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诗意作文

2024-05-24

我要的诗意作文(共9篇)

篇1:我要的诗意作文

我要的诗意作文

我总在寻找那一抹触动人心的色彩,用双脚走过大街小巷,听那车水马龙的喧闹声,追寻那十里飘香的美味佳肴,看遍千上万水,寻解古老的不解之谜。

可我终究是累了,双脚酸疼不已,那吵杂的喧闹声更是厌烦之至,每日只要吃饱睡饱就好,再也不计较质量,品味的问题。那么多的水香国色之地,我也只想随意找一个春暖夏凉的住处,歇歇脚。余生如此这般,倒也不错。

忽然有一天,我立在一个四合院中,停住了脚步,一动不动,看着这四合院里的人们,他们一大家子,互爱互助,友好和睦,嬉颜欢笑,他们的每一举一动都告诉我,他们向往阳光,向往生活。他们有着太阳的温暖,春雨的温润,秋日果实的香甜,冬日雪花的纯真。我想他们或许就是我的光,温暖我,滋润我,助我成长。

是的,我是一只灵妖,一只贪婪“美色”的灵魂而修炼成的妖。我喜欢各处美景,因为吸蚀它们的日月精华可以使我更加美丽,我喜欢各种不同的颜色,唯独黑色却是一点也不喜,这很奇怪吧!哪有妖讨厌黑暗之色的。可我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的理由。我更甚至喜欢阳光,喜爱极了在阳光底下散步的感觉。每天早晨,我都会飞向最高处,接受那一天的第一缕阳光,在它的.抚摸下,我的心底总是不由的生出一种温暖的感觉,很安全,很享受。

如此贪恋光的我,遇到他们,忽然感觉曾经看过的那些自以为美的地方,有些可笑,冰冷的怪石,屹立不动的建筑,在狭隘的石缝中生长的树木,自得其乐摇摆的花朵,终究会流向大海的河流,在海边任人踩踏的金黄色的软沙……这些哪有四合院来的温暖,外表是冷的,内心仍是冷的,每一处地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人,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曾经的我,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想着这就是他们说的诗意,是挺美的。却独忘了,诗意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我向往光明,喜爱阳光,所以自然而然的遇到温暖就想接近,依靠。

而温暖且照耀大地的阳光便是我所发现的诗意。

在明亮的天空下,我被金黄色的光芒所拥抱……

篇2:我要的诗意作文

又开学了!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沉睡的大地,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被同学们稚嫩的童声吵醒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渡过了愉快的假期。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新学期,新起点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一页。希望大家都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每天都拥有新的进步开学了,我升入了二年级,有了新班级,还有了更多的小伙伴,我还发了新书,在教室里一起认真学习、团结友爱。

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篇3:让诗意的美承载学生作文

一、一草一木总关情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一草一木总关情, 这就要求我们去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把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感情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时, 老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然而, 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 还得有自己的眼睛, 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把客观的意象和个人独特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使观察的结果富于个性的情感色彩。文学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碰撞, 它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 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观察往往处于一种感性状态和朦胧状态, 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去观察, 也搞不懂要观察什么。比如:他们看到乡间的野花盛开、旧城改造等景象, 很少去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内涵。教师要在这方面鼓励他们多思考, 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散文或小品文和学生品读, 进行有效的指导, 这样的引导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因为观察和思考都带上了个性的情感色彩, 学生的文章自然就有了文学的诗意美。

二、汲取教材, 诗意栖居

在我眼中, 语文是绚烂的启明星, 是皎洁的秋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瑶琴;是庄子悠然自得的逍遥云游, 是孔老夫子游说列国的颠沛流离;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经》, 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洒脱, 是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的悲歌……语文老师可以有效利用课本和相关读本, 注重对精美文章的诗意分析,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那么学生的作文自然也会得到一种熏陶。

我认为, 教师应当首先让语文课具有诗一般的气质, 诗意的语文首先要熔铸在经典的唐诗宋词之中。在课堂里, 我跟学生们一起谈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谈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李太白;谈论誓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谈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我告诉同学们, 作家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崇高的人格魅力, 其次才是文学艺术功底。而先贤们的人格力量将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语文就像一坛尘封已久的美酒。这样的深入讨论, 让学生有了思想的火花,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他们在写作时也就有了意境的美。

