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的演讲稿

2024-04-28

感悟的演讲稿(精选12篇)

篇1:感悟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成长的方式多种多样,成长的体验也不尽相同。然而不管是咖啡式的成长,菊花式的成长,还是茶叶式的成长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领悟的。

咖啡式的成长

咖啡是苦涩的,犹如我的成长一般忙,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不能抽时间去进行我的课外娱乐。无法放松自己,在家长与老师的双重高压下。我的身体早已劳累不堪而屡次的挫折与失败更使我的心灵疲惫不已。这时,一杯黝黑的咖啡是我的最爱。那种又苦又涩的味道,令我难以忘怀,像是我的内心独白,成长就是这杯咖啡的味道,在成长中,我学会体味苦涩。

菊花式成长

我喜欢观察炮制菊花的过程,先将菊花放入杯中,加入开水,菊花在里面慢慢地煎熬着。最后,用最缓慢的方式打开自己被晒干的花瓣。用尽所有的力量展示最后的辉煌。一朵硕大而剔透的菊花映入我的眼帘。如同静静的种子默默发芽。古老的树干上冒出的新芽,成长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而成长中,总是伴随着淡淡的惆怅与忧愁,但也因成长,教我们学习菊花般坚忍的意志,因为成长,我学会忍耐和感悟生命的真谛。

茶叶式的成长

泡茶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之前,茶叶总是浮在表面,令人生厌,但之后,它就会慢慢沉入杯底静静释放自己的芬芳,真正的成长就像这沉入杯底的茶叶一般,它不轻浮,不急躁,成长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升级,自我提升的过程。

你体味过咖啡般的苦涩吗?你拥有了菊花般的意志吗?你学会了茶叶式的品质吗?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篇2:感悟的演讲稿

是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母亲付出了多少辛劳与汗水啊!与孔子齐名的大儒“孟子”,早年丧父,孟母“以荻画地”教他学问。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三迁家园,终于造就了一代“亚圣”。当我们犯了错误,母亲善诱劝告却毫无作用,看着那高高举起,尔后又停在半空中的母亲的手,是“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啊!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的是让你懂得做人处事的准则,为的是让你拥有披荆斩棘的气魄,为的是让你无愧于这份母爱。当一个慈祥的母亲挥掌一击时,更多的`痛感在她的心上,几乎每个母亲责罚孩子都要流泪,泪水中全是心疼,满是责备。正如文中所说“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一棵小树,不修剪枝杈,便无法茁壮成长,甚至无法成才,一只雏鹰,不经历挫折,便无法独自飞翔。母亲的每一次责打都是一种磨炼,她,独自承受着痛苦的考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的成才,她宁愿惩罚自己,“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母爱是精心呵护的温存,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是亘古不变的挚爱,是血脉中流淌着的情感。在你幼稚的泪花中,在你跌跌撞撞的脚步中,你可体味到母亲的辛劳?当你每一次失败,每一次迷惘时,你可感受到了母亲的焦虑?你的成长快乐中,又伴随着多少母亲的痛楚?

篇3:感悟的演讲稿

一、融字词训练于理解文本内容之中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而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必须从日常的阅读教学抓起。阅读教学, 尤其到了高年级, 如果还将字词训练单一、机械地进行, 不与课文联系起来, 难免会导致课堂缺少应有的生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明确提出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尤其强调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阅读教学中, 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就语文教学中的字词训练来说, 字词训练贵在自然。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孙世梅老师上《秋天的怀念》时, 抓住“跑”和“踩”两个字, 让学生从字形体会字义, 进而又由字义体会文意。如: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说一说, 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

生:我从这里读出了母爱。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师:同学们, 她注意到的这一处, 你们注意到了吗?那孙老师问问大家, “跑”和“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因为作者双腿瘫痪了, 所以他很向往“跑”和“踩”, 所以母亲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词, 不要再伤着他的心了。

师:你读懂了母亲的心。老师问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师: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吗?

生:“踏”。

……

师:同学们, 我们说出了这么多带有“足”字旁的字, 可如今, 这些动作, 儿子都不能做了, 所以, 这些字眼也成了母亲最最忌讳的。母亲得有多小心、多谨慎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孙老师融语言的训练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 既整合出了带有“足”字旁的字, 又加深了学生对文中母亲小心、谨慎的理解, 发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 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将语言训练、理解文本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 当然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作用或指导作用的语文知识, 但学习这些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 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和语法规则教学的过程, 而是一个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相交融的过程。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要发展其思维能力, 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应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 充分利用生活学习语文。如贾志敏老师教学语言训练的片段:

教师板书:青蛙是_______

师:能用这句话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吗?

