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11

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前些时间,我有幸聆听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后,感受较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讲究创新的方法。要学会掌握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方法,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孤立性,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学习、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力争达到独创性、系统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就在于创造,创造就在于人脑的训练。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信息,得到众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的特点为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圏,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側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这种思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方法,可以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求未知的境界。

二、要加强知识的积累。要勤于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开阔视野。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就有足够的闪光点用来进行“想象”、“整合”和“类比”。阅历和知识越多样化,头脑中能够产生的关联就会越多。因此,要培养自己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力争对各个行业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同时,要养成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能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毫无内在关联的问题、想法、事物成功地联系在起,找出所有事物共同点、共通点,为“整合”、“创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要锤炼坚持不懈的品格。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不仅需要超常的智力,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精神支撑。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努力克报畏难情绪和懒惰习气,把追求创新、努力创新作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注重锤炼自信、坚毅、独创、不迷信权威等品格,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第一,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第二,要有责任心;一定要尽心尽责的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第三,要求工作的高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就是要多学习,从学习中汲取好的可以提高效率的知识,再就是,将问题细化,在短时间内决定,对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设定具体时间安排工作。

篇2: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期间,有深度、有专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有关问题》及《新常态下的安徽经济发展及对策》的专题授课,同时现场教学环节我们来到了科大讯飞科技成果展厅、江淮蔚来智能工厂及中国声谷等地,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这次学习考察,一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概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二是对安徽省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三是对创新驱动科技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中《新常态下的安徽经济发展及对策》这节课程带给我的思考更多。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先行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北上深杭等城市为引领、部分区域中心城市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北京是中国新经济引领者,已跻身世界创新城市顶尖梯队。深圳被称为国内最具有美国硅谷气质的区域,正在逐步建成“国际创客中心”。杭州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大电子商务之都”,形成了以阿里巴巴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贵阳举全市之力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贵阳新经济发展的标签。一是精准定位抢先布局大数据产业。合肥高新区在发展新经济,则激发新动能上走在合肥市前列。合肥高新区在三次创业新阶段,开启新经济发展大幕,致力于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产业生态,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寻找新路径、新模式,同时也为广大企业带来了崭新商机和发展良机。

在现场教学——科大讯飞及中国声谷展厅里,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在智能经济方面合肥在人工智能及新型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在科大讯飞展厅,高科技的气息便迎面而来。在讲解员的热情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科大讯飞的产品介绍中心。在这里讲解员依次向我们展示了科大讯飞最新的科研成果,包括讯飞开放平台、讯飞听见、智慧教育、智慧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产品应用。其中在演示机器翻译、图像识别、多语种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过程中,大家不禁叹为观止。科大讯飞智汇谷相关领导以《你的世界因A.I.而能》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对科大讯飞的主要技术、竞争优势、智汇谷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做了简要介绍,并详细阐述了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地参观体验,聆听分享和讲座,我们不但对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同时对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技术、未来规划、创业扶植政策和创业环境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人工智能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在走向信息化的今天,仅仅依靠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是不够的,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产品研发实力,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国家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篇3: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

