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风那雨初中随笔作文

2024-04-18

那风那雨初中随笔作文(精选6篇)

篇1:那风那雨初中随笔作文

强风抨击着窗棂,暴雨击打着榕叶。树下有一个人影,打着伞,悄悄地站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我伏在窗前,望着窗外,隐约看见一个人影,在那棵高大的榕树下徘徊。他撑着一把陈旧的雨伞,若大的伞遮住了他的面容。我隐约望见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眼镜架在他那高高的鼻梁上。他在那棵硕大的的榕树下徘徊,看似一位老者。

背后的一只手拍了一下我,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随后一声铃响,我不得不又投入课堂。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风呼啸着,我转向窗外,那老者依旧站在树下,滂沱大雨仍无法将他支走,他仍默默的等候,徘徊,那身影竟莫名的熟悉。

叮铃的铃声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在同学的催促下,我背上书包带门而出,撑着自己的花伞和同学有说有笑地出了校门。我又向树下瞟去,仍有一个身影静默的站在那儿,而那身影不再徘徊。榕树下的人影散乱,那位老者微微抬头,望着鱼畏而出的人群,寻觅着什么。

突然,他嘴角微微翘起,眼咪咪地笑着,镜框也微微地向上动了动,撑着伞向前走去。一个小身影从我眼前晃过,向老人跑去。老人轻轻蹲下,对眼前的小人儿笑了笑,又将她身上的书包往自己身上一跨,用那苍老的手牵着孙女的小手向前离去。

我望着那一大一小的背影,幸福在他们身旁围绕,直到只剩下两个光点,又无影无踪了。我低着头思索着,想起了外公当年的背影,可时光的流逝,我再也望不见他了。

篇2:那风那雨初中随笔作文

雨在我旅途的路上,不急不慢的下着。十几年前曾经经过的城市,对于我一样的陌生,我不知道什么叫忐忑,就自然的走进这个承载我情怀的城市。江南的冬天一样的湿冷,但比北方更多绿色,起伏的丘陵牵扯着我的思绪。大巴窗外的你,花伞没有遮住你的青丝在风中凌乱。看着缓缓停下的客车,你露出微笑,微笑替代你翘首以盼的神情。

长江流域往往是雨后下雪,今天也不例外,华灯初上,窗外的雪花漫天飞舞。听不到外面嘈杂声,一杯封缸酒与轻音乐让你我温馨的坐对。你说这是你唯一的赏雪听音乐,我说也是唯一的有我在陪你看华灯。其实我一直注视你忽闪的明眸与你平静的脸庞。你说你特别喜欢读诗,只是不会写诗。我知道你有诗的情怀,生活不可能给你诗的世界。我是诗人,却无法理解你对诗的情怀,我只能悄悄的在心里为你吟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对脸上有了春天的气息!你说你一点不漂亮,我没有回答,但是在你端秀的脸上显得那样纯雅,淡然到与世无争,还有更漂亮的漂亮吗?

这个城市不算繁华,甚至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痕迹,出租车不是唯一的代步工具,你我选择了三轮。我说我不冷,我想看看这个城市看看这里的风与雪。宝马大奔疾驰后留下一片水花与霓虹灯相映成辉,火锅店里热气腾腾,暖了这个夜晚还在叙说故事的人!

普通不过的居家,显眼的是你妈妈的遗像与一个香炉一对残烛。我真诚的一个鞠躬,愧疚的告诉慈祥的老人,我来了还会走的,对不起!这小城我可以无度的迷恋,但真的不属于我。也许是岁月留下的一身泥土,我不想玷污这里,或许不配拥有—-

一缕阳光不经意的洒在我脸上,银装素裹的世界不用起床尽收眼底。一对喜鹊就在窗口的树上,听不到叽叽喳喳的吵闹,但我知道它们在谈说雪的故事。天意,也许天意,一只不知道为啥飞走了,还有一只孤零零的在枝头蹦来蹦去。但愿那一只是为你去觅食,我这样想。

大雪,你走不了了。干嘛走?我想理发,在这里留下青丝!理发后,脖子有点寒意,我拉直领子与你踩着雪,走着----咯吱吱声音代替你我无语,你叹息一声后依旧微笑的问我还会来吗。我回答你我还没走,至少今天没打算离开,这世界我真的想让雪花继续飞舞!你说这里没有特产,我说我就想带走封缸酒,越是尘封越是甘醇,只有品味才可以知道个中滋味!