生:青蛙是人类的朋友。

……

师:说得真好。我把“青蛙是_____”中的句号改成逗号, 变成“青蛙是______, 是_______, 也是_____”。请你们说一句。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 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也是人类的朋友。

师:句子是通的, 意思也明确, 可是读起来不太顺畅。

(教师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站在自己两侧)

师:这样排队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排队要从矮到高, 矮个儿排在第一。

师:对呀!, 人排队要有序, 句子排队同样也要有次序, 你们明白吗?

生: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是庄稼的保护神, 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这里, 贾老师深入浅出地把排比句的层次、抽象的逻辑学原理讲得浅显易懂,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语言, 获得了知识, 积累了文化。

三、将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担负着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 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 如果不搞语言训练, 基本的语言知识如字、词、句、篇没有落实, 偏重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课就成了思品课、图画课、地理课。其他学科只“因文解道”, 即以教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为目的;而语文学科既要“因文解道”, 又要“因文悟道”, 即要以教学生掌握课文表达形式为目的。所以, 语文教学既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 又要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此,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中也有明确的要求, 不仅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 “注重情感体验”, 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第一学段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三学段在阅读部分的第五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参加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王春燕老师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把“欣赏、品味经典名著的语言”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体现了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的深度思考。王老师带领学生对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 每受天真地秀, 日精月华, 感之既久, 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 一日迸裂, 产一石卵, 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 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 却会行走跳跃。”等语句进行了反复比较、诵读。一篇课文, 到底该怎么教?是以语言训练为主还是以感悟人文内容为主?对待不同的课文, 要分析课文的特点, 确定课文的功能后, 再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 可依照王荣生博士界定的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4种文本功能来确定。

篇4:李燕杰:一个演讲者的感悟

我说话时,通常十分注意听众的情绪,从他们面部表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特别是从听众眼中与口形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主张,是同意,是反对;是高兴,还是厌烦?从听众表情变化中体会到自己的语言内容是否得体得当,从而进行自我调整。这个一去一来,一来一去的过程,我称之为演讲中的反馈。

我在平素读书时,十分注意搜集有关资料,“卡片纸随身带,遇到新事记下来”。记得一位导游在给日本朋友介绍中国洞庭湖如何美好时,一位日本客人说:“我们日本静冈也有一个美丽的湖像洞庭湖,名字叫琵琶湖。”导游马上说:“琵琶湖不在静冈,而在滋贺,对吗?”这位日本朋友说:“对,我讲错了!”“你真了不起,对我们日本如此熟知。”日本客人马上又问,“你知道我的家吗?我的家在山口。”导游马上说:“贵县很有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贵国历届首相有12人出自贵县。”日本客人说:“你简直是日本通啊。”

许多演说者经常会直接批评听众,对此,我一直相当反感。所以,我讲了几千场演讲,几乎没有直接批评过群众。记得有人讲,从声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绝大多数耳朵而言,批评是刺耳的音符;赞颂是动听的旋律。

演讲时,既要向群众做宣传,教育群众,有时也要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如闻一多《最后的演讲》,就有批评,有斥责,有时如雄狮怒吼。翻开古今艺苑画卷,真可以说是高山巍峨,群星闪烁。那些大有作为的文人们都具有高尚完美的品德。从屈原、司马迁,到鲁迅、闻一多,没有一个不是品德高尚者。他们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他们不慕荣利,不畏强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由于他们思想上达到了至高至尚的境界,他们的作品才有可能达到至高至尚的成就。

我算不上博学,顶多是比年轻人多吃几碗干饭,多读了一些书,多走了一些路,多吃过一些苦。书,是要读的,而且要抓紧时间读,多读书,读好书。古往今来,那些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多受益于刻苦读书。宋人欧阳修主张“三上”(在三上读书):马上、枕上、厕上。清人张之洞主张“三贵”:贵博、贵精、贵通。史学家翦伯赞主张“三法”:一通读法,二重点读书法,三做笔记法。鲁迅先生讲“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三国时代魏国人董遇常教导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总之,抓紧时间,认真读书,广泛阅览,对造就一个演讲家是有好处的。但是,青年人总爱在自己的聪明上打转儿。

