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

2024-04-19

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精选9篇)

篇1: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

《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说明

(讨论稿)

本填写说明根据《关于印发新的《干部任免审批表》的通知》(浙组【2002】30号)文件结合全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际编制。《干部基本信息表》要逐项认真填写,不能遗漏。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起止时间填到月,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197205”,除简历外,年月中间不要加点号。

“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籍贯”栏中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中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要填写省、市或县的名称,如“辽宁大连”、“浙江天台”。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县或县级市改市辖区的,填写该市的名称,如宁波市鄞州区,则填写“浙江宁波”。临海市内的直接填写镇(街道)名称。

“入党时间”栏中共党员的直接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如“民革”、“九三学社”、“无党派”等,并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时间;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须如实填写,如“民进、农工党”。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中共党员的,该空格中应分上下两行填写,即上面写民主党派名称,下面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

“健康状况”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照片”栏中打印近期彩色免冠正面照片(在电子文档中统一存储为JPG格式,大小为50K左右)。

“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

职务。

“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中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学历学位”栏分为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填写的具体要求是:

(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

(2)“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全日制教育”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在国民教育普教性的院校读书,即普通中专、高校。成人高校、自修大学、电大、夜大等不属此列;二是必须通过全国统考取得学籍;三是学习方式必须是全日制、全脱产。研究生毕业的,除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外,所就读的院校必须是教育部确定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3)在党校学习获得学历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填入“全日制教育”栏。列入党校全日制教育范畴的前提,必须是经过全国统考取得学籍,且学历、学位证书由教育部(国家教委)颁发;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填入“在职教育”栏。另一类是党校学历,均填入“在职教育”栏,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区、市)委党校”。

(4)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5)接受学历教育“结业”或“肄业”的,应予注明,如:大学结业、研究生肄业等。

(6)全日制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也必须在全日制教育栏填写,“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可不填写。

(7)获得学历同时也获得学位的,应同时填写,并写明何学科学位。非同时获得学位的,按获得的学历或学位如实填写。见下表:

(8)以上学历、学位中,涉及国民教育学历、学位,需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学历证书、国务院授权的高校或科研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涉及国外学习取得的学历、学位,按其培养规格、学习年限、学业成绩或学分,比照我国高等教育相应层次的培养要求,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证;涉及党校学历需有党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

“现任职务”栏中填写干部担任的主要职务,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兼任的较低职务可省略(如××镇党委书记兼任的东部区块党工委副书记(委员)职务可省略)。本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务委员,应填写在实际职务之前(如××届市委委员,××镇党委书记)。

“任现级别时间”栏填写任现领导职级时间,如目前为乡科级正职的,填写任乡科级正职时间。非领导职务包括已退二线的领导干部不用填写。

“进入公务员队伍时间”栏中《公务员法》出台前进入的填写确认为行政身份的时间,《公务员法》出台后进入的填写公务员录用时间。

“分管(从事)工作”栏中填写该人分管工作的范围或从事工作的领域及岗位名称,在职人员均应填写。

“公务员登记时间”栏中填写时间以公务员登记表依据。

“简历”栏分为“学习简历”和“工作简历”两类,具体要求为:

(1)“学习简历”填写国家承认学历的学习经历,从小学开始填写,要写明起止时间和院校、系、专业,并注明大专或本科等。

(2)“工作简历”栏,简历的起止时间填到月(如:198806),前后要衔接,不得空断(因病休学、休养、待分配等都要如实填写)。党内职务以中央和各级党委批准任免的时间为准;行政职务(人大、政

协及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以行政任免或有关会议通过或选举的时间为准;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一并任免的,可按党内批准的时间合并填写。在大、中专院校学习的经历,要填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院校某系某专业学习,院校、系及专业要填写毕业时的名称。工作简历要按照干部在不同时期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单位的变动情况分段填写。地名或行政区划发生变化的,填写当时的地名或行政区划名称。

在职攻读学历、学位的或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及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应在本简历段后注明,跨两个及两个以上简历段的,应在该经历结束所在简历段后另起一行注明。工作单位和职务要写比较规范的简称。凡担任过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务委员、委员的,需在简历的最后隔行另段填写。

“奖惩情况”栏,填写受县(市)级以上的奖励和记功;受处分的,要填写何年何月因何问题经何单位批准受何种处分,何年何月经何单位批准撤销何种处分。没有受过奖励和处分的,要填“无”。

“考核结果”栏中填写近五年的考核情况。

“学习培训情况”栏主要填写除学历学习以外的三个月以上的学习和培训经历,要写明起止时间及培训班名称。

“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栏,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和双方父母的有关情况。重要社会关系主要指与本人关系较密切的亲属,主要包括岳父母、公婆、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等。亲属中现任或曾担任过副处级(临海市内工作的为副科级)及以上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重要海外关系也要如实填写。上述人员中已退休、离休、离岗退养等及已去世的,应在原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括号注明,如“(已退休)”、“(已去世)”。去世人员“出生年月”栏可不填。称谓、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要填写准确,是学生的,填写院校系专业或年级,在家务农或家务的地址要写到村(社区)。

