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2024-05-05

某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通用7篇)

篇1:某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某区农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工作汇报

2020 年,我区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政策为牵动,以项目为载体,强化五个抓手,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 x 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 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 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x%、x%和 x%

一、抓特色,扩规模,区域化农业发展强劲

全区新建专业村 x 个,累计达到 x 个,占总村数的 x%。一是粮食总产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x 万亩,总产 x 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 x 万亩和 x 万吨。二是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区蔬菜占地面积 x 万亩,总产 x 万吨。其中,新增棚菜面积 x 亩,占地面积累计达到 x 万亩;新增露地菜面积 x 亩,累计达到 x 万亩。三是棉花品种不断更新。全区棉花播种面积达到 x 万亩,总产 x 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 x 万亩和 x 万吨。重点引进了“xx”天然彩棉新品种,推广 x 亩。四是畜牧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新增奶牛存栏 x 万头,累计达到 x 万头。完成了 x 个 1000头养殖场(区)建设,全区 5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区累计 x 个,园区集中养殖率达到 x%;推广奶牛优质冻精 x 万支,奶牛品种改良率达到 x%,优种率达到 x%;新建机械化挤奶厅 x 个,累计达到 x

个,机械化挤奶率达到 x%。五是水产养殖有了较快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 x 万吨,增加 x 吨。完成淡水粗改精 x 亩;新开发浅海毛蚶养殖 x 亩,累计 x 万亩;开发毛蚶育苗水体 x 立方,孵化稚贝 x 亿粒,产蚶苗 x 公斤;新增工厂化养殖 x平米,累计 x 万平米。六是林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共完成造林 x 万亩,实现果品总产 x 万吨。

二、抓项目,促龙头,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续建、新建投资 5000 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x 家,累计完成投资 x 万元。全区固定资产 1000 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x 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x 家,省级 x 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额 x 亿元,带动农户 x 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x%。

三、抓合作,优服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全区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x 个,累计达到 x 个,入会(社)员达到 x 户,辐射带动农户 x 万户占全区农户的 x%。重点抓了“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选取了x 个试点。对已建组织,通过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已培训社(会)员 x 多人次,指导 x 个合作组织完善了章程。

四、抓科技,增动力,科教兴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全区共引进新品种 x 个;示范、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 x 万亩,果实套袋x 亩,应用果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x 亩,推广性控精液 x 支,引进奶牛全日粮混合设备 x 台套;推广棉菜套作 x 亩、棉菜轮作 x 亩,海水池塘立体养殖 x 亩。二是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谋划兴建了x个科技示范园区和x个科技专家大院。三是农业信息化网络逐步健全。开通了区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完善了网络平台,选择区域特色经济较明显的 xx 镇等 x 个乡镇为试点,逐步建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网、镇信息服务站、村信息站三级联网互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四是农业科技培训体制不断完善。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x 场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及农民群众达 x 万多人次。启动实施了农村知识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在大新庄镇开办了蔬菜专业大中专班。

五、抓基础,固根本,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全区共投资 x 万元,完成纯旱地改水浇地 x 万亩;低洼盐碱地农田改造 x 亩;发展节水管灌 x 万亩;新打农用机井 x 眼,安装节水管道 x 万米;架设高压线路 x 公里、低压线路 x 公里,架设变压器 x 台。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全区年可节水 x 万立方米,纯增粮食 x 吨,年可纯增经济效益 x 万元。同时,新建沼气池 x

个,建成 x 个省级沼气池建设示范村,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发展大棚菜 x 亩、露地菜 x 亩、林果 x 亩、大田作物 x 亩。

篇2:某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前阶段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思路,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努力探索**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至**年底,全区农业园区化面积已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创立市县共建模式,启动省级园区建设。第一批、第二批命名的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以县为主、市县共建、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牵头包抓的方式快速推进。每个园区分别由一个市级部门牵头,三个部门协同包抓,包抓部门与县区政府签订园区建设框架协议,包抓时间为三年。包抓部门和各县区政府每年整合不低于500万元的项目资金投入到包抓的园区,牵头部门每二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用

3~5年时间集中优势资源将省级园区打造成具有汉中区域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地区新型农业培育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展示区、有机农业和农耕文化先行区。

1、建设园区载体,打造发展平台。**农村带有城郊型的特点,农业带有都市型的特征,人均耕地仅**亩。我们立足这一特殊区情,按照“统筹城乡建设、协调三农发展、衔接三次产业、融合三生功能”的思路,借鉴工业化理念,坚持推进农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深入研究园区载体规划方案,加快建设农业园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承载平台。我区在建设园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试验探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个阶段。**年,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规划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开发综合创新试点;**年以来,在前期创新试点的基础上,以**省首个国家级**农民创业园落户我区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为契机,重点推进台创园规划建设;**年,我区在借鉴、移植区级农业园区开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农业园区向镇村平台延伸,全面启动“一村一园”建设,并结合万顷良田工程,整体推进区镇村三级农业园区建设。目前,我区台创园核心区已初步形成包括现代农业博览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水稻示范园、生物农业产业园、精品蔬菜产业园等功能园区的“一园五区”格局;**农业生态园、**高科技产业园、**花卉苗木园、**休闲渔业示范园等**个镇级园区初步建成;成功建成村级农业园区**个,全区基本形成“一主(**个台创……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洋县贯

溪现代农业园区收储土地2032亩,土地性质已由农业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园区四条主干道已经建成,有机产业中心综合楼、天宁寺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已有8户取得有机双认证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勉县周家山现代农业园区投入8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入园企业达到35家。今年新引进入园企业4户,投入资金4.89亿元,其中投资3亿元的凯迪生物质能电厂主体工程完工,投资1.78亿元的清波公司茶多酚项目已进入设备招标阶段,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公司万寿菊项目和运通公司经济鱼养殖项目已投产达效。汉台春雨现代农业园区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20万元,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园区8.2公里主干道路基工程、物流中心冷库建设库体工程已经完成,两个万头猪场已完成土地平整120亩,一个已开工建设,设施蔬菜一期工程正在实施,无抗饲料加工厂建设已完成扩初设计。留坝高江现代农业园区已开工建设。

