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自我评价

2024-04-27

企业信用自我评价(精选6篇)

篇1:企业信用自我评价

测绘单位信用自我评价

海伦市城乡规划测绘大队,成立于2008年元月,具有国家丙级测绘资质。本单位设备齐全、技术先进,拥有各类技术人员,在2011年工作中,信用自我评定为优良,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每一项测绘项目,依据规范作业,满足甲方的使用要求。

(二)按照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度对每个项目进行了项目备案、成果归档。

(三)承接丙级资质测绘业务,无超越业务范围项目。

(四)涉密人员持证上岗,遵守保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并组织主要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技术质量管理培训,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学习。

(六)能够向用户发放《测绘成果使用申请表》,并告知在使用中的保密权利和义务。

(七)能够向用户主动发放《顾客意见调查表》,积极听取客户对服务质量、测绘成果、测绘收费等项目的评价,虚心接受客户的意见或建议,好及时整改。

(八)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努力做有文化、有水平、有技术的优秀员工。

海伦市城乡规划测绘大队2012年

篇2:企业信用自我评价

???于2006年8月29日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ISO9001:2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GB/T28001-2001论证。

按照测绘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生产每一项测绘工程,依据现行测量规范和甲方的特殊要求施工作业,测绘成果、成图满足甲方的使用要求,测绘技术质量体系运行正常。按测绘质量管理及测绘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已开展的项目备案、项目成果及时进行归档、汇交。

按照测绘资质的业务范围承接业务,无超越业务范围、作业限额的测绘项目,无转包或违法分包和设立分支机构承接测绘业务。

2010年被评为??市测绘行业标兵单位,2004-2009??市测绘学会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2008-2009??省测绘行业协会诚信测绘单位并有《????》、《???》等2个项目分别获2011年???市优质测绘项目一、二等奖,《??测量》获2010年???市优秀勘察(项目)报告三等奖。

我院根据测绘工作适应当今地质测绘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主要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技术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对测绘方面的新技术及测绘方面的理论学习、加强对各种测量规范的学习。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层层落实,按现行的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测绘成果质量,满足业主的需要。本着业主第一,为甲方提供测绘方面的全方位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甲方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需要及过程实际情况,及时增补,全程服务。到目前止没有发生过因测绘成果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情况和由此引发的不良投诉。我院主动将测绘收费标准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主动向客户发放《测绘成果使用申请表》,告知客户测绘成果使用中保密的权力和义务;并且主动向客户发放《测绘用户反馈意见书》,积极听取客户对服务质量、测绘成果、测

绘收费等项目的评价,虚心接受客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整改;

篇3: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研究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用,评价

一、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含义及作用

1、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含义

信用评价, 也称为信用评级、资信评级。多数学者认为信用评价就是指由独立或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部门, 根据评级对象的委托, 本着“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 以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为依据, 应用规范、科学的方法, 经过评级中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评价而对评级对象的履行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的调查、审核和测定, 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的一种评价行为。企业的会计信用评价是信用评价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它是企业会计活动与信用评价相结合的产物。因此, 对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含义可称为企业会计信用评价或企业会计信用评级、评估, 它是指由独立或中立的专业评价机构, 接受委托, 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 以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为依据, 应用规范、科学的方法, 在全面了解、考察、分析的基础上, 对被评价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及可信任程度而进行的调查、审核和测定, 并且经过评价参数值的比较和综合评价, 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出评价结果并向社会大众公布的一种评价行为。

2、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作用

(1) 提高会计信用信息透明度, 降低交易成本。会计信用评价最基本的作用是调查、验证其他企业的会计信用, 使会计信用的使用方能够更加充分了解与交易方相关的真实会计信用状况。通过企业会计信用评价而实现的会计信用信息的共享能够降低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对称, 使授信方的风险降到最低而达到节约信用交易成本的目的。

(2) 有利于建立会计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由于会计信用评价机构的特殊作用能使其掌握的会计信用信息较为全面和广泛, 可以使会计信用结果的传播速度加快, 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 从而使受信企业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失信得到的利益仅是一次性的, 而失信惩罚则是严重的、长期的。

(3) 信用的无形导向作用。会计信用评价能够起到一种良好的无形导向作用。会计信用评价可以使会计信用成为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源, 会计信用评价结果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进入信用社会, 成为其从事契约活动的资格通行证, 从而对受信人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进而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 不断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 为间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二、我国企业信用评价的现状

