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申请报告

2024-04-16

海口骑楼老街申请报告(通用5篇)

篇1:海口骑楼老街申请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9级班级:1班姓名:李虹虹学号:200900110141实践单位:海南省农垦医院食堂实践时间:2010年2月13日——2月16日

实践目的:

虽然说和北京、西安相比,海口这个城市并不那么古老。让人更多想到的是柔软的沙滩、徐徐的海风和飘逸的椰子树。想要在海口寻古的确不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不信啊,去海口老街古巷看一看。对于建筑,我们从来都是一窍不通的,可是对于老房子,却总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想知道沉淀在后面的究竟是怎样的繁华与古老。我们带着好奇,走在海口的老街,感觉另一个年代的辉煌。

实践内容:

走进老街,是一个明媚的午后,与海口随处可见的烂尾楼相比,老街的骑楼显得底蕴十足。在街头站立,抬头可见玻璃及木格组成窗花的满洲窗,那是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楼顶的爬藤和女儿墙,则是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圆熟。年华老区,这墙面哪怕是轻轻一拂,也会扬起一地的灰尘。百年以前,这一街的骑楼,在风雨飘扬中定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那是一个放着老旧胶片唱机的时代。尽管海口不能如同江南一般“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但多少有过一份“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气韵和三分淡淡的哀伤。海口的青石板路并不多“疏雨滴胡同”的情境第一次不作为幻想出现在眼前。一片柔细的光雾冉冉升起,向各个角落飘去,漫上布满青苔的骑楼的墙角,渗透,青苔越发青翠却掩不住那班驳的老骑楼的苍老。这个时候的骑楼,很美很优雅,充满了人性与温情。

海口的老街大多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也就是这一幢幢充满热带风情的骑楼。要想逛海口的老街,可千万别错过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南路、博爱路和水巷口。这些白色的骑楼乍一看,十分欧化。再走近一点,又不完全是这样。它们充满了浓郁的南洋风格,墙面上细致的雕工,呈弧形或尖形的女儿墙,富 有装饰性的柱廊,都透露着老街的别样风情。漫步其中,您似乎又走进了那个放着胶片唱机的时代。从中山路拐到水巷口,路口的这幢骑楼因为无人照管,二楼的柱 廊窗台已经衰败,住在楼对面的阿婆告诉我们,这幢楼已经有上百年了。我们访问了水巷口老居民,这个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她告诉我们:“是祖宗建的,现在曾祖父过世了爷爷过世了,爸爸也过世了,水巷口老居民这房子现在都是危房,要坏了,都不敢住人了,你看都锁上了嘛。”这幢骑楼已经废弃太久,房子的墙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屋檐下爬满了树藤。站在这里,似乎能触摸得到骑楼里沉淀着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往事。算起来,海口 的骑楼也有百十来年的历史了,当年闯荡南洋的老一辈华侨,叶落归根之后,带回了这些他们在异乡一直梦想的屋宅。据说,这些南洋建筑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 亚一船船运回来的。

我们来到得胜沙路这条路上,大多都发展成商铺。一楼是服装区,楼上是供住宅的。平常这里都热闹的挤满了淳朴的海南人,街上洋溢着原始的繁华,百年风雨过后,骑楼还是静静地站在海口老街区的路边。这里的楼、这里的人,热闹而安详。沿着博爱路、中山路、得胜沙路、长堤路、新华北路、新华南路走上个一圈,装扮着老城区的骑楼就看个八九不离十了。

实践结果:

正如我们调查所示,老街给我们带来的虽然有许多古色古香,但也存在着许

多不足,比如电线的老化,年久失修的老屋,路面狭小造成的交通拥挤等等。海口的骑楼是我们海口的历史文化遗产,做为海口人,我们应该向政府呼吁并用我们的双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海口的骑楼。我认为我们应该把骑楼与现代的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将骑楼这一历史文化建筑融入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去。

(附录)如何抢救保护海口的“骑楼”?

近日获悉,《关于立法保护旧城区博爱路等四条老街》的立法议案获得通过,省建设厅已经同意海口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将海口市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提 案。海口市政府目前也正在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准备工作,准备向国家文保部门申报,将海口市老城区的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 等“五大道”及其骑楼纳入海口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口有如此成规模的特色建筑骑楼,是历史名城之宝。

海口的骑楼,是19世纪末至20世 纪30年代的建筑。最早的骑楼是1849年修建的四牌楼(今博爱路),后来发展到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长堤路等。那时,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海南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 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 放交流场所,反映了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 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 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海口人热爱骑楼,骑楼是老海口的神韵。几代人的生生息息都在依傍着它遮风挡雨,情

感之深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经过近百年的风雨侵蚀,骑楼外饰也斑驳破旧了许多。尤其“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侵占海南,民族经济每况愈下,外界交通断绝,港口萧条衰落,战乱毁坏失修,城市破损严重,海口的骑楼也面目全非。解放后,作为海口 独特的城市建设文化及建筑风格的“骑楼”产物,至今没有得到有力保护。现存的老城区五条街分布密集的骑楼,内在质量伤痕累累、斑斑驳驳,满目疮痍,乃至出 现坍塌。属于公房的因为资金捉襟见肘而年久失修,后期保护难以跟上;属于私房的有的没人愿住,有的违法搭建,有的肆意改建,有的任其破败,将原来的风格破 坏得面目全非。去年末,新华南路还发生一处骑楼危房屋顶崩塌的事件,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

目前,海口乃至海南(如铺前镇通往码头的一段骑楼街等)没有一条街道或是建筑群体被纳入城市文化遗产范畴加以保护,因此,加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海口市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如何抢救保护海口独有的“骑楼”?

