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未来作文

2024-05-02

民族的未来作文(共14篇)

篇1:民族的未来作文

民族的未来作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久久酝酿,成就了今天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历史的波涛在岁月的茫茫大海中汹涌澎湃。波浪滚滚,激起万千雪白的浪花,每一朵都映射出了历史的足迹。驰骋汪洋,豪情万丈,谁与争锋!脚踏神州大地,历史的繁华将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点亮,惊艳四座。直指苍天,笑迎困难与挑战。敢问苍穹,我中华儿女何曾退缩过?

笑看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我中华儿女的颗颗炽热的爱国心,腔腔浓烈的爱国情。久久回荡在九州的是炎黄子孙火热的激情,熊熊燃烧的斗志。华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不知孕育了多少甘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英雄豪杰,多少拼死杀敌的忠诚将士。振兴中华,舍我其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民族的飞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精忠报国的岳飞挥剑断天涯,斩奸雄,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抱头鼠窜。爱国将领戚继光英勇无畏,勇退倭寇,怒杀外敌,将狡诈的顽敌打得落花流水,真是大快人心。巾帼英雄刘胡兰在银光闪闪的铡刀面前毫无惧色。她目光犀利,怒斥反动派,从容淡定,死守机密。滚烫的鲜血染红了半边天,不屈的精神永照后人。

空叹息,圆明之火三天息;独惆怅,五彩琉璃一朝丧。流金岁月印满苍桑,来之不易的国之瑰宝顷刻间烟消云散。烟雨蒙蒙也驱不走难耐的酷暑,无情的太阳炙烤大地,陷万物生灵于水深火热之中,多少无辜的生命在冷峻肃杀的刺刀面前瞬间陨落。忆悲凉,心悲怆,国之殇-------然而,顽强的中华民族并不会因此而退缩,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因此而止步不前。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谐稳定。始终有一股强大而又惊人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中华儿女,震慑顽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随处可见的是蓬勃的活力与朝气。繁荣昌盛之花漫山遍野地纵情怒放,幽幽芳香飘飞万里。

今天的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革命先烈。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向前,也只能向前。东方雄狮正慢慢苏醒,中华民族的腾飞就靠我们了。点燃未来的希望,让我们现在起航,即使孤身荡舟汪洋,仍不能绝望,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只要你敢去闯荡。

民族之树四季常青,累累硕果是最好的见证;民族之水川流不息,在荡涤中更为清澈,更为朝气蓬勃。民族之花亮丽无暇,阵阵扑鼻香将希望泼洒;民族之歌将永恒传唱,律动的天籁在灵动的音符中激荡。

不应只着眼于今天的繁华,不要仅迷醉于今天的安定。放眼未来,还有更长的路等着我们去踏,还有更高的山需要我们去爬。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毫无疑问,今天的华夏儿女!

篇2:民族的未来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发源于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于是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办?钻木取火、遍尝百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留下了先祖们光耀万世的精神烙印。始于 2019 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短时间即蔓延全国。在这场旷世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甚至普通公民,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媒体人白岩松说:“疫情的数字给我们震动,逆行的面孔却给我们最深的感动。”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某市举行以“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代表“复兴中学”参加学生组比赛并撰写演讲稿。

②你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呼吸科医生,不顾妈妈劝阻,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疫。在武汉工作一周后,给妈妈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 800 字。(辽宁省沈阳市第 20 中学(2019-2020 学年度(下)期中考试题)

【升格作文】

不屈的民族,坚定的信念 ——“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复兴中学的参赛选手 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民族,坚定信念》。

初夏的阳光冲破了疫情的阴霾,普照在重焕生机的神州大地。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抗疫,这场历时数月的史诗般的战役在全国即将结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团结?是什么,让我们屹立不倒?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化育,是

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奋斗的结果。今天,我想借此谈一谈我们的民族信仰、民族精神与民族未来。

有人曾说,世界三大宗教均发源在印度、中东与西方国家,中国也没有一个普遍信仰的宗教,因此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我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我们有着土生土长的宗教——儒教,经世济用,化育人心;道教,寄情山水,洗涤心灵;我们有着自我开创的思想境界——“禅”;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信仰,浩浩五千年,吸收百家精髓,凝聚千年智慧,薪火相传而形成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是个苦难的民族。五千多年风起云涌,中华民族经历着分久合,合久分的朝代更替,沧桑巨变;还有被异族的入侵:多次被西方列强洗劫焚毁,长大 14 载被日寇烧杀抢掠。然而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坚强的民族。遇到外敌进犯,便聚沙成塔,形成合力;共筑长城,屹立不倒。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才具有向死而生的力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无数的神话故事,跨越千年,告诉我们不屈磨难,不屈困苦生生不息。请问,当今世界除了中华民族,还有哪个民族保留传统文化?她们或异化或毁灭。

在这场新冠疫情浩劫中,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八千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护工作者踊跃上阵,不怕牺牲;公务员和百姓,团结一致,敢打敢拼,严防死守;国家利益至上,一方有难,八方驰援,中华民族攻坚克难,毕其功于一役。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做得到?这就是西方羡慕中国的秘密所在——制度的优越+自强不息精神+舍生忘我奋斗!

我们的价值观是: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勇于斗争精神;舍小我保大我,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就是抗疫胜利的秘笈。我生为中国人而骄傲,我为传承民族信仰为自豪,创华夏美好未来是我辈责任。

同学们,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升格指导】(765——974 字)

一是原文题目《一个不屈的民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心,但不够全面,缺少对“不屈””因果关系”的揭示。修改为《不屈的民族,坚定的信念》,驳斥了“没有文化信仰”的歪理邪说,同时揭示力量的源泉——文化自信;二是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求:①开头称呼定格,②空两格另起一行,问候语;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民族,坚定信念》;④结尾: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三是内容上的安排讲究层次:引用材料,驳斥对方的观点——“破”;然后是“立”阐述自己正面的立场与观点;四是最后一段价值观的前几句话似乎有些离题,需要纠正,结尾昂扬向上,表达坚定信念与必胜信心,给人以鼓舞,才符合演讲的要求。

