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2024-05-21

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

执行人:王凤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板题】:

12、心声

黄蓓佳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板书设计】: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

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二、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 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声情并茂朗读(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

篇2: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难点:

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怯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

开端: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发展: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3、小说的情节,一般说来要曲折才能吸引人。也就是说主人公要做某件事,可又很多因素让他不能很轻松地做成,这就叫做矛盾冲突。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

三、研读课文。

1、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 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文章中万卡的经历与李京京相似,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2、那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3、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么大家想到过另外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

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

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课文18~21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4、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程老师不惜弄虚作假,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课文38段,“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39段:“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小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焦点。

四、师生交流,阅读延伸。

1、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你离我们近些吧,请弯下身子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吧!

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们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感情的交流。

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不要因为我们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我们,我们需要的是您无私的帮助!

假如我是程老师,我会客观、公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假如我是程老师,我的公开课一定和平时一样,我要让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绝不做秀!

2、是啊,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与感受,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

篇3: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教师身着汉服,头梳堕马髻)大家知道老师穿的这身衣服的名称吗?它叫作汉服。还有我的这个发型,也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堕马髻。现在我这个整体造型展示的就是汉朝女子的形象。通过观察这个形象,汉朝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朴素、洒脱)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大家的回答:敦厚朴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扇尘封、厚重的历史大门,梦回大汉。

大汉曾经而临怎样的历史形势呢?请大家阅读材料:《汉书-食货志》。汉朝经济繁荣,形势大好,这多亏文帝、景帝对国家的治理,我们将他们统治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板书)。

二、讲解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它并不是大汉建立之初就有的,相反,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可是先辈们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领读《汉书·文帝纪》)。汉文帝身居高位,却能和农民一样,挽起袖子来干活,这在皇帝里是非常难得的,可见其对农业的重视。(板书:重视农业)

汉文帝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生活十分朴素,他平时穿的都是用粗布做的衣服。正所谓:成南俭,败由奢。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奠定了汉室几百年发展的良好基础。这就是“文景之治”形成的第二点原因:勤俭节约。(板书:勤俭节约)

我现在讲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叫缇萦,她的父亲是个行医之人,但却由于没有治好一个病人的病就被告发,缇萦既悲伤又气愤,上书文帝以求救父,说:“一个人砍去脚就不能再行走;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贫女愿意替父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文帝看了信,深受感动,就此下令废除了肉刑。由此可见,文帝具有以德治同的思想。(板书:以德化民)

正是因为文帝、景帝在位时期重视农业、勤俭节约、以德化民,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可是,要想在此基础上成就千古大业,就必须有居安思危之感。有时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大家看《汉书·主父偃传》,我们将其中反映的问题称为王国问题,说明大汉政治不统一。(板书:政治不统一)再来看《汉书·董仲舒传》,可以看出当时汉朝存在思想不统一的问题。(板书:思想不统一)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大一统的伟业。

三、讲解王国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王国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西汉前期的形势图,大家观察一下,与秦王朝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学生回答)对,这就是西汉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板书)这个制度既保留了秦朝创立的行政单位“郡”,还恢复了西周的分封诸侯的办法。这看起来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吗?其实这是高祖刘邦为了击败项羽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他希望这些王侯能够拱卫汉室江山,可是事与愿违。大家请看,这是文景时期中山国第一代王靖王刘胜下葬时穿的殓衣——金缕玉衣。大汉规定金缕玉衣是皇亲贵族的专属,诸侯王只能穿银缕玉衣。这小小的诸侯王斗胆用金缕玉衣,由此你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回答:诸侯王实力强大)。现在大家就以组为单位,结合《汉书·主父偃传》,讨论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得出解决对策:“推恩令”、“削地夺爵”)(板书)

通过“推恩令”和“削地夺爵”,王国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但这就可以一劳永逸吗?还有什么问题?对,思想还不统一。

四、讲解何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假设你们是各地举荐上来的贤良方正之士,你们给大汉出出主意,究竟应采用什么思想来统一国人的思想呢?(学生分为法家、道家、儒家三组进行辩论)

各位说得都很有道理,董仲舒(点一名学生),你是前朝的博士,你来说说。

学生根据《汉书·董仲舒传》说道:臣认为您要以德来服人心,以儒家学说来统一国人的思想。

就按董先生的意思办!即日起,诏告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板书)。那么董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呢?

