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简报10期

2024-04-08

国培简报10期(通用6篇)

篇1:国培简报10期

“国培计划”培训

简 报

第5期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二班

制作人:

杨敏

卷首语

此时,虽然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但是“国培”远程研修仍是暖潮涌动,千帆竞发。

无论我们来自哪一块热土,无论我们在哪个学校,无论我们居于何种职位,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教师。

我们曾像一块待凿的玉石在众多老师温热的手中慢慢传递,学生生活里的快乐、沮丧、激动、困惑、顿悟与迷茫同时打磨出我们的锋芒。如今,我们又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开始了我们的教师生涯,成为一位打造玉石的工匠。

从那一刻起,我们无可回避地不断叩问:“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意味着什么?教育对每一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还记得在学生时代成长的喜悦与创伤,我们曾告诉自己希望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开放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是幸运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生活在一个

致力于从完整的人的成长、人的幸福的角度来反思教育、改革教育的时代,是令人激动的。我们有了一个改革的机会,努力使孩子们在生命里拥有一段更为快乐的、充满好奇与发现的受教育的时光;当我们作为一个改革参与者拥有了权力的时候,审慎又是必须与激动相伴而行,甚至必须用之以检视改革的热情与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观点碰撞正是这种审慎发挥作用的最佳方式。我们不回避观点的碰撞,我们相信我们将碰撞出基本的价值认同,并以碰撞出的星星之火贻人以希望,从而在自己的教育生涯里开放自己的创造力。

作为教师,我们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的位置在哪里呢?

我听到你在追问,我看到你在繁杂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勤孜阅读,我读到你在博客上建造的精神家园,和你在课堂上不断将新思考变为新行为的尝试,我看到你在远程研修的平台激烈地争辩与碰撞,我感受到你因为这些改进而心生欢喜:你累!却快乐着!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对这个职业爱得深沉……

变革,发生在我们每一天的行为中。也许,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路上?

三、优秀培训心得体会刊登:

国培计划对我的影响

(韩金改:冷集镇中心学校)

经过这些天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纹丝不动。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专家教授的讲座,倾听他们化学教学的理解,能够观摩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技能,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我觉得这次研修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国培,和您在一起

短暂的培训一晃而过,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我充分感受到这个温暖集体带给我的收获和快乐,工作室成员的勤勉好学、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极大的触动,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上迈着坚实的步伐。虽然感觉到很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现在对本次学习与工作回顾总结。

一、师德方面

思想上要求上进,业务上刻苦钻研,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己的师德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循循善诱。

二、个人工作方面

1、学习培训方面

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工作室的目标制定研修计划,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为了能在工作中尽快成长,我在平时注重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积极参加省、市、县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珍惜每一次教师培训,尤其是教研活动。

2、教学工作方面

如何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化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化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

平时我能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我能运用先进的教学

理念开展教学,重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后,我能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提优补差工作。

3、教育教研方面

积极参加工作室、学校的教研活动,同时将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学习体会进行交流。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关心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创学校教科研的新局面。

这次培训,通过认真学习各位专家讲座的视频,积极和辅导教师的互动交流,并且和同伴在网上互相讨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观摩了名师风采后,我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深化了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化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我觉得进步不小,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国培让我成长

认真观看了专家们的视频讲座,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精彩的师德解读和专业指导,感受非同一般,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财富的享受和积累,激发了更加努力教学的信念。过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思想不断僵化,教育教学激情不断惰性,教育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不大。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师德的内涵,不断更新了教育观念,获取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专家们和教授们列举的教学案例分析中,开阔了教学视野,领悟了什么是学案,启迪了思维,感触到了很多的教学

方法,促进了教学行为,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更加认真地构思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地寻求教学方法,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等;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同时也感受到了学友间的相互促进,大家积极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发表文章,积极地跟学跟评,跟着交流知识和经验等。

另外,在教育专家的引导下,让我重新的认识教育、课堂和国培,这次培训并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和内化,就像一位长者,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困惑、烦恼和难题。国培的魅力更在于真实、实效、即时、互动,真实的课堂实录让我们在学习中寻找着不足,实效问题的解决正是教师的需求,即时自主安排可以合理利用时间,互动交流,达到更有效的资源共享。下面我简单总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

一、调整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信息的阻塞,让自己的观念一度陈旧,时常会听到教改在进行,苦于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在井底之蛙的那片天地,加强备课的强度,力争把每个知识点整理的具体、全面,很怕疏漏一丝一毫的传授给学生,当我苦于学生不领情寻找问题纠结时,是国培,让我懂得,我的这种灌输式教学正是新课程理念避免出现的教学方式。而国培中介绍的教学方式,更加的科学、有效和专业。授导型教学不仅仅是授更在于导,探究性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的课堂。重新审视了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灌输者和传授者。追求课改的课堂,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交流互动、心灵碰撞的平台,一切都“以生为本”,而不是以“爱生”为借口剥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体验学习过程的课堂。