【原文】

一个不屈的民族 ——“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的参赛选手 XXX。

如今,初夏的阳光冲破了疫情的阴霾,普照在重涣生机的神舟大地。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抗疫,这场历时数月的史诗战役在全国宣告凯旋。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团结;是什么,让我们屹立不倒取得胜利!我想借此谈一谈我们的民族精神。

有人曾说,世界三大宗教均发源在印度与西方国家,中国也没有一个普遍信仰的宗教,因此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我以为不然。我们有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我们有着自我开创的思想境界——“禅”;最重要的,中华民族的信仰,便是数千年来,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苦难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风起云涌,中华民族经历着朝代更替,沧桑变迁。我们被夷狄民族侵略占领,我们被西方列强烧杀抢掠。然而,我们始终屹立不倒团结一心。我认为,中华民族有一股力量,一股向死而生的力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无数的神话故事从祖先的口中述说,跨越千年,无不告诉我们不屈于磨难,不屈于困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成为世上流传最久的民族,便是因为我们的民族魂,以及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血液中的民族精神。

在病毒疫情这次浩劫中,中华民族率先脱离苦海。无数的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甚至是普通公民,都是一条条龙。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精神无不令我们钦佩。多少的医护人员因为不幸感染而丧生,多少的白衣天使患病痊愈后依然返回岗位救助患者,为什么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奉献他人,因为这是中华民族魂,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顽强生存所产生的精神。

何为价值观?价值观是认为自己判断正确的事情,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国有苦难,我们为了民族生存而舍弃小我,这是价值观的体现。我为生为中华人民而骄傲。让我们传承这不息的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

篇3:反思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设计的未来

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美学通则有:简洁与夸张、对比与形式、抽象与象征。传统民族服饰纹样常出现在领口、袖口、摆围、胸口、背部等能较好展示人体美的重要部位, 服装造型所强调的节奏感、韵律感即被创造。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注重形式美, 讲究条理、次序、节奏、异色相间、线面结合、松紧有度的形式。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中的象征符号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归纳与总结;另一个是它的想象和象征性。象征是传统民族服饰图案的重要特征, 如石榴象征多子多孙, 桃子象征长寿, 牡丹象征富贵等。[1]

民族图案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是附于物质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 是古代社会审美纹样的表现。传统植物图案有梅花、菊花、兰花、竹子、牡丹、荷花、松树等, 创作上讲究神似。传统动物图案飞禽走兽有鱼、鸭、鸡、蝴蝶、狮子、龙凤等, 动物的四肢角、头、麟、爪的图案组合富有丰富的内涵, 具有威武、庄严、尊贵的象征, 帝王权威的象征, 是古代皇家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传统人物与其他形态结合的图案, 人物、动物、花卉的组合。人物源于神话故事、传说、戏曲等。图案的造型有社会功利性与审美愉悦性, 传统图案的审美特性是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民族图案是一门手工绘画艺术, 图案源于生活, 在创作中以生活作为图案的素材, 体现对单纯美好生活的向往。[2]

2 民族服饰图案的认同感

服饰首先要起到遮羞保暧的作用, 和生活实用性。苗族服饰或者一般的服饰都具备这样的功能, 但是为什么没有能广为运用到现代生活的不同民族中?因文化的不同导致审美不同, 不能普及, 但是为什么苗族服饰能保存在当今的社会且还在使用当中, 而别的很多服装却消失不见了?

3 对民族服饰图案设计的反思

怎么让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的结合, 应用出现在当今的设计中, 且不落俗套又有新时代的感觉, 又可以做到易识别易理解图案的寓意?中国的传统服饰图案元素会开发完吗?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也在影响服装文化, 说明时代在变图案设计也应该改变。中国有国服吗?单独的研究某个民族传统服饰来做设计是否有长久性?每个民族的传统服饰都不同, 单独研究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或者服装图案是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服饰样式, 也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服。当研究完不同民族服饰或者图案后, 未来的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设计师该何去何从?如果一直盲目的把民族传统图案应用到服饰上, 会不会没起到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反而因传统民族服饰泛滥而引起受众的反感。当民族传统图案不再流行后, 怎么在应用中做到更好想宣传与保护?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快, 生活节奏快, 人的审美更新快就如同喜新厌旧的心里。传统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要结合当今消费者审美与需要来设计, 不做花哨的设计, 可以多考虑结合功能性方面来做设计, 比如在关键领子或者袖口做刺绣民族服饰图案, 以局部精致点缀达到雅致的效果, 而不是一味的像拿来主义那样直接用原有的图案或者寓意来做文章做服装设计。

4 思考传统民族服装图案的未来

未来中国传统图案设计应用到服饰上, 能不能做到引导消费者去关注设计背后的文化。是否能让服装图案就像音乐的音符一样, 让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看懂其中的意义。图案设计师是不是考虑多与音乐、舞蹈、考古学、生物植物学、化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多接触与多交流学习?当别的领域找到更好的突破, 比如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就很好看, 能不能想办法用来做与传统服饰图案结合的图案设计?或者很有韧性的植物的分子结构会不会设计制造出不会破的布料或衣服?当然设计师的手绘能力很重要, 裁缝的手艺与刺绣也重要, 面料和印染技术也不言而喻。但最重要的还是了解民族文化, 服装图案文化, 还要了解设计的语言与消费者的社会心里。当图案设计好, 应用到服装上的款式与形式很关键, 图案应用的布局好看与否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效果呈现。中国传统服装图案的设计与再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的市场大值得研究。多了解中西结合文化, 可以多往做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中西结合设计探讨与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上, 才能做到传承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文化。

5 总结

学会反思图案设计。民族图案源于生活, 学会细微的观察生活, 用内心的眼睛看世界, 用心感悟生活。要做出有内涵的图案设计就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世界艺术史、世界设计史等, 那样才能更好的展示本民族的图案与欣赏不同文化领域的艺术图案作品, 从而才能更加准确的看懂设计, 才能更好的把中国民族图案应用到设计上, 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图案设计。从而继承与发扬的使得民族图案与现代生活环境相同步。

对民族图案反思将有利于民族传统图案设计的更好结合现代服装设计来发展, 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弘扬传统民族图案文化。民族图案有象征性, 做有内涵的有思想的图案设计, 要了解不同材料不同媒介上图案应用后的效果, 学会控制颜色的应用,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做不同的新的民族图案应用设计, 在满足视觉盛宴的同时达到具有新时代新意义的目的。作为设计师要有设计师的责任感与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而不是像有计划的废止制那样不断用服装更新来刺激消费挣钱, 要考虑一下旧衣新穿或者环保回收, 做到正确引导消费者的心里, 改变消费者过度消费与盲目从众的心里, 提倡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段卫红.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 31, 1.