所谓新选择, 是区别于以往的发展战略, 以前我们常说推动经济发展用“三架马车”, 即出口、投资、消费。但目前来看, 这三驾马车的动力弱化了。第一, 出口方面, 在全球经济没有很好复苏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靠出口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不太现实, 而且我们现在也丧失了出口产品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甚至很多外资企业已经迁出了中国。可以说中国制造遍布全世界这样的现实短时期内已经不复再来了。第二, 投资角度, 我们可以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靠投资房地产拉动经济, 各个地方一直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自己的头等大事, 但事实上投资环境远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状态。第三, 消费方面, 目前消费已经为拉动经济发展贡献了很重要的力量, 继续拉动经济的空间有限, 并且在初次分配不公平的前提下公民的消费能力值得质疑。在这样的前提下, 有关部门对中国经济发展环境、阶段面临的变化进行了认真分析, 有了清醒认识之后, 寻找到了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和新的战略选择, 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选择用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是总结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得出的结论,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靠创新引领的发展, 是创新促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是总结我们经济发展方式得出的结论, 当前,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制造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必须改革, 改革是我们当前的总基调, 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创新, 从创新中找出路, 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二、创新思维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万万不能忽视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的重要性。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怎么样?英国学者李约瑟研究了中国科技史后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古代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高成就,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发明, 这说明中国人本不缺乏创新的能力。但到宋朝之后就没有像样的发明创造, 可以看出我们不缺乏创新的能力, 但近现代中国人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方面弱化了。其实创新并不一定非得创造一个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具体的东西, 更重要的一种全新的思路。比如现在的智能手机, 我们说它是一种创新, 智能手机一出现就占领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市场。其实智能手机本身没有什么独特的发明, 看电影的功能, 上网的功能、玩游戏的功能, 听音乐的功能, 照相的功能都是原来就有的, 智能手机的成功恰恰说明了思路创新所带来的附加值。智能手机制造者摸透了现在人们工作太累了之后需要放松、需要休息的心思, 在经营思路上、商业模式上做了创新, 把手机变成了可供人们使用的便捷的工具, 这才就是创新的精髓。因此, 要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理念, 做到上上下下都重视创新, 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领导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

变革是21世纪的总基调,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词, 为了使用这个快节奏、多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领导者都应该树立创新意识, 要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广大领导者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应该走在时代前列, 永不满足于现状,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更新更优更好的目标,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增强创新意识, 首先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它是突破惯性思维的要求,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更是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相结合的产物。如果说知识是对已知世界的研究, 创新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广大领导干部为了应对、适应新形势, 需要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这就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不学习, 就会闭目塞听、井底观蛙, 就会不适应变革的社会。

增强创新意识, 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 会使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循规守旧、固步自封。有句话说思想解放有多远, 发展之路就有多远, 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有勇于冲破旧观念的魄力, 能摒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主动引领各项工作走, 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而不是盲目的听从上级指挥, 做机器人。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在思想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收获、工作上有新方法、实践上有新创造。

增强创新意识, 需要有敢想敢干的气魄。创新是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 是对现有事物扬弃, 是对原有事物的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对既有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传承,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修定、调整、创新。广大领导干部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把创新意识作为自身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把创新看作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把创新当做是重要工作, 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建立既适应奔腾思想有适应本职工作的新方法好办法,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从而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且, 单位和部门还要创造有利于发挥创新能力的工作环境, 让那些善于创新、勇担风险、锐意进取的人得到尊重、支持, 让那些不思进取、工作平庸、碌碌无为的感到压力, 从总体上塑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从而推动工作不断前进, 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十八大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着传统“三架马车”动力的弱化的现实, 我们寻找到了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大领导干部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4:实施创新驱动培养创新人才

2013年1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参加了由河北省科协、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国资委和河北省中小企业局于石家庄市召开的河北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表彰大会由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丽萍主持,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段惠军,河北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宗民,河北省发改委巡视员谢占海、工信厅副厅长王雅君,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咨询论证处处长徐华、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力,河北省科技厅法规处副处长侯宪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调研员吕思运等领导及河北省各级科协、企业科协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创新,激发群众热情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段惠军在表彰大会上指出:“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自动把实现自身价值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弘扬‘创新创造、联合协同、诚信奉献’企业创新精神,积极参与企业科普活动,使他们在技术创新一线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抱负,释放创新潜能,实现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段惠军还强调,要不断深化拓展“讲、比”活动的内涵,为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作用、展现才干搭建有效平台。要努力搭建接触前沿科技、拓展创新视野的高端平台,以办好企业研发机构、建立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帮助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要努力搭建技术对接、产业合作服务平台,以建设专家服务中心和专家工作站为抓手,无缝对接经验丰富、研发能力强的专家团队,帮助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要努力搭建竞技切磋、学习交流的成长平台,广泛开展创新技能竞赛和创新方法培训,激励更多的企业科技工作者成长为创新型技术骨干。

