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竞品分析报告

2024-04-28

手机阅读竞品分析报告(通用3篇)

篇1:手机阅读竞品分析报告

一、调研内容

对XX新区周边房地产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共调研14个楼盘。对XX新区周边楼盘概况、布局、产品设计、现阶段价格、销售情况、整体形象等信息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周边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得出该区域的楼盘规划、价格走势、各产品销量走势,为本案的规划及后续的销售提供参考。

三、调研数据分析

1、调研区域项目整体供应情况

分析:

2、调研项目的基本情况

分析:1、该区域项目开发商已本地企业为主,开发实力基本较低,仅有较少本地企业实力及项目运作能力较强,有两个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企业实力较强,项目运作能力很强,所开发的楼盘在该区域也属于高端项目。

2、该区域开发地项目已住宅为主,只有两个项目规划了写字楼,公寓产品也较少,商业基本已底商为主,独立的商业较少。

3、调研项目整体规划情况

篇2:竞品价格调整市场反应分析

关键词:竞争品,价格调整,市场反应

一、价格调整的动因分析

1. 降价的动因

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市场。从当前市场现实分析, 有三个方面构成了降价的动力。

(1) 市场拉动力。第一, 产品的严重过剩加重了市场压力。产品的严重过剩是国内市场步人买方市场的突出特点, 且这种过剩是在产品结构矛盾突出, 产品变化滞后于需求变化的条件下出现的。同时, 新的企业还在加入, 同质的产品还在涌现, 过剩的产品日益积累, 市场负荷日益增大。产品过剩, 沉淀了企业大量资金, 严重制约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革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与其坐以待毙, 何不死里求生, 主动出击, 寻找出路。

产品过剩——价格竞争——微利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它既可消除积压、回笼资金, 又是刺激消费、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对于目前国内行业品牌林立、技术趋同、产品差异化小, 又严重过剩的市场特点, 除了价格竞争, 已没有多少良策。

第二, 消费市场趋淡, 消费者有降价预期。无可否认, 近十年来,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 居民消费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减缓, 同时正在进行的国企、房产、医疗、保险、教育等攻坚改革, 使得人们不得不为了未来而降低即期消费;二是家电、通讯工具等昔日的高档耐用消费品渐已开始转向大众化商品, 价格的敏感度逐渐增高;三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市场, 广阔的农村市场成为无数企业争夺的战略要地, 而农村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与价格承受力明显低于城镇消费者。因此, 要将这些潜在消费者转变为现实消费者, 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的降价, 自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第三, 地方利益与市场分割的影响。地方利益与市场分割, 是传统经济模式遗留的一个顽症, 是公平竞争机制、统一市场机制形成的极大障碍, 它孕育着价格战的内因, 又使价格战雪上加霜, 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在部门与地区利益的驱动下, 大规模重复建设的开展, 生产出大量的、不合实际需求的产品;由于市场分割下的地方保护, 使得资源配置难以做到合理有序;在市场分割和地方利益下, 拼装仿制厂家应运而生, 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 且打击难度很大, 他们的低价策略对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迫使许多正牌厂家不得不依靠降价来保护自己。

(2) 成本推动力。成本与价格是紧密相连的, 成本是价格的基础, 成本优势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也是参与竞争的核心要素。

成本降低可以导致两种结果:第一, 维持价格不变, 企业便可取得更多超额利润, 但是各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会竞相降低成本, 最终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第二, 降低价格, 企业可在相应减少、保持、甚或增加利益的情况下争取强大竞争优势。因而, 通过降价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 扩大市场份额, 成为成本优势企业惯用的策略。

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国内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是不断下降的。其一, 在家电、通讯、电脑软件等技术性行业, 技术在不断进步, 零部件系统集成度不断提高和整个生产效率全面提升, 产品技术含量价值逐步降低, 大批量、标准质量控制的大规模生产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其二, 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 计算机的现代管理和企业内部的完善, 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其三, 国家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 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成本的降低, 为产品价格的下降或高质量产品的低价上市提供了可能。

(3) 技术推动力。新产品的替代效应导致旧产品市场份额的丧失。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本的投入, 现代产品 (尤其是高技术产品) 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 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 有些产品被迫走向衰亡, 由此造就了价格竞争的空间和舞台。比如, 空调窗机的降价为更高一级的分体机腾出市场空间, 使其迅速成为市场主体。

2. 提价的动因

在以下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提价:

(1) 由于原材料或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应付产品成本增加, 减少成本压力。这是所有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成本的增加或者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或者是由于生产或管理费用提高而引起的。企业为了保证利润率不致因此而降低, 便采取提价策略。

(2) 为了适应通货膨胀, 减少企业损失。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即使企业仍能维持原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利润的实际价值也呈下降趋势。为了减少损失, 企业只好提价, 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给中间商和消费者。

