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4-05-14

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精选6篇)

篇1: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新疆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1.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右图信息点内容有关的民族英雄是(A)A.林则徐 B.李秀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B)

①北伐战争②西安事变③黄埔军校建立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D)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清末状元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以下内容与他有关的是(B)A.修建京张铁路

B.创办大生纱厂 C.研制工业纯碱

D.编写《海国图志》

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B)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这一天发生的事件是(C)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7.人类文明传播有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两种方式。以下属于和平交往方式的是(D)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8.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诞生的标志是(C)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

9.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D)

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建立的标志是签署了(A)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11.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护照,统一的货币,体验到了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得益于成立了(C)

A.欧洲共同体

B.七十七国集团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2.九年级(1)班同学正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他们研讨的主题是(A)

A.亚非拉的奋起

B.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动荡的中东地区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3小题7分,第14小题1分,第15、16小题各9分,满分36分)

13.(7分)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2分)(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距今多少周年?(2分)(3)图③人物是谁?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2分)(4)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1分)13.(7分)(1)自强;(1分)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任答一位可得分)。(1分)(2)戊戌变法(或者百日维新、戊戌政变);(1分)120;(1分)(3)孙中山;(1分)新文化运动;(1分)(4)近代化的探索。(1分)14.(1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2)班准备以“改革开放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来回答。【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右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大会上?(3分)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2分)14.(11分)(1)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1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2分)珠海、山头、厦门(任意一个)(1分)(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中共十五大。(1分)(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答出其中两点或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15.(9分)在世界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中,一些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李亮同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探究一:

(1)请按照示例写出18世纪发生在欧洲、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2分)示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探究二:

(2)在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各国都颁布了一些法律文献,请列举其中一部,并回答该文献所起到的作用。(3分)探究三: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列举一个国家的相关事件及其领导人。(2分)探究四:

(4)依据以上探究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分)15.(9分)(1)①法国大革命(或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②美国独立战争。(1分)(2)《权利法案》。(1分)作用: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2分)(或者《独立宣言》。(1分)作用:宣告了诶国的诞生。(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3)俄国农奴制改革(或者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分);亚历山大二世(1分)。(或者日本明治维新(1分),明治天皇(1分))(4)符合本国发展的国情;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杰出人物的引领;制定适合本国的政策;善于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和经验;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具有创新精神等。(答出其中两点或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16.(9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约”和“公约”分别指什么?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3分)(2)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2分)16.(9分)(1)《凡尔赛和约》,(1分)《九国公约》。(1分)凡尔赛-hsd tixi.(1分)(2)两极格局。(1分)苏联解体。(1分)(3)多极化趋势(或者一超多强)。(2分)(4)提高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出其中两点或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篇2: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综合文科试题

特别提示:

1.本卷为综合文科试题单,共25个题,满分120分。其中思想品德部分13个题占分60分,历史部分12个题占分60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采用开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进行填涂和书写。

K]

历史部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2.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5.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③三角贸易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D.废除了奴隶制度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8.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18分)9.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3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三:“同迷信进行斗争的人是人类的恩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1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3)材料四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什么?(1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有什么作用或影响?(2分)

三、分析与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1.【加强执政党建设】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重大的方针和政策,引领了中国发展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是在什么地点召开的?(1分)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1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召开的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2分)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正确的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2分)

(4)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3分)

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欧洲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1分)该组织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1分)

(2)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1分)

(3)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4)20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受美国的影响很大,请举例说明,成败各举一例。(2分)

(5)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一个国家?(1分)

2018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评分意见及参考答案

评分意见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作为上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卷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在评卷工作中要处理好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学生答案多样性问题。统一性是反映学科学习目标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学生答案多样性反映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保证考试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现。因此,在评卷过程中应注意: 1.开始评卷时先试评一定数量的试卷,整体把握学生答题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试题答案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做到每题“一把尺子量到底”。

2.主观性试题要尽量避免评卷人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体协商的方法以达成共识。

3.开放性试题包括试题条件开放、过程开放和结果(论)开放,课程目标是把握开放度的主要依据。4.参考答案是按照课程目标为评卷提供解题思路的一个参考,不是唯一和绝对的标准。当学生有其它解题方法和思路时,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可参照参考答案申的评分要点评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共24分)1.A 2.B 3.A 4.C 5.D 6.A 7.B 8.D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18分)9.(1)中英《南京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2)洋务运动(1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分)。(3)公车上书(1分);新文化运动(1分)。(4)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2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1分)10.(1)人文主义。(1分)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2)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2分)(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建立巴黎公社。(1分)(4)①推动了社会改革和革命;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三、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1.(1)上海(1分)、领导工人运动(1分)(2)遵义会议(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3)革命道路:农村包同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等等。(3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2.