河北省发改委巡视员谢占海宣读了《关于表彰河北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科技标兵和优秀组织者的决定》,对在2011~2012年度“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含专家工作站1个)授予“河北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对王宏斌等27名同志授予“河北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称号,对杨逢庆等28名同志授予“河北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组织者”称号。

获奖代表邯郸市科协科技咨询中心主任陈桂兰,秦皇岛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秦皇岛开发区科协主席赵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四一一工厂总工程师范振虎,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技术部部长刘瑞宁,以及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新工作典型石家庄化工化纤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阎彪,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王文辉分别做了工作汇报。

创新,将企业推向前台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是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科技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质、弘扬创新文化和建设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共同特点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健全,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用于创新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成果突出;积极引进院士专家高端资源,在生产实践中培养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人才,培养了优秀的创新团队。受表彰的科技标兵积极参加“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与技术团队共同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充分展示了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创新激情,为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表彰的优秀组织者积极组织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整合各类创新要素服务企业,开展活动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为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

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在讲话中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也是具体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举措。一直以来,河北省重视创新、重视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紧密地围绕地方建设的需要和企业创新的需求,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领域,有效推动了人才、技术、信息向企业聚集,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国表彰中,河北省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王诚说:“陈希书记在2012年11月26号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总表彰大会上代表全国‘讲比’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了要求,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地深化活动主题、扩展活动范围、充实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实效,把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成为新时期群众性基础创新的一面旗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北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宗民在大会总结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做好今后工作谈了几点意见。李宗民说:“2013年,河北省科技信息服务专项工作总体任务是:深入基层,重点面向企业开展信息传播、推送服务和应用服务;建立档案跟踪科技信息应用企业情况,提供多种方式、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培育提炼企业应用成果,培育一批企业应用典型实例,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服务。”

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于充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心得范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心得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习心得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课程学习,我获益匪浅,对“创新”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寻找科学真理的活动,意味着新的尝试,走新的道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树立创新意识,自觉运用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谋划自身工作。

一、要树立创新的勇气

中国的改革航船已经驶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只有创新思维,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才能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社会活力。创新,需要敢于冒险的勇气和魄力。中国改革创新,束缚怎么冲破? 藩篱如何突破? 顽症痼疾又怎样攻克? 倘若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背水一战的气概,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这艘改革航船将注定无法抵达胜利的彼岸。我们要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儿,拿出甩开膀子的干劲儿,拿出抓铁有痕的韧劲儿,拿出众人拾柴的心劲儿,拿出

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勇毅笃行的稳劲儿,用今天的改革为明天的远行铺路搭桥。

二、要讲究创新的方法

实现创新,需要具备追求卓越的意识、开拓创先的精神和独具卓识的方法。要学会掌握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方法,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孤立性,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学习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力争达到独创性、系统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就在于创造,创造就在于人脑的训练。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信息,得到众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的特点为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这种思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方法,可以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求未知的境界。所以,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集中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牲特征。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性的开展自身的工作。

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三、要在实践中创新

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统筹兼顾,用整体、全面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复杂性问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人们接触了一定的类似的概念后,会习惯性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会“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就是大多数认为的那样,容易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这样的状态下难以创新。因此,在各种实践探索过程中,要勇于拆掉习惯性思维的墙,打破所有束缚头脑的条条框框,要允许自己异想天开,主动丢弃从众心理和从众思维习惯,“不走寻常路”,不让自己被表象迷惑,增强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构思、新思想。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实践中发现和产生的需求,是创新活动不竭的动力。因此,要积极投身和参与实践中,在实践中收获“观念更新、思维新颖、方法先进”的成果。

四、要加强知识的积累

要勤于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开阔视野。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就有足够的闪光点用来进行

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想象”、“整合”和“类比”。阅历和知识越多样化,头脑中能够产生的关联就会越多。因此,要培养自己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力争对各个行业、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同时,要养成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能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毫无内在关联的问题、想法、事物成功地联系在一起,找出所有事物共同点、共通点,为“整合”、“创造”打好扎实的基础。最后,要锤炼坚持不懈的品格。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不仅需要超常的智力,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精神支撑。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习气,把追求创新、努力创新作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注重锤炼自信、坚毅、独创、不迷信权威等品格,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义无反顾地去思、去闯。只有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把创新看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创新的世界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五、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创新要相信“时势造英雄”,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的人口基数大,高效人才的流动。要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精品学习资料范文