学生:为了更好地贯彻儒家思想,您要在长安设立一个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机构。

嗯,此举极好,就将其称为“太学”,取“大学”之义,作为我大汉王朝的最高教育机构。(板书:设立太学)

篇4: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反思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文为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二、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说教法

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采用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换位思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局部探究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自由小结的方法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诉说心声:

由一首歌《爸爸妈妈听我说》导入,再让学生放下顾虑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熟悉课文情节,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这也符合学认知规律。]

(二)、整体感知,倾听心声: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并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其余学生补充。(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故事的开端:第一天课上,李京京想读课文。

故事的发展:第一天放学,李京京偷读课文。第二天放学,李京京听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公开课上,李京京终读了课文。

(三)、读思结合,感悟心声:

1、自主探究,品评人物

可以“我从中感受到李京京/程老师的”这一形式分析人物形象,细致品读文中大量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总结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合作释疑,理解主题

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谈谈对“心声”内涵的理解。这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也正是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的讨论中,实现了学习目标的解读。

明确心声的内涵:“这是京京渴望温暖亲情的心声;这是京京渴望纯真友情的心声;这是每一个孩子渴望平等相待、理解尊重的心声;这也是作者呼唤摒弃教育陋习,展现教育之大爱的心声。”

五、反馈所获,交流启示

京京终读课文让我们明白,要勇敢表达,努力争取;京京感人诵读让我们明白要融入作品,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要联系生活才能有深刻的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四)、拓展延伸,抒写心声:

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你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非常感动。作者黄蓓佳、小主人公李京京,还有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在这篇文章真挚情感的熏陶中凝成了共同的心声:“作为父母,请对孩子多一点生活的疼爱;作为同学,请对朋友多一点相处的友爱;作为老师,请对学生多一点公正的关爱。”真希望今后的生活就像一首歌里写的那样“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背景音乐播放《爱的奉献》,带领学生齐唱这首歌,首尾呼应,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的过渡。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全文的纲要,有助于直观形象的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突破重难点。)

九、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以“感悟心声”为切入点,按照“激趣导入,诉说心声--整体感知,倾听心声--读思结合感悟心声--拓展延伸抒写心声”四个阶段,让学生通过听读,略读,细读的方式说收获,说感悟,写心声,根据调节教学的课型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封志莉

篇5: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2.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他们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已不再无忧无虑,有很多烦恼、很多渴望需要有人理解和相助,在面对家庭、朋友、同学及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时,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本文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矛盾冲突明了,故事情节清晰,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倾吐心声,充分展现探究性学习的特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情激情,情境导入

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李白在困境中不屈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杜甫屋漏偏逢连夜雨之时的悲鸣。世间有多少真诚而美妙的声音,需要的不是耳朵的聆听,而是心与心的交融,感同身受的共鸣。今天我们这堂课就将共同来学习黄蓓佳的儿童小说《心声》(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心声(播放PPT课件)1.读准字音:发窘 抽噎 噗 纸捻 蜷在 簪子 琅琅 恍惚 抽泣 棱角分明 毛毛剌剌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指名复述故事情节(播放PPT课件)4.探究思考: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播放PPT课件)5.速读思考:梳理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学生读课文之后,请找出小说中的叙事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课件]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偷读)—(听读)—(终读)

三、跳读感悟,探究“心声” 学生跳读课文,分组探究:

1.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万卡》这篇课文?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跳读课文第20~23段,明确插叙内容,了解李京京的生活状况和切身感受。2.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呢?