篇4:以理性的态度规划民族未来

关于中国政治的未来,太多的言说者受制于各种教条,它们相互缠绕攻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如果说这些教条最初产生的时候,还多少有些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在今天,它们已经丧失了任何实际的政治含义。无论这些言说者所秉持的价值多么美好,抑或彼此间如何折冲樽俎,都仅仅面向他们自己,而不能成为整个民族对其政治未来的表述。诚然,每个民族对其政治生活的表述,比如宪法,都包含着超验性的价值理念,它表达的是这个民族对于何谓好的生活的想象。但这种表述必定要包含民族的历史传统,并足以支撑它的政治生活实践。因为对于这个民族而言,正义的政治秩序只能蕴藏在它的历史和生活中。

在教条和激情的笼罩之下,历史和现实,都无法真正有效地进入人们当下的政治思考。各种政治论述之间,虽然争执很激烈,但其内容却异常单调:无非是在官场权谋和道德宣泄之间来回拉扯。人们甚至因此丧失了想象未来的意愿。更为可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們以极其犬儒的态度忍受和适应着所有的不义,尊奉“存在即合理”的市侩哲学;而在所有的公共空间,却以昂扬的姿态宣扬着不切实际的美好价值,那是各种类似千年天国、盛世太平的梦呓。于是,人们无力正视那些广泛实践着的、有效但并不那么美好的政治现实,也丧失了从这些充满生机却不那么完备的创造中阐发并抽象出政治哲学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许多年轻的学人开始了勇敢的思想探索,他们试图贯通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重新审视那些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被轻视的传统,比如中国革命的实践。这样的探索远未毕竟全功,但至少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使摆脱政治偏见与政治激情成为可能。它或许也会使我们用人的理性和经验,用科学而不是神学的态度审视政治;有可能立足大地,切实地用“缓慢穿透硬木板”的方式改善政治。如何让3000年的文明生活史真正成为创设未来的素材,让我们对中国政治未来的想象更为丰富?如何以理性的态度规划民族未来的政治生活,切实展开改善政治的行动?这幕历史的大戏才刚刚开场。

篇5:民族的未来作文

梦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梦又是一艘帆船,带我们穿梭于美丽富饶的海洋。而梦更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们翱翔于蓝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和追求,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集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们的梦,就是中国的梦,中国的梦,等着我们去实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是曹操的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风云济沧海。”那是诗仙李白的梦;“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那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梦。这些千千万万的千古佳传都是中国梦。

我,一个来自山区的孩子,为了走出山区,为了挣脱贫困的枷锁,从小就开始一步一步的设计我的梦想,父母从小就告诉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拿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我的父母,梦想着有一天自己成才了就可以改变现状,孝敬父母。同时我也可以帮助到我们山区里的孩子们,让他们也可以到教室读书。我甚至还想在我们的大山里开个学校,这样我们山里的孩子就不用每天很早的就摸黑爬着山路去上学。还想过给我们那座大山里拉电线,这样我们就不用每晚在暗淡的煤油灯下学习,我们就可以和山外的孩子一样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曾经还梦想过以后要让我们山里的孩子读书不用交学费,因为以前我们小学每个学期都要公布欠费的名单,并且要求欠费的同学当着全校同学的面站到舞台中央去。这样无形中我们幼小的心灵受伤了,我们成为人家背后的议论焦点,从此我们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因为贫穷我们从小就比山外的孩子缺少了很多,我们不知道西游记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电视机怎样打开、不知道什么是动画片。也是因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才更刻苦的学习,我们坚信这样才能挣脱贫困的枷锁,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改善我们山区里的贫困生活。

随着慢慢长大,我的梦想也改变了,不再是最初那个只为自己个人而设计的梦了,它变大了、变得更加有责任感了。因为我的最初梦想国家已经帮我实现了,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给大石山区修建公路、拉电还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贫困户建房资助。这样让我们在外的学子没有了后顾之忧。每次回去看到家乡在慢慢的变化,我更坚定了努力读书的心,同时也开始重新设计新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仅仅是为我自己设计的更是为感谢国家而设计的。因为我知道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相信只有心系祖国,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才能更好的发展,没有祖国就没有家,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我们最亲最爱的妈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历了风风雨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这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要把这个品质传扬下去,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德、智、体、美,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贡献。我的梦就是为祖国实现伟大复兴尽一份力量。我坚信通过自己努力,这将不仅仅是一个梦,这个梦会在我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我相信这也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这也同样是每一位学子的梦,是中国千千万万学子们的梦。千千万万个学子的梦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梦。当千千万万的父母过上辛福生活,摆脱贫困带来的痛苦,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时,当千千万万个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时。当千千万万个人民不用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发愁,有病可以及时就医时,再加上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理由不实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的,丰满是给有准备的人,骨感是留给没有进取的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要把每一个人的梦汇聚成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因此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富有社会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人才,这才符合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一名有理想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经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去达到自己心中的梦想。然后再把这些梦想汇聚成一个共同的梦——中国梦。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做一个正直的有为青年。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努力追逐梦想,为自己的梦去努力拼搏。

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而中国梦正是与个人的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因此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梦,为我们实现更美好的中国梦加油!

