又是几年以来7月温度最低的夏季。可能正是非常写实,在看到熟悉的事物不由得跟小伙伴相视一笑,池袋北口的塔,歌舞伎町路过的求人广告车,桌子上的伊右尉门,抽屉里的DHC,无一不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看到陽菜做饭时,豆苗和葱只剪最上面一层,留着长长再噶,还有原本在山手线游荡的主角越住越远,入大学时租房租到了国分寺,真实到穷人落泪。

刚看完出电影院我心里就只剩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电影了

画面音乐精良上至业界一流,剧情台词尬比大鱼海棠

首先例行夸奖诚哥的作画质量,住在东京的人会很有感概,对于我来说也算梦回东京之旅。不得不说诚哥是真的很有美的眼光,这次的主题从樱花散落换到了朦胧雨季,整片几乎都在下雨的场景中度过,无论是天台的雨中对话,高楼丛立的都市中投下的阳光一束还是雨停破晴,俯瞰东京的花火大会,无一不表达了诚哥的美学功底,精美的作画把天气演绎的淋漓尽致。单是为了作画,我觉得都值得进电影院一看。唯二要吹的就是这次的原声,作为RADWIMPS十年老粉,在你的名字之前,完全不知道他们居然能配原声,观影中觉得配音非常出众,观影结尾的音乐猛的发现又是RADWIMPS有点出乎意料。请吃我这一发宝藏乐队安利。

接下来就是批评部分,非常主观,完全臆断,请小心食用。

总的来说天子的剧情真的是一言难尽,可以说是你的名字的缺陷放大版,任何你能在前作感受到的尬点,在这作都可以加倍体验。以至于看到最后10分钟,我简直是坐立不安,观影完毕后和小伙伴无言走出电影院。天气的巫女的故事来看,整体上故事构架还是boy meets gril。都市传说民间故事,云层里的平原,大气里游动的鱼,这些提前设定好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有一定的诉述野心的,应该好好利用才是,结果全部成为了恋爱的配菜。诚哥在表达上淡化了主角的生活有多么糟糕,让两个人都互相扶持着,周围的鼎力相助,到了后来为了惨而惨,让人觉得实在是太强行。生硬的恋爱戏,尴尬的台词,不敢说诚哥老了不懂恋爱的故事了,但是对比秒五那种含蓄而真诚的情感叙述,这次的层次实在是低太多。尽管放下了脑子观影,也觉得帆高的前后转变太不合理。当帆高喊出“我只是想再见她一次而已”的时候,我回想起了几年前在电影院里初闻那句“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心里由衷的期愿下一作再不要写这种低魔世界的恋爱故事了。我爱诚哥我爱秒五,在原创动画电影式微的今天,希望诚哥加油。

新海诚系列《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二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先来说优点。最大的优点依然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优点——画面。用知名B站up Lex 的话是“啊,这光!啊,这水!”,男主在麦当劳睡着时闪现的画面我很喜欢,阳光洒在海面上,融合着典雅的配乐,庄重神圣。动画电影首先应是电影,而电影表现光的艺术是很难的,没有真人电影里的自然光源可以运用。在印度的诗电影《萤火虫》里,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微光中的女子隔纱抚摸亲吻男子,那是艺术,《天气之子》的这一幕也是艺术。

其次是社会性的表现。15岁少年到东京艰难求生,谎报年龄的少女被店主发现后失去麦当劳的工作,少男少女相遇后互相帮助生活。友情变为爱情,还有亲情。女主弟弟的角色加入形成了经典的“三口之家”模式,在这里少男少女的父母是缺席的,他们成为了父亲母亲。好的电影是有社会展示的,开头东京百态的背景,在地铁旁边“摇晃”的家,最后那句“反正这个世界早已失控了”,调侃之余,还有作者表达。(可能是因为我正处于毕业找工作的阶段,所以更有感触吧)

还有一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我想了很久认为优点大于缺点——全片充满了巧合。车上的“人生赢家”就是弟弟,突然拿到的枪,英雄救美后发现是给汉堡的女孩,男主逃跑时遇到大姐,到这里,我只能归因于“日本真小”和作者的偷懒。直到最高潮的“一人对抗全世界”的逃跑,弟弟出现扑倒了警察,我被触动了,这是作者对于“命中注定”和“全世界帮你”宿命的表达。