[课件]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情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3.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播放PPT课件)

第一层: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第二层: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

第三层: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归纳。)

四、品味语言,探究人物(播放PPT课件)1.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内容,说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哪些性格。

[课件]请以“我从________(句子或者段落),运用了________描写方法,写出他的________”的句式回答问题。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沉郁、执着而倔强、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2.探究人物描写方法: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李京京?有何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刻画出京京沉郁、倔强、认真的性格和善良自强的个性。

五、拓展延伸,倾吐心声(播放PPT课件)请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从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假如你是李京京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他?(课堂小游戏:请伸出你的手和你左右的同学握握手,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有你的陪伴,我会更好”)

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我们是否也有一些心声想告诉爸爸妈妈、同学或老师呢,能说说吗?

(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教师寄语:

[课件]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结束语: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用他的勇敢执着给了我们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的美丽,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让我们像他一样敞开自己的心扉。

板书设计

心 声 黄蓓佳

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心声”:渴望亲情

呼唤平等

教学反思

篇6:第12课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粹,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图1)——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最近世界体育界最关注的话题:世界杯:吉祥物狮子goleo)

(图

2、图3)萨夫拉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M长57M,仅头部就有6M高,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提问学生: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呢,它又有什么寓意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他的头部是按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他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在古埃及,狮子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供奉,他与法老形象结合而成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可见,法拉们把自己和狮子的真实形象与他们渴望的理想境界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欣赏(图

4、图5)让学生分析观察埃及人物圆雕从形象到表现技法上的特点?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王子上身赤裸,肌肉结实,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刚毅智慧。王妃薄薄的衣裙显出丰满的体态,神态端庄安详。表现了二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埃及人物圆雕表现技法上的特点:

1、正面端坐;

2、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

3、面部刻画深入。

(图6)拉美西斯二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窟神庙雕刻。由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法拉像构成。端坐的法老神态庄严,形体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其身边的小型雕像是法老的王后、王子、和公主。可见。埃及雕像是根据人的地位高低决定其比例大小的。

(我们知道,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大部分雕塑作品都是为过世的法老创作的,埃及人为什么热衷于为死人塑像呢??)

古埃及人深信,艺术形象和它所描绘的生命本体是合一的,好比本体的化身,也具有生命,而艺术创作是对生命的再创造,现实的生命会死去,却会通过永恒的雕塑或绘画的化身得以在来世永生。所以他们塑造了大量的雕塑,以企盼来世的重生。而且古埃及的雕像并不意在表现人物的外形和姿态等现象,而将其简化纯化,以全力象征和突出生命的本质。正立的人物尽管呆板,却足以代表“人”,而且赋予“人”一种近乎建筑的恒定和庄严之感。

(图7)埃及人物圆雕在表现技法上的特点:、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取这种刻板端坐或直立的姿态。

2、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对身体其他部位表现相对简略。不是表达真实而是观念中“人”的形象。

3、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有直接相关。

4、另外,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也是显著特征。

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图8)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灵魂来世永生——保护遗体和塑造真人像——人物雕像发达——用于丧葬

古埃及雕刻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二、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图9)请同学们分析两幅雕塑作品的异同点? 《伏虎》——霍去病墓雕塑。因式造型,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汉代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受伤的狮子》——亚述雕塑的杰作。刻画了狮子中箭受伤、后肢瘫软而依然竭尽全力昂首挣扎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通过分析得出:《伏虎》是整体写意质朴雄浑的风格。《受伤的狮子》生动传神的细腻风格。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图10)《雅典娜头像》——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手艺之神、女战神。她的出生十分奇特,是从他父亲宙斯的头颅中崩出来的。是希腊神话中具有父性特征的女神,后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这尊雕像容貌端庄,秀丽而不失内在的刚毅与智慧。

