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2024-05-02

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精选15篇)

篇1: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申请人:朱,汉族,出生于19__年11月30日,家住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巴山西路电业巷2号1栋2单元219室

申请事由:请求人民法院宣告 死亡

事实和理由:

被申请人王,男,汉族,出生于19__年4月16日,家住 。申请人朱与被申请人王系夫妻关系,因被申请人于20__年__月__日出走,经各方寻找都杳无音讯,至今已下落不明满四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宣告 为死亡。

此致 汉滨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朱

二0__年__月__日

篇2: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申请事由:请求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人姓名)死亡

事实和理由:

被申请人×××(写明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原住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写明双方的关系,是夫妻,还是父子、母子等)关系,因其××××(写明原因),至今已下落不明满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宣告×××为死亡。

此致

申请人:

篇3:论我国宣告死亡制度

(一) 失踪人所在单位能否认定为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

关于申请宣告死亡利害关系人的范围, 根据我国《民通意见》规定, 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对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可以作为死亡宣告申请人已然达成共识, 但对于失踪人所在单位是否属于利害关系人存在争议, 我国法律对此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只是在民通意见中作出了“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的”这一概括性的规定。

(二) 检察院能否申请宣告公民死亡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宣告公民死亡的申请人仅限于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检察机关不属于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 因此就没有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的权力。这种情况下如果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都不申请或者根本没有利害关系人申请其死亡, 宣告死亡制度设立的目的就会落空。因为, 宣告死亡案件所要确定的事实往往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而这些依法有权请求的主体不请求, 失踪人相应的民事法律关系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 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并损及相关人的利益。

(三) 申请顺序问题

我国民通意见将申请宣告死亡利害关系人的顺序作了规定, 即 (1) 配偶; (2) 父母、子女; (3)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4) 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果前一顺序利害关系人不提出死亡宣告申请, 后顺序的利害关系人就无权提出申请, 该顺序具有优先性和排他性。这种顺序规定存在弊端, 不利于保护顺序在后的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四) 宣告死亡时间确定的问题

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产生同样的法律后果, 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之日起消灭, 其财产作为遗产开始继承。由于死亡日期直接关系到诸多的权利义务关系, 所以确定宣告死亡的日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我国《民法通则》对如何确定被宣告死亡人的具体死亡日期未作具体规定, 因此我国《民通意见》第36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 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民通意见》的补充视乎并无不妥, 但是对于如何确定为公民宣告死亡判决日期没有规定。这一补充规定过于简单, 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形, 因此在司法实践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二、我国宣告死亡制度的完善

(一) 确定单位属于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

之所以肯定单位是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 是因为它们与下落不明人之间存在管理关系、工作关系等, 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密切关系, 也应属于广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单位确定为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具有其合理性。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而言, 用人单位与下落不明人之间存在管理关系、工作关系等, 与民事权、义务关系具有密切联系, 应属于广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其次, 从实现宣告制度的目的而言, 宣告死亡旨在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 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

(二) 增加检察院的申请权

失踪人无利害关系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提出死亡宣告, 会造成国家、他人利益的损害, 笔者以为, 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 应该增加人民检察院的申请权。怎么增加人民检察院的申请权, 我们不妨参照《法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由检察官或有关方面请求, 以司法形式宣布其死亡。”也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八条规定的死亡宣告的申请人原先亦仅限于利害关系人, 但考虑到利害关系人不申请或无利害关系人的情形, 80年代初总则编修正时, 增设了检察官为申请人。

(三) 比照继承法完善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顺序

关于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问题, 主要存在有顺序和无顺序两种学说。目前, 两种主张仍争执不休, 没有定论。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通意见》的规定和学者们对此问题的不同意见呢?其实, 两种学说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保护继承人角度而言规定宣告死亡申请人的顺序确有弊端, 但被宣告人配偶的利益也应顾及。笔者认为, 可以比照继承法有关规定来完善宣告死亡的申请顺序。具体建议为:

(1) 高法《民通意见》第二十五条中, 原 (一) 、 (三) 两项合并为一项, 即配偶、父母、子女作为第一顺序, 使其与继承法中的第一继承顺序相吻合。根据高法《民通意见》第二十九条“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 有的申请宣告死亡, 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 则应当宣告死亡”的规定, 这样, 三者的继承

权就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障, 从而妥善解决宣告死亡条件中所涉及的财产继承问题。

(2) 《民通意见》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与第二款之间, 可增加一款“在第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都不申请宣告死亡的情况下, 第二顺序其他近亲属中因申请宣告死亡而依法享有继承权的 (包括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 也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总之, 一般情形下的失踪, 失踪人的死亡有可能发生于失踪期间的任何阶段, 具有不确定性;意外事故中的失踪, 失踪人的死亡就在意外事件之中;战争中的失踪, 失踪人的死亡就在战争中或战争中的意外事件之中。

三、总结

宣告死亡制度作为现代民法上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 目的就在于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使因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导致的不稳定的社会关系处于稳定状态。然而, 我国宣告死亡制度在具体的司法实务操作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 本文通过对宣告死亡制度中的单位能否被认定为利害关系人问题、检察院是否具有申请宣告死亡权力的问题、申请顺序问题、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时间确定问题, 从理论与实务上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希望在以后的民法典中规定的更加完善。

摘要:宣告死亡制度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的期限,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我国的宣告死亡制度自实施以来, 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种立法体制的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缺陷,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宣告死亡制度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 从而促进宣告死亡制度日益完善。

关键词:宣告死亡制度,问题,完善

参考文献

[1]魏振瀛, 民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胡长清著, 《中国民法总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3]尹田,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载《法学研究》, 2001年第6期。