篇6:民族的未来作文

——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城北校区纪念12.9系列活动

77年前,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北平学生满腔爱国热情,冲破了国民党当局沿街设置的封锁线,引发了各界民众图存救亡的示威大游行,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大狂潮。今天,城北校区的2300余名学生身姿挺拔,表情盎然,高呼让历史告诉未来,为民族复兴而读书。活动开始前,教育处何波主任生动详实地为同学们介绍了12.9活动的整个历史事件,让同学们置身1935年的12月9号,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在国家危难时刻,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的爱国热情和气概。活动中125名入团积极分子,在团委书记助理2014.24班鲜琳同学的带领下,高举右手,在团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宣誓后,杜裕校长亲手为同学们佩戴了象征初生的太阳及其光芒的中国共青团团徽,并颁发团员证。

听,耳边传来嘹亮的歌声,“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那是2014级21班的同学们带来的《精忠报国》,由此便拉开了本次歌咏比赛的帷幕。接下来的各个班级,同学们时而《英雄少年》、时而《军歌嘹亮》、时而《团结就是力量》,他们倾尽全力,用激昂的斗志,无比地热情,高亢的歌声唱出曲曲催人奋进的红歌。突然,神圣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2014级7班同学们的头上,他们带来的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用铁一般的精神唱出了伟大祖国复兴之路的坚决决心,也将整个歌咏比赛推向了比赛的高潮,获得了同学与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整个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参与热情高、纪律好、效果佳,一张张稚嫩但成熟的脸上写满了少年军校奋发向上的明天,祖国蒸蒸日上的未来。活动后,杜裕校长做了总结发言,给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更加努力,用优异的成绩向家长、学校汇报,用实际的行动投身爱国建设的红潮。

篇7:未来的地球作文,描写未来的作文

它是一种会随着天气的变化来设计的。在有雾的时候,会显示出浓浓的红色,可以让其他司机看出前面有车辆;在天气干燥的时候,会显示出淡淡的橙色,可以时时刻刻提醒主人:天气炎热,注意防暑;在天气适合的时候,会显示出清凉的绿色,看起来非常舒适。它的形状也是很有趣的,身子比平常的汽车要长一些,宽一些。身子是茄子状,头顶上有一个飞行器,尾部装有一个飞扇,茄子车的周围有六个船桨,最尖的地方有一个太阳能。更有趣的是它的中间有一个长长的梯子,它牵着一个大房间,那里是载人的地方。

它变化多端,有时遇到堵车,可以用飞行器,飞离堵车现场。而且它是用太阳能来运行的,而且吐出来的还是氧气,很环保。如果遇到河流,还可以开启游泳的装置,游到对岸。

它的安全也是一流的哦!只要有车向“我”行驶过来,可以按一个按钮,就会有一个泡泡来围住“我”,将整个车抬升到空中。

篇8: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与发展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中, 在中华民族饱经风霜的历史长河里,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 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点点滴滴, 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是个多少数民族的国家, 五十六族儿女能歌善舞, 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数不胜数, 各具特色。因此, 无论在音乐的题材和形式上, 还是在音乐的曲调和风格上, 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是, 由于中国在近一个世纪的学校教育中所用的主要是西方音乐理论体系, 因此导致了:在理论上, 以西方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在创作上, 不仅以西方音乐体裁为仿效的楷模, 而且在音乐思维上也是西化的, 在价值取向和感情上, 一些人也以西衡中, 重西轻中, 甚至于以西否中, 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放到了从属的位置, 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 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继承与发展

首先, 我们要知道世界音乐文化是多元的, 各种音乐文化都有其平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不能把西方某特定的音乐及音乐理论、技法看得高于一切, 并作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衡量标准。我们应该站在新的角度, 以开放和平等的态度重新审视世界各种音乐文化, 在承认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重新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观念得到改变, 才会发现我们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 我们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应积极实施中国传统音乐教育, 要与现行的西方音乐体系保持相对独立、平等和互补的的关系。据了解, 中国虽然也有自己的音乐体系, 但至今未能在理论上予以完整的总结和归纳。目前, 以音乐为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用西方理论作为基础乐理的。

因此, 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 当务之急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改变教学内容, 对中国传统音乐予以重视, 对已经设立的民族音乐有关的系科和课程加强建设。不仅要开民族声乐课、民族器乐课, 而且最好把戏曲也搬上课堂, 全面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教育。除了汉族的音乐教育, 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教育也应该重视。

三、“洋为中用”的内涵和尺度。

首先, 要把握好“洋为中用”的内涵。如果说“学堂乐歌”作为一种方式, 让我们的人民通过了解西方文化来救国的话, 那么现在我们学习西方音乐的目的则是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从而为我们民族音乐所用。学习外国的音乐创作方法, 为的是在创作我国的民族音乐时拓展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为的是使我们的民族音乐保存传统风格的同时, 又被世界音乐所接受和认可。近百年来, 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 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

我们是否应停下脚步思考一下, 如何让“洋为中用”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如果继续把西方音乐放在我国音乐发展的主体地位, 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将何去何从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是中国声乐界最高级别的赛事。然而, 每年的比赛中, 西洋美声唱法占去了相当大的板块和规模。而比赛中选手所表现出的问题, 恰恰是中国声乐教育界所存在教学问题的缩影。学习意大利歌曲, 用原文来演唱是必要的, 因为其确实可以在演唱技巧上帮助我们提高, 但我们毕竟不是意大利人。真正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是需要非常漫长和系统的学习的。可是, 有多少学生是真正了解其文化、懂得其语言的呢?

只有继承好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 才能保持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才能把音乐真正作为传递我国文化的载体;只有发展好中国民族音乐, 才能使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富有新的生命与魅力。只有不断地尝试、不断的创新中国的民族音乐, 才能使之与世界文化接轨, 才能使中国与世界接轨。

四、结语:

因此, 我们的音乐工作者无论是创作者、教育者都应该把我国的音乐发展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齐心致力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 紧贴时代脉搏, 发挥专业精神, 追求音乐至高境界。

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们应继续坚持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注重本土文化传播与世界价值的提升, 为宏伟的目标前行、拼搏。

参考文献

[1]、王佳佳《.中国民族音乐如何发展之我见》《.教育学文摘》, 2011年第5期下

篇9:浅议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国新歌剧;音乐剧;民族歌剧;形式单一

音乐剧在中国还处于创作偿试和探索阶段,起初是中国歌剧院自己创作并上演音乐剧《现在的年轻人》,差不多同时,上海歌剧院创作演出了《风流年华》。引进国外音乐剧,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5月,由中央歌剧院首演百老汇著名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上海戏剧学院也曾在此时间上演《窈窕淑女》,沈阳上演《搭错车》。此后十余年间,全国各地公演了数十部有一定影响的音乐剧,且绝大多数系创作。从以上看来,音乐剧在中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是始一创作尝试和探索,同时也注意引进。