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外(境外)学习、工作、定居和在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工作的,其所在院校、定居地点、工作单位及职务,应如实填写。

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要填写填表时的真实情况。

篇2: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

编制

精选 表格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干部信息采集表》填表说明

1.“姓名”栏中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2.“出生年月(岁)”栏中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年龄是计算到当月的实足年龄。

3.“民族”栏中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4.“籍贯”栏中填写祖籍所在地。

5.“出生地”栏中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籍贯”和“出生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只填写两级行政区。本县的只填写乡镇和村(或街道),如:“讲武城镇刘庄村”或“磁州镇乐善街”;本市外县的填写如:“肥乡县**镇”;本省外市的填写如:“唐山市**县”;外省的填写如:“海南省**市”。

6.“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如“民建”、“九三”、“无党派”等,不填写加入民主党派的时间;加入多个民主党派的,须如实填写,如“民建、民盟”。是民主党派成员又是中共党员的,在填写党派名称的同时,还要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

“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填写时,年份一律用 4 位数字表示,月份一律用 2位数字表示,如“”。

7.“健康状况”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8.“照片”栏中打印彩色照片。

9.“专业技术职务”栏中,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

10.“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中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

11.“学历学位”栏分为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填写的具体要求是:

(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

(2)“全日制教育”栏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3)在党校学习获得学历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填入“全日制教育”栏;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填入“在职教育”栏。另一类是党校学历,均填入“在职教育”栏,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区、市)委党校”。

(4)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5)接受学历教育“结业”或“肄业”的,应予注明,如:大学结业、研究生肄业等。

(6)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不填写。

(7)获得学历同时也获得学位的,应同时填写,并写明何学科学位。如,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就在“全日制教育”栏中填写“大学理学学士”。

(8)获得学历但没有学位的或以同等学力攻读并获得学位的,按获得的学历或学位如实填写。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两种情况,且分别为其最高学历、学位,则这

两种情况均填写。如,通过在职学习,先获得研究生学历(没有学位),后又以同等学力攻读学位,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则在“在职教育”栏中填写“研究生经济学硕士”(在一栏中分两行填写),“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相对应地要将两个毕业院校、系及专业填入。

(9)以上学历、学位中,涉及国民教育学历、学位,需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学历证书、国务院授权的高校或科研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涉及国外学习取得的学历、学位,按其培养规格、学习年限、学业成绩或学分,比照我国高等教育相应层次的培养要求,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证;涉及党校学历需有党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

12.“现任职务”栏中填写干部担任的主要职务。

13.“拟任职务”栏不填。

14.“拟免职务”栏不填。

15.“简历”从参加工作时填起,大、中专院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从大、中专院校学习时填起,“文化大革命”期间毕业留校待分配的,待分配时间应另段填写“留校待分配”。简历的起止时间填到月(年份用 4 位数字表示,月份用 2 位数字表示,如:),前后要衔接,不得空断(因病休学、休养、待分配等都要如实填写)。有大、中专院校进修学习经历的,要在简历中体现,要填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参加某院校某系某专业学习,院校、系及专业要填写毕业时的名称(具体格式详见样表)。工作简历要按照干部在不同时期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单位的变动情况分段填写。地名或行政区划发生变化的,填写当时的地名或行政区划名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受迫害或下放劳动等情况应单写一段。参加过党校或行政学院学习三个月以上的,在职攻读学历、学位的,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及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均应在本简历段后注明;上述情况跨两个及两个以上简历段的,应在该经历结束所

在简历段后另起一行注明。

工作单位和职务要写比较规范的简称。

16.“奖惩情况”栏,填写受过的有关奖励和记功;受处分的,要填写何年何月因何问题经何单位批准受何种处分,何年何月经何单位批准撤销何种处分。没有受过奖励和处分的,要填“无”。

17.“考核结果”栏中填写近两年的考核情况,没有考核结果的,应采取写实的办法注明。

18.“任免理由”栏不填。

19.“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栏,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及配偶父母的有关情况。亲属中现任或曾担任过有关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重要海外关系也要如实填写,已退休或去世的,应在原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逗号后注明退休或去世。称谓、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要填写准确。称谓的写法要规范:配偶为妻子、丈夫,子女为儿子、女儿,多子女为长子、次子、三子、长女、次女、三女等,父母为父亲、母亲,配偶父母为公公、婆婆(或岳父、岳母)。

干部的配偶及子女有在国外(境外)学习、工作、定居和在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工作的,其所在院校、定居地点、工作单位及职务,应如实填写。

篇3:团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填写注意事项

1:各班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以及团总支内副部以上(包括副部)职务的人需要填写团干信息和团员信息两个表格。

