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2024-05-13

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精选6篇)

篇1: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大审计”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依托行业优势

审计事业是国家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力量,维系着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护卫屏障。国家审计机关成立23年来,挽回经济损失4 000多亿元,为规范整顿经济秩序,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服务和推动改革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南京审计学院是顺应我国审计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而诞生和成长的。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中国的审计事业急需大量的人才供给和有力的理论支持,南京审计学院应运而生;1987年学校开始招收审计专业专科生,为国家审计机关输送了一批人才,解决了审计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1993年根据审计事业对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根据加入WTO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审计署的指导下,我校与国际性组织――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合作开办ACCA教育,同年审计学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审计署重点专业;2000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在审计学被并入会计学专业的情况下,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作为唯一保留的审计学专业点继续招生;2002年审计学系被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同年审计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会计(审计)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会计(审计)学等4个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审计学专业获得江苏省品牌专业称号,23年来,我校的在校生由最初的226人增加到现在的10422人,专业由3个增加到20个,实现了惊人的跨越式发展。

我校的发展依托于审计事业,得到了全国审计行业的全方位关心和呵护,审计署先后派出6位司局级干部到我校担任校级领导,特别是李金华审计长一直担任我校名誉校长和荣誉教授,每年数次来校讲学和指导工作。长期以来,审计署及全行业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信息提供、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出境培训、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指导和巨大帮助,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审计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高,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其他部门、行业(如纪检、监察、司法、公安、武警、海关、金融、保险、稽查特派员派出机构等)对审计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据审计署预测,今后5年全国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在30万人以上,这是我校审计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主动参与审计系统的业务指导、法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信息化建设,不断加深与行业的联系,努力将行业资源转变为我校的办学优势,使我校教育事业与国家审计事业发展形成互动互利、共进双赢的可喜局面:

――审计署每年数次将全国性审计学术研讨会、工作年会和各类学会、协会会议安排在我校。

――专业教师频繁出席国际审计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的学术影响。近年来,审计学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269人次,如:王家新教授等10位教师参加了第二届国际计算机审计研讨会,研讨跨国电算化审计业务。

――发挥审计专业的优势,融入审计行业组织。我校有20余位教师加入30多个审计社团组织,且担任协会、学会领导职务。

――参加审计署重要法规的制定,为国家审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王会金教授直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修订工作,其建议被审计署采纳,对《审计法》的修订产生重要影响。

――开展行业横向课题研究,服务审计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校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总公司等开展广泛的、多层次的合作研究开发,取得了较大社会影响。据统计,近三年,审计学专业教师承接横向课题11项,取得科研经费100余万元,为审计工作实践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丰富了审计教学的内容。

――中国内部审计研究与发展中心、全国内部审计培训中心设于我校,密切了我校与全国内部审计业界的联系,使我校成为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和内部审计信息咨询中心。

――依托审计行业背景,加强与国(境)外审计监察机构、高校和行业组织的业务联系、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近年共有101位国(境)外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来我校交流、讲学;我校已与美、英、法、德、澳、日、韩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审计机构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拓宽了办学视野,拓展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中国审计博物馆作为我国唯一的审计专业博物馆将落户我校。

为审计事业培养人才是我校办学的宗旨,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作为全国唯一以“审计”命名并长期直属审计署领导的高校,学校与审计行业的情缘与生俱来、源远流长。我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密切跟踪审计事业的发展,瞄准审计及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审而立、依审而兴、靠审而强正是我校成长发展的轨迹和真实写照。

二、构建“大审计”平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审计环境、审计内涵和审计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目标逐渐从以真实性、合法性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并重转变;传统的以账项为基础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转向以制度为基础的系统审计,并进一步延伸到以风险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企业效益审计和政府绩效审计;审计手段从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和网络审计;审计工作内容的拓展和质量的提高,对审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现代复合型审计人才的任务更为紧迫。

根据行业与社会的需求、学科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校自身的条件,我校长期以来积极推进“大审计”平台的探索与建设。