(三)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各县区严格按照《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编写大纲》要求,立足实际,科学制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一方面紧紧围绕优质稻油、生猪、茶叶、柑桔、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业园区集群;另一方面按照产学研一条龙,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注重产业配套,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着力探索“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精农业”的基本路径。通过科学规划,反复讨论,共编制省级园区规划方案23个、市级园区规划方案15个。其中:粮油3个,养殖8个(含水产),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9个,茶叶14个,中药材3个、农产品深加工1个。经过积极争取,省上今年新认定和命名我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实现了省级园区县区全覆盖。9月份,我们组织三个专家组,对市级园区进行深入调研,按照园区申报条件和建设标准对园区规划方案和建设单位进行了严格的考核。经园区办认真筛选、专家评估、提交市政府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对符合条件的2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认定和命名。目前,11个省级园区和27个市级园区正在修订完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四)坚持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绿色标准。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态,在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标准,以打造朱鹮品牌为着力点,以“绿色、有机”为基本内涵,以先进技术装备为依托,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有

机产业。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有124户企业、187个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135万亩,其中省、市、县三级园区龙头企业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达到85万亩,占63%,注册品牌52个。绿色有机产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成为我市农业园区建设最为鲜明特色。不少园区创立了猪-沼-菜,猪-沼-果(茶)和种养休闲生态循环模式,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园区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园区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成立土地银行或土地流转信托投资公司,建立县级土地流转风险调节基金,引导农民自愿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农业园区规范有序流转。目前全市向农业园区流转土地35000亩,已达成流转意向32000亩。洋县贯溪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政府收储机制、白云现代农业园区土地租赁机制、勉县周家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托管机制、定军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转让机制、宁强千山现代农业园区土地(茶园)入股机制、西乡杨河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承包机制、城固大鲵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征用机制为全市土地流转创立了先进模式。

二、强化工作基础,推进园区规范化管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

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园区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园区办工作力量,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相关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发展活力。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园区申报条件、建设标准、评审程序、资金监管、考核验收等规范化管理规定,坚持信息公开、公正透明、科学发展的原则,对各县区申报的省级和市级园区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

篇3:某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镇

中图分类号:F327;F83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1 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平浪镇农业经济以前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只有烤烟。为了改变这一产业结构,从1996年起,一平浪镇开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各级政府想让群众快速增收,采取了很多方式和办法。近十多年来,种过大蒜,种过蘑芋、莲花白、亚麻、双孢菇、中草药(主要是板兰根)和小米葱等。在这些产业中,不乏人们常听说的订单产业,但最终这些产业都未能发展壮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我们没有重视市场引导、市场调节的作用,认为只要有订单就万事大吉,其实订单只是市场调节中的一种手段,没有采取担保措施的订单;二是群众的主动性太差,凡是政府倡导的,就要包死包抬包埋,反正都是政府倡导的,不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但可喜的是,近几年一平浪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很大的起色。

一是青早蚕豆种植稳步发展。青早蚕豆是一平浪镇小春作物中种植规模最大的农业经济作物,群众的种植基础较好。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阿井、纳甸两个村委会,元永井、秋木园、三村等村委会近年适宜的地块也有零星种植。

二是甜脆青豌豆及甜脆早玉米种植已成为一平浪镇群众增收新亮点。依托冬早蚕豆种植销售协会,2014年全镇青豌豆种植面积达到88 hm2。由于土壤气候适应,加之销售渠道畅通,虽然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但青豌豆种植还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值近380万元。

三是四饼瓜种植已成规模。时下,一平浪镇舍资,苏家等地种植的四饼瓜大量上市,吸引了众多商贩前来上门收购,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镇农技、产调、扶贫等部门加大了对种植四饼瓜农户种植技术、小额贷款资金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做好各种服务,拓展了销售渠道,四饼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

2 阿井、纳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原因

2.1 自然条件

是其充分利用当地所独有气候、土壤、水利条件(自然资源)。阿井纳甸村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所处地理位置阳坡较多,平均气温15 ℃,大于10 ℃的积温4 500~5 000 ℃,极端最低温-2 ℃,年降雨量1 200 mm,海拔1 700~1 800 m,全年很少有严重的霜冻天气。土壤土层深厚,壤地较多,且富含硝、钾等元素,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阿井、纳甸村种出早熟,高品质的冬早蚕豆、豌豆提供了良好的栽培环境。

2.2 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带头人作用

是当地有一大批活跃的农村农产品经纪带头人。多年来,阿井一批大胆尝试的农村农产品经纪带头人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找市场,通过多年的经营,已在昆明等地的市场站稳了脚跟;同时,也将阿井纳甸的青早蚕豆推向了市场,通过这些农村农产品经纪人的打拼,活跃了当地的农产品市场。此外,他们还引进新品种亲自试种成功,并向全村推广。

2.3 群众有较好的认知基础

该村所推广的并获得成功的新品种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种植类型,无非是玉米、豌豆,只不过是引进了新的、早熟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型品种,对于这些作物的推广,群众具有认知能力,也具有这些作物栽培种植的生产水平和经验,容易接受,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 一平浪镇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粮烟配套工程的建设,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还相对较少,全镇农业产业调整项目的推广和巩固难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户基本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部分农户科技素质低,粗放管理经营的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667 m2产量值低。一些农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农药,化肥的使用上很盲目,目光短浅,多数农户加大农药施用浓度,少数凭感觉以数倍浓度施用。

