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2024-04-15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精选6篇)

篇1: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成语】: 以逸待劳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解释】: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成语】: 知难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解释】: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它们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战争。郑国是个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它有时依附晋国,有时又不得不依附楚国。公元前5,郑国投靠了晋国。不久,楚王领兵攻打郑国,将郑国都城围困了17天,郑国招架不住,和楚国讲和,降服了楚国。晋国听说楚国进攻郑国,于是派荀林父、士会、那克、先琅、赵朔、蔡书等人领兵前往救援。晋国大军到达黄河边时,听说楚国已经与郑国讲和,订立了盟约。晋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以中军副帅先彀为首的一批人想要继续前进,与楚军大战一场;以中军主帅

【成语】: 指鹿为马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成语】: 纵虎归山

【拼音】: zòng hǔ guī shān

【解释】: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故事】:

曹操亲率大军战胜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到都城许昌。曹操表面上对刘备非常尊重,实际上很不放心;常派人察看刘备的动静。当时,被曹操硬逼到许昌的汉献帝,正下密诏组织一些人,准备诛杀曹操。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也参与了这一秘密活动。为了避免曹操的怀疑,他常常关着大门,躲在院子里种菜,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谋士程吴看出刘备不是一般的人,对曹操说:“我看刘备此人志向不小,颇有点英雄气概。如果现在不杀他,将来必成祸患。”曹操拿不定主意,征求另一谋士郭嘉的意见。郭嘉认为,现在正是用人之时,刘备是英雄,失败了才投奔曹操,如果杀了他,会落得个害贤的坏名声,没有什么好处。曹操认为他说得对。不久,袁术因被曹军打败,想去投奔袁绍。曹操不愿让袁术、袁绍两股势力联合,准备派兵去拦截袁术。一心想脱身的刘备见机会来了,对曹操说:“袁术投奔袁绍必经徐州,请将军拨给我一些兵马,在半路上截杀,保证能捉住袁术。”曹操不疑有他,奏明献帝,让刘备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徐州。刘备立即率军匆忙出发。关羽、张飞看到他慌忙的样子,很不理解,问道:“哥哥此次出征,为何如此急急忙忙?”刘备解释说:“我在曹操手下好象是笼中的鸟、网中的鱼,很不安全,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本事。这次出征,就好比鱼儿回到了大海,鸟儿飞上了天空,可以任意畅游翱翔,再也不会受人家限制了。”刘备刚走,郭嘉、程吴从外地赶回许昌。他们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程吴说:“从前刘备做豫州牧时,我等曾请求您把他杀掉,丞相没有听从;如今您又给了他许多兵马,这等于把蚊龙放回大海,把猛虎放归深山啊。以后再想制服他,能够办得到吗?”郭嘉接着说:“即使丞相不把他杀掉,也不该轻易放他离去。人说得好,一旦放跑了敌人,就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成语】: 助纣为虐

【拼音】: zhù zhòu wéi nüè

【解释】: 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成语故事】:

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便立即搬入宫中,享受帝王生活。樊哙请刘邦迁出宫中,刘邦不肯,谋士张良劝道:“秦二世荒淫无道,残害天下百姓,百姓忍无可忍才纷纷起义,您才能来到这里。现在秦朝刚刚灭亡,你入关以后就开始享乐,岂不等于帮助恶人干坏事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也)。刘邦对张良的话十分信服,当即退出宫中,封闭仓库、部队屯驻咸阳城外的霸上,随时准备迎接项羽的部队。

篇2: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 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篇3:来自历史中考的思考

历史就初中学生来讲,喜欢学习的人并不多,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很重要的。又考虑到与高考及大学课程接轨,将历史作为中考科目还是很有必要的。苏州将历史作为中考科目,是从2008年开始的。经过几年发展,苏州历史中考已经进入一个成熟阶段。在每年的试题中,我们不难看出都凸显着时代的特点。“活”字也渐渐剥茧化蝶,成为主角。试题也一年比一年更加彰显课程改革的主题:“注重培养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等。

苏州历史中考试题是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为教材,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历史能力自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查的。苏州中考历史试题总分50分,其中中国史60%,世界史40%。在题目的编写上,也逐渐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注重基础,覆盖面广