二、优化教学设计

以前的教学设计,只关心对知识的设计,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关注,只会照搬教材的设计过程,不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案,只会注重课堂活动,淡化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在国培的学习中,专家们专业科学的理论理念作指导,优秀老师的课堂实录做引领,还有辅导教师的辅导和同行的交流互动,让我学会课改下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生成资源的开发和调控,能力的培养和生成。

三、提升教学手段

以往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行走于课堂,再加上常年不变的老面孔,毫无新鲜感、吸引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旧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课堂的需求,而这次的国培学习,引进了现代教育技术,是久旱逢甘雨的及时和欣喜。现代教育技术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视听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要努力掌握好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鉴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维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二节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在学习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氧气的知识,在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工业制法后,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只形成在理论表面上,认识不是很深刻,如果把氧气的制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加强把氧气的相关知识比较系统地呈现在实际操作中,换句话说,在书本中学习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整合,强化知识体系,从而把能力和知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五、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例如,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首先,让学生描述在修车、补胎的过程,他怎么样知道是否漏气呢,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感觉到,通过压强的改变,使看不见的气体形成看得见的气泡,由于压强的改变,使看不见的气体通过水后形成看得见的气泡。

总之此次的学习,形式多样,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还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国培让我进步,国培让我成长,感谢国培给了我这次学习的宝贵机会。

新的起点,新的内容,新的责任,新的使命,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论,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把所学的知识慢慢的转化为自己的所长,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用更好更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高自己。

六、结束语:

在大家的忙忙碌碌中,本期国培将要靠一段落。刚刚开始又要说再见,真有点依依不舍……开始走进“国培”觉得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当真正开始了旅程才知道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正如许多老师所说:“国培”成了生活中的一道美味的快餐!老师们,形式上虽然要结束了,但我们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我们由此带来的学习热潮是永远的,“国培”是一粒饱胀的种子,她会在我们的心灵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我引用北大周校长《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中的两句歌词:“四海兄弟,我们携手努力,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愿你我结伴遨游在化学这片大海中,用化学改变你我的生活,真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顺,生活愉快!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

篇2:国培简报10期

(第四期)

主办:襄樊学院国培项目执行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

目 录

【校长座谈】

襄樊学院校长李儒寿与国培学员座谈………………………………1

【专家授课】

罗增儒教授为国培学员授课……………………………………… 4

【分班合影】

国培全体学员分班合影…………………………………………… 7

【优秀学员】

75名国培学员被授予“优秀学员”称号………………………… 8

【结业典礼】

致全体国培学员的一封信………………………………………… 9

☆校长座谈☆

襄樊学院校长李儒寿等与国培学员座谈

襄樊学院校长李儒寿在会上笑谈

2010年12月16号下午,襄樊学院校长李儒寿、副校长丁世学、校长助理、教育学院院长刘伦钊等领导召集国培项目负责人熊德明博士和国培学员代表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议由刘伦钊院长主持。

学员代表在会上发言。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以及本次国培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的优质服务和悉心照顾。在学习上,结合自身上课的体验提出了本次国培课程设置和课程质量的看法和建议。在生活上,学员代表对全体学员所遇

国培项目总负责人熊德明听取学员代表意见并解答 到的困难汇总并作了汇报,以寻求领导们帮忙解决。

李校长、丁校长、熊博士等针对学员代表的发言,对代表们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分类后一一解答,并承诺:对襄樊学院能解决的必定会尽其所能立马解决;需上级部门才能解决的,襄樊学院一定会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协助解决。

李校长表示,全校非常重视国培项目,本人也时刻关注国培项目的进展和国培学员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他希望国培学员们能够珍惜这次学习进修机会,并将这次培训所学之新思想、新观念、先进理论传播或感染周围的中小学同仁,做一颗未来中国教育最前线的希望种子,发扬光大。李校长也充分肯定了国培项目相关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并叮嘱他们查漏补缺,力求更好!

最后。李校长预祝全体学员学有所成!

☆专家授课☆

罗增儒教授简介

罗增儒,男,汉族,1945年1月生,广东省惠州市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从惠州一中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毕业后在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当过矿山职工和子弟中学教师,1985年底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1986年聘为讲师,1991年聘为副教授,1996年聘为教授,2001年11月聘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2000-2004)、陕西省数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1994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师优秀教师奖。曾多次参与数学竞赛和数学高考命题工作,已为初中联赛、高中联赛和冬令营提供了20道正式试题。

罗增儒教授坚持教学、科研平行发展,已为本科生开设了“数学教学论”、“初等代数研究”、“初等几何研究”、“数学解题论”、“数学竞赛论”、“考试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了《数学教学论》、《数学方法论》、《数学教学艺术论》等课程。已培养硕士毕业生53人,博士毕业生5人。

自1980年以来,罗增儒教授已就数学教学与研究等课题,在《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30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400余篇(中文期刊网可查到300多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40余次。在多家出版社出版了《数学教学论》(2003年)、《数学解题学引论》(2001年)、《数学竞赛导论》(2001年)、《中学数学课例分析》(2001年)、《怎样解答高考数学题》(1994年)、《数学的领悟》(1997年)、《直觉探索方法》(1999年)、《零距离数学交流》(2003年)、《数学教育概论》(2004年,参编)、《竞赛数学教程》(2005年,参编)、《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2008年)、《数学教育学导论》(2008年)、《高中数学解题阐宗》(2010年)等书10多本。主要工作有3个方向(均曾获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数学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形成“示范教学法”,实践“案例教学”。(2)数学解题论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数学解题理论”。