三是对市场的认知能力不足。一平浪镇农村农产品经纪人太少,不能很好的拉动农产品的销售流通,致使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总是落后于市扬,新兴项目的引进推广速度较慢。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明显。农产品产业化,就是将一种农产品规模种植,并将生产规模化,最终推出市场,打出销量,创出品牌。在将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需要做很多工作,产业资源的聚集,产业链条的整合,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产品本身特性找准自身定位,发展适合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4 加快一平浪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一平浪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下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把握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产业,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发展“一村一品”,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第一,“一村一品”必须要适合当地的特色,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第二,要有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变成产业。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譬如有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要把“优势”变为“特色”,变成品牌,这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培养农村农产品经纪人,让更多人参与到农产品的销售流通中,以销售来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农产品经纪人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加快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加快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速度,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经纪人在这个方面可起到很好的沟通、中介作用。农产品经纪人可以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介绍给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在本地形成强大的商品优势,使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

第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一边连着农民的生产,一边连着市场上的需求,如何使农民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农民经纪人可以发挥他的桥梁作用,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业的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而逐渐的趋于合理。

5 结语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失机遇,担起重任,解放思想,正视差距,全力而为,奋力拼搏,大胆探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向新阶段,逐步把农村经济引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波.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0-10.

[2]储博程.滇中城市经济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5(30):44-46.

篇4: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根据广协办发〔2006〕12号文件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实际,下面,我就底圩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十五”期间,我乡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强化推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扩大经作比重,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切实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做到目标不动摇、工作不放松、精力不转移、措施有保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省东南部,**交界处。地处东经104°34',北纬25°17′。总面积397平方公里,距广南县城76公里,属高寒山区、半山区、坝区地理类型区域。最高海拔1915米,最低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224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月差较大,霜期短,平均相对湿度80-90%,干湿分明,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总耕地面积18299亩,其中:田11427亩,地6872亩;人均耕地面积0.59亩。

全乡辖**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595户30880人。其中:农业户6578户,农业人口30483人,有17431个劳动力;少数民族人口28421人,占总人口的92%。

2005年末,全乡生产总值5267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5006万元,粮食总产量919.9万公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财政总收入17.11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00.2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

二、“十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情况

(一)粮食生产连续五年登上新台阶

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590亩,占计划5990亩的112.2%,比“九五”末增35.1%,年平均增6.7%,其中粮食作物完成37930亩,占计划的101.4%,比“九五”末增84.8%。其中:小春作物栽种13320亩,占计划的72.8%;大春作物栽种53270亩,占计划的128.1%。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达919.1万公斤,占计划的116.9%,比“九五”末增31.6%;2005年人均收入1032元,比“九五”末增58%,基本实现自求平衡。

(二)重点科技措施落实较好

一是水稻良种推广逐步实现调优。2005年全乡完成水稻良种推广10114亩,占计划的101.1%,比上年减8%,比“九五”末实绩11236亩减1122亩,减9.9%。2005年平均单产515.7公斤,比上年增2.2%,比“九五”末增6.2%。

二是玉米杂交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乡2005年完成杂交化工程4026亩,比“九五”末增82.3%。2005年平均单产为410.6公斤,比上年增1.7%,比“九五”末增6.7%。

三是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效果明显。2005年全乡完成旱育秧360亩,稀植大田完成6120亩,比“九五”末分别增5.7%和2.7%。2005年平均单产为560.4公斤,比“九五”末增1.01%。

四是多样性优化种植示范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全乡完成水稻多样性混栽2610亩,比开始实施2002年的实绩1060亩,增1550亩,增101.5%,年平均递增25.3%。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一是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粮经比例由“九五”末的76.2:23.8调到71.2:28.8。2005年全乡播种经济作物15340亩,比“九五”末增11.01%。2005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年总抪面积的23%,与“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1个百分占。其中:辣子完成1420亩,总产7.78万公斤,比“九五”末增7.2%;生姜完成2042亩,总产141.56万公斤,比“九五”末增6.5%;甘蔗完成6020亩,总产3378.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369%;完成油菜3680亩,总产26.4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18.6%。

二是冬季农业开发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实施冬农开发4185亩,比“九五”末增27.7%。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乡共引进水稻新品种16个、杂交玉米品种14个,为我乡品种结构调优、调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1、茶叶产业是我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底圩乡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2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底圩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底圩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0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茶叶产业产值占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50%,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底圩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种植茶叶,底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群众靠种植茶叶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甚至有的群众盖上了砖楼房,购买了电视机和两轮摩托车,有的群众还集资修路、架电、拉水、建校,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比如:叮当村委会的鱼塘村,54户农户种植茶叶3000亩,每年茶叶收入135万元,高收入的农户年收入达6万元,低收入的农户每年最少也上万元。有50户盖起了砖楼房,有53户购买了电视机,有42户装了程控电话,有46户购买了两轮摩托车。群众先后集资28万元,修通进村公路5公里,拉通3.5公里的自来水和程控电话线路,架通3公里的照明输电线路,建设120平方米的学校一个,村内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八角产业是底圩的传统产业,全乡有8个村委会适宜栽种八角。到2005年,全乡有八角面积22610亩,产量达2176百公斤。在八角价格一度低的形势下,底圩乡的人民群众对八角这一传统产业还是充满信心。

3、甘蔗产业是底圩的又一新兴产业,主要是分布在底圩、普盆、普龙三个村委会。到2005年末,全乡共有甘蔗面积6020亩,产量达337850百公斤。特别是普盆、普龙两个基本点村委会的群众,靠甘蔗产业的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到较大改善。

三、主要经验、做法和特点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十五”期间,乡党委、政府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主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快产业开发,实现全面发展。在开展工作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第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资源

