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04-18

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共8篇)

篇1: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特别提示:

1.本卷为综合文科试题单,共25个题,满分120分。其中思想品德部分13个题占分60分,历史部分12个题占分60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试采用开卷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2.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5.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③三角贸易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D.废除了奴隶制度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8.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9.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3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三:“同迷信进行斗争的人是人类的恩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1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3)材料四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什么?(1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有什么作用或影响?(2分)

三、分析与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1.【加强执政党建设】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重大的方针和政策,引领了中国发展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是在什么地点召开的?(1分)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1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召开的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2分)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正确的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2分)

(4)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3分)

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欧洲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1分)该组织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1分)

(2)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1分)

(3)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4)20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受美国的影响很大,请举例说明,成败各举一例。(2分)

(5)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一个国家?(1分)

2018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评分意见及参考答案

评分意见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作为上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卷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在评卷工作中要处理好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学生答案多样性问题。统一性是反映学科学习目标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学生答案多样性反映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保证考试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现。因此,在评卷过程中应注意:

1.开始评卷时先试评一定数量的试卷,整体把握学生答题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试题答案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做到每题“一把尺子量到底”。

2.主观性试题要尽量避免评卷人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体协商的方法以达成共识。3.开放性试题包括试题条件开放、过程开放和结果(论)开放,课程目标是把握开放度的主要依据。

4.参考答案是按照课程目标为评卷提供解题思路的一个参考,不是唯一和绝对的标准。当学生有其它解题方法和思路时,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可参照参考答案申的评分要点评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共24分)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1 8分)(1)中英《南京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2)洋务运动(1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分)。(3)公车上书(1分);新文化运动(1分)。

(4)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2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1分)(1)人文主义。(1分)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2)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2分)(3)《共产党宣11》的发表。(1分)建立巴黎公社。(1分)(4)①推动了社会改革和革命;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三、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 8分)(1)上海(1分)、领导工人运动(1分)(2)遵义会议(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3)革命道路:农村包同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等等。(3分)

(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2.

(1)欧洲联盟或欧盟(1分);欧元(1分)(2)美国一日本联邦德国(1分)(3)①都有美国的扶持;

②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③都重视发展科技;

④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⑤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⑥保持政局稳定,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3分)

(1个要点1分,苦之有理亦可给分)

(4)成:①二战前期,美国实行的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德国实力迅速膨胀。

②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促进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败:①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②二战中,美国参战并最终打败了德国法两斯。

(说明,成败各举其中一例即可,共2分)(5)匈牙利;(1贫)

篇2: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2018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综合文科试题

特别提示:

1.本卷为综合文科试题单,共25个题,满分120分。其中思想品德部分13个题占分60分,历史部分12个题占分60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采用开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进行填涂和书写。

K]

历史部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2.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5.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③三角贸易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D.废除了奴隶制度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8.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18分)9.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3分)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三:“同迷信进行斗争的人是人类的恩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1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3)材料四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什么?(1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有什么作用或影响?(2分)

三、分析与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1.【加强执政党建设】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重大的方针和政策,引领了中国发展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是在什么地点召开的?(1分)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1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召开的具有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2分)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正确的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2分)

(4)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3分)

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欧洲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1分)该组织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1分)

(2)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1分)

(3)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4)20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受美国的影响很大,请举例说明,成败各举一例。(2分)

(5)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一个国家?(1分)

2018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评分意见及参考答案

评分意见

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作为上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卷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在评卷工作中要处理好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学生答案多样性问题。统一性是反映学科学习目标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学生答案多样性反映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保证考试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现。因此,在评卷过程中应注意: 1.开始评卷时先试评一定数量的试卷,整体把握学生答题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试题答案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做到每题“一把尺子量到底”。

2.主观性试题要尽量避免评卷人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体协商的方法以达成共识。

3.开放性试题包括试题条件开放、过程开放和结果(论)开放,课程目标是把握开放度的主要依据。4.参考答案是按照课程目标为评卷提供解题思路的一个参考,不是唯一和绝对的标准。当学生有其它解题方法和思路时,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可参照参考答案申的评分要点评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8小题,共24分)1.A 2.B 3.A 4.C 5.D 6.A 7.B 8.D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9分,共18分)9.(1)中英《南京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2)洋务运动(1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分)。(3)公车上书(1分);新文化运动(1分)。(4)学器物(技术)学制度学思想(2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1分)10.(1)人文主义。(1分)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2)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2分)(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建立巴黎公社。(1分)(4)①推动了社会改革和革命;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三、探究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1.(1)上海(1分)、领导工人运动(1分)(2)遵义会议(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3)革命道路:农村包同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等等。(3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2.

