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内容

2024-04-18

答辩内容(通用11篇)

篇1:答辩内容

答辩核心内容

讲述:本文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分析土地产权制度带来的现实问题以及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得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创设土地发展权的空缺;然后,分析了土地发展权创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对土地发展权的创设和实施作了研究。具体内容为: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产权以及土地产权制度,并重点对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理论综述,同时也对土地发展权在土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做了分析;其次,对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现状和创新方向做了探讨,阐明土地发展权是土地产权的突破;接下来,从经济、社会和制度的角度对土地发展权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研究;然后,运用动态分析法对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创设的一系列理论内容加以阐明;最后,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的运行模式,提出我国土地发展权的运行模型:即结合我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土地发展权按照一定机制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配置和流转。

框架:

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发展权:土地产权以及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发展权的定义(是

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改变土地现有用途或者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的权利)、特征(抽象性、潜在性、政策性和工具性);

2、土地制度改革历程(封建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过渡、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换、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用益物权)、现状(土地自然增值的合理分配问题、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问题)、突破(土地发展权);

3、研究的必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加强耕地保护的需要、完善我国现存土地制度的需要)和可行性(从所有权的发展变化来看、从土地法律制度建设来看、从国外经验来看、从我国土地制度现状来看);

4土地发展权的创设:问题(缺位、模糊、归属)、归属(英国归国家,美国归所有者,我国:国家和集体,国家有基本发展权,农民集体有实体发展权)、原则(继承与创新、权力基础原则、合理性与可能性、目的性)、权能(拥有、使用、处分、收益);权利(农地、市地)、变动(创设、让渡、变更、用尽与灭失);

5、土地发展权的实施:国外(英国的国家控制土地发展权、法国的法定上限密度限制、美国的可转让的发展权制度)、我国(宏观配置与一级流转:中英-地方、中观配置与二级流转:县-乡、微观配置与三级流转:具体条件)

问题:

1、背景描述(问题):征地制度招致的钉子户问题,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之后产生的差价问题,农用地转为建设用时农民集体利益受损问题,国家垄断土地供应一级市场与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相结合问题;

2、国内研究:土地发展权内涵(广:用途变、强度增加,狭:用途变更或建物)

3、土改历程: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市地从无偿到有偿。

篇2:答辩内容

我是来自…………….,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指导老师是………….。接下来,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做简要陈述: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互动的氛围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上好一堂课,一个良好的课堂引入恰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亦是如此。高效的课堂引入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原有知识,掌握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这样才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成功。同时我也希望此论文可以对我们这些即将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何为课堂引入。第一部分阐述课堂引入的概念,旨在加强对课堂引入的理解;第二部分为课堂引入的必要性,从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角度阐述课堂引入的必要;

第三部分为一个良好课堂引入应遵循的特点,主要从针对性,启发性,目的性,简洁性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论述课堂引入的基本方法,详细对课堂引入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论述,包括创设情境法,温故引新法,直接引入法,类比引入法,悬念引入法,故事引入法以及实践引入法,并且依据各个方法举例说明;

第五部分为课堂引入方法的思考与总结,旨在引导教师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堂引入方法;

本文采取的主要方法有文献检索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书籍资料和前人研究情况下进行写作的。

其次在本人实习期间,观察一些优秀教师讲课时的引入方法,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引入方法的实际效果。

最后,对大量资料和观察结果以及自己的实践,对课堂引入进行思考与总结。

本文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主要面向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结构上力求整洁美观,条理清楚;内容上力求实用,能够给读者以启发;理论上力求严谨,能够在分析中给与操作上的帮助。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论文中所述的引入方法虽经本人的一一实践,但是鉴于自己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并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引入方法,本文所介绍的只是课堂引入的冰山一角,而要窥得冰山全貌,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总结。

篇3:对技术总结答辩有关问题的探讨

一、技术总结答辩的考评标准

技术总结答辩考评, 是对考生理论指导实践效果的验证, 是对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全面考核。技术总结答辩由“技术总结”和“技术答辩”两部分组成, 各占考评标准成绩的50%。“技术总结”成绩主要根据考生撰写的技术总结来评定, 具体分成“理论知识”、“关键技术”、“业务特长”和“总结格式”四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照各自的技术地位在技术总结答辩中分别占不同的权重。“技术答辩”成绩则主要根据“技术总结答辩”考题和“专业知识答辩”考题的实际答辩情况评定。技术答辩总结考题一般设置两题, 不分权重, 均从考生撰写的技术总结中出题, 即考查考生对本专业理论及技术的掌握程度, 以及对与技术总结撰写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专业知识答辩考题也以两题的题量设置, 同样不作权重区分, 在技师考评相关的专业题库中随机抽取, 以对考生的临场处置能力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