考试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知识能力,一道高水平的题目并不是看它怎样把学生难倒,而是要让学生在做题时,能把涉及的知识点自然联系、分类、比对,从而做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各种能力应用的过程。所以,考试题目要适合全体学生,而不是犄角旮旯的超纲的题目才能显示出题的水平。近几年中考历史题目也是越来越符合这一点了。例如,2012年选择题第8题:“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取消“二十一条”;4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这道题看似在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其实也涉及了辛亥革命的知识,从知识点来看,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是初中历史知识的主干部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只有覆盖面广,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考查的真实性反映才更加明显。在有限的试题内容中,考查学生对时间、空间跨度大的知识,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历史知识联系能力。

二、理念更新,体现选拔性

从历年的试卷整体看,有一个梯度设置,基本上设置合理,没有难题、偏题、怪题的出现。同时,依靠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少,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例如2012年选择题第14题:“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1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3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4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此题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在进行总结归纳后做出判断。显然,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基础知识点上,要对本知识加以理解消化,这样解出这道题目就轻而易举了。还有些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能力,这些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某一问题判断所反映的价值、情感和观念。这些开放性试题大部分出现在材料题中。例如2010年材料题32题第4问: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013年材料题第32题第3问: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这些题目看上去是开放性试题,但并不是让你凭空想象的,它是考查你平时知识的积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你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看法及评价的综合。这些题目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它出现的比例较小,这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体现选拔性。

三、材料新颖,形式活泼

试题材料形式呈现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特点,如:图、漫画、口号、歌曲、文物、表格等。形式的多样化,从历年的试卷整体观感上就可以看得出来。2012年试卷,图这方面就多种多样,有常规的图片、地图、表格,还有坐标曲线图、柱状图。更加新颖的是一道判断题,第26题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出三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主要发明、新能源,从中判断正误。2011年也出现过一道判断题是表格形式,是总结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开国大典,就意义这一项进行了总结比对。这道题总结的项目多,跨度大,总结性强。对于学生来讲,这样专题性的知识在考前总复习中应该进行总结,是比较基础性的,但作为判断题采取这种形式是较少的。所以,从试卷整体看,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再加上漫画的出现增加了趣味性,因此,形式越来越活跃。

四、关注热点,立足现实

2013年材料题第31题,题头是这样的:“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两百年间东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碰撞,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然后给出材料,提出问题。“中国梦”是我们当前的时代主题,而“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一直所探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就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也彰显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证现实。”有些题目是以热点新闻为题目主干,通过问题来考查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使学生把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历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过去并应用于现实的作用。还有些试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历史知识的实用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历年的中考题目中仔细揣摩,看到了近几年的辉煌,同时我也有几点展望。

(1)体现学科的整合性。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包含人的一切活动,广义历史学科是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所有知识的总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言。所以,题目的设计应该传达给学生历史是一个“大历史”,而不是狭隘的“小历史”的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深化历史学习的领悟。

(2)体现材料的综合性。材料题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通过材料题可以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能力,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加以整合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从而考查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历史材料的综合性、新颖性是突显试卷特点的重要一点,也是我们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所在。

(3)体现唯物史观理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称为唯物史观。其基本观点就是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在设置题目的时候可以贯穿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考查学生基本理论掌握及应用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篇4:来自星星的历史老师

下午2:30分的历史课,40人一堂的教室照旧只稀稀落落坐了十多个人。

阳光通透的教室门口暗了一瞬,走进来一个人。一米八的个头,休闲长风衣,白围巾,手上戴着定制版的唐三彩甲骨文机械表。一张干干净净棱角分明的脸,完全的颜值爆表。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历史老师。” 教室躁动起来,有女生低声尖叫:“都教授!”还有女生偷偷拿出手机拍照。看惯了戴着酒瓶底眼镜,一说话就掉书袋的老历史老师,同学们的这新鲜感可想而知。

看完帅哥,大家无精打采地翻开书本。“都教授”抬手示意大家停下,说:“课本放一边,这堂课我们来研究《芈月传》。”此言一出,大家满血复活,要知道翘课的同学可就是追剧去了。

嘰叽喳喳讨论了半天剧情,结果“都教授”来了个科普——芈月是秦昭襄王的母亲,而黄歇的原型春申君,是战国末期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和芈月的年龄相差20多岁,根本没可能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为芈月和黄歇恋情哭得稀里哗啦的女生们,瞬间感觉自己太LOW了。

“都教授”这堂课的作业,是鼓励大家继续追剧,而他表示也会一集不落地看下去。同时他让大家从电视剧道具中找穿帮,谁找到了他给谁发红包。

第二堂的历史课座无虚席。这次“都教授”又换了米色西装和酒红色衬衣,清新养眼。

班上的周末生活前所未有的步调一致起来,追剧的追剧,泡图书馆的泡图书馆。一位同学兴奋地发现《芈月传》中向夫人的镜子从纹饰风格上看,更像是汉代的瑞兽纹,而历史上楚国用的镜子应该是山字纹。