一、新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谈到新歌剧的形成的发展,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歌剧?歌剧就是以唱歌为主,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戏剧的音乐形式或音乐的戏剧形式。

中国歌剧艺术萌芽于“五四”运动后黎锦晖创作的一批儿童歌舞剧。到抗日战争时期,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新歌剧的真正确立,是在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幕歌剧《白毛女》。该剧采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并加以改造,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

继《白毛女》之后,一些作曲家又创作了一批新歌剧,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红珊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等与政治生活、思想运动有关的新歌剧。

二、中国新歌剧的音乐素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回顾新歌剧中优秀的经典的歌剧,不难发现他们的音乐素材来源都是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的。比如说《我要活》在音乐上先是以民歌为素材的简练的歌曲风格的唱段,后吸收了秦腔的哭腔手法,再吸收河北梆子的音乐素材,将唱腔发展到更加高亢悲愤的境界,从而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小二黑结婚》和《刘胡兰》两剧则以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作为歌剧音乐的基调,而《草原之歌》虽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但音乐基调却采用的是藏族的山歌和舞蹈。《洪湖赤卫队》主要从湖北花鼓戏和天门、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中汲取最富于生命力的音乐而创作的。《红珊瑚》的音乐主要基于各地地方戏曲音乐进行创作的。

三、目前中国民族歌剧的形式单一及不景气的现象

第一,政治历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延安诞生”的歌剧,不自觉的以歌剧服务政治,使歌剧政治化、工具化,在这一时期,出现过优秀的新歌剧,但是,自觉不自觉中歌剧应有的美的创造湮没在政治实用主义的激情之中。

第二,中国真正的文化精华在于老百姓,倘若不深入群众,就无法产生优等的具有特色的歌剧。众所周知,曾有的民族歌剧辉煌时期的优等作品,无不真诚的尊重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新生人民群众的审美理念,审美需求,贴近人民大众的歌剧才会有光辉的前途。

第三,失去了如歌旋律,由于当代作曲家出于院校,写出的音乐立体感,交响性较强,不像过去时代的某些歌剧多是“旋律加伴奏”,毫无个性,失去了像马可、刘炽、李劫夫这些旋律大师,只有对民间音乐有着深厚修养,以及独到的改编功夫,才能使其旋律的创作犹如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歌唱并直达观众的心灵深处。切记旋律不但是中华音乐的灵魂,也是中国歌剧的灵魂。

第四,对欧洲歌剧的认识上的误解,现在一些人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阳春白雪”,认为西洋歌剧才是真正的,规范的歌剧,刻意的模仿使其失去民族本色。借鉴固然是好,但切莫忘了中国观众的思想历史和审美意识是与西洋人不同的,中国人民长期受中国传统戏曲及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所感染,对于产生于王室贵族的西洋音乐所不同的,不能以那种中国人民群众无法理解的严肃音乐来束缚和规定中国人民的爱好和审美。

四、中国歌剧必须坚持民族特色,迎新与继承

歌剧史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倘若我们追求与西洋歌剧接轨,就等于一个民族文化湮没于另一种民族文化,等于要中国歌剧抹煞自己的民族特色,被中国歌剧完全丧失独立的民族品格,丧失本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在歌唱上,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性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要代表和体现中国音乐文化和鲜明民族特色,就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盲从,美声唱法固然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发声体系,但民族唱法回味唯美,所谓的发展必须基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上,坚持民族性,不使其沉沦于民粹主义,而是广纳博收,发扬光大,继承和创新民族音乐,丰富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

五、音乐剧——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形式

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和中国音乐的结合将是中国新歌剧的未来发展新的形式。

音乐剧是一门把文学、戏剧、音乐、歌剧、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元素熔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这一艺术形式首先发生于西方。中世纪以后,音乐、文化上有再次打的变故,一次是以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世俗化,再就是,二十世纪的音乐文化的通俗化。

西洋歌剧的兴起正是随着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音乐的世俗化而兴起,到了二十世纪,西洋歌剧的发展异彩纷呈,出现了新品种,在“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之外,出现了“音乐剧”、“合唱剧”等。诞生于二十世纪的美国音乐剧实际上是轻歌剧的发展与演进,它熔美国现代流行音乐、舞蹈、戏剧为一炉,体现着当代社会生活,但它不同于轻歌剧的“轻”和“小”,而常是大制作。

在美国,50年代,好莱坞音乐剧《俄克拉荷马“、《七兄弟,七新娘》,同百老汇音乐一道,风靡美国舞台。

在英国,60年代,带摇滚歌曲风格的音乐剧《约瑟人》,《耶稣基督超级明呈》也随之红极一时。

音乐剧《悲惨世界》连演129年。《猫》在伦敦连演48年而不衰,创下了辉煌的记录。

而音乐剧在中国的创作尝试始于1982年的《现在的年轻人》,再到引进国内首个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再到创作的《雁儿在树梢》、《请与我同行》、《公寓十三》、《特区回旋曲》、《山野的游戏》、《人间自有真情在》等,都有非常积极向上发展的良好趋势。

六、结语

我国民族众多,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更是发出奇目的光辉,歌剧曾推动、见证了中国的一段历史,并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经过残酷摧残的文化瑰宝,一朵夺目的奇葩,虽有短暂的恢复,如今还是被冷落,为振兴中国民族歌剧,就要顺应时代的变迁,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变化,只有敢于创新,只有坚持探索,只有吸取本民族的精神,只有执着追求,才能使它复苏,并走向繁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只有带着求实与探索的精神,以一种新的形式来继承中国民族歌剧才能走出一片春天。

【参考文献】

[1]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王凤岐.歌剧艺术与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未来想像作文 未来的公园