(1)欧洲联盟或欧盟(1分);欧元(1分)(2)美国一日本联邦德国(1分)(3)①都有美国的扶持;

②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③都重视发展科技;

④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⑤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⑥保持政局稳定,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3分)(1个要点1分,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篇3: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试卷结构及呈现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形式依旧是思想品德与历史综合试卷。历史题目分布在试卷Ⅰ和试卷Ⅱ中, 知识内容所占比例中国历史约65%, 世界历史约35%,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为图片、文字材料解析题, 文字材料、图表探究题。 (见表1、表2)

二、历史试卷定向分析

(一) 考点分析

本次中考试题考点分布均匀, 历史考点涉及到科技、地理、政治和文化艺术方面, 其中, 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是本次中考考查重点, 各占约30%、25%、20%和13%。

(二) 题型分析

1、选择题

该部分试题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材料和图表, 考题13, 14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题15, 16, 17突出知识的迁移性和关联性, 通过引用重要文献中的内容, 既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容量, 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维度;考题18以图表形式的方式呈现, 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看图识图的基本能力, 而且注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演绎推理的能力。

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中, 政治史部分共3题, 经济史部分共1题, 科技、文化部分各1题, 尤以中国史考查比重相对较大。 (见表4)

2、非选择题

该部分试题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材料、图片和图表, 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不同学科知识间 (语文、地理) 的理解、运用、迁移和分析的能力。这三个题目均有一定量图片地使用, 学生首先要能看懂, 其次是理解和分析, 才能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本次非选择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分析能力, 还十分注重考查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对文字和数字的敏感程度。 (见表5)

三、历史试题特点

结合以上图表和分析, 本次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总体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 关注社会时政热点,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试题21题中涉及“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 照应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政热点。第13、20题涉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这也是照应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试题通过对时政的关照, 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二) 突出“三维”目标, 彰显新课程理念

本套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试卷命题依据, 在体现开卷考试要求的同时, 还承担着选拔人才的使命。试题处处体现“三维目标”的精神和理念, 重点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和知识重点设计, 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概括和分析等能力, 与此同时, 试题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 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该试卷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 其综合性主要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试题呈现出对学科间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着重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如考题19图片中三个人物的“名言”和试题20中的地图, 这些都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考查,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探试。第二,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试卷中, 历史知识更多地呈现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第20、21题的立意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试题设计巧妙地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融合在一起, 不再是孤立地考查其中一种历史知识, 而是从一个更加完成和全面的角度和视野分析历史、评价历史,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进一步做到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

(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有效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篇4: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试题特点

1.知识点的选择涵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平均涵盖。

选择题:中国近代史有第1~7题及第12题,8分;中国现代史有第8~11题,4分;世界近代史有第13~16题,4分;世界现代史有第17~20题,4分。非选择题:中外古代史有第21题,5分;中国近代史有第22题,7分;中国现代史有第23题,7分;世界近现代史有第24~25题,11分。如此布局,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等的考查范围。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课标要求“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选择题第3题就通过描述辛亥革命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判断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其他选择题第9题所示改革开放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股票”,第11题考查的“863计划”,第13题《权利法案》的意义等均属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科技革命及德国史、美国史,对这些重点考点的考查都依据课标,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立意。

本套试题侧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旨在让学生学会概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题、第8题、第21题、第23题、第24题,都考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需要学生明确图片表达的信息,回归教材知识,作出合理判断。关于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要求学生判断年代尺上的时间,联想发生的相关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并据此判断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的重要阶段,全面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对照题中选项可以得出,年代尺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主题。如第8题,图片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件大事,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巩固新生政权。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24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依据要求组织所学知识,虽难度不大,但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且着眼细节。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但往往在细节处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中国人民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属意料中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几年来成了考查热点,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美国史学生掌握得非常熟练,但《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间有何联系?

本套试卷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22题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科技革命与科技人物”,第25题是“美国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以下这些理念: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这也延续了河南中考的一贯特点。

5.依托周年,考查历史。

试题考查的许多事件属于整5周年或整10周年大事。如2013年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515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325周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30周年、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50周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汽车110周年、苏联工业化开始8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以色列建国65周年、冷战开始65周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开始35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55周年等。

二、备考建议

(一)开卷考试闭卷备考,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利用目录复习,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2.进行专题复习,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基本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颊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多角度训练,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二)如何回归课本endprint

误区: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背书。

回归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牢固掌握,理清易混点,突破易错点。围绕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