(1)欧洲联盟或欧盟(1分);欧元(1分)(2)美国一日本联邦德国(1分)(3)①都有美国的扶持;

②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③都重视发展科技;

④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⑤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⑥保持政局稳定,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3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篇3: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一、灵动

自2009年浙江省文综自主命题后, “背多分”是历年浙江卷最被人诟病的一点。每年考后, 许多一线教师都会义愤填膺地痛斥高考试题中有多少是直接抄书本的, 严重时不乏有人统计出超过一半分数直接来自书本。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引领作用, 直接导致了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界出现一股强大的死抠书本的逆流, 甚至于抽背、默写等倒行逆施成了不少教师的“看家绝招”。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盛行严重地戕害了历史的慧命!

值得庆幸的是, 今年的浙江卷就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点。试卷中不仅有效消除了“背多分”的影子, 而且并没有以牺牲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代价。众所周知, 能力、素养的考查与基础知识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高质量的试题应该是融意图于基础知识之中。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 却并不容易, 而今年的浙江卷无疑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简而言之, 就是在考查基础知识之时, 不再是就知识而考知识, 而是注重其内在的逻辑, 绝非仅仅靠一“背”了之, 于平实中显得颇为灵动。这种变动, 真正深入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引领价值。最典型的是选择题第15题“秦统一”和第21题“戴维营协议”, 两题看似考书本细节, 其实意在考查内在逻辑。

15.公元前221年, 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 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 (2) (3) (1) (5) B. (2) (1) (5) (6)

C. (1) (3) (5) (4) D. (4) (3) (5) (6)

秦的统一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浙江卷却用老材料考出了新意。亮点有二:一是结合地图进行考查。虽然秦统一进程与地图的结合只是一个常规要求, 却很好地起到了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的作用。对于绝大多数背得昏天黑地的学生而言, 地图是最难背下来的, 这也是许多文科生怕地理的根由所在。二是六国只要求考四个, 这一小小的变动犹如神来之笔, 不仅使排列组合更为灵活, 而且有效地卸去了对单纯记忆的要求, 很好地突出了把握秦统一过程内涵的要求。在新课程简化过程的理念指导下, 教材仅仅用一小段话将秦统一过程简单带过, 一个平时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学生是很难清晰地梳理出“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的。即便真的记住了, 还需要过地图关。因此, 面对这道题, 绝大多数死记硬背的学生在望题兴叹之余, 恐怕还会反过来埋怨题目出得太“变态”, 甚至会指责有超纲之嫌。果如此, 试卷真可谓被骂得其所矣!其实, 此题并不需要死记硬背, “远交近攻”的大战略是秦统一的核心所在, 掌握了这一点, 就不难理解“先攻弱韩, 扫除两翼, 最后灭齐”的统一步骤。一旦韩国和齐国一头一尾定下来, 则乾坤定矣!

21.“戴维营协议”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成为“以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下列各项中, 属于“戴维营协议”重要文件的是

A.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B.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C.《关于签订一项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要》

D.《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戴维营协议”一题也在考查内在逻辑。阿、以关系中双方的主角分别是埃及和以色列应当是最基本内容, 只要知道这一点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大气

近几年来, 浙江卷的最后一道非选择题往往高屋建瓴, 贯通古今中外, 颇为大气。今年浙江卷的第一道非选择题亦有类似风格, 而第二题则在延续往年风格的基础上给人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39. (26分)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 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 是它 (资产阶级) 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 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848年)

【材料三】在1750年, 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 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 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 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 埃及岌岌可危, 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 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 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1) 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2) 关键是西方腾飞了; (3) 在中国落后的同时, 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 这一阶段前, 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 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2) 近年来, 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

(3)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 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6分。只列观点, 不说理由不得分)

乍一看, 试题似乎是在考查1750~1850年间的西方文明, 实则通过第 (1) 问追溯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光荣革命, 又通过材料三和第 (3) 问开放式问答将视野投向了当时的中国, 营造了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大场面。而且, 不仅进行中西方对比, 还引导人们用“五位一体”的整体思路研究西方的历史, 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压轴题因为追求宏大而导致难以深入的缺憾。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材料一中有关托克维尔的论述, 亦是对去年年底王岐山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灵动回应:关注了热点, 不回避热点, 但却绝不孤守热点, 而是将热点与主干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并引向更为广阔深远的层面。更妙的是, 在当前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中国梦”背景下, 探讨近代中西兴衰话题还暗含着如何以史为鉴的深远意蕴, 颇值得玩味。以笔者愚见, 通文明之变迁, 究中西方兴衰得失之际, 为“中国梦”助力, 当是命题立意所在。

