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教育名言名句

2024-05-09

梁启超教育名言名句(精选6篇)

篇1:梁启超教育名言名句

梁启超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1927年2月6日

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2不要填鸭式的教育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3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感言:1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

4做家长要有趣味,养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5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们》

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6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替循环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1927年8月29日《致孩子们》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7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1910月11日《致梁思顺》

感言: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再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8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9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10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要诀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1928年5月13日《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篇2:梁启超教育名言名句

2、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3、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梁启超

4、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5、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梁启超

6、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梁启超

7、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梁启超

8、学生在学校时,今其研究一切社会应用之事,则学校愈多,国家愈进步;……总之,学校与社会万不可分离:在学校时,于社会应有之知识研究有素,毕业后断不患无人用之;在学校养成一种活动之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梁启超

9、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10、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

11、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梁启超

12、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

13、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梁启超

14、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梁启超

15、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梁启超

16、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梁启超

17、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18、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梁启超

19、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梁启超

篇3:梁启超教育思想探析

纵观梁启超本人的思想是与时代的进程紧密相联系的。他一生的活动横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初期两个时期, 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正是由于此时期的特殊性, 才成就了梁启超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宗旨随着时世的变迁不断发展, 从戊戌维新时期主张培养政治革新人才到20世纪初培养现代国民, 逐渐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到更广泛、更普遍的人群,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特别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把女子教育同国家强盛联系在一起, 这种主张可谓前无古人;他借鉴日本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的四个阶段, 为近代学制的颁布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关于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的见解在中国教育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近代教育史的内蕴, 也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梁启超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

梁启超处于中国封建科举及八股文没落和近代教育亟待诞生的关键时刻。作为康有为的学生, 梁启超的思想经过康有为这一中介, 成了晚清“经世”传统的转折点。由于梁启超对西方思想有过见闻 (在他与谭嗣同、严复等人的结交中及之后的流亡生涯中) , 在他改良主义的思想中, 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和西方的思想文化。他不仅强调了宽泛的社会责任感, 而且具体地暗示承认改制对实现经世理想的必要性。

二、梁启超的教育宗旨及思想

梁启超在《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必须有目的,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性的, 这与动植物不同。他认为教育没有宗旨是不可实行的。

戊戌变法时期, 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中国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把学校的教育与选官做官直接联系在了一起, 使得当时的知识分子仅将其仕途之路来作为学习的回报。“学而优则仕”, 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 读书仅仅是手段, 做官是目的, 而学问仅仅是通往仕途路上的敲门砖。梁启超将矛头指向了封建的教育, 他认为传统教育下的读书人仅抱啃于训诂辞章和程朱理学, 不管古今政事, 只乐于科举考试, 梦于名利功禄, 懒于钻研思考, 这样的教育走向是病态的。因此, 他提出了改变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同时, 他对半成品的洋务教育也颇感不当。洋务教育仅仅是吸取西方皮毛表面的知识, 而非真正地掌握西方知识之精髓, 除了直接嫁接模仿西艺, 并无其他实质上的根本改变。洋务教育很难培养国家需要的真正人才, 最多只能培养翻译、买办之类的人才。

在批判传统教育和洋务教育的基础上, 梁启超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宗旨, 并且这教育宗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改变的。戊戌变法时期, 梁启超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西贯通的政治人才。因此他所强调的教育则是呼吁学习西方知识, 尤其应以政学为根本。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他感到只培养少数的政治人才是不够的, 因此他把着眼点放在了普通的劳苦大众身上, 他把教育的目的从以培养政治人才为主改为以培养新民为主。因此, 后期梁启超的教育宗旨的核心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三个方面。这体现了梁启超将教育的着力点放到更广泛的人群和民众中。换个角度来看, “民德”、“民智”、“民力”可将视为当前的“德”、“智”、“体”。他从教育的根源出发, 不仅强调学生的教育, 而且扩展到全民的教育。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形势是分不开的。他指出我们国家、民族之所以衰落, 并不仅仅是因为缺少政治人才, 其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民众缺少公德。因此梁启超强调的新国民应该是具有独立、合群、自尊、自强、上进、爱国的, 拥有全新的道德风范和民族精神的现代人。

三、梁启超教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关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根据材料来看, 可视为两部分去理解:一是养性立志和智识教育;二则是经世和传教。我们将从这两部分入手, 去把握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经世, 但培养经世之才的基础首先是养性。