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幅极为凄凉的画面, 寥寥数语, 便将天涯游子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诗意地联想, 深情地吟咏, 利用画面和配乐, 联系其他乡愁的词作, 让学生充分领会乡愁是故纸堆中惊雷般的声声诉说, 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事物的特别缅怀, 乡愁像西出阳关的旅人, 充满了蓦然回首的美感。课堂上学生的审美情怀得到了充分的熏陶, 学生的作文也有了浓郁的文学情怀。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通过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的美去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再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 也像加工过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这一段话, 作者表面是对白杨树的赞美, 实际上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的礼赞, 赞美广大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革命精神。只有理解到这一层, 才能真正知道茅盾何以要花这么多的篇幅去写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白杨树, 知道这看似朴实的描写后面所蕴涵的精神。通过对精美文章的分析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这是他们汲取文学营养的重要来源。 有了审美能力, 文章立意就有了诗意的美。

课本中有还很多这样精美的课文, 如《背影》《呼兰河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乡愁》《再别康桥》《陋室铭》《桃花源记》等, 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篇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引导学生作文时汲取课文选材, 联系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文章更精彩。让课文的美承载学生诗意的作文飞翔。

教育的美就是教育的诗意, 语文教育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语文教育视野是面向生活的、语文使命是指向未来的, 语文教学就进入了诗的境界, 教育便放射出真善美的光芒。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促使学生品格和文化底蕴的形成, 培养诗化了的心境, 让学生的心灵充满优雅的韵致。

有了诗意的引导, 学生的作文也飞扬了起来:“动力来自思想的蒹葭”“陶公我读懂了你的幸福”“生命中的陋室铭”“你的背影, 我的保护伞”“未散的背影”“你的背影, 在我心里”“于背影中察觉爱与感动”“ 你的背影, 我的成长”“ 给孩子最真的‘百草园’”“我心中的百草园”“ 守护一方百草园”“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社戏里外的如诗年华”“八月里的社戏”“那些深的、浅的乡愁”“乡愁一弯”“康桥情缘”“康桥梦旅”“ 生命的呼兰河”“‘小弗朗士’的初中三年记”“朝中饮酒”“陶渊明, 守望一份安宁” “送你一轮浅浅的月”“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囚‘绿’记”“孔乙己的人生”“饮一杯乡愁烈酒”“用背影勾勒出一幅画”等, 这些文题都取材于课本, 充满了诗情画意, 让读者动容, 让读者心醉。

语文是一种清雅的文化, 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 一种洗尽铅华、超越世俗的精神享受。她承载着丰富的情感, 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历史文明, 同时她又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留住了语文教学的诗意之美, 也就创造了学生作文的生命。

篇4:我要的诗意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忆: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还必须能够忘记……

这段文字截选自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形象地诠释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作的灵感即为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前两句表达了我们要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环境、自然风情、社会现象、建筑景观,甚至到一只鸟儿的飞翔、一朵小花的开放,从宏观到微观,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所以,生活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其次,创作是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体察事物,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独抒性灵,诗意地栖息于大地。

角度一:学生审材料时只抓住“观看、认识、感觉、知道、回忆”后的内容,即人、物、路途、相遇、别离等,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所谓“一花一世界”,用心观察、感受、体悟,才能带来内心视角的丰赡。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选材,学生容易把握但偏离了材料整体的理解。问题就在于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部分内容,即仅扣观察、回忆内容的丰富,而忘了理解材料的前提是“为了一首诗”,除了要观察回忆之外,还有“忘记”。所以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素材的选用也应与整体立意相一致。

角度二: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都要用心感悟,悟有所思,思有所写,写有所忆,忆有所忘,所以体验生活是获取认识的来源。用心积累、适当取舍,从生活中获取真知与经验,在感悟中抒写真情与共鸣。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整体理解了材料中“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立意中规中矩,规范而全面;只需在选材时不要陈旧,不要雷同。素材选择的新颖、妥帖与否,与学生阅读面的宽窄和理解高下不无联系。比如选用有着丰富生活积淀的龙应台,其作品呈现对生命实景写生的素材,就远比学生备考的俗滥素材要有意义。

角度三:生活是回忆的源泉,过往的人与事也许只是我们生命的“碎片”记忆,但用心的筛选与记录,会让封存的人与事,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独特的、有意义的诗意人生。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感受诗意,并记录、创作生活的灵感。

选材小贴士:学生抓住“诗意地生活与创作”这一角度选材,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颇为一亮。诗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情怀,更是一种创作追寻,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流淌于诗文之间。以此选材,不仅立意有新意,文笔显性灵,更凸现了对材料理解的深刻和富有意蕴。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飞行员作家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一次次飞行的高空中,他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遗作《要塞》,犹如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没有结尾,看不到底,像极了人生、宇宙。