我的意见是:

第一,重视现有骑楼的保护是第一位的,而保护的重点是尽量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老特色。

第二,保护要尊重历史,注重城市的历史文脉,骑楼作为海口市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建筑特色,骑楼开发保护要以恢复历史风貌为主,主观想象的东西不能有。例如,铝合金窗、兰色玻璃、不锈钢防盗网、临街空调等等。

第三,规划眼光要放长远,要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活化石”的魅力,实施连片规划,成片保护骑楼街,使现存骑楼街形成一个系统,不要只停留在得胜沙路上。

第四,将五条街的骑楼规划为“骑楼风情区”,严格控制道路中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及空中电力、电话网线,街道的轮廓线、街道空间的高宽比必须严格保护。

第五,合理疏导交通,将“五大道”与钟楼一带规划为旅游商业步行街,引入具有东南亚特色的服装、首饰、餐饮、休闲吧、文化艺术品、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并 开设娱乐休闲场所,修复“基督教会海口堂”。同时,酌情增设环街小有轨电车,或旅游三轮车,使其成为海南一处领略东南亚风情的旅游胜地。力图通过旅游和商 业相融合,完善拓展“骑楼风情区”的功能。

第六,开发和整饰要慎重,规划水平要提高,要多听专家、市民的意见,要反复论证,不要搞一刀切。可以利用媒体(电视、报纸、网站),让市民、网民展开充分讨论,不要再出现类似“金光毁林事件”所带来政府行为的被动。

实践总结:

在历史悠久的几条老街上,遥望历史痕迹,俯叹历史的残酷。在嘈杂的人群中,车声。叫卖声中,他们的深远并不显得逊色。曾被一度践踏的古老建筑上留下了一道道 疤痕,显得破旧不堪。可又向世人横是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新粉刷的牌楼,也依然存留着历史的存在,警戒着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另起新章。记得在寻觅古街后,来到具有现代化代表的明珠广场和KFC前,开始了我们的第二程:调查海口人民对骑楼老街的看法。友善的人群中不时回一句:不好意思,我们不了解;不好意思,我们是外地的。是的,这几条老街 在海口并不是什么出名的旅游景点,但却是海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风雨清刷了古迹,难道也腐蚀了我们的史册么?保护骑楼,不仅仅是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保护心中对海口的那份热爱。

篇2:海口骑楼老街申请报告

海南大学

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目: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

号:20***4,088,072,077,160,106

名:杨卫杰,黄正蕾,陈丝蕊,杜芊,李金垚 任纪纪

级:2013级

院:旅游学院

别:旅游管理系

业:旅游管理(应用型)

指导教师:陈海鹰

时间单位:海口市骑楼老街

实践时间:2015/10/24——2015/11/29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目录

一、实践目的···················1

二、实践内容···················2

(一)小吃城——独特的经营模式··········

(二)骑楼老街全览················

三、实践结果···················

(一)有轨电车··················

(二)纪念册···················

(三)任务卡···················

(四)得胜沙···················

(五)中山路···················

(六)小吃街···················

四、实践报告和总结················ 4 5 6 6 7 7 8 8 9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一、实践目的

骑楼,是典型的南洋建筑风格,造型以欧洲巴洛克式为主。底楼为开敞的柱廊,跨人行道而建,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长廊。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合岭南热带、亚热带气候。“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那是百年前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是广大华侨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热土上创造出来的商业建筑传奇。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骑楼,是海口老街区的一道独特风景,是海口历史文化的一张活名片,至今发挥着情感价值,是不少老海口难忘的记忆。2009年6月10日,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骑楼商业特色逐渐消失,历史上老街呈现出“前店后铺”特色商业模式,然而,现在的骑楼老街,杂乱无序的经营业态,让人们对老街的未来略感迷茫。

海口骑楼老街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中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走入骑楼老街,沧桑的百年骑楼随处可见,斑驳脱落的外墙、杂乱低矮的电线、幽暗狭窄的小巷,昔日的繁华已不见踪影。属于公房的骑楼因资金捉襟见肘而年久失修,后期保护未跟上;属于私房的骑楼要么人去楼空,要么是不愿离开祖屋的老人或商户,有的违法搭建,肆意改造,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逐渐变成一栋栋岌岌可危的危楼。

在老街,商铺虽多,却杂乱无序,没有规划的商铺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老街商铺因杂乱无序生意冷清。过去,骑楼老街内狭窄的街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的距离,商铺面对面的交流更加方便。如今,一直很“方便”的骑楼街道逐渐被市民诟病。电动车四处乱窜毫无章法,穿行在狭窄的街道内,市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骑楼作为我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被当做海口的“活名片”,一直被广大游客视为来海口不得不去的景点之一,在老街,不仅有文化内涵丰厚的老建筑,而且有人们最关注的“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骑楼小吃城的兴起,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吃街自创办以来,以“旅游景点+旅游餐饮”的理念,打造成为极具“海南风情特色的海南风味小吃街”。罗保铭书记说:“以海南小吃文化引领国际旅游岛建设,潜力很大,前景美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旅行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内心需求,如何才能让游客在短期的旅游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放松与满足,成为旅游工作者的最终目标。传统的旅游产品大多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缺乏体验性和趣味性,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也只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很好的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为了解决传统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的问题,这次的骑楼老街的改造就主要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游客的心理需求,打造出一种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

本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骑楼老街旅游活动的体验性问题,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充分发挥老街旅游的趣味性、教育性等功能,通过对现有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调研,从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出发,并与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结合,通过对骑楼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让游客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既能了解海南本土的历史文化风情,又能放松身心,增长见识。

二、实践内容

骑楼老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海口市政府对此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独立经营”的管理模式。在骑楼老街,既有过着与世无争生活的淳朴的普通市民,又有现代化的繁忙的商场林立,在不同的街区,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今有700多年历史。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

对于老街的调研活动,我们组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嘉宾采访、收集资料等形式来进行,通过了解老街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的骑楼老街。因为骑楼的分布比较集中,加之有些地方经过政府后期有计划的改造,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三个模块,即以得胜沙路为代表的体现现在老街市民生活的平民化的街区,以中山路为代表的修葺一新的重现骑楼就是风光的较为高档的街区,以提供海南各地特色小吃为代表的七楼小吃街。整个实践过程即是围绕这三个模块来展开的。