(3) 产品供不应求或限产, 遏制过度消费。对于某些产品来说, 在需求旺盛而生产规模又不能及时扩大而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提价来遏制需求, 同时又可以取得高额利润, 在缓解市场压力、使供求趋于平衡的同时, 为扩大生产准备了条件。

(4) 利用顾客心理, 创造优质效应。作为一种策略, 企业可以利用涨价营造名牌形象, 使消费者产生价高质优的心理定势, 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声望。对于那些革新产品、贵重商品、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而难以扩大的产品, 这种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

企业主动调价, 会对消费者、竞争者、中间商等产生影响。

二、价格调整市场反应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有时必须主动采取价格手段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时必须对竞争者的价格变动作出正确的反应。

1. 顾客对调价的反应

企业无论是提价还是降价, 都会影响顾客、竞争者、经销商和供应商的态度, 而且政府也企业变价也不会不关心。其中顾客的反应是最直接的。

顾客对降价可能有以下看法: (1) 产品样式老了, 将被新产品代替; (2) 产品有缺点, 销售不畅; (3) 企业财务困难, 难以继续经营; (4) 价格还要进一步下跌; (5) 产品质量下降了。

顾客对提价的可能反应: (1) 产品很畅销, 不赶快买就买不到了; (2) 产品很有价值; (3) 卖主想赚取更多利润。

购买者对价值不同的产品价格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对于价值高, 经常购买的产品的价格变动较为敏感;而对于价值低, 不经常购买的产品, 即使单位价格高, 购买者也不大在意。此外, 购买者通常更关心取得、使用和维修产品的总费用, 因此卖方可以把产品的价格定得比竞争者高, 取得较多利润。

2. 竞争者对调价的反应

竞争者对调价的反应, 也是企业改变价格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竞争者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相向式反应:你提价, 他涨价;你降价他也降价。这样一致的行为, 对企业影响不太大, 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企业坚持合理营销策略, 不会失掉市场和减少市场份额。

(2) 逆向式反应:你提价, 他降价或维持原价不变;你降价, 他提价或维持原价不变。这种相互冲突的行为, 影响很严重, 竞争者的目的也十分清楚, 就是乘机争夺市场。对此, 企业要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摸清竞争者的具体目的, 其次要估计竞争者的实力, 再次要了解市场的竞争格局。

(3) 交叉式反应:众多竞争者对企业调价反应不一, 有相向的, 有逆向的, 有不变的, 情况错综复杂。企业在不得不进行价格调整时应注意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广告宣传, 保持分销渠道畅通等。

3. 企业对竞争者调价的反应

在同质产品市场上, 如果竞争者削价, 企业必须随之削价, 否则大部分顾客将转向价格较低的竞争者;但是, 面对竞争者的提价, 本企业既可以跟进, 也可以暂且观望。如果大多数企业都维持原价, 最终迫使竞争者把价格降低, 使竞争者涨价失败。

在异质产品市场上, 由于每个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品牌、服务、包装、消费者偏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所以面对竞争者的调价策略, 企业有着较大的选择余地:第一, 价格不变, 任其自然, 任顾客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靠顾客对产品的偏爱和忠诚度来抵御竞争者的价格进攻, 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某种有利时机, 企业再做行动;第二, 价格不变, 加强非价格竞争。比如, 企业加强广告攻势, 增加销售网点, 强化售后服务, 提高产品质量, 或者在包装、功能、用途等方面对产品进行改进;第三, 部分或完全跟随竞争者的价格变动, 采取较稳妥的策略, 维持原来的市场格局, 巩固取得的市场地位, 在价格上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低;第四, 以优越于竞争者的价格跟进, 并结合非价格手段进行反击。比竞争者更大的幅度削价, 比竞争者小的幅度提价, 强化非价格竞争, 形成产品差异, 利用较强的经济实力或优越的市场地位, 居高临下, 给竞争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在竞争对手发动价格变动后, 我们在做出反应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竞争者变动价格的原因是什么? (2) 竞争者打算暂时变价还是永久变价? (3) 如果对此不做反应, 将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有何影响? (4) 其他企业是否会做出反应? (5) 竞争者和其他企业对本企业的每一种可能的反映又会有什么反应?