《哈达佛陀头像》——印度雕刻家通过宗教雕塑表达本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此头像不仅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神像的面貌特征,而且富于希腊古典主义艺术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有东方阿波罗之称。但他并非希腊神像的翻版,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了释迦牟尼佛慈悲、安详、沉静的表情,其眼帘低垂、沉思冥想的表情,顶髻的波浪式卷发、眉间表示百豪相的圆点,均打上了佛教的印记。形象优美,富有东方韵味。

(图11)

两河流域——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受伤的狮子〉

印度雕塑——与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吸收融合希腊罗马雕塑创造出既高度写实又体现东方唯美主义的作品,影响深远。——《哈达佛陀头像》

二、古希腊雕塑:

(图12、13、14)《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土与萨莫色雷斯岛得名。经四年修复而成。是小亚细亚统治者为纪念一次海战胜利而创作,原立于岛的悬崖上,面向大海站在船头,张开双翅,给人以飞翔感。薄衣贴体,显示出充满青春气息的女性人体美,衣纹处理富于节奏与韵律,增强雕塑的动感。胜利女神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看到他展翅欲飞的雄姿。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其与《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共称为卢浮宫三宝。

欣赏了胜利女神的女性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男性的阳刚之美。(图15)《拉奥孔》——雕塑取材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木马计: 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在城外,让将士们躲进木马,希腊将士假装撤退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走就打开城门见到木马想把它拖进城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群雕鲜明地表现了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挣扎的痛苦情状。整座雕塑采取了金字塔形的处理。以人物拉奥孔形体较大,次要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显得稳定而变化丰富。(图16)连连看

(图17)

通过比较埃及印度雕像得出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希腊雕刻家多借现实生活中具有完美体态和旺盛生命力的青年男女裸体形象,表现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及健美的运动员。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

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图18)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重视从古希腊、罗马雕塑中吸取营养,在继承希腊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图19)分析比较《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图20)《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又称为《入睡的奴隶》雕像塑造了一个年轻的奴隶,与其说是垂死的不如说是正在微睡的奴隶形象。线条柔美,表情安详,好像在严酷的折磨后筋疲力竭,松弛平静下来,渴望着肉体的解脱,使精神走向永恒的安息。米开朗琪罗以同情心塑造了这一青年的奴隶完美形象。如果说《被缚的奴隶》所表现的是一种外在的挣扎反抗,那么《垂死的奴隶》则表现一种内含的解脱渴望。这种形象思维在艺术造型中是很珍贵的,有的采取直接强烈冲突,有的则表现平静的结果而渴望解脱。

(图21)《晨`暮`夜`昼》——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图22)《摩西》——与奴隶雕像都是为当时教皇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摩西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首领,也是一位先知。他在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西奈山时,被神面授十戒,摩西从而懂得了上帝的法度和律制,被认为是上帝旨意的执行者和公正不阿的象征。雕像中摩西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头上长有两只犄角,象征着智慧和力量。他右臂挟着写有十戒的石板,左手抚摸着长长的胡须,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令人不可抗拒,神情威严,向后的左脚给人一种随时准备行动的感觉。雕像显示了作者天才的创造力与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神。

(图23)米开朗基罗,一个史无前例的巨人,他同时驾驭着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并将他的超凡气魄与理想灌注于他们。他的巨作征服并支配着一代 又 一代的艺术家。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力量,来自于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个性。—— —罗曼·罗兰

五、17——19世纪欧洲雕塑:(图24)