(一)小吃城——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

第一次实践调研,我们一行人直奔骑楼小吃城,因为最开始我们准备只做小吃街这一部分,所以就想通过“吃”来展开调研。晚上的小吃城,永远都是那么热闹,来自各地的食客,在这里寻找他们最称心的小吃。或许是因为海口是海南的省会城市,所以,在小吃城可以品尝到海南各地的特色美食。而海南小吃,也是海南六宝之一。海南小吃历史悠久,从西汉元封年至今,历经2100多年,依托热带地理环境和富饶的物产,融合了早期中原饮食文化、闽粤烹艺、南洋风味、黎苗食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南传统小吃。每个品尝过海南小吃的游客都对海南小吃赞不绝口。

闻名省内外的如海南粉、抱罗粉、陵水酸粉、琼海粗粮、定安肉粽、文昌鸡、嘉积鸭、和乐蟹等特色佳肴,让食客大加赞赏。为了打造海南特色小吃品牌,追求正宗海南风味,海口骑楼小吃街更是深入到海南各市县挖掘当地知名小吃。骑楼小吃街里的档口师傅,不少都是从各个市县精心挑选上来的,有的小吃师傅甚至是祖传的第三代传人了。

在调研的过程中,与一个小吃城的工作人员聊起小吃城的运营管理模式。在小吃街,食客需要在入口处先购买小吃卡才能进行消费,然而,到晚上高峰期的时候,售卖小吃卡的窗口经常排了很长的队。虽然刷卡消费很方便,但购买小吃卡的过程着实不怎么方便。对此,工作人员谈起了小吃城的经营模式。作为海口市政府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独立经营”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海南唯一一家“海南风味小吃街”和海口市“创业城(街、园)”建设的首批示范单位,3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小吃街致力于为有志青年提供一个全新的创业平台,逐渐摸索出一条全新的“零铺租、零水电费、合作分成”的经营管理模式。小吃街为店铺老板提供安全卫生、精致舒适的运营环境,同时也承担监督的作用,实行严格的奖罚管理制度,加强对小吃档口的管理,做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严格把控原材料来源,保障食品安全,建立了一条“从田园到餐厅”的全产业链,统一采购,降低成本。

在小吃城,海南六宝都得到了展示,包括骑楼、黄花梨、琼剧、黎锦、海捞、海南小吃。

然而,这些展示并不够,虽然小吃城里海南各地小吃都有,桌椅、餐具也都很有特色,但游客并不能从中体会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比如餐桌的摆放比较乱,洗手间的标志不明显,垃圾桶太少等。服务能力跟不上顾客消费,服务人员不够,很多食客短时间找不到就餐位置。服务人员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很多商贩对自己所卖产品不够了解,当客人问及背后的文化时答不出来,还有些人看客人没有买的意思就懒得搭理,态度很不友好。还有资源闲置问题,三楼的利用率不高,不少地方都没有开放,一楼有一些地方美食店也关门了,比如儋州粽子、定安粽子之类的,外面的舞台也没有得到好的利用如果骑楼负责人能把海南的特色文化以动态的方式展现给来骑楼吃东西的顾客,可能会更好。此外,食物本身的制作过程没有参与性,客人得到的只是一份做好了的食物。还有就是环境问题,烧烤类食品产生的烟味很大,还有,海南的天气很热,室外也需要配置降温除烟设施。

这次调研,我们既发现了小吃城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骑楼小吃城的改造计划,就从小吃城本身出发,做一个升级改造。

(二)骑楼老街全览

第二次实践调研,我们经过长堤路,从与长堤路交叉的新华北路进入老街,只见一块石碑立在路口,仿佛在告诉客人,这里就是骑楼老街了。再往前走,右手边第一条路是得胜沙路,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得胜沙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沧桑,破旧的建筑,斑驳不堪,有的建筑甚至长满了植物,树木穿透房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老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各 4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种服装店挤满了老建筑,广告牌遍布,街道两旁停满了电动车。在这条街上有一个妈祖庙,不大,但里面却有一个麻将室。在妈祖庙,跟一个老阿伯聊起妈祖,聊起老街。对于得胜沙现状,我很疑惑会不会因为嘈杂而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老伯并没有觉得不好,已经习惯了老街的这种慢生活。这里居住的人大多年龄比较大了,在一栋建筑里,甚至住着一个家族的人。参观了老伯的家,得知他们的住房已被政府所管,租房子出去还要向政府交钱,自己住则不用,或许这也是导致骑楼建筑年久失修的原因吧。之后又一起去喝小巷里的的老爸茶,亲身体验了一下最接地气的老街人的生活。这里的巷子很窄,有一种神秘感,但在小巷里却能找到不一样的美食,体会到不同的乐趣。

从小巷穿过,绕了几个弯,前往美丽的中山路。恰逢万圣节,有些店铺有举办活动,但整体来说,人并不是很多。中山路的建筑很新、很美,这里的灯光也比较亮,把整个老街的建筑烘托的特别美。这里的夜景很迷人,从顶楼往下望,整个老街尽收眼底。街道两旁有几家很有特色的商店,如以“扶百年船木,品沧海人生”为主题的老船长驿站,“海南最好吃的清补凉”椰语堂,“海南老字号,香浓情更浓”的力神咖啡,“老青年创意空间”蓝庭·舍,以海南话命名的哆咪吧„„这些店铺展示了海南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特色产品,有些东西跟小吃城的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环境是绝对不相同的。这里的环境更佳优雅安静,可以约上好友,在咖啡店度过一个恬淡安逸的下午,也可以在古香古色的书店里在书海遨游,当然也可以约几个饭友来这里大快朵颐。你想要的,无论是小资的还是文艺的,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因为这里有海南各地的精华,可以说,在骑楼,就可以游遍整个海南。不管是艺美术类、建筑雕塑类还是饮食类的需要,在这里都能满足,精美的工艺品、名贵的收藏品、精致的食品,无一不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然而,这样的老街,依然有它的不足。后人的修补只能让它看起来更加精美,但骑楼本身的文化内涵,还有待挖掘。历史上的辉煌不能复制,更不会因为建筑的修葺而重返过去。只有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才能打造出好的旅游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小组的成员还分别进行了对自己负责部分的调研,不断地收集资料,借鉴各地的旅游产品的成功经验,努力把骑楼改造成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景区。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三、实践结果