其实不管你先天如何,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只有勤学苦练,不耻下问,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激起智慧的浪花,登上由失败堆砌起来的成功之塔。“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一天到晚地空想,不如学习片刻得益大。有人曾说梅兰芳也没什么了不起,他就仗着天才。实际又如何呢?梅兰芳60岁时,为了演好《霸王别姬》中舞剑一场戏,床头总是挂着一把宝剑,梅兰芳为了向俞振飞学习昆曲,他一字不苟,一音不苟,一腔不苟,一次只学一两句,一出戏要学一二十遍,孜孜不倦,取长补短。可见成功不全是依靠天才。有人说莎士比亚是靠天才,其实莎士比亚也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精细观察,才做到了:只有医生才能懂得的职业语言,在他的笔下真实地体现出来了;只有律师才能掌握的术语,也在他的剧本里出现了……

不论从事任何职业,勤奋努力和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主要条件(当然这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说话是一种动态艺术。时代在前进,人的思想在变化,日新月异,怎么办?必须常讲常新。我们的年龄一天比一天大,如果不注意学习,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必然逐渐老化。所谓老化,即僵化。怎样避免僵化呢?首先要医治贫弱的病根,而这病根正是坐井观天、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要善于寻找源头活水。

篇5:感悟幸福的演讲稿

我的家像千万个家庭一样平凡,我的家也像千万个家庭一样幸福。

我的家由弟弟、爸爸、妈妈和我组成,所以它是一个温暖的家。虽然我和她们有时也会闹小矛盾,但是到了第二天,我们的矛盾就被爱与亲情化解了。

我先介绍介绍我的家庭成员吧,妈妈——是家里的后卫,她非常能干,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她负责,妈妈做出的饭菜美味可口,有时间她还会和我们一起玩,不像爸爸经常出去工作很少和我们在一起,只是今年是我们在一起过生日的。还有我的小弟弟,他可是一个十足的捣蛋精,在家里发生的坏事都有他的份,我可是怕了他了,他不但非常捣蛋,而且每次都是针对我的,有一次他给我端过来一杯水,我正在做作业呢,也没看就一口喝了下去,我整个人差点张了过去,这个小坏蛋给我倒得竟是醋,你说他顽皮不顽皮。

篇6:感悟幸福的演讲稿

大家好!

清风,白云。花色,书香。

清晨,一束朝阳穿透白云。芍药花上的露珠剔透晶莹,白头翁在欢愉高唱。带上几本书,来到天台静静翻看,指尖抚过书页,风卷墨香。

阅读是最美妙的幸福。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书可以涤荡心灵,提高境界。在“缺月挂疏桐”的寂寥意境中,我能感受到苏轼被贬的那份孤寂,体会到他的不同流俗;翻开另一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东坡先生的豁达又使我钦佩不已。再细品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令人叹息。一本《宋词》,多种心境,品味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滋味,清风拂面,幸福之感萦绕心头。

置身优美的环境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汕头的环境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想起前阵子北京的雾霾,担心之余不免庆幸自己生在汕头。这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风儿一直那么清凉。汕头是沿海城市,大海带来的馈赠更是滋润了人民的生活。长在海边的孩子永远能尝到最新鲜的鱼儿,拾到最美丽的贝壳――这乃是我儿时最心爱的玩物。

合上《宋词》,收回飘飞的思绪,拿起手边的一本《名人传》。看着贝多芬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仍呼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时,我被这惊人的坚强意志深深震撼了,继而又开始沉思:近几十年来,从贫困到繁荣,汕头在一步步的发展中经历了多少困难,然而她经受住了考验,战胜了磨难,发展成为今天这般美丽的模样。这不正是极好的精神写照吗?勇敢地与磨难抗争,勇敢地将其战胜,这,也是一种幸福。

篇7:感悟人生的演讲稿精选

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不和别人比较,不和自己计较,完美是一种追求,追求完美的同时,要把握做人的尺度,快乐是生活的必需,追求快乐的同时,要守住善良的底线,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沟坎要独自跨越,又有多少遗憾留给岁月,一路奔波追求,忙忙碌碌,相聚分离,过客匆匆,偶遇邂逅,进进出出,苦辣酸甜,喜喜忧忧。绚烂的花朵,成熟的身心,来自多年的磨砺,人放松,心放平,让生活轻松,让生命丰厚,其实,人活着不就是一种情怀,活着要的就是一种心态。