新海诚没有变,他依旧偏执,偏执少男少女的爱,偏执光与水的混合,但我能赞美这种偏执。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仅我看过的新海诚电影排序:你的名字。>言叶之庭>秒速5厘米>天气之子。

第一个缺点是偏执的度没把握好,换句话说我没有被这个爱情故事打动。松居大悟在《你因你是你》中也展示了偏执,三个男孩发疯似的爱上了一个女孩,他们把她当做公主,每天偷窥。最后女孩发现后剪了头发扔在地上让男孩吃掉,只有池松壮亮演的那个角色吃了,这一刻我认为达到了爱情的极致。你可以为一个你爱的人牺牲什么,能做到不要尊严的地步吗,能否做到你因你是你,空喊“我要救你”的口号和日剧跑是不够的,情绪传达给观众可以靠感靠音乐助力,但音乐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天气之子》里有浅尝辄止的道德困境,男主在下大雨和女主之间选择了女主,这应该没人觉得有问题。但若是前面加入桥段说大雨造成交通堵塞甚至车祸呢?更严重点造成超市被淹没,多数人流离失所呢?《大鱼海棠》就涉及到这点,当时我记得许多人都在骂女主为了一条鱼牺牲全村人的性命。

我希望看到男主在全东京所有人的生命和女主的生命中选择女主,让这座城市重回海底,两人成为亚当夏娃。

我理解电影要想做到国民性、高票房,不可能涉及让人不痛快的点,《天气之子》可能也只想讲男孩女孩相遇相爱的过程,那这个缺点肯定在许多人眼里微不足道。小情小爱当然能赚观众眼泪,但新海诚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宫崎骏的接班人”这个词已经出来了,《天气之子》代表日本征战奥斯卡,上一部选送的日本动画电影还是1998年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两部片在社会性和作者性上怎么比啊?

第二个缺点是旁白开场,新海诚电影的画面那么精美却依然靠着粗糙的旁白叙事,这简直太浪费了。第三点是最后“致敬”的《千与千寻》空中段落。我不太喜欢致敬梗,还有自我致敬梗。我理解片中出现的《你的名字。》男女主是给粉丝的彩蛋,我看的时候也惊了一下,但那时观众的注意力都会落在这种与主线没有关系的人物身上,我希望更多时间去展示男女主间的感情细节。

女孩和水的联系,我从初中喜欢到现在。《红楼梦》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一句太美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女孩进入海底世界的桥段具有想象力,《水形物语》里的水下一吻。雨的意象我也很喜欢,《言叶之庭》里“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 能留你在此”,《海贼王》阿拉巴斯坦篇最后带来胜利喜悦的雨水。但有着女孩与雨的《天气之子》,却没有打动我。

《天气之子》一度让我误入下雨的马孔多,却只是冷漠的旁观者。

新海诚系列《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三

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比起来我觉得后一部会更加好。

后者我愿意打9分,但是前者最多7-8。

前半场我觉得他在讲,恋人也和这个世界相连,她同样属于这个世界,而不是单纯只属于一个人,两个人的靠近就像两个世界的靠近一样,彼此碰撞摩擦。

后半场就有点画风歪斜了,是延续了日剧一贯的套路,我们都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却在彼此眼中闪闪发光,还是在讲这个世界本身很疯狂,有你的时候才会有救赎和晴天?

说实话我不属于圣母的性格,牺牲一个救天下我还真没那么大的胸怀气魄。但是把人生至于这样的“特殊选择”之中,本身就像艺术手法一样,用夸张而明艳的色彩去碰撞情感和心灵本身,而与新海诚原先淡淡的忧郁底色,和成长之中本身细腻的情感矛盾却实在有所冲突。

看你的名字的时候,就算是高空和远景,同样是夕阳下的男主和女主,当时只觉浩瀚虚缈,寥寥几笔就把灵魂,神话传说,和我们联系起来了,流星的分镜本就寓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就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看见了同样的场景。甚至最后的结局,与马克李维《如果一切重来》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天气不是这样的。

虽然大家都是抬头仰望天空,但是云层的变幻恰如无根之浮萍。如果说流星的寓意是「恋人彼此千年一遇的心动瞬间」,那么我又该如何去定义这一场绵延不绝,范围广阔,淹没尘世,又艰难抉择的大雨呢?