通过几次的调研活动,我们把骑楼老街的体验性改造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得胜沙、中山路、小吃城。三个部分各有特色,其中得胜沙以“深入市民生活,感受老街热情”为主题,通过参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来了解骑楼人的生活百态;中山路,以“名家荟萃,文化奇葩”为特色,将海南各市县的精品工艺以及美食引入老街,为游客提供一个古朴典雅的游览氛围;小吃城主要突出两个字——“热闹”,通过增加体验性活动,寓教于乐,让游客充分参与到美食的制作过程中,同时将海南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舞台上展示。此外,我们通过有轨电车将三个部分的串联起来,游客不仅可以车览老街,而且可以享受独特的旅游体验。纪念册是另一种特色产品,上面既有整个老街店铺及特产以及历史文化的介绍,又有供游客盖章做纪念的印戳。

(一)有轨电车

作为旅游城市,海口的人流量很大,作为海口的历史文化名片的骑楼老街,人流量更大,横冲直撞的电动车不仅破坏了老街的美感,而且威胁着游人的安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同时更因为老街本身的文化内涵,使得有轨电车的存在显得更有必要。首先,有轨电车本身就是一种旅游产品,这在海南是绝无仅有的,游客可以乘坐电车“梦回过去”感受百年前骑楼的繁荣。其次,有轨电车本身是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以电力推动,无废气排放,且与其他机动车相比,噪音更小,更安全。最后,有轨电车可以作为宣扬海南文化的媒介,可以在车身绘制海南的特色景点、民族工艺、黎苗风情等海南符号,在车上可以播放海南的宣传片、游览指南、景区介绍等,而且可以在车上提供特色小吃,游客可以边吃边玩,边玩边学。

有轨电车的存在,不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它的观赏功能。有轨电车本身就是一种旅游产品,在将老街连接起来的同时,更与老街相得益彰,成为老街独特的风景。

(二)纪念册

纪念册的灵感来自于厦门鼓浪屿的盖章本,鼓浪屿上大多的小店都有自己的纪念章,盖章本子就是印着店家介绍和地图的小本子,上面有空地方可以让你盖上对应店家的印章。盖章本子品种很多,内容大致相同,鼓浪屿上的小店都有销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售。另外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手绘地图和地方特色的明信片,部分店铺还提供代寄和慢递服务。这种盖章本很有特色,游客可以通过它了解旅游目的的概况,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喜欢的旅游商品。现在的游客,出去旅游各种“到此一游”,各种晒朋友圈,各种攀比,纪念册就可以满足游客的这种心理。骑楼老街文化内涵丰厚,但若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很难了解其中的奥秘的,而且,也不可能每个游客都请导游,所以纪念册就成为了帮助游客了解骑楼的得力助手。同时,纪念册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刊印在纪念册上的店铺将自己的独特之处展示出来,可以更好的吸引游客的到来。此外,纪念册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纪念物,时间久了,记忆会淡忘,但小小的纪念册却可以将骑楼最美的风景打包回家。

(三)任务卡

任务卡是什么呢?这个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近年来,各种真人秀节目火遍全球,看着电视里的明星们玩得那么嗨,是不是自己的内心也跟着骚动起来了呢?任务卡就是取自于真人秀里的娱乐活动,通过做任务的方式赢得奖励。而骑楼老街的任务卡就是把骑楼的特色融入进任务卡了。任务卡与纪念册不同,纪念册是整个景区的介绍以及盖章,而任务卡是某几个旅游商品的组合,可以通过寻找照片上的地点或者根据提示找到制定物品,也可以是向本地人学习各种技能来完成任务。可以将任务卡分为不同的类型,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挑战的任务,完成任务者即可获得相关奖励。任务卡的出现,不仅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性,而且增加了趣味性。

(四)得胜沙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现在的得胜沙是批发服装的地方。这里现在依然有茶馆、货栈,但又与过去不同。在这里,可以租售旗袍、黎锦等传统服装,也可以专门手工定制。当然,游客也可以通过做任务的形式获得店家优惠。在进得胜沙路的路口,我们会建立一个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里有很多的任务卡,可以提供给游客随机选择,任务卡上会写上不同的任务,游客可以随机选取任务卡去完成上面的任务。

除了服装的租售,不得不提的就是老爸茶了。老爸茶是海南特有的茶文化,虽不精致,但胜在物美价廉。约几个朋友,一壶茶,几块点心,一聊就是一个下午。老爸茶馆,是最能体验海南人本土生活的地方。大家随意的唠家常,大到国 7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海南人有海一样包容一切的豁达,他们不排外,虽然有时候语言是一个问题,好在大部分海南人都会讲普通话。在老爸茶馆,如果能与海南本地人聊聊海南趣事,顺便学几句海南话,也可以算是一件美事。

此外,还可以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游客可以换上特色衣服,骑着自行车,以骑楼为背景拍摄艺术照。

(五)中山路

中山路的建筑比较新,相对其他街道来说环境更好,更适合做高档的商品。在中山路,可以将海南各地的独特文化以主题商店的形式呈现给游客。两旁的街道一部分的店铺可以将其开发出特色的海南工艺品店铺,同时兼具体验制作,比如黎族的织锦、藤编、船木家具等工艺品。现有的儋州的那家风物店就很有特色,出售蜂蜜、药酒、茶叶等儋州特产,且店铺装饰也很有地方特色,藤编、壁挂、摆件的装饰,使得小店别有风趣。各地的主题商店可以在一楼作展示与交易,二楼手工教学,游客感兴趣可以向师傅学习,同时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寄给朋友。