2:其他人都只填团员信息那个表。团干信息统计表:

1:政治面貌

非团员的空着不填

2:全日制教育学历

高中/大学专科(专升本的)3:全日制教育毕业院校

高中毕业院校/专科毕业院校 4:在职教育学历、在职教育毕业院校、团内现任职务、是否同级党委(支部)成员、任现职年月、任现职方式、职务级别、是否专职团干部、办公电话,这几项均不填 团员信息情况统计:

1:政治面貌

非团员的空着不填 2:入党年月

填正式入党的日期

3:入团年月

以团员证上为准(若团证上没有,根据入团时间自己推算一下,一般都是5月份)4:全日制教育学历

高中/大学专科(专升本的)5:团员所在领域

学校 6:是否在本县区从业

7:固定电话

可以填宿舍电话,也可以不填

篇4: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

一、【基本信息】填写说明

姓名:填入真实户籍姓名,不可用同音字代替。

出生日期:填入格式统一采用8位制(YYYY-MM-DD)。例如某人员出生日期为1960年8月7日,信息填入格式为19600807。

籍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祖籍所在地,一般格式为“XX省XX市XX县(区)”。除两字行政县(区)外,其余均不填入“县”字或“区”字。例如:眉县填入格式为“眉县”,周至县填入格式为“周至”。

出生地: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出生地。规则同上。

政治面貌: 填入第一党派及参加该组织时间,若存在第二党派,按以下规则填入:

◆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时,“中共党员”作为第二党派;

◆政治面貌为两个“民主党派”时,若在党派内担任职务,以职务较低的作为第二党派;若在党派内不担任职务,以参加党派时间较晚的作为第二党派。

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名称:干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写全称,以下同)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名称:干部的工资关系所在单位。

二、【职历信息】填写说明

职务名称:填写现任的党政(管理)职务(包括兼职),一条职务对应一条记录。

职级:指现任职务所对应的行政级别。◆“XX职”与“XX级”的填写标准:

统一界定“职”和“级”,担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填“XX职”;享受或保留级别、已免现职但未办理离退休的填“XX级”。

◆关于多任职人员职级的填写标准:

部分人员在甲单位任职的职务级别为“副XX职”,同时在乙单位担任

“正XX职”。在填写甲单位的任职职级时,应当填为“副XX职”。

例1:某人员任职为省委副书记,同时任省长,其中省长的职务级别为“正省(部)职”,在填写省委副书记职务时,职务级别录为 “副省(部)职”。

例2:某人员任职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同时任省编办主任,其中编办主任的职务级别为“正局(厅)职”,在填写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时,职务级别录为 “副局(厅)职”。

例3:某人员任职为某市委副书记,同时任市长,其中市长的职务级别为“正局(厅)职”,在填写市委副书记的职务时,职务级别录为 “副局(厅)职”。

◆ 关于任职职务名称未变化而职级发生变化的填写标准:

部分人员一直在某单位任“副XX职”领导职务,在任职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该干部职级提升为“正XX级”,其现任职的职务级别应当录为“副XX职”。

例4:某干部担任某市人大副主任,职务级别为“副局(厅)职”,在任职期间该干部职级提升为“正局(厅)级”。该人员现任职人大副主任的职务级别维持“副局(厅)职”不变。

例5:某人员由副厅级干部提拔任命为省政法委副书记,干部职级提升为“正局(厅)级”。其职务级别填为“副局(厅)职”。

◆关于同一单位名称相同的职务上任职人员职级不一致的填写标准: 某单位有多个名称相同的职务编制,不同的任职人员职务级别不一致,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填写标准应保持一致。

例6:省委巡视组有多个“组长”职务编制,大部分组长职务由正厅级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职务等级也相应的界定为“正厅(局)职”。某人员以副省级的身份任组长,其任职的“组长”职务级别填为 “正厅(局)职”。

例7:省委办公厅有多个“副秘书长”的职务,不同的人员分别以“副厅(局)职” 和“正厅(局)职”的级别任职副秘书长。某人员任职为省委副秘书长(正厅级),其“省委副秘书长”任职的职务级别填为“副局(厅)职”。

批准任职日期:党内职务以中央和各级党委批准任免的时间为准;行政职务或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以行政任免或按有关章程的规定通过任命或选举的时间为准。

职务类别:填写该人所任职务在相应工作机构领导班子中的职务类别。大体上分“正职”、“副职”、“其它”三大类。

多职务序号:该领导干部多个职务的先后顺序。该信息与任免表的现任职务中多个职务的顺序有关。

如:某人担任某县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指他两个职务是如何排序的。

集体内排序:该干部在领导班子中的集体内排序。

职务标识:是对职务性质的分类。包含“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保留职级待遇”和“常委、委员、代表”。

◆填写标准主要以班子成员或党组成员界定,若为班子或党组成员,则填写“领导职务”,否则为“非领导职务”;