仅仅只是想说,感情来的时候,荷尔蒙就如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天崩地裂?

拜托,我们不是在演凹凸曼。

而一段负责任的感情,要和这场大雨一样,绵延持续好多好多年?

如此说来,这个世界的确很疯狂。

新海诚系列《天气之子》观后感篇四

业界一流的作画与分镜、RADWIMPS质量上乘的音乐、令人振奋的声优演技,我本以为新海诚能为我再现《朝花夕誓》的感动,结果他却把这一切都搞砸了。肤浅如小时代的故事注定无法支撑起那应接不暇的绝景,突兀的音乐插入总会使人游离于电影之外,单薄的人物塑造导致我走不进任何角色的内心。

在豆瓣上,我看见不少人为《天气之子》贴上了超现实、青春与叛逆及个人的弱伦理等等抽象、高大上的标签,然而这样的解读无疑是在哗众取宠。与其说《天气之子》是超现实,倒不如说是新海诚控制不住剧中的现实,导致一部写实的半成品电影不得已地成为了童话故事,哪怕它是为了艺术性舍弃逻辑也在我的接受能力之下,可事实上整个故事的逻辑缺失竟然单单是为了那一文不值的戏剧性。

另一方面,新海诚对于青春与叛逆的理解让我一度觉得是郭敬明在编导,年轻成为了青春的唯一主人,成长后背负的责任反而成了无聊的代名词,这样的刻板印象让每个在生活中挣扎的成人感到心寒。让我们回忆一下,为什么太宰治的文学被称为青春文学吧,因为叛逆始终是青春唯一的特性。青春不是某个年龄段专属的所有物,而是叛逆的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么叛逆的又应该通往哪里?我想,那一定不是免责的贪欲,更不是踩在无数个现实尸体上的只有自己能够幸福的布尔乔亚式嘴脸,这仿佛在嘲弄每个曾经热爱新海诚的观众,这是在开倒车的肤浅青春。青春与叛逆不是疯狂的代言人,更不是一则童话故事的主题,真正的青春是在叛逆中痛苦地成长,并在失去中得到尤物,在责任与尊严中徘徊的物语。新海诚竟然什么都没有触碰到,他对于青春的理解从《秒速五厘米》一直在走下坡路,而爱情是他青春里唯一美好的制服,可是爱情根本不是青春的特征,爱情甚至可能成为落俗的罪魁祸首。

那些强社会与弱伦理的解读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仿佛在告诉我希特勒也是光明正道。说到底,新海诚的野心继《云之彼端》又一次失败了,而这一次所构建的日本并不是架空式的历史,而是在写实世界展开的童话。但是,你不能把你控制不住的东西说成是艺术,你也不能把你自己的贪欲说成是世界的疯狂,你更不能玷污青春与叛逆把它们说成是抛弃责任的免罪金牌。帆高和阳莱在叛逆中没有得到任何的成长,也没有改变世界,他们只不过是在肤浅的青春下做着黄粱一梦,并在责任与生活面前落俗下坠。

如果不是新海诚,我也不会为了一部垃圾的作品说这么多,就到这里吧,点到为止,冷静,再冷静。之所以选择这一点着重说明,是因为新海诚一天不明白这一点,他就一天也不能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他会一直退步下去。

新海诚系列《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五

如果你抱着分析新海诚的态度走进电影院,你很可能对新海诚新作《天气之子》得出一系列的批判甚至有点否定的态度。正如很多影迷观影结束后的第一反应,《天气之子》没有像《你的名字》那样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但如果你放下戒备,走进新海诚的世界,你依旧会被他打动,那存粹的容不得一点杂质的少男少女的感情,那真实的东京现代生活,那充满梦幻与回忆的独白。

当RADWIMPS演唱的主题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在影院响起,灯光缓缓亮起,你会发现你早已被新海诚的纯情世界所打动,而当你走出影厅,也会发现大家执手羞看泪眼。