在中山路和骑楼的房顶上可以终止果蔬花卉,既装点了建筑,又可以为游客提供现成的食材。在楼顶,可以举办烧烤、聚会、音乐party、才艺展示等活动,闲暇之余可以欣赏街景,在繁忙的工作中获得一丝安宁。除了种植果蔬花卉,可以把街道的路灯换成更加古典的中国风的路灯,使骑楼更加具有古典美。此外,一些特色的餐厅、咖啡厅也可以作为宴请宾客的好地方,不仅具有海南特色,而且环境很好。

此外,在中山路,有一些建筑并没有充分利用,可以用来做客房、鬼屋、密室逃脱等形式来利用,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

(六)小吃街

到了晚上,骑楼小吃街可谓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晚上是小吃街最热闹的时候。海南六宝在这里都能找到,骑楼、琼剧、黎锦、海捞瓷、黄花梨、海南小吃,应有尽有。小吃城以骑楼为主题,以花梨木为桌椅,以海捞瓷为餐具,以黎锦做装饰,为琼剧搭台,为小吃造势。现在的小吃城虽然很受欢迎,但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参与性活动少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阻力。小吃城的改造主要从提高参与 8 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

性、趣味性、教育性出发,充分已有资源,打造一个更亲民的小吃城。

完善小吃城的路标指示配置,游客中心更加明显,在游客中心放置纪念册、任务卡、宣传册等纸质资料,供游客使用。一楼的琼剧舞台充分利用,在平常没有大型活动的时候,做一些美食制作过程的展示,或者表演黎苗歌舞、人偶戏等才艺展示,也可以跟食客进行有奖竞答的互动,没有表演的时候可以在舞台用电子屏幕播放海南饮食、风景、民俗的宣传片。在二楼入口处我们会有一个海鲜知识学习中心,在那里会有专门的人讲解如何挑选新鲜的和评价的海鲜和正确处理海鲜 的方式。另外二楼的老爸茶馆可以改成海鲜火锅和烧烤,同时可以好好打造海南的特色“打边炉”,因为老爸茶是比较适合休闲放松的,而来小吃城的人大多不会花上一个下午去喝老爸茶。在小吃城的三楼,将闲置的店铺将改造成DIY区域。有兴趣想亲手制作海南美食的游客,可以到三楼的DIY区域,有专人演示并开展教学,收取一定的手工费。可DIY的美食有:冰淇淋、烘焙饼干甜点、清补凉(由铺提供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有冰沙、椰汁、椰奶清补凉、葡萄酒的酿制做完之后餐厅可以替其保存 等下次客人来时帮其取出饮用 加强了该餐厅与客人之间的联系,如果客人要立即回家来这旅游的 可以等作好后帮其寄回家)。此外还可以进行流动演出,将不同楼层的客人都调动起来,营造一个“热闹”的氛围。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大家对骑楼老街的认知更加全面了。不仅了解了骑楼的历史,而且学会了如何从游客和旅游工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骑楼,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只有立足骑楼文化这一基础才能做出更好的符合大众需求的旅游产品。

这次实践让我对海南人的认识改观了,之前我认为海南人不好沟通,认为海南人对他人有排斥,因为他们在一起会说海南话,而我一句也听不懂。实践时碰到的那个老阿伯让我感受到了海南人的热情,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当然,这次实践也有很多不足,我们只是凭借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可能有些观点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错的,或许我们是因为实践经验太少,看问题狭隘了,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海口骑楼老街体验性改造实践报告

篇3:海口的骑楼老街

这些老街一直卧伏在这座城市逐年膨胀的躯体里, 一直到现在还是人气鼎盛的中心。那些带着裂痕的骑楼就像老人脸上的斑痕一样, 诠释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风雨历程。这些老骑楼长街, 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我想, 如果依然有一两位百岁老人藏在看不见的深处, 那么老街首先是一条秘密漫长的回忆的隧道, 然后是我关于一个逝去世纪的散漫想象的诱因。对一个逝去世纪的想象, 那是怎样地神秘、迷人!当所有的人事湮灭, 那个世纪留下一片辉煌的残迹悲怆远去。犹如一页气质优雅、字迹端丽, 却有点儿漫漶的花笺, 或是一张被潮气霉点侵蚀得黄迹斑斑的俏佳人的玉照, 让人无法抗拒想象然又永不可得其谜底, 让我始终对它怀着好奇和猜测。

说起骑楼, 算得是渊远流长。这种“外廊式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 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 称之为“廊房”。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 规定所有建筑物前, 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0尺、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 向外籍人提供谋生做生意的场所。从此, 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0尺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外廊的位置在店屋的前部或一边。典型的还必须包括可供行走的地板, 高度至少一层, 有挡避风雨尖阳的顶盖。这种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 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或叫“五脚气”、“五脚巷”。这种建筑最早进入福建, 始称“骑楼”。一律的异域风情, 与大陆的高楼大厦相比, 别有一番风味。

海口的骑楼据说主要是在东南亚的“番客” (归国华侨) 的杰作, 大多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的临街建筑, 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朋友说, 海南的气候多雨, 多烈日, 这正好可以给行人遮阳避雨。且因东南亚地区不少地方曾是欧洲国家殖民地, 又都是临街商铺, 故称为商业骑楼。关于老街骑楼的历史因缘, 我大抵是不能够触及其中深处的, 但凡历史, 它便蕴涵着永远也读不完的故事。

置身于这个城市新长出来的部分, 和这些老街宛若两个世界, 我呼吸不到它的气息, 所有生活情节和细节都与它无关。我要去看它得穿过几个车水马龙的街区, 所以我很少想到要往那个方向走。工作繁忙以后, 连休息时去那里感受一下的日常生活情节也删略掉了。后来我就感觉那些骑楼老街和城市的格调很不和谐, 但是那里面杂乱的渐渐被遗忘的故事, 却愈发显现出现代都市难以抵抗的魅力。

我对这些老街的接触只能是蜻蜓点水, 有时候怀着做客的心情, 溜达上一两个时辰便走。在骑楼长街的街面上走, 或者那些幽深的老房子里去, 可惜却没有机会深入老街的生活, 其实那里才是小城生活最有滋味的地方啊。