(一) 养性教育

立志—养心—治身依次以先后的顺序形成强调精神方向和养性的途径。梁启超教育思想上最先要突出的则是他强调“为学首在立志”。梁启超受康有为影响, 强调教育和“为学”问题要以“立志”为根本。正如他在《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写道的那样, 学者如果不“立志”, “凡百学问皆无着处。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此志既定, 颠扑不破, 读一切书, 行一切事, 皆依此宗旨, 自无筀碍, 自无恐怖。”由此可见, 梁启超非常注重立志的重要性, 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时, 目标的选择最为关键的, 这是求学中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在现代的教育中, 立志教育仅仅视为一项单纯的隐性的因素渗透在教育中。我们可将之简称为“理想”, 对于理想的重视程度社会上给予孰轻孰重的态度。在普通教育及高等教育中, 由于社会的发展及不断变化, 学生为学的目标逐渐由单一的目的慢慢转为多元化的目的。大部分学生为学目的仅仅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或是其他物质因素的驱使。这从根本上弱化了立志教育的作用。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以及学校对立志教育上的缺失, 导致了学生淡化了立志, 以直接的表面的功利心代替了为学的真正目的。因此, 教育中我们应重新审视立志问题, 重视立志教育, 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 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 都应重视立志教育的巨大影响, 它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智识教育

在智识教育方面, 梁启超做了大量的努力, 其数不胜数的教育实践体现了他为广大民众的智识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 他极力主张变革科举, 说“欲兴学校, 养人才, 以强中国, 惟变科举为第一义”。再者, 他重视学校教育, 并倡导在全国范围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并提出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他在“开学校”的教育主张里, 提出了创办“政治学院”、“师范学院”、“女子学堂”, 这体现了梁启超一个先进的教育学家的高见。他的教育实践充分论证了他的教育思想。他反对洋务教育, 反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 主张“政学为核心, 艺学为附庸”, 建议中国应效仿欧美和日本建立“政治学院”, 培养真正能救国救民的政治人才;他倡导“教育救国”论, 首倡师范教育的思想家, 重视师范教育, 把师范教育看作“群学之基”, 是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本原。他在《论师范》一文中, 他指出:“欲革旧习兴智育, 必以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故师范学堂立, 而群学之基悉定”;在女子教育方面, 他主张女子教育以“天赋人权”、“男女平等”为理论依据, 通过帮助女性争取政治, 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以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梁启超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当时的形势来说, 是切合当时的形势的, 这不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来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 经世的精神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经世。梁启超明确地把教育与政治, 中国的前途联系起来, 高度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不仅应培养具有政治意识, 政治习惯, 政治判断能力的国民即公民, 而且应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敢于向邪恶政治势力进行斗争。这些看法都是比较具体而深刻的, 面对当时的军阀混战态度也是积极的。尽管他将二者联系起来, 但面对当时中国的局面, 梁启超的思想足以让中国大众从另一个层面接受了教育。

四、梁启超教育思想的启示

梁启超作为近代一个杰出的思想启蒙者。他对国人的影响是深刻的, 而作为一个教育家, 他对后代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纵观他的教育思想, 留给后人很多启示。

(一) 注重教育策略的与时俱进

纵观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直死抱着他的教育宗旨一成不变的, 而是针对着不停变化的政治局势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 使得所倡导的教育思想能更大程度地适应当时的现状。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从培养政治人才到倡导培养“新民”。在教育实践方面, 他根据当时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 将教育分成两类, 一类是社会教育———传统教育的继续。另一类是学校教育, 根据培养目的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两类, “使成有水平线以上之智能”的教育为一般国民教育, “教育高等人才, 以为国家社会之栋干”的教育是实业教育。这些对未来教育的设想反映了梁启超清晰的教育理念。就是在政治日益清明的形势下,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同时, 培养实用型人才, 通过这些人才把国家建设富强是当务之急。这给当代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好的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都是根据当前的形势拟定的, 这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我们吸收前人学者的思想。

(二) 以人为本的主线渗透于教育思想

不论是梁启超所提出哪一类的教育模式, 都体现着他对人这一主体的关注。他所提出的主张在大学中实行自由讲授制, 提出了在学校设立图书馆、实验室, 以发展学生的查阅能力及动手能力, 充分发展了人的个性。同时, 他所提出的趣味教育, 使得传统教育在模式上有一个新的发展。因此, 在我们当今的教育中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上策,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发掘学生主体的潜能。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 快乐的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终在学习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他明确地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宗旨, 使得当时中国的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转型。本文陈述了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 从他随时代而变化的教育宗旨到他为教育改革所做的初步尝试, 通过对他教育思想的阐述, 总结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特点, 并归纳了其给当今教育带来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教育思想,价值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 (1890-1907)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2]易鑫鼎.梁启超和中国现代文化思潮[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蒋广学.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12.