(3)数学竞赛学的基础建设——搭起了“数学竞赛学”的一个理论框架。

罗增儒教授的工作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次(1993年,2009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次(1989年,1995年,1999年,2003年),省级优秀教材奖1次(2007年):

(1)示范教学法,1989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省级三等奖。(独立)(2)奥林匹克数学学科建设,1993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陕西省级一等奖。(第一人)

(3)着眼数学素质 服务基础教育——数学高考解题理论的建设,1995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省级二等奖。(独立)

(4)试办教育硕士学位的实践与探索,1999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省级二等奖。(第四人)

(5)数学教学论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2003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陕西省级二等奖。(第一人)

(6)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2007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第一人)

(7)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2009年,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人)

罗增儒教授来校为国培班学员讲学

12月 23日,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为 “国陪计划”数学班的学员们作了“案例分析与教师发展”的讲座。

讲座伊始,罗教授首先寄予了在场老师期望,他说:通过本场讲座希望能够使大家体会三个名词(案例、案例教学、案例研究),参与一个行动(案例分析--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带走一个信念(我要进行案例研究,我能进行案例研究)。罗教授采用讲故事(教育叙事)和交流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即通过教育事件的描述,发掘内隐于其背后的思想与意义.

罗教授首先通过“自行车磨损”问题,对学员们进行测试,经历案例。然后,根据图象编一个故事(编题),目的是让学员们经历数学教育中是否存在“明确知识的认识封闭现象”,并认识数学教育研究的微型过程,明确知识的认识封闭现象存在,开拓视野,打破思维定势。

课堂中对案例的实用性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案例来说明案例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的现实需要等,阐明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过程中,罗教授不时地引入案例进行讲解,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课堂上”,让学员通过这个故事来启引大家认识案例,认识元认知理论,关注案例研究,体会案例教学的过程,感悟“我要进行案例研究,我能进行案例研究”的理念,实际上是在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员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明确:教学处处有创造的空间。

讲座结束时,罗教授以“数学上负数比零更小,教学中自我封闭比未知更糟;实数和虚数都是真实的数,奋斗中成功与失败都是生命的歌”与大家共勉,更以“我只能为祖国的数学而自豪了,愿祖国为你们的数学而自豪”激励在场学员积极思考,开创课堂教育新模式、新天地。

整个讲授过程中,罗教授一直与场下的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互动,将大家融入到现场讲述中,用实际行动进行了示范演示,生动形象地讲解,深入浅出地引导。一天的讲座,却仍使在座老师有意犹未尽之感。纷纷表示:课后要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在工作中认真加以实践,学以致用。

☆分班合影☆

☆优秀学员 ☆

襄樊学院关于颁发张莉等150名学员“国培计划(2010)”

优秀学员荣誉证书的决定

2010年10月17日-2011年元月5日,我校承办了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置换培训子项目,来自襄阳市7县(市、区)的150名农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参加了培训研修。培训期间,学员们刻苦学习,认真研修,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经学校“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资格审查,学校“国培计划”领导小组核准,张莉等150名学员修完培训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优秀,特此颁发“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名单如下: 国培中文班:

黄 文、张 德、方明平、贾耀俊、李晓华、鄢义秀、杜平、童鹏程、袁笑瑞、王 燕、李茵茵、张比亚、王丽君、徐华荣、张晓群、李 艳(27中)、朱俊霞、段惠蓉、闫付敏、刘海云

国培数学班:

刘冠军、莘义成、赵

兵、周阳、赵晓玲、张

丽、樊家牛、邱立章、丰传良、毛元昌、艾

荣、邓

萍、魏庆海、朱云霞、王方毅、贾国强、王友珍、余礼珍、田雪荣、李

灵、杨桂萍、陈

璐、徐

静、郭其伟、郭艳红、杨明芬、郑启胜、涂加林、刘平阳、朱

冉、张素清

国培英语班:

代艳林、朱 伟、杨成明、鲍作涛、杨德林、孙 涛、李晓明、胡学国、董林峰、吴建斌、马 娟、贾 芬、张 莉、钱雪琴、张世娟、谢鹿鹿、王桂林、姚万青、陈淑娟、张 艳、康 愿、汪秀川、施莉莉

☆结业典礼☆

“国培计划”(2010)置换培训襄樊学院学员结业典礼

图为出席结业典礼的全体领导

2011年1月5日上午9:00整,“国培计划”(2010)湖北省置换培训襄樊学院学员结业典礼在襄樊学院行政楼一楼报告厅隆重召开。结业典礼由襄樊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化凯主持。出席结业典礼的有湖北省教育厅教师处办公室主任田明华、湖北省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金涛、湖北省继续教育网络中心主任王洋、襄樊市教育副局长吴金保、襄樊市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吴启全、襄樊学院副校长丁世学和本次国培项目的总负责人熊德明博士、各专业首席专家、各班班主任以及全体国培学员。