◆人大、政协各委员会副职以上填写“领导职务”,其余为“非领导职务”

是否上名册:填“是”。

三、【职级信息】填写说明 职级:

◆确保该项信息表述格式为“XX级”。◆填写当前最高职级。

批准日期:组织人事部门批准该职级的日期。职级状态:当前任职职级只有一个且为最高的一个。终止日期:该职级的终止日期。

四、【职称信息】填写说明

由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或参加国家统一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合格而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名称,获得多个职称的,应逐一填写。

职称级别:按照职称的分级填写级别。

五、【学位信息】填写说明

学位:取得正式学位的名称,填报学位的具体学科,如“文学学士”、“理学硕士”等。

授予日期:指授予该学位的日期,以学位证书的签发时间为准。授予单位:授予该人该学位的单位名称。与学位证书中授予单位一致。◆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在国内外获得学位的。需有国务院授权的高校或科研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涉及国外学习取得的学位,按其培养规格、学习年限、学业成绩或学分,比照我国高等教育相应层次的培养要求,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证。

◆学位从取得学士学位开始填报。

教育方式: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方式。

六、【学历信息】填写说明

学历类别: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初中以下填“其他”。

学历:以全日制教育最高学历为准。参加工作后的后学历也要填写。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XX学历”。所认定的学历的确不在规范学历范围内时,在“学历”中填“其他”。

(一)研究生

◆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或没有学位的研究生,“学历”填写“研究生”。博士或硕士学位填写在“学位”中。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研究生结业”或“研究生肄业”。

◆在职研究生,“学历”填写“在职研究生”。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在职研究生结业”或“在职研究生肄业”。

经过专门考试获得学位而没有研究生学历的,“学历”仍填写原有学历;所获学位可在“学位”中填写。

(二)大学本科

◆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学历”填写“大学”。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大学结业”或“大学肄业”。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学历的电大、职大、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自学考试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学历”填写“大学”。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大学结业”或“大学肄业”。

(三)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也可简称为“大普”。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大普结业”或“大普肄业”。

(四)大学专科

◆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大专生,“学历”填写“大专”。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大专结业”或“大专肄业”。

◆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承认学历的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包括自学考试)毕业的大专生,“学历”填写“大专”。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大专结业”或“大专肄业”。

(五)大专以下学历参照上述要求如实填写。

注:党校教育获得的研究生、大学本科或大学专科学历,应填写中央或省委市委党校研究生、大学或大专。结业或肄业的,要分别注明中央或省委、市委党校研究生、大学、大专结业或肄业。

入学日期:取得学历学习的起始日期。

学制:接受学历教育在校学习完成学业的规定年限。

学校名称:该人接受该阶段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学校、系或单位名称。

教育方式: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类。

“全日制教育”是指国家教育部计划招生的,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学历。“在职教育”是指以其它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在党校学习获得的学历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在学历类别一栏中应填“全日制教育”;通过在职教育获得的,在学历类别栏中填入“在职教育”。另一类是党校学历,均在学历类别中填“在职教育”,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委党校”。

专业名称: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高中及以下学历不填。

专业类别:是指所学的专业的所属种类,分为“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和“党政管理”等12类。

完成情况:该人该阶段学习完成的情况。分为:毕业、肄业、结业、转校、未完成、其它等。

七、【出国(境)信息】填写说明

出国(境)信息包含干部历次出国(境)学习、工作、培训、访问、交流观摩的记录,无论时间长短均要填报。

国别:出国时所去国家、地区的名称。

进入--离开时间 :该人到达和离开所去国家或地区的日期。出国目的:因何原因出国。

出境身份:该人出国(境)期间的个人身份。分为“驻外机构工作人员、驻外领事馆人员、国际组织职员、出访团组成员、随员、留学生、访问学者、科技合作、考察人员、技术劳务人员、其他公务人员”等。

派出单位:送本人出国学习、工作的单位名称。

八、【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信息】填写说明

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有关情况,亲属中现任或曾任副省部级(副军职)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的人员以及重要海外关系也要填写(含已去逝的)。

注:家庭成员信息集第一条记录填写配偶的信息。

称谓:填写规范:配偶为:“妻”、“夫”,子女为:“儿子”、“女儿”,多子女为:“长子”、“次子”、“三子”、“长女”、“次女”、“三女”等,父母为:“父亲”、“母亲”,是“独生子(女)”时:不能填写长子(女)、次子(女)……五子(女)。

九、【培训信息】填写说明

培训信息指参加工作后历次接受的3个月以上脱产半脱产的岗位、技

能、文化知识等方面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进修);少于3个月的重要培训(进修)也要采集,如:参加国家级的短期培训,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的短期培训班等。培训信息包括国内和国(境)外接受的培训。

培训日期:实际学习的起止日期。

培训类别:该人参加工作后接受的培训、进修等教育种类。包括“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其他培训”等。