[4]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5.

篇4:梁启超教育名言名句

关键词:梁启超 家庭教育思想 爱国教育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堪称中国近代的启蒙大师和精神领袖,他不仅是一流的大学者,還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不但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将这种教育思想实际运用到子女身上,成功地使自己的九个孩子人人成才,各有建树,在家庭教育方面堪称成功的典范,其科学而独到的家教思想及方法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弘扬民族精神作为爱国教育的基点

梁启超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变故,但他的爱国之心却贯穿于他的一生。他的儿女们也个个爱国,这与梁启超从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经常给子女们讲述祖国历史上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的感人故事,如南宋忠臣陆秀夫,为终于大宋,保护幼主,奋战元兵,走投无路被逼无奈的情形下,在梁启超的老家新会县沿海的悬崖上,背着幼主投海就义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对子女的民族荣辱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们长大出国后,梁启超便以书信的形式继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1898年到1928年间,梁启超共写了2000多封家书,除百余封写给夫人以外,其余完全是写给儿女们。1924年—1928年,梁启超把几个大的子女都送往国外学习,他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儿女们讨论国家大事,鼓励子女勤奋好学,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有一技之长报效祖国。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从小就培育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立下了报国强国之志。

二、成才回报祖国是爱国教育的核心

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梁启超更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送孩子出国留学,学成后回国做什么都有周到细致的考虑。他坚持要梁思成在美国学习结束后,再到欧洲学习一年然后回国,回国后又建议他到最需要人才的东北大学去工作。他同意梁思永的意见,在美国学习考古期间,回国一年进行实践,之后继续出国留学,这样边学边实践可以将国外全新的考古方法运用到中国。他建议梁思庄学生物或图书馆学,回国后和梁思永一起充当他的助手。他要梁思忠在美国陆军学校学完后,回国入黄埔军校。

他们兄弟姐妹抗战期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梁思成得了脊椎病,夫人林徽因也得了严重的肺病。但面对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高薪聘请,梁思成的回答是:“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不能离开他,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梁思永在患有严重肺病、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坚持考古研究,一直到解放后,在病床上领导科学院考古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女儿梁思庄早年丧夫,独自一人抚养幼女,太平洋战争后历尽艰辛辗转到燕山大学工作,解放后一直为祖国的图书馆事业奋斗,直到卧床不起。

梁思达抗战时期在四川矮小的茅草屋里过着清贫的生活,直至抗战胜利。解放前夕,在大陆,一直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

梁思懿和梁思礼姐弟俩,四十年代刚到美国就发生了太平洋战争,整整八年和家人失去联系。当他们闻听新中国要成立时,兴奋地同船回到祖国,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共同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而献身。

梁思宁非常年轻时就投身革命,是全家参加革命工作最早的人。

可见,梁启超对孩子们的一切要求都离不开报效祖国。九个子女中,先后有七个曾到国外留学,但没有一个人留在国外,没有贪图西方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而是义无反顾地学成回国。

三、言传身教培养子女爱国情操

梁启超一生历经坎坷,但他的爱国之心一生从未动摇过。其爱国精神和报国思想也对子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梁启超三次进入政界又三次退出政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子女,不希望子女们做官,不希望子女与政界有太多的瓜葛。1913年在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写到:“日来以入党之故,政界风潮渐作,吾生平不知用权谋,今卷入漩涡中,将来成败未可知,亦惟一步作一步耳。”这些思想观念无疑会带给孩子们一些政治上的感悟。所以上学期间的梁思成就被称为清华学校“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进城宣传时,梁思成曾和一百三十多人一同被反动军警拘禁在北大法科大院内。期间,梁思成带头坚持斗争,声称“政府不派人来谢罪,誓不出法科一步。”直至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前来当众道歉。最后,在“义勇军”和部队的护送下凯旋回校,途径总统府,梁思成大呼“中华万岁”,声动天地,学校教师和学生一百多人排立门口迎接,掌声雷鸣……