在学科专业布局中,以审计特色学科专业带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反过来,这些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又支撑和强化了审计特色学科专业,构建了以审计为品牌,以经济为基础,以管理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学科相互支撑的“大审计”平台,满足了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显政府审计,强化内部审计,加强社会审计,构建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主体内容完整的审计学专业知识体系。学校加深专业内涵,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特色教材。近年来,先后开发了“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方法”、“内部控制学”、“经济效益审计”、“财务造假对策”、“信息系统审计”等基础性、应用性和方法性很强的特色课程;开发了“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环境审

计”等组成的政府审计特色课程群;开发了“投资经济学”、“工程造价”、“工程识图”、“工程概预算”等组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色课程群。随之,一批特色教材相继出版,包括:国内第一部《审计学原理》(程能润教授,1988),填补国内本专业教材建设空白的《内部控制学》(李风鸣教授,1992)、《财务造假防范与经济凭证鉴别》(尹平教授,2000)、《风险导向审计》(王会金教授,2002),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的《审计学原理》(李风鸣教授主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时现教授主编)、《财务造假监控与检测》(尹平教授主编)。这些教材的出版,标志着我校审计学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走在审计高等教育的前列。上述成果的引领、示范效应带动了全校课程和教材建设,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如:张金城教授主持的“管理信息系统”获江苏省高校一类精品课程,裴育教授主持的“财政学”、汪祖杰教授主持的“货币银行学”获江苏省高校二类精品课程,蒋大鸣教授主编的《新编国家税收学》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这些成果又有力地支撑、强化了审计学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办“本科学历教育+国际执业资格教育”模式(ACCA、CISA、CIA、CGA等)后,引入“国内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3+1和4+1培养模式(中澳、中英项目),试办了“2+2跨学科专业平台”培养模式(国际经济贸易+英语)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经济学)等,积极开展创新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

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增设案例课、建设实习基地等途径强化实验、实训、实践,加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经过持续建设,审计学专业拥有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示范基础实验中心”――审计模拟实验室和1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涵盖了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等。很好地满足了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和学生学年实习、毕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的实践需要。

经过培养与引进,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专业素质优、“双语、双师”型占一定比重的师资队伍。其中许多教师参与过大案要案的审计攻坚,具有丰富的审计和其他经济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被聘为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智库成员。

一批前沿性、应用型、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审计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近三年来,审计专业教师共出版审计专业著作13部,发表高质量审计专业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863计划”和国务院“金审工程”等国家级课题7项;我校审计学专业教师在政府审计、环境审计、绩效审计、财务造假防范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有多项成果被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时采用,多位教师参加并主持了审计署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为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大审计”平台的构建,发挥了审计品牌的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使行业优势转化我校的办学资源,办学资源转化为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取得了复合型人才的优化培养、师资队伍的全面素质提升和多学科科学研究协同并进的建设效果。

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和审计文化的熏陶,培育了我校“情系审计、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炼形成了以优秀审计文化为底蕴的“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和“特色、质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以审计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学习审计行业道德规范,践行审计人的“诚信”、“致公”精神;审计行业先进事迹宣传进校园,引导师生认真做人、做事、做学问,原审计系和基础部先后荣获审计署先进集体称号,时现和王会金教授先后荣获全国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学校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审计文化教育活动,如:审计知识竞赛、审计社团活动、审计专业暑期社会实践等,激发了师生认识审计、热爱审计、学习审计、研究审计的热情;学生成立了自我管理组织――审计委员会,对学生社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并与审计机关进行经常性对口交流,培养了学生自省、自律意识,使“大审计”平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校构建了“审计人才培养规模最大、审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审计学科专业方向齐全、审计教学实践基地稳固、审计科学研究立足前沿、审计学术信息资源充裕、审计国际学术交流活跃、服务审计事业成效显著、审计教育社会影响广泛、审计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的特色鲜明的“大审计”平台,业已成为培养审计人才的摇篮、开展中国审计理论研究的前沿、探索审计文化建设的阵地、推动国际审计学术交流的桥梁。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审计”平台的构建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近年来,我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始终居本二院校前列,审计学专业尤为突出。