主办单位:主办和组织学习的单位名称。

从学单位类别:培训(进修)所在单位的类别,包括:全日制小学,全日制中学,全日制中专,全日制高等学校,职工大学,职工夜大学,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学校,刊授学校,广播电视教学,成人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干校,干训班,工训班,培训中心,研究所,研究院,研究中心,企业,学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地、市级机关,县级机关,乡、镇机关,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地、市委党校,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军队高等学校,军队中等专科学校,军队党校。

培训班名称:接受教育培训所参加的培训班名称。

培训班类别:参加的培训(进修)班的类别。包括“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班、专题研究班、其他”等。

专业名称:指实际学习的主要专业。

离岗状态:该人参加培训或进修时脱产(离岗)的状况。

完成情况:完成培训(进修)的情况。分为“毕业、肄业、结业、在训、未完成、其他”等项。

十、【奖惩信息】填写说明 填写以省部以上奖历+所有处分

奖惩类别:奖励或处分类别。如:奖励、记功、升级、晋级、嘉奖、奖品或奖金、荣誉称号、荣誉奖章等。

奖(惩)名称:该人受到的党和国家某级组织给予的某类奖励及荣誉称号或某类处分的名称。填写时要注意根据“奖惩情况的生成规则”使用必要的词汇。

批准日期:给予该人奖励或处分的批准日期。

批准机关:批准给予该人奖励的组织机关名称。

奖惩原因:因何种业绩受到奖励或因何种过失、错误受到处分及解除、撤销等有关事宜的说明。

十一、【考核考察信息】填写说明 记录干部的考核情况

考核日期:如果为考核,那么填写被考察的最后一天。如“20051231”

考核类别:默认“考核”。

考察结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考核意见:不填。

十二、【履历信息】填写说明

履历从参加工作开始填写。起止日期要前后衔接,不得空断〈因病休学、休养、待分配等都要如实填写〉,尤其是起始日期不能为空。“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受迫害或下放劳动等情况应单写一段。参加过中央党校或市委党校学习半年以上的,应在本年段的工作简历后加以注明。如:1998.10——2000.10 XX省委办公室干部(其间:1999.11—2000.05在省委党校学习);干部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及以上到基层挂职锻炼的,也应在本段简历中加以注明。工作单位和职务要写规范简称,省内工作单位要标明所在的市(区),如延安市子长县财政局办公室,不得填写为子长县财政局办公室、子长县财政局、财政局办公室等形式。

起始日期:在某一单位(部门)工作的起始日期。截止日期:在某一单位(部门)工作的结束日期。所在单位和部门:在某一时间内具体工作单位的名称。

身份或职务:在某一单位(部门)工作(学习)期间所从事的工作或担任的职务。

职务级别:该人该职务在当时确定的级别。

领导干部电子版照片采集参考标准

篇5:个人基本情况审核确认表填写说明

填写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填写说明

1、姓名:以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为准。少数民族干部译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2、性别:男、女。

3、出生日期栏要按公历填写到日,如1960.09.02。

4、民族:要写全称,如汉族、藏族、东乡族、蒙古族,不能简化。

5、籍贯:指祖籍所在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具体到县(市、区)一级,如甘肃金塔(肃州区填至乡镇,如肃州泉湖)。

6、文化程度:指本人现学历中最高的一个(人事部门登记认可的)。

7、政治面貌:要填写规范简称,如“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民主党派要填写具体党派全称,如“中国民主同盟”。

8、入党(团)时间:指加入某一党(团)组织的时间。

9、现身份:填写内容为公务员、国干、聘干、工人。

10、身份证号:要与身份证核对准确(同时上报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11、现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按实际填写本人现工作单位和现任职务(技术职称)。

12、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参加工作:须详细载明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由什么部门批准参加工作。参加工作时间:按公历填写到月,如1978.03,以人事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时间为准(续算工龄的只在备注栏内详细说明)。参加工作方式:主要包括统配、录干、转干、招干、聘干、招工等。如期间个人身份发生过变化须详细反映变化时间、地点、批准机关。

13、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填写本人家庭内主要成员及其它重要社会关系,父母(包括已故人员)必须填写。

14、学习简历:从参加工作时的初始学历开始依次填写,新取得学历须持毕业证原件到人事部门审核认定。

15、教育形式:填写接受教育的形式,如全日制教育、在职教育(脱

产、函授、自考等)。

16、工作简历:按不同时期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单位的变动情况分段填写,起止时间填到月,前后衔接,不得空断(因病休学、休养、待分配等如实填写),要详细反映本人工作单位及职务变化情况,党内职务以各级党委批准任免的时间为准;行政职务以行政任免或选任的时间为准。

17、职务(职称):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正科、副科、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职称填写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情况,即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均须填写。