1.线索不清楚的,自己动手构建知识框架。

2.概念不清晰的,可以把关键词空出来填空、默写重要知识点等。

3.经常出错的地方,自己要将其整理到一起,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逐个突破。

4.事半功倍的做法,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演练。如针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2013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出了44道题,如果再加上2012年、2011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其中的必考点已全部囊括,把它们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来做,留心问题所在,重点复习,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背书要好得多。

(三)能力训练在平时

1.平时做练习题尤其是做选择题时,不仅要能做对,还要知道为什么选某一选项,并且弄清楚其他选项为何不对。

2.注重知识小结。可先建立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写出关键知识点。

3.平时作业、训练,要有意识地多做主观题,要认真做,按照考试要求做。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是中考历史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粗略算来,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切入角度:

(1)中国法制化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内容比较和作用归纳。

2.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切入角度:

(1)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

(2)也可结合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

◆切入角度:

(1)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注意与改变社会性质的三大事件区分)。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人手,认识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变迁表现和原因。

(3)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如深圳城市和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等)。

4.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

◆英国史切入角度:

(1)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日本史切入角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史切入角度:

(1)美国崛起的过程、应对危机的做法、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2)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3)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

5.“三农”问题。

◆切入角度:

(1)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2)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6.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

◆切入角度: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2)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

7.科技发展、科教兴国。

◆切入角度: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

(2)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

(五)解题技巧平时练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此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是肯定还是否定角度,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内涵和外延。

对被选项要做到“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2 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D和B。

2.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审题。审清题意是正确作答的前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①审关键词——明确要求答什么。

②审限定词——确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定、答案来源的限定。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其答案来源范围自然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③审分值——量体裁衣,根据分值判断需要答几点(中考一般每点1分)。

材料题审题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第二步,打腹稿。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准确对接,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

篇5: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史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3、“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4、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5、他的足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他是

A.张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6、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7、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8、“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9、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10、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1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属于经济方面变化的是

A.《海国图志》的编成 B.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C.京师大学堂开办 D.民族工业的发展

12、右侧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3、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14、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的民间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5、“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16、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斗争

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17、“1793年3月,反法同盟组成,陆续有7个国家参加。它们从四面八方向法国攻来。”“反法同盟”的此举,是为了

A.推翻罗马教廷统治 B.干涉法国大革命 C.颁布《人权宣言》 D.参加凡尔登战役 18、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战局 B.解放农奴 C.废除奴隶制 D.维护国家统 19、19世纪中后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实现本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是

A.玻利瓦尔 B.明治天皇 C.尼赫鲁 D.戈尔巴乔夫

20、它“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它是

A.手工工场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相对论

21、“1921-1922经济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防止生产过剩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3、“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材料反映的是 A.匈牙利的改革 B.柏林墙的修筑 C.德国重新统一 D.两极格局结束 2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体现了

A.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B.欧洲联合趋势加强 C.非洲独立浪潮掀起 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48

25、右图所示历史现象反映了

A.“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B.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D.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分)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1分)

27、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工业化开始后,殖民扩张逐渐向世界各个已有文明的核心区推进,西亚、北非、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他们动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变得比任何时代都更野蛮

——《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兴起的时间和最显著成就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一,概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4分)(2)归纳材料二中主要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对此,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什么纲领?(4分)

(3)材料三中“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古文明有哪些共同特点?“印度”被哪个西方列强所控制?(3分)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性。(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 BCACB 6-10 AABCD 11-15 DAADD 16-20 ABABD 21-25BCCD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评分说明:本大题每题给出了一个或几个答案供参考,如果考生的答案与本答案不同,参照本评分标准的精神给分。

26、(1)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3分)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3分)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3分)(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1分)

27、(1)①农村(小岗村);②经济特区;③国有企业。(3分)

(2)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⑤初级阶段;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⑦邓小平理论。(4分)

(3)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⑨民主法制。(2分)(4)⑩安居工程。(1分)

(5)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

28、(1)珍妮机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垄断(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4分)

(2)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失业威胁;剥削沉重);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共产党宣言》。(4分)

篇6: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10分,其中地理30分,历史40分,思品4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指定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赵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第1题为职教,第2—7题为地理,8—17赵为历史,18—28题为思想品德;每题2分,共56分)

8.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春秋时期商映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来 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 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列对中国古代边疆管理政策叙述正确的是()A.秦朝为开发北疆兴修灵渠

B.汉式帝设置西域都护,总管今新疆地区 C.郑成功设置台湾府,加强同内地的联系 D.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10.下列哪一项信息不能从右图中获取()A.广州、虎门、厦门等地军民纷纷抗击英国侵略军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1.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哪些探索活动是为条了实现这一梦想()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文通线和封锁网。”这段报道反映的是哪场战没?()A.北伐战争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美因被迫宣布投降 B.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C.1971年,中国首次加入联合国,取得了外交的重大胜利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完成祖国统一 14.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