“都教授”竖起大拇指肯定了他的发现,立马发了个微信大红包。除了继续找穿帮,“都教授”还在班上张贴黄榜广纳贤士:谁能指出他讲课的错漏,他就开仓放粮,凡是他国库里的宝贝,看中即可拿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同学逮到了“都教授”一个小小的读音错误,便收获了“都教授”一套价值数百元的《史记》。

布置抄写的时候,“都教授”让大家将A4纸裁剪成小块,制作成竹简的样子,然后按照竹简的方式来抄写。同学们兴致勃勃,有的还特意用了毛笔,从右到左竖着一排一排抄下来。很穿越的感觉,而且对抄写内容印象特别深刻。

那段时间,华丽丽的竹简书作业刷爆了同学们的朋友圈,风靡了整个校园。

有一次“都教授”问同学们有什么梦想,一个男生响亮回答:“我想学好历史之后去盗墓发财!”全班哄堂大笑。“都教授”也笑,说:“这位同学肯定是看过了《盗墓笔记》,那好,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梦想可不可行?”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陕西等地墓葬青铜器发掘的故事讲起,“都教授”还剖析了整个文物发掘收藏的产业链。

最后,“都教授”摊开手一脸遗憾地总结:“盗墓不仅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赚得还少。所以做文物专家比当盗墓贼划算多了!”全班再次爆笑。

越来越多的人挤满“都教授”的历史课堂,很多外班的甚至外系的同学慕名而来,一堂课多达60余人。“都教授”以他的风趣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成了整个学校的传奇。随着朋友圈的火热转发和关注,任教才三个月的“都教授”一举成了网络红人,大家都称他为来自星星的历史老师。

这个“都教授”,便是西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师鹏宇,刚从清华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后毕业。到西南大学任教之前他做了个调查,了解了系里80多位同学的兴趣,然后才决定打破常规特立独行。走红后,他银幕明星一般的装束和跟着影视风“指哪打哪”的教学方式,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争议。有人说他教学太不严谨,也太自恋。

但鹏宇老师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历史包罗万象,学习下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传统的讲授和记录方式难免枯燥乏味。现在的历史剧铺天盖地,年轻人一般就直接从电视剧里去了解历史。但电视剧是经过了情节加工的,有时会偏离历史原型,这容易误导年轻人。我跟学生一起追剧,指哪儿打哪儿,再根据课本内容去拓展,一样能面面俱到。”

说到装束鹏宇老师笑起来:“老师就好比学生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他们的未来。历史不等于老朽,我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历史老师形象,我们是年轻人哪,年轻人的历史也一样可以炫酷!”

鹏宇老师相信,通过他的努力一定会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历史,满怀热情与激情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编辑/杨逸)

篇5: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根据众臣之功进行封赏,唯独遗漏了渔阳太守彭宠。当年,彭宠曾派出大队骑兵,帮助光武帝打败王郎,平定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因此,彭宠觉得光武帝做事不公,心里愤愤不平,怒气不息。

当时渔阳归幽州牧朱浮管辖。朱浮曾向渔阳征收钱粮,但彭宠自以为颇具实力,可以为所欲为,就拒绝了朱浮的要求,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朱浮为这件事很生气。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朱浮就给光武帝写了一封密信,说彭宠对朝廷不满,已经起了反心。光武帝不知真假,就召彭宠进京述职。彭宠吓坏了,怕光武帝会严厉地惩治自己。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割据土地,做一方之主。彭宠耳根很软,竟然听从了妻子的意见,不但拒绝入京朝见,而且出兵两万多人进攻朱浮。

朱浮写信给彭宠说:“现在国家刚刚安定,开国诸臣都在为国努力工作,而你却自暴自弃,反叛朝廷。你要知道,事情做得再出格,也不要让亲人感到痛心,而让敌人感到高兴。”彭宠看完信后,把信放在一旁,对朱浮的劝告置之不理,依旧对朱浮用兵,很快就占领了蓟城。

过了一些时候,彭宠自称燕王,成为割据一方之主。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彭宠不得人心,打不过朝廷的军队。汉朝大军终于占领渔阳,彭宠也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成语释义

使亲朋好友痛心、反对,使仇人感到高兴。亲:亲人朋友。仇:敌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朱浮传》:“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出处译文

篇6: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上一篇:评技术员职称工作总结下一篇:[班主任论文]试论班主任的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