18、档案编号在上报审核时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反馈填写。

二、注意事项

1、凡表中所列项目、内容必须逐项填写,不得遗漏。要与本人档案记载一致,不得涂改。为便于档案管理,表中所有内容都必须打印,用字一定要规范、准确。

2、所有表格统一用A4纸打印,同时上报打印件及电子版各一份,表内填写内容一律使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字。年、月、日及年龄全部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年份用4位数,月、日用2位数。

3、所填内容必须确保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篇6:党员信息采集表填写方式

1、籍贯:地市级或县级,例如:四川成都/四川郫县

2、入党日期:《入党志愿书》P9中“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日期

3、所在党支部:填写“林学院学生/研究生···支部”

4、联系电话:常用

5、现居住地:以身份证为准(或与父母一起的长居地,或宿舍地址)

6、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填写“正常参加”

7、月缴纳党费额:填写“0.2元”

8、组织关系所在单位:本科生:所在班级,例如:林学12-1班;

研究生:所在专业年级,例如:森培2012级

9、进入当前党支部日期:若在现支部入党,则同2;若在其他地方入党则填为入学时期

10、申请入党日期:《入党申请书》落款日期(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P1)

11、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日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P3中“确定为积极分子的党组织意见”日期

12、列为发展对象日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P6中“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是否确定为发展对象的表决意见”日期

13、进入当前支部类型:在现支部发展:新入党;转入现支部:①、从外校转入:自本省其他地(市)转入/自外省转入;②、自本校转入:内部转移

14、入党介绍人:《入党志愿书》P8(注:此处两个入党介绍人都必须写上)

15、支部大会通过日期:《入党志愿书》P9中“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日期

16、上级组织批准日期:《入党志愿书》P10中“总支部审查(审批)意见”日期

17、加入中共组织类型:填写“新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18、预备党员转正日期:“入党日期”推后一年

19、预备党员转正情况:填写“按期转正” 20、户口所在派出所:以身份证为准(身份证背后)

21、入学日期、毕业日期:本科生填写高中相应日期,研究生填写大学相应日期(可统一填写成xxxx0901、xxxx0701)

22、学历:本科生填写“普通高中“,研究生填写“大学”

23、学位:本科生无,研究生填写“xx学士”

24、教育类别:填写“全日制教育”

25、学位授予日期:本科生无,研究生填写相应学位证授予日期

26、学校:填写相应高中、大学学校名称

27、海外学习经历:填写相应海外学习时间、学校

28、工作岗位:“开始时间”填写大学或研究生入学时间,“工作岗位”填写“本科/研究生···年级”,其余不填

29、奖惩情况:优先填写党内表彰情况,若无党内表彰则填写最近或是最大的一次奖惩情况。其中“奖惩说明”、“奖惩撤销日期”不填,“批准机关级别”暂时不填“

30、民主评议:“开展评议日期”填写“20121223”,“结束评议日期”填写“20121225”,“评议结果”填写“合格”,其余不填

31、生活困难党员:“生活困难类型”填写“家庭负担重/下岗失业/本人重病/丧失劳动力/其他”

32、出国出境党员:填写最近一次出国情况

32、离开中共组织日期、离开中共组织类型、出党原因、恢复党籍、参加工作日期、其他党团、加入其它党团日期、技术职务、单位职务信息、建国前老党员、流动党员、家庭成员均不填

33、整个填表过程牵涉到的日期均精确到日(20130101),各支部将《党员(预备党员)信息采集表》与《党员信息》电子档核对,将电子档上错误信息改正(改正后用红色标注),并在电子档上完善遗漏信息。请各支部将电子档和纸质档于2012年5月17日(本周五)下午16:00-18:00交至党总支办公室(7教122)

篇7:项目支出基础信息表填写说明

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

基础信息表填写说明

一、使用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基础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适合主管部门(单位)和项目(用款)单位开展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归集评价基础数据资料填报。

(二)主管部门(单位)对评价项目各子项目(用款)单位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基础信息情况进行审核、汇总后,必须按《信息表》格式进行汇总并报送。

(三)对《信息表》中的各项信息,均要求在《佐证材料递交说明》对应的佐证材料并提供,同时在《信息表》最后端一列填写各项信息对应佐证材料的编号。对于材料太多、难于提供的佐证材料也需说明有什么具体的佐证材料,以便抽查时现场核实。

二、基本情况

(一)资金或项目名称:按省财政厅资金下达(安排)文件的项目名称填列。如:文化文物设施维修补助资金/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二)资金安排年份:指评价资金下达的时间。

(三)资金安排文号:指评价项目涉及的省级财政资金预算指标下达文件文号(基本格式为粤财X〔201X〕X号);如是年初部门预算项目,则填“粤财预〔2018〕X号”;如是主管部门资金文件安排文号,则按资金下达文件文号填列。