首先,由国培学员闫付敏、周阳、莘义成展示自行设计的Flash动画以及几何画板,将他们在国培计划期间所学之精华展现于领导和学员面前,引来了阵阵喝彩。

接着,“国培计划”图为国培学员周阳在展示数学几何画板

(2010)襄樊学院数学学科首席专家、襄樊学院纪委书记魏跃春宣读了“襄樊学院关于颁发张莉等150名学员‘国培计划’(2010)结业证书的决定”、襄樊学院关于授予刘冠军等75名学员“国培计划”(2010)优秀学员称号的决定。

省教育厅领导、市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随即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向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典礼第四项,国培学员代表贾耀俊同志发言。感谢襄樊学院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才会有他们丰硕的收获。今天,每个学员都带着满脸的喜悦,带着一本本厚厚的学习笔记参加会议,培训已经划上了句号,但是今天的结业典礼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贾耀俊代表全体国培学员承诺: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完善自己;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将所学到的只是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一定会充分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为家乡的教育为襄樊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襄樊学院副校长丁世学发表讲话。当看到学员代表在现场做的成果展示后很欣慰,为期三个

图为襄樊学院副校长丁世学在讲话 月的学习没有白费,学员们真正的学到了真材实料。并希望国培学员们能把所学所获带回教学基层感染和影响周围的基层教学工作者,将新思想、新观念播撒荆楚大地。

随后,省教育厅领导、襄阳市教育局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首先赞扬了了襄樊学院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为国培学员们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提供的优质而周到的服务,为学员们能够安心、舒心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肯定了国培学员在本次培训中取得的成绩,祝贺全体国培学员顺利结业,并送上了新春的祝福,一再叮嘱学员们返程安全,为本次国培之旅划上圆满句号。最后,祝贺本次国培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

篇3:2016年第10期答案

2. 补汉字变成语

3.①②③④⑧是正面人物脸谱,⑤⑥⑦是反面人物脸谱。①③⑥⑧是对称图形,②④⑤⑦不是对称图形。

4. 考眼力

还有马、狗、猫、鼠和猩猩。

5. 考考你

孩子的话成立。这个孩子的生日是1月2日,这是他今年12月31日说的话,这天他参加了《非常6+1》表演,他去年1月1日前为3岁,第二天就是4岁,今年1月1日前为4岁,第二天就为5岁,因此明年的1月1日(明天)以前为5岁,1月2日(后天)生日这天到6岁。如图:

6. 小侦探

老季是一名数学家,他的暗示应该和数学知识相关。实际上,扑克牌的“牌”字和数学中的圆周率符号“π”谐音,而“π”的值为3.14,根据这条信息,赵警官就明白,数学家暗示的意义就是314号房间的人是劫财的罪犯。

篇4:国培简报10期

本书是研究人口问题的专著,从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生态学等角度进行综合研究,考察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各时代的人口政策,力说当今控制人口急剧增长的紧迫性。书中认为,世界正面临着“人口爆炸”的危机,人类正因“人口定时炸弹”而烦恼。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有限的,粮食生产与各种资源也有限,因此地球上能够生存的人口也有一定限度。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四十亿,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千分之二。按照这个比率发展,今后每三十五年人口就增长一倍,每三百五十年增长千倍,每七百年就增长一百万倍。因此,本世纪末人口可达六十亿,二十一世纪末将超过二百亿;七百年后每人平均只有一平米的地面;九百年后人口达六亿亿,那时必须到处盖起二千层高楼才能安排全人类的住处;而到一千二百年后,人类自身的重量就能超过地球本身的重量。由此可知,马尔萨斯在十八世纪末预言的“人口危机”并非杞人之忧,而是日益被现实所证实的真理。

然而,人类在三百年前的漫长历史中,人口的增长却是缓慢的,其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医学不发达,还有种种的社会原因。根据英国学者卡尔—桑德斯的研究,二千年前全世界人口只有二至三亿,而到一六五○年也不过是五亿四千五百万。但近三百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愈来愈快,每隔五十年就增加二亿到三亿,本世纪的增长速度则更惊人,从十六亿增长到四十亿。

在人类历史的各时代对人口的政策也不同。古罗马法律上规定,男女适龄必须结婚,鼓励多生子女,而对独身者施行惩罚,死后遗产须充公。中世纪则不同,提倡禁欲主义,鼓励独身,因此影响了人口的增长。到近代路德宗教改革后,提倡结婚和生育。一六九五年英国法律明文规定,二十五岁不结婚者须纳税,寡妇不嫁也要纳税。在当代情况复杂,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各有不同。苏维埃政权为了发展生产,加强国力,鼓励多生子女,奖励“母亲英雄”;而纳粹德国则是为了扩军备战,也鼓吹发展人口,禁止宣传和经售避孕用具等。