梁思忠在美国留学时政治热情也很高,进入军事院校后表示想加入政治团体,梁启超不无担心,在1926年12月写给梁思忠的信中表示:“你既学政治,那么进什么团体是免不了的。我一切不干涉你,但愿意你十分谨慎,须几经考量后方可加入。在加入前先把情形告诉我,我也可以做你的顾问。”

放弃早年的政治抱负,从学术中寻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也许是梁启超在当时黑暗社会中的无奈选择,他没有把子女引向追求政治功利的道路,他不赞成因政治兴趣而荒废了学业,认为“学问”不一定是为了政治,而“政治”则需要“学问”做基础。他反对青年从政,不是主张对政治懵然无知,更不是对国家前途命运不闻不问,认为只有把自己的学问学够了,才有能力报效祖国和改造世界。梁启超教育子女要树立政治意识,要有政治判断能力,但不必从政,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回报社会的思想。梁启超正是这样言传身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又是这样教育子女的。梁家儿女的发展道路及突出成就很好的印证了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及精神的传承。

总之,在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中,爱国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梁启超毕其一生,身体力行,谆谆教诲,成就了子女们品学兼优、成才报国的良好品行,其爱国教育的思想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鲍风著.梁启超改良人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2]梁启超著.林洙编.梁启超家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篇5:梁启超名言名句

1、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类别:理想

2、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类别:失败

3、学生在学校时,今其研究一切社会应用之事,则学校愈多,国家愈进步;……总之,学校与社会万不可分离:在学校时,于社会应有之知识研究有素,毕业后断不患无人用之;在学校养成一种活动之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梁启超

4、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类别:科学

5、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新民说·附录》谓光明磊落的人,应该是心里所想的和口头所说的完全一致。类别:道德

6、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类别:真理

7、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类别:人格

8、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类别:成功

9、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类别:失败

10、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清·梁启超

11、心安理得,海阔天空。清·梁启超《新民说》心安理得: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是顺理成章的,心里很坦然。海阔天空:象大海般辽阔,象天宇般无边无际。坦荡的心胸象海洋和天空那样辽阔。类别:道德

12、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13、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类别:智慧

14、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类别:成功

15、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类别:成功

16、

17、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

18、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梁启超

19、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20、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类别:人生

21、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类别:爱情

22、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类别:成功

23、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

24、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清·梁启超《成败》磊磊落落:谓心地光明正大。磊磊:原指群石高垒貌。落落:豁达开朗貌。独往独来:比喻不仰仗别人,无怕牵碍。谓男子汉应当光明正大。类别:道德

25、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梁启超

26、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27、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梁启超

28、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梁启超

29、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30、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31、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32、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3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4、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35、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3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7、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38、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39、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40、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41、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42、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43、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44、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45、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46、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47、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约。

48、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

49、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

50、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

51、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52、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5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54、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55、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56、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57、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篇6:梁启超成功格言梁启超名言名句

2. 凡干事,将成功之时,其坚苦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成不戒,不成不勉。 ——粱启超

3. 成功年夜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觉得吊。 ——粱启超

4.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粱启超

5.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粱启超

6. 六经不克不及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克不及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克不及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克不及治,当以小说治之。——粱启超的名言

7. 患难困苦,是锤炼人格之最高黉舍。 ——粱启超

8. 什么时候睹澄清,一洒平易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粱启超

9. 心口如一,犹不掉为光亮磊落丈夫之行也。 ——粱启超

10.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年夜丈夫之志也,年夜丈夫之行也。 ——粱启超

11. 问心无愧,放言高论。——粱启超的芳华励志名言

12. 自傲与自豪有异;自傲者常冷静,而自豪者常浮扬。 ——粱启超

13.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粱启超的恋爱名言

14.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本日,以开平易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层次万端,皆归本于黉舍。 ——粱启超

15. 逐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阅读的。 ——粱启超的念书名言

16. 我们一面要养成念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念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辰不敷用,不克不及博搜资料。——粱启超的念书名言

17. 法者,全国之公器也;变者,全国之正义也。 ——粱启超

18. 美术所以能发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不雅念发生出来。他们感觉真便是美,又感觉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粱启超

19、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20、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21、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22、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23、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24、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25、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上一篇:工商局职能下一篇:关于智谋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