《天气之子》是新海诚时隔三年推出的新作,故事设定在未来的东京,男女主人公也延续了他一贯的作风—少男少女。

16岁的帆高从乡下离家出走,梦想到东京这样一个大都市工作生活,还在轮渡上,这位乡下的“土”青年就被一个大叔勒索了一顿美餐,而对于他这样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的未成年人来说,在东京打黑工是非常不现实的,他也试图去东京的歌舞伎町做男服务生,后又被皮条客嘲讽与讪笑,影片中对帆高第一眼见到的东京都市呈现得有多繁华闪烁,对随后帆高与阳菜生活的呈现就有多边缘。

最后在轮渡上认识的须贺为他提供了膳宿,但同时,他还要为须贺所在的一家都市传说杂志撰稿。

就是在帆高最初来到东京失魂落魄只能在麦当劳吃残羹之时,帆高遇到了阳菜,在麦当劳打工的阳菜主动送给了帆高一个汉堡,两人的相识从此开始。随后,当阳菜被麦当劳解雇,而帆高又发现晴女的市场的时候,两人开始通过利用阳菜的超能力为人们祈祷晴天而谋生,从而影片阴雨潮湿的氛围中有了短暂的阳光。

影片的序场就是帆高的回忆和独白,他梦到了阳菜使用超能力,向上天祈求晴天从而耗尽自己升上天空,这一场景也揭示了阳菜超能力的来源—母亲的逝世

逐渐地,他们发现,每使用一次超能力,阳菜的皮肤就会逐渐变得透明,而当超能力过度使用,关东地区连续几个月的暴雨之时,阳菜选择了牺牲自己而升入天空,而帆高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于是影片就在这样的一种违反自然意志的行为中结束了,帆高救回了阳菜,而东京大部分街道也被淹没。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表达了新海诚对纯情世界最美好的追求。这种纯情是通过未成年人抵抗成年世界来实现的,也是笔者认为新海诚新作与前作最大的不同,因为在《天气之子》里面,未成年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是成功的,这种反抗不像是《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对秘密的探索,而是一种原发性的,带有某种将童真与成熟二项对立的反抗。

以阳菜的超能力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几乎阳菜每次使用超能力使天气变晴朗,都是在帮助别人,在影片里,超能力是与希望连接在一起的,无论是神宫苑烟火大会,老奶奶对新盂兰盆节(魂灵回乡)的重视,还是须贺想要与哮喘的女儿在晴朗的天气下散步,这种召唤晴天的能力是与希望联系在一起的,阳菜和帆高也正是想通过天气工作室赚钱从而好好生活。希望在影片里构成了未成年人一个最大的母题。

这里面同时就涉及到了一个阶级的问题和语境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阳菜和帆高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未成年人,类似的电影有比如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无人知晓》里少年的犯罪和《天气之子》里的“犯罪”同样让观众心生怜惜,但《无人知晓》是实实在在地不知法而犯法,《天气之子》却带有更加悲观而浪漫主义的气息—未成年人选择与整个世界对抗,就算大雨淹没东京,帆高也不会让阳菜牺牲,其实,这种对抗不是空穴来风,影片中脱离叙事的一段场景—高中毕业的帆高来到东京,得知东京以前就是一片海,因为人类猎取自然而广为填海造陆,从此可知,导演新海诚为帆高反抗世界的价值提供了支撑。

帆高与阳菜这种纯粹的感情没有一丝杂质,当皮条客诱惑阳菜去歌舞伎町工作时候,帆高拉起阳菜就拼命奔跑。帆高向往自由,可成年世界的种种都在强迫他回到自己该去的位置,回到自己应该做的选择,而不是坚守内心与纯真,如果你考察《天气之子》的叙事,你会发现很混乱的一面,帆高离家出走的原因没有交代,阳菜和弟弟的生活背景也没有交代,甚至影片的支线—影片着重刻画的家庭关系,须贺的家庭及其女儿,还有夏美都没有交代清楚,甚至出现了须贺与他母亲见面谈话的场景以及须贺女儿的哮喘,一切都是与影片叙事所不相关的,并且在新作里,新海诚也放弃了《秒速五厘米》和《你的名字》里面时空结构的重组,而仅仅是以线性的方式来组织故事,因此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一部没有诚意的作品。