三、提升

知识、能力和素养是三种不同的考查层次。相对而言, 有形的可以量化的知识考查最易把握, 能力考查也颇具可操作性, 唯有无形的完全无法量化的素养考查最难实现。而能否在有形的部分中有效渗透无形的东西, 以之引领命题, 真正实现素养立意, 实乃决定试题品味和层次的关键所系。平心而论, 浙江卷在这一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谨选取两道典型试题与命题者商榷。

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 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 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此题的答案是B选项。可以说, B选项实在太过表面化, 根本无需任何思考, 只要是地球人都知道, 如此毫无价值的试题想不到竟然登上高考的大雅之堂, 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果不是考虑到在古罗马男女不平等是一种常态, 自然法精神大抵不会涵盖妇女继承财产问题。以笔者之见, C选项倒是更有内涵。因为以笔者臆度, 或许自然法精神对罗马妇女们的地位有所涉及也莫可知。只是对罗马法所知甚少, 不敢妄下结论。果如是, 那就可以选C项了。总之, 这是很值得斟酌商榷的缺乏品质的试题。

此外, 在本文第二部分所论述的压轴题虽然颇为出彩, 但美中不足的是立意固然高远, 却未能很好地落到实地, 尤其是最后一小问特别值得商榷与改进。于浙江卷而言, 开放式的问答尚属首创, 这本来是一个引发思维碰撞和使人从中得到启迪、升华情感的最佳契机, 惜乎徒具形式, 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交锋, 几乎成了送分题。如此好的形式创新, 却因为思维含量没有跟上, 使试题的品味大打折扣。以笔者之见, 可以将材料三中的观点隐去, 而后请学生畅谈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并从中感悟一些道理。修改如下:

【材料三】在1750年, 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 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 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 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 埃及岌岌可危, 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 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1850年左右为何中西方差距如此之大?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迪?

篇4: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读

一、2008年试卷特点分析

(一)稳中有变。2008年全国卷Ⅰ历史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形式、内容稳定,分值安排、题量大小与往年保持一致,试题编排次序注重古今中外的时序性和空间性的特点,但取消了专题题组,考查范围更广。

(二)考查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基本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除第12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古代地名中的“阴”的方位指示)外,今年选择题部分一改去年考查许多小字知识,基本围绕主干知识和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考查,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情境式试题明显增多,以文字、图片、表格形式呈现。12道选择题中,情境式命题有9道之多。第13、14、15、16、17、19、20、21题以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第22题以图片形式出现。材料有新意,如第15题科学万能说,第19题格拉斯·诺斯假设,第20题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等等。主观题每题材料都有一个表格呈现。把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渗透到高考试题中,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

(四)以文明史范式、整体范式和现代化范式设计试题。如第13、20题考查精神文明史,第17、18题考查政治文明史,第21题考查整体史观,第14、15、19题考查物质文明史,第37题考查制度文明史。

(五)不回避热点问题,反映鲜明的时代气息。试题重视运用鲜活的情境材料,新颖且难度明显增加,试题的整体设计隐性体现热点问题,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第13题与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时政热点相关,第20题与大国崛起相关,第22、23题与台湾问题、国家统一相关,第37题与改革开放30周年、重建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第39题与西藏问题相关。试题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功能。

总之,尽管试卷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文字材料有余,图片仅有两幅,显得单调,主观题答案超出了学生实际水平,但全卷还是很经典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逐步由教材观转向课程观。

二、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提升能力突破难点

历史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历史照亮未来之路。通过历史启发对现实的思考,就成为高考命题者的思路之一。掌握了2008年试卷特点,对备战2009年高考有很大启示。

(一)抓主干知识,重基础训练,是重中之重

1.三农主干知识

税费制度改革包括编户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古代农业发展问题包括农具改进、水利事业、魏晋江南农业、隋唐江南农业、明清农业发展等;民主革命时期红色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包括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双减政策”与大生产运动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包括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化时期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各时期的相关政策。

2.国家统一问题主要涉及到元朝行省制度、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德意志的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方面。

3.儒家思想演变方面,包括春秋战国、秦朝、西汉、魏晋、宋元等各个时期,还包括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

4.政治文明建设方面涉及到有关《资政新篇》、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共同纲领、1954年新中国宪法、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独立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等等知识点。

5.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主要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近代自然科学、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对中国的影响。

6.人类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方面,主要有二战后,新加坡、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欧洲崛起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问题。

7.思想解放问题包括人文主义、启蒙思想、自由主义、垄断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考点。