书中着重谈到当代各国的人口政策。一九七三年在布达佩斯曾召开过世界人口会议,会上欧美和多数亚洲国家主张控制人口,而苏联、非洲和中南美多数国家则持反对意见。目前各国情况不同,政策不一,尚不能一致行动。亚洲各国已普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但目前的自然增长率仍在千分之二十左右,人口增长还是很快。在宣传与推行控制人口政策方面较成功的国家有日本和新加坡等,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千分之十七点八;但在印度尚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政府强制推行政策,宣传不力,因此尚不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举事反抗。非洲情况复杂,阿尔及利亚人口已达一千七百万,人口增长率高达千分之三十三,但不采取控制措施。只有个别国家采取措施,如毛里求斯,由于六十年代开始采取积极措施,自然增长率从千分之三十已降到千分之十七。中南美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如墨西哥为千分之三十,巴西为千分之二十八,秘鲁为千分之二十九点九,但多数国家尚不采取控制措施,甚至反对控制人口。(益民)

《师徒之情》(My Guru and His Disciple),克利斯多弗·伊雪乌德(Christopher Isherwood)著,法雷、斯特劳斯与吉劳(Far-rar,Straus and Giroux)书店出版,12.95美元。

伊雪乌德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远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和诗人W.H.奥顿来到中国战地采访,回去后二人合作写了《到战地的旅行》,其中诗作,曾经由卞之琳译出,散文部分则由冯亦代翻译,改名为《中国之行》,在香港《星报》连载。

一九三九年他从英国移居美国西岸洛杉矶,以后即在那里定居。从一个电影剧作者开始,接着写了二本小说:《下去作探访》(Down There on a Visit)和《在河边相会》(A Meeting by the River)。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洛杉矶成了世界各国文学艺术家的流亡地,伊雪乌德见到了德国托玛斯·曼兄弟,奥地利音乐家萧恩伯格(Schoenberg),布莱希特等人,并且通过英国作家A.赫胥黎和G.希尔德的介绍,结识了一位印度教方士斯华米·普拉哈凡那达,逐渐从浅交而成为师徒。

伊雪乌德这本新作,用一种谦逊诚挚的笔调刻划了他的精神之父斯华米·普拉哈凡那达,这位薰陶了伊雪乌德三十年的印度教方士。这本书也反映了伊雪乌德一生最显得矛盾的两面性格——时而纵情享乐,时而虔心修行。在西方,很少能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一种同样的激情消度在世俗和精神生活之中的,既恣情荒唐又严谨克己。伊雪乌德就是在这阵阵冲突的轮番变幻中,写出《师徒之情》的。无论从文学或作者个人的角度来看,全书甚少矫揉造作之笔,读来倒象是年已七十五岁的伊雪乌德终于洗尽了任性的“自我”,而完成了古梵经中的哲学宗旨——超度心灵。此书的特点在于挹选古梵典籍中若干简短的哲语,用现代语言中近乎沉思默想的文体来加以阐释。伊雪乌德从古今远近两个角度,来审视自身所表现的世俗虚荣或赤子之诚。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确实以唯笃唯诚的态度,对自己作了评价。

师父普拉哈凡那达以始终如一、无所企求的友情,超度了伊雪乌德的多变性格。他在书中写道:“我个人对印度教是以一个崇敬者的身份入门顶礼的,然后得到了超度。我能够识别我的师父什么时候完全神往于永恒,什么时候我又能以一个平凡人的平等身份和他自由交往。我本人的宗教信念,几乎完全来自师父的精神体验(Spiritual experience)。”

从写作的风格讲,伊雪乌德过份迷恋于宗教式的平淡叙述。书评家爱德蒙·怀特指出本书虽属非小说性的传记,作者也应对其人物与背景,予以较为丰满的抒发。否则,伊雪乌德也应把他的宗教观与政治观联系起来谈。因为作者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曾活跃于进步运动中,从社会主义到和平主义到自由解放。问题是如何把这些政治活动和他的出世信仰相调和。好在印度本身既存在神圣的宗教义务,也有世俗的受苦受难,看来这正是这种矛盾的焦点所在。

(容)

《毛姆新传》(Maugham),泰德·摩根(Ted Morgan)著,美国西蒙与舒斯脱书店(Simon and Schuster)出版,17.95美元。

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瑞勃尔在《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五月九日一期中,评介泰德·摩根所作《毛姆新传》。泰德·摩根是《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外交记者,曾获普立策奖。德瑞勃尔对本书的评介是严格的。

德瑞勃尔说,《毛姆新传》是一部有趣的传记,可是也因袭了毛姆本身的不少短处。首先,摩根和毛姆如出一辙地在文体上缺乏风采,因此文章写得平淡无奇,即使幽默之处,也显得晦涩难测。每每把街头巷尾的笑谈妄议作为历史事实来处理,喋喋不休,废话连篇,缺少卓见。谈论古今人物,诸如把女伶男妓之流和王尔德、H.G.威尔斯等等同看待。摩根视毛姆为文体家,而引用的文字,又远远不能说明毛姆的长处。论到某些事迹时,作者企图作些心理分析,结果却适得其反。