1、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取得的效果

经过会计信用评价的工作在全国一些地区的积极实践, 让我们看到了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在促进企业单位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遵守财经法纪, 保持良好信用状况, 为带动各地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成效。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规范会计工作,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在实行会计信用评价程序过程中, 能够对照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检查, 能及时发现、认识会计核算过程及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不足, 能够及时有效地纠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完整和不规范、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规范, 以及单位资产不实、虚挂往来等现象。同时, 评价人员能够深入企业, 直接了解、调研企业的会计工作, 及时告知纠正企业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企业的自查和外部指导工作可以更好地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经营、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 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信用。在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下, 企业的会计信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各界所接受和重视。企业的信用已经运用到财产担保中, 而作为信用的基础组成的会计信用在企业信用担保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会计信用等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 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也能够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促使企业自觉维护信用交易双方利益和信用市场秩序。

(3) 完善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实行, 有效地帮助、督促了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健全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使企业能够严格遵守内控制度规定进行管理, 这样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压减各种费用, 有效地防止了企业资产流失, 提高了经济效益。

2、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步形成了讲信用、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但是, 在实行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我国的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结果公信力缺乏。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中, 这就使得我国的信用评价分级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区分经济产品信用质量差异的功能, 进而影响其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另外,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也刚刚开始, 因此, 评级质量的提高以及评级结果的检验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前我国整体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公信力不强, 企业会计信用评价是其信用评级业分支的公信力也难以令人信服。由于会计信用评价结果公信力不高, 因而, 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决策也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 进一步造成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会计信用评价结果不放心, 企业会计信用评级结果缺乏公信力又进一步导致了企业不愿意参加会计信用评价, 影响了企业参加会计信用评价的积极性。

(2) 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与其他信用评价联系不密切。企业会计信用可以为其他信用评估提供依据。在评估企业的商业信用、股票信用等时, 都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企业会计信用的好坏又影响、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守信用单位, 纳税信用单位等信用评价在评级形式上相互独立, 但在内容上相互交叉。目前存在的企业会计信用评价与其他信用评价联系不密切, 造成了重复工作, 不但增加了信用评价的运行成本, 而且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这样就难以发挥出会计信用评价的基础性作用, 影响了信用评价的权威性。因此, 要提高各种信用评价的效率就要将会计信用作为恰当的形成其他信用评估结果的重要方面, 在做其他信用评价时要加强与会计信用评价的联系。

(3) 我国企业参与会计信用评价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主要评价对象是企业, 但参加了会计信用评价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很小部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处于开始阶段, 会计信用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 企业对其评定工作的认识及重视远远不足。一些企业认为, 现行的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对于信用好的企业的优惠政策没有实质性内容, 而对于信用差的企业也没有较好的制约措施。企业花费较大费用参与评价活动, 但企业却无法从评价活动得到应有的益处, 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参与会计信用评价的积极性。

三、提高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对策

1、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1) 评价主体存在的缺陷。我国的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实行时间较短, 政府在推广会计信用评价中发挥的作用很大。我国由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信用的评价, 充当评价机构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也会导致评价机构监管不足。我国虽然在评定过程中引进了社会中介服务, 但信用评定行政色彩仍十分浓厚。政府作为评价机构评价出的结果信服力不强, 进一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同时, 作为会计信用评价机构的财政部门集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管者于一身, 评价工作的公正、独立性和信用评价结果的质量都令人担忧。

(2) 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标准不完善。会计信用评价标准的主要指会计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会计信用评价指标计算出的分数直接决定信用评价的结果。当前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不甚合理, 相应计算出的分数和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我国的会计信用评价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较多的缺陷:会计指标体系设计粗略;会计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不足;会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不足, 各会计指标间缺乏内在联系, 无法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会计信用评价指标不统一, 还没有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3) 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法律依据缺乏。许多企业不参加会计信用评价极大影响了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权威性。而树立会计信用评价的权威性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当前, 法律、法规对实施会计信用评价规定处理较轻微, 对企业信用评价的建立和实施的支持力度不足。

2、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对策

(1) 加强监管企业会计信用评价主体。加强对企业会计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可以间接地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政府在会计信用的起步阶段起了主导作用, 待会计信用评价发展成熟时, 应引入社会中介组织代替政府进行会计信用评价, 同时还要建立一些组织或部门进行会计信用评价管理和监督, 比如建立会计信用评价行业协会及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体, 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参与的会计信用评价监管机构。形成稳定的企业会计信用评价行业监管模式, 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则, 规范执业, 确保提高会计信用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公信力。