二、目前技术总结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总结答辩问题同时存在于应试者与考评员两方面。就应试者而言, 主要表现为应试能力较差, 答辩成绩不理想。对考生的应试能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其问题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技术总结的撰写问题。二是技术总结答辩准备工作的问题。

三、提高应试、考评能力的措施

考生为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参照技术总结答辩的考评标准, 有针对性地撰写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可以围绕申报者本人的业务能力、特殊技能、关键技术、技术革新、组织管理、学习培训以及帮教指导等方面进行撰写, 确保内容真实, 且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而言, 技术总结应该是自己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或技术的总结呈现;可以展示自己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解决之道, 着重运用技术理论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明解决的效果如何;也应该如实反映自己是否具有本工种相应等级的绝招技术或技术特长, 这些绝招、特长得到何种层级的认可。

(二) 根据技术总结答辩的考评标准, 有针对性地做好答辩准备

第一, 提前做好材料准备。梳理技术总结的主要观点、论述结构和技术关键;掌握技术总结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符号、公式、曲线的确切含义;反复推敲技术总结中是否有论述不清、自相矛盾或逻辑不当的问题, 及时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第二, 掌握临场技巧, 沉着应考。考生应考时, 要充分利用答题前的思考时间, 做一些简短的笔录, 简要列出答题思路或提纲,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考评员以清晰流畅的回答。

“专业知识答辩”的知识覆盖面广, 考题随机性强, 与撰写的技术总结并没有必然联系, 考生一般较难事先准备, 在答辩前应特别重视复习掌握与本职业工种相关相近的业务知识, 拓展知识面;认真梳理本工种职业技能涉及的知识点, 将知识理论的综合运用作为重点, 进行应考预演。

考评员评价能力的提高, 则有赖于自身业务素质与考评标准的统一。也可从几方面着手:

(1) 认真研读技术总结, 参照考评标准, 对考生总结的经验、解决技术问题所运用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并在对其真实性 (可信度) 、科学性、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客观认定的基础上给定分值。

(2) 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对技术总结所述问题进行技术等级的判断。具体而言, 考评员应就考生技术总结表述的“技术难题”、“绝招技术”及其能力与本工种技术等级的知识、技能要求是否有对应关系;考生所阐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绝招是否恰如其分而非夸大其词等问题进行甄别。

(3参照但不拘泥于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文本格式, 判断考生的技术总结写作水平, 并评定考核分。虽然考评标准对技术总结有规范要求, 但文无定式, 格式并不是评定写作水平的核心标准。考评员应据实给定考生成绩。

(4科学规范出题。考评员出题原则是以考生的技术总结为依据。出题范围可适当考虑技术总结中涉及的相关相近的业务技术问题, 但应以本工种等级可以或者应该达到、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业务能力为主;对技术总结显示基础较好的考生也可以抽取总结中涉及的经验、技术难题、处理方法及效果等有关内容编制难度适当的答辩题, 引发其思考, 更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5) 营造宽松的答辩环境, 消除考生紧张心理。如遇考生精神过度紧张时应适当延长答辩时间;如考生对技术关键问题的答辩有不同意见, 应给予适当时间说明解释等。

篇4:论量刑答辩程序

一、量刑答辩程序的特征

当前,我国司法实务中量刑程序的运作方式是:关于量刑的事实、证据与定罪的事实、证据均在法庭调查阶段,由公诉机关出示,辩护人也可在此阶段提出有利于被告的事实证据。之后控辩双方在法庭辩论阶段可以就量刑问题发表意见并辩论。法庭审理后,合议庭对被告人的量刑进行评议,重大疑难案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之后就定罪量刑一并形成判决并向当事人公开宣判。这种运作方式造成了司法实务中普遍存在重定罪、轻量刑以及同案不同判等现象。相对于这种量刑方式,量刑答辩程序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开性和对抗性三个特征。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分离,成为刑事审判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所谓公开性是指量刑过程应当向诉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保持必要的透明度,使诉讼当事人更为充分有效地参与。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量刑的程序公开,量刑的理由公开和量刑的标准公开。对抗性则表现为在量刑阶段,控辩双方集中就与量刑有影响的证据进行质证辩论,量刑结论以经过质证的证据为基础。

