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2024-05-22

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共11篇)

篇1: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二年级(2)班 卢超

经常听到有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和课件,以及激情四溢地讲授,始终不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全面调动起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其实,这涉及到课堂组织教学问题,由于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太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上课时间不长思想就要开小差,不管老师让干什么,他自顾悄悄玩自己的,让老师干瞪眼。用通俗的话讲,那就是“没有把话说到学生心里去。”在这里,我就小学课堂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目标对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方向,制定目标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高低又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二、注重有效的激励办法

常言道:“好话一句三冬暖”,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指责的话都管用,小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特别是教师的赞赏。作为一名教师,挖掘学生的优点,不吝惜赞词的来夸奖学生,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也刺激了其它同学的求胜心,对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至关重要。表扬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语言可物质。语言应当具有丰富性、针对性、多样性、鼓动性,表扬时,眼光要看着被表扬的学生,语气一定要真诚。物质激励多用小红花,小物件等。学生精彩回答,或是能突破自我者,教师应当让全班鼓掌以示恭贺,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就,对于学习积极性会成倍增长,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方面,我有个很成功的做法,不妨介绍一下:我用吹塑纸做了一棵大树,贴在教室里显眼的位置,又剪了多枚树叶,每片树叶上写上一个学生的名字,并根据学生的组别,将写有学生的姓名树叶,分别贴在各组的树枝上,学生表现好一次,就在他的树叶上,贴上小五星或小红花。经常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得的表扬最多,哪个小朋友的表现最好。学生你追我赶,争拿小五星或小红花,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

三、强化既定的约定信号

低年级的儿童,自然特性强,做事多凭各自的喜好,这就为教学增添了重重阻力。为了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约束,约定俗成,共同遵守,强化训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灵活使用各种信号,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上课铃一响,他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急匆匆地跑进教室,身在教室里,心在教室外。因此课前我一般都让学生朗读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小脚并并拢,小手自然放;不打闹来不乱讲,勤动脑来认真想,争做学习的好榜样”,一来也提醒了他们该收心思,二来也为他们该怎样去做指明了方向,一举多得。

其实,学生转移注意力是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的,教师也不能违背科学规则,这时可给予学生适当的信号提醒,如:教师念“一二三”,学生则回应“我坐端”,学生在呼号的过程会自我提醒并自纠;或是师生同做休息操,边做边喊口令:“点点头,伸伸腰,站要直,坐要正,专心听,勤动脑,诚实的孩子,思想好。”当喊到“坐要正”时,学生一下整齐的坐下了;或是让学生朗读一首诗歌,或猜一个谜语,然后再进行讲课;或是带领孩子们唱一支儿歌,如《上学歌》《数鸭子》等,孩子们的疲劳会在歌声中得以缓解,重新把心思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

四、变换多样的教学形式

低年级小学生因年龄小,他们的注意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处在发展阶段。当上课时注意力仅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如果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

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想方设法,尽量要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比如,课堂上的小表演、小游戏、小讨论、讲个小故事等等,都能很好的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避免因过渡疲劳而降低学习效果。教师在讲课时可串插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字游戏,或教师进行直观演示,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巧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极好。

六、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是一种调剂品,使人放松,给人带来欢乐,并在快乐中学习。如在课上,有些学生坐着的时候喜欢弯着腰,弓着背,这时我便说:“同学们看,我们教室里还坐着几位老爷爷,老奶奶呢!”,说完学做他们的样子。全班都被逗笑了,不注意坐姿的学生则立刻挺起胸,端正坐着,这样在玩笑中教育了学生,既风趣又效果佳,艺术性的语言使课堂变的轻松而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高。运用语言方法是很灵活的,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因材而定,因境而悟。总之,组织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教师要将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精神投入学习,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差。在课堂上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玩橡皮、玩铅笔、回头说话、在书上、本子上或桌子上乱涂乱花等,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有的当老师讲课或者同学发言时就喜欢插嘴,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课堂上时而吵吵嚷嚷,时而死气沉沉。因此,组织课堂教学就尤为重要。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唱儿歌、演数学话剧等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操作、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中。例如讲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导课中、在一些练习题上都可以创设故事情节。如:在一年级《背土豆》一课中就创设了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情节来导入新课;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一节中就创设了黄山、华山、泰山、香山比身高的故事情境;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授有余数除法时,针对课本图片“小蚂蚁用树叶过河”的练习题就可以创设小蚂蚁过河的故事。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等,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二、采用“哄”的教学对策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哄”就是要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潜在能量”,使之由发展可能变成发展现实。“哄”是一种教学技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育境界,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哄”的方法最为常见。