乡党委、政府根据我乡的气候和土质条件,以村委会为单位,规划产业发展的重点,确立了以支柱产业茶叶为龙头产业的茶叶、八角、甘蔗和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即:普盆、普龙两个村委会重点发展甘蔗、竹子和热区水果,其余的底圩、叮当、同剪、石尧、坝庄、者嘎六个村委会重点发展茶叶和八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与各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乡直各单位和机关干部职工分片包干到各财源建设点,实行任务与工资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乡党委、政府也逐步摸索出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党委、政府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优惠政策,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该公司,该公司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20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2006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底圩、普龙等地建了6个分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引进文山个体老板到央连开发区投资100万元,建设热区水果开发基地1010亩;投资30万元在石尧岔河开发林下草果基地3000亩。

第三、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对教育投入和科技培训力度。结合我乡的产业开发,组织群众到石山农场和我乡鱼塘村等科技示范点参观茶叶种植,到珠琳去参观稻田养鱼,并请来了县茶技站的专家和技术员到乡上讲课,把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五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2000人次。基本实现了每户1至2人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的目标。

第四,落实优惠政策,搞好市场流通服务

要坚持“放心放胆放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法律、政策公平的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乡村干部到广西横县等地考察茶叶市场,认真帮助群众找市场,找销路,充分利用党委、政府的通讯、传真等设备,帮助茶农和私企老板传递信息。

(二)**茶叶产业能够发展现在的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品种独特。底圩白毫茶种是全国产量最少的一个稀有品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广西林云和底圩种植。它具有价格高、销路好的优势。

二是品质优良。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底圩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目前在全国市场上,作为配料茶销售。农药、化肥残留低,2002年经浙江、云南等茶叶研究所检测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是较好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

三是全民参与。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把任务下达到村、到户,我们的口号是:家住底圩的干部职工带头每年每家至少要有5亩以上的标准茶叶,每年每户至少要开挖1亩以上的标准茶叶台地,通过大力号召,现在发展成为家家户户种茶叶,村村寨寨办加工厂,人人上山采茶的繁忙景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茶叶发展。一是交通落后,目前进出底圩只有一条县乡公路,路面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常常影响正常通行,给货物运输带来不便;二是缺乏集中的茶叶、八角专营市场,制约了茶叶、八角等贸易的发展;三是电力、通讯和市政等配套设施落后,使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发电机发电,加大制茶成本。茶商难以掌握市场波动状况,外地来购茶的老板难以落脚。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对招商引资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使底圩茶叶与众多发展良机失之交臂。

(二)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群众整体素质低,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

(三)农业规模小,种植管理粗放,缺少龙头带动,投入产出效益低,农产品不能自给,基本上靠外来的多。

(四)农业投入不足,国家扶植少,农技推广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大。

五、“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

(一)充分利用底圩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茶叶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底圩优质茶叶和八角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茶叶、八角、甘蔗、畜牧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我乡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就要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甘蔗、茶叶、八角基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南药、北茶”的产业布局,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我乡的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经济林果、畜牧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底圩片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新建茶叶、八角和畜牧交易市场;同剪、坝庄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八角和畜牧;普龙、普盆片区重点发展茶叶、甘蔗、水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叮当、者戛和石尧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八角、畜牧、农副产品加工。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底圩产业平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片区开发等项目,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运输、信息咨询以及文化和其它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我乡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二、三产业来拉动底圩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篇5:某区政法综治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

我是*区委书记**,谨代表*区委向您及各位领导汇报我区的政法、综治工作情况,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区位于**市东北部,辖区10个街道1个乡,人口28万,辖区地市级企业1个,县处级企业41个,年总税收318万元。**区处于城郊结合部,乡村和城市相互交织,人口流动量大,城市出租屋也较多,社会治安管理难度较大。今年来,在省、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和协助下,我区政法综治工作以“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强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化解信访积案,大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切实抓好队伍建设,政法综治工作稳中有升。

一、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一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按照“对话不对抗、疏导不激化、处置不回避”的原则,对辖区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多次进行排查处置。已先后妥善处置了平棉集团职工堵门、6.21兴东二矿矿难、叶庄村部分村民因土地塌陷赔偿款问题与平煤八矿冲突、回族群众与地质四队冲突、大营社区和上张村居民因交通肇事堵路、金马纺织工人断路等群体性纠纷事件。每当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我区就立即启动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快速反应,主要领导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比如说在处理平棉集团职工堵门事件时,我们成立了指挥部,设立了办公室、入户宣传工作组、党建工作组、工会工作组等,抽调了全区14个部门近百名干部开展工作,分包入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认真疏导,化解怨气,逐步稳定了职工情绪,妥善处理了平棉事件。今年以来我区共发生8起群体性事件,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及时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事件苗头进一步恶化,保持了大局稳定。

二是深入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动员全区干部参与民情大走访工作,号召千名干部进万家,深入掌握辖区每一名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了解群众疾苦,化解信访苗头,解决焦点、难点问题。全区干部在民情大走访活动中共收集各类信息建议648条,解决529条,解决率82%;政法部门共收集各类信息建议142条,解决120条,解决率85%,超过全区解决率3个百分点。民情大走访活动真正架起了政法综治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畅通了民情民意反映渠道,也进一步转变了政法综治干部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法综治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切实抓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定期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工作,解决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实行“三定一包”责任制。省政法委执法巡视组在我市执法巡视期间,共交办我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75起,我区政法干部夜以继日工作,负重奋进,克难攻坚,召开审委会、案件听证会、案情讨论会110余次,约见信访人200余人次,已结案件73起,结案率97.3%。元至六月份我区省信访窗口交办案件10起,非访案件1起,给李书记您写信的1起,给***书记写信的4起,这“四类”案件共16起已全部办结,结案率100%。目前清理上报到中央政法委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是42起。工作中我们施行了“一把手接待日”制度,政法部门一把手亲自接待,亲自答复,亲自过问、处理,有效提高了信访案件的化解率。比如说信访人***因李奇庄煤矿占地赔偿问题发生纠纷,以李奇庄煤矿涉嫌黑社会为由不断上访,卫东分局局长接待后,立即责令有关单位迅速办理,在1月多时间内就化解了这起信访案件,补偿其105000元,信访人杨秀梅签订了停访保证书,表示不再上访。