二、量刑答辩程序的正当性

量刑答辩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为必须符合诉讼和审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一)量刑答辩程序符合量刑公正原则

量刑公正既包括量刑结果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

一方面,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实现量刑结果公正。比起在法庭调查中一并提出定罪和量刑证据的做法,独立的量刑答辩程序可以使与量刑有关的证据和情节集中在这一阶段呈现于裁判者面前,使得裁判者心中形成比较明晰的、有条理的印象,有利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情节。而控辩双方基于不同的立场会积极地搜集有关量刑的证据,这一方面可以使量刑裁判建立在更全面可靠的证据根据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控辩双方举证不足,法官对量刑情节进行庭外调查时,形成内心的预断和偏见。另一方面,量刑答辩程序符合量刑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保障。一般认为,公正量刑程序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量刑公开,二是量刑程序合理。而量刑答辩程序,无疑是符合这两条要求的。

(二) 建立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增強对当事人人权的保障

与定罪相比,量刑会直接影响到被告人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或民主权利。所以,在实践中,当事人对量刑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定罪,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申诉、信访案件均是对量刑不服的原因。因此,量刑程序的设计要符合体现加强人权保障的理念,最主要的是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河南省高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在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实行“量刑辩论”的实施办法》,之后,在审理死刑二审案件时,审判长总要对被告人郑重的说一句“你有权对自己的量刑当庭发表意见,也就是说,你对自己该不该被判处死刑有发言权。”而在以前,对死刑被告人如何量刑,如果公诉人不提较为具体的量刑建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无权就此发表意见。这是量刑答辩程序增强对被告人人权保障的鲜活实例。

(三) 建立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必要限制

我国刑事立法采用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法官具有在法定刑幅度内的量刑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既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也可能偏离法律规定,给司法腐败留下了空间。因此,法官自由裁量权必须存在,也必须被约束。而量刑答辩程序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的程序,量刑决定受制于控辩双方举证的证据和事实,而且,法官必须在裁判文书中写明量刑标准和量刑理由,这就便于社会各界对量刑的监督,从而对法官形成制约。

(四)建立量刑辩论程序有利于增强裁判的可接受性,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权威

量刑辩论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的充分参与,他们可以了解程序的进程、判决的结果及理由,并且可以对这种结果施加一定的影响,这样,就能使当事人更容易接受量刑决定。由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申诉、上诉,防止没有意义的重复处理,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同时,当事人及公众亲眼见证量刑过程,进而对量刑结论产生信服,司法的权威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起来。

综上所述,建立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实现量刑结论的实体公正,符合公正量刑程序的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机关权威,量刑答辩程序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可以被普遍适用。

三、量刑答辩程序的制度构建

通过对我国量刑程序现状的考察和对量刑答辩程序的价值分析,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测:量刑答辩程序,可以成为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一条路径。

(一)在立法上区分定罪与量刑,确立量刑答辩程序的相对独立地位

建议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可做如下调整:分别情况,对于被告人做有罪答辩的,规定在法庭辩论程序中,就定罪问题进行辩论后开始量刑答辩程序。对于被告人做无罪答辩的,在定罪判决宣告以后,如果法院作出无罪判决,则一审程序终结,如果法院判决被告有罪,则另行开启量刑答辩程序。这种对于被告做有罪答辩和无罪答辩的区分更加科学,是综合考虑正当程序的要求与司法资源的限制得出的结论。

(二)细化量刑答辩的具体程序

在量刑答辩的具体程序设计上,司法机关的尝试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

1.量刑答辩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综合看来,在试行了量刑答辩程序的各法院,除了河南高院将量刑答辩程序限定在开庭审理的死刑二审案件外,北京、广州的一些法院都未限制量刑答辩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笔者认为,刑事案件,不只是死刑案件,都会对被告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产生重大影响,这远非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所能比拟,故而,量刑答辩程序应存在于所有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中,不论是一审还是二审,也不论是公诉还是自诉。