①制定《1787年宪法》 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15.“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16.右边地图是哪一政治格局下的欧洲地图()A.拿破仑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欧洲 C.两极格局下的欧洲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欧洲

17.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A.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B.大机器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C.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变 D.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其中29—30题为地理,共16分;31-33题为历史,共20分;34-35题为思想品德,共18分;共计54分)

31.唐宋两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水能我舟,亦能覆舟”“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唐太宗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 各为所任……

——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之所以开创“贞观之治”,除他自身“戒奢从简”外,还得益于哪些举措?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相关史实。(2分)材料二

(2)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繁荣的具体表现。(2分)

材料三 下面的图片与文字反映了唐宋时期人民的创新能力。

(3)写出A图中中业业生产具名称。(1分)B材中“这种方法”是指哪项伟大发明?(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

——摘自人教版八下《中国历史》

(1)马克思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摘要

(2)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多次发表谈话,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什么?这些讲话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又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十九大报告》

(3)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分)

(4)当今世界,战争、冲突、贫穷、气候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应如何顺应历史潮流,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2分)

33.西欧,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一度衰落,又再度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摘自人教版九上《世界历史》

(1)西欧为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来证明这一观点。(2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

——摘自人教版九上《世界历史》(2)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反思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端,而一战期间爆发的十月革命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苏俄,请回答:欧洲为何成为一战的主战场?(1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进程有何影响?(1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国氏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氏生产总值的比重如右图:

——整理自人教网

篇7: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科技成就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B)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历史上南方经济一直落后于北方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

D.“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反映了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D)。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新疆就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在新疆的行政管理制度来源于什么制度(D)

A.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利将军 C.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D.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6日至7日赴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次“习特会”,此次会议对确定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方向、推动两国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是(B)

A.基辛格访问北京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

6、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C)A、致力于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从而和平崛起 B、强化国家军事实力,通过战争手段奠定强国的地位 C、通过革命或改革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提升综合国力 D、建立先进自由民主理念提高世界影响力确立强国地位

7、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斗争是(C)。

A.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8、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大国及大国联合体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其出现的原因的先后顺序是(A)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 B.凡尔赛和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苏联解体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超多强 ——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9、美国《时代》周刊往往以自己的视角和价值观选择封面人物进行报道。下列对《时代》周刊杂志封面解读错误的表述是(B)

A.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促进了人类进步,照亮了世界 B.比尔·盖茨最早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改变了世界

C.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D.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科技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欧洲国家开始(A)

A.逐步走向联合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B.和美国结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来阻止苏联的威胁 C.成立联合国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世贸组织以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公平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20分)

11、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二 《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

材料三

《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

(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武帝实行的哪一历史措施?并分析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2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1分)答案:

(1)实行制度:郡县制;废除制度:分封制.

(2)事件:颁布推恩令;高明: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言之有理即可)(3)行省制度

(4)作用:巩固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

12、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8分)

近代以来,日本近乎中国发展的克星,曾经有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都因日本而中断。

1861年,中国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击后终于醒悟,开始向西方学习,史称“同光中兴”。之后几十年,中国的经济构成发生巨变,近代化工业基础逐渐成型,然而,就在中国依照自己的规则按部就班前行时,中国改变了韬光养晦的既定政策,为了朝鲜的未来与日本大打出手。短短几个月,清军原形毕露,“同光中兴”的神话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后中国又经历三十几年动荡,于1928年重建统一,开始新一轮现代化建设。1928年---1937年这10年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岁月”,中国的现代化在此期间确实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又是日本第二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4年漫长等待,8年殊死抵抗,中国苦撑待变迎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物质代价最终赢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战前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也化为一股青烟。

如今中国又到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近40年为中国人赢得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底气;日本的步步紧逼、寸步不让,也不断激起中国人的愤怒。然而,日本在历史上两次打断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梦想,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教训。今天,历史赋予崛起了的中国更多的战略选择空间,那么,如何管控中日外交风险,不让钓鱼岛成为历史上的“朝鲜”、“伪满洲国”,不让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不仅是外交当局的责任,更值得全体中国人警醒。(1)材料中的“同光中兴”是指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中“为了朝鲜的未来与日本大打出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上?之后与日本签订的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什么?(2分)(3)日本第二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的14年漫长等待的标志性的起止事件分别是什么?“8年殊死抵抗”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2分)(4)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哪一成就?(1分)(5)当前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一倍多,赶超美国也是指日可待,中国梦的实现忆成为全民族的期盼,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应如何避免第三次现代化进程被日本打断?(1分)