最显著的是谈到毛姆的口吃病。摩根引经据典,说这是“一种幼年时代生活颠沛的征象”,并指出毛姆十岁失去双亲,从法国回英伦依叔父为生。这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导致他的精神压抑。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摩根却说毛姆的成名作《人性的束缚》中的主角菲利普·卡雷格是个跛子,作者把这个生理缺陷作为口吃病的代替。而且进一步解释说,跛足是天生的,非人力所能挽回,而口吃病则是人为的,是病人为自己设置的一种自我障碍云云,这就成了奇谈。但是传记写到400页时,又复提及毛姆之养成口吃,是故意使人深感不安的作为,或说毛姆此举旨在引人注意。前后矛盾一至于此,显得可笑。

毛姆的一生,可充一代人的明镜。他本人跨两个世纪,而且他性好社交,作过不少远行,应是见识极广的人。摩根对他的文学生涯,一无遗漏地作了一番调查研究,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历史远景。书中对于毛姆一生的友辈,如文学界的王尔德、休·华尔波尔、安诺德·白奈特、H.G.威尔斯和克利斯多弗·伊雪乌德等,以至与邱吉尔、英国逊王温莎公爵夫妇、名伶及名交际花的交往生活,应有尽有,即使是暖昧的故事,也不失其引人之处。摩根虽然当不起文学评论家之称,但在书尾引用了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话,“我作为一代最后离去的人,只是孤苦无伴地迈向前程”;以之概括毛姆的一生,是十分中肯的。因为这句话正写出了一位为疾病、衰老、偏执狂和恐死症所纠缠的郁郁寡欢、离群索居度过晚年的寂寞老人。

毛姆一生虽然不乏声誉,总少不了一种无法摆脱的辛酸和溃败之感。对他来说,一切都来之不易。他象同时代的大作家安诺德·白奈特(一八六七——一九三一,英国小说家),为了成名成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是毛姆缺乏白奈特那种毫不动摇的理想和对人类的信念;他没有攀登最后高峰的毅力,到老也写不出一部杰作来。

本书尾声中所讲的故事,读了不禁替毛姆难受。为了庆祝毛姆的八十生辰,出版家们发起出版一本纪念册,邀请三十多位名作家和好友们亲笔签名。但只有二人同意,这次盛举不得不作罢论。毛姆活到九十二岁才去世,晚景的凄凉难堪是可以想见的。

(容)

海外书讯

篇5:桐柏国培思品四期简报

一、学员学习任务1.观看第四模块视频课程2.阅读课程相关电子文本3.参与网络班级的沙龙研讨和学科导师团队主持的学科研讨4.参与专家网络答疑5.先看课程,学习完后提交一份(对第三模块教学设计)的修改稿6.观看学情通报会直播7.填写后测调查问卷《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树立理想重要性,要想实现理想,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教学重点对理想的规划和理想的实现教学难点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一)给未来插上翅膀

1、理想是指向未来的奋斗目标,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活动1:绘制自己的理想树(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想接龙”,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教师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留下足够的空间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提醒学生保留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比如:事业:我希望长大后,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也可以做一名医生,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也可以做名教师,聚天下英才而教之,传道授业解惑家庭: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娶个漂亮的lady,生个胖胖的baby。学业:我希望考南阳一中,为跨进名牌大学打好基础。休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读万卷书,行千里,游遍祖国大好河山。自我成长:通过自己努力,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问题1:什么是个人的理想?(答: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种追求、希望和向往问题2: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答:(1)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2)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缺乏理想,就缺乏内存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3)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理想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喜悦和幸福。(4)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活动2:“小张报考研究生”(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2)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答:三个问题的参考答案:①无忧无虑;②他有了理想,有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就能在亲爱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③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牺牲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时间,刻苦努力,每天都有计划和安排,生活有条不紊,有序进行。)(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答: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二)通向理想之路

1、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差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之所以为理想就是因为它高于现实,现实之所以为现实,就是因为它还不够理想活动3:“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1)呈现三个情境。(2)分小组探讨后面的问题,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答:①三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一位是由于机遇,第二位是自身条件影响到理想的实现,第三位是家庭环境和外在因素。②难度较大。因为有自身条件和外在条件的限制:外表漂亮,歌声甜美不是成为歌星的必然条件;打篮球确实对身高有严格要求,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出国留学需一定的经济条件,除非有别人的资助或公费。三人须付出超常努力,或考虑适当调整目标。要掌握正确方法,艰辛努力,调整目标。)(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答:从上述活动中,我们认识到,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