新海诚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是宫崎骏的接班人,但纵观新海诚的创作脉络,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而且,在更为深层的哲学表达和生命经验上,新海诚离宫崎骏这样的动漫大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04年,新海诚推出首部长篇动画《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2006年推出《秒速五厘米》,在这部电影中,新海诚首次尝试将时间结构打散分为三话,对比少年和成年世界之后人情感的空虚,从而使得影片中的主人公具有了悲情和孤独的色彩,2011年,推出《追逐繁星的孩子》,被认为是对宫崎骏宏大世界观的效仿,但由于处理方式杂乱,并没有得到认可,2013年的《言叶之庭》中,新海诚将纯爱美学推向极致,从而使得天气在新海诚宇宙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炎热的夏天与连绵的雨构成了影片两种不同的氛围,也是主人公两种心境的传达。2016年《你的名字》在中国票房大卖。新海诚也被中国观众寄予了更高的厚望。

新海诚的电影也有一些固定的套路和成规:比如电车文化,主人公的设定都是少男少女,情节一般都是少男少女对于分离的不可逃避,同时季节的因素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整部电影具有悲伤感和孤独感的同时带着浪漫主义的气息.....笔者认为,新海诚的方向,一直都是探索少男少女的纯爱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对抗和和解,其中有无奈,有希望,有隐隐作痛的心境,有逃避,新海诚所做的,不过是对这种纯情美学或者说情愫萌动做不同方向的探索,而在《天气之子》中,这种探索并没有比前作有更多的新意,但是在世界观的构建上,却是直接打破成年人的语境,直击成年世界的肮脏与龌龊,用东京雨来洗刷成人所犯下的罪行,不是犬儒主义式的磨平棱角,而是与这个世界的不和解。看到这里,或许你对《天气之子》叙事的杂乱会有一点的理解。

我们都是经历过少年,都曾有过懵懂的情愫,无效的反叛,都曾有过一个离家出走的梦,都曾有过想要一直守护的女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人世界的入侵,我们妥协,退让,于是我们适应这套成人世界的法则,并且不亦乐乎地沉醉其中,于是有了那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少年”

篇7: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不过,虽然是新海一贯的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天气之表象与角色心境的联系过于简单俗套。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新海的风景表象最喜爱的应该还是EF两作OP中高过整个城市的校舍屋顶和冲上云霄的天使的阶梯吧,与之相比,天气之子中的风景表象光有精美的外表,却不再有着丰富的情感。我作为观众,也无法像《你的名字。》中一样,因为黄昏之时中眩光的闪烁而感受到他们的揪心和不安。当然,这并非说《天气之子》中就没有天气以外的风景表象。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对天气主题的过于强调,晴雨二分的过于简单的形式,让新海诚的风景叙情的威力下降了很多。

篇8: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动画《天气之子》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1

《天气之子》的第一个画面,雨滴撞在玻璃窗上,反射着城市夜晚蓝绿靛紫的灯光,跳跃着溅开化成小水珠。撞在窗上雨声、落在水潭中的雨声、从地面反弹的雨声,呈现出不同的音质。影像的表情、声效的节奏感,致密而立体的场景描绘,充满现实感又仿佛穿越异世界,将人瞬间带入暴雨倾盆的东京。剧情展开之前,《天气之子》首先展示的是动画电影声画表现力的进化形态。

新海诚能否在新作中完成自我超越?《你的名字。》三年之后,每个人都带着同样的疑问去看《天气之子》。期待值与评价基准被无限抬高,人们屏息凝神,希望看到一部既深刻又精致,既娱乐通俗又具风格的电影。

面对十全十美的期待,新海诚的方向明确——《天气之子》无疑是一部精致而具娱乐性的电影。在继承以往的影像风格的基础上,将视听感官体验推上了新台阶。雨和夜景两个元素的大量出现,为《天气之子》中实现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展示台。《言叶之庭》的雨、《秒速五厘米》的坡道、《你的名字。》的神社,过去作品中的元素以更壮丽细致的样貌出现。雨滴的下落速度,水的质感、街道上的每一块看板、霓虹灯的明暗;大厦缝隙中的电线,树木间隙落下的阳光——对东京这座城市的细节捕捉,让人双眼无暇追逐。“壁纸狂魔”、“新海诚滤镜”这些称呼多少带着揶揄,而新海诚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并不惧怕“看腻了”的评论者,把细腻的画面发挥到极致,并尝试了更大胆的剪辑。长达数秒的黑屏,强化不安的情绪;近于航拍俯视东京的宏大视角表现整个城市的沉没,这是此前作品中没有的。