西方雕塑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之后继续得到发展,雕塑的题材得到拓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其中,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贝尼尼,擅长于通过静态的人物雕像表现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韵味。(图25)阿波罗与达夫妮——作者贝贝尼,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他虽然在深度和气魄的宏伟上不如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以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大家想听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么?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了男性形体美的理想,达芙妮是河神的女儿水中仙女。据希腊神话,由于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他把能带来爱情的金箭射中了阿波罗,拒绝爱情的铅箭射中了达夫妮,因此阿波罗爱上了达夫妮,对她紧追不舍。达夫妮则千方百计躲避。一次,阿波罗快要追上达夫妮的时候,她请求她的父亲:一旦被追着,就立刻将她变成一颗月桂树。雕像就表现阿波罗已经追上并且左手已经触及到达夫妮,而达夫妮开始变成月桂树的那一极富戏剧性的瞬间。她的头发和双手已经开始变成月桂树树叶,一条左腿也开始变成月桂树干,这尊雕像生动优美,尤其是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稳定感,收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图26)马赛曲——吕德(法)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证》表现法国反抗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高唱军歌开赴巴黎的情景。(欣赏乐曲《马赛曲》)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历史事件,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与现实中的义勇军处理在一组雕像中,与德拉柯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表现手法相同。女神雄踞浮雕上部,张开双翅,右手执剑,振臂高呼,引导下方军队。整组雕像群情激昂,上下呼应,动感强烈,极具艺术感染力。人物面貌各不相同,错落有致,产生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感,浮雕中心高举帽子的中年战士的手臂,既与女神的动作呼应,又使浮雕上下两层贯通,结构更加紧密,整体感增强。

总结:(图27)

一 雕塑体现了对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期盼; 二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 三 古希腊雕塑;

四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 五 17到19世纪欧洲雕塑.

篇7: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塔是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别致、美观的建筑,以千姿百态、雄伟挺拔的形象屹立在世界各地,点缀着山河,为各地名胜增添风采神韵,闪烁着建筑艺术地褶褶光辉。

塔最早起源于佛塔,来自印度,而中国古塔自东汉以来,随着佛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而建造。当时,塔是宗教的象征,大多是为宝藏经书、保存高僧或纪念佛祖而建,如少林寺的塔林等。如今,塔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传统建筑,很多塔都成了各地的标志象征,甚至赋予了多种功能,可以登高远眺,可以指明导航等等……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

2、通过对塔的材料的分析、塔的造型的观察,能用绘画的手法比较准确地创造出有塔的特征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对塔的背景、起源等初步了解,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塔文化、感受各种不同造型的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塔

难点:能创造出有个性的具有塔的建筑特色的绘画作品

教具以及学具的准备:

(教师)勾线笔、蜡笔、彩色笔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勾线笔、蜡笔或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我们先来玩个猜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线,谁能猜出老师画的是什么?

预设生:树、塔(再添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板书:《塔》

塔是世界上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非常有特点的建筑。它最早起源于佛塔,古塔主要用来放佛祖和佛僧的舍利、经文和法物。

塔有佛塔、钟塔、灯塔、水塔、 了望 塔、跳伞塔、电视塔、气象塔、太阳塔、冷却塔等。

了解了一些塔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我们的“寻塔之旅”吧!

二、介绍名塔

1、介绍世界名塔(板书:世界寻塔之旅)

①法国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现代塔的鼻祖

②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的双塔——世界上最别致的桥塔之一

③伊朗德黑兰自由广场纪念塔——杰出的艺术品

④英国伦敦大本钟塔——塔的一种延伸

⑤科威特球塔——水塔

⑥了望塔

这些塔外观奇特、多姿多彩,是全世界各民族文化结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除了这些塔外,中国也有许多古塔:

2、介绍中国名塔

应县木塔——中国古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体可以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几种。

我考考大家,如果在中间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两边是……

塔的外形:平面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板书)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

香山琉璃塔——塔的特点:层数一般为单数,形状基本上都是偶数。(板书)

东方明珠塔——塔的结构:塔刹、塔身、塔基(塔顶:尖尖、塔身:上小下大、塔基:宽大)

3、介绍温州名塔

同学们知不知道温州有哪些古塔?