在专业教育中,我校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型教学,指导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年来,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1多篇,有350多名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奖励,其中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8项,江苏赛区一等奖15项、二等奖6项,获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奖项7个,共有183人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84人在江苏省非理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学生课外科技发明获国家专利权2项。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接受CPA、CIA、CISA系统培训,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提升了就业层次。我校举办ACCA教育,培养了九届2 000多名学生,ACCA学生考试通过率高于国内外平均通过率十几个百分点,有14人取得ACCA考试全球第一和大陆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我校办学质量稳定、教学水平提升,使毕业生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我校审计学专业毕业生经常与其他院校的研究生一起竞争国家审计机关和型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岗位,我院已连续五年有十余人进入国家审计署、各地特派办和审计机关从事政府审计工作;近三年ACCA毕业生已有102人进入毕马威、安永、普华、德勤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许多国(境)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如新加坡的石林会计师事务所)提前来校预定毕业生。

2006年5月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为:“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勤奋求实、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

据统计,我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逐年上升,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占较大比率。

多年来审计专业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近10000人,分布于全国审计和财经领域各条战线,许多学生已成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骨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活跃在审计和财经战线的中坚力量。

在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我校还为审计系统提供干部培训。多年来为审计署举办审计机关局长班、处长班,接受地方审计机关委托举办各类审计班,培训审计业务骨干和各级领导。仅我校管理干部学院近年就累计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55期,培训审计干部3 000余人次,接受其他干部业务进修2900人次,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审计干部培训基地。

总之,审计学、审计学专业、审计学科建设、审计教育、审计事业是我们天天都要接触的关键词。“为了审计事业而办好审计学院”、“要把审计学院办成审计战线的黄埔军校”、“要把审计学院办成未来审计长的摇篮”――李金华审计长的希望和重托始终是鼓励我们办好南京审计学院的动力和方向。“为审而立”是我校的过去,“因审而进”是我校成长的过程,“依审而兴”是我校的现在,“靠审而强”是我校正在着手建设和张开双臂迎接的未来,南审人将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质量、国际化”之路,情系审计、凸显品牌、培育中坚、服务社会,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大审计”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杨裕南]

王家新,南京审计学院院长,教授;尹平,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篇2: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环境数据中心

大数据平台分析

Big data platform analysis

SOFTWARE PRODUCT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目 录

1.大数据背景...............................................................................................................1

1.1.什么是大数据................................................................................................1 1.2.发展现状........................................................................................................1 1.3.大数据的应用................................................................................................2 2.大数据平台介绍.......................................................................................................4

2.1.定位................................................................................................................4

2.1.1.产品概述............................................................................................4 2.2.功能................................................................................................................4 2.3.设计................................................................................................................4 2.4.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5.总结................................................................................................................4 3.环境数据中心...........................................................................................................5

3.1.背景定位........................................................................................................5 3.2.功能................................................................................................................5

3.2.1...............................................................................................................5 3.2.2.............................................................................错误!未定义书签。3.3.设计................................................................................................................6 3.4.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4.总结...........................................................................................................................6

I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1.大数据背景

1.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现在,业界普遍认同所谓“大数据”具有明显的“3V特征”:量级(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大数据普遍具有量级大,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本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甲骨文公司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文档里,都追加了第四个V——Value,价值;而IBM在其相关文档中给出的第四个“V”则是真实性(Veracity)。

大数据的价值:在海量的规则或不规则数据之中,用新的数据处理手段,以很快的速度计算或分析出潜在规律性、根本性的判断、趋势或预见。

1.2.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宽的增加和智能设备销售量的上升,互联网业迎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世界经济论坛一份有关大数据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全球几十亿人使用计算机、GPS设备、电话和医疗设备,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用户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尚未被真正理解,如果能够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分析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将有助于认识需求、提供预测和防范危机。

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大带宽和大存储,而在于对容量大且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萃取大价值。采用大数据处理方法,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制生产的流程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极高的计算机并行处理,同时进行大批量的仿真比较和筛选,大大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数据已成为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未来可能形成“数据探矿”、“数据化学”等新学科和新工艺模式。大数据处理的兴起也将改变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正在进入以AaaS(分析即服务)为主要标志的Cloud 2.0时代。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项目使得卫生单位及早研制预防疫苗,及早控制疫情的扩散,大幅降低了流感的传播。