寄托于明天,总有所梦想,放飞在未来,正是因为这些,支配着我们的身心,操纵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品尝了苦涩,坚定了信心,珍惜了经历,懂得了追逐的意义,理解了忙碌的真谛,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得失成败中才得以成长,才学会生活,生活是一盘棋,需要用心去下,当你有资本的时候才能赢。凡事当有度,做人应知足,追求完满的人生是好的,向往高质量的生活是好的,但在通往前行的路上,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

篇8:感悟的演讲稿

1“感悟”的误区及成因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四年有余, 蓦然回首, 脚印还始终歪歪斜斜, 诸多的“感悟”让人颇难释怀。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感悟”的误区, 以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读的时间不充分, 急于让学生感悟

感悟, 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因此, 要让学生感悟课文, 首先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然而, 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学生初读课文甚至有的还没有读完一遍课文, 教师就匆匆打断他们的阅读, 要求谈谈对课文的感悟。于是, 学生无从感悟, 究其原因是缺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1.2 忽视相关的经验积累, 强迫学生感悟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必须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 进而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与情感。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经历有限等, 对某些课文的理解难以深入。同时, 有些教师却以自己的感悟或作者的感受提升学生的领悟, 剥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1.3 片面强调局部深入, 忽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教师导入课文后, 先要求学生找出其中最精彩的几句话, 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却是剥夺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权利。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 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相反, 脱离了课文整体, 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 甚至是偏颇的。

1.4 片面强调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与运用

许多教师以为“感悟”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感受与领悟。于是, 课堂上教师不惜耗费大量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心理, 体会作者情感, 惟独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导致语文教学本体任务的迷失。其实, 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 两者是“血之于肉, 分别不开的。”内容和形式的感悟也是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 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越丰富, 对思想内容的体会就越深入, 反之亦然。

1.5 滥用现代教育技术, 剥夺学生感悟文本的权利

现在的多媒体似乎成了一把万能的“金钥匙”, 教师一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兴致勃勃, 略加思索却不难发现, 大量展示型的课件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宝贵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以“视”代“读”, 以“观”代“品”, 放弃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不仅会束缚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并且将妨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1.6 片面强调学生自得自悟, 忽视教师的点拨、指导

通过大量阅读自行感悟。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 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总是肤浅的, 不全面的, 或者是朦胧的, 难以言传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常常能启发学生, 进而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综上所述, 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观念上认识模糊, 还没有很好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还不知“感”什么?“悟”什么?二是缺乏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实践策略, 还不知怎么“感”?怎么“悟”?

2“感悟式”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如何走出“感悟”的误区呢?规律总是存在的。笔者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几种可操作的方法, 以《永生的眼睛》一课的教学为例, 谈谈“感悟教学”的策略。

2.1 在“诵读体味”中感悟

“诵读”是实现感悟的最基本的方法。它能够使学生“整体直觉”地“体味”。“诵读”的要义, 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朱自清) , 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 在于“得他滋味” (朱熹) 。这是说要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 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兴趣和能力, 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 (司空图) 的程度。

在教学《永生的眼睛》时, 如感悟父亲的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 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时, 我是这样展开的: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你曾经给予他人哪些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生:身体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 自己将不再拥有了。

师:面对失去母亲而悲痛万分的女儿, 面对强烈反对捐献角膜的女儿, 父亲该怎么说才能让女儿信服呢?

生:平静的、语重心长的、用心良苦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 自己读一读。

生:个别读、齐读。

这样的朗读, 在教师精心指导下, 通过读使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 体现了“以朗读为主线, 感悟为核心”的阅读方向。

2.2 在“形成期待”中感悟

“感悟式阅读”应从“悦读”开始。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积累, 其次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 “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 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和活动, 并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话不断形成“冲突”,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在思”的状态。这是实现“感悟式阅读”的基础。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 考虑到学生对眼角膜捐献比较陌生, 我先出示一组资料:

“据卫生部统计, 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 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 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 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看了这段资料后, 引导学生谈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 让学生意识到角膜捐献在现今社会的推广阻力。如此, 学生对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就有了感悟的情感基础, 为下面感悟琳达一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奠定基础。

2.3 在“寻求悟点”中感悟

“感悟式阅读”需要“支架”。一篇优秀的文章, 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 它们是破解全文密码的关键所在。如《永生的眼睛》一课的教学中, 爸爸的话:“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 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既改变了琳达对角膜捐献的看法, 更影响了她14岁的女儿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句话既是贯穿全文的“点”, 又是教学的重难点。于是我就以父亲的话为中心, 上下结构全文的情感体系, 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三次读这句话, 学生随着对文本感知的深入, 对这句话就有了层层深入的感悟。