2035年的一天,我乘坐星际飞船驶向未来世界。突然我看见前面有个公园,飞船停靠在公园门口,下了飞船便跑去看看。

“哇!真是太漂亮了。”大门左边刻着一条巨龙,右边刻着一只凤凰,寓意着龙凤呈祥。门口有两个机器人欢迎人们的到来。走进大门,一阵凉风吹来,使你感觉浑身上下凉爽无比。

进了公园,大门里面的景色美得如画一样,公园里有花,有草,有大树,有湖。湖中间有一座小岛,岛上有许多游人,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湖中没有船也没有桥,我正纳闷着:怎么才能去湖心岛游玩呢?这时远处来了一位向导机器人,很有礼貌的问“请问你要去哪里呀?”我便告诉它我想去湖心岛游玩。它说:“你看湖的岸边是不是有一个蓝色的按钮。”我走进一看真的有一个蓝色的按钮。向导机器人按了一下按钮,桥面上立即出现了一座桥。过了桥,我来到了湖心岛。湖心岛上不光有大人还有小孩,我便问向导机器人:“这岛上不是给大人游玩的吗?怎么还有小孩呀?”向导机器人告诉我:“这座小岛上还有一个绿色的按钮,按一下就有一座直通地下游乐园的桥。你想不想去看

看。”“当然想了。”“那我们走吧!”说完我便跟向导机器人一起去了。这时游乐园里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高兴的玩了。游乐园的旁边是一片果园,每一棵果树上都结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口味不同的果实。听向导机器人说这种果实叫“营养果”,你只要吃一个就可以顶一天食物的营养。向导机器人还说:“这种果实没有核,果皮接触到泥土几分钟就融化了,变成了果树的养料。你看整个游乐园没有一张纸也没有瓜果核壳。”我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便去摘下一个香蕉形状的果实吃了起来,果然真甜真好吃,皮扔地上没过一会儿就不见了,地上干干净净,吃完一个果实我就觉得肚子已经填饱了。

随后我通过刚才去游乐园的桥走了出来,然后向导机器人又按了一下蓝色按钮,桥一下子就收回了。

篇11:关于未来的作文:未来的路

在2035年,我终于设计出一款性能优越,外观新颖的公路。这款公路与以前的公路不一样,从前柏油路乌黑乌黑的,而我设计的这款公路是透明状,你可能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玻璃,错了,这可不是普通的玻璃,它可是由两层太阳能帆板和一层25厘米厚的钢化玻璃重叠在一起的,载重可达一千吨!这意味着250头大象在上面走动它也不会裂开,路边的路灯是新一代LED灯,即使在黑夜也亮如白昼。

这款公路还设有红绿灯感应装置,如果对面来的是一辆救护车,警车或消防车,就会变成绿灯,如果来的是一辆载有罪犯的车辆,它就会变成红灯,方便警察叔叔抓到罪犯,这款公路还有冬暖夏凉的功能,其实,在我们头顶上方,有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它其实是个空调,冬天时,它释放暖气,夏天时,它释放冷气。

我设计的这款马路好吗?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款马路便会像柏油路一样普遍,让我们出行更加方便!

优爸点评:小作者思路清晰完整,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好的表达力。整篇文章思维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准,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言至意达,精炼有力,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得下相当完整,寥寥数语就能清楚的描述出这“未来的路”的材质、结构、特性、功能,这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实属难得。同时,优爸相信,小作者平时应该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小朋友,善于阅读和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也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功底。在小作者的文章中就不难看出这些功底是积累,专业的词语的运用也使得文章更显专业,例如,“太阳能帆板”、“LED灯”。优爸期待着能够看到小作者更多的优秀作品。

小作者:潘体康

指导老师:宋晓敏

篇12:展望未来的作文:未来的学校

未来的学校安在白云上,还有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转移器,你只要站在转移器里大喊一声:“我要去学校!”你就立刻到了学校,下课了还可以在白云上玩呢!学校的椅子可以升高,如果前面有人挡住了你的视线,那么椅子就会升高,这样就不怕看不到老师讲课了。公厕也安在白云上,你可能会问:“哎,等一等那我们的粪便去那了?”我在公厕里放一种分解粪便的物体,这样即不臭又保护环境了。还有就是不用背书包,在桌子上点一下就会投影出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如果要笔就按下一个按钮,并说出笔的名字,比如一只铅笔,你就大说声说:“铅笔”桌子上就立刻出现一只铅笔。

以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很快就可以在这样的学校上学了,因为我们祖国的科技已经是全球第二了,所以我认为可能。

篇13:寻民族文化的根育面向未来的人

一个说:“老师, 只要有铲子就足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说:“用火烧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

第三个说:“撒上生石灰连根都烧掉。”

哲学家站起来说, 你们回去吧, 按照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 一年后再见我, 除掉的, 就不用来了。

一年后, 弟子们都来了, 他们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令他们惊讶不已的是, 原来相聚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地边上立着一块木牌, 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想要根除荒地的杂草, 就在上面种满五谷。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在儿童的心田里播种美德长满五谷, 那邪恶之草便没有生长的环境。那么, 如何才能让儿童的心田里长满五谷?我们想到了孔子, 想到了先贤古德, 想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

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曲阜市实验中学有幸滋长在这文化圣地的土壤里, 自学校创建之初便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在学校《2003-2009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文特色学校的目标, 并孕育催生了“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诗意校园”的教育理想, 全体教职员工也一直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让学生从经典中接受熏陶

诵读活动分三个阶段, 分三步实施。

第一阶段:诵读《〈论语〉箴言》。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治学、从教、为政、品德修养、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言论, 言简意赅, 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生在孔子故里, 长在孔子故里, 如果不了解孔子, 不了解孔子的思想, 岂不枉为孔子故里人?我们从《论语》中精选100条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警句, 译成现代汉语, 并加以评说, 集成《〈论语〉箴言》, 收入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 供同学们诵读学习, 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孔子, 了解孔子思想, 从孔子等先贤的嘉言懿行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宋代大儒程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 当时已晓文义, 读之愈久, 但觉意味深长。”又说:“如读《论语》, 未读时是此等人, 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 便是不曾读。”这话说得多么中肯啊。我们学习《论语》, 不但要品读其精华, 领悟其意旨, 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同学们能知之, 好之, 乐之, 行之, 实实在在地学会做人, 这才符合学校实施这一育人工程的真正意图。