3、飞机票价高低和多早预购的关系

也许大家会直觉地认为越早买机票就越可以买到较便宜的机票。一家叫Farecast公司的创始人从他的亲身经验启发了一个新的服务。他发现坐他旁边的人比他晚好几天购买机票却比他的购买价格还低。于是他搜集了所有航空公司的票价与提前订购时间的数据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现在我们任何人可以上到他的网站:farecast.com,输入你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加上你要出发的时间,马上这个网页能告诉你是现在就赶快买票还是再等几天才买。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3.环境数据中心

3.1.背景定位

环境管理部门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如环境监测数据、排污收费数据、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保信访数据、行政处罚数据、总量减排数据等。这些数据,往往存在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等问题,给环境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各业务系统也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共享,环境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各类环境资源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环保各业务科室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成为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成为环保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3.2.功能

3.2.1.数据的管理

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主要于:

1.国家下发的软件系统,如污染源普查软件、环境统计软件; 2.已有的业务系统,如排污申报与收费管理系统、12369环保热线等。3.Excel表格、电子文档、图片、视频、扫描件等;

4.数据直报系统:系统提供定制的录入界面,用户手工填报。

对于这些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建立,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

3.2.2.数据的管理

篇3: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此次京交会上,共有13家物流快递公司与菜鸟网络签署进一步行业合作框架,以巩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快递行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13家企业包括中国邮政、EMS、顺丰、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宅急送、百世汇通、天天、全峰、优速、快捷等。

中国社会对于物流快递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是本土快递公司的现代化、标准化、数据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菜鸟网络首席运营官童文红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正从IT时代转向DT时代,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菜鸟网络将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将物流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帮助有需求的物流快递企业加强信息化和服务能力,减少行业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双方合作的内容包括云计算、信息产品、信息安全等。

据悉,菜鸟网络此次联手行业合作伙伴还将通过进一步开放彼此数据,继续联合打造国内首家物流大数据分享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快递市场分析、质量指数服务、客户挖掘、数据预测等功能。

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方面,菜鸟网络将与13家公司一起协同,引导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自主选择权,让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更有感知,并参与到行业的建设中来。同时,在最后一公里无线化服务、跨境电商物流方面,帮助快递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在过去的一年内,菜鸟网络一直和国内主流快递企业共同推进物流生态圈的信息化建设,本次框架协议在信息化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约定,菜鸟网络和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协会监管下,在快递行业推行和普及电子面单应用,通过电子面单打通信息流和实物流,一起推动快递行业运转效率和物流信息安全。

菜鸟网络自去年5月28日宣布成立,力争通过5~8年的时间打造一张遍布全国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实现24小时送货必达。今年开始,菜鸟网络在天网(物流数据)、地网(仓储物流中心)、人网(服务站、自提点)三网同时发力,并与阿里系电商业务全面打通。据了解,天网的物流大数据与国内主流快递公司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积极引导各类社会化物流资源参与电商物流运营分工,提升社会总体物流效率,并且圆满完成了2013年双十一、双十二、马年春节大促销等大规模电商促销活动,保障物流平稳运行。

对此,童文红强调,电商物流行业巨大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过去的几年快递行业发生的一些价格竞争最终还会导致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下降,让原本轻资产的快递行业背上重负。她认为未来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更加多元化,谁能跟上消费者和商家特定需求的变化,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价值体验,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菜鸟绝不做快递,菜鸟不会买一辆货车,菜鸟也不会雇佣一个快递员,“我们在全国去拿地建设仓储物流中心,是为更好地在物理上连接商家和快递企业。”

篇4:大数据重构影视行业

大数据逐步颠覆影视行业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影视行业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收视测量和评价、节目影片策划与改进、观众互动参与,到市场环境评估和广告精准投放,大数据从各个方面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这种颠覆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单向输出向互动的转变。在过去,电视影视作品和节目播放的渠道只有电视和影院,而如今的播出渠道不仅有电视和影院,还有各种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多媒体播放器等等。过去看电视看电影只能播完即过,不能倒回重看,而且无论观众喜欢与否,这个时间就只能看这个节目。对于制作方和电视台而言,根本无法获知观众对节目的好恶和反馈。这对观众以及节目制作者本身都是个问题。