扔出去一个雪球,你忽然说我很白净有点文化人气质,我说爹妈给了我基因与家教。你说你手比我白,我说是的。在心里我却说。你捧起的世界就是白色的,因为你永远不会让灵魂变色!这个城市你会最记住什么?忘记我会吗?这个城市我会记住数学家与你。数学家不是受过高等教育而创造奇迹的人,你是我不可能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邂逅,但是在我的世界留下雪景与明媚。

尝试解读你的内心深处,尝试体会你的灵魂。你那么稳重成熟的说着每一句话,透出母亲的祥和与姐姐的爱意,根本找不到一丝丝幼稚与调皮的感觉。或许是年轻的碰壁与岁月的坎坷,更有可能是沧桑与磨难,让你的世界变得淡定从容。奢华的时代你简朴而得体的作装,连淡抹都没有。或许仅是简单的发型体现你的活力,我怀疑是不是一种思绪的纠结----

早晨你带来须刀,说人在旅途得精精神神的,我知道不出门我不修边幅,甚至几天不刮胡子。即将离开短暂停留的小城,我这次特别精心的给自己刮胡子。我知道我无法不去吻你,因为你的脸颊会有离别的泪痕!其实我不想离去,这个春节只有孤零零的你与冷冷的屋子,可能还有刀剐般的思绪附和鞭炮---

悠扬的琴声在车站里很自然的飘动,如此的离殇如此的煽情!你说没事,一个人春节也挺好,忧伤的眼神却被微笑遮掩。汽车又缓缓的驶出车站,在我挥手向你告别的瞬间,你突然转身,我知道你的泪伴着琴声流淌、流淌---

篇3: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

我国著名语言学者张志公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发出感慨:“作文教学恐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一晃几十年已过, 曾经的这个“老大难”问题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 许多教师和学生依旧在耗费着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不断在破解语文写作这一“千古难题”的道路上摸索着。本文认为, 教师运用科学、人性化的手段,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练习对改善初中学生写作大有裨益, 而且学生们普遍也都喜欢随笔这样的一种表达形式, 随笔的自由成分更多, 学生挥笔而就, 对事物感想可以实现随性随感而写, 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随笔写作的练习。

一随笔练习可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随笔之所以让学生感到轻松, 正是因为这个“随”字, 它代表着作者写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 随感而发。如此无拘无束的文体格式会让写作随笔成为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 而没有例行公事、硬着头皮写的那种紧迫与枯燥。随笔的篇幅长短不一, 内容虚实交错, 既可以长篇大论, 也可以寥寥数言, 既可以有感而发, 也可以信马由缰。如此宽松的写作环境是广大初中生所能接受的, 写起来也更轻松, 没有了命题的束缚, 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闻、所想, 同时, 随笔选择的写作题材空间也非常大, 学生下笔前不至于搜肠刮肚也想不出一个写作主题, 可以实现更快速的立题、更顺利的表达、更灵活的发挥, 这就是随笔带给学生的快乐, 教师要经常通过让学生练随笔的方式, 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升写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随笔写作需要日常的积累

要想做到心中有话可说, 笔下有事可写, 就需要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 记下生活中每一个有价值的瞬间, 感动人心的场面等。同时, 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走近书的海洋, 让学生热爱阅读, “多读书、读好书”的这一原则在写作方面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不论是课外阅读还是书本阅读, 那些优秀的文章都是值得学生们细细品读的经典。学生们可以背诵其中的优美段落, 体会作者那细腻、超群的写作风格, 从先期的模仿再到后来的自主创新, 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地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

比如, 在指导学生阅读《金钱, 我们共同的话题》时, 这篇九年级的初中语文课文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文章以古今社会所有人都关注的金钱为话题, 告诉了读者“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确实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一个社会现实, 以此让学生对金钱有了一个了解。之后, 教师再拿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案件, 如毒奶粉案、医药安全案件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来教会学生用批判的思维看待金钱, 以此形成一个理性的观念。通过这种阅读, 学生既了解了文章主旨, 同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 发散思维, 自己创作一篇同类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选材出发, 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来阐述金钱与我们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来了解每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 这就强化了阅读对于写作的指导作用。