对于商贸工作而言,我认为“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更深远,其作用不可替代。

篇6: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5月15日上午,SS区TT局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会议传达了全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精神,重点学习了区委书记XXX同志在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共XXX市SS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贯彻落实大讨论活动提出具体安排部署。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是省、市委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TT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局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的政治责任感。

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正确把握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扎实对劲活动的关键环节,吃透精神,找准方向,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稳步推进。

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要从TT工作的实际出发,注重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务求达到实效,要做到“三个结合”。

把大讨论与提高TT服务水平相结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攻坚战”、“三大经济板块”、“七大增长点”的战略部署,着重加强对一二三产业、沿海经济、县域经济、中心城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节能减排TT、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的预测、监测和分析,增强TT服务的预见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把大讨论与提高TT数据质量相结合。认真执行省局各专业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确保源头数据质量;要扎实抓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加强联网直报数据的审核评估;要建立常态化源头数据核查机制,定期抽样核查和不定期重点核查相结合;要做好数据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等各项经济指标实行上报前、上报后的全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确保TT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和衔接性。

把大讨论与提高TT人员素质相结合。一是抓思想转变。破除因循守旧、不敢作为、小进即满等思想,树立开放TT、和谐TT和公共TT的理念。二是抓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吃透精神,融会贯通。吃透精神,融会贯通,深刻理解认识大讨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抓业务技能提升。加强对TT知识的学习,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努力提高TT人员综合技能以及分析研究水平,充分发挥TT部门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四是抓作风建设。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树立TT部门良好形象。

一是积极行动,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县领导的要求上。省、市、县领导的讲话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全省、全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加大学习、深刻领会,尤其是对其中的TT指标和对标方案要深入分析,及时掌握河北省汤怀来县等对标县的数据、指标和政策措施等,制定科学方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真抓实干,确保效果,把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目前,全省、全市、全县对经济社会发展都确立高要求、重任务,作为TT部门,要充分发挥TT调查优势,对省、市、县树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在TT分析中要有所体现。做到超前分析、超前服务,超前预警,发挥TT“信息部、晴雨表”的参谋作用。

篇7: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中共ST市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们学校紧紧围绕“全省最好,全国一流”,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查找制约争先进位的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障碍,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新突破,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新转变,为全市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勤于学习。

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第二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第三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重要思想及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第四在学习中不仅要向领导学习,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观念,掌握技巧,从而创新思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开动脑筋,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积极思考如何打开新的.工作局面。

三、勇于实践。

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提高JJJ数据质量。紧紧围绕“数据真实、服务优质”这个核心,大胆地探究JJJ方法制度的改革。对关系到全局的重要指标,实行动态监测,做到早谋划、早控制,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其次在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经济运行情况敏锐的洞察能力,注重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多出精品分析。展现优质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为全局工作增光添彩。

三要敢于转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只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为JJJ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篇8:创新驱动学习心得体会

1. 加强“驱动创新”的导向引领

科技规划和科技投入是政府驱动创新的“牛鼻子”。针对我国财政体制省管县后, 部分县 (市、区) 缺乏地方科技发展计划体系的现状, 依据科技发展计划具有前瞻性、引导性和突破性的特点, 要优化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结构, 不仅要注重结果奖励, 更要重视过程激励和事前引导。因此, 要将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各县 (市、区) 必须要建立与国家和省科技发展计划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的地方科技发展计划体系, 通过每年发布地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 引领企业走研发投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同时, 还要建立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 完善财政配套奖励政策、优惠措施, 保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向创新型企业聚集, 引导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1) 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科技投入包括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和技改投入。因部分县 (市、区) 经济总量不大, 县 (市、区) 政府只顾眼前利益, 普遍偏重技改扩能, 对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明显偏少, 甚至没有。因此, 部分县 (市、区) 党委、政府必须转变观念,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 切实加大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 分担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自主开发、科技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科技计划;通过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国家科技政策, 做到应减则减、应免则免;通过制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机构建设达标等地方奖励政策, 促进企业开展自主研发、联合攻关、委托开发, 接受技术转让、购买专利权和专利实施许可权, 引进国际一流装备及技术, 以及建立并完善研发机构的费用、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费用, 多途径增加研发经费投入。