市场领导者常常会面临较小企业的价格攻击, 特别当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时, 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将会极为有效。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领导者有以下几种选择: (1) 维持原价。前提是:如果降价, 则使利润减少过多;保持价格不变, 市场份额不会下降太多, 以后也能恢复; (2) 运用非价格手段反攻。即维护原价, 通过改进产品、服务、沟通等手段反攻; (3) 降价。前提是:降价可以便销量增加, 从而使单位成本费用下降;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高, 不降价就会较多地损失市场份额, 且不易恢复; (4) 提高价格同时改进质量。即提价并引入一些新品牌去围攻竞争对手的产品; (5) 推出低价进攻性产品。即增加低价产品, 或另创立一种低价品牌。

当竞争激烈并日趋白热化, 降价是企业突围竞争格局的首选武器。实际上, 无论“便宜无好货”的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 中国的老百姓都潜意识具有“物美价廉”的消费价值观。从这个方面来说, 价格战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

就目前的市场态势而言, 企业摆脱价格战的困扰可借助以下几块木板:

(1) 善打组合拳。“许多中国企业的营销特点就是不擅长组合拳, 只会拳打脚踢。”所谓组合拳, 即赢得价格战就不能仅打单纯的价格战, 而是要打赢企业管理系统之战, 要从整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入手来降低产品成本, 最终才能降低产品价格, 也才能在产品价格下降时仍能保持正常的赢利。

(2) 和竞争对手合作。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的竞争战略分为“差异化、聚焦和总成本领先”三种, 价格战实际上就是“总成本领先”的外在表现, 总成本领先来自于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低成本, 来自于价值链的低成本, 包括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等, 由此可见价格战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它是来源于企业整个系统成本的降低。在商战中, 只有永远的利益, 没有永远的敌人, 与竞争对手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麦当劳与肯德基虽然竞争激烈, 却共同使用同样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和采购体系, 目的是降低成本, 增强市场黑心竞争力。

(3) 构建一个长期的名牌战略。“立民族志气, 创世界名牌”,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名牌产品不仅有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导向作用, 同时, 也有引导和规范市场的示范作用,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名牌产品来引导。和饮鸩止渴的价格战相比, 一个有价值的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杠杆, 它能撬动企业发展的车轮。建立在优质产品质量基础上的品牌, 其价值连城, 威力无穷。某管理学家说:“未来世界地图, 就是世界名牌的地图。一个国家的实力, 也将通过其拥有世界名牌多少来体现”。这话虽然有些夸张, 但也道出了推行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

(4) 睿智、全方位的分析。在价格战中, 睿智的分析往往能帮助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析过程中, 企业应把握市场脉搏, 捕捉战机, 制定相应的定价措施, 对竞争对手进行量力而行的反击。因此, 在发动价格战以前或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挑衅采取报复性的降价策略前, 应该首先考虑还有无其他的选择。事实上, 如果企业能采取其他的一系列替代政策, 则完全有可能避免两败俱伤的价格战。

参考文献

[1]陈历清:全面解剖价格战[J].市场与消费, 2001 (7) :61~64

篇3:浅析竞品分析

关键词:竞品分析;维度;准则;内容

1 竞品分析

(1)竞品分析的定义。

竞品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面的竞品分析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此分析提供了制定产品战略的依据,将竞品分析获得的相关竞品特征整合到有效的产品战略制定、实施、监控和调整的框架当中来。随着竞品分析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扩散,其概念已被多个学科所涵盖,在各个学科领域里面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本文所提的竞品分析主要针对用户体验行业而言。通过google、百度搜索关键词“竞品分析”,绝大多数页面所提到的竞品分析来自用户体验行业,可见竞品分析在用户体验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其重要性和应用的普遍性。在用户体验行业,竞品分析已经不局限于竞争产品的分析,而是更加倾向于类似功能产品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具体产品交互界面、视觉表现方面的分析。由此,本文针对用户体验行业对竞品分析提出的定义为所研发产品的竞争对手的同类型产品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类比归纳的分析结果,用以了解现有产品的发展优势,从而借鉴于研发产品中。

(2)竞品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竞品分析是一种确定功能需求、绩效标准和其他基准的非常有用的方法。在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竞品分析的目的与作用也不一样,所以在做竞品分析之前,要先明确目的。在用户研究阶段进行竞品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的参考,也可以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做详细的说明。在概念模型或内容模型阶段,竞品分析将作为一种附加的对比手段,等同于日常的策略文档。在设计阶段,这个时候产品已经基本成型,竞品分析则是针对非常具体的设计问题,被当作设计的源泉,竞品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提出设计的依据。在可用性测试阶段,此时的竞品分析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这时候竞品分析应将可用性测试的结果作为依据来进行。

在不一样的阶段,竞品分析的着重点都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在项目的早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需求和业界的发展,在中期可以指导设计,在后期可以协助检验产品的可行性。