素材点拨:圣埃克苏佩里有着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种职业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写作《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他的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践行了生命的真理。

个性素材:影画合璧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陈复礼是“影画合璧”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六十多年来,陈老创作了大量彰显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如香港仔的渔港、漓江的晨色、苏州的园林、西湖的朝霞、江南水乡的春晓景色……他镜头下的华夏美景、中国画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画意摄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素材点拨: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陈氏风格”: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讲求中国画意。正体现了“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

人物素材:“拓荒者”的东方视角

被法国媒体戏称为“当代巴尔扎克”的马蒂亚斯·埃纳尔凭借小说《罗盘》,成为新晋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得主。小说讲述了体弱多病的维也纳音乐家Franz Ritter的一个漫长不眠之夜,回忆起自己的情人——担任田野调查的东方学家Sarah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彻夜未眠所回忆的东方之旅,无疑是作者本人当年在中东地区真实的旅行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个人色彩及强烈的主观臆想。法国总理大赞埃纳尔的作品:“乐曲般的语言传递了对东方的爱,以及值得被保护的东方宝藏。这是时代的指南针。”

素材点拨:《罗盘》写了三年,其实是埃纳尔酝酿了整整十年的一部作品。那年在完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学习后,他就踏上了去东方的旅程,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亲自去看、去听、去体悟“东方”,自此,“东方”成了埃纳尔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文化素材:多元而丰富的“文学上海”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题为“感知上海:想象、记忆与城市文明”的主题论坛。华东师大教授罗岗认为,就上海文学而言,小白的《租界》,王安忆的《启蒙时代》,金宇澄的《繁花》,是在三个不同的脉络里重新书写上海史最重要的收获,“但我们对它们的解读其实远远不够”。 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学上海”的解读与构建,既代表了中华文化精髓,又并蓄包容着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的城市文化新形态,成为新形态的城市表达。

nlc202309081839

素材点拨:上海常常成为小说、电影的书写“对象”,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城市书写者,采取冷静的旁观姿态,自身的体认与解读,激活城市体温与脉象,把城市从干枯冰冷的符号系统中还原出来。

【素材演练】

石头·神殿

越州中学301 王依兰

生命的意义,不应该是风花雪月诗词堆砌的荒芜,而应该是经由风霜雨露洗礼蒸发后留下的崎岖怪石。圣埃克苏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

岁月的磨砺,使石头经历世事,负起重任,累加叠起,聚集并闪耀着光辉的意义――成为一座神殿。神殿是静默的,它囊括了千万石头无声的奇遇,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能清楚听到秒针的转动一般。它活在岁月的尘埃里,无声无息,却又是光芒万丈的存在,神圣而虔诚,使我们在静默中沉思生活的历程。

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他喜欢驾驶着飞机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里:头上是闪烁的星辰,散发神秘的幽光,给予他美妙的幻想;脚下是无垠的土地,在漆黑的夜里,无数的灯光霓虹等细小的微光,汇集成银河般耀眼的华丽,令他的思绪不由自主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他走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体会过被漫天黄沙吞噬掉的寥远寂寞;在迷途中品味孤独,在震撼的景致里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他笔下的《小王子》,充满了爱与哲思,是一本他经历与幻想的合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而我认为,我们既需要在地面脚踏实地步行,在淋漓百态中感受和寻找属于我们的石头,也要在云端缥缈中,跳着冥想巅峰之舞,虔诚地在心里构建神殿的框架。

诗人需要生活的经验来填充那贫瘠的词句,教徒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心中那片圣洁的土地,而先知需要感受自然界的雷电风霜,需要探求星球的运转、四季的推移,需要走过大江南北,需要掌握神秘的语言……那样的经历就是石头,是筑建神殿必不可少的材料。想要理解世界,抒写诗意,首先必须学着去认识与感受。正如饱经了大雪,才能在春日感激阳光的温暖;经历了雷雨,才能在初晴日观赏彩虹的美好。

感受生活的诗意,充满希望和神秘,满载旅途人的回忆和变化,是被无常峥嵘的岁月所怀念和珍惜起来的殿堂。一笺纸承担不了那么多的东西,它总是用生活的零碎在心里默默帮你诗意地幻化起一座神殿,你把未知的恐惧和祈祷填放在内,把所思所想留存在内,把欢欣与苦楚寄托在内……“把石块砌在一起,创造的是静默”,诗人如是说。