第二阶段:涵咏“百诗百联”。

诗教, 是传统育人途径之一。孔子指出, “不学诗, 无以言”。并且说:“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他看来, 讲学问修养, 必须要读诗。“诗歌是人类的母语”, 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 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海德格尔曾经说, “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 总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楹联也是如此, 它们已成为我们的文化记忆, 成为我们的审美尺度。曲阜有中国第一楹联城之称, 学习联语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诗词楹联, 表现领域深广, 爱国之心、思乡之情、山川奇观、人生哲理、古今得失, 林林总总, 蔚为壮观。我们博阅精取, 从中遴选诗词百首、楹联百副, 让同学们读读背背, 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感受、去体味, 真正对文学产生兴趣, 在阅读欣赏中开阔视野, 提升文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创造潜能。

第三阶段:鉴赏古典美文

古典美文, 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人格的写照, 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先贤们的懿行高风,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陆游的《放翁家训》、刘向的《枭逢鸠》等。鉴赏古典美文, 旨在鉴古观今, 追念先圣遗风, 弘扬传统美德, 进行道德教育, 以期达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之目的。

学校按照计划要求学生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诵读活动, 熟记原文, 领悟要旨。每学期期末, 由教务处组织对所学内容进行笔试, 或组织诵读竞赛, 从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小朗诵者。

二、举办特色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精髓

作为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 曲阜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家, 可谓文化底蕴厚重。应该说, 曲阜实验中学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利用经典诵读作为育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领学生去孔府、孔庙、孔林参观, 诵读《论语》;组织学生去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 参加孔子文化节万人诵读活动, 让学生直接感受儒家文化之博大, 传统美德之崇高。现在八年级学生能背诵《论语》约三百则和《大学》《中庸》部分精彩文段, 七年级学生能背诵精选古典诗词二百多首。

同学们通过走近孔子, 历览圣贤生平事迹, 感受古德的伟大, 鉴照自己的渺小, 体验到了“十年读书, 一朝顿悟”的诗意快乐。

学校还广泛开展学生兴趣俱乐部活动。小艺术家协会, 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书法、国画、乐器演奏、舞蹈;组织红歌会, 唱校歌、国歌、军歌等革命歌曲, 振奋他们的精神;北辰文学社, 让他们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新月诗社, 把爱好诗歌的学生组织在了一起, 并且成功举办了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诗歌讲座。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还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尽情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不正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所必需的吗?

三、结合课题专题研究, 逐步深化传统教育

在21世纪的今天, 学校教育肩负着教育下一代成才的使命, 学校结合自身情况, 立足于学生实际, 积极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和《我的月亮》创新教育实验课题。我们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 进行情感熏陶, 使之明理启智, 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学校在和国内外一些学校进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 坚信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并且相信自己的包容性。学校在与新加坡基督堂中学友好交流过程中, 精心策划举办了“同一个月亮, 同一首歌”“同一个月亮, 同一首诗”“同一个月亮, 同一片天”等联谊活动。活动中双方师生一起诵诗唱诗, 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 领略中华古典文化的特有魅力。

在活动中, 学生通过诵读《论语》箴言, 涵咏唐宋诗词, 鉴赏古典美文, 吟唱聆听经典歌曲, 游览名胜古迹, 已经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传统美德之高尚, 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自己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 从中学时代就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

但仅止于此, 还远远不够, 最关键的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付诸道德实践, 形成道德意志。于是, 学校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区做个好公民。于是, 同学们在整理自己的书桌、收拾自己的房间、做好每周的值日中, 懂得了“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在孝敬长亲、善待同辈、替父母分担些家务时, 懂得了“孝悌为本”的道理;在真心地帮扶老人、礼貌让座中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这样日日行、常常做, 最终形成道德意志, 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篇14:民族的未来作文

2005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我们将迎来我国“文化遗产日”三周年纪念,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

田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中国音乐史及宗教音乐文化方面的专家,多年来,他为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呐喊,在各种场合发表了很多振聋发聩的言论,他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令人感动。而他那种为保护传统文化竭尽全力,敢于直言、充满激情的战斗精神,更被余秋雨称为“学侠”。

为采访田青,笔者打了无数个电话,但得到的回答不是说“在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工作”,就是说“在开会”,或“在外搞调研”,最近,趁田青在长安大戏院审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文艺演出时,笔者终于见到了他,他专注地盯着舞台,对演员的每一个唱腔、动作的表演,都在认真地观察、评判,几乎无暇和我谈话。

借助剧场里观众席暗淡的光线,只见田青身材微胖,身穿深色中式对襟罩衫,整齐的头发,戴一副茶色眼镜,看上去慈眉善目,性情平和,此时,舞台上一位身着长衫的男演员正在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说到精彩处,忽见台下的田青击掌大喝:“好!”这情不自禁的举动,使记者想起田青在一次看完昆曲表演时说的话:“简直太美了!我要是古人,一定在击节三叹之后,再呜呼三声,然后再痛痛快快地喊一句‘美哉’!你只有看昆曲,才会回忆起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已经久违了的一些名词。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做典雅,什么叫做婉约,什么叫做雍容,什么叫做华贵,”正是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挚爱和率真的性格,使笔者在以后的采访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田青为什么会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和发展时,充满了“学侠”的激情,睿智和使命感。

每一分钟就有一首民歌永远消失

长期以来,田青都关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他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技能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等。他说:“可以这样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除了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除了我们写汉字说汉语之外,其他所有决定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的一切,几乎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

然而,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时,田青的语调是沉重的。他说,在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几乎被“全都踏倒”了,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危险境地。过去,很多人都认为“文革”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是“空前绝后”的。但田青认为,实际上,改革开放之后这20年来的“建设性破坏”,无论烈度、广度还是时间长度,都远远超过了“文革”十年。究其原因,他尖锐地指出,虽然也有不少人呼吁,但文人的声音、知识分子的良知同政府官员的“上进心”比起来实在太微弱了!