这些老街上的骑楼是称得上堂皇的一种建筑, 虽大多仅二三层, 却很高大, 外砖内木结构。大木门状如屏风, 仿佛可以折叠起来似的。门面不宽, 房子却深不可测, 横看屋顶连绵, 进深未知几许?每栋骑楼总是以两根粗大的砖柱子支撑起头部, 因此, 两排骑楼相向夹道, 看起来就像是两排无名巨兽蹲伏着隔河对望, 一望百年!柱子以内的空间方方相连, 形如长廊, 是任何一个行人的遮阳蓬和挡雨檐。

只要想到书上所说的那绵延十里八里带着南洋风情的骑楼老街, 立刻会感到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一种风起云涌的气象。或许海口的那些老街就是关于“富庶”的一则传奇。紧接着便会有“商贾云集”、“牌匾林立”、“繁华如梦”之类的浮想联翩, 这是足具震慑力的, 我无法不景仰那段我看不到的小城岁月。可想而知, 当其时, 这个城市的港湾里舟楫穿梭、桅杆林立, 一派繁忙景象。因为这里是“通商口岸”, 得胜沙路的“领事馆”等西洋建筑也掺杂其中。这就使老街上的骑楼老街的建筑式样更具“中西合璧”的特色了。

老街一些骑楼建筑最精彩部分是花墙头, 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 来源于中国建筑的匾额, 匾额里常常有一枝梅花浮雕。匾额的左右两边常题有对联, 只是年代久远, 所有的字都已剥落, 空遗了一墙让后人在无尽中不断揣想的韵味。骑楼顶上的正中最高处大多安放龙或凤的吉祥物。这个吉祥物, 就好像一条主线, 贯穿海南千年文明的历史。当它在海南的骑楼上出现时, 便给海南赋予了许多沉淀在岁月深处的记忆。骑楼里剥落的每一粒灰尘, 都在悠悠地诉说往事。

篇4:海口骑楼老街的绝代风华

作为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形式,骑楼从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海南省海口市沿长堤路段以南至少有8条骑楼街区,这些骑楼建筑群保存了海口市19世纪以来的建筑特色,同时也保存了海口老商埠的历史人文风貌和上个世纪挥之不去的梦影星尘。

在落日的余晖中,骑楼的美尽显无疑:斑驳而又雕满图案的墙面、形态多样的女儿墙、充满闲情的露台、破旧衰败的窗棂……

漫步这些骑楼遍布的老街,仿佛在逐渐翻开海口的往日画卷。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天后官的传说、海口人民战海寇的故事、经商贸易发展经济的历程。海口骑楼老街曾经拥有的华美精致、中西合璧的生活,就这样从时光中走了出来——这里曾是海口魂!

开放之风生奇葩

海南岛的今昔,留给正史著述和人们口口相传的,更多的是孤悬海外,偏安一隅,贬放流徙之地,文明闭塞之岛。千多年的岁月,名臣良士北望京城,有口莫辩;芸芸百姓,耕读持家,却在远离京畿和中原大陆的小岛上,开垦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淳朴、性情自由的一方土地。靠着海的缘故,百姓胸怀宽大、包容八方,东南亚的习俗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影响渗透。海口市的骑楼老街,就是这样一个透着历史气息、温暖海风、灿烂阳光与纯朴民风的世界。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那里的港口开放通商史大有关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时称琼州口。英、法、德等国逐渐在海口修建了具有西洋风格的领事馆等建筑,海口渐渐成为面向南洋(即东南亚)的一个商贸中心,形成繁华的商业城市风格。特别是那些明末以来“下南洋”的琼籍人士,或者衣锦还乡兴屋架楼,或者看到故乡的发展和繁荣将生意作回故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带回了杂糅中西文化的诸多南洋事物,骑楼正在其中。

根据专家考证,海口的第一座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在一片低矮的民居中间,这座南洋风格的骑楼究竟是何等气派,我们已无从知晓。

以这座骑楼为发端,海南人逐渐认识了骑楼,也喜欢上了骑楼。它使海口的建筑风格为之一变,一定格就是百年。自此,海南骑楼兴衰百年的命运,就和海南发展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24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可以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批琼籍归国华侨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特色,建成的一幢幢柱廊骑楼式建筑,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特色确实非常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

路通财通,随着商业铺面的建设,老城区的商贸业也急速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年贸易总额达到数百万元。到了夜间,店铺灯火辉煌,广告牌被映照得五颜六色,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宛如上海十里洋场。

至此,骑楼真正引领起这座城市建筑的风格,并成为海口建筑文化的标志。直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骑楼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叹为观止的骑楼建筑艺术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市区中山路、新华南路、解放东路、博爱路及得胜沙路一带,街道两侧是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海南本地人称这几条骑楼老街为“南洋街”,街道上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静静雕刻着百多年来的历史印迹。这里既凝结着海峡北边内陆文化的厚重血脉,又受着南洋文化的熏陶,连接了文化的世代更迭,又横跨了文化的地域板块。在动荡的20世纪,海口骑楼老街见证了时代特有的交汇和挤压、特有的爆发和沉寂,以及非同寻常的欣悦与悲凉。

起初,博爱路、中山路的骑楼多为2~3层,新华北路和得胜沙路后来居上,多为3~4层。除了琼海关、银行、邮局等略为高大的建筑物外,最气派的要数南洋归侨建造的骑楼。70年多前,曾有外国旅居者感叹:“海口高楼林立,最豪华、壮观的建筑皆为华侨所建。”不仅如此,海口最大的商业实体也操纵在侨商手里。

作为海口骑楼的发端之地,博爱路的骑楼相对古朴庄重,有些地段已重新装修。在保持原貌的区域,楼顶檐口巴洛克式雍容华贵的凹凸面、涡卷形天际线、弧线优美的窗户拱券,墙面上随意点缀的苔藓植物无不显示出斑驳的岁月痕迹。