1、言语上的“哄”。

运用正确适当的语言“哄”着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数学课堂组织的重要手段。例如:“看,某某某做的最端” “某某某听讲最认真,是这节课的听讲冠军” “某某某这段时间进步最大” “某某某发言最积极” “某个小组表现最好” “这个题老师不会做,你能帮老师做出来吗?” “老师不会的题你都做出来了,你竟然比老师还聪明,你真棒!”„„ 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哄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所以课堂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哄”着他们,课堂上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引导走,积极主动去学习。

2、物质上的“哄”。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励学生认真专心听讲。我用的最多的是奖励“小贴贴”和“加量化分”。开学初,我给每个学生量化分100分,表现好的加分,表现不好的减分。对于每一节课上表现好的学生就奖励一枚“小贴贴”,并加一分。月末、期末对量化分高的前20名奖励本子。有时,也会用糖果、饼干等进行奖励。一个小小的水果糖或一个饼干就可以支持着大多数孩子一节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其实,不管是言语上的“哄”,还是物质上的“哄”,受到奖励的只是少数学生,在激励这些少数学生的同时,最大的作用是给大多数学生树立榜样。收的奖励的同学心里美滋滋的,想要表现的更好;其他同学心里羡慕,也想要老师的表扬、奖励,于是就会向他们学习,坐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表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的奖励的这少数人,以榜样形象激励着全班同学,于是课堂秩序变好,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趣味性的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在一节课中前十五分钟一般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在后一段时间注意力明显下降。此时,练习的设计应注意趣味性。根据儿童好动、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新颖的、有趣味性的练习,例如:开火车、摘果子、接力、送信、小动物找家、夺红旗、找朋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打擂台、走迷宫、当医生等形式,这些练习具有游戏性,学生感兴趣,也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或者将一些解决问题的习题用一些小故事展现出来,学生喜欢听也有兴趣学。这样让学生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有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兴趣浓,注意力自然集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篇3: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一、“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方法

平坐在地上, 伸直双腿, 脚面绷直, 弯曲腰部, 双手放在头的两侧, 尽力向前伸慢慢用力, 不要晃。

二、国家规定的测试规格

将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测试前, 用尺进行校正, 即将直尺放在平台上, 使游标的上平面与平台呈水平, 将游标的刻度调到0位。测试前, 受试者应在平地上做好准备活动, 以防拉伤。受试者坐在连接于箱体的软垫上, 两腿伸直, 不可弯曲, 脚跟并拢, 脚尖分开约10~15厘米, 踩在测量计垂直平板上, 两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 渐渐使上体前屈, 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 (不得有突然前伸动作) , 直到不能继续前伸时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 向内为负值, 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 取小数点后一位。如为正值则在数值前加“+”符号, 负值则加“—”符号。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柔韧性的提高, 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 提高技能和技术, 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下面以二年级学生为例, 介绍一些学生学练坐位体前屈的方法。

(一) 初步学练, 建立动作表象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 已经初次接触了坐位体前屈的测试项目, 对动作的测试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中以单双人的学练为主, 可以穿插一些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游戏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家庭锻炼进行练习。课堂教学中学生分为两人一组, 一人练习一人观察纠错, 提醒学生动作到位。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巡视练习效果, 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与帮助, 并用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此阶段, 学生练习的方法有:单人立位单腿上抬压腿、仰卧直腿后倒、坐姿分腿下压和胯下传球的游戏等。教学中采取集中示范、分散练习、集中展示和互动评价的方式, 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学练方法, 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二) 基本学练, 学会正确方法

坐位体前屈的测试中要求学生在两腿并拢伸直的状 态下, 上身越靠近腿部, 两手前伸的距离就越远, 因此在本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学练方法主要在两腿并拢伸直的状态下进行。在复习上一阶段的压腿动作后, 让学生进行立位体前屈练习, 这一动作简单、方便, 是体育课准备活动中最常用到的动作, 学生可在教师的集体口令下进行练习, 用整个手掌触地, 如手掌不能触地, 则可以用指尖尽量触地, 弹性屈伸, 教师时刻提醒学生两腿伸直。对学生的动作评价后, 可进行坐位体前屈练习, 要求学生呈坐位姿势, 双腿伸直, 两脚勾起, 两手手腕碰触脚尖, 头触碰膝盖, 弹性屈伸, 如不能, 则用手指尖尽量碰触脚尖。待学生动作熟练后, 开展“拉小船”的游戏, 动作为两人面对面、脚对脚坐, 两腿并拢伸直, 游戏时, 手拉手弹性屈伸, 每组10~12次, 在每个人的最后一次时刻停留5~8秒;若学生柔韧性较差, 则两腿分开, 以减小练习难度, 逐步减小两腿分开的角度, 直至两腿并拢。在此阶段每次课后要布置回家作业, 要求学生每天完成4~5组坐位体前屈 (弹性屈伸) , 每组12~16次, 每次两手要尽量前伸。