四是大力建设调解体系,落实重点人员管理工作。在全区建立乡(街道)、村(社区)、组(楼院)三级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民调组织,充分利用法律专业优势,发挥独特的调解功能,实现诉前调解,案前调解。目前,全区共建立调解组织

76个,人民调解员378人,其中律师21人。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20起,调解417起,调成412起,调成率99%,防止民转刑案件7起。在落实重点人员管理方面,我们及时登记建档,建立帮教队伍,落实帮扶措施,成立了刑释解教、青少年群体、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开展了“法律服务心连心”活动,在辖区大中型企业设立法律顾问点36个,设立法律援助点18处,目前已办理援助案件203件。暂住人口方面从申报、登记、领证、验证、查询、发函、建档、到录入微机管理等各项措施均得到落实。同时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城乡结合部、都市村庄、中小旅馆、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废旧收购站点、建筑工地、小矿山等进行重点清理整顿。通过清理整顿,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66人,流动人口照片录入率达到90%以上,录入信息13013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8.9%,青少年犯罪率0.7%。

二、细化措施,务求实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进展

一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运作要求,在乡、街道建立综治、公安、司法、信访、人民武装、人民法庭“六位一体”综治工作中心;中心主任由乡(街道)副书记担任,推荐选拔优秀干部担任专职副主任,并享受副科级待遇;设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交通、通讯工具,改善办公条件。举办全区综治干部培训2次,统一印制、发放了《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手册》、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工作站

台账、报表等档案资料,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为综治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取得成效。上半年我们确立了湛河堤和繁荣街、五一路市场三个乱点,以“压发案、抓现行”为主要内容,严密防控,积极侦查,严厉打击各类刑事、治安案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湛河堤和繁荣街、五一路市场因“两抢”和聚众斗殴引发的治安案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平顶山电视台也对我区市场治理情况进行了正面报道。

三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向前迈进。人防方面:区里统一印制了“治安巡逻、治安志愿服务”红袖标5000个,发至乡、各街道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和治安志愿者服务。区、乡(街道)、社区(村)三级分别组建了专职治安巡防队,24小时不间断在辖区巡逻。区巡防队今年由原来的100人也增至240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乡、街道、社区、村、市场管理处、工商管理局牵头,在全区所有村、社区、商户中实行“十户治安联合防范”制度;全区所有社区、村全部建立警务室,选派专职社区民警到警务室开展工作。物防方面:**公安分局多方筹措资金25万元,购置12台性能良好的警用巡逻摩托车和警用巡逻面包车,区财政出资60余万元购置20辆电瓶巡逻车装备区巡防大队,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网格化巡逻。另外,区财政出资50余万元为区综治办及一乡十办综治工作中心购置了工作专用面包车。技防方面:制定了技防建设方案,全面实施电视监控网络建设。区财政投资700多万元建立全区电视监控网络系统,在全区安装电视监控探头138个,形成覆盖了全区主要干道路口,覆盖沿线100余个党政机关、重点部位,商贸区的社会治安防范电视监控网络,并在辖区单位、商贸中心、公共复杂场所及人口密集区域组织安装摄像头1400多个,建立分监控室160多个,已初步形成社区、内部单位、公共场所三级电视监控网络系统。在农村加快电子防盗报警器建设,平安互助报警电话入村率达到96%。

四是认真做好法轮功等邪教分子工作。首先是做好世博会防控工作,启动敏感期防控预案,对重点人员采取六包一监控措施,加强值班,实行零报告制度,看死盯牢每一名不放心法轮功分子,扎实贯彻省、市委指示精神,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持续实现“三零”、“五不发生”目标。其次是从市技工学校、精神病院和区政法部门聘请专家学者,抽调辖区单位工作骨干,组织5种帮教人员共计26名,因人而宜,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后续帮教工作,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后续帮教队伍。再次是进一步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制度》、《保密宣传教育制度》、《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要害部位保密安全管理制度》、《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制度》、《会议保密制度》、《送阅、传阅文件保密制度》、《档案保密管理制度》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对涉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未发生任何泄密情况。

五是大力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首先是紧紧围绕“创平安,促和谐”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综治及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3月份以来,全区十办一乡共制作宣传版面35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630多条,刷定固定标语500余条,深入企事业单位40多家,社区37个,村26个,学校10所,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各种文艺演出80多场(次),受教育人达到6万余人。其次是着力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多部门联动,对校园周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公安干警、区、乡(街道)巡防队员着重加强对校园周边巡逻力度,注重特殊时段和易发生突发情况区域的巡逻,集中整治。不断提高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水平,加强学校安全监控,在大门、围墙、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报警设备,并接入公安机关实时监控网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安全机制。目前,我辖区未发生一起学校安全案事件。再次是继续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坚持以打开路,力促治安形势的好转。今年元月份,据群众反映,有一新疆男孩经常在繁荣街市场北口转悠,并尾随骑车人掏包。对此,我们一方面加强两个市场的巡逻,一方面对街面警力重新进行了部署和调整,布下了一张大网,力争抓获现行。1月23日,当新疆人如斯坦·玉素甫再次行窃时被当场抓获。经询问,其对扒窃行为供认不讳,被处以治安拘留10日的处罚。据统计,经过严打整治,元至七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五一路市场发案率下降25%,优越路市场发案率下降31.3%,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加强