(2) 引导企业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科技发展计划的导向作用, 通过发布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指南, 引导企业申报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组织开展科技攻关, 突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进一步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优新兴产业, 努力形成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同时, 要培育出一支能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难题的科技人才队伍, 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要组织对具有突破性创新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及创新型骨干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发展专项计划, 并主动匹配地方财政资金, 促进其实现重大技术瓶颈突破, 从而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创新企业。

(3) 引导企业成为技术产出的主体。

技术产出包括知识产权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科技成果, 其中申请专利数量、获得授权专利数量是国际通行的衡量企业技术产出的主要指标, 也是国际通行的衡量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因此, 要对企业申请受理专利、获得授权专利, 以及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省高新技术产品、科学技术奖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奖励, 促进企业形成以专利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积累。

2. 推进“驱动创新”的要素集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对馈乏的县 (市、区) , 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真诚感人的合作精神, 把深化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作为集聚科技创新资源、驱动创新的“总抓手”。要以举办科技成果交易会, 两院院士、海内外专家地方行, 企业家高校院所行、海外行等活动为重点, 全面推动产学研小分队密集行动;以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院为重点, 全面推进园区公共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以重大技术成交额项目为重点, 全面推进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向创新型企业集聚。

(1) 加快园区创新资源集聚。

园区产业研究院工程化技术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档次。因此, 县 (市、区) 都要根据自身产业的特点, 进一步细分产业, 通过各种人脉资源, 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研发团队, 共建公共研发中心或产业研究院。这种基于地方产业背景建立的公共研发机构, 不同于高校院所的研发机构, 它侧重于工程化研发、成果转化研发, 它为园区产业链企业服务、对企业开放, 它注重协同创新、集成创新, 强调同频共振、合力共赢, 它依靠横向课题实现自身发展, 同时也承担纵向课题, 还孵化科技型企业。因此, 各专业园区都要通过细分产业, 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专业研发团队, 集聚公共研发机构。

(2) 加快产业链创新资源集聚。

根据我市细分产业链多数不完整、且多处低端的现状,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科技招商和全链条科技孵化, 按照“招大、培强、选优”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集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着眼产业链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装备, 大力引进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 主攻龙头型、旗舰型、配套型的主导产业项目, 引导项目向产业链集聚、结构向可循环调整, 不断填补产业链空白, 完善产业链配套, 强化产业关联效应, 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同时, 对产业链现有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加大引进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改造、资产重组等力度, 快速占领产业链的高端, 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成为细分产业的领导者, 彰显区域产业特色。

(3) 加快企业创新资源集聚。

产学研结合, 学是基础, 研是核心, 产是目标。要全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合开展前瞻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规模能级;全力推动全市小微工业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 借用高校院所的研发力量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现有产品性能、质量的改进提高;全力推动县 (市、区) 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 通过收购境外企业、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 迅速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3. 突出“驱动创新”的平台建设

目前, 我国多数县 (市、区) 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我们只有把平台建设作为驱动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才能形成以研发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1) 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要重点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按照研发机构建设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活动、有产出的“五有”要求, 不断提质升级, 使其成为县 (市、区) 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要着力推进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制造型企业, 普遍建立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研发机构;着力推进骨干企业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地方高校院所联合工程中心、以及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2) 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要切实加大对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重点的各类公共技术平台的扶持力度, 高起点引进国家级乃至国际技术中心, 引进国家级乃至美国、欧盟认可的权威检测和认证机构。推进不同类别的公共技术平台采取不同的支持和管理办法, 以及个性化的运营机制, 使每个园区至少有一家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并成为园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好帮手。