2.量刑答辩的流程

总结各地法院的操作经验,在进入量刑答辩程序后,一般由控方先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然后由辩方针对上述建议进行答辩,并提出辩方认为合理的量刑请求。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并参加庭审的,其本人及代理人可以在控方提出量刑建议后,对量刑发表意见。法官就控方、辩方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在量刑意见上存在的差异,组织三方在法庭上进行充分的辩论,必要时可进行二轮答辩。

控辩双方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可以放弃量刑建议或请求权,也可以对原告提出的量刑建议或请求在量刑辩论终结前进行修正,但最多不得超过两次。

3.量刑答辩程序中的法官的职权

法官享有的审判权可以分为三部分:庭审主持权,案件审理权,裁判权。据此,法官在量刑答辩程序中的职责主要有:宣布进入量刑答辩程序,告知被告人有权就量刑发表意见,主持答辩,作出量刑决定,宣告量刑决定。在量刑答辩中,就有关事实、证据有疑问的,法官可以对控辩双方和有关证人发问,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庭外证据调查。

4.量刑答辩程序中量刑结论的作出与宣告

篇5:毕业答辩ppt内容

毕业论文答辩的PPT应该包含哪些内容?【1】

01

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

02

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03

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04

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

05

重头戏自然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

06

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07

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毕业论文答辩PPT幻灯片演示效果与内容设计问题【2】

完成毕业论文后,如何在答辩中把写作思路展示给导师,一般来说,这是本科或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因为论文答辩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论文能否通过,答辩能否顺利毕业。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普及,现在都采用电脑幻灯片演示的方法辅助答辩,每个学校都有这种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论文的写作上。

对于论文答辩时如何准备、怎么演示却基本上忽视了,以致于学生在答辩现场演示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本人又不易觉察,答辩效果因而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影响以后的顺利毕业。

可见,答辩的演示其实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受到重视。

同时,我们发现,有关论文写作的研究有不少,而针对答辩所产生的问题的研究却极少涉及。

基于此原因,笔者收集了一些学位论文答辩演示的实例语料,结合自身参与答辩的经历及论文指导积累的经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优缺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期对毕业生了解论文的答辩演示技巧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同时,本研究也对论文指导教学起借鉴和参考作用。

本次评析采用的都是真实语料,是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某班学位论文答辩所使用的幻灯片演示所做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主要对论文答辩电脑幻灯片演示的视觉效果及内容设计等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论文答辩演示的视觉效果

在答辩的现场,打开文件给答辩委员的第一印象是幻灯片的视觉效果。

在软件设计上,微软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设计模板,即幻灯片的背景画面。

31位同学都充分利用了这些模板,几乎无一重复。

这些背景画面使观众在幻灯放映的过程当中不会感到单调乏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幻灯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向观众展示答辩的主要内容提要,它只是整个答辩过程中的视觉辅助手段,不可以喧宾夺主,更不可以影响到放映的效果。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选用模板时,为了画面的新颖和漂亮,选用一些过于花哨的背景画面,这些画面遮挡了文字部分,使观众很难分辨清楚,反而影响了放映的效果。

例如,范艳同学的幻灯就是画面旁边的装饰性花朵太大,遮挡了部分文字;而曾俊同学的则是背景画面有些花哨,使文字显示不清楚。

其他大部分同学的背景选择都比较清晰,有些同学没有采用任何模板,在形形色色的画面中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幻灯片视觉效果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文字部分的展示。

幻灯片只是整个答辩过程中的视觉辅助手段,它应当向观众展示的是答辩的内容要点,而不是答辩的讲稿。

然而,浏览这31个幻灯时我们却发现,为数不少的一部分都是大段的文字堆积。

一些是在标题下成段的文字,一些甚至没有标题,只是几段话堆在一起。

当大量的文字放在一页幻灯上,字体不可避免的变小,这样的视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观众更不可能有耐心去看,也不可能看得清楚了。

结果就是不但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可能造成答辩委员心理上的反感。

同时这样很容易造成跟着幻灯上的文字照着读的情况,这也是在口头答辩中要极力避免的。

在这31个实例中,以上所说的情况并非少数,尤其是在背景介绍或者文献综述部分,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比如陈舫、邱丽和周桐等同学的幻灯文件中,连续七八页都是没有标题的小字。

在周彤同学的研究方法和计划这一部分里,各段其实是按步骤分出的(…then…next…finally…),如果把各段的要点分条列出,然后在答辩时进行口头阐释,效果会好得多。