(2) 设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会计信用评价指标时, 要本着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设计会计指标体系。由于这些指标要涵盖影响会计信息生成的全过程和会计工作的所有重大方面。因此, 要将评价指标有层次地分为基本指标和调整指标。基本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出被评价企业的会计信用基本情况。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等与会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指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等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关的指标;会计工作条件及其利用的指标;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指标;其他重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企业会计信用评价调整指标具体包括: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外部检查情况指标;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受到的奖惩或关注情况指标以及潜在影响企业报表所反映的其他重大因素指标等。

(3) 加强使用会计信用评价结果。首先, 要畅通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结果的发布渠道。让评价结果能顺利的到达信用信息使用者手中, 使评价结果能够发挥其作用。然后, 应将企业会计信用评价与企业的其他信用评价工作结合, 更好地发挥出会计信用评价的基础性作用。最后, 要根据评级出来的不同等级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管, 发挥奖惩激励的作用, 让金融机构、投资者充分依赖和放心使用会计信用评价结果, 以节省信息使用者的成本。

(4) 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信用评价法律体系。对信用的管理仅靠社会舆论和道德去约束还远远不够,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的做法, 在借鉴我国其他信用评价行业及其他信用法规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在条件成熟时, 由国家制定会计信用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评级行为, 提高会计信用评价的权威性, 为会计信用评级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于丽娟:试论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 2010 (4) .

篇4:物流企业信用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风险;信用分析;分析指标;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672 -3198(2007)11- 0004- 03

狭义的信用风险即信贷风险一般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而造成的违约进而为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信用风险定义为“交易对手无法履行的风险”。借款人和贷款人是信贷关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业务主体。企业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比重一般在70%以上。银行对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同时,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贷款人如银行与借款人如企业等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即一方面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和借款人,通常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企业本身对银行的贷款条件、利率水平、附件条件的了解不充分和本身经营风险的忽视。因此,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和企业需要共同了解、掌握、预防和管理的。

1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测度和管理,离不开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拥有足够现金流量的企业有可能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而那些因没有足够现金流量而缺乏流动性的企业,即使有盈利能力也会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因素主要有:

(1)借款者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以及信用等级状况的多变性。

(2)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通胀率、商品价格等因素的变动。

(3)其他,如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道德风险、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事件的不确定性等。

金融机构在管理信用风险时比较注重分析的几个因素包括:

(1)违约率,美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等公司注重使用债券的信用等级对筹资者在一定期限内的违约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企业信用等级和违约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

(2)清偿率,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期可清偿的金额越大,则信用风险就越小。

(3)信用暴露,是指违约日企业贷款资产的重置成本或资产市场价值的总额。风险暴露的大小受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等的影响。

2信用分析的内容和指标

信用分析是管理信贷风险的主要方法。企业信用分析的目标是评估客户的流动性,判断其偿债能力。

2.1信用分析的内容

一般信用风险评估没有一个能显示企业信用状况好坏的单一指标,而往往必须分析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企业财务报表是这些信息的重要来源。

分析企业信用时,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总收入、成本和利润,它反映了企业的生存能力。

(2)现金流量,它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

(3)资产及资产的潜在价值,它反映企业通过变现应对赔偿的能力。

(4)短期债务和其他负债,它反映企业目前所欠的债务。

2.2信用分析的主要指标

信用分析主要是对借款者在获得贷款后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分析。国外常用的信用分析指标有“6C法”和“5P法”等。

“6C”指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现金(Cash)。

“5P”指个人(personal)、目的(purpose)、支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ive)因素。

我国银监会分布的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信用风险的传统分析方法是以定性分析和指标分析为主的信用分析法,包括影响因素分析法、财务状况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2001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以应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为企业信贷风险的测度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几种信用分析评价模型

(1)亚历山大•沃尔比重评分模型。沃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概念,将企业的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金周转率7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其在总评价中所占的分数比重(权重),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计算指数,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

(2)David Durand和Chesser模型。该模型是由David Durand在1941年最早提出的。银行可以通过该模型预测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从而估测相应的信贷风险。模型变量包括:X1=(现金+变现性较强的证券)/总资产、X2=净销售额/(现金+变现性较强的证券)、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总负债/总资产、X5=固定资产总值/净值、X6=营运资本/净销售额。

Chesser(切斯尔)通过抽取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模型:

Y=2.04345.24X1+0.0053X26.6507X3+4.4009X40.0791X5 0.102X6

由上式计算违约率P=1/(1+e-y),但该模型预测信贷风险的准确度随着预测期的延长而下降。

(3)Z和Zeta计分模型。最早由美国的Edward Altman于1968年提出,主要通过一些关键的财务比率来预测借款人破产的可能性。模型变量包括: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借款人股本的市场价值/负债总额的帐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

Altman(阿塔曼)利用了多样差别法和统计技术,经过大量分析得出Z模型:

Z=1.2X1+1.4X2+3.3X3+0.6X4+1.0X5

判别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p=2.675,但此模型在Z=1.82.99时为“未知区”,判断失误率较高。

1977年Altman、Haldeman和Narayanan对原来Z评分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Zeta模型。新模型的自变量增加到7个,即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指标、规模指标。

(4)Alexander Bathory模型。此模型广泛运用于美国银行信贷分析报告和软件中,该模型适用于所有行业,且不需要复杂计算,模型变量包括:X1=(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银行货款,应付税金)、X2=税前利润/营运资本、X3=股东权益/流动负债、X4=有形资产净值/总负债、X5=营运资本/总资产

Y=X1+X2+X3+X4+X5

Y值较低或呈现负值都表明公司前景不妙,模型指数越高说明公司实力越强。据其统计信息显示,该模型预测公司破产率的准确率可达95%,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的强弱。

(5)A值模型。John Argenti于《企业破产》一书中提出了A值模型,即企业破产预测模型。在A值模型中列出管理不善的所有现象,并给每个现象制定最高分值,根据企业表现打分,总分为100分,企业得分超过25分,该企业就有潜在的破产风险。

(6)骆驼(CAMEL)评级模型。此模型是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价制度。有5项考核指标: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能力(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缩写为CAMEL,采用五级评分制。

(7)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在多种现代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中,尤其是KMV公司以预期违约频率(EDF)为核心手段的KMV模型和J.P.Morgan继1997年推出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Credit Metrics)最有名。虽然这两个模型流行,但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人不易掌握。

(8)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如:胡雁飞、冯珊的7个指标的财务比率模型、布慧敏的13个指标的AHP法评分模型、赵向飞的AHP与模糊评价整合模型,等等。

4企业信用的实证分析

收集了28家物流企业(上市公司)2006年的相关资料,选用了几个模型,使用经营决策和预测系统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这些信用评价模型,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定量评价,也可以按照申请贷款的企业信用评分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而作出比较科学的贷款决策。其结果如下:

上述几个模型分析评价模型的变量主要引用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财务状况能力,企业获利能力,长期资产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切斯尔模型比较侧重短期支付能力;阿塔曼模型侧重获利能力;骆驼评级模型包括了非财务因素,侧重综合能力;沃尔模型侧重偿债能力,等。

从上表结果来看,各种模型测量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切斯尔模型测定的结果是这些企业的风险都较低;而沃尔模型测定的结果是这些企业的风险都为高。因此,在用这些模型分析评价企业信用时,不能简单的选用某一个模型,而应该几个模型同时应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甚至,有时仅凭定量的技术分析也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重要信用是数字无法简单表达的,需深入作出定性分析,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互为修正才能达到较佳的评估效果。

信用分析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基于贷款和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各种分析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引入对保障贷款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提升贷款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

参考文献

[1]于研.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江其务,周好友主编.银行信贷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胡雁飞,冯珊.论模型分析法在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运用[J].特区经济,2001,(3):4547.

[5]朱毅峰,吴晶妹主编.信用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英)布赖恩•科伊尔编著.周道许,关伟主译.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夏敏仁,林汉川主编.企业信用评级——基于国外经验的中国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8]布慧敏.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99100.

篇5:企业信用评价

一、企业信用评价的定义: 企业信用评价是指:由独立的、中立的专业机构,受评价对象的委托、按照“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以标准化的评价事项和内容为依据,用规范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受评对象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行为、能力和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综合评价,并以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的行为。

二、企业信用评价的意义及必要性: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承担的最重要的风险。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进行评级和度量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有效降低风险,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对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受到银行业旧体制的影响,国内开始研究信用风险评级和度量方法的时间晚于其他国家。自2000年以来,为数不少的国内科研工作者积极投入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此可见,对风险进行度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已经成为现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职能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信用风险由来已久,它随着借贷的产生而发展。对于一个贷款企业而言,其能否按时归还贷款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贷款企业不愿意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还款责任,信用风险一旦形成,银行将会因客户违约而遭受巨大金融损失。因此,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