(3) 推进创新集聚核心区建设。

各县 (市、区) 政府都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示范区、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重要创新载体和重大创新品牌, 重点突破、打造特色, 加速创新集聚核心区建设, 使其成为县域创新的增长极, 形成技术溢出和创新示范效应。

4. 完善“驱动创新”的服务体系

健全的网络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创新的“助推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否健全, 间接反映了县 (市、区) 政府服务能力, 直接制约着重大项目、高新成果的落地生根, 也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历史进程。

(1) 大力发展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融资服务。

设立科技贷款担保资金, 通过县 (市、区) 政府投入科技贷款担保资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授权专利质押, 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项目提供科技贷款, 实现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政府担保资金和企业专利为银行贷款损失给予风险补偿。设立科技贷款补偿资金, 支持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等科技金融机构, 并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新产品订单、高新技术企业信誉贷款和保险等新业务, 政府对银行科技金融新业务的损失给予适当小额风险补偿。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通过政府投入启动资金, 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吸引国际性、专业性投资公司, 国家政策性银行, 中央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共同投资。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管理公司注册建立子基金, 为孵化型科技企业提供天使投资, 为创业型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战略性投资服务, 培育并扶持高科技上市公司。设立直接融资风险资金, 积极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支持科技企业发行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

(2) 大力发展两化融合为重点的外包服务。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依据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布局, 通过把县域内制造业企业非强项、非主流的功能和环节外置化, 引进和发展第三方提供专业化的产品研发、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外包科技服务, 引进和发展第三方提供专业化的检测、计量、标准、知识产权、科技查新等公共科技服务, 引进和发展第三方提供专业化的劳务代理、人事代理、法律援助、财务税务代理等中介科技服务。当前, 要重点做好工业化、信息化相融合的外包服务, 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通过帮助工业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 提高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帮助应用云计算技术, 解决企业进行数值模拟、虚拟仿真、工业设计等所需海量计算问题;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序, 推进企业产品信息化;帮助企业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 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实现企业生产制造创新、管理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同时, 还要努力打造高效率、特色化、品牌大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 为广大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3) 大力发展以品质生活为目标的人才服务。

要注重县城大环境建设, 开展创建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生态县城、宜居宜业县城等活动,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注重解决问题, 对符合条件引进的人才发放安家费、社保补贴、生活补贴等, 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要注重细微体贴, 通过提供便利的公交、快捷的餐饮, 以及配套的运动健身、文化休闲等生活设施。

5. 营造“驱动创新”的文化环境

县域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 整合全社会的创造力量, 发掘和利用国内外的创新资源, 形成人才与成果辈出的科技创新潮流。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驱动创新的灵魂、根基与“生命线”。要通过鼓励创造氛围吸收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集聚, 形成基于学习与竞合的创新型集群文化, 带动创新资源集聚, 打造开拓创新、宽容失败、竞争合作、注重长远的创新文化氛围。

(1) 以鼓励发明创造为重点, 激发全社会尊重知识。

要大力开展清除企业零专利活动, 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争创知识产权优秀企业和达标企业, 深入推进科技企业核心技术专利产业化, 促进知识创造、流动和价值实现, 有效提升全社会以发明专利为主的科技创造。

(2) 以鼓励科技入股为重点, 激发全社会尊重人才。

要鼓励企业对研发人员的科技成果和有效专利, 通过市场评估作价计入公司股份, 鼓励企业对研发人员实现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转让股票期权等经济激励措施, 让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具有话语权, 让科技人员分享知识财富。

(3) 以鼓励机制创新为重点, 激发全社会尊重创造。

制度是外生的规范, 机制则是内生的机能。只有科学的符合发展规律的制度, 才有可能内化为创新机制。要从实际出发, 抓紧建立符合各自县情的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这样就会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凝聚到驱动创新进而达到创新驱动这一发展战略上来, 县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摘要: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文章从“驱动创新”的导向引领、要素集聚、平台建设、服务体系、文化环境等5个方面阐述了县级党委、政府在“驱动创新”上所应采取的措施。