应该说大部分同学的幻灯文件都可以像这样进行改进。

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应该是害怕在现场由于紧张而忘词,所以才把想说的话全部都写进去了。

最根本的还是要认识到幻灯片的功能,准备充分,应该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顾奎同学的幻灯文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文档清晰、简洁。

在答辩的过程中(笔者在场),他充分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再加上逻辑清晰的幻灯片的辅助,取得了相当好的现场效果。

另外,其他一些同学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出关键词,使之更醒目,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二、论文答辩演示的内容设计

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问题、假设、内容、背景、方法、文献综述、参考书目等等。

各位同学的研究内容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都在以上范围之内。

1.内容的选择。

论文答辩的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把书面提交的研究论文中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有必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

研究问题应该是答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大部分同学的问题都在3~7个左右。

有些同学先提出一个大问题,然后细化为几个小的研究问题,这种安排非常不错,也更有利于引导听众的思路。

另外还有个别同学用research issues的形式来代替research questions,提出了6个研究任务(可以理解为研究的目标),虽然没有以明确的问题形式提出,但是后面有每个任务的所需文献和具体内容的解释,有利于听众的理解。

当然,在答辩中最好还是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要提到的是,陈琳同学的研究任务过于广泛,所涉及的理论和文献也很多,超出了一篇学生论文所能涵盖的范围。

在谭芬同学的答辩文件中没有任何可以看作是研究问题的部分,只是理论部分加上一些译例的`分析,应该说,这篇答辩演示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研究方法跟研究问题一样,也是论文中不可省去的部分。

同学们在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是不清楚什么是研究方法,常常把不是方法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列出,这些都属于研究方法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再深入讨论。

从这些实例来看,研究方法很明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郝隆平、谭芬同学的文档中缺少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甚至陈杰同学虽然专门做方法论方面的论文,都没有讲到自己的论文采用了什么方法。

范华同学的研究方法被放在了introduction当中,并且没有明显表明,听众如果不注意就很难找到。

罗惠同学的文件中虽然有研究问题这一部分,但细看下来,这一部分的内容实际相当于一些文献综述,是对某个理论的解释,根本没有提到任何要用到的方法。

由于时间的限制,答辩时可能没有时间做全面的课题背景和文献综述,但是完全不提这一部分的内容又使得整个展示不够完整,所以,对这部分的内容有选择的点到为止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文献综述这一部分,结果使口头答辩变成了对某个理论讲解的课堂,这是没有搞清楚论文答辩的目的造成的。

例如,胡林同学的幻灯片共有30页,其中大量的篇幅都是讲解关于SI,CI以及anticipation的内容和各种公式,并在现场发了两张handout来辅助她的讲解。

利用handout和图解的形式固然很好,但是,却没有搞清楚听众已有的知识和答辩的主要目的。

由于时间的限制,胡林同学的展示最终被答辩委员打断,应该说效果并不理想。

其他很多同学的答辩也多少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没有大的篇幅,在此不在赘述。

由于在口头答辩之前,同学们已经递交了书面的论文,所以,有些同学的幻灯片中没有参考书目这一部分也不为过。

如果想列出参考书目,让听众了解你的知识背景,那么最好是将参考书目分类列出。

但是大多数列出参考书目的幻灯片都属于不加分类的罗列,字体又很小,这样的话就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作用了。

还有一些同学(李琳等)在论文演示中加入了关键词定义这个部分。

如果这些词是常用的普通含义的词汇(如文化、幽默等),就没有必要加这个部分了。

如果研究所涉及的关键词不常用,或者有特别含义,那么加入关键词释义是合适并且必须的。

例如,在李兰静同学论文中的一个中心词“androgyny”,这个词既非常用,在研究中又有其特定意义,所以有必要给出其定义。

李兰静同学没有在开头,而是在稍后的部分对其进行了解释。

在现场答辩时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前进行解释,这是没有事先预料听众的反映造成的。

2.内容的安排。

决定了论文答辩各部分的内容之后,就要来看怎样安排它们的顺序了。

一般来说对顺序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要合乎逻辑,有利于听众对作者写作思路的理解就可以。

在具体操作中,大部分同学都采取“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参考书目”这样的顺序,当然,其中还有很多不同选择,大多数都思路清晰,但也有一些不够清楚的。

比如,赵雨洁同学的幻灯文档,整体的结构是“背景-相关文献综述的优缺点-研究动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和简要计划-研究的个案-方法-参考书目”,看起来比较混乱,让人找不到重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