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消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银行借贷的管理效率,从而使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信用评级,可以使资信良好和还款能力强的企业取得所需贷款资金从事经营活动。对于银行而言:其不仅可以拥有适合其风险偏好的标的,取得收益。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过滤资信较差和还款能力较弱的企业,从而缓释银行违约风险。

所以,对企业进行合理而准确的信用评级是相当必要的。然而,信用评级是否合理,评级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级方法的科学性。

三、企业信用评价的程序及等级设定

(一)企业信用评价的程序

1、公司应按照本办法组织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并确认评级结果。根据需要,公司决定是否建立“信用等级评审会"或指定管理部具体负责企业信用评级的管理。

2、担保业务部门负责企业信用等级的初评。担保业务部门要指派项目经理负责收集和初评企业的有关资料,逐个写出全面、详细的评级调查报告,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选择相应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分量表进行计算、评分,填制企业信用等级评审表,然后报同级或上级审批。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日常监控由管理部负责。

3、担保公司评审确定的企业信用等级,属内部资料,应对外严格保密,对以任何形式利用信用评级所造成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4、信用评级必须客观、公正,严禁弄虚作假。如发现企业弄虚作假,骗取信用等级,除撤销其信用等级外,还要采取相应的防范风险措施制裁。如发现担保公司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5、担保公司新受理客户时应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对与担保公司保持 业务关系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评定,及时调整。

(二)企业信用评价的等级设定

1、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九级(AAA、AA、A;BBB、BB、B;CCC、CC、C)。经初评获得A级以上信用的企业将被受理。评价结果有效期为三年。

2、评价指标:企业基本素质、财务状况、管理水平、竞争力和社会信用记录等。

3、颁发全国整规办和国资委统一的信用等级铜牌。

4、核发网站信用电子标识和电子证书。电子标识粘贴在网站首页,点击电子标识后,将显示以信用等级、网站身份信息、客服电话、“用户隐私信息保护”评估为内容的电子证书。

5、申报时间:信用评级工作常年接受企业申报。每年集中在3月份和9月份评审和公布两批。

6、评价流程:企业填写《申请表》→向企业核发《受理通知函》→企业提交《评价申报书》并缴费→征信调查→信用等级评定/评审→公示→向企业颁发铜牌/电子标识→复查。

四、企业信用评估的思路和方法:

(一)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从企业信用风险的内涵出发,充分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核心思想,参考国内外有关信用评级方法,对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二)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

1、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评估标准体系。信用评估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专家分析与专业评估技术人员分析相结合。而科学合理、符合本地经济特点的评估标准体系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评估结论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前提。所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企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客观上要求设置和建立适合这种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也就成为最重要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对现有的评估标准体系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修正,使之与信用建设同步发展。

2、健全评级组织,规范评级程序。为规范和健全评级程序,更好地发挥信用评估的作用,不断提高评估质量,公司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银监局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各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并经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三级四层次的评级组织与程序,即:建立了金融机构(或地区)的初审委、公司专业技术分析评估师的调查分析评估、专家评审小组的审核论证、专家评级委员会鉴证终审,严格规定从企业提出申请委托评估,并签订评估合同书起,到评后跟踪监测的八个环节的评估程序。实践证明,由于有完善的评级组织和规范的评级程序,公司评定的信用等级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权威性。信用等级的使用价值逐步得以体现,在企业项目的招投标、金融机构贷款授信、资本市场融资或投资及企业形象宣传等领域发挥其日益显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评估手段,不断提高评估的科技含量。购买或者自行研制开发领先的信用评估软件,完成信用评估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查询监测、数据整理、信用档案等工作;建设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信用评级的前期工作基本可以利用快捷高效的高端电子技术完成,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承担信用、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信用动态发布、政策推介等职责。

4、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评级可操作性。为使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体系更具可操作性,企业信用评级一般遵循简单性、可比性和公开传播性等国际惯例。简单性原则是指不论评价

过程多么复杂,但评价结果可用一个简单易懂的等级标识给出,便于各有关经济主体在与被评企业进行经济往来时清楚地了解其信用状况;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同一评级体系中,各种类型的企业信用等级的解释与含义基本一致,而不用考虑货币单位、企业类型及地区的不同,从而使同一信用级别的不同企业在风险程度上具有可比性;公开传播性原则是指评级结果和评级方法要通过有关传播媒介在全球市场上公开,以使尽量多的经济主体能获得相同的评级信息。