我们先来看看温州的四大古塔:

温州江心屿西塔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该塔主体完整,每层台门供佛像一尊,至今还保存着宋刻像15尊。东塔六面七层,砖木结构,历朝历代均作为船舶航行灯塔。温州江心屿东西双塔已被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这类古塔在中国仅有五座。

巽山塔(雁塔):设计为明式砖塔,系仿木楼阁砖塔,曾悬挂着铜铃42个,平面呈六边型,起到区域地标的作用。

净光塔:在温州市的松台山上。净光塔始建于唐元和中期,平面呈六边形,目的是为“立松台山峰前,镇三溪之水,为一城之表”。

我们温州大地上还有许多古塔,每座塔的背后都有着他们动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后再去详细了解。

三、拓展思维

塔不仅在文化传承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还有许多功能:可以登高远眺,可以指明导航……我们已经欣赏了国内外的名古塔,对塔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寻找未来之塔,未来之塔就要出自在坐的各位同学之手。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2、说说自己心中想画的塔

四、学生创作

要求:根据塔的特点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心中的塔

五、评价展示

1、自我评价

2、师评、互评

六、拓展延伸

用其他方式表现塔

七、总结

我们今天的“寻塔之旅”马上要结束了,对塔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继续去了解塔、欣赏塔,我们身边还有很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教学反思:

“线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熟悉的,以两条线画的塔为切入点,既重新让学生回想了《线条的魅力》,也引出了本课的课题《塔》。在寻塔之旅中,我结合世界名塔、中国名塔、温州名塔,让我们的孩子在欣赏、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塔的基本特征,创作出更多奇特的塔;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伟大的成就。

篇8:12心声教学案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数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这“心声”来自于谁。生2:我想知道“心声”到底指的什么。

生3:我猜“心声’’背后一定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会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师:我也和大家一样好奇,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倾听他的心声吧。

(通过激趣质疑,引发学生对新课的主动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教学环节。)

二、作者简介

黄蓓佳

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嘟囔

簪子

棱角分明

蜷 抽噎 发窘

窸窸窣窣

四、温故知新

展示课件:

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的叙述和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③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_____描写、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

④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五、读一读

倾听 “心声” 要求: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复述

温馨提示:【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四个场景:

公开课前(教室)、回家路上(小树林里)、次日放学(教室)、公开课上 〔多媒体字幕〕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板书: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六、议一议

解读“心声”

a、小说着重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是谁?

b、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c、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一方面理解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即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有些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即间接描写,更多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应引导学生品析。} {学生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李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他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这表现了李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d、标题“心声”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李京京的心声 :

1、在公开课上读课文。

2、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渴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作者的心声:

1、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2、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七、说一说 感悟“心声”

以“李京京之所以把这篇文章读得这么好,是因为”的句式,说说从文中获得的有关阅读小说的启示。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铺垫问题二:这给我们读文章以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品析。因为李京京在凡卡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心与凡卡的心产生了强烈共鸣,所以在读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进去,以至“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铺垫问题二:

明确:读文章时要力求投入情感,在文中读出自己,这就是“共鸣”。]

八、写一写 倾诉“心声”

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听?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九、课堂练习

练一练,看一看我的收获

(一)、根据拼音将词语填写完整,并解释该词。

1、连她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zhǎn钉jié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zhǎn()钉jié()铁:

2、“你说什么?”赵小桢惊讶地问。京京有点发jiǒnɡ。发jiǒnɡ():

3、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神情huǎnɡhū。huǎnɡhū():

(二)、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1、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

(看

盯)住他。

2、讲义从他的手指间

(滑落

飘落

飞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

3、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 背后

(跟

追)了上来。

(三)、程老师以“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为由,断然拒绝了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这时,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这段文字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李京京怎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点?由此,小说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声? [明确] 心理描写。

表现了李京京执著、倔强的性格。

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征是由于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离,与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后回到父母身边,又成了父母不和的牺牲品,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由此,小说中表达了李京京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的心声。

十、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十一、作业

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他爷爷写一封信。要求:模仿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