中山路上的骑楼保存最为完整,仍然有民国时期的规模和风貌。从新华北路向东望去,该街区蜿蜒迂回,具有音乐般华丽的韵律感;透视焦点变化无穷。中山路的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南洋特色,窗户为百叶窗式,与新加坡牛车水街相似,有些窗户的拱券为南亚穆斯林古风,有些则为罗马式拱券;楼顶檐口雕饰墙面和女儿墙(俗称风洞墙)的浮雕多为巴洛克风格,又与新加坡的牛车水街不同。

得胜沙路是海口商家争夺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楼层最高的地段。这条街的风格较为欧化,也许是因为这里设有琼海关、洋务局、中法医院、法国邮局以及众多洋行的缘故。

海口骑楼的雕饰物细节极为精致优美。骑楼的外部立面檐口带一个或多个孔洞的女儿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顶部檐口天际线多有波浪形、涡卷形和几何形雕饰。女儿墙的洞口,体现了独特的建筑智慧,可以预防台风袭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却也因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形态。

除了女儿墙,海口骑楼的窗户也体现了欧亚混交的文化特点。它的窗楣有方形的、半圆形的、敞肩形的,还有阿拉伯式的尖形的。骑楼立面造型一般使用精湛的砖雕手工技艺,以砖砌筑出大致形状后,再勾勒表面线脚。有别于我国华南沿海以及东南亚一带的骑楼,海口骑楼的立面中,有着式样数不清的中式传统浮雕、砖雕花饰

图案,比如百鸟朝风、松鹤延年、梅兰竹菊、回纹圈绳、福禄寿等,体现了海南文化和中国祈福文化的特征。中式传统浮雕灵感来源于琼北、文昌地区的民居,老式民居习惯在屋檐下的内外墙体都绘上各式图案,五颜六色,对比鲜明,象征着吉祥如意、花好月圆、五谷丰登等。海口骑楼的浮雕花式取材于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间审美趣味,同时也巧妙地为商铺做了广告。

“民国第一楼”

海口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有13个国家在这里开设的领事馆、教堂、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得胜沙路上的五层楼——海口大厦,在海口骑楼群中是特别耀眼的一座,因为它曾长期是海口第一高楼,在海口人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1935年建好的五层楼至今依然保留着昔日的风采,当年,它曾是海口的豪华酒店,内设舞厅、影院、咖啡馆等。

五层楼主人吴坤浓是文昌铺前人。1930年,他的父亲——法国银行驻越南防城总代理、一位金融家,决定在海口建造大楼。大楼的建筑材料全部采自新加坡、泰国等地。从1932年开始,历经3年的精心设计和建造,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于1935年落成了。它楼高27米,里面由4开间5进段组成,一层较高,为餐厅及商场,二至五层为客房,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影剧院可坐观众300人,是当时海口最大的影剧院,海口人以在这里看上一场电影为荣。五层楼临街立面造型优美,浮雕立体感强,做工细腻精巧,雕花花样多姿多彩,布局得体大气,“堪称是东方的巴洛克式建筑艺术和洛可可装饰艺术的结晶”,同时也体现着中国建筑艺术里的阴阳对称美学思想。

五层楼曾是海口繁华、开放的象征,演绎着一个时代的海上旧梦。1948年,在堂兄吴坤浓的鼓动下,吴坤瑞变卖香港的产业,携家人返回海口,在五层楼创办了胜利大戏院。当年,戏院里放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新女性》等左派文艺家创作的电影作品,不知赚取了海口人多少眼泪;从这栋楼里传出来的《蔷薇蔷薇处处开》、《春天里》或痴迷或欢跃的旋律,至今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盛世骑楼成追忆

海口人热爱骑楼,骑楼是老海口的神韵,它见证了海口的百年沧桑,保存和延续着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几代人都在依傍它遮风挡雨。静态的老街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而动态的人间烟火更能够体现出老街记忆中的人文情怀。在这些骑楼里,有家族的兴衰历史,也有战火中人们的痛苦和无奈。骑楼,不仅是海口的视觉记忆,也是我们直接感受历史的方式。

老街、骑楼在沧桑岁月中愈老愈有味道,在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中越来越显得时尚珍贵……

篇5:海口骑楼老街申请报告

海南省海口市的老城区五条老街是具有欧亚混交文化特征的“南洋风”骑楼建筑, 凝聚了千百年来海口的文化精髓, 是海口历史文脉所在。2009 年荣获首批中国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在海口今后的城市城市发展中, 如何改造保护好这个街区,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 海口老城区骑楼建筑的种类与风格特色

据相关资料记载, 海口骑楼街区形成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兴盛期, 始于1910 年前后的振东街, 并由此拓展形成现有的骑楼街区格局。老街区的骑楼建筑风格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海南骑楼建筑的混合体, 特别是沿街成片连续、变化丰富的女儿墙构成了海口骑楼的一大特色, 被称之为“南洋风格建筑”。

1. 1 老街区骑楼建筑的主要形式

1) 中式传统式: 骑楼上面光光的墙上并排开有两个窗户, 屋面为挑檐, 立面基本没有什么装饰, 最多的装饰也只是一些处于檐口下或窗裙墙上的中国传统式线脚。但目前这种样式的骑楼在老街区中已经很少见 ( 如图1) 。

2) 仿哥特式: 这种形式同后文将要介绍的仿巴洛克式与海口南洋式是构成海口老街特色风格的主要元素, 它们与中式骑楼在檐口以下的处理基本相同的, 一点小小的区别仅在于檐口以上的女儿墙 ( 如图2) 。

3) 仿巴洛克式; 这种形式也仅是其女儿墙被突出处理成一片片巴洛克式的山墙 ( 如图3) 。

4) 海口南洋式: 是老街欧亚混交式中一种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 这种骑楼就是在仿哥特式或仿巴洛克式女儿墙上开一个圆形或长圆形的洞口, 主要是因为海口经常遭遇台风。海口老街区每条街道骑楼的建筑风格都有所不同。如仿巴洛克风格较多在得胜沙路、中山路及博爱北路, 仿哥特风格较多在振东路及新华北路, 但仍有部分不同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相互穿插在每条街当中 ( 如图4) 。