(四)资金自评年份:指资金开展自评工作的时间。

(五)评价类型:分为“期中评价”和“完成结果评价”两类,在项目所属类型的方框内打“√”。

(六)项目类型:分为基本建设类(其中分为新建和改扩建),行政事业专项业务类(其中分为设备工具采购、修缮、奖励/补贴、会议培训、宣传、科研推广、检测检疫和其他)和其他。资金主管部门汇总填写项目类型总数;资金使用单位选择项目类型,在“□”中划“√”。

三、绩效目标

(一)目标设置。

主管部门按资金整体填报,资金使用单位按项目填报。1.完整性:从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来体现评价资金的绩效目标全面性。根据资金目标设置情况,在对应的“□”中划“√”。

2.科学性:从明确性、相关性、细化等方面体现评价资金的绩效目标的合理性。根据资金目标设置情况,在对应的“□”中划“√”。

3.可衡量性:从数据支撑体现评价资金绩效目标的量化情况。根据资金目标设置情况,在对应的“□”中划“√”。

(二)量化指标。

1.预期产出指标:从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体现。总目标,主要量化描述项目预期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或其他产出的具体数量、质量、成本等情况;分阶段目标,主要是分阶段量化预期产出的总目标,详细描述项目的具体产出内容。

2.预期效果指标:反映公共产品预期可以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果,并将其细化、量化为具体绩效指标(包括绩效指标的名称、计划完成水平和计划完成时间)。

四、绩效监控

(一)资金管理。

1.资金到位支付情况:主管部门填报汇总情况,资金使用单位填写项目情况。

(1)资金来源:分为中央财政资金、省财政资金、市县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4大类分类统计。

(2)评价预算安排金额:填写在评价时段内,各类资金的计划安排数,其中省财政资金填写预算下达(安排)文件的资金额。

(3)上结转结余金额:反映以前项目结转结余的资金情况。

(4)实际到位(到达项目单位)金额:反映财政部门实际下达预算指标到达项目(用款)单位的金额。按预算管理级次,省、市、县各级项目的预算指标由同级财政部门下达,下达金额以发文为准。如果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本栏目填写授权(集中)支付额度。

(5)实际到位率:实际到位金额/预算(计划)安排×100%。(6)实际到位时间:填写资金到达项目单位的具体时间,如果有多个时间,可在备注说明资金到位的时间段。

(7)实际支出(项目单位):项目(用款)单位实际已完成的资金支出额。

(8)实际支出率(%)=实际支出金额/本实际到位金额×100%。

(9)结转结余金额=上结转结余金额+实际到位金额-实际支出金额。

(10)合计栏=中央财政资金+省财政资金+市县财政资金+其他资金。

2.支出及财务核算合规性。

填列预算(资金)是否超范围/标准支出、是否进行调整、资金是否专账核算、资金核算是否规范、核算凭证是否规范有效。

(二)事项管理:主管部门填报汇总情况,资金使用单位填写项目情况。

1.实施程序。

——组织实施情况统计:根据项目实际组织情况,按是否实行政府采购、招投标、法人负责制、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内容如实填写。

——调整情况:汇总填写有调整以及按规定需要报批的项目个数,以及调整内容及原因等。

——验收情况:反映完成项目验收情况,包括是否需要验收、验收单位、验收时间、验收内容、验收过程、验收结果等。

2.管理情况。

反映部门对项目的监管情况。

五、绩效结果

(一)经济性。

预算(成本)控制:反映项目预算控制的情况。资金使用单位填报结余或超支情况,以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等;主管部门填报结余或超支的总数,并附汇总表。

(二)效率性。

1.完成进度:反映项目是否按照预定计划进度组织实施。其中,进度安排合理性包括起止时间、计划实施内容和实际完成进度;产出目标完成情况要与目标设置中的“预期产出”比较,客观填写项目实际完成的情况。如未按计划完成,则进行原因分析。

2.完成质量:反映项目是否按预定计划完成质量目标。

(三)效果性。

1.社会经济效益:反映绩效目标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与目标设置的中“预期效果”比较,客观填写项目实际完成的效果。如未完成,则进行原因分析。

2.可持续发展:反映在政策、机构、制度、资金和舆论等各方面对项目的支持,项目能否持续运作;同时也反映项目对环境等外部条件有无负效应,影响社会、经济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公平性。

篇8:干部基本信息表填写

填 写 说 明

一、采集范围:区属各类用人单位。

二、采集时间:每半年1次,分别于上半年6月底前、下半年于11月底前各采集1次。各用人单位须分别填写《信息采集表》并加盖公章后,及时报至辖区工商所。

三、各用人单位须如实填写《信息采集表》,如不按时填写和上报《信息采集表》,或有瞒报、漏报行为的,劳动监察处将实地审查,并依法处理、处罚。

四、填写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咨询劳动监察处。

咨询电话:6396728。

五、《信息采集表》电子格式请到公共邮箱下载。

篇9:大学生党员信息采集表-填写说明

一、基本信息

“姓名”应与身份证上的名字一致,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所在支部”填写当前你的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全称。各个党支部名称全称以学院上报组织部的为准。