答案: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起止: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或日本签署投降书。关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揺; 韬光养晦;管控中日外交风险等合理的建议二条即可

13、材料分析题(6分)

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1931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1/3,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失业者多达300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了1/3以上。1/3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多起。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经济陷于崩溃。

(1)材料一中美国入侵使日本出现的民族危机和世界历史上的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日本摆脱危机的改革措施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此次改革的性质?(2分)(2)材料二中日本出现经济困难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为摆脱困境日本对美国采取哪一冒险行动揭开了太平洋战争序幕?(2分)

(3)材料三中日本摆脱战后困境而在50年代至70年代迅速崛起的外部因素是什么?(1分)

(4)从上述材料所涉及的美日关系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答案:

(1)工业革命。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篇8:2018年安顺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遵循课标, 注重基础

2012年南通中考历史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我们都可以在课标或者是根据课标制定的目标达成中找到, 有些就是课标或目标达成中表述的再现。如, 选择题第2题考查造纸术,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造纸术, 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第4题考查了《资治通鉴》, 课标的要求是“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与体例”;第5题考查了百团大战, 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第15题考查的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可以说考查的所有知识点都能依标扣本, 与课标或者目标达成做到一一对应。不仅如此, 绝大多数的题目也与课程标准的能级要求相符。如,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选择题的第6题就考查了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的影响;课程标准要求“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能级要求属于认识层面, 第13题就考查了霸权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威胁。再如, 材料型问答题的第1题第 (1) 问,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华盛顿和林肯对美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与课标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以及“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能级要求一致。如此, 南通中考历史的命题思路紧扣课标及目标达成, 能级要求与课标一致, 这与新修订的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的原则不谋而合。

二、挖掘资源, 创设情境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 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如此, 教学评价更需如此。本次中考命题中, 命题者注重挖掘相关资源, 创设问题情境, 版面图文并茂, 布局美观合理, 形式多样, 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全卷共用图表10幅, 其中4幅选自课本, 5幅选自著作资料, 1幅据教材改编。如, 选择题第2题, 试题出示了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图, 4幅图分别是沤竹、煮竹、抄纸和烤纸, 然后提问这种造纸法的出现, 应不早于战国、秦朝、西汉和东汉四个朝代的哪一朝代?该题情境新颖, 设计精巧, 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再如第8题, 用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 考查1978年后我国粮食产量迅速提高的因素。而两道综合题的第 (2) 问都采用了新的材料, 提出了相关问题, 以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观点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历史信息, 给试题赋予了较多的人文色彩, 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关注时代, 贴近生活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进行分体质。新课程理念呼唤课程学习回归生活, 关注全人类普遍价值的重大历史问题。反映到中考命题趋向上, 就是试题要贴近生活实际, 多创设生活情境, 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鉴于此, 在南通中考历史试题中, 命题者把握时代脉搏, 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 关注社会问题和时政热点问题。如, 选择题第22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发表了重要讲话, 鼓励人们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等内容。如, 非选择题第32题, 命题者以1912年2月12日, 清帝下诏退位, 中国帝制结束作为切入口, 把握这百年一遇的契机, 将古今历史综合起来考查, 重点考查了辛亥革命和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变化等知识, 贴近生活, 关注热点,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四、重视过程, 探究开放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的理念, 并显著提出“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过程与方法”的叙述更为清晰、明确、完整。它呼唤师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 进行探究式的教与学。在教材编写中, 每课增加了“活动与探究”一栏, 每个板块都增设了4节活动课。与之相呼应, 南通中考历史的两道综合题, 都暗合课标的要求,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 31题对应《世界历史》上册76页“活动与探究”“……查阅有关资料, 撰写一篇华盛顿的小传记, 并结合上面评价, 谈谈你对他的看法。”由此, 试题在给出有关华盛顿和林肯的材料的基础上, 要求概括两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此外, 你还知道他们有哪些品质受到后人尊敬?再如第32题第 (3) 问, 一开始直接利用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115页“活动与探究”第2题为原型, 稍作改编, 以“我家的过去与现在”为题编制社会调研提纲, 要求学生结合亲身体会, 从他们能感受到的居住、交通、通讯和娱乐四个方面回答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的变迁, 既有物质生活的层面, 又有精神生活的层面,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见, 试题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理念, 注重探究与开放性, 具有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摘要:2012年南通市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遵循课标, 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注重情境设置, 题目贴近生活, 凸显课程理念, 注重探究与开放性, 具有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上一篇: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会龙山办事处领导来志溪河学校进行教师节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