篇9: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2011年是“后世博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上海的大变化、大发展中,在跨入2012年新的一年时,始终不变的是上海“驱动创新、转型发展”的主题,始终不变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百姓民生的关心、关注和关切。

据悉,此次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分别是税制改革、诚信建设、城市管理、文化兴市等。下面就让我们带您去两会的现场感受一下代表和委员们的心声……

力推新举措 力求新突破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自1994年以来全国最重大的一次税制改革。在1月12日下午的专题会议上,市长韩正以及相关领导也就营改增问题作出全面解释和动员。

据悉,自今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先行选择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适用税率11%)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除有形动产租赁适用税率为17%外,其余部分的适用税率为6%)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和鉴证咨询。

市长韩正曾在13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补充发言中指出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今年上海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它的重大意义。这是一项推进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它可以促进服务业的产业细分,扩大分工,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核心就是克服过去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困扰服务业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制度性的问题。上海要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业要推动发展,有体制、机制、税制、准入的问题,其中税制问题影响极大。关键是,税制改革不同于一般的税收优惠,营业税经历了多次下调,但是重复征税的问题依然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服务业的细分和专业化发展,也影响服务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中央决定在上海率先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全力以赴推进试点顺利开展。现在全上海有12万户符合条件的企业,我们都进行模拟和登记调查,并且采取一些过渡性政策,对许多特殊的企业采取特殊的办法,改革要使大部分的企业得实惠。企业有竞争力了,整个服务业发展起来,这就是上海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形成合力,把这项改革做好。

会议期间,委员们认为,此次试点税改从原则上来说,是希望对企业的税赋不增加或略有下降,但在实际操作下,因为种种原因,反而会造成部分企业的税赋压力不减反增。市长韩正解释道,“税改试点的‘1+6’行业中,五个行业缴税额度会下降或持平。而有形租赁、交通运输这两个产业的增值税税收会上去,为此政府会安排过渡性政策,使其实际上不增加。”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说:近期,上海先行先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本市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已经颁布。我们市工商联也就《实施办法》邀请税务部门专业人士为民营企业进行了解读,并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听取所涉企业意见和建议。

增值税扩围是一项关系到上海转型发展大局的重大改革措施。这项改革对上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此次上海税改是近10年以来让我最兴奋的制度创新,它对于上海转型发展有重大意义。转型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适应制度的变化。这次改革的关键不是税收有多优惠,而是看是否扩大了分工。

增值税扩围不单是减轻企业税负负担问题,更注重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服务业分工细化,服务业外包和服务业产业链形成;推动制造企业中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更好专业化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上海民营企业将要克服此次扩围改革的各种约束条件,认清增值税改革会对产业结构带来的巨大影响,抓住宝贵的机遇,适时适宜转型提升。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王新奎在听取委员发言后总结道,市工商联一定会配合政府做好此次税改的推广工作,各级工商联将继续密切联系各类涉及改革的民营企业,努力推动民营企业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尽快走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市政协委员、上海临港保税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巍提出,“目前外高桥地区差不多有企业900家,这次我们抽取了其中的120家物流公司、20家研发技术类公司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税改施行后,物流公司由于可以通过抵扣方式减少税收。而对相当大部分业务在外地的企业,由于增值税无法抵扣,缴税额度反而上去了。”对于抵扣部分不明确,主营在外地企业税额上涨的问题上,市政协委员王德培提议:“是否可以让企业自行选择合理的税种组合。”

此外,对于税改中存在的重复征税导致产业链断裂的问题,市长韩正也作出解释,“目前制造业和重化工产业的推动发展在全国仍是主体,2011年全国的化工、钢铁、煤炭、有色等七大标志性行业,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而这些产业在上海的发展情况恰恰相反,去年上海钢铁行业负增长,化工业零增长。根据上海的城市结构,上海已率先进入服务业发展阶段。税改后,现代服务业企业肯定会获利。”

把社会诚信体系

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来建设

近年来,加大社会诚信力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说,2011 年市政府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市民。