视频网站的崛起,不仅解决了“倒回重看”的问题,还专门为用户反馈建立了评论、分享等专区和模块,让用户能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而弹幕网站ACFUN、bilibili和tucao等,还直接将用户评论与节目时间流结合到一起,使用户对节目的评论精确到秒。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如今用户的搜、看、转、评等各种行为都能量化为数据,对于视频网站、节目编导和导演、演员,甚至广告商而言,根据用户行为和好恶调整节目内容、形式,甚至指导新作品的创作,都已经可以实现。

2013年,印度的一档新闻访谈节目《真相战胜一切》(Satyamev Jayate)的编导,不仅通过社交网站收集和分析了当时的网络热点议题,作为策划节目的基础数据,还根据节目播出过程中各方的反馈数据实现了观众与政府官员、议员及意见领袖的互动。以至于该节目不仅成为了2013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电视节目之一,还因其互动模式的成功,促进了印度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间接影响了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从单向输出到互动模式的转变,是观众意志对影视行业价值逐渐增加的体现。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用户的喜欢,影视作品就不会成功”已经成为准则。于是,从用户的行为数据中挖掘用户的意志,再将用户意志体现在作品中,成为了影视行业成功的必然手段。

第二,从“制播分离”到“制播同步”。2013年2月,美国Netflix公司出品的电视剧《纸牌屋》对大数据在影视制作和营销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做出了完美的诠释。该剧从剧情设置、选择演员,到导演阵容、后期制作,都以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做支撑,一边制作,一边播出,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也正是借由《纸牌屋》的声名大噪,“大数据”的概念在影视行业迅速升温。

过去电视节目和电影都是先制作,再播出。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事物对大众的影响日益增加,大众化的电视节目越来越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加深的个性化需求。大数据不仅解决了影视作品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同时也使多元、个性、即时的创意加入制作,同步播出成为了可能。近年颇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万万没想到》、《爱情公寓3》、《夏家三千金》等就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制作、炒作和播出同时进行,收效甚佳。而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大数据应用电影,尽管其艺术质量有待商榷,但以海量数据为依托的制作和营销,使电影上映后仍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第三,大数据使影视行业数据应用更多,更细,更深入。在过去,影视行业不是没有数据,只是数据不“大”。作为支撑电视行业的唯一数据,收视率曾被视为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仅凭一个数据,就能决定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受制于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的制约,多年来收视率都掌握着电视行业的生杀大权。而电影,则一律只看票房。

然而,收视率的统计在先天上就存在较大的技术误差,单一数据更是无法反映节目质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影视行业提供了更多、更大量的数据,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还在数据统计和分析层面精确到了电影电视节目的每一秒、每一个镜头和每一步营销。将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深入到影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是大数据能够产生深刻影响的根本原因。

第四,大数据重塑影视产业结构。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傳统影视行业播出渠道单一、制作团队受限的问题,全新的影视行业建立在互联网多样化的播出平台之上,而电影电视作品的制作者也再不必是专业团队。

过去,电视台和电影院垄断了播出渠道,影视作品只能由经由电视台或影院播出。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制作能力不足,电视台节目的外包制作就已经开始了。即便如此,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也不得不受制于单一的播出渠道。

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成熟,为许多草根节目和影视作品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已经使民营公司、草根团队、小成本小制作的模式在人才福利待遇、发展平台、工作环境、成长机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以至于越来越多体制内的精英开始“出走”,这在根本上动摇了影视行业的人才结构。

在影视节目制作方面,过去电视台作为购片方高高在上,其“官方”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视节目的风格和内容。这种模式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作者创意受限,播出的影视作品最终只能是少数人思想的反应。

当大数据将市场和用户的意志反推到影视制作和营销时,影视节目的内容和制作就可以真正反映大众思想。而对于广告商来说,他们终于可以从大数据中看到,每年在影视剧里做广告花的大把银子,到底都用在了哪儿,起了什么作用,能有多少转化率。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崛起,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带来最伤筋动骨的改变,就是广告商和盈利点的迁移。