2、实现理想的途径问题3:实现理想的途径有哪些?(或: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答:(1)我们要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2)要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可以按时间远近、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3)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有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的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4)我们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理想。】用清末大学者王国维的总结来说,古今成大事者必经过三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树立远大的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理想而奋斗)从里寻她千里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不息(实现理想)活动4:“从老师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呈现故事情境。(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后面问题的认识。【答:⑴学历较低,缺乏经验。⑵对理想作出了规划,并树立了理想,确立了人生目标,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付出努力。⑶①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自身的能力;②要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③谦虚谨慎,积累经验,使自己更充实。】(3)教师进行总结:要实现理想,就要把长远目标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明确现在做的事情对实现长远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⑴为了理想,我们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规划既要尽可能长远,又要尽可能具体。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努力,积累丰富的知识,理想才会变成现实。我们的理想是一成不变的吗?活动5:“杨振宁的故事”(1)指导学生阅读杨振宁的故事;(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答:⑴他动手能力太差了。⑵可能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但因为动手能力不强,不会获得今天的辉煌成绩,甚至可能一事无成。⑶启示: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有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的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⑵具体的理想是动态的、发展的。把理想变成现实,不仅需要长远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理想的实现。活动6:“给理想树添枝加叶”(1)课前通知学生将前面画的理想树带来,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绿色、黄色和红色彩纸。(2)告诉学生绿色代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培养或学习的能力。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的大小来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3)将树叶贴在理想树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4)在全班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理想树,教师予以鼓励,并提醒学生保留自己的理想树,让自己和这棵树一起共同成长。(5)思考教材P129下的三个问题:【答案:⑴有的可能实现,有的不可能实现。⑵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①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有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的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②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付出努力;③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自身的能力,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⑶我们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全力以赴。】⑶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基础——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通过这个“理想树”的延伸活动,我们可以反省自己实现理想拥有能力的状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朝着理想一步一步迈进。作业布置:

1、什么是个人的理想?

2、个人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

3、实现理想的途径有哪些?(或: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4、见《高效速练》相应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一)给未来插上翅膀

1、理想是指向未来的奋斗目标,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

2、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二)通向理想之路

1、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差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实现理想的途径⑴为了理想,我们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⑵具体的理想是动态的、发展的。⑶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基础课后作业:2.(2010·南昌中考)2010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当总理走到学生书画研究会桌前时,哲学系大二女生李丹琳铺开宣纸,蘸墨写下总理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赠送总理。总理沉思片刻,挥毫写下四个大字与之相和。这四个字最有可能是()A.“脚踏实地”B.“勤俭节约”C.“好高骛远”D.“热爱祖国”1.(2010·杭州中考)比尔·盖茨少年时代曾说过,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随风飘摇,毫无追求,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此言影响了他的一生。可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A.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性格B.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C.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D.从小就有聪明的头脑2.(2010·南昌中考)2010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当总理走到学生书画研究会桌前时,哲学系大二女生李丹琳铺开宣纸,蘸墨写下总理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赠送总理。总理沉思片刻,挥毫写下四个大字与之相和。这四个字最有可能是()A.“脚踏实地”B.“勤俭节约”C.“好高骛远”D.“热爱祖国”1.(2010·杭州中考)比尔·盖茨少年时代曾说过,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随风飘摇,毫无追求,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此言影响了他的一生。可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A.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性格B.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C.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D.从小就有聪明的头脑1.(2010·杭州中考)比尔·盖茨少年时代曾说过,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随风飘摇,毫无追求,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此言影响了他的一生。可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A.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性格B.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C.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D.从小就有聪明的头脑2.(2010·南昌中考)2010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当总理走到学生书画研究会桌前时,哲学系大二女生李丹琳铺开宣纸,蘸墨写下总理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赠送总理。总理沉思片刻,挥毫写下四个大字与之相和。这四个字最有可能是()A.“脚踏实地”B.“勤俭节约”C.“好高骛远”D.“热爱祖国”1.(2010·杭州中考)比尔·盖茨少年时代曾说过,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随风飘摇,毫无追求,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此言影响了他的一生。可见,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A.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性格B.从小就懂得尊重长辈C.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D.从小就有聪明的头脑

3、观察与思考:(2010·昭通中考)阅读下面漫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将来,我要当作家,画家……过去,我要当个实干家,就好了……(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2)该漫画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答案:(1)首先,要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要一步一个脚印付出努力;其次,具体理想是可以变化发展的。有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理想的实现;第三,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2)实现理想要从实际出发,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4、观察与思考: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的秋天,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在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痛苦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我感到无事可做了……”

1、斯尔曼为什么能一次次创造壮举答:有理想,有目标,有前进的方向,有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2、为什么斯尔曼在成功以后选择自杀答:斯尔曼没有了理想,失去了人生的目标,迷失了方向,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篇6:国培简报10期

州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

培训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特岗计划” 教师培训郑

(第 四 期)

主办:郑州师范学院 2015年12月26日

题 记:

“国培计划(2015)”——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特岗计划” 教师培训郑州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已经接近尾声。在培训学习期间,每个学员都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处处体现出了现代特岗教师的风采。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们对郑州师范学院全力的付出,热情的服务心怀感激。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每一个学员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干劲十足,给国家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期主要内容:  观中原福塔 感科技魅力  聆听讲座 受益匪浅  跟岗实践 提升自我  博客反思 结业典礼  茶话晚会 欢声笑语  学习心得 师恩难忘

 观中原福塔 感科技魅力

 12月26日上午,“国培计划(2015)”—特岗语文班的学员共同走进中原福塔,登至97层俯瞰了郑州市全景和《锦绣中原》全景画,《锦绣中原》运用高科技声光技术加以烘托,伴随着音乐,嵩山少林寺的僧人在画布上蓦然舞动,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庄严现身,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挑夫悠悠走过,配上解说词,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12月26下午,我们来到了郑州市科技馆,观看了科技馆里不同的实验展示及4D电影,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科学带来的无穷魅力。学员们对新科技产品充满了好奇,并参与其里、乐在其中。通过参观科技馆,学员们不仅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到了书本上理论知识,也切身体悟到了科学的魅力,了解到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 聆听讲座 受益匪浅