2 竞品分析的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它在早期主要是古典进化论学者的研究方法之一。人类学中的比较研究法在用户体验行业的应用被称之为竞品分析,属于用户研究与市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竞品分析的理论起源与理论指导。人类学中的比较研究法一般分三个步骤:找出同类现象或事物;按照比较的目的将同类现象或事物编组作表;根据比较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竞品分析则是对所研发产品的竞争对手的同类型产品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类比归纳的分析结果,用以了解现有产品的发展优势,从而借鉴于研发产品中。同时,也要分析竞争对手关注该产品背后所隐藏的哪些文化内涵,这是反应用户的文化现象及潜在需求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对其深层性质的理解,才有可能了解产品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盲目跟从。

3 竞品分析的方法

(1)竞品的选择。

竞品一般而言有三种:直接竞品、间接竞品、潜在竞品。直接竞品,就是研究这类产品可以了解同类产品的功能范围、交互形式、外观细节等方面,即可以从中借鉴这类产品的优点,可以用此来避免出现同类产品的不足之处。间接竞品指的是各自的着重功能点不一样,但具有某部分相似功能的产品,这类产品会降低所要开发产品的使用率,研究这类产品可以帮助排列所要开发产品的功能优先级并确定产品所需要突出的功能。潜在竞品是指开发它的竞争者在行业利润达到一定规模,能够进入市场并利用其现有资源对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研究这类产品,有助于预先提防它们进入的触角,或者提前避开它们可能会涉足的切入点。

面对如此多的竞品,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产品进行分析,而不需要贪大求全选择所有的竞品。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20%,其余80%的是次要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去关注那些占领了80%市场竞争的20%的竞品来进行分析就足够了。

(2)竞品分析的维度。

竞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这些维度也是随着产品开发的阶段进程而发展的。开发前期注重产品的战略定位、盈利模式、推广方式,策划阶段更侧重于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功能,设计阶段设计师更侧重于产品界面、具体的交互形式。每个阶段的竞品分析都有不一样的目的,故所侧重的维度也有所不同。但是这些维度是有机联系的,不可以孤立对待。

(3)竞品分析的准则。

在用户体验行业,竞品分析除了为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提供辅助依据外,重点在于对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提供设计指导。在这个过程中,竞品分析可以参照可用性准则来进行分析。当前在用户体验行业较为常用的10项可用性准则为:一致性和标准性;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方便快捷的使用;预防出错;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识别而不是回忆;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用户自由控制权;美观,精简的设计;帮助和说明。

(4)竞品分析的内容。

1)特性罗列。针对竞品的各个维度,分析方式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横向分析是将需要做分析方向的特性罗列出来,然后分别观察和比较竞品情况,因此能够辨认出某一评测类别或所有评测类别中,哪个竞品做得最好,但它所创建的用户体验画面比较零碎,所以不易分析出每一个竞品的整体用户体验水平。纵向是将所有对手或相关产品列出,分别体验并撰写需要分析的点。每个竞品都有不同的背景及介绍,每个竞品都由不同的评测标准来描述的。纵向分析为每一个竞品都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用户体验的视角,但它不易于作不同竞品间的对比。

2)分析评价。特性罗列属于客观的描述每个竞品的特点,分析评价是依照上述的可用性准则,对竞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较特性罗列部分,分析评价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因为涉及一些产品层面的考虑,通常孤立地从操作体验上很难评判哪个竞品更好,所以主观评价可以作为客观描述的补充。

4 结语

回到竞品分析的理论依据——比较研究法,人类学中对于比较研究法的局限性是这样描述的:“其主要缺点在于把文化要素和整个文化隔裂开来(文化要素是属于整个文比的,也只有在整个文化中才有意义),并多少有点牵强附会,把一些表面相象、但发生背景截然不同的文化要素放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依靠竞品分析来评判一个产品的优劣,它只是一种客观比较的收集而已,它可能会存在以下造成结果误差的问题:(1)元素与整体分离。(2)分析脱离了产品文化。(3)几种竞品虽然形式类似,但面向的用户群或有不同,单纯比较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虽然竞品分析会有如上所说的误差,但其积极意义会更大一些,只要我们明白以上会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很好的绕开并做好心理准备。竞品分析的积极意义包括知己知彼,能全面了解竞争产品。详细分析过竞争对手所做的产品,至少可以比对方多思考一步。可以由此借鑒,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大家都没解决的问题,开拓了提供方式的思路。当不知道如何决策时,竞品分析可以帮助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 莱顿.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导论[M].罗攀,苏敏,译.华夏出版社,2005.

[2] 古塔,弗格森.人类学历史与理论[M].骆建建,袁司凯,郭立新,译.华夏出版社,2005.

[3] 巴纳德.人类学定位[M].王建民,译.华夏出版社,2006.

[4] 库伯,瑞宁,克洛林.About Face 3.0交互设计精髓[M].刘松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 加瑞特.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范晓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2023年小学期末考试语文复习重点下一篇:鼻塞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