2.4 在“补足填充”中感悟

补足, 指的是补足有形和无形省略的意义;填充, 指的是填充作品的艺术空框, 以产生“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正如海明威所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 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都是这类“冰山”型的短小而精美的作品。教学中, 抓住这“一角”, 就能让学生寻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 从而悟得全文的意旨。

《永生的眼睛》一文中有一个意犹未尽的句子:“在这一刻, 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学生悟出了这个句子的含义就是悟出了全文所要弘扬的一种精神。于是我设计了一次补白练笔, 让学生接着写“父亲所遗留的是。”学生的答案有:“父亲的爱心”、“盲童复明的希望”、“辉映在温迪眼睛里的一种骄傲!”可见, 学生已感悟到父亲这种为他人幸福着想, 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这样的设计没有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心理, 体会作者情感, 重视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人物的崇高品质自然也在补白中潜移默化了。

2.5 在“还原情境”中感悟

以形象感悟内涵, 是“感悟式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形象说话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手法, 如单独或综合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事物、多媒体等等, 都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新颖感、惊奇感, 从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及至全部心灵, 悟出文章的真情和真意。

在感悟盲童什么也看不见的痛苦时, 我出示了一组照片:盲童“看”花, 盲童“看”海, 盲童触摸青菜……伴随老师深情的旁白:春天来了, 盲童看不到五彩缤纷的花朵, 他们只能用耳朵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大海边, 盲童看不到波澜壮阔的大海, 只能用耳朵去聆听汹涌的浪涛声……教师动情地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盲童, 当你只能用手触摸、用耳朵聆听、用心去感受这一切的时候, 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老天啊, 请给我一双明亮的眼睛吧!”“我多想看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啊!”“善良的人啊, 请帮帮我们吧!”这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呐喊, 道出了盲童的心声。

在《永生的眼睛》一课结束时, 伴随着小提琴曲, 我出示受角膜捐献者写给温迪的诗, 配之教师深情的朗诵, 全场一片寂静, 学生也用心在感悟盲童重见天日的幸福。琳达一家的无私情怀如涓涓细流渗入学生心田, 学生在配乐诗朗诵中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2.6 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感悟的个性化、主观化的特点, 决定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不仅存在着深浅之分、宽窄之别, 还会有对错之差。学生感悟到的“意义”, 有的显得稚嫩, 有的很有创见, 有的比较褊狭, 有的灵光闪现, 这就要求在强调个性化体验和感受的同时,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讨论, 让学生的感悟在思维的碰撞中、思想的交锋中更为深刻而完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悟时, 教师要有强烈的“生成”意识, 注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不断地实现“瞬间超越”, 从而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感悟, 促进文本意义的动态生成。

当然, 感悟除了有完成的状态之外, 还有相当多的处在连自己都不能描述清楚的那样的“愤悱”状态, 有时处于一知半解或是混沌状态。如何处理好感悟与表达、自主感悟和引导点拨、感悟体验和讲解训练的关系, 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摘要: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面对课文, 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 培养能力,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得到语文的同时充分享受语文, 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词:情境,感悟

参考文献

[1]陆友松.语文课应该怎么教[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7) .

[2]赵蒙成.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1) .

篇9:对阅读教学中“读中感悟”的感悟

一、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

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所有对话的前提。学生对所学的一切知识,总要通过自己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实现内在的学习需求,才能不断体验“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没有自主充分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就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必定缺乏基础。宋代朱熹就把“默识心通”、“学不言而自得”作为基本的读书要领。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读文,了解文本的内容,形成初步的感受。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明确读、悟的任务指向,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同时,要给学生自读自悟的足够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尽可能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急于交流与反馈,只会使学生的领悟浮于表面,学生体验不到自己的感受,只会随声附和,从而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自悟,因为有了课前自读后与文本的初步交流,就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展开精神的对话,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为进一步深入领悟作好准备。

二、抓住课文整体读中感悟

读文悟文“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从全篇着眼”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整体去读文悟文。而且,每一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第一遍,可让学生在读文本的过程中,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划好自然段。第二遍,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什么。第三遍,要进一步与文本对话,产生独特的感受:文本中“哪些部分”最让你感动,你对“哪些地方”很有体会,文本中“哪些句子”还不懂,读了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这样,学生对文本就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概念,为进一步读文悟文奠定了基础。