篇9: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

《在公园里》这一节课是小学书画版美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快乐的星期天”一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是为了通过描绘公园的美景,体会公园独特的美,回忆公园中快乐的活动,感受生活的愉快和乐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描绘公园里的不同景物。教学难点是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学会用重叠的办法表现景物空间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掌握了简单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儿童画创作基础,能用常规绘画工具描绘日常生活场景。而撕贴、剪贴的制作方法对学生来说接触得比较少,不仅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和造型能力,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公园环境的一般特点,了解公园建筑、植物的外形特点,学会用撕贴和剪贴的方法制作公园里的建筑和植物。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合理设置公园的场景,用重叠的方法制作一幅有空间感的公园风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回忆公园里的美丽景致和快乐生活,置身公园的无限乐趣,体会古典公园中的独特美丽景色,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剪贴和撕贴的方法制作公园的建筑和植物。教学难点:学会用重叠的方法表现出景物的空间感。教学设计思路:

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以“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观察公园里的景色,并通过交流景色,引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这节课的作业形式设计为剪贴和撕贴,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制作方法的探究和教师剪贴建筑和撕贴植物的示范演示,启发学生

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制作公园的景物。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探究为核心,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本领。

为了解决学生对风景画的构图认知这一难点,课前,我分别为每个小组制作了不同的“建筑”与“植物”,让学生在组内尝试摆放,组成完整的风景画。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而且增加了对景物之间空间感的了解,同时再通过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加深对风景画构图的认识,明确构图要求,学会合理安排自己制作的多个景物,完成风景画拼贴。

这一节课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传统建筑的一般特点,感受中国建筑的设计美。为此,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对中国四大著名园林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激发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媒体,学生欣赏传统建筑,交流: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是哪里?有哪些吸引你的景色?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筑与园林”这一课。

二、新授

1.教师提问:公园里的这些景色能不能分分类?

2.教师出示板书和范画,小结:传统建筑园林可以分为建筑和植物,想想看能不能用我们的桌子上材料做些建筑和植物,可以怎么做?分小组商量一下。

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坚固的线条可以用剪贴的方法制作出来; 柔和的线条可以用撕贴的方法制作出来。4.示范制作,出示作业要求。5.学生欣赏范画,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我们试试看,用剪贴和撕贴的方法制作1幢建筑物和1棵植物。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说明>

在体会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的同时,学习撕贴和剪贴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感受民族建筑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作业

1.展示、点评优秀作业。

2.引导探究:不同的景物怎么组合既美观又完整?试一试,用不同的景色

拼贴成美观的风景画。

3.学生分组摆放,交流心得。

4.师生互动评价,教师出示范画、小结:

过程:先贴远处,再贴近处,远上近下有重叠

形式:同桌用做好的景物贴成一幅风景画 5.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说明>

在分组讨论和尝试中学习景物组合的方法!感受景物的远近重叠之美,学会用高低、错落、重叠的方法表现景物的空间感和距离感,学会剪贴、撕贴表现景物的基本贴置要点。

四、小结

1.学生把风景画连接起来,贴成长卷。

2.“游园会”学生用“★”评出“喜欢的建筑和景色”。

3.教师小结:在我们国家有很多著名的园林建筑,比如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江苏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设计说明>

篇10: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2)、学会对文章分栏

2、技能目标:

通过对页面设置的学习,初步掌握排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学生的独立个性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精神、审美观。教学重难点:页面设置和分栏的设置与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各种格式的纸张、校报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里边的校报做得怎样?漂亮吗?好,请大家看。(展示校报)

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板报,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得更好。

一、纸张的识别

教师介绍并展示各种纸张,如A4、B5、B4、16开、A3。并让学生简单了解其相互关联和名称来源。

二、页面设置

1、选择文件(菜单)——页面设置,如下图

2、在页面设置窗口中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

页面预览,观看设置效果,(文件菜单——打印预览)(点“关闭”回到编辑窗口),根据需要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3、分栏