8.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1)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后三个时代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煤炭、石油和电力,四个主要的动力来源分别是人力、畜力、燃煤的动力、电力。

(2)煤、煤气、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大量使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电能、太阳能、风能等都被称为 新能源。

(3)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国家已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品种是煤,其蕴藏量最丰富的省(区)是山西,其产量最多的省(区)是山西。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有: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人均能源消费量低,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能源消费构成不尽合理;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秸秆等作为燃料等等。

(二)要能将社会热点与学科复习相结合

热点必须有史实为依托,有热点,没有依托,一般就不会考。在高考当年(特别是几周年)的重大事件往往是易考点(这些重大事件必须具有深远影响或里程碑意义)。

具体选择标准就是:①以“我”为主(包括国际上对我国影响);②以具有长效性的热点为主;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内容;④经济类热点问题;⑤有定论,且已有明确结论的问题;⑥有利于对学生正面教育;⑦学科研究的热点——文明史观、整体世界史观、新课标等。

确立热点专题的原则:历史学科特性(过去性、借鉴性、能学以致用);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我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教材能够有所体现的热点。热点必须有史实为依托,如反映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高考当年是多少周年的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必须具有深远影响或里程碑意义。

历史学科的热点有:①国家统一,民族团结;②国家主权,民族独立;③“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中国近代社会的艰辛历程;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探索;⑥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⑦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⑧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⑩战争与和平,合作与冲突——国际关系专题;?輥?輯?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輥?輰?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輥?輱?訛党的建设;?輥?輲?訛文化教育专题;?輥?輳?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

(三)了解高考特点和趋势,掌握学习技巧,加强有备训练

1.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是关键。大字部分的确是要很熟悉才行,有些比较重要的句子要原句背下来,比如事件的影响和对它的评价,但大字部分有些陈述性的文字不用原句背下来,了解意思就行,也就是说不需要全部背下来的,有重点地识记即可。小字部分不能忽略,它能有助于理解。

2.重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如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活动等。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物要素包括个体和群体(如政党、军队等)。涉及人物要素时,既要注意杰出的历史人物,又要注意有影响的群体。近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个体活动与贡献的题目不多,而考查整个党的领导与历史作用的题目不少。

3.搞好专题复习。选好选准专题非常重要,要精准且实用。如: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制度文明进程和民主意识、二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成果等。

例如,要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应从“七个方面”考虑:①交流的重点。以中国人的眼光看交流,一个重点是国内华夏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一个重点是中外交流。②交流的路线或通道。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西北陆地丝路、海上丝路)和现代的欧亚大陆桥,新航路的开辟,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凿等。③交流的重要时段。如中西文明交流,从甘英出使大秦算起,已近2000年,但最重要的时段是明清之际。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有那么多的题目考这一时段的中西文明交流了。④交流的代表人物。如我国的张骞、玄奘、鉴真和郑和等,欧洲来华的马可波罗和利玛窦等等。⑤交流的主要内容。如明清之际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带来了基督教(天主教)经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器物等。内容应具体,切忌空泛。⑥交流的方式。如商贸活动、人员往来、文化技术传播、通婚联姻等。文明交流以和平方式为主,在特殊情况下,战争也可促进交流,如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就是由被俘的唐朝士兵传到中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空前活跃。⑦交流的影响。尤其要注意文明交流影响的双向性和互补性。如汉朝时、内地的丝绸、铁器、凿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物产、音乐舞蹈传到内地。明清之际的中西文明交流,既有“西学东传”,又有“中学西传”,中西文明相互影响。

4.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

(1)问题式的学习

历史学科的信息组合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足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沿革,包容的信息量大;二是要有一定的空间跨度,足以反映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包容的信息层次丰富。因此,在学习时要多动脑思考、多动笔整理、多问为什么,做到环环相扣,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

(2)科学训练

篇5: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A三、四百万年前 B170万年前 C70-20万年前 D公元前21世纪

2、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宋书》

3、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②秦汉时期③夏商西周时期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⑤春秋战国时期⑥明清时期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4、右图的残垣断壁是列强摧残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6、“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个口号是在哪个运动中提出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抗战期间,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忻口战役

8、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9、上党战役发生在 A陕西 B重庆 C山东 D山西

1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展开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元元年是以哪一宗教人物的出生年来确定的 A释伽牟尼 B耶酥 C穆罕默德 D马丁 路德

12、小李找来《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准备的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在 A俄国 B中国 C法国 D匈牙利