深入领悟文本之后,仍然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整体,对悟出的情感、悟出的个体感受、悟出的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

三、抓住重点章节读中感悟

一篇文章总有它所要表达的侧重点、精彩点、生发点,而这些地方正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感的绝佳之处。所以,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可联系全文,抓住重点、难点和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理解、揣摩、内化和吸收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与文本的思想内涵紧密相关,是文本作者的思想精髓所在,也是体会作者表达方式所在。把这些词句提炼出来,重锤重敲,有利于突破难点,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和积累。如学习《军神》一课时,文中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表现,以及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片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抓住“坚决不愿意用麻醉药”、“他一声不吭,汗如雨下……”、“我在数你的刀数”、“72刀”这些关键词句,认真读,细细品,静心思。

因为跨越年代和时间的距离,要让学生深入沃克、刘伯承的内心世界,想沃克所想,想刘伯承所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在学生走进文本内在世界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让自己最为感动的关键词句和感悟心得。在倾听与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我的认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深化。情感不仅依托于与文本中的关键词的接触,得到了表达,这种情感也因为其个性化的感悟,得到了强化。刘伯承的军神形象,也因为学生对文本重点词句的充分朗读感悟,变得越来越高大。文中细致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也在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和感悟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了。

(二)联系上下文,读中感悟。读前想后,读后思前,前后联系是读文悟文的重要方法。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所描述内容离我们遥远,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体会。尤其是“在法庭上”这一部分,怎样能让学生透过这朴实的语言,悟出李大钊异于常人的崇高?这的确是一个难点,因此学生的理解也较难达到这种高度。于是,我让学生充分自读,抓住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谈体会。当学生谈到“在法庭上,我们见到了……平静而慈祥的脸”这个重点句子时,教师就把这句话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进行点拨:联系上下文,你看父亲李大钊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保持平静?学生再次联系上下文深入朗读感悟,悟出父亲在家人哭喊的时候是平静的,在法官像凶神恶煞威吓他的时候是平静的,在受了严刑拷打之后是平静的,在面临死的危险时是平静的……是什么让他如此平静?他心中真的平静吗?教师提炼出让学生深感疑惑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继续联系上下文,步步深入,悟读解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深入到李大钊的内心世界,知道他有千言万语要向亲人倾诉,但伟大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所以,他只能“瞅了瞅”、“望了望他们”。这么简单的字眼,再与前文的“平静”联系起来思考,从中蕴涵着多么复杂丰富的情感!学生思如泉涌,畅所欲言,从读到想,从想到说,从说再到读,从自我走进他我,走进了教材中的人物内心。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感悟。要更好地读文悟文,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换位中获得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在《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中,爸爸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词的部分,是需要重点读、重点悟的内容。在学习“骄阳似火”这部分时,教师先用晒蔫的叶子,帮助学生去感悟什么是“骄阳似火”。然后再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描述“骄阳似火”的情形,从而学习爸爸联系生活学习词语的方法,实现语言的内化。在理解“惊涛拍岸”这一部分时,可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悟读,并用“波浪滔天、波涛滚滚、波涛澎湃、波涛汹涌”四个词语与“惊涛拍岸”的生动画面对照,让学生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在读文的基础上,还可联系生活实际,从两个方面进行拓展训练。一是从画面想词语,教师可出示百花盛开和举国欢庆申奥成功的画面,让学生从画面的情景中,想象可以用什么词语描述。二是从词语想情景,教师出示“汗流浃背、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山花烂漫……”等词语,让学生想象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就是一本无字词典,明确我们要善于向生活学习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如能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效地与文本亲密接触,反复诵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积累,与文本、同学、老师对话,去探究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篇10:关于青春感悟的演讲稿

大家好!

成功的花朵开放在勤劳的枝头上,失败的苦果孕育在懒惰的温床中。成功或失败,勤劳或懒惰,都是你人生中的选择。

青春因选择拼搏而精彩。

选择拼搏吧!因为它能为你书写明日的辉煌。青春时节的我们,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在学校里,家中,甚至是补习班里,都能看到刻苦读书的我们的身影。打好坚实的基础,取得优异的成绩,才不负青春一场。反之,选择了懒惰,那么你就会成为那颗失败的苦果,虽然被记在了人们心间,但记住的目的只是用你来当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辛勤的工蜂把握青春,努力采蜜,一生含辛茹苦,至死不渝为自己的族群奉献,终在老年得到享受的资格。它的一生虽然看起来很短,但它却也踏踏实实地过完了自己的“蜂”生,它不愧对任何族人,这就是选择拼搏带给工蜂的那份精彩人生。