从输出方式、制作方式、评判方式到盈利模式和行业结构,大数据从内到外地颠覆了传统的影视行业,而这种颠覆仍在继续,且势不可挡。

当一锅沸水平静下来

李黎,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一个既时尚又有点“范二”气质的小女人。初见李黎,她灿烂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一口白牙和明亮的眸子,活泼得像个小女孩儿,很难想象优酷土豆集团的副总竟是这样一个气场。

2011年,李黎从传统电视企业跳槽到优酷,随后她带领优酷的团队推出了一档文化脱口秀栏目——《晓说》。时至今日,《晓说》的成功在影视行业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晓说》推出的时候,正是高晓松因“醉驾”的负面新闻远走国外之际。并不“讨喜”的主持人,单一的镜头和简单的内容设计,或许李黎自己都没有想到,后来《晓说》能如此成功。

李黎说,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大数据。《晓说》的制作过程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大数据的结论反推,说什么话题、在哪儿说、说多少、怎么说,每一个细节最终都得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来敲定,这就是《晓说》的成功之道。

“提到大数据,我有很多话要说。”从2011年7月到2012年,几个月的时间,把李黎从一个传统的电视人转变成互联网人,从工作方式到思想的蜕变,曾让她苦不堪言,却也最终使她脱胎换骨。

“对大数据,一开始我是质疑的。”初到优酷,李黎对工作有着强烈的不适反应,她不仅对当时优酷平台所提供的节目数据存有很大的疑虑,而且完全无法理解互联网和网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显示用户喜欢的风格、关注的热点都和李黎长久以来积累的经验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李黎一开始根本不相信大数据结果的科学性。而更让她无法理解的是毫无章法的互联网规则,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共处一室、莫名其妙就突然爆红的网络名人、难以捉摸的用户喜好,互联网让李黎头疼和焦虑。

后来,完全崩溃的李黎跑到了朝阳公园租了一条船,她坐在船上,平静地听着船上自动播放的“网络神曲”,看着周边神态安详的游人,李黎在一瞬间就突然顿悟了——“网络神曲”的爆火,是隐藏在都市白领身后无数社会底层粉丝的拥趸,我们无法理解的,或许正被无数人所喜爱。这样一个道理看似简单,接受并完全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却如此艰难,李黎经过了一轮全面的崩溃才真正明白,并学会尊重。

想通了之后,李黎就开始尝试相信并运用大数据。早在2010年3月,优酷就推出了第一份视频行业用户收视数据产品“优酷指数”,李黎首次大数据分析就由这里开始。从视频播放数、搜索量、评论、站外引用等十几个数据指标里,分析用户的好恶、倾向,以此为依据修改栏目设置、节目内容,甚至是剧中人选和衣饰。后来,《晓说》一经推出就大热,证明了李黎运用大数据的成功。但一次成功显然还不能坚定李黎的信心,她说,当时她仍然看不懂那些数据。

“一开始,数据就像一锅沸腾的水,是凌乱无序的。等平静下来,一切就清清楚楚了。”数据需要堆叠,需要量的积累和规律的形成,当成熟的数据摆到李黎的面前,她终于可以冷静地分析那突如其来的大热是怎么回事,未来的爆点又在哪里。直到很多期《晓说》以后,李黎才对大数据彻底拜服。就这样,《小说》之后,优酷土豆又有了《我是传奇》、《侣行》、《男神女神》……

“虽然我还没有想得很清楚,但未来的内容可能不再是观看式的,而是体验式的。”在李黎的畅想里,未来影视行业的商业链条应该是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都通过O2O的方式实现。她信心满满,目光里有一丝狡黠“我们已经在做啦!”