(三) 技能巩固, 努力提高成绩

这一阶段以巩固学生的动作为主, 改弹性屈伸为保持动作, 在学生压腿、立位前屈和坐位前屈的动作中要求学生动作舒缓, 前屈到最大位置后能保持5~8秒, 可以结合纵横叉的练习进行。学生两人一组, 在练习坐位体前屈时, 帮助者在其身后双手压住练习者的膝盖, 上身压在练习者的背部, 帮助其最大化的前屈, 并能保持5~8秒, 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 不做超负荷的动作。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多关注学困生, 多用“双腿并拢”“绷直膝盖”等话语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规范;用“两手往前伸”“头触碰膝盖”等话语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用良好的示范展示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成绩预估。在此阶段每次课后的回家作业, 要求学生每天完成4~5组坐位体前屈 (最大值保持5~8秒) , 每组4~6次, 每次两手要尽量前伸。

(四) 达标测试, 检验学习效果

测试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 可以从热身跑开始, 压腿、立位前屈和坐位前屈 (弹性屈伸) 作为坐位体前屈练习的专项准备活动, 使学生的身体状态有良好的准备, 防止韧带拉伤。测试时再次提醒学生动作的要领:两手尽量前伸、低头触碰膝盖, 在前一个学生测试的时候, 未轮到的学生可以继续做压腿、立位前屈和坐位前屈, 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测试后要表扬那些进步明显的学生, 特别是有进步的学困生。对于那些经过努力仍然没有合格的学生, 在课后可以对他们进行辅导, 在上报成绩前可以给他们多次尝试的机会, 并最好成绩记录。

四、我的教学体会

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 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 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 而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 体质下降时, 大多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一个人的柔韧性程度越好, 表示其关节的活动幅度越大, 关节灵活性越强。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坐位体前屈来评价柔韧性;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在对幼儿、成年及老年人等年龄段柔韧性监也已经采用了坐位体前屈测试。所以, 《标准》设置项目时选用坐位体前屈来反映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是《标准》测试项目的其中之一, 因此, 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都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坐位体前屈动作简单, 又较为枯燥, 因此, 在教学手段上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都会选择一些比较传统的方法, 如:让学生单人坐着或站着把手伸出去 (前提是膝盖不能弯) 坚持几秒钟时间。但经过几次重复的练习后, 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 练习时也就能偷懒则偷懒。利用小游戏让学生练习坐位体前屈, 学生顿感新鲜, 如:在立位前屈的练习中, 每次前屈的时候捡起一个乒乓球等小物件;坐位前屈双人对拉时, 用“拉小船”“传接物比快”“拍手心”等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练习中学生们表现得比较积极。

篇4:低年级体育课常用组织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体育课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121-02

低年级学生最爱上体育课,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可一高兴就会忘乎所以,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游戏开始了!”哇,学生兴奋得过了头,有的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笑得前俯后仰,还有些离开队伍扭起“秧歌”,整个操场一下子“煮沸”了。即使老师这时有事要说,孩子们也充耳不闻,你说你的,我玩我的。于是,很多老师要么声嘶力竭地大喊一声“停!”,要么拼命地吹着哨子。转瞬间,那些蹦蹦跳跳的孩子噤若寒蝉地呆看着老师。老师们这种“大煞风景”的举动,给原本快乐的体育课堂留下了不小的遗憾。要想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心理满足,玩得高兴练得开心;又要有序地组织教学,保障活动安全。我常常采用以下几种组织教学:

一、师生对话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整个身心始终活跃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耳听、眼看、口念、身动呼之即应,教、学、演、练如涌如流,这样师生配合默契自然,课堂气氛活跃。例如稍息、齐步走、原地踏步等动作,都是先出左脚并要求同时呼出“左”的声音;又如疏散或密集队形时,教师顺口说出“左右之间的空隙叫?”学生边做边回答“间隔”,“间隔多宽”“一拳”;做操时教师呼“一、二、三、四”,学生接“五、六、七、八”;教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口念身随“我就跟你这样做”。对于低段的主教材,教师最好编一首通俗易记,朗朗上口的“要领词”,如“五指张开,手成球形”“低头团身像皮球”。这样一来学生始终陶醉于认识与身体活动的愉悦之中,达到知性合一的境界。

二、兴趣激发

抓住兴趣,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能力都较差,插图导入可以丰富想象、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动作。教立定跳远时,教师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的动作像什么动物跳?它是怎样跳的?学生通过回答,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从而为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少年拳第一套的跳步推掌教学中,学生于初始阶段已粗略地能依形体动作要求,演练“跳步推掌”这个富有刺激性的动作,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在下阶段的教学活动里,教师就可有目的地把“跳步推掌”这个动作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向学生提出“怎样做到掌要直、肩要沉、劲要顺”“动作要做到紧凑、连贯、轻巧有劲力的关键在哪里”等等。这样提问,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求胜和表演欲望,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一招一式的反复练习、尝试,从中悟出练好武术动作的方法、要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暗号约定