青春因选择放弃而精彩。

选择放弃吧!因为放弃能让你拥有最佳的选择。如果说生活是大海,那么放弃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滴;如果说生活是宇宙,那么放弃只是宇宙中一颗很小的恒星。虽然,放弃的是生活中的小部分,但缺少放弃,人将变得优柔寡断,将失去生活原有的色彩。有人说放弃是懦弱,与拼搏相对。但事实恰恰相反,放弃虚荣,才能拥有掌声;放弃舒适,才能拥有拼搏;放弃地位,才能拥有简单的生活。虽要放弃,却也不能盲目,因为放弃会决定你的生活。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放弃的人。放弃懒惰,选择勤劳;放弃忙碌,选择悠闲;放弃和风,选择细雨……。雨滴落下,它放弃了在云中悠然的生活,选择落入人间,寻觅心中的缺失。它虽或被重新蒸发返回云中,或被吸收融入土地,但是它却获得了这次经历带来的回忆,我们也要学会放弃,那样青春会更加精彩。

篇11:感悟生命的价值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高一七班的张睿。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价值?

每个人都只被赋予了一次生命,有些人轻视生命,一辈子无所事事的就过去了,碌碌无为,这些人的生命价值是渺小的;有些人隐忍、坚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活出了精彩,它们的价值是伟大的。

农民的价值,在于一年一度的耕耘收获;工人的价值,在于精心制作的产品;医生的价值,在于妙手回春的医术;而科学家的价值,在于对科学顶峰的攀登。

正如著名科学家宋健,他由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到如今成为了著名科学家,为我国的导弹控制系统设备和反弹道的方案设计,以及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成就和贡献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鲁迅先生也说过:“有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呈自觉渐渐瘦弱,但也以为快活。”生命只有一回,我们不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但总要掷地有声。

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蝴蝶吧,当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你可曾想到,蝴蝶的生命来之不易。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蝴蝶翅膀,让它们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可上天又是残酷的,他让蝴蝶在拥有翅膀的同时,也让它们历尽了磨难。蝴蝶是由蛹化来的,当它们在蛹中挣扎时,它们把血液挤进翅膀。谁都帮不了它,只有它自己努力。不经过挣扎的蝴蝶是飞不起来的。蝴蝶的美是一种悲壮的美。它们,用奋斗和成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在于用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去用一生的付出证明自己。如果能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么此生也无憾也。

蝶的生命,因破茧重生,更加坚强与美丽;花的生命,因历风雨而娇艳,更受世人称赞与欣赏;蜂的生命,因辛勤工作,更加劳苦与功高。那我们呢?同学们,我们的生命的价值又体现在哪儿呢?

篇12:感悟人生的励志演讲稿

大家好!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读懂了人生》。

人生仿若戏一出。有的人们就在这出戏中,从幼年演到老去,从此代演到后代,然后代代相传。人们在这出戏中,生老病死,眼看着沧海桑田。

每一个人,都是这出戏的主角,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有时候,别人演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看客,看着看着,也许你会离开一会儿,也许你会不专心和别人聊一小会儿天,也许你会小小的打一个盹儿,然而,别人的戏,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开,不专心或者没看到而改变,当你再次回到你的座位去,把戏看到尾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不会变。别人的人生,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的缺席,而改变原有的结果,这就和世界上少了一个你,也会同样旋转是一样的。

这只不过是一出戏罢了,然而却演得我们两鬓微霜,满目疮痍。

人生仿若梦一场。有的人在这场梦中沉醉着,也有的人嫌梦的背景不太好,梦的布景不太好,有的人在梦中泪流满面,也有的人在梦中笑靥如花。

在梦中,人们或无助,或彷徨,或快乐,或忧伤,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依然梦着,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做着不同的梦,我们在同一阵微风过后,想着不同的经过。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悲,许多乐,都成这梦的一部分,缺一不可。如果,当我们没梦可做的时候,我们可以会议自己以往的梦,想一想,何为空欢,何为空悲,何为醉生梦死。

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然而我们一梦,就梦了一辈子。

人生仿若曲一首。吟曲的人是自己,吟的,也为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听得你的曲子,也许会津津乐道,也许会觉得枯燥乏味,摇头而去,但只要自己承认自己的曲,那便什么也不必多说了。