1、选择格式(菜单)——分栏(右图)

2、根据需要调整各值

4、文件菜单——打印预览)(点“关闭”回到编辑窗口)

三、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四、教师点评个别学生的作品。

篇11:第一轮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一、制订复习计划,具体落实稳步推进

制订复习计划要讲求科学高效,具体到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用几个课时,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复习效果不理想应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在复习计划中最好都能呈现出来.以初三数学《中考内参》为例,第一轮复习需要六周左右的时间,预计到五月上旬结束.每一个知识体系复习后留一节课作为机动时间,既要保证学困生吃得饱,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具体做法是,课堂中多提问中等生,多叫他们上黑板做题,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多表扬、勤鼓励.每天在后面的黑板上出两道拔高性的中考试题,交给优等生完成,并及时检查、讲评、订正,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

二、优化课堂结构,扎实开展复习教学

由于复习教学量大面广,既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保证升学指标的完成,又要做到培优促中,确保500分以上人数达标.因此课堂40分钟的教学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合理.笔者建议,一节复习课应这样安排授课:2分钟解读《中考说明》、考点预测,让学生明白考什么(考点、热点分析)、怎么考(试题呈现方式)、考到什么程度(知识点权重).5分钟完成知识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质、判定、法则、定理、推论,做到强基固本、夯实双基.复习基础知识不留死角,对知识点形成条理化、网络化,归纳整理,强化理解记忆.15分钟精典例题剖析引领,教会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的突破口及切入点.精典例题应精挑细选近两年来各省市中考集萃,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学生会一道题就会做一类题、一片题,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效果.解题过程力争体现逻辑性、条理性和规范性,努力使学生达到会的题能做对、做全,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不失分.15分钟专题训练,按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稳步推进的步骤,狠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学困生做简单题,中等生做拔高题,优等生做变式拓展题,并在课堂训练中互相检查,探究交流,共同提高.努力实现“人人有收获,个个有提高”的目标,达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挖潜促能、整体推进的目的.3分钟拓展变式训练,目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培养优等生智力,从变式训练中寻找最佳解题方案,特别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探究,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拓展升华,总结归纳,为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提供航标.

三、检查任务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第一轮复习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练习,落实常规教学.不能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学.以前在复习教学中发现,由于复习工作繁忙,有些教师不留作业也不批改作业,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懒于动手的坏习惯,从而影响复习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建议,第一轮复习应该像常规教学那样,坚持不懈抓好备、讲、批、导、考各个环节,注重习题的精炼性,不要搞题海战术.有练习就要有检查,常抓不懈、始终如一.在做题的规范性、正确性上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辅导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如有疑难问题,教师则个别辅导,重点讲评,指出解题技巧,明确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使每个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有收获,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体会到质疑解惑后的成功喜悦.

四、抓好阶段测评,分析成绩,寻找差距

第一轮复习教学要做好章节、单元测评,实施章节、单元过关检测.对每次测试成绩进行深入分析,将每位学生各科成绩进行横向、纵向分析比较,对进步较大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成绩倒退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使他们明确差距,不断努力,迎头赶上.同时教育学生,复习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挫折的心理.一次的考试失利,不能灰心丧气、失去斗志,更不能萎靡不振,破罐子破摔.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能言辞过激,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循循善诱进行开导,疏通学生心理障碍,鼓舞士气.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经常与学生交谈,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不能只要学生成绩,不管学生心理及承受能力,搞“单打一”,否则将会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立,影响复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毋庸讳言,第一轮复习关乎中考的成败,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前途和家庭的希望.因此,教师应扎实搞好第一轮复习,优化课堂结构,夯实双基,挖潜促能,促进学生正能量的释放,成就学生美好人生.以上各点,只是我的点滴经验体会,以飨同仁.

上一篇:期中考试的目标作文下一篇:《秋天的图画》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