小学生常玩的一个游戏叫“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当他们一起喊“一、二、三,不许动”时,所有的人都必须做一个瞬间的静止动作。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如果体育课上老师提前与学生有一个这样的约定,会有什么效果。想到做到,于是我就和学生们约定,当我用哨吹一个长音“嘟——”的时候,每一名学生都要“面向老师,立正站好”,当听到一短一长音“嘟——嘟——”时,学生要马上集合。左手握拳举过头、右臂手四指分开前平举是“站成四路纵队”,两手胸前向内划动是“聚拢”、向外划动为“散开”,竖大拇指是“表扬”……这个约定必须有一个适应期,只要学生养成了习惯,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静制动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他们的注意力与激动兴奋的情绪占优势,抑制过程不完善。抓住这一特点,当孩子们玩得不能自拔时,老师要从变数上下工夫,才能吸引住孩子。如老师只要往那里一站,做一个篮球暂停的手势,并用犀利、灵活、有神的目光扫视全体学生,这样不消几分钟,就会有些机灵的孩子领会老师的要求,接下来,以小静带动大静,纪律问题自然水到渠成地被解决。

五、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游戏教学中,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会有很多好办法、好主意,创造性地完成游戏。例如:“大鱼网”游戏中,“渔翁”如何张开大鱼网捕到更多的鱼儿?“小鱼儿”又如何灵活机智地躲开“渔翁”的网?“狼和小羊”游戏中,“山沟里的狼”怎样才能吃到“小羊”?“小羊”怎么样才能越过山沟去吃嫩草呢?我在体育课中,有意留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好办法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好朋友,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自己的小伙伴。

六、开发、收集“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器材

体育器材是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有效的第一保证。原来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的思想基础上配置,许多器材不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也很少得以使用。而通过学生收集“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器材如:易拉罐,即可以在投掷时当“投掷物”,又可以在游戏时当“标志物”,也可以当“保龄球”进行游戏和进行叠高比赛。又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飞机进行游戏,可以团成球打雪仗,可以卷成棍当“体操棒”使用,可以当抢座位的“座位”使用。这些由学生收集、开发的生活器材,即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七、褒奖分明

喜欢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人都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并得到肯定或表扬,更不用说争强好胜的儿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搞一些表扬奖励活动,当教师对儿童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进取的苗头予以肯定、鼓励,都会引起更加积极的反响,而且越夸越来劲,并产生群体效应。如€讇捉裉焐峡握径幼詈没瘛盎褡罴颜疚唤保 保粈讇锥髯龅煤没瘛白罴讯鹘薄保粈讇追浅W袷丶吐苫瘛白袷丶吐山薄保粈讇淄沤嵬Щ瘛盎ブ薄薄煜驴瘟耍耸ぷ坊鳎俦硌镆幌卤硐肿钣判愕男∽椋Vけ鸬男∽榈难嵫鄄龅貌坏昧耍陆诳蔚募吐勺匀换帷疤煜绿健薄

篇5: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或教学经验等,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低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而且不太集中。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努力寻求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情境,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上课铃一响起,学生就应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与本节课相关的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放到规定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做好上课准备,站在教室门口,对没准备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提示,也可以安排值日生当教师的小助手,把这一环节准备得更完美。另外是教师本人的精神面貌要好,情绪要愉快,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能注视到教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

其次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教育和训练。课堂常规是一项持久的教学任务,学生从入学那天起就有了课堂常规的约束。这一项也是相当重要的,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养成习惯。

课上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表现,随时组织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靠教学活动本身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控教学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牢牢依靠课堂教学的管理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掌握教育机智,冷静、巧妙地处理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突然发生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如一个孩子把凳子坐翻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突发事件上,如不迅速巧妙地处理,必将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我们上课教师的灵活处理,学生才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以前经常从事中高段的小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今年亲身体验了一年的小学低的教学及班级工作。本想着低段的学生和中高段的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异,直至自己亲身体验后才知道,从事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以爱当头。

二、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三、注意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四、选好班级小干部,切实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五、勤跟班,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开展针对问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六、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落脚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如何,就主要看整个学校班级管理的状况,而班级管理如何,却主要决定于班主任的素质。一、一个班主任必须具备两心,一个是“爱心”,一个是“耐心”。爱,造就责任心,责任心激发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动力;爱,又使我们跟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师生关系平等而融洽,学生对我们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就会采取乐于接受的态度。爱心,不是表现在口头上,只有把爱心渗透在与学生交往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体验到才行。不要认为学生们年龄小体会不到,实际上学生们在感受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上比我们成年人要敏感的多。所以,有“爱心”是当好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首要必备条件。

要以身作则,处理问题要公正。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尽量首先做到。否则,学生表面服从,内心不服,我们的话就没有多大教育效力。在对学生之间矛盾的处理上要谨慎,要无论男生女生,无论是否是教师子女都要一视同仁。前面我已经讲到学生们比我们成年人敏感,如果我们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学生对我们的成见,降低我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从而影响我们的班级管理。