一是严格落实干警下基层工作。区政法各部门均能够按要求做到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公安分局组织机关民警、巡警大队和派出所民警对辖区街面、重点地段、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巡逻,局机关各科室队每天只保持1/3警力在单位工作,其他人员安排在矿工路、建设路、新华路等路段和治安乱点开展巡逻,以强化街面防控力量,预防各类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切实做好公开承诺办实事工作。政法各部门根据今年工作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公开承诺办实事的事情,区委政法委要求政法各部门对公开承诺的事情严格落实,以实际行动体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区法院派出31名法官回访当事人,化解信访苗头,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广巡回审判合议庭制度,深入基层,就地开庭、听证、合议、调解,方便群众诉讼。**区检察院实行了涉检信访公开审查制度,阳光操作,请社会各界监督。**公安分局严格落实为民服务,发放“群众明白卡”、“警民联系卡”等,敞开办事流程,从细节体现服务理念。区司法局实行领导班子接待日制度,每周一面向社会公开接待群众,为群众答疑解惑,方便群众咨询和监督。

三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年初,针对我区政法队伍的现实状况,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问题、提高政法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问题、正规化、法制化建设问题、监督管理问题以及政法工作保障机制和加强党对政法干部队伍的领导等方面做了要求。依据《意见》要求,我们于5月份成立了政治部和纪工委,成立以来,已开展纪律作风检查4次,责令2名违纪干警做出了书面检查,对2名干警进行了通报批评,对2名综治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

四是积极做好案件评查工作。严格筛选备评案件,从公、检、法三家政法机关上报的备选案件中确定了100起作为备评案件,所涉及范围包括公安系统的控申、刑侦、经侦,检察系统的公诉、侦监、控申和法院系统的民庭、刑庭、行政庭、执行局等部门,以保证通过案件评查,最大限度的反映出我区案件办理质量的真实现状。目前我区已组成案件评查组

3个,评查案件50起,区委政法委督查评查工作3次,抽检卷宗3册,有力推动了案件评查工作的开展。评查组在评查信访人毛红超伤害案件时,发现案件在办理质量、办理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人证、物证以及其它方面的建议10余条,区委政法委及时对案件承办人进行了通报批评。

五是认真做好“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题教育活动。自6月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我区高度重视专题教育工作,及时制定了方案,成立了组织,召开了动员会,全区政法干警充分认识到了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公安分局排查57起案件,有问题案件4起;**检察院排查44起案件,有问题案件0件;**法院排查120起案件,有问题案件4件;全区合计排查221起案件,有问题案件8起。问题大多集中在文书制作不规范、收缴物品未经审批、立案不及时等方面,目前我区排查出有问题的8起案件已经全部得到了纠正,相关责任人也已处理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以提高公众安全感指数为重点,继续全面推进平安建设。为准确、客观反映辖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真实反应,公正评价乡、各街道领导干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实绩,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增强公众安全感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文件就如何提高公众安全感提出了更加细致的目标任务、更加具体的工作措施。区委还专门成立了以政法委、公检法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规格督查组,对提高公众安全感进行专项督查。下一步我们就是要抓好贯彻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完善平安**建设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继续开展大走访和重点区域整治活动;开展好为民服务树形象活动和大力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兑现奖

惩,严格制度,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努力提高公众安全感、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二是要通过落实长效机制,有效化解矛盾。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充分发挥调解优势,构建“大调解”工作体制。建立完善以乡、街道为主导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工作体制机制。学习舞钢经验,建立“日排查”、“周碰头”、“四包督办”等制度,源头化解、前端管理,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处理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当地和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升级、激化、转化。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根基。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下半年将联合组织部门把加强乡(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不断健全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政权组织、群团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搭建党员干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平台,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模范行动,带动群众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其次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机构建设。切实加强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社区)综治室、警务室、调解室建设,加大技防人防物防建设力度,整合基层工作力量,构建党政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体系,确保在基层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办,群众有依靠、稳定有保证。乡、街道综治机构和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重在发挥作用,从地方经济实力、治安状况的实际出发,不搞一个标准、一刀切。市委赵书记要求学习舞钢综治中心建设经验,并且年底要验收。我们将不断优化整合资源,强力推动,促进已经建成的机构、设施和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再接再厉,解决好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进一步以领导包案为抓手,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坚持领导开门接访,落实决策事项信访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预约接访、公开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拓宽畅通群众涉法涉诉信访渠

道,加强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的跟踪督查,确保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集中精力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攻坚,达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另一方面切实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调判结合、调解优先,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对那些无理取闹,长期纠访、缠访、闹访的上访人坚决依法处理,有效遏制缠访、闹访苗头。

五是强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首先是强化培训教育。结合“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题教育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完善集中培训制度,着力解决在执法理念、执法作风、执法方式、执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次是为民办实事。重点围绕增强群众安全感、化解矛盾纠纷、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研究确定承诺事项,强化督促检查,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再次是关心爱护政法干警。既要关心干警的工作,也要关心干警的生活,既要关心干警本人,也要关心干警家庭。充分调动干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持执法为民的工作热情。六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不断提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抓典型,学、比、看。尤其是提高统筹社会发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提高解决疑难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核体系,纳入领导干部综治实绩档案,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以改革的精神推动社会管理的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努力在重点环节实现新突破,以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

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我区的政法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各位领导的莅临,必将成为我区政法综治工作长足开展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差距,克服不足,努力进取,迎接挑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6:某区老干部基本情况汇报

某区委老干部局

(2011年11月 日)

首先,热烈欢迎以部长为首的市委老干部局有关领导一行到某

区检查指导工作。按照市委老干部局的相关要求,我将某区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1、全区老干部基本情况