四、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

(一)传统方法

传统度量方法是以定性分析为起点,结合财务报表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有专家系统和信用评分方法。

1、综合评判法——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种传统的评级方法。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包括以5C法为代表的专家判断法和以5C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评价法,包括品德和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担保(Collateral)、及经营环境(Condition)。也有些银行将信用分析的内容归纳为“5W”或“5P”。

专家系统评级方法的特点是:银行贷款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人员所掌控,并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因此,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关键要素的权衡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专家系统判断法是一种综合评判法,综合评判法就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属于定性分析。从信用评级本身的属性来看,企业信用评级属于一种不确定性的模糊问题,因此,综合评价法的发展趋势是与模糊理论相结合来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从而使评级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但是专家系统判断法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如不能对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判断具有主观臆断性,带有很大不确定性;且判断具有一致性,不能区分哪些是不同类型借款人的重要的共同因素。所以在实践中,专家系统方法应配合其他评级方法一起使用,扬长避短。

2、线性模型分析法——信用评分方法

信用评分模型是传统方法中研究者最多的模型,1968年爱德华﹒爱特曼教授提出了Z计分模型(Z-score model),1977年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扩展后,提出模型,由于信用评分模型使用方便、易于计算,在度量企业信用风险中使用较为广泛。

Z计分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1.0X

5式中,X1为营运资本/总资产比率;X2 为留存盈余/总资产比率;X3为利息和税收之前的收益/总资产比率; X4 为股权的市场价值/总负债的账面价值比率;X5为销售额/总资产比率。Z值越大,资信就越好,Z值越小,风险就越大。

模型包含七个指标变量: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指标、规模指标。从模型的改进发展来看,模型的分类比Z计分模型分类的准确度高,特别是破产前较长时间的预测准确度相对较高。

3、专家系统和线性模型分析法的比较分析

专家系统和线性模型分析法(Z计分模型和模型)都属于传统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都比较侧重于对信用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简单。随着信息经济学兴起,信用风险度量逐步建立起以违约风险为核心的度量体系,而传统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缺乏对违约和违约风

险的认识,理论基础薄弱,难以令人信服。

线性模型分析法都依赖财务报表的账面数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定量分析,不似专家系统只对信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但是我觉得其定量分析的比较浅显,只是进行简单的线性分析,所以它其实仍偏向于对企业风险的定性评估。其次,线性模型分析法克服了专家系统评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业务出现多元化趋势,投资银行和信托业务的开展使得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增强且风险的内涵不断扩大,促使银行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度量和控制信用风险。新一代金融工程专家在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建起了许多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并应用到这一领域。

1、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总体分析

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以KMV(credit monitor model)模型、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麦肯锡(McKinsey)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和瑞士信贷银行(CSFP)的Credit Risk+模型为代表。毫无疑问,这些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正在对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一个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这些现代风险度量模型各有特点,展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建立了以违约风险为核心的信用风险度量体系;(2)大量引入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度量信用风险;(3)尽可能多地考虑外部影响因素。

但是,上述模型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多数模型正态分布的假设难以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的实际分布,实际上,长期债务可以依据其优先偿还顺序、有否担保、有否契约、能否转换等来区别不同的长期债券,因而造成违约的确定的不准确,使模型产生变量不准,需要寻找符合信用风险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代替;2.信用等级转移矩阵的数据来源和全面性仍然受到挑战;3.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未能在计量模型中充分反映;4.现代度量模型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持。如,KMV模型需要一个较为充分的违约数据库作为支持。

对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进行总体分析之后,我们有必要对单个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众所周知,KMV模型与Credit metrics模型是目前国际金融界最流行的两个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下面,我们就以这两个模型为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2、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KMV模型

KMV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利用期权定价原理对风险债券和贷款进行评估由股权价值及其波动率推出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它是以EDF(预期违约频率)为研究的核心手段的模型。

KMV模型是对传统信用风险度量的一次革命。首先,KMV模型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信息,对所有公开上市的的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其次,这种方法的数据来源于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信息,而非企业的历史账面资料,应此,它更能反映企业当前的信用状况,使预测更及时、准确;再次,KMV模型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

但是,该模型也有其固有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模型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EDF进行计量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会计资料信息或其它指标;2.该模型假设企业的资产价值成正态分布,而在实际上,会有所偏差。