在新的一年,要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一号工程,全力加以推进,加强全社会统筹,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全覆盖、全流程的收录、评判、处置、联动、滚动的综合诚信体系,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市场化、国际化。

要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融入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纳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融化为市民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操作上,可以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试点,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加快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加强、改进城市管理也早已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金亮说,今年是上海“十二五”开局之年,在面临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国内诸多发展困境中,上海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扎扎实实地推进科学发展。

在九届上海市委十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2012年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主线,是基础,是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其中,尤其要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日社会,转型尚未完成,各个阶层利益诉求分化,社会组织活力蓬勃迸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是勇立改革浪尖,各种新老矛盾叠加交织,更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人文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原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安全有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上海市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21918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事关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软实力。对处于战略机遇、矛盾凸显并存的上海来说,只有城市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也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能凝聚强大力量,把各项工作统一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条工作主线上来,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希望2012年的“两会”,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实践,有落实,继续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平台载体,培育社会组织拓宽参与渠道,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执委、上海杰宝大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杰说,经济转型过程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过程,也是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制度建设和狠抓落实。

两点建议:一是郊区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也是新形势下有必要加快发展的区域。建议加快落实促进各项推进新城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关注在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交通设施及社会事业的配套发展。

二是市政府在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实效。譬如,取消本市贷款道路交通建设费,下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将S5沪嘉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停止收费。这些举措都深入民心,获得百姓赞誉。建议不断跟踪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后续服务跟上,尤其是本市贷款道路交通建设退费工作,涉及面广,希望在具体落实上可以考虑就近退费,科学管理,体现柔性关怀。

建议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局

以促进《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

发展条例》实施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市商会副会长上海龙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增增在发言时称: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称《条例》)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上海中小企业第一个地方立法,该《条例》的颁布,明确了中小企业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规范和指导中小企业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对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建议在市政府直属层面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局,以完善《条例》实施的责任主体。

此次颁布的《条例》中明确规定,市政府负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拟订、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本市政策、推动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六大职能。与此对照,目前市政府设立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面对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20多个政府部门,工作协调力度有限,难以承担作为落实《条例》责任主体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内众多兄弟省市已纷纷设立厅局级的中小企业服务局,结合本市《条例》出台契机,建议设立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局,统筹本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事务,推动《条例》的实施。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监督,建议设立定期报告制度。市政府每半年(年初1-2月和年中7-8月)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包括中小企业发展整体情况、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贯彻落实政策情况的透明度,就每一项具体政策执行的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在各自网站上予以公布,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1月12日上午,上海市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上,吴思远委员一番话引起了全场的掌声。“让我们来看一看上一代上海文化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请允许我向各位读一下他们的大名:鲁迅、巴金、矛盾、郭沫若、梁实秋……以上我提到的各位大师,真正是上海人的很少,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上一届政协港澳小组发言中,我举了一个‘北漂’的例子,有数千以至上万的年轻人,为了找寻进入演艺圈的机会,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漂来漂去找机会,我们称他们为‘北漂’。成功的例子就是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演回乡农民工的‘傻根’王宝强,当然不成功的更多。但是各位,你们听到过‘上漂’这词没有?”从“北漂”到“上漂”,引发我们思考,上海的文化产业将如何发展甚至改革?在此次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大会上也多次提到“文化”两个字,不少委员就这一议题给出了很多意见。

朱裕华委员:我提几点体会:一是建设文化强国很重要、很及时。二是应采用各种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平和、友善、和谐”的品质。如发挥当地华人的优势来加强宣传;让部分领导、专家在海外驻留一段时间,了解当地人的习俗和思维,便于交流;号召企业和文化团体主动走出去等。三是要发挥上海海纳百川的开放优势,发挥上海网络传媒优势,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总之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加大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和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效果。

陈邓华委员:今天的报告有两个新内容:一是关于上海建设“智慧城市”,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制造业正面临产业升级换代,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将产业与文化建设进行对接。建议政府相关政策对民营企业有所倾斜,更多地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上一篇:社会分享真快乐说课稿下一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