在讲清楚上面出现的问题之前,我先来说说写人物外貌应该注意的顺序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外貌,首先是“从头到脚”地看,没有人会先看“脚”再往上看“头”的,所以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写人物外貌,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让他们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来写,否则他们写起来往往是一会儿写脸部,一会儿又写穿了什么鞋子,然后又从“脚”回到了“头上”,显得杂乱无章,真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意味!在这里我要郑重说明一般来说,我教孩子写外貌是按照以下顺序来写的:

一、发型; 二、五官和肤色(不必面面俱到,只选印象最深刻最有特点的来写);

三、上身穿;

四、下身穿;

五、脚蹬(什么鞋子)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样教小朋友学写人物外貌,不是成了死板的八股套路吗?其实不然,正因为他们的年龄很小,所以才必须要遵循一定规律,以达到日后写外貌的游刃有余,就像孩子初学书法一样,第一次写毛笔字时,老师会用田字格来规范字的间架结构,使孩子不至于写出来的毛笔字大的大小的小,等到他入门后学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田字格来规范也能运笔自如啦!事实证明:我这里的学生在上到四年级时,写人物再也没有了当初必须“从头到脚”的顺序,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不必再那样刻意约束自己,他们写人物外貌时常常选择人物全身最明显的特征来写,他们也知道这样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并没有被老师最初的写作方法所束缚!

那么在小朋友开始运笔时,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居然对许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并不知道书面语的名称怎样写?比如有一个孩子写人物外貌时,正好我让他写的是班里的一个小朋友,现在正值秋季,那个小朋友穿了一条“牛仔七分裤“,结果他写到:他下身穿着“半截裤”,我当时一看就哑然失笑,到底是孩子啊!给不认识的东西命名也十分形象生动,可惜名称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不能自己想怎么命名就怎么命名,因为这样容易给读者造成误会或根本不知道你说的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笑话,那是十五年前,我师范刚毕业在老家的一所小学教书,当时有个同事把自己三岁左右的宝宝带到了办公室玩,然后她就去上课了。我们都在逗宝宝玩,还拿桌上的苹果给他,这时小宝宝突然奶声奶气地对我们说:“阿姨,我想吃‘麻皮果’!”我们当时就懵了,然后面面相觑,大家都不知道“麻皮果”到底是什么东西?心里想:一定是很高级的水果吧?要不然怎么连我们这些大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水果呢?包括那些上年纪的老教师也摇头不知所云。后来等孩子母亲回来后,我们都问她:你儿子要吃的“麻皮果”究竟是什么水果啊?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同事一听哈哈大笑,她说:儿子所说的麻皮果其实就是“梨”,因为当时她给儿子吃了梨,但忘了告诉他这是什么水果了?可能儿子观察这种水果是淡黄色的底子上布满了黑麻点,也知道这属于水果,所以就想当然叫成“麻皮果”吧!

呵呵,这里的“麻皮果”和作文班小朋友写的“半截裤”,真是有的一拼哦!于是我就开始刻意教孩子认识一些人常留的发型和常见的服饰,这样教学问题又来了,我只能现场让孩子认识一下老师和其他同学,还有来接送的家长身上,所穿的服饰和他们留的发型,但是还有许多常见发型,因为没有直观的教学模型,孩子认起来还是有困难,这时我就想起了简笔画。

说起简笔画,它不同于漫画,属于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好在我上师范时简笔画就得到过老师的夸奖,于是我一鼓作气画了上面的两张简笔画,然后又打印出来名字,再用小剪子剪下这些打印好的名字,用双面胶逐一小心翼翼地贴在简笔画的下面,接着又把这些贴好名字的教学图案用复印机复印,这样我制作的图形就“有图有说明”了,虽然我做起这些图文结合的教具很麻烦,昨晚上一直搞到12点多,但是世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我相信当孩子拿到这些教学资料时,再配上我逐一的讲解,他们在写人物外貌时就不会犯“想当然”的错误了。此外,我还会在教孩子认识名称时,帮助他们扫除“生字障碍”。

另外,人物的脸型和眼睛可以结合现场上课的小朋友来教授,比如可以结合学生的外貌,让他们认识“瓜子脸”,“国字脸”,“三角脸”,“梯形脸”,“圆脸”,“葡萄眼”,“三角眼”,“丹凤眼”“一线天”等等。颜色也是这样现场教学的,教会学生认识一些颜色的书面语,什么“湖蓝色”、“铁锈红”、“月白色”、“藕荷色”“米黄色”等等。此外,有些学生穿的衣服不止一种颜色,比如大多数男生穿的T恤衫是彩色条纹的,如果主要色调是黑色和红色,那么就叫“红黑相间”,如果主要色调是白色和蓝色,就叫“蓝白相间”等等。还有是某种色调的底子上再配以某种色调,比如“黑底子红花”,“蓝底子白花”等等。