3、在险价值方法:risk metrics 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

1994年,J.P.摩根推出了以VaR为基础的风险矩阵(risk metrics),1997年,又推出了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模型——信用矩阵(Credit metrics)。

由于VaR方法能够简单清楚地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又有严谨、系统的概率统计理论作为依托,因而得到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

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现在的市场价值不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因为大多数贷款并不进行交易。第二,我们没有时间序列数据来计算,即现在的市场价值的波动率。对于一些可交易资产的收益采纳一种正态分布的假设之多只是一种粗劣的近似,如果这一近似的方法运用于分析贷款价值的可能的分布就更加粗劣了。

由此,J.P.摩根公司推出了信用矩阵(Credit metrics),旨在对贷款和私募债券这样的非交易性资产的价值和风险进行计算。

我们既不能观察到贷款的市场价值,也不能贷款价值在所关注的时期内的波动率,但是我们可以利用1.可得到的借款人的信用评级;2.下一评级发生概率的变化(评级转移矩阵);3.违约贷款的回收率;4.债券或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差价和收益率就有可能为任何非交易性贷款或债券计算出一组假象的P和,并随之计算出个别贷款和贷款组合的VaR值。

同时,还应注意贷款的价值并非对称正态分布,信用矩阵有两种VaR的度量方法:基于贷款价值正态分布的度量方法和基于贷款价值实际分布的度量方法。

六、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信用评级业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二十多年来,我国信用评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由于历史短、发展不规范以及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评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国际信用评级业相比较,我国的信用评价业还存在以下待解决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信用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或部门、行业性的法规来保证实行,只是在《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条例》等有所涉及。而在美国除了1933年的《证券法》等确立信用评价业的法律外,在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间又陆续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17项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系。

相比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我国急需建立信用评级法律体系,从各个法律层次,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等展开立法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完善基础性法律体系框架,建立强制性推广信用评级结果的法律以及约束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评级标准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一系列法规。

2.企业征信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形成了一个以银行为主体,各征信公司起辅助作用的社会征信体系,该体系无论从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企业资信数据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阻碍企业征信业的发展,且征信企业缺乏权威性,导致企业资信调查报告难以真实、准确、完整地描述被调查企业的资信情况。另外,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且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我国征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发达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状况来看,完善我国征信系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使信用数据开放,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建议一方面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数据库,待时机成熟时,可将自建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结构共享,为我国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信用评级方法不统一

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尚未设立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各评级机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

和交流,其评级原则和方法体系也无统一规定,各机构都有自己的评级体系。在评级方法、评级指标、信用级别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随意性很大,使得我国的评级标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导致评级结果比较混乱。如在企业债券评级方面,存在同一债券在两家不同的评级公司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级别,又如在企业信用评级方面,对信用优等企业,有的设置AAA,AA,A级,有的则设为一级、二级、三级。

4.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的结论不完全依赖对其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结合行业发展、管理者素质等因素的分析,总的来说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价较全面,但指标设置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净利润增长率指标,只考虑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中的近两三年的净利润增长情况。若企业近几年有连续稳定的增长业绩,则计算结果与现实相符,若企业经营结果不稳定,那么计算结果则失去其经济意义。

5.缺乏对评级结果的检验工作

要检验评级标准设置的合理性和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必须对不同信用级别企业实际的违约率进行统计分析,跟踪检测有关财务指标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时间不长,历史数据积累不够,跟踪检验工作滞后不到位,未能对影响信用等级的重大变更及时披露。鉴于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以上问题,我国应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培育评级市场,利用政府部门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潜在的市场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此外,要加快建立信用评级行业协会,强化评级机构的自律意识,从而确保评级机构客观性和独立性,提高评级质量。

篇6: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1)信用评估中介角色的特征

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借贷双方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利益上独立于借贷双方的信用评估中介机构固有的功能,也是企业信用评估的重要目标。借款人要比贷款人更为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并因此可以选择披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由于潜在的贷款人清楚借款人有可能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所以,即使低风险的借款人也很难使得贷款人信任他的信用承诺。如果没有某种可靠的途径来传递相关信息,那么将有可能导致市场失效,即有价值的投资不能获得融资。当信用评估机构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充当中介角色时,能使贷款人在做出贷款与否、以何种条件提供贷款的决策时,获得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详尽调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信用信息和未来前景,相对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可见,信用评估的本质就是信用专业评估人员根据搜寻的财务和非财务的客观信息,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拟定的评估标准对评估客体偿债风险做出判断,为信用供给者提供中介判断信息,在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中介角色的效用日益突显。