我想,正是生活的石头,伫立了我们心中的神殿。

【素材运用简评】一个好的素材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小作者的素材运用,不仅在于选材的丰厚新颖,体现其广博的阅读面,更在于熟练地运用素材,用一个素材贯穿全文,一气呵成;既保证了文章构架的统一,又凸现了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流畅。

审视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命题,发现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联系学生个体的阅读面和生活面,而非联系“书袋子”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临场运用也出现从“我们”到“我”的蜕变,选材必须先经过“我”的“个人性”过滤。所以,如何充满“个体性”运用素材,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是当下作文备考的关键点。

编辑/关晓星

篇5:我要的幸福作文

您们每天都在工作工作在工作,我知道这都是为了我们,但每天看见您眼角上一丝丝皱纹、苍白的面颊,我们是多么的不忍啊!

每次,我好像说:“爸爸妈妈,您休息一下,调节调节吧!”爸爸妈妈,您知道我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吗?我们要的幸福不是那金银财宝,也不是那昂贵的奢侈品。

我们要的是三个人一起尽心做的饭菜,一起品尝;我们还要您们陪我们玩一整天,开开心心的!我至今还记得xx年的除夕夜!那天,我们上午挂对联、采购食品;下午一起包水饺;傍晚,我吃着一家人包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晚上,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笑;夜间11:50,我们高声大喊:“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我和爸爸拿着鞭炮、烟花跑下楼,看着那美丽的烟花燃起,我心中也如同烟火一样尽情澎湃!

爸爸妈妈,也许您不记得了,但我还是记忆犹新,我多么憧憬那一天啊!

篇6:我要的幸福作文

曾经,深爱过一个人。我以为,只要是爱着的,就不计较谁付出多或少。在我将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托附于他时,他编造了一个很美的藉口,不负责任的逃跑了,所有的海誓山盟和感情化为乌有。连同我的爱,被狠狠地扔在角落。心很痛很痛,可是硬咬着牙撑过来了,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真爱,即使有时会花了眼,只是我的心是纯净的,总有一天会遇到的。可是上天为什么总安排这么多虚伪的人与我相识呢?那个与我同龄的他,有着腼腆的笑容,却让我在无意中得知他的一脚踏几船。我很果断与他断绝了所有来往,一个用情如此不专一的人,不值得和他深交。可笑的是他直到最后,依然对我撒谎。

现在,又让我遇到了一个更不齿的人。一个有着光鲜外表及职业的人。前头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带眼识人,所以很不幸的让我在细微事处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他竟有着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一个可爱活泼的儿子,贤惠能干的妻子。我不能明白,为什么男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我的疑问声中,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又没做什么坏事,只是需要在忙碌后减下压。刻意隐瞒婚史,伪造年龄和别的女孩频频见面约会,不算是坏事吗?如果喜欢在道德的边缘打擦边球,是减压的话,我真的无话可说。面对他依然暧昧的暗示,我冷笑了,我无意做第三者,更无意伤害他可怜蒙在鼓里为他辛苦教育孩子、操劳家务的妻子。不知他妻子如果知道他是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感想呢?但我再也不想沾这浑水了,到此为止,便是我最好的决定。

篇7:我要读书的作文

读书,使我快乐,使我失望。成功的骄傲,没有任何能比得上;而失败的失望,那也是最好的激励。

读书,能让你的未来充满阳光!每个人都在为希望努力。我们不是贫困的孩子,拥有许多的财富。而他们,似乎比我们还努力!这怎么对得起我们拥有的一切?怎么对得起父母的希望?我要读书,也让我前途无量!

我爱读书。有句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趁现在还小,我要努力读书!不能让光阴夺走我的梦想,让错误成为一生的遗憾!有些人说:“我成绩不好。老师批评了我。我不干了!”老师批评我,说明看重我,成绩不好,说明我不够努力。

看到别人在进步,我在退步。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教出的学生就不一样?当你羡慕的望着别人成功的背影时,是否会考虑,自己与别人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如果不努力,胜利的快乐就会被夺走,只留下无尽的沉寂与空虚。

篇8:激发兴趣 诗意作文

一、厚积薄发,以意驱句,倡导诗化表达

没有实实在在的阅读积累,写作只能是干涸的泉眼,难以流淌出鲜活的泉水。但是在厚积与薄发之间还应该有一种酝酿并使之薄发的技能。为了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技能,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以意驱句的训练。所谓以意驱句就是在写作中根据具体的作文语境化用阅读积累素材的一种诗化表达方法。