三随笔可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现在许多命题作文都把写作束缚在一个范围里, 而这个范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到的, 对于过于有针对性的地作文题目, 学生会因为缺乏生活经历, 对所提及的事物体会不深而下笔困难, 导致写不出真情实感, 迫不得已编造一些假话、空话、套话。这样的写作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在平日的练习中, 教师也要注意避免有这样的写作题目出现, 正式的考试题目可以有一定难度, 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类题目的一个前提则是教师要保证学生平日多进行随笔写作练习, 随笔凭借广阔的写作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可以培养学生说真话、吐真情的写作风格, 个人的情感表达在随笔中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加以表达, 这一文体是学生情感的释放窗口, 是学生将生活反映于文字、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完美体现。

四适应了中考作文的命题发展趋势

近年来, 中考作文题目开始趋于灵活变化, 文体无要求、题目自己定、内容更宽泛等诸多因素都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强加随笔的写作, 在如今这个推崇自由创作的时代, 学生再将自己禁锢于传统写作的老套路、旧方法中, 实在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 必须加以改变。中考所倡导的话题作文和随笔有着许多的共性, 它们在发挥空间上更加自由, 给考生创造的写作环境也更加人性化, 写作的主题不怪、不偏, 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也更透彻, 写起来就更顺手。由此可见, 随笔的练习模式和考试所要求的写作有着契合点, 从某种程度讲, 教师运用合理方式指导学生练好了随笔的写作, 学生在正式的考试中也一定会信手拈来, 不会出现任何不该犯的失误。因此, 在写作练习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的随笔教学, 是大环境的必然要求。

五结束语

初中的作文练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写作功底的扎实与否也是对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质量的一种保障。要实现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 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从兴趣出发, 在生活中收集灵感与素材, 抛弃假话、空话,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好配合与不断努力, 来切实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夏冬芹.让随笔与文思齐飞[J].文学教育 (中) , 2012 (6)

篇4: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

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制定随笔教学目标

在进行随笔训练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应该设定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遵循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应该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以七年级为例, 教师可以根据上下两个教学阶段来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第一阶段内, 教师设立的学期阶段教学目标为: (1) 培养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 (2) 学生能够阅读教材与课外作品, 学会感知等表达方式; (3) 能够平时进行摘抄、剪贴精彩的语句, 能够写出简单的点评、感悟等; (4)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认真观察, 可以用通畅的语言来描述所观察到的人和物; (5) 掌握描写景致的方式; (6)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每周可以写2~3篇随笔; (7) 可以尝试自己批改自己的作品, 能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来进行修改。

根据七年级第一阶段的总体目标, 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 以不同的随笔主题来实现分段的小单元目标。例如课程一:“这就是我”。单元目标为:可以在随笔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从生活中累积写作素材, 能够独立地完成写作, 掌握记叙文写作的要点;课程二:“漫游语文世界”。单元目标为:尝试喜欢语文, 对生活中出现的语文现象进行思考, 针对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感悟;课程三:“感受自然”。单元目标为: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 感受自然的魅力, 从多角度观察自然, 细致真实地描写景物;课程四:“我爱我家”。单元目标为:热爱自己的家人, 懂得温暖与关怀, 能够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家人, 仔细观察并且感悟家庭生活, 抒发对家人的爱与关怀, 并且能够初步地使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进行写作。根据学生情况, 教师制定的一系列小单元目标, 可以让学生从多方位, 多角度的提升语文写作水平,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随笔氛围

当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后, 教师就要开始实施随笔训练。开展随笔训练的过程中, 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浓厚的随笔训练氛围。在进行随笔训练的初期阶段, 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有限, 思维能力较低, 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摘抄、点评类型的训练让学生进行。

例如, 教师可以从教材课文进行延伸, 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雪地捕鸟”的过程, 自己开始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段落, 如蚂蚁搬家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随笔训练素材后, 教师就可以提升随笔训练的难度, 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主题来让学生进行训练。如看电影写影评, 当《少年派》这一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时候, 我让学生周末在家与家长一起观看电影, 并且写出影评。其实该部影片较为有深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透彻地理解有些困难。但是《少年派》中拥有着奇妙的情节与绚丽的场景, 学生十分喜爱, 所写出来的影评也颇有见地。通过这种看电影写影评的方式, 能有效改善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等写作能力, 具有较好的写作训练效果。