中国的影视行业行走至今,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体验的再升级。如何将商业元素、用户意志和节目的精神内在融合在一起,并以用户参与体验的方式制作播出,是影视行业未来的方向,而李黎与优酷土豆,已经走在了前面。

李黎的成长和转变是一个隐喻。从质疑、尝试、崩溃、理解,到痴迷、理性,最终融合,传统影视行业与李黎一样,须得经过一番洗礼,才能浴火重生。

数据不是一切

虽然大数据能够为影视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大数据的结果并不能与成功的作品画上等号。大数据好比一张航海图,制作团队和公司就是航行的大船,航海图越精准,航行自然越顺利,可最终要到达目的地,既要有一个好船长,也离不开船上的好船员。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写道:“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为影视行业提供了量化的指标,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影视行業变得更加透明和冷静。

影视作品的创作和观看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大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起到优化体验的作用。好莱坞梦工厂CEO杰弗里·卡森伯格曾公开表示,他坚决不会使用大数据,因为电影是“用心之作”。内容和生产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成功的几率,但不能决定成功。

李黎说自己如今是大数据的信徒,但同时她也承认如何运用好大数据仍然是一个挑战。仅仅一个作品,李黎面对不仅是大量的数据结果和分析结论,她还要面对怎么取舍和权衡这些结果的问题。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个不稳定的社群,大数据集合了不同社群千差万别的偏好,人们的想法和口味变化既快又复杂。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虚假、暴力和愤怒,这显然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东西。那些真实而美好的,最后才能真正获得广泛的拥护,这是李黎在互联网上看到学到的,也是她应用大数据的准则。

过去,电视影视作品播出的“把关人”很多,而互联网的“把关人”却相对要少。谈到这个问题,随时一脸笑容的李黎也变得严肃,她说,为了保证数据和结论的真实客观,她每天都要找不同的数据报告来看,不仅是优酷的分析报告,还有第三方的数据、调查公司的数据,就是这样,也不能让她完全放心。作为数亿人观看体验的“把关人”,李黎怕偏颇,更怕犯错,所以她忐忑而谨慎。处在那个位置,纵然手握大数据,责任和使命仍是需要她反复深思的问题。

篇5: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分析报告

1、高空作业平台的分类

高空作业平台属于高空作业机械。根据国家标准GB/T3608-2008规定,反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两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成为高空作业。根据高空作业平台是否自带行驶动力,可以分为自走式高空作业平台和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根据高空作业机械举升结构的形式,可以分为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桅柱式、门架式和桅柱爬升式等。

2、高空作业平台应用范围

高空作业平台是高空作业常见的解决方案之一,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在飞机和船舶等大型机械的制造及维修、道路桥梁施工、建筑施工和安装、市政工程、仓储超市等行业,且除了民用领域外,还有为军队输送特殊用途的产品。产品最终使用客户除了建筑领域的施工企业、装修公司、清洁公司之外。还包括非建筑领域的机场、电厂、造船厂、酒店等。

实际上,高空作业平台在非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国际高空作业平台协会统计,包括工厂、场馆、机场、市政、绿化等非建筑领域的应用比例逐步攀升,美国这一比例在13年达到35%,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国均超过50%。非建筑用途逐渐成为支撑该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意味着高空作业平台的用途广泛,周期性要弱于一般的工程机械企业。

欧洲国家和美国高空平台在非建筑领域的应用占比提升:(重新找图)

3、高空作业平台的优势

高空作业平台取代传统脚手架及吊篮的核心驱动力

高空作业平台在15M以下的低空位置主要替代的是移动脚手架作业,而在15-50M以上的中高空位置则能部分替代吊篮作业。相较于这两种传统作业方式而言,工人在使用高空作业平台时往往只需要单人作业,其独到的自走式设计又令作业人员免于频繁搬运机械。这两点竞争优势使得高空作业平台具备经济性和高效率双重优势。

传统的脚手架、井架、龙门架和各种吊装用机械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因城市建筑维护使用的高空作业发生坠落,就导致近5000 人死亡,类似脚手架坍塌的大小事故每天都在发生。而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高作业安全性。

(1)高空作业平台与移动脚手架经济效率性对比

对比后发现,采用高空作业平台施工法,从工期上可以提前约2个月,从建设成本角度看,一亿多的建设成本可以节约7000多万。

(2)高空作业平台能够大幅提升施工安全性 据住建部2015年披露的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显示,2015年高空坠落事故发生235起,占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比例高达53.20%。高空作业平台可以有效保障高空作业安全、减少安全事故。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纷纷研发采用高空作业平台取代脚手架,英、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脚手架禁用政策,将伤亡事故率降低了80%多,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于2007年出台了高空作业设备施工标准,强制要求使用高空作业平台,以此降低平均事故死亡率。高空作业平台成为替代脚手架已经成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披露,当前我国脚手架使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0%,高空作业平台替代空间十分宽广。