卡西尔说:“我们在艺术世界里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欢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持续摆动过程。”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常常是模糊的、不精确的、不严密的和充满歧义的,他们无法准确地概括它,因而作文更适合用诗化的语言,真实描述正在经历的或经历过的体验。以意驱句的思维方向同文学作品再现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后者的思维方向是句→意。通常对学生进行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教学就属于这种思维。比如,看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脑子里浮现出:黄昏时分,明月照着斜伸到池塘上面的梅花,疏疏朗朗的梅花又将参差斑驳的影子投在水面上,微风中仿佛夹着缕缕梅香。前者的思维方向是:意→句。即先有感觉,然后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诗词锦句就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的对象,即这里所说的词汇和句。比如,六月里在杭州西湖的柳堤上漫步,放眼曲院,尽是风荷,映日荷花,点缀其间。我们不禁放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果把句→意看作定向思维,那么意→句就是富有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两种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相辅相成。前者用于阅读材料的积累,后者是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合时合地合情合景地运用。正如告诉你一个成语要求说出其大概意思,比告诉你一个大概意思要求你说出这个成语一样,作为一种技能,意→句比句→意更加不容易掌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多做些阅读积累和以意驱句的练习。

例如,《行道树》中说:“我们”立在城市飞尘中,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当整个城市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时,我们在寂静里黑暗里孤独里“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当朝霞升起,“我们站成一列致敬,把光明迎来”;当孩子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我们便“最自豪”。学生懂得了为什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懂得了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的道理。这还不够,还要写一写像行道树这样的人和物,于是学生阅读文章就产生新的思想,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

二、开放写作空间,激活心理积淀,鼓励抒写性灵

写作是一种打开,打开思路,打开生活,打开心灵,唯有打开方能领略天光云影的开阔,唯有打开方能触动文字背后的思索。

(一)善待生活,激活积淀,鼓励自由写作

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开放的心态,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善待学习,善待他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强烈的兴趣,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善待生活,努力激活心里既有的积淀,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写出有情感、有人性美的闪光的作品。比如,积极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让生活与写作牵手。我曾经让几个家境比较富裕的学生与几个家境贫困的学生结对,并让贫困的同学带他们到自己的家中去,同吃同住,亲身感受贫困人家的生活。这件事给学生的触动很大,回来后其中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什么是幸福》的文章。文章写道:“父母每周给我一百元零用钱,我还嫌少。当我知道他们每月只有十元的生活费时,我震撼了。吃肉吃鱼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求,而我几乎每周要吃一次肯德基……与他们相比,我才明白什么是幸福。”惟有不竭的活动之源,才有不涸的作文之泉。

当学生的真情实感积淀达到一定的厚度,那么思想就会在学生笔下纵横驰骋,从而发出震人心魄的力量来。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同时,培育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学会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该伤感时伤感、该愤怒时愤怒,要有真性情。作文更是要以情感人,要写你记忆中难忘的细节,写细节里面的真情实感,不要胡编乱造,不要“克隆”他人的作品。

(二)创造条件开展博客写作,创设自由开放的写作平台

博客写作大多源于内心的冲动,是思维、情感在虚拟空间的自由驰骋,具有随意、真实、便捷的特点。学生可以有感而发,摆脱条条框框的制约,获得较为自由的写作心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在博客中可以采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他人的作品。这种张扬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作品,真如巴赫金所谓的“多音齐鸣”。

对于家里没有网络的学生,我则是每人给发一个档案袋,让学生自己保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写作成长记录袋”的封面,突出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学生们可以用“心语心愿”、“花样年华”、“青春足迹”、“心灵日出”等名字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冠名,用绘画、粘贴、电脑绘制等方式配图,还可以按杂志的封面形式进行颇具创意设计。这样,既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平台,又对学生的进取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彰显读者意识,加强自我修改,享受成功喜悦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头脑里就要存在一个隐在的读者,写作的过程即是作者向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与传达情感的对话过程;作者预测读者的审美水平、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预测读者的需要与期待,根据写作计划和目的来选择语义、安排结构、建构文章,从而引导读者能深层次地理解与认可作者的观点并产生共鸣。从学生作文角度来说,读者意识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让其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所以,作者在写作后,更应该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因为只有作者自己才深刻地明白写作的意图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正如冈布里奇说的:“艺术家倾向于去看他所画的东西,而不是画所看见的东西。”“看”在某种意义上是指画家看重的不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景物,而是自己对景物的表达与领悟程度。通过自我地不停观赏,作者希望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达到完美的境界。