“出生日期”应具体到日,填写格式为:×年×月×日。

“身份证号”严格按照本人身份证的号码填写,18位,切勿填错。

“籍贯”应填写祖籍所在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具体到县,如:“××省××市××县”、“北京市××区”。

“照片”除了粘贴纸质照片外,都应向支部提供电子照片。电子照片的标准格式:应为本人近期正面免冠照片,照片宽度和高度的比为4:5,照片中人像头部应该完整,上部露出头发的顶部,下部保留到衬衫的领尖。电子照片的大小约为50-100k,建议采用jpg格式。

“健康状况”如患有疾病,可以在“其他情况”中进行具体说明。

“工作岗位”请在列表中选择符合自己的项目编号填写。

“婚姻状况”有以下五种:未婚、已婚、再婚、丧偶、离婚。

“户口性质”请根据户口本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前打“√”。

“专长”填写本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特长、特有专业技能等。

“家庭住址”填写本人现在居住地的地址,要具体到门牌号;住校学生填写宿舍号。“户口所在地”填写本人户口本或身份证上的地址。

“联系方式”是为建立党员联系长效机制所设立的项目,请党员尽可能填写能方便联络的地址和电话。

二、学历学位信息

学历学位信息集是多记录信息集,学历信息填写党员目前所取得的高中(含高中)以上学历信息。学位信息填写党员目前所获得的所有学位信息。学历学位均填写已经获得的学历和学位,不包括正在攻读的。

“学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不得填写“相当XX学历”。

本专科学历分为:大学、大专、第二学士学位班、中央党校大学、中央党校大专、省委党校大学、省委党校大专、市委党校大学、市委党校大专;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分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其他学历还有:高中、初中、小学。

“学历类别”分为:全日制教育、在职教育。

在党校学习获得的学历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在学历类别一栏中应填“全日制教育”;通过在职教育获得的,在学历类别栏中填入“在职教育”。另一类是党校学历,均在学历类别中填“在职教育”,并在研究生、大学或大专前加“中央党校”或“市委党校”。

“学校(单位)名称”按照在读时候的名称填写。

“学制”指在校学习的标准年限,如大学本科学制为4年。

“所学专业名称”根据自己所获得的学历证书上的专业名称填写。

“学位”应填写学位证书上的学位全称,如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不能只填写学士、硕士。

“完成情况”是指学历教育的完成情况,一般有三种:毕业、肄业、结业。

三、家庭成员信息

主要填写党员直系家属的信息,可以填写多名家庭成员的信息。

“与本人关系”填写本人对对方的称谓,如: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父亲、母亲、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四、党籍信息

“入党日期”必须填写,入党日期指你被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的时间,一般为支部大会通过你为预备党员的时间,如党委批文上注明的入党日期与支部大会通过的日期不一致时以党委批文上注明的时间为准。重新入党的党员填写重新入党的时间。“入党时是”请从所列项目中选择。

五、职务信息

“任职党组织名称”指当时任该职务所在的党组织的名称。

“党内职务名称”按照当时的任命通知或批文的标准名称填写。

“主管(从事)工作”指主要分管或负责的工作,简单填写即可。

“党内职务起始日期”和“党内职务结束日期”应按照任免通知或批文填写,时间到月即可。

“任职方式”从选项中选择打“√”。

六、党内培训信息

党内培训信息是指党内组织举办的针对党员的各种培训活动,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校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党员学习班、党员干部研讨班等等。包括脱产的和不脱产的。填写时请按时间顺序填写。

“培训内容”填写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提要。

“培训班名称”按照当时参加的培训班实际名称填写。

“培训单位”指该次培训班的组织单位。

“完成情况”分为:毕业、结业、肄业、在训、未完成。

“培训学时”按照每天8个学时计算。

七、出国(境)信息

按时间顺序填写出国(境)信息,包括到国外、港澳台地区等。

“出国(境)日期”和“归国日期”按实际时间填写。

“出国原因”从列表中选择相应的项目编号填写。

“在国外与组织联系情况”填写“定期联系”或“不联系”。

“缴纳党费情况”填写“按时缴纳”或“未缴纳”。

“受组织处理情况”如实填写,没有则不填。

八、简历信息

在职人员从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条学习经历开始填写;在校学生从小学开始起填。起止时间到月。简历起止时间要前后衔接,不得空断,尤其是起始日期不能为空。“职务级别”由副处级(含副处)以上人员填写,其他不填。

九、奖惩信息

党内获奖情况不分级别,全部填写;党外获奖情况只填写获得区县级(学院级)及以上的信息。填写的奖励信息以获奖证书或档案中的记录为准。

上一篇: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廉政服务与诚信经营协议下一篇: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