曲子或低吟或婉转,或高亢或凄凉,若你的曲子好,便会有人为你鼓掌称绝,若不好,便免不得会有一些指指点点。但是,我们却总在对别人的曲子评头论足,很少用心倾听自己的曲,那就从限制开始,听自己的曲子吧,你会发现,自己的曲子也一样高潮迭起,有悲有喜,一样的伟大迷人。所以,当你为别人的曲子鼓掌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赞美一下自己的曲子,美丽的花朵,是应该懂得自赏的。

这只不过是一首曲罢了,然而却吟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若还有人听得桃花浅笑或掩面而泣时,那你的曲子便是余音绕梁,百日不散。而你的人生,也终将成为不朽之木,为后人千古传唱。

不论你的人生似戏,似梦或似曲,参与的人,永远都不止你一个,当有很多人参与了,也会有人逐渐离开,悲伤是必然的,然而也不必过于惶恐,人生,靠的是一个过程,贪的是一个信念,也应该做到: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人生以失败行闭幕礼的话,那么,就请不要让自己在舞台的中心寻找观众,请不要让自己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这些关于人生的人,这些关于人生的事。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感悟人生的励志演讲稿范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的成功》。

成功,是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啊!很多人都成功,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成功的“秘诀”呢?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能否成功在于是不是胸怀大志,是不是勤奋,还有人认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机遇。这些说法当然不是毫无道理,但我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为啥这样说呢,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事:那天是我乒乓球赛的前一天,当时我对自己没信心,因为我害怕我打乒乓球输给了别人,让自己更加无地自容,可是,又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赢过别人。正在我万分忧虑的时候,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对我说:“你一定是为明天的赛事担心吧?”我垂头丧气地说:“是呀!”“你不用担心,越是担心就会更加紧张,你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打败别人,取得冠军!”爸爸关切地说。我听了这段话,顿时感觉十分内疚,自己是那样的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后来我记住爸爸对我说的话,终于打败了所有的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相信人们一定对我说的那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感到十分相信、认同吧。但成功也不仅仅是靠自信而行的,也要靠人们平时的勤奋努力,如果机遇来了,还怕什么,这样还会给自己增添百倍的信心。正所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容易自傲,这固然不好,但是,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必然会自卑。存在自卑心理的人,怎么能鼓起生活、事业的风帆!又怎么能到达光辉的彼岸!所以我们一定要自信!

啊!我们一定要自信,勤奋地去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也相信:同学们选定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地奋斗,一定能早日踏上成功之路,完成自己人生的目标。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感悟人生的励志演讲稿范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做人要要品,善待珍惜身边的人,用语方面尽量不伤害,哪怕遇到你不喜欢的人,你尽量迂回,找理由离开也不要肆意伤害,这样不仅让自己心情太坏,也让场面更尴尬.珍惜现在身边的一切。热爱生命,每天吸收新的养料,每天要有不同的思维。多学会换位思考,为自己为别人,尽量找新的事物满足对世界的新奇感,神密感。要记得,每天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如果遇到烦心事,要学会哄自己开心,让自己坚强自信,所以你想保持良好的心态,怀着感恩的心去看世界,用心去看世界,不计较得失,学会发现身边所有令人感动的事情,心态决定状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心情愉快。

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没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动的山,更没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欲望无止境,欲望越高,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形成的反差就越大,心态就越容易失衡。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运气就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记住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一旦失去他,就跳出去,要学会调整心态,有良好的心态工作就会有方向。

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在顺境的时候,想着去善待他人。己顺,示人以平和;己达,示人以谦恭;己喜,示人以沉静。即使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张狂,不招摇,不炫耀。善待,有时候,就是一个亲切的姿态,就是一种温和的态度。心胸宽广,不是指能装得下几个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个他人。旋马之地,接纳他人无数,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心。

处于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善待自己。既然现实无法改变,谁都会遭逢坎坷,生命这条长河,有些暗礁和险滩,是绕不过去的。但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记住,如果这个世界没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没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是的,若能懂得始终对自己好,生命就永远没有失败。善待,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疼。本质决定一个人的品行,一个人,心疼了别人,也会被这个世界心疼。善待自己,就是要学会宽恕,不在过去的错误中纠缠;就是要学会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挣扎。你能宽恕多少,能退多少,实际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人生处世心态好,看淡尘世品行高。

我的演讲完毕。

上一篇:个人年度成长计划表格下一篇:中学小金库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