三、培养学生能力, 累积写作素材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对写作都有着畏难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严重缺乏生活累积, 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 无法有条理地组织成文。因此, 只有妥善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学生才能够从根本改善写作水平。

在累积写作素材方面, 学生首先可以从教材入手, 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课文, 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其次, 学生可以适当地选择课外文章来进行阅读, 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如名人名言、优美词句等, 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等, 日渐积累写作素材;最后, 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在进行随笔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等事物开始观察,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进而得到与众不同的内容与素材;另外, 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观察的方式, 如要做到全面、细致地观察,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在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观察。当学生累积到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 自然就能够行云流水地将自己累积、观察所得组织成文。

四、总结

篇5:初中音乐教学随笔

1. 了解音乐的内涵, 奠定理解音乐的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按理说, 凡具有听觉的生物就应该具有感觉音乐的能力, 但这种感觉未必准确, 因为音乐并非仅针对声音, 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情感、形象, 平常所说的“对牛弹琴”即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感情、形象的不理解, 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 以及视唱、听写练习, 等等, 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 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 是理解音乐的基础。

2. 指导学生欣赏音乐, 尊重学生的心理反应

音乐所表现的气氛、情感、形象的感觉属于理解音乐的范畴, 只有理解音乐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熏陶。在全国统编的中学音乐教材中, 在欣赏教学中基本上是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 在教师引导下去听、去想的。对于理解能力还不太强的学生来讲, 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但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会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 同一段音乐对于不同心情的学生来说, 完全有可能引发出不同的心理反应, 特别在不公开作品标题和不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有道理的, 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 教师就应当予以承认, 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 而这种反应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 引发出的心理反应有别是可能的, 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 (因为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 , 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了分歧, 那么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 切莫轻易否定, 要仔细地诱导并研究, 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3. 构建师生互动的新课堂

音乐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 音乐老师唱独角戏, 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才能在音乐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问题。

初中的音乐教程中涉及很多欣赏课, 每次在上欣赏课的时候, 教室里总会不时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不是因为音乐有多么欢快, 而是学生们认为音乐听起来很搞笑。例如:在欣赏《白毛女》选段的时候, 学生们就哈哈笑, 居然还有人说:“老师这是什么啊?能换流行音乐听吗?”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听下去。在上唱歌课的时候, 学生大多数觉得音乐书上的校园歌曲没有流行音乐好听,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敷衍了事, 哼唱几下就算完成了任务。开展活动时大家很积极, 但是想的是“别人表演自己看”。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 学生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 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 讨论的时候还很积极, 但是当要求各小组派一两名代表时, 大家就你推我, 我推你, 到最后上台表演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似乎缺少了一些润滑剂, 师生的互动似乎有些苍白。

每个学年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 小学生们总希望音乐课就是他们的游戏课, 而初中生们总希望音乐课老师能教些流行歌曲, 希望老师能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所以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 比如在初中音乐课程中, 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作为学生们本节课表现好的奖励, 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即兴表演等活动,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对学生创编的动作或者表演的节目进行评价、总结, 这样就能做到“教”与“学”的很好互动。

4. 营造创新氛围, 激发创作灵感

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 利用游戏导趣, 使学生寓教于乐, 轻松愉快:利用美的直观事物激趣;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启趣;丰富教学内容, 开阔视野唤趣。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和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 挖掘教材内容, 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 (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 、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 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灵感, 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创造力。使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5. 采用多种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 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 想方设法, 找资料, 给学生补基础,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5.1 教材程度深, 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 对各

单元内容作介绍, 学生以欣赏为主, 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5.2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 从基础抓起, 每堂课选几节乐谱

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 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 但一个学期教下来, 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5.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 向学生介绍一些民

歌、名曲, 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 反复练习, 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 (声音响亮) 、“准” (唱准音调) 、“美” (优美动听) , 学生积极响应, 从实践看, 收效较大。

篇6: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随笔

关键词:基础知识,灵活,综合素质

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他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文理综合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虽然这样,但是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改”为依据,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我们在复习中,应当让学科相互交流、渗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的教学模式。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文理综合能力测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上一篇:关于竞聘班主任的演讲下一篇: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