篇6:如何组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海南农垦东岭农场中心小学符家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会学生做作文?本人认为可以从下面这几点入手。

一、学会审题。

因为作文类型不同,各类型作文的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写作时学生稍微不认真审题,写作文时就会偏题、跑题。审题再这里可分为两步进行:教师解题和学生探题,重要的是后一步。教师解题就是教师讲解作文要求,让学生弄清作文题目的意思、要求。比如说一个半命题作文“一件的事”,教师在解题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填入一些形容词,如高兴、有趣、难忘、懊悔等。至于填哪个词,哪个词就表示出怎样的中心。教师解题完后,要组织学生探题,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让学生互相讨论来确定中心、选材和写作方法。如我教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件有趣的事”这命题作文中,简单讲解要求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这么几个问题:

(1)写人还是写事?(2)写一件什么样的事?(3)题眼是什么?(4)选什么样的材料?这些问题要在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得出,教师只能适时提出一些建议。

二、组织写作

俗话说:“趁热打铁”,趁学生找到写作兴致时,我们应及时组织学生写作。这个写作过程我们平时组织学生写作一样,只不过因作文已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学生写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要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只需对他们适当辅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和学习写作训练成正比的,只有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写作能力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所以,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学生写作时,尽量放在课堂中进行,以免有些学生“偷懒”,回去抄袭或仿写别人的文章。

三、重视修改。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己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更何况是学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可采用自改、互改、抽改和全改。自改和互改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组织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时,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题目拟得是否恰当;字、词是否用准确;有无病句;详略是否得当;选的材料是否适合文章中心„„因为学生初试学改作文,修改作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抽一些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对其存在的共性问题或重要的问题集体讲解。如我在一次抽改“难忘的一件事 ”的作文时,发现一篇习作字、词方面没有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内容却不够健康,这位学生写他在受到别人欺负时,有人帮他打架赢了,让

对方挂了彩,这件事很让他难忘。像这样的作文我们要在班上特别强调,内容不健康的作文背离了《小学生日常规范》和做人的准则,那是不能写的。

此外,教师也要有时全改作文,以便了解学生在学习修改作文后学习修改作文的情况和写作能力,发现修改精美的作文,可选几篇作为范文,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供学生借鉴学习。

篇7: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知道,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可是,如何组织教学,却成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尤其是一年级,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上课随意说话。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组织好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暑假培训所学到的和自己几年来的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要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刚接触新班级的数学课,不要急着上数学,首先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因为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上课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也可以让学生跟老师学一些维持课堂纪律的口令,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上课时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者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但是有一点他们永远不会厌烦,那就是故事,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课堂,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导入时用故事、谜语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授或练习采用游戏、演示、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1)新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一些新出现的数学用语,一些句子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得耐心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慢慢讲授,并让他们慢慢跟着说,跟着理解。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加减法时,一定要注意手势和动态的表演,让学生说一说,反复地说,感受合起来和去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在新授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如让学生上台表演,板演,跟老师一起演示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习中,有些题目,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解决办法,我们允许学生多种方法,但要慢慢引向优化、简单的方法。比如一年级加法凑十法,允许学生探究几种计算方法,但最后还是慢慢引导他们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这个更优化的方法。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这节课的数学知识、信息,不能一直随着学生游离在数学本质之外的一些想象。

三、让竞争策略贯穿于课堂中。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对小学生学习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课堂中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开展纪律竞赛,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在教学中多开展学习比赛,如男女同学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师生之间比赛。这样的比赛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重要。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教学加减法、图形、还是数数,多用教具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感悟、理解、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第一次让学生使用学具操作的时候,要多花时间训练,学会听老师口令,学具怎么拿?什么时候操作?怎么放?什么时候放下?放好了没有老师的命令不能再拿。训练几次以后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了。不然学生们会一直拿着学具玩个不停,结果什么也没到。

五、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要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别的同学也会以此为榜样,个个都表现得很好。只有这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六、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表扬和鼓励。

篇8: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一、哨音的运用

哨音是体育课上常用的信号, 一般多用来集合整队、统一步伐、发出命令等。哨音运用得当, 会给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各种哨音表达的含义可由教师自己确定, 但教师首先应当使学生了解不同哨音的意图, 并进行适当地练习, 使哨音信号和学生之间建立共通的意义空间。如一次长声表示集合站队, 一次短声是出发信号, 断续急促的短声表示制止某种行为, 断续的轻声表示学生向教师靠拢, 柔和的长声表示练习的结束或捡回器械等。

小学生集合时易发生碰撞拥挤等混乱现象, 有的教师采用“三声哨”法来集合站队, 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第一声长哨, 所有学生保持原地不动, 观察并找准集合地点;第二声哨, 所有学生走向集合地点;第三声哨, 按要求迅速站好队伍。这种做法类似游戏, 小学生很感兴趣, 同时又大大降低了集合站队时发生拥挤碰撞的现象。