1. 2 老城区骑楼建筑的形态风格特色

老街区建筑多为2 ~ 3 层砖瓦结构, 进深布局, 主要为“下店上居”或“前店后居”的建筑形式。骑楼贯通成排, 界面连续并沿街而立, 楼下通廊除一进为适应商业街区的需要建成骑楼式样外, 后面的仍为传统的海南民居建筑; 宽度为2. 5 ~ 3 m, 地坪高度相同, 可供人穿行以遮日避雨;底层骑楼大多为梁柱式, 个别也采用券柱式; 立面分为三段式: 下段骑楼列柱、中段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 腰线与檐口高度相仿, 檐口不出挑; 各层之间有显著的水平方向腰线或象栏杆似的窗群墙, 层高一般为4 m左右, 个别达到5 m; 主体墙体表面为白色粉刷, 点缀绿色的彩蛋装饰与宝瓶栏杆; 屋顶以坡屋顶形式居多, 灰色屋瓦。各建筑立面、柱体、墙面图案、女儿墙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旅游价值和保护价值。

2 老城区骑楼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海口骑楼街区是海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老海口的缩影。在规模与保护程度上, 是海南其他文物不能相比的。因此, 海口骑楼街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将是打造与提升海口综合形象的人文景观平台。

骑楼曾经历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保护, 但因资金的原因, 每次修缮都不彻底, 骑楼状况也越来越危险。2009 年, 骑楼街区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政府将骑楼街区改造项目列入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建设项目及海口市“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分三期进行: 一期 ( 2010 ~ 2012 年) 启动范围总面积13. 37 ha, 属海口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 二期 ( 2012 ~ 2013 年) 为调结构, 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交通、旅游和商业等结构系统; 三期 ( 2013~ 2015 年) 为扩纵深从核心保护区开始逐步向建设控制地带拓展。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整治工程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 除了对水巷口10 栋历史建筑进行修缮, 中山路街街景街廓整治, 博爱北路立面改造外, 骑楼老街现状不容乐观, 许多年久失修的骑楼早已岌岌可危。据统计, 列入保护范围的12 条骑楼街区有370 多座骑楼建筑, 其中70%属于危楼, 而且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2 ~ 3 楼楼板朽损厉害, 屋面漏雨, 存在安全隐患。

3 骑楼老街保护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3. 1 清晰的商业定位

在海口老城区的改造中, 要能体现出海口的历史和地域文化, 而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商业项目去运作, 要从挖掘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考虑其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结合政府对骑楼街区的综合开发, 笔者认为, 首先是要在提高老街的环境质量与效益和保护原有风格和风貌之间寻找平衡点, 并且能充分发掘其市场潜力。从老街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优势来看, 最佳途经是转换街道的商业服务功能, 配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及时调整业态, 从以对内服务为主的小商品市场向对外服务为主的旅游区购物中心过渡, 使之转变成为商业、休闲、旅游、鉴赏、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功能区, 使之成为海口的一张文化名片和文化象征。

主要改造内容包括: 对现有商业网点进行增、转、并等, 使经营品种及网点设置得到较大规模的调整和系列化, 增设有海口特色的商店和达到国际水准的精品商行及地方风味小吃等; 利用既有临街建筑开设一批小规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星级宾馆、洒吧等级; 利用合适的临街南洋风格建筑, 改建成城市历史博物馆、土特产与工艺展览馆和画廊。

3. 2 骑楼建筑的保护改造

2011 年政府公布了骑楼老街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336 处, 根据现存骑楼的风貌现状, 按照建筑质量、建筑艺术完整程度, 对骑楼历史建筑划定了三个等级, 并对历史建筑实施了挂牌保护。其中, 一类历史建筑24 处; 二类历史建筑105 处; 三类历史建筑207 处。因此, 对骑楼建筑的改造也要采取分级改造的方法, 即一类保护建筑, 应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保护维修, 内外皆保持原有风格, 如实反映历史信息; 二类保护类建筑, 外立面比照文物保护法保护性维护修, 内部可按使用性质进行改造, 适当保留原有内部空间在布局上的一些特色; 三类保护类建筑, 主要采用外观保护的方法。此外, 临街立面修缮时, 应尽量采用原有材料和色泽, 对损坏的装饰宜按原状复原, 保持原有的南洋风格特色。

3. 3 临街建筑与街景的保护改造

在老街区保护范围内, 凡与南洋风格相悖的建筑, 都要对其立面进行改造。一些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建筑, 一般都采取原地拆除重新设计的方法。为了使新建筑不影响街景风貌, 应对新建建筑的高度、材料、标志、红线、比例尺度、建设筑风格等级提出设计要点。临街新建设或改建的建筑, 宜按传统“南洋风格”主要特征进行设计, 层数一般不超过三层。对于新建或改建的临街建筑, 在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上可参考老街建筑的一些传统手法。在街景形象保护的同时, 在老城区应尽量留出绿地和小花园广场, 可增加一此有海南地方特色及南洋风格特点的雕塑、休息椅子等, 使街道的流协感及滞留感交织在一起。此外, 在沿街骑楼建筑立面上的商业广告、招牌等级标志物, 应特别加以控制, 要经过精心设计, 尽量与建筑融合, 严格控制大小尺度、厚度和悬挂位置, 不能与沿街建筑立面产生冲突。

4 结语

骑楼老街区浓缩了海口百年城市发展历史, 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让海口城市充满了独特的气质和内涵。因此, 在旧城改造中,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这片街区,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骑楼建筑的种类与建筑风格。分析了老城区骑楼保护与改造的现状, 最后从老街区的商业定位、建筑改造、街区街景改造等级三个方面来阐述建议。

关键词:老城区骑楼建筑,种类风格,保护改造

参考文献

[1]海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7-2020) [Z].2008.

[2]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 海口市文物局海口市骑楼历史文化街区文物调查报告[R].2007.

上一篇:东莞 深圳 惠州 广州 珠海 中山 佛山弱电施工队下一篇:QQ个性男生非主流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