某区现共有离退休老干部人。其中:机关人,事业人,企业人。离休干部年龄最小的岁、最大的岁,平均年龄岁。

2、老干部局基本情况

全局共有在编人员人,其中副处级以上人(正、副局长各

1人),正科级人,副科1人,司机人。中心位于某区号,为层独立小楼,使用面积余平方米。

二、基本工作思路及近期工作情况

我们某区委、区政府十分关心重视老干部工作,经常听取和研

究老干部工作,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按照市局的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了基本工作思路,着重抓了十项重点工作。

(一)基本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定位,以“办好事,服好务,让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宗旨,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突出解决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和待遇问题,深入开展“双五好”活动,不断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团结和引导广大老干部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全面推动老干部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创先争优,赶超晋位,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二)近期做的十项主要工作

1、认真开展了“七一”走访慰问。七一前我们以组织部的名义下发了开展普遍走访慰问的文件,向全区老干部发了一封慰问信。并分三个层次进行走访慰问。一是基层有老干部单位普遍走访。二是区委老干部局特殊走访。对卧床、患病住院及孤老独居老干部进行了走访。三是区委、区政府领导重点走访。在全区老干部中选择几位有代表性的老同志,区领导带着慰问金进行重点走访。

2、积极参加全市离退休干部文艺汇演。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某区委老干部局、某区退休办、某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创办了离退休干部合唱团,由全区100余名离退休干部组成,聘请专业老师指导,代表某区参加全市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获得二等奖,并选送到市电视台录制节目。

3、认真协调落实增发离休费政策。按照 组通字[2011] 号文件要求,我们向区委领导汇报后,积极协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财政局等部门,从6月中旬开始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等财政拨款离休干部增发的基本离休费进行了审批和发放,并在七一前夕发到老干部手中。

4、认真开展了离休干部购买解困房工作。为解决老干部住房困难问题,经过对全区名离休干部自下而上两次调查核实,审核通过了名离休干部符合条件购买解困房。

5、积极配合搞好办公楼楼体改造。从七月初开始对楼体进行节能改造及楼体美化亮化工程,现已基本完工。

6、认真组织了“老夫妻”一日游。8月30日组织100余名离休干部夫妻,开展了“老夫妻” 公园一日游;

7、认真组织局级离退休干部健康疗养。

8、改造办公楼供热方式。区政府投入资金40余万元对整个大楼的锅炉进行改造,并入了热网。室内温度从往年的十几度提升到二十几度,冷房子变成了暖屋子,我们工作人员和老干部感到非常欣慰。

9、组织班子成员到兄弟区学习。局领导班子利用三天时间,到我市 三个区老干部局进行了认真参观学习,找到了差距和不足,制定了整改措施。

10、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在接待老干部来信来访工作中,做到认真倾听,耐心解答。凡符合政策规定的,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落实。

三、到年底前工作打算

1、认真搞好活动中心建设。外楼体改造完成后,要有政治文化活动场所(会议室、阅文室、报刊阅览室、书画室)、体育活动场所(乒乓球室、台球室)、文艺活动场所(多功能厅),健身活动场所(健身室、理疗室)、游艺休闲活动场所(象棋室、围棋室、综合游艺室)的要求,确定房间功能定位,搞好内部设计装修,达到标准。

2、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3、认真做好老干部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化解矛盾。

4、认真开展好年终走访慰问活动。

5、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联系老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和《老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使联系老干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关心照顾好老干部生活。

二、老干部局自身存在的问题。

1、离休干部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收缴难度大。我区部分财政拨款及差额拨款单位离休干部两项经费未纳入统筹,是由老干部局下去收缴,收缴难度越来越大,共涉及42家单位85人。

2、老干部活动中心及招待所遗留问题。

3、活动设施和办公设施陈旧问题。我区老干部活动设施已使用多年,十分落后陈旧,现已远远满足不了老干部活动的要求,我们老干部局办公桌椅也已使用多年,因资金困难,始终没有更换,办公电脑大部分是干部自己购买的,更新需要一大笔资金,我们将

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逐步改善更新活动中心各项设施和办公设施,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