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实现对自己作文的升格。叶老还曾一再强调:“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中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多读,在不同形式的读中进行自我修改。第一遍慢速阅读,旨在改正文面,看习作中有无错别字、漏字,看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连贯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第二遍默读,意在修改内容,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对照作文评改量表,从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增、删、改、调的润色,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真实等。然后,依据量表中的评分标准及常用评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点评习作不当之处,力求文通字顺。教师适当地对写作基础薄弱者予以指导。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借得“妙词”为文章添亮色。“妙词”即形象的文字、生动的词语,合理选用形象的文字,用新鲜的词语替换陈词滥调,用生动的词语表现具体内容,让鲜活的文字来为自己的文章做主。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巧用修辞为文章增精彩。“一篇记叙文中,能有几个甚至一个精彩恰当的修辞运用就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甚至于使文章通篇显示出夺目的光彩。”例如下文:

[原稿](开学第一天)夜晚,由于疲倦,没有挂蚊帐。寝室里蚊子很多,刚睡下,蚊子就来咬了,点起蚊香也不顶事,一夜辗转反侧,睡不安稳,天又热,让人实在难受。

[修改稿](开学这一天)夜晚,懒得挂蚊帐,只是买了一盒蚊香,心想大概能抵挡蚊子的进攻吧。哪知一个暑假,蚊子并未因为缺吃而停止繁衍生息。睡下不久,庞大的蚊子队伍就吹起号角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来。将蚊香移到身边,那一缕细烟也不足以产生威慑力,蚊子们绕过“火力点”,继续不停地朝目标猛攻。腿、臂、脸,凡外露部位都遭到毒针,先痛后痒,只恨爹妈吝啬,只给了我一双手,既要抓打驱赶“敌人”,又要呵护受伤部位,手忙脚乱的,不多时,汗就往下淌了,万般无奈之中,忽然来了灵感,想起了鲁迅在仙台时对付蚊子的办法来,如法炮制,效果果然不错。可没几分钟,汗水就浸透了“外包装”实在是难受,就揭开盖头。好家伙,大概蚊子立刻就闻到了香气——汗酸味,顷刻之间,额头又遭了几下……整个夜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耳朵里尖细的声音就如一缕缕蚕丝,拉长拉长,绵延不绝。唉,我真傻,怎么就没想到一个暑假没尝过腥味儿的蚊子们是不会放过这送上门的美味的呢?

学生自改完成后,还可以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让他们知道怎样修改,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可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予奖励,也经常张贴好作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尽管认识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和表达的恰当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三驾马车,三者密不可分,但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始终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生活中体验美、自然中挖掘美、内化中创造美,这样才能让他们燃烧生命活力,飞驰自己的想象力,真正拥有自由的写作心态。

参考文献

[1]陈子典.现代写作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泉良.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途径[J].写作, 2003(1).

[3]黄本荣.作文,魂系何方[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6(10).

篇9:诗意,作文的天空

[关键词]:诗意 作文前 作文中 作文后

诗意作文,犹如种子,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播撒,去浇灌,去守护。在今天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网络无极限的时代,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已异化为应试的工具,假话、大话、套话,不着边际、人云亦云成为学生作文的通病。例如:为了表现“助人为乐”的中心,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纷纷登场。这样的作文,将会铸成学生写作热情的缺失。在学生中“快餐作文”(意指一拼一湊,就诞生了畸形的文不对题的“怪作”)层出不穷,更多的同学谈“作文”色变,写作的热情消失殆尽,诗意就更无从谈起。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让写作变得富有诗情画意?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给予我灵感与动力,激发起我对诗意作文教学的热情,继而进行了点滴的尝试,而其中的滋味或浅或深,或淡或浓,唯有自知。两个学期实施下来,有写下自己真实感受的冲动,与大家共勉。

一、作文前,曲调未谱情先赋

(一)千般话题融真情,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经常听一些同行,抱怨学生写的作文空洞没内容,不知他们是否扪心自问:有没有提供孩子可书写的话题?殊不知要让学生写好作文,一道功课必不可少,那就是给学生合适的写作话题,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话语权,让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最好,在写作前,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交流。如:在学生学写感谢信时,我引导学生从一些微不足道、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或遗忘的小事开始回忆,经同学间互相交流,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上所有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感恩。所以,在课堂上写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他人的援手之恩!因材料源自生活,源于自身,学生们写出了真情实感。因此,一篇篇感谢信感人至深,令读者潸然泪下。这样,有前期的交流,有真情的融汇,学生的习作自然就精彩纷呈。