动画《天气之子》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2

延续boy meets girl模式,主角是离家出走的少年帆高和父母双亡的少女阳菜。外部世界的危机——天气异常、暴雨成灾成为男女主角的主要阻碍。而少年没有将拯救世界危机视为己任,驱动他的是非现实的、感情的力量,只要能和女孩在一起,气候是不是异常、城市会不会淹没都无所谓。

“勇气”是少年自我肯定的关键词,“对抗”成为了他面对世界的基本姿态。而对于电影观众而言,这种“对抗”和“勇气”很难信服。少年的“全世界与我为敌”带有臆想成分,将与成年人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称为“勇气”,把一切暴走行为冠以“爱”的名义正当化。少年只顾站在世界中心大声呼唤爱,不顾旁人目光喊得声嘶力竭。

离家出走、与警察对峙,《天气之子》主人公在对抗世界的过程中把自己推向边缘。成年人被设置在主人公的对立面,既不能伸出援手也无法沟通。一起制作杂志的须贺起初是队友,中途转变为了敌人。

让少女留在世间,代价是东京的沉没。但对东京被水浸没的后果并无具体描写,似乎一切与他们并不相干。“晴女”阳菜的超能力确实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不过就算两年间大雨不停,城市仍旧照常运转。“世界本来就是狂乱的”——新海诚通过须贺这个角色之口讲出了自己的世界观,世界本来就是狂乱的,所以我们能做只是彼此抱团取暖。

整部电影几乎全程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留给人放松喘息的时刻非常少。“中二病”模式全开使本片口碑两极化,肯定主人公“少年意气”与反感他“自我意识过剩”的声音皆有。评论家宇野常宽说,新海诚已经从“纯粹的中二病”转变为“职业的中二病”。言下之意,《天气之子》中的气候灾害只是刻意制造的矛盾,并不指任何现实问题和社会矛盾,不含有困惑和愤怒,因此无法撼动人心。如果说《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时期的新海诚沉溺自怜,那么经过《你的名字。》的商业成功,已经演变成有意识地复制同样的故事模式了。

动画《天气之子》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3

本身作为你的名字的绝对粉丝,曾经创下自己影院观影次数最多的记录,可想而知对于此片是即激动渴望,也有点不安。毕竟看过新海诚作品的大概都知道,你的名字多少有点撞大运的成分。这个壮大运不是票房的运气,更多的是制作更精良,且灵感更好的意思。所以这部最新作,资源可能还是很好的,但创作灵感是不是还能保持你的名字那样的程度就很让人担心了。观影结果是,担心确实是正确的,至少我是这种感受。

总体的观感体验是,和你的名字相比,故事的完整性合理性都差了不少,而且同样是类似于神话传说日本民俗的设定,也不如你的名字来的清楚明了。而且更要命的是,情感的积累,在我看来是差你的名字很多的。而且音乐做的感觉也不如你的名字那么好听那么恰当。优点的话,感觉各种人物更加鲜明讨喜,画面也有了很多镜头语言的尝试。

故事方面,这部相比你的名字来说要简单明了。其实说白了,这部片子的故事并非像你的名字那么重要,全片大量的时间都是为了突出人设。一开始大量男主卖惨的内容就是为了突出男女主本是天涯沦落人的设定。中间三人各种找住处也是为了凸显三人的境遇悲惨。如果抛开这些看故事本身,就会发现这是一部用一句话就能完美诠释的片子。故事过于单薄,而大量的时间又是用来烘托情感和做人设,所以到头来当我看完走出影院时,脑子里是空的。

人设方面,虽然这部片子的人设应该比你的名字来的更生动,比如酷酷的社长侄女,长得有点星际牛仔里斯派克那样的邋遢大叔,又或者是早熟女性缘爆棚的小弟弟,其实都是那种很招人喜欢的人设。尤其是弟弟,平时看起来是个小花花公子,但是穿上晴天娃娃后的样子又可爱至极。但问题是,男女主的设定仍然有种当初看你的名字时的感觉,过多的情感而没有什么个性的描写。