4、发达国家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现状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作为全球高空作业平台最大生产和消费市场,行业发展时间较长,高空作业平台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过40多年发展。整体而言,发达国家高空作业平台具有保有量大,中高端产品需求占比高,集中度高以及租赁主导等特征。

(1)发达国家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大

根据国际高空作业平台协会(IPAF)的统计,2015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保有量约为112万台。其中,美国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保有量约55万台,欧洲十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约30万台,日本约10万台,新加坡也有约1万台,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保有量仅约4万台。

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情况:

(2)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稳健增长。欧美国家作为全球高空作业平台最大消费市场和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起步早,发展成熟,每年需求依然强劲。原因是:(1)欧美发达国家在生产安全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标准、法规以及监管制度,使得高空作业平台成为施工作业首选装备;(2)欧美高空作业平台租赁市场成熟,每年都形成了稳定的设备更新需求。

16年美国高空作业平台收入达92.72亿美元,同比增长8.71%。日本2015年高空作业平台产量和产值分别达9359台和333.76亿日元,同比分别增长35.28和13.17%。欧洲市场具有充分潜在成长空间,若欧洲发展滞后国家能达到较成熟的欧洲十国市场成熟度,欧洲地区高空作业平台有望达56.30万台,数量较目前翻倍。

5、国内高空作业平台现状

(1)国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近年来国家提出多项产业政策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15 年国 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 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 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 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 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 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纲要》同时指出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及智能 制造工程。高空作业机械属于工程机械的一类,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政策支持必将促进行业发展,公司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也将从中获益。

(2)市场保有量小,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高空作业平台销量迅速增长,从2012年的3500台增至2015年的18000台,复合增速72.6%,但市场上的存量仅有3-4万台左右,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每亿元建筑业产值对应的高空作业平台数量来考量,美国和欧洲分别为7.37和3.3,而我国仅为0.23,市场空间仍然十分广阔。国内市场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将在2022年达到欧洲水平,市场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年销售量:

(3)高端设备生产商少,高端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国内有技术可以生产高端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厂商较少,除浙江鼎力外,有湖南星邦、京城重工、运想重工等企业。但市场爆发过快,大部分公司产能扩张速度未能跟上市场需求速度,导致下游主要应用企业仍需通过购买进口设备来满足需求。低端的入门级别设备由于技术要求不高,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都能够生产,这部分产品只能满足下游企业部分简单需求。

国内高空作业平台企业产能对比:

篇6: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RedHadoop大数据工场企业版是RedHadoop公司第一款产品,简称BWE(RedHadoop BigData Works Enterprise),是一款面向行业大数据应用需求,以Hadoop平台为核心,并对其进行了大量增强的基础平台产品,定位于解决高并发、低响应、 TB级以上数据的存储和计算的需求,具备高可靠、低成本、按需扩容基础特性,并提供自动化部署、监控和告警、安全。RedHadoop持续增强操作系统功 能并打造更多丰富的上层结构化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提供数据仓库(DW),结构化数据库(DB),实时分析(RT),视 频分析(VD),搜索引擎(DS)垂直应用层软件,

RedHadoop正在构建一个更完善的Hadoop分布式操作系统。会针对各个垂直应用领域做出持续优化比如 Data Storage,Data HouseWare,DataBase,RealTime,Data Mining,Data Search 等等方向做深度定制。基于行业可以由 GIS 地图,生物信息,交通信息处理,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海量交易的定量分析,医疗数据的分析,基因组测序等等方向做探索。显然Hadoop已经从一个平台已 经向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了,RedHadoop提供一个平台可以更好的落地各类应用,让Hadoop成为一个茁壮并快捷的生态 系统平台。

上一篇:大家有遇到过HR发手机信息吗?下一篇:有没于小雪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