例如:母亲节前夕,我指导学生写《记忆中的妈妈》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作文前期准备,同时为学生罗列了下面的主题:

1、和妈妈一起度过的一个节日

2、和妈妈一起的开心时刻

3、妈妈给我最好的记忆

4、我对妈妈撒小谎的时刻

5、妈妈让我最敬佩的事

6、跟妈妈一起的难忘旅行

7、妈妈给我的一次教训

8、我的妈妈很特别,因为……

一周后,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作文。我又将他们的作文汇编成《记忆中的妈妈》一书,配上与母亲节有关的诗歌、名言,以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送给妈妈作为节日礼物。这不仅让作文变得诗情画意,也为母亲准备了一份浪漫而又有意义的礼物。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前要唤起学生写作冲动,激发其作文的内驱力,促其乐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此外,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体验,丰富写作的素材。我会经常组织学生放风筝,做游戏,找春天(初春、阳春),找秋天,观察植物、动物,进行节日调查等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思辨生活。这样的作文,基于现实,自然真实,避开无话造话,无病呻吟,也为诗意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成语点睛诗添彩,嘈嘈切切错杂弹

作为教师,我们常对学生说:有纳方能吐。多看书,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诚然,阅读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并不是所有低年级学生都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和丰厚的知识储备。如果教师教学时,备足课,备深课,引导学生搜集、罗列类似专题可用的成语、诗句,或为学生提供些“成语、诗句超市”资料让学生参考、选用。一来可让低段的学生学着用;二来学生积累多了,自然会运用,作文就变得文思飞扬、富有诗情画意了。

如作文《我想对××说》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子看;对邻居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实话,要写这样的文章不难,但要写好却很难,要写得富有诗意更是难上加难。于是在学生写作时,我为学生搜集了如下资料,供学生参考。

苦口婆心 郑重其事 谆谆教诲 说话幽默 语重心长

滔滔不绝 有声有色 情真意切 抑扬顿挫 谈吐从容 和蔼可亲

字字珠玑 侃侃而谈 不绝于耳 义正辞严 深情并茂 情深意浓

意味深长 ……

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词?尝试用一、两句,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让学生学着用成语点睛,诗句添彩,在探究交流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回味生活的哲理,使普通的习作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作文教学也变得趣味盎然,诗意绵绵。

二、作文中,别出心裁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即“我为了什么而说”。只有当学生由于某种诱因而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指导写作前,总是想方设法开启学生的思路。如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习作写写你的课余生活,为了帮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放风筝比赛、吹泡泡比赛、老鹰抓小鸡游戏、观察小金鱼、贴树叶画等等活动,学生写的作文题材丰富,内容真实,情感体验真切。特别是写《吹泡泡》和《树叶画》,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泡泡飞呀飞,飞到草丛里,和小虫儿玩耍。”“泡泡飞呀飞,飞到天空中,和月亮姐姐说悄悄话。”“泡泡飞呀飞,把我围起来,我成了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心里美滋滋的!”……《树叶画》更是想象奇特——“秋天的果园”、“森林音乐会”、“海底世界”、“动物运动会”等等一幅幅画面想象丰富,画下面的习作更显奇思妙想,读了让人拍手称妙。

nlc202309011048

我也曾模仿名师设计,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小鸭子历险记》。图意很简单,主要讲:在一条车辆拥挤的街道上,鸭妈妈带着六只小鸭子过马路。街上所有的车子不约而同地停下来静静地为鸭子让路。然后我讲述这张图片的拍摄背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小鸭子在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突然,几只小鸭子失足跌入路旁的下水道。鸭妈妈沉着地向交警求助,交警救出鸭子,并目送鸭子大摇大摆地上路。教学时,我通过想象扩图,使故事情节丰满。教学片断呈现如下:

师:书上只有一幅图,如果这位记者幸运地拍到事情的全过程,那么他还会拍到哪些画面?