 12月27日上午,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杨鸿雁老师就《习作教学有效性研究》为课题,为学员们在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习作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极为清晰的点拨。她重在“引导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让在座的每一位学员收获颇丰。在课程结束前,杨老师设置了“解疑”环节,学员们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的困惑与杨老师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 12月27日下午,来自二七区教研室的张培老师用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温情演绎了一位人民教师应在心底点亮一盏“遇见自己人生之灯”的故事。其中,无论是怀揣敬仰之心去阅读,不追逐成功但追求成长的工作,还是畅游在广阔的学习天地中生活,都给学员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洗涤和深切的感悟:在实践中磨砺自我,在理论上提升自我,在经历中积蓄自我,实现自身的职业和生活理想。

 跟岗实践

提升自我 12月18日早上,陇西小学汪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整所校园,看到眼前此景,我们无不为这所名校悠久光辉的历史和灿烂耀眼的现在所折服。12月22日,恰逢冬至,在学生的热情邀请下,我们有幸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共同感受节日气氛。12月23日,黄院长早早地在班主任邱老师的陪同下来到陇西小学看望大家。这一天,我们这个小家

庭也因黄院长的到来而觉得格外温暖。大家一起交流着在跟岗期间的收获。圣诞节将至,学校也有了浓浓的圣诞节气氛。下午美术课上刁玉老师与学生一起制作圣诞小礼物。

 博客反思

结业典礼

 12月29日上午,我们聆听了三位美丽的博主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

讲,从她们的亲身经历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通过写博能够释放压力,获得幸福快乐。最后几位领导又为我们认真做了总结。

 充实快乐的时光匆匆而过。12月29日下午,“国培计划”(2015)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特岗计划”教师培训郑州师范学院小学语文专业结业典礼在二七区陇西小学道德讲堂举行。出席典礼的有郑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乔建华,陇西小学校长郭文祥及语文班的两位班主任。

首先,大家先一同观看了记录我们二十天生活的视频资料,感触颇多;班级代表发言,真情讲述了二十天的学习和收获,体会与感悟,以丰富的实例娓娓道来。

最后,乔院长和郭校长对优秀的学员进行颁奖,并给予临别赠言,希望我们铭记友谊与梦想,心怀感恩,带着坚韧与毅力,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 茶话晚会

欢声笑语

 带着新年的祝福,怀着美好的憧憬,所有的特岗教师欢聚一堂,在陇西小学举行了“茶话会”文艺汇

演。文艺汇演活动期间,活动室内张灯结彩,到处是一片喜庆的气氛。在激情动感的开场舞《werk me》中,文艺汇演拉开了帷幕,文艺汇演中独唱、合唱、集体舞蹈、诗朗诵等节目精彩纷呈,参加演出的教师们用充满激情的表演,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欣赏节目的同时,大家不仅分享了学习心得,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国培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学习心得

师恩难忘

感谢相遇,感恩相知

——致敬郑州师范大学

“国培计划”仿佛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了所有教师心中对教育的那份爱那份情,他们就像沙漠的旅行者找到了生命的绿洲,给快要干涸的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感谢我们在这里相遇,更感恩我们在这里相知!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背上行囊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我们,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郑师范的校园。高耸的教学大楼,广博的校园文化,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你对我的初步印象,渐渐的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喜欢上了这座美丽的校园。

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我却没有感受到异乡的冷落,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舒适高雅的居住环境、安排有序的组织纪律、广博高深的教授讲座,独具特色的饮食风味„„时时刻刻我们都感受到了那种特别的爱特别的关怀。

因为爱,所以爱

告别了我们心爱的郑师范的校园,一路兼程我们来到了陇西小学开始我们另一段新的生活。这里又是我们的另一座天堂:浓厚的校园文化,享有名气的教学师资,炉火纯青的管理制度„„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够我们吸收消化很久很久,每天我们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每个人都是那么得如痴如醉,希望在这里得到更多的教学法宝,因为我们都心怀感恩,更因为爱,所以对于教育我们也是爱着!

我不想说再见

相聚总是短暂的,说着说着又该离开了。回想在这里的20天里,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更收获了那份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心怀感恩地度过这最后几天的相聚时光。微闭双眼,记忆深刻的还是“拓展训练”那天,我们似乎都回到了童年,穿上了心仪的绿军装,铿锵有力地感受着军人的那份荣耀。是的,20天的时光是短暂的,但是心中的那份感动却是永久的,因为我们永远不想说再见!“国培计划”虽然结束了,但是对于我们对于特岗教师这里是起点,是我们教育之梦再次起航的地方。我相信,当我们再次站在三尺讲台时,内心会更加坚定,舞姿会更加夺目,教育的热情会更加饱满。

感谢你,“国培计划”;感谢你,郑州师范学院;感谢你,給予我们帮助的领导与老师们。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了,美丽的郑州!

本期简报编辑:

上一篇:借势营销的优势下一篇: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