3.信用评估的特征

(1)公允性。信用评估的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委托或自觉行为,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评估主体承担着对评估客体进行独立公正判断的鉴定和验证的职责,处于完全独立地位,不受任何干预、干扰,因而也决定着信用评估必须具备社会公证功能,向社会、公众、投资者等提供和创造具有公证的信用等级信息。

(2)广泛性。社会性信用评估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改善的综合反映,它决定着信用等级信息可以为参与市场的各方所共享。适应于各种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等经济组织的需要,并能通过公开传媒公布信用等级,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具有充分的广泛性和社会公允性。

(3)证询性。信用评估作为一项中介服务,并不是在缔造经济承诺契约的各方之间进行仲裁,而是对契约承诺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判,目的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信用信息。因对信用评估客体作出信用等级评定,是社会、公众,尤其是债权人和投资者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信用信息。

(4)权威性。客观实际要求信用等级的评估结果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否则,信用评估将失去其生存发展的意义。所以,信用评估必然选择走信用评估专业人员的评价与信用评估专家组织鉴证相结合道路。

(5)时效性。信用评估结果作为一种社会公允信息,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根据一定

条件,经过综合评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效性。时问、地点、条件等发生变化,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也将随之改变,否则,势必失去其客观可靠的基础和权威性,失去其信用公证的作用。

(6)规范性。信用评估的规范化为企业信用建设创建了良好的平台。企业信用评估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内容的全面考核,做出企业信用状况的整体评价。

4.企业信用评估的原则

(1)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恪守“独立是执业灵魂、质量是生存之本”的评估宗旨。信用评估采取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统计分析和未来趋向预测相结合、专业评估与专家鉴证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严格恪守评估原则和诚实科学的职业操守,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广泛与各金融机构联络和沟通,寻求理解与支持,在坚持规范化的信用评估程序的基础上,积极依靠专家评审组和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鉴证作用,保证评估质量。

(2)坚持“五统一”原则。统一信用评级的意义客观上要求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制度,保证以下五方面的完全统一:统一评级范围;统一评级标准体系;统一评级组织和实施程序;统一信息披露;统一评后监督和跟踪监测。

5.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1)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评估标准体系。信用评估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专家分析与专业评估技术人员分析相结合。而科学合理、符合本地经济特点的评估标准体系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评估结论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前提。所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企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客观上要求设置和建立适合这种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也就成为最重要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对现有的评估标准体系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修正,使之与信用建设同步发展。

(2)健全评级组织,规范评级程序。为规范和健全评级程序,更好地发挥信用评估的作用,不断提高评估质量,公司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银监局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各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并经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三级四层次的评级组织与程序,即:建立了金融机构(或地区)的初审委、公司专业技术分析评估师的调查分析评估、专家评审小组的审核论证、专家评级委员会鉴证终审,严格规定从企业提出申请委托评估,并签订评估合同书起,到评后跟踪监测的八个环节的评估程序。实践证明,由于有完善的评级组织和规范的评级程序,公司评定的信用等级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权威性。信用等级的使用价值逐步得以体现,在企业项目的招投标、金融机构贷款授信、资本市场融资或投资及企业形象宣传等领域发挥其日益显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评估手段,不断提高评估的科技含量。购买或者自行研制开发领先的信用评估软件,完成信用评估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查询监测、数据整理、信用档案等工作;建设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信用评级的前期工作基本可以利用快捷高效的高端电子技术完成,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承担信用、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信用动态发布、政策推介等职责。

(4)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评级可操作性。为使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体系更具可操作性,企业信用评级一般遵循简单性、可比性和公开传播性等国际惯例。简单性原则是指不论评价过程多么复杂,但评价结果可用一个简单易懂的等级标识给出,便于各有关经济主体在与被评企业进行经济往来时清楚地了解其信用状况;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同一评级体系中,各种类型的企业信用等级的解释与含义基本一致,而不用考虑货币单位、企业类型及地区的不同,从而使同一信用级别的不同企业在风险程度上具有可比性;公开传播性原则是指评级结果和评级方法要通过有关传播媒介在全球市场上公开,以使尽量多的经济主体能获得相同的评级信息。

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从企业信用风险的内涵出发,充分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核心思想,参考国内外有关信用评级方法,对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见下图:

上一篇:写鲁迅作文下一篇:熔断器和插座使用安全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