下图为1870年—1970奶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根据图示完成14、15题

14、造成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中东战争④世界经济大危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促使图中1950年-——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冷战”的结束 D欧盟的建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6、(1)请在下面两幅图中A、B、C、D、E处,写出它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5分)(2)图1的古代文明与图2的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1分)

17、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等。材料二:从1868年起,明治天皇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三、分析材料题(12分)

18、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1分)

(3)材料三记述了我国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1分)(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4分)

四、阅读判断题(6分)

19、材料一: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辗转十多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汉书》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材料二: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历经千辛,于1275年到达元朝首都。马可波罗聪明好学,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朝中供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足迹踏遍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他奇异的经历和广博的见闻,生动地留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传于后世。

以下说法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说法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否则划上“O”

(1)汉武帝非常重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张骞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做出了很大贡献。()(3)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4)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5)《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张骞和马可波罗都是有追求、有毅力的人。()

五、探究题(15分)

20、从人类文明的出现到15世纪,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从未中断过。从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竞争的局面。然而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以及人类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使人类和平与发展道路充满了挑战。(1)简述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史实。(3分)(2)举出3个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事例。(3分)并任选其中一例简述其意义。(2分)

(3)谈谈你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4分)

(4)面对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如何做?(3分)山西省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1-5:BBCBC;6-10:DCADD;11-15:BACCA

二、16、(1)A古埃及B古巴比伦或两河流域C古印度D古中国E古希腊(2)图1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图2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沿海地区。

17、(1)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或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使日本摆脱了论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变法图强或摆脱危机

三、18、(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答人治的加强也给分。(2分)是中国一步步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1分)(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分)**和灾难(1分)(3)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法制建设。(2分)

(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或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有序、稳定)的重要保证。(2分)

四、19、√√O√O√

五、20、(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首先征服(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扩张。(1分)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1分)布匿战争的胜利,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或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1分)(2)事例: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分)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分)。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着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2分)

(3)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2分)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2分)

篇6:新疆2018年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1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1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1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 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1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2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 题,其中第32 题5 分,第33 题6 分,第34 题7 分,第35 题6 分,第36、37 题各8 分,共40 分)

32.【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5 分)

(1)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 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1 分)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1 分)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 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1 分)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 魏孝文帝改革时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1 分)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1 分)

33.【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6 分)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 年9 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1 分)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 分)说出该 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答一个,1 分)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1 分)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 的含义。(1 分)

(4)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1 分)34.【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7 分)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 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 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 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节选自《长征组歌》

材料三 1974 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他们(与会代表),中国 绝无可能养活10 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 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1)1927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 鸡”指的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1 分)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 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2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 迹”?(1 分)中国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1 分)

文科综合试题卷第 6 页(共 8 页)

35.【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6 分)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 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 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俄国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1 分)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 中世界革命的先声”?(1 分)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1 分)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1 分)(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 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 憎恨”的原因。(2 分)

36.【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8 分)

材料一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 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 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 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 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 年4 月,美国 南北战争爆发;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材料三 1868 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 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 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1 分)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1 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1 分)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 何相同之处?(1 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2 分)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2 分)37.【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8 分)材料一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 年)。材料四 2011 年10 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 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3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1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 所示路线的历史作用。(1 分)

(2)指出材料二中“公约”的名称。(1 分)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1937—1944 年”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2 分)(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 的主题。(2 分)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1.B 12.C 13.D 14.B 15.B

16.A 17.D 18.B 19.A 20.D

二、非选择题:

32.【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1)思想家:孔子

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制度:科举制

(3)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或说汉话);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或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或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或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调制(或学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民族交融;或促进了民族交流)33.【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1)条约:《南京条约》(2)事件:五四运动

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等(3)1931年

含义:中华民族取得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或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等)(4)构想:“一国两制”

34.【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1)1927年,我党“孵出”的两只“小鸡”是:人民军队(或工农革命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农村革命根据地,或革命根据地)

(2)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3)决策:改革开放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5.【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1)事件:十月革命

理解: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因为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民主制度;或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等)(3)国内“巨石”:可以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背景上:封建专制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思想的影响;人民群众的反对;阶级矛盾的尖锐等;

从过程上: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或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颁布(或《人权宣言》的颁布)等。

(4)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或英国较早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或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或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或英国经济实力强大)36.【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1)改革:洋务运动

(2)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宅地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相同点: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3)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等。

(4)差异:中国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制度;日本不仅学技术,还学法制、军事、教育等。(或全面学习西方;或全方位学习西方;或日本有选择性的学习西方各国的长处等)37.【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发明:指南针

作用: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或传播了东西方文明等)(2)名称:《九国公约》 影响: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或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等)

上一篇:如何学好政治经济学下一篇:健康促进宣传标语(含控烟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