有不少同学在第一张幻灯中会给出展示过程的提纲,听众对答辩有整体的把握,比没有提供的效果要好些。

胡友蕾同学利用电脑技术,在第一页幻灯,即研究题目的旁边列出了部分提纲,并提供个部分的链接。

这样,在展示的过程中听众可以随时了解其提纲和展示的进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束语

篇6:民事答辩状内容和写法

民事答辩状内容和写法

1.标题:写“民事答辩状”。

2.当事人栏:标题之下,直接列写答辩人的基本情况。 列答辩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职务,单位或住址。

3.案由部分,主要写明对原告某人为什么案件起诉进行答辩,对何时收到起诉状副本,可写可不写。

篇7:拟晋小学高级教师答辩内容

学科:科学

一、关于“情境”:

1、为幼儿创设了怎样的情境?

答:我为幼儿创设了以下情境:

(1)我们去旅行——活动开始,我设计了“我们去旅行”的情境,然后幼儿在活泼、动感的音乐声中踏上了旅程(开火车),大家来到一片黑洞洞的世界:“鼻子的家”(课件)。

(2)猜猜看:在第一个画面“鼻孔里”出现时,请幼儿猜

猜我们来到了哪里?幼儿自由猜测……在幼儿猜测时,课件中出现了画外音:“我是鼻子”。

(3)到小熊家做客——在幼儿了解鼻子的结构及作用后,我为幼儿创设了“到小熊家做客的情境”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此活动中,兴趣盈然地在闻闻各种食品及物品后,开心地品尝食物。

2、这些情境为此活动起怎样的作用?

(1)我们去旅行——活动开始时,为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2)猜猜看——在“鼻孔”里,幼儿的自由猜测,为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机会。“画外音”又及时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非常渴望看到即将出现的事物。

(3)到小熊家做客——在幼儿了解了鼻子的结构及作用后,使用自己的鼻子闻闻各种气味,使幼儿知道自己的鼻子作用很大。教师这时又及时地教育幼儿保护自己的鼻子。

二、活动中,你是怎样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

篇8:答辩内容

一、积淀“科学探究”知能, 储备专题答辩基础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 将“探究活动”的不同环节, 依课程体系及学生的知能基础, 进行有计划、有目的、阶段性的分别训练, 以丰富知识、培养技能, 从学习中感受“现时快乐”。

1. 把握信息, 知能整合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生活中留心观察, 用心积累把握信息, 便于“发现问题”, 而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作出假设”的基础。认真思考, 积极尝试, 将各种知能信息分解、整合, 能快速“作出相关假设”。

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是初中生物课的首个探究, 为储备学生知能, 课前主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 课内重点激励学生结合文学基础, 认真思考, 连横合纵, 知能整合, 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提出感兴趣、欲探究的问题, 并总结出针对问题作出相关假设的简便方法。即:“把‘问题’的‘疑问句’变成‘陈述句’就是‘假设’”。

2. 设计切实可行的流程方案

丰富多彩的生物课教学内容, 决定了“探究活动”的多样化。如何培养学生收集有效信息, 勤于动手, 乐于合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设计切实可行流程方案的关键。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在设计流程前, 自主分析, 确定探究的内容、方法, 构思提纲, 课上交流程序设计, 修改完善流程方案, 提出注意事项等, 即可保障探究流程设计的切实可行。

3. 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

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程序等准备过程, 由课内移

以前, 人们常说,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如今除了数理化, 还有语文、外语等都被人们重视, 而历史课无论是社会、家庭, 都把它看成是副科, 学生上历史课也是敷衍了事,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上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就给我们这些历史教师提出了难题。

为了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 让历史课焕发生命活力, 我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结构体系, 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 满堂讲, 全程练”, 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进入一个令人如痴如醉、引人入胜、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驰骋在广阔的历史舞台, 交融于鲜活的历史人生, 他们如身临其境, 感觉生动具体, 形象逼真, 远离抽象、枯燥的历史事物, 强化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了以下具体的教学措施: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根据高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我在讲授新课时, 设置疑点, 制造悬念。比如, 我在讲“戊戌变法”时, 先提问:戊戌变法为什么发生在19世纪末?那时的中国怎么了?为什么新政只推行了103天?遇到什么问题了?这样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