田青举例说:“我到过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发现几乎每一个县城都要在它的中心广场立一个不锈钢制作的、伪现代的、狰狞的雕塑,越土的地方这种雕塑就越奇特。而且一定要铺上草坪,其代价是把几百年的老槐树砍掉!那些曾经美丽的、拥有悠久文化的古迹就此不复存在,所有的历史和美感都在消失。”

除了这些有形的文化遗产外,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更令人痛心。田青说:“现在每一分钟,就可能有一首民歌、一个剧种、一种技艺永远消失。上世纪80年代末,地方剧种还有300多个,现在却不到50个了。仅以山西省的地方戏为例,上世纪80年代尚有52个剧种,现在却只剩下28个,有24个有着悠久历史、众多剧目、精彩艺术的古老剧种在这短短20年里消失了!而且,就消失在我们这一代!十几年前我去采风时还希望能发现一首新民歌,但现在我到任何地方都不再有这种奢望,我只是希望那个地方还有人会唱那时候的歌。”

不同时代“精华”“糟粕”定义不同

提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句话,那么,又该如何定义糟粕和精华呢?二者是否完全分得开?对此,田青说,仅仅用“精华糟粕二元论”来审视我们有着几千年历史和56个民族的无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在所谓的精华与糟粕之间,还存在着大量与其共存共生的文化,存在着大量在一个文化体系里被视为“糟粕”而在另一个文化体系里被认为是“精华”的文化。

而且,人类的认识总是在不断进步、更新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代对“精华”“糟粕”的定义是不同的。他说“就像我们过去的一些价值判断在今天被认为是错误的一样,今天的价值判断也不能保证不在明天被后人纠正。比如1958年,北京市政府要把故宫的城墙拆掉。为什么要拆故宫?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的‘工农兵’眼里,故宫是‘封建主义的大本营’。在当时,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都成了‘牛鬼蛇神’,被视为‘糟粕’。而在今天,很多则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在许多人看来,一些欠发达地区或者少数民族的文化是“落后”的,应当被比它“先进”的文化所取代。田青却认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存在既与相关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也与产生这种文化的土壤与背景包括民族、地域的独特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审美原则、风俗习惯有关。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物质生活的发达程度来判断某种文化现象的“先进”与“落后”,更不能以我们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审美习惯来判断在完全与我们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他举例说:“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例,这些在农业文明中产生的文化,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仅仅因为这些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便认为它们属于‘落后’文化,无疑是对文化‘先进’与‘落后’的错误理解。”

失去了“毛”的“皮”不可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温暖

在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变的今天,田青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真正危机是民众对自己文化的忽略、遗忘与背弃,是民众审美观和娱乐方式在电视等主流媒体的狂轰烂炸下的巨大改变。他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社会背景,而“电视等主流媒体在目前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是复杂的,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为中国音乐史及宗教音乐文化方面的专家,田青对电视对歌手

的影响力之大深有感触。他说,上世纪50年代,我们不用电视都能认出每个人的音色,但现在电视一普及,所有唱民歌的都学宋祖英、彭丽媛,“听上去声音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是看电视也不认识了,“因为连化妆都一样了”。他说,有人说我们的音乐学院正在“批量生产罐头歌手”,在地方戏种方面,除了像秦腔等较大的戏种还得以保存外,很多地方戏,尤其是南方一些小的地方戏几乎荡然无存。

田青说,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也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在消失。他说:“有些是我们没有办法的,比如说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在整个民族都在争先恐后地从农业文明迈进到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原来的文明不可能再存在了。”

正是在电视节目的影响下,山里的农民不再唱世代相传的民歌而改唱流行歌;少数民族的姑娘不再穿自己民族的服饰而改穿牛仔裤和T恤衫;西北著名的“剪花娘子”的剪纸在欧洲可以卖高价,但她自己家里墙上贴的是港台歌星的照片。东海的渔民已经不用人力撒网了,开的是机动大船,怎么唱撒网号子?江南的农民已经在用插秧机插秧,怎么唱插秧歌?内蒙古的牧民更喜欢骑着摩托车去放牧,怎么唱牧歌?

面对现状,田青反思道:“今天,也像我们当年曾为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一样,许多人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忽略了精神家园的守护,看不到我们民族在得到全世界公认的快速发展的成绩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灾难性的危险——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中丢失自我、丢失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伟大文化传统,迷失在物质进步和‘与世界接轨’的浪潮中。”

田青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消失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剧,更没有权利阻止老百姓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幸福。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假如我们简单地把‘皮’理解为物质,把‘毛’理解为文化的话,那么,一张光秃秃的‘皮’,一张失去了‘毛’的‘皮’,是不可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温暖的。”

他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有精神的追求;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在于他有历史和文明。“而传统文化——所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能再生的。当社会巨变时,我们不能让祖先传给我们的这份精神财富也烟消云散。”

对传统文化要先抢救不要盲目发展

在谈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话题时,田青说:“从整体看,人类文化当然是不断发展的,是由不断的死亡和重生组成的。宋词取代唐诗是发展,但不过是把齐言体的诗变成长短句的词,审美的情趣和文化内涵还是一脉相承的,元曲取代宋词也是发展,但支撑它的思想和精神同样没有实质的改变,还是儒释道的思想。”

他认为,在这些“发展”里,表现方式和手法在变,但是量变而不是质变。而当今社会的巨变,是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甚至人类原有的知识系统已经无法面对。同时,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和强势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又是如此巨大并无所不在。对此,田青主张:“在传统文化领域里,先谈抢救、先谈保护,不要盲目谈发展。发展的道理和愿望是好的,但不能要求一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去参加奥运会,去为国争光。传统文化已经不是年轻人了,它早已经走过了它的青春期和发展期,现在是一息尚存。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先抢救,让它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死亡。”

2006年,国务院决定从当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份,我们将迎来我国“文化遗产日”三周年。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根,它还是我们民族持续前进的动力和保证。正如田青所说,一个丢失了文化传统的民族,只能在所谓的“发展”中丢失自己。保护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未来。链接田青

一项对于北京、上海等8城市,郑州新郑、重庆合川等8城镇及其下辖的农村进行的居民生活调查显示:71.6%的中国公众对传统文化表示认同,58.2%的公众感到传统文化存在流失危机……

上一篇: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总结_学习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有感下一篇:以葬魂为题目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