动画《天气之子》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4

关于天气之子里面的问题都有哪些呢,影迷们是否能发现。

1,世界观的设定有点不清不楚。随便一个人去屋顶神社拜一拜就能成为天气之子嘛?再比如女主不断用祈晴结果导致自己消失到了云上,但男主却能用3年大雨换回女主本体。神社的功能过于混乱。这一点我感觉比起之前的你的名字来要模糊不清。而且,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可以祈晴的人,人们却对他们无动于衷,这一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影片中除了这一点外,其他又过于现实,让我看的时候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新海诚有意忽略世界,而是将目光完全聚焦到几位主要人物身上,带来的反而是一种不和谐。

2,结尾的部分,男主用三年大雨几乎毁灭了东京,换回了女主。但结尾部分新海诚刻意的没有展现被大雨淹没的东京对人们到底带来了什么影响。虽然结尾也有大量的空镜头来交代东京的变化,但我们除了被水淹的城市外,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痛苦的地方。你们仍然嘻嘻笑笑的过日子。我能明白这么做的用意是要刻意避免让观众感受到男主的罪孽,但不这么做,又很难体现出男主宁可我负天下人的决心。就好像片头时男主的旁白那样,这个世界根本不知道我们干了什么,只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感受到世界的变化而已啦。新海诚刻意避免了灾难后东京人的悲惨感受,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观众根本无法接受一个让人类遭罪只为了救回自己女朋友这样的设定吧。但故事又要刻意描写一个小我大与众生这种明显违反日本当下的世风的反例,就真的有点畏手畏脚了。

3,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感的积累。我觉得这一部的情感积累来的并没有你的名字那么循序渐进。我至今记得看你的名字的时候是会流眼泪的。但看这部时,那几个情感爆发点让我感觉的不是感动,反而是非常的尬。就好像很多烂剧里烂演员的狂吼乱叫。我觉得这片子的情感积累回想起来虽然有,但因为片子的发展并没有你的名字那样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导致的问题就是情感积累不够,但结尾的煽情比你的名字还用力,结果就是个大写的尬。尤其是那个日剧跑,我真的看的尴尬病都出来了。

动画《天气之子》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5

《天气之子》是由Comix Wave Film负责制作,由新海诚执导的一部奇幻爱情动画,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等人参与配音。影片以天气变化混乱的时代为背景,讲述被命运操控的少年与少女,自己“选择”生存方式的故事。影片于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从看到的第一眼你就能看的出,这是一部非常新海诚的作品,这不仅因为画面如壁纸的精美,更是在故事的整体的框架和基调上都太有新海诚的味道了!那怕你不知道电影的导演是谁,在看完之后的一瞬间你一定会说这是新海诚的电影——因为它太新海诚了!这部电影有太多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老旧大楼、熟悉的日剧跑、熟悉的日剧喊、熟悉的曲调、熟悉的奋不顾身......这一种种一件件仿佛都刻上了新海诚的烙印。

网上对《天气之子》的争议都是在设定和发展的不合理上,这点小编真的很认同,有些剧情的存在就是为了故事的结局服务,一些很扯的设点用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这引发了一些不合逻辑的行为,导致了这部电影的观感稍降。传达的想法也过分的简单粗暴,这也是让故事性稍显薄弱的地方。

但新海诚的电影画面的精美依然成了标配,加上优秀的配乐着实让人震撼,音与画的完美配合无限的拉高了在我心里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剧情上有那么一点漏洞,但看到高潮部分时我依旧能激动不已。新海诚的电影就是这样他有天上的浪漫同时也有地上的绝望。

篇9:新海诚《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心得

出来之后眼中还有那未干的泪水,在此也不多表示评价了。回去之后以为《天气之子》的票房会很高,结果发现《天气之子》的票房只排名第二,第一的那位巨无霸狠狠地压在《天气之子》上面。那就是最近大火的《少年的你》,可以说新海诚的这部新作,最终票房应该在3亿左右吧!