二、手势的运用

手势的直观性很强, 比较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育教师常常在体育课上运用不同的手势, 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纠正不良行为、维护课堂秩序等目的, 有时甚至能起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

在集合站队时, 教师一般可用左手握拳上举、右臂前平举表示“站成纵队”;左手握拳屈肘侧上举、右臂侧平举表示“站成横队”。也可用双手握拳上举表示“集合”, 用两手胸前向内划动表示“聚拢”, 两手从胸前向外划动表示“散开”等。

在用手势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 一般可用竖大姆指表示表扬或赞赏, 用左右摇头表示不满意, 用上下点头表示同意或正确, 把食指放在嘴前面表示请保持安静等。

教师在刚开始运用手势时, 应配合简明的语言向学生说明手势的含义, 使学生在教师手势及其意义之间建立联系, 以后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三、口诀对话的运用

师生之间运用口诀对话的方法具有多种用途, 如能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 迅速恢复课堂安静, 有效引起学生注意等。

学生集合站队时, 教师可采用如下口诀对话:

教师:“哪队站得好?”

学生:“我队站得好, 谁也不乱跑。”

教师:“哪队站得齐?”

学生:“我队站的齐, 谁也不乱挤。”

教师:“前后距离是多少?

学生:“前后距离是一臂。”

当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时:

教师:“做操距离是多少?”

学生:“做操距离是两臂。”

◆为帮助学生掌握队列动作要领, 可采用如下对话:

教师:“哨声响!”

学生:“快立正, 面对老师认真听。”

教师:“立正要求是什么?”

学生:“抬头挺胸向前看, 脚跟并拢腿挺直, 两脚分开像花瓣。”

◆在进行“原地踏步”的队列动作教学时, 教师和学生可采用如下对话:

教师:“左脚起步!”

学生:“一、二、一!”

教师:“两臂摆动!”

学生:“挺胸起!”

教师:“两眼看前!”

学生:“走得齐!”

学生在口诀对话中既掌握了原地踏步的要领, 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讲解时,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可采用如下口诀对话:

教师:“小耳朵!”

学生:“竖起来, 睁大眼睛认真听。”

◆当学生纪律有点乱或注意力不集中时, 可采用如下口诀对话吸引学生注意:

教师:“好学生!”

学生:“静悄悄!”

或者是:

教师:“大眼睛!”

学生:“向前看!”

连喊两遍, 学生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在课堂上了。

当然, 师生之间的口诀对话要进行预先练习, 使学生熟记各种基本口诀和口诀对话后应该怎样做, 这样使用起来才会有效。

四、表扬奖励的运用

用表扬或奖励的方式可有效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 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育课堂上常用的表演和奖励方法有:

(一) 得分奖励

对完成任务好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加分奖励。分数奖励既可按活动项目加分, 如队列练得好加2分, 操做得好加3分, 主教材学得好加4分……最后比小组总分, 还可根据个人完成动作情况加分。

(二) 标志奖励

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红旗、五角星、小奖杯等粘贴纸标志作为奖励。

(三) 游戏奖励

表现好的小组或同学可多做游戏, 可在游戏中优先选择自已喜欢的角色。

(四) 领队奖励

临时安排进步明显表现良好的同学做排头领队。

(五) 表演奖励

篇9: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小学低年级教学组织方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一、集中归类法

集中识字的关键是归类,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从中国汉字结构来看,有象形、会意、形近、形声等多种形式,细细研究,这些造字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归类识字法就是将不同的汉字按其内在规律进行分类教学的一种方法,归类识字最大的好处是不容易混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这样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范围,学生就更容易记住了。

1、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字的意义,另一部分是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字的基本意义,做到准确运用汉字。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时,要认识的生字当中“杨、桐、枫、松、柏、杉、桂”等字都是形声字,这些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只做表音,左边的形旁是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2、象形字是比照实物形体模拟描画成字的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字都是具体形象的描写,如木与禾,天与夫,用和甩等。

3、会意识字即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的字。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等等,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词的意义。

4、形近字即外形结构相近的字。如“鸟--乌、令--今、问--间”等。可以利用口诀来区分形近字,例如区分渴和喝: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嘴(口);区分推、堆、谁:有手才能推,有土是土堆,有言想问谁?利用形近字,可以区别字形的异同,从而减少错别字。