生:我觉得还拍摄了鸭子失足掉进下水道的情景。

生:我觉得还拍摄了鸭妈妈怎样着急、怎样求巡警救小鸭的情景。

生:他可能拍到巡警以及其他人一起艰难地救出小鸭子的全过程。

生:拍到失足鴨子被救后向巡警表示感谢的情景……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个单一的、静止的画面让大家这么一说,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面,组成了一个完整又有趣的故事……

教学时,我在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于瞬间定格的有限之内,辅以想象的无限发酵,为孩子开辟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触发了学生情趣动力,这样的文章构思过程就富有诗意。写作,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波动与起伏,有了情感的波动与起伏,写作时,字里行间会洋溢出情感的温度。试想,面对如此诱人的情境,哪个学生还会无动于衷呢?学生又怎么会无话可写,无情可抒呢?!

(二)留驻想象导章法,巧把金针度与人

写作,我们提倡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拘束,但并不是放任自流,不着边际。关键在于“精而有用。”同样在指导《小鸭子历险记》中,我让学生留驻想象,并进行章法指导,从而巧把金针度与人。例如: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要把文章写得有真情实感,又富有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第几人称来写?是的,用第一人称写,给人的感觉亲切,真实可信。比如可以这样写:我是一名巡警,今天我巡逻,走在温哥华的街头,忽然对面来了一只小鸭子,向我“嘎嘎嘎”直叫……还可以以哪些角色来写呢?(鸭妈妈、落水鸭子、司机、行人)等等角度来写。这样,就把自己摆进了这个故事中,就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几点: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二,把细节描写具体。三,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我们要尽量为学生顺利完成作文提供方便,如果仅仅提供一个作文题目和几条抽象的目标要求给学生,是不利于学生写作的。更不要奢望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还对学生进行相关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进行细致的点拨,这样学生写起来,也会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有了丰富想象为基础,有了章法的导写,学生的行文也会快速有效,一气呵成,转眼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的作文富有情趣、诗意。正所谓:留驻想象,章法导写,巧把金针度与人。

三、作文后,群英荟萃情致高

(一)自品互助相益彰,大珠小珠落玉盘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好后,要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写罗嗦了要删掉,写干巴了要补充。但靠语文老师一人来改,显然孤军奋战,效率不高,提高学生自己修改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作文草稿完成后,我让学生先自我修改欣赏,然后与同伴交流互助,最后小组评选优秀作文。

自我修改欣赏:四读自己的习作。一读改错别字。二读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如果自己改不了,先做上记号,等会请教同学,互相商量怎么改。三读修改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在文章中犯的低级错误:如错别字,标点符号误用、病句等小毛病就少了。四读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同伴交流互助:帮助同学提出修改建议并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在为同学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把对方值得欣赏的段落、句子、词语划上波浪线,并写上理由。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小组评议选优:个体交流修改后,开展小组讨论、欣赏、评议,找出大家认为最美、最富有诗意的习作或片断内容,还可以是一个句子,做上记号,为集体欣赏做准备。

鼓励学生自我修改、互批习作,借鉴别人的长处,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互批作文的能力。真所谓: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二)集体鉴赏重作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学生初改后,我会针对学生的巧妙构思或精彩段落和习作中存在的较普遍问题进行集体鉴赏。具体的做法是:先把本次习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选有代表性的几篇或几段进行讲评、分析,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作文或二度写作。下一步师生一起欣赏小组评选出来的优秀作文,优秀段落。要求学生把优秀作文誊抄或打印好,张贴在班级优秀习作园地,或收入班级《诗意作文荟萃》文集,或在《年级作文报》发表,还可以推荐到各级各类小学生报刊杂志中发表。很多同学读着自己的作品,竟情不自禁地为自己拍手叫好,原来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像大作家那样诗意绵绵,文采飞扬。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多元评价,关注个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体验收获,体验成功。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是找缺点大于找优点。而我在实际操作中,更注重找优点,有时干脆只找优点而不找缺点,这样大大强化了激励效应。学生的作文就像沙里淘金应多找闪光点,多找优点,促进发展。把作文评价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发情趣的过程。让学生在修改文章中依然能追寻到情趣、诗意。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同样,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导学生在诗意的气息里接受熏陶,让作文课堂充满诗意的阳光,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诗意的底色。

作文课堂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生命世界。作文课堂应该诗意盎然,作文课堂理应春风拂面。如何给作文一片诗意的天空,引领学生在充满诗意的作文课堂中去学习,去享受,去陶冶,是我孜孜向往的理想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课中,把自己生命点缀得季花弥漫;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作文课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这是我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3—78

[2]小学语文教师

[3]语文教学通讯

[4]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5]《人民教育》2012、15——16

上一篇:关于人生规划的励志名言下一篇:高三20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