在中《你的名字》票房获得了5.76亿的票房,首映7600万,周末两天更是有2亿多的票房。反观《天气之子》,首映4600万,今天到现在为止是4800万,预计明天差不多是5000万的样子,这直接比《你的名字》少了一半的票房,所以《少年的你》这座大山压得《天气之子》快喘不过气来了。

为什么《天气之子》的票房相较于《你的名字》会少了这么多?第一点毋庸置疑的就是上映的时间有些点背,再就是《天气之子》想尽早赶上这个动漫元年,让票房大涨。然而他们却只能事与愿违,比《你的名字》早上映一个月也并非是好事,所以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路还是需要一点点地走,票房还得一点点涨。

篇10:天气之子观后感影评

说起动画电影,我们最新想到的就是日本。底一部《你的名字》动画电影出现在大众面前,从来没有想象过一部逾期了将近半年才上映的日本动画,而且其创作者名声在国内的传颂度也绝对媲美不上鸟山明,尾田荣一郎,青山刚昌,宫崎骏等等存在的新海诚。却借由一个月的上映时间,成功拿下来日本动画在华放映的最高票房纪录,5.76亿。至今仍未有人能够打破!这一次新海诚带着他的新作《天气之子》又又又来了.....

从《天气之子》最新的预告片来看,《天气之子》延续了《你的名字》对画面细节精致刻画的特点,加之自身的“新海诚画风语言”,让整个电影看起来更加触动人心,每一帧都是壁纸级画面。那么,作为新作的《天气之子》对比前作《你的名字》,又有哪些值得被期待的地方呢?

逐帧刻画,更加唯美的画面感

以天气起名的《天气之子》,大自然的壮丽,被新海诚用他的画风语言描绘得非常唯美。对比《你的名字》在保持新海诚一贯的精美背景风格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更有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本片有很多天空,光影和城市结合的大空镜画面,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用。片中水的描绘,在此前作品《言叶之庭》就已经让人啧啧称赞,到了《天气之子》,全片一直出现的水的刻画,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光雨水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每一个水花打开的形状都不一样!

并且《天气之子》中还加入了大量背景作画,旋转演出,让画面的表现力比起《你的名字》更出色。说起《你的名字》的作画,在顶尖的剧场版作品中,其实属于一般,尤其对人物的刻画,细节神情的刻画,还是不如京都动画那样精致和自然。而这一次,不仅演出方面更华丽外,人物的神情细处的刻画,也比起《你的名字》有进步,受到了业内的普遍赞誉。

全新剧情,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看过海外版的《天气之子》都了解这部电影虽然了有一些《你的名字》彩蛋在里面,但是《天气之子》的故事主题不是站在《你的名字》基础上,往那个叙事风格的延续制作。虽然两者都有日式都市神话元素,甚至都有作为祭祀者的巫女及女性的特殊能力,但《你的名字》的主题是灵魂交换,对于三年时间差的认识也是事件解密与灾害防止的关键,《你的名字》更侧重于交代这个灵魂交换以及传达灾难预警本身,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意则成了水到渠成之物。《天气之子》中的超自然力——祈晴,其本身只是作为推动故事的背景和契机,顺着对该能力的认识、发现、探索过程,进一步推进剧情。帆高和阳菜两人的爱情贯彻整部剧情叙述,最终以改变世界的结构。

尤其是在距离目标还差一步之遥的关键之处受到阻碍时,有一段帆高彻底爆发的情节,那种仿佛从灵魂深处对眼前的人们、对世界、对命运拼命嘶吼的情节堪称本片最燃点。

原班团队,再续昔日辉煌

《天气之子》与《你的名字》在整体画风上有不少重合的地方,除了是由新海诚执导之外,负责动画制作的公司依然是与新海诚已经合作多年的动画制作公司CoMix Wave Films,并且由东宝继续负责这部动画电影发行和宣传营销,而且担任《天气之子》制作人的川村元气也是《你的名字》制片人,这个原班团队是新海诚现在所执导的商业动画电影最为强有力的保障。

还有就是,这两部动画电影的角色设计都是田中将贺,负责音乐的同样是日本著名的实力派摇滚乐队RADWIMPS。还有一点是对于国内的观众意义重大的,那就是这部动画电影即将在国内的院线正式上映。

上一篇:学校开家长会家长发言下一篇:听于明教授讲座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