二、随文识字法

随文识字法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突显出来。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可以把字的音、形结合起来,再结合词句和上下文理解字义,与此同时,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当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就可以使学生在感知字的任何一个因素时,都可以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因素,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利用这种方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要识的生字,在反复朗读,反复理解的基础上认清字形,指导书写,然后再将字放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的关系理解字义,这样的识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认后识,再变字形,使字的音、形、义分散学习,既减轻了学生识字的压力,又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结构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猫”字时,教师可先出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图当中认识反犬旁,然后借助字源认识“猫”,认识反犬旁。接着出示猪、狗、狐狸的图片和动物名称,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猜一猜它们为什么都有反犬旁?学生交流,最后老师点播:反犬旁的字大多与动物有关。

四、谜语识字法

用谜语的形式来识字,是因为谜语常常用押韵顺口的形式来描述某个汉字的特点,易读易懂,而且符合学生好奇、喜欢猜谜的特点,猜到了谜底又能使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信心。如教“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这样,学生不但记清了“午”字的形和义,而且把它和牛字区别开来。再如教“鲁”字:“刀字头,田字脸,腰里横着一条线;压着日字成一姓,都说它是山东汉。”学生可以从前两句中掌握正确的字形,从后两句中了解它的字义,是姓,也是山东的简称。在教学看图识字“日”“月”“水”“火”时,为了激发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可编谜语:“又大又红一个圆,东升西落挂天边(日)”;“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无色又无味,无形也无状,生活不离它,江海湖泊藏(水)”;“夜晚红红亮亮,炒菜做饭真棒,一旦不受管束,消防队员紧张(火)。”当学生猜出谜语时,老师依次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板书“日”“月”“水”“火”四个字,拼读后讲清字形、笔顺,学生练写。通俗易懂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支配下,很自然地记住了生字的音、形,并为理解字义打下了基础。

五、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儿歌或顺口溜,在教学中让他们反复诵读,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草”时,我教孩子们念“早上长青草,草、草、草”;学“坐”时念“两人土上坐,坐、坐、坐,坐下的坐”;教“看”时念“手放目(眼睛)上,火眼金晴看、看、看”(并做动作)等。由老师编,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创编,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篇11: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方法

尽管小学生好奇心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是,从幼儿园上来,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学习,并没有什么学习的概念,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只有通过构建趣味课堂,才能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去慢慢地学习,进而在习惯的养成中去学习,怎么样学习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抓好小学生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要设计竞赛环节,调动小学生积极好动与爱表现的天性,使得他们在教师控制的节奏下,通过比赛的方式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语文课文基础知识的竞赛。如让学生们竞赛一下,看谁先会读或者会写,甚至会背诵课文。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柳树醒了》时,笔者就采用该方式,在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而分组开展写字比赛,很多的生字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二是语文常识的竞赛。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课,能了解到京剧、电视剧与足球等一般性的知识,如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小学生可以了解关于首都的知识等。教师可以进一步立足课文,适当加强相关知识的拓展与教育,使小学生在广泛参与的竞赛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水到渠成,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2、表演养“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课堂的教学实践,已经开展了多年,很多的教师也做了研究。其中通过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这也正是许多语文教师喜爱此法的原因之一。首先,培养良好的表演式学习习惯。幼儿园时期的蹦蹦跳跳唱唱等习惯,还在相对应的年龄段内惯性地持续着。抓住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教师就要适当地利用与引导,让学生在切身的体会中来实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我选我》时,就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如掌握了相关的生字词,会读一些相关的句子等。

采用这样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持续性。尽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表现欲有可能会减弱,但是,会把学习的兴趣用其他的形式比如表演继续保持下来。其次,通过表演培养广泛的兴趣。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尽管是非常基础浅显的,但是,很多的课文还是能够提供广阔的表演空间,吸引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埋下了兴趣特长的种子。再次,表演培养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直接成效之一,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他们在朗诵或角色的表演中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学会用心感悟文学的美好,人生的深奥与激情,进而去进一步学习。特别是那些精词妙句的学习,真正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哺育与滋养。第四,通过表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白为学习能力。因为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日常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乏教育学生如何自我规划与设计生活、工作与学习的课文,如一年级下册课文《司马光》、二年级下册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危机。教师一般都会抓住这样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

如有的同学扮演迷路者,有的扮演指路人,有的则扮演坏人,如此进而教育学生如何去规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等,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为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调动小学趣味表演的方式去教学,一开始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思考、敢于探索质疑的习惯,在这种宽松与轻松的心理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也喜欢了学习。

3、激励固“趣”

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及时巩固,同样对于某种良好的习惯等,也是需要巩固的。无论是采用竞赛式还是表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都要采用能够调动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的手段,因而,课堂激励要跟上。一方面可以及时地点评与总结,另外可以继续创设与推进下一个高潮。如采用小组竞赛,可以用获得“五角星”的数量来评价小组参与的结果,也可以偶尔用实物,如在特定的节日前后,如在“六一”前,可以给学生糖果等,在清明节时可以奖励学生鸡蛋的形式等,这样能用一种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做人道理的启发。由此,则巩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创作升“趣”

上一篇:2022六年级赛龙舟500字日记下一篇:与我爱我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