二、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我们较远, 采取情景教学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如扮演参加“五四”游行的学生, 学生领袖散发传单、旗帜, 并领导大家大呼“五四”爱国口号。游行完毕后, 又扮演罢工领袖, 率领工人罢工, 体现“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通过这种方法, 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历史, 由于在扮演过程中, 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参与, 必定在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使他们愿意上历史课, 乐于上历史课, 克服厌学情绪。

三、穿插事例, 感受历史

在授课过程中, 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 一句幽默话, 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 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王朝腐败无能时, 插入“马桶御洋兵”的故事, 既吸引学生听讲, 又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腐败无能,

形式:自主独立或合作。

(二) 答辩

时间:节后第一课时, 30—35分钟。

规则:举手发言、认真倾听、质疑礼貌、答疑文明, 分散答辩。

4. 撰写报告, 终结探究

撰写探究报告, 是科学探究必备素养, 是发布科研成果与人交流的基础。结合初中生已具备的编撰能力及自主探究的亲历感受, 培训撰写探究报告, 辅助学生为终结探究活动。

如:2007年“我的探究活动”。

通过交流答辩, 展示探究报告, 既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又总结了“撰写探究报告”的一般方法, 将自己针对某一问题所进行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及依据在此过程中记录的数官僚的愚昧无知, 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还有些事例可以和当前的社会形势、时事结合起来, 如还没有解决的台湾问题, 可使青少年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并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 既使学生感到历史有用, 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

四、启发教学, 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 将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知识点, 用问题的方式提出来,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

在讲鸦片战争背景时, 我创设如下环节。先提出问题:

(1) 据资料显示, 当时从英国到中国走海路要四个月时间, 英国为什么不惜巨额费用要侵略中国呢?

(2) 19世纪中期的世界和英国发展状况如何?为深化主题,

(1) 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 英国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

(2) 英国用什么来扭转贸易逆差的?结果怎样?

(3) 中国为此采取了什么行动?

根据这样层层质疑, 既吸引了学生, 又提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五、形象板书, 知识传授的渠道

板书是直观、形象、无声的教学语言, 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所以使用什么样的板书,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至关

在教学中, 我经常借助于数码、符号、简短的词句, 设计图表示板书, 画一些简图, 这样能使知识形象化, 抽象知识具体化, 复杂知识简明化, 充分体现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的时间发展的特点, 提示历史概念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从而充分刺激学生视觉系统, 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 构建学生形象、直观、具体的知识体系,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 使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了学生的主体需要, 个性得到了张扬。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

(迁安第二中学)

据、现象等资料, 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等加以整理, 编辑成文, 并将探究记录附于其后, 就是探究报告。

三、适时评价, 促进发展

在整个探究活动教学流程中, 改革评价体系, 把单题评价与总结评价结合, 个案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尊重学生人格, 承认个体差异, 激励为主, 师生互动, 变传授式探究活动教学, 为“现时快乐”的心理感受, 从而使师生重新认识、完善自我, 促进师生人格发展。

模拟答辩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 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研究性、创新性等方面,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愿望等方面, 日趋成熟, 使教学事半功倍, 但仍有许多问题, 有待解决完善, 诚望广大同行朋友不吝赐教。

(平顶山市四十三中学)

摘要:营造“现时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 积淀学生科学探究的知能基础;创设专题模拟答辩, 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法体系提升与完善师生自我认知, 形成和发展师生良好人格。

篇9:毕业祭:答辩

在这热闹的开学时分,我不禁想告诉学弟们:

虽然这可能将是一段散乱又漫长的旅途,但最后风景属于你们。

记得当初只身一人到学校,我是班里最后一个报到的。虽然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茫然,但学校毕竟像个保护伞,我们不至于被雨淋透。

拿到通知书时,我从未想过要让家人送,就像父亲说的,自己省的学校,这么近,有什么好送的?我笑问,那要是东北或者南方呢?他笑说,那么远,就更不用送了。我一时语塞,竟无语作答。

于是,我带着简单的行李上路,开始一段为不少人所羡慕的旅途。走到大四,累积了好多物品,很多都无法带走,只有让它们原封不动地呆在原地,然后带着累赘的东西,踏上又一段旅途。

当我拉着行李箱,在人群里往前挤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大学已经结束,也许对我来说,大学早已经在两年前结束,此刻不过是走个过场。