篇7:某区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汇报

某区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以全面提高村民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以满足村民物质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以“五改五有 ”为主要内容的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重点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有文体活动场、村村有文化娱乐室、村村有科普园地、村村要人畜分居、人人饮上自来水、户户有卫生间”的创建目标。去年,我区多方筹资350多万元,对全区7个试点村进行了创建,共铺设标准化水泥村道10600多米,改水1162户,改厕1162户,新建篮球场7个,生态小公园7个,新增绿化面积12300m2。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创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抓完善机制,落实创建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活动纳入“富民工程”来实施,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组,负责组织、协调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创建伊始,区委书记梁驹亲自率领精神文明创建组领导深入靠近国道的富溪、龙布、桂溪等村进行现场办公,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层次推进。提出到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7个镇(街道)各创建1个生态文明村示范点。明确要求首批7个示范点要做到科学合理规划,按规划进行建设施工,施工项目要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的检查监督,确保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区委主要领导带动下,我区建立了区、镇(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层级责任制。尤其是建立了区直单位挂钩扶持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责任制,明确区建设局等7个区直单位对口挂点扶持1个生态文明村示范点建设。各镇(街道)也成立由党(工)委书记或镇长(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落实。 (二)抓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 区、镇(街道)分别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创建目标任务。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西江日报》、《鼎湖宣传》、标语、横额、墙报、板报等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目的、意义、做法,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网络有文字,创建宣传资料进村入户”。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生态文明村是一件造福村民、给村民带来实惠的实事好事,提高村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决心和信心。 (三)抓资金筹措,发掘创建条件 我区对生态文明村创建工程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探索资金和劳务投入机制,加大对生态文明村创建的资金投入。推行“六个一点”的资金筹措办法,即是区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镇(街道)拨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分担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同时统筹安排村民劳务投入,减少工价支出,有效解决创建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在我区创建活动中,尤其注重发动经济能人、个体老板热心捐助。如龙布村个体老板梁国荣在前几年捐资20多万铺设村自来水工程基础上,去年又出资4万多元建设了村小公园和卫生公厕;富溪村乡贤何五娣捐资15万元兴建了集篮球场于一体的村文化广场,深受村民好评。 (四)抓示范带动,扩大创建成果 目前,我区生态文明村示范点建设已见成效。龙布村投入30多万元建设了篮球场、文化室、卫生公厕和实现了村道巷道硬底化,现该村绿化覆盖率达36%,自来水普及率、煤气灶普及率和卫生公厕使用率均达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富溪村投入40多万元完成了入村道路和村中巷道硬底化工程,兴建了村前休闲小公园、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科普园地和文化广场,极大地改善了村环境面貌,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竹坝村在大力开展打造黄金沟绿色生态旅游品牌的.同时,大力抓紧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投入资金65万元搞好了村道硬底化和村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建成了高规格的文化活动室,集篮球场、停车场、游乐场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广场。蕉园村、南边苏村、桂溪村、沙东村的生态文明村创建也取得了成效。通过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有效改善了示范村的文化、卫生、交通等状况,农村的人文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呈现出了一派文明生态景象。为抓好示范带动、扩大创建成果,区文明委专门组织全区镇(街道)、村居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创建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二、主要体会 (一)坚持创建与创业同步,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富民工程”相结合,才能使农民得到好处和实惠 地处山区的凤凰镇竹坝村,在结合开发10公里长的风景优美、风光迷人的黄金沟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投入65万元铺设村道水泥路和绿化美化净化村居环境,建成了高规格的篮球场、文化广场、生态小公园和文化活动室,打造了集生态、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品牌村。去年该村黄金沟景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纯收入达3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既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文明素质,又发展了旅游新景点,扩大了知名度,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了农民增收,深受村民欢迎。 (二)坚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相结合,才能使村民受到文明熏陶和教育 为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创建村中普遍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为重点的“创一条形象村,树一批样板户、做一个文明人”的“三个一”活动和“区评文明单位、镇评文明村、村评文明户”的“三评”活动。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与树立文明新风结合起来抓,现在创建村文明新风荡漾,读书看报、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多了,休闲娱乐、打球健身的多了,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的少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相对减少了,聚众赌博的基本没有了,展现出一派文明新现象。 (三)坚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才能走好务实发展之路 我区由于经济底子薄,资金问题是创建工作的难点。创建生态文明村单纯依靠政府单向投入和扶持是不现实的。因此,要解决创建活动的“资金瓶颈”,一是坚持区、集体、群众齐出钱、齐出力,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创建资金。二是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劳务投入的重要作用,发动群众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搞创建。三是各村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为创建工作创造条件。凤凰镇竹坝村就是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来抓好生态文明村创建的成功典型。 (四)坚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建设先进文化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乡村的文化品位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修路绿化,不仅仅是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还调节社会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调节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更高层次上对“以人为本”的一种肯定。因此,我区将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建设先进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和引导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和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给生态文明融入先进文化新的内涵,走文明发展之路。先进文化进村,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求真、求善、求美、求知、求乐,进而求富。如桂城街道富溪村在创建活动中,投入20多万元高标准建起了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附设多功能的舞台、运动场和阅览室、棋牌室、电视室等文化设施,让村民“乐有去处,学有场所”。逢重大节日村委都充分利用村内的文化体育设施,举办村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 三、创建目标及主要措施 我区将按照市委部署和要求,以全面铺开创建生态文明村为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去年7个创建示范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生态文明村建设。今年创建目标是建设67个生态文明村,覆盖全区7个镇(街道)各个村(居)委会。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由区农村“富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形成合力。区文明办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指导、协调和检查。区委宣传部干部全部实行挂点联系,每个干部都挂点3-5条村,负责指导、协调创建活动工作开展。各镇、街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或镇长、主任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组员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落实。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与“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与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结合起来,各驻村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帮助驻点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抓好科学规划、组织实施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区农村普遍存在住宅建设杂乱无章、巷道狭窄坑洼、“有新屋无新村”现象,这是过去乡村建设遗留下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在我区生态文明村创建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从各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好总体规划,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规划,抓好组织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确保各村创建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完善投入机制 加大对生态文明村的投入,广开门路,多方筹资,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努力攻克资金不足的创建难点。在区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支持农村“富民”和创建生态文明村经费。各级也要加大投入,相关涉农部门的专项资金要适当向创建村投入。同时,积极发动和争取热心公益人士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做到筹措资金不搞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创建资金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四)完善责任机制 实施四级分包责任制,即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包到镇(街道)、镇(街道)领导挂点包到村居委会、区直单位部门对口包到创建村,村居委会干部包到创建村。各镇(街道)成立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区、镇(街道)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层级责任制,将创建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间直接分解到镇(街道)、到区直单位、到村居委会。并把文明村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年终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做到逐级评分、严格考核,对完成好的表彰奖励,未达标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加快创建进度 区将于今年7月上旬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拟于11月上旬正式进行考核验收,各镇、街道要按照时间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创建进度。3月上旬,各镇、街道要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定创建点,制定创建方案。在6月底前,各村要完成“五改”各项工作内容,并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容村貌要有新改观。在10月底前,各村要完成宣传栏、文化室、生态小公园、篮球场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在区检查后,各村要对照检查结果认真进行查漏补缺,巩固完善,迎接市的正式考核验收。    

上一篇:余华活着英文读后感下一篇: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