万万没想到,在临走之前,大学补我一刀,弄得我手足无措,依稀听到“doublekill”的声音在宿舍里回荡。

以前,开学时,我总是第一个到;放假时,最后一个离开。这次却是第一个离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时间倒退到毕业答辩,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别人轻轻松松地就答辩完,然后顺利毕业,而我为了这次答辩,费尽了心,异常地不顺畅。从开始交论文那刻起,推迟两个字就在我耳边萦绕。导师建议推迟,我好说歹说,终于签了字。论文到了答辩组,毫无悬念地被退了回来。导师说,修改得不理想的话就要推迟了。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我几乎没有睡觉,夜以继曰地修改。导师看出来,我的论文再怎么修改也就这样了。导师说,你再交论文时,对答辩组老师说已经非常尽力地修改了。我胆战心惊地交了论文,毕恭毕敬地向答辩老师道歉。如果是以前,我大概丝毫不会理会推迟,可是看到别人晒毕业照、晒散伙饭聚餐,我异常地担心甚至恐惧,生怕自己无法正常毕业,影响后续的工作。

依稀记得,改稿到凌晨两三点,寝室的灯早熄了,室友已经睡着了。我找到打火机,走到窗户旁,拉开窗帘,望着白天喧嚣而此刻无比静寂的校园,我打着火机,点燃烟。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叙述当时的辛勤,我在每日便签里写到:那些低到尘埃的种子,会让你在荒漠里开出花来。那些痛不欲生的经历,会让你在绝望里看到救赎。

抽了两口,我摁灭了烟。我对烟没有癮,甚至有些讨厌烟味。在深夜里不由得点燃烟,真的应了那句“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人”?然而,愁绪也如这烟,让人看不透摸不着却萦绕于心。我想象中的毕业应该是欢歌笑语,有酒有肉,醉里睡,梦里醒,至少是离别之际,大家互相道一声后会有期,虽然也知道大部分人其实是后会再无期。

答辩之前,我被答辩组长叫到办公室。我好说歹说,终于得到答辩的机会。也不知道是感动了老师,还是感染了自己。如果真不让我答辩,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于答辩,我心里有些忐忑,在前夜,我照常睡不着,也看不进任何东西。我对论文熟悉到想吐,却又吐不出来。于是,夜成了最后的慰藉。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有种高考前的感觉,紧张与否,身体是瞒不住的。

在办公室外等待答辩,时间突然由水过成了冰,仿佛静止了一般,终于还是等到了进场。我面对四个答辩组老师,用一口蹩脚的英语,开始竭力为自己辩护。然而,我根本不想辩护,我还没有达到可以自创理论的地步,于是理论与分析几乎与前人的论述一样,只不过变了下顺序和形式。答辩后,我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到操场走了一圈,手机外放了一首《Graduation》。青春大概就这样结束了,大学就这样过去了。

在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惊喜,而是对证书发了很长时间的呆。我望着校园里的风景,鸟儿在枝头呜叫,枝儿在树上伸展,在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静谧。谁都知道,拿到证书意味着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我们都将告别这里,告别学生时代。

参加毕业典礼的那天,与往常并没有多大差别,地点在体育馆,是四年前我们刚来学校报到的地方。大学,这里开始,又在此结束!

篇10:毕业论文答辩PPT主要内容

管理系2014届毕业论文答辩PPT主要内容

1.研究概述: 简明扼要(一两句话)说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简要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2.研究框架:研究的展开思路和论文结构、逻辑

3.研究方法与过程:采用了什么方法?在哪里展开?如何实施?资料是怎样获取的,参考文献怎样处理的。

4.主要结论及创新点:自己研究的成果,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多用图表、数据来说明和论证。

5.存在的不足

6.致谢

注意事项:

1.PPT演示时间:3-5分钟

2.不能照念PPT

篇11:答辩内容

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对课本上的重点篇目非常熟悉!对于现代文来说作者、题材、课文重点、重点句子词语、中心思想等你都要明了。对于文言文来说,要求学生掌握的,你必须也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要求背诵的古诗古文评委或让你背诵,或让你默写,重点句子词语会让你翻译,易错的句子会让你板书,古文的文体知识,句式,名句赏析都会一一考查。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七部分 新闻知识

1、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2、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3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主标: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4消息的特点。:

1、传播性

2、时效性

上一篇:卫辉工商局-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下一篇:沂南县湖头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