[4]余能斌、马俊驹主编, 《现代民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P93。

篇4: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关键词:宣告死亡;申请顺位;申请人范围;债权性质

一、宣告死亡申请人顺位问题的界定

(一)立法上的规制

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民法典中均未规定宣告死亡制度,而仅仅规定了宣告失踪具有推定死亡的全部效力。德国是立法上规定宣告死亡制度的典型国家,但也于20世纪前期废除宣告死亡制度,转而制定了《失踪法》。我国立法上明确规定了宣告死亡制度,同时也规定了宣告死亡制度申请人的范围和申请顺位,规定前顺位申请人不申请宣告死亡的后顺位申请人不得申请,同顺位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宣告死亡有不同意见的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二)理论界的观点

1.有顺序说。有顺序说主张申请宣告死亡有严格的顺位限制,在前顺位申请人未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情形下后顺位申请人不得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我国民事立法出于配偶人身利益的考虑确认了该学说,但将配偶的利益过分特殊化有违民法基本的平等原则和社会现实发展的要求。

2.配偶优先无顺序说。配偶优先无顺序说主张失踪人配偶有一票否决权,后顺位申请人的申请权利平等,在失踪人配偶不同意申请宣告死亡的情况下,其他利害关系人不得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追究该学说的实质仍保障的是狭隘的且是有条件的形式上的公平,因为其仍未回答配偶滥用绝对权的问题,立法绝不应该将配偶作为唯一的特权阶级,否则禁止恶意占有人权利滥用便缺少了期待的可能性。

3.无顺序说。无顺位说主张失踪人的所有利害关系人一律拥有相同顺位的申请权者,这承认被宣告死亡后配偶的人身利益地虚幻性。但其缺陷在于未区分债权人取得债权的原因:因失踪人生前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与纯粹的与身份无任何关系的财产利益的保护力度断然不能等同。

二、顺位规制适用的困境

(一)债权人未作区分

债权人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仅仅只有财产之债而与人身无任何关系的债权人,另一类是基于失踪人人格的消灭才能产生请求权的债权人。前者没有寻求宣告死亡的必要性,后者权益则必须通过宣告死亡这一制度加以保障。现行《民法通则》、《民通意见》明确将失踪人所有债权人规定为第四顺位申请人,混淆了人身之债和财产之债。

1.普通债权人不应享有宣告死亡申请权。中国采取宣告失踪制度与宣告死亡制度并行的模式,普通债权人因其取得债权与失踪人死亡无关,为此应将其限定在通过宣告失踪制度予以救济,不应该舍简就繁、浪费司法资源。

2.特殊债权人应享有宣告死亡申请权。特殊债权人必须通过申请宣告死亡制度寻求债权救济。本文所说的特殊债权人指基于失踪人法律人格消灭才能产生某种利益请求权的主体,如遗赠人等。

特殊的债权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失踪人法律人格消灭而享有优先继承权的人,另一类是因为失踪人法律人格消灭才能行使除继承权以外的请求权的人。享有优先继承权的人如:受遗赠人、死亡保险受益人、遗赠抚养协议人继承效力优于法定继承,但其却属于第四顺位申请人的范畴。程序权利应是实现实体权利的手段,而现行立法虽赋予了其实体继承权却未保障其程序的优先权,为此回应该类债权人程序权利的问题无法回避。

(二)配偶侵权行为突出

《民通意见》明确规定了失踪人配偶拥有绝对优先、绝对排他的申请宣告死亡的申请权,极易使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变得合法化。

1.配偶恶意申请造成的侵权。配偶恶意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会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既包括:配偶单方恶意申请宣告死亡侵害失踪人人身及财产权益,也包括配偶还会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申请宣告死亡侵害失踪人人身及财产权益,亦或配偶之间恶意串通宣告死亡以侵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如骗取保险公司死亡保险等情形。

2.配偶恶意不申请造成的侵权。配偶恶意不申请宣告死亡同样会侵害失踪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在符合申请死亡条件而不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的情形中配偶的决定权尤为突出。比如基于财产支配的恶意等。

三、申请人顺位规则的完善

(一)调整宣告死亡制度申请人的范围

1.界定申请人范围的根据。区分不同类型债权人的关键在于分清各种债产生的不同原因,可以将债的基础性法律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有基于失踪人人格消灭才能产生请求权的债,另一类是与失踪人人格消灭与否无关的仅仅具有财产性质的债。前者应该而且必须享有申请权,而后者不应该具有申请宣告死亡的权利。宣告死亡的申请人范围的界定应以是否必须以失踪人丧失主体资格为基准,即:只有债权关系是基于人身死亡才发生效力的债权人才能成为申请人,而其余的仅仅是基于人身死亡以外原因而产生效力的债权人则不应在宣告死亡申请人范围之列。

2.申请人范围的完善。法律有必要根据债权产生的基础性法律关系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债权人并加以区别对待,应将范围界定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基于失踪人死亡而使请求权发生效力的债权人(如:受遗赠人、保险受益人、具有劳动关系的公司等)。

(二)调整申请宣告死亡制度申请人内部顺位

1.调整顺位的依据。建国初期立法之所以将配偶规定为唯一的第一顺位申请人,是因为配偶在夫家尤其是婆媳关系中国的弱势地位而有意倾斜。但是,近些年的真实案件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往往是父母而不再是配偶,一来家庭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二来配偶开始加入到社会活动中来,不再是夫家的附属,其人身权利及人身自由权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在家庭中配偶方不再为弱势一方。

有人认为夫妻关系应由配偶决定而不能由配偶之外的第三人决定婚姻的状态,这也是现行立法的一方面原因。但是,宣告死亡制度条件相当严格,在严格的规制下应该以推定失踪人已经死亡为常态,以失踪人尚未终止生命为假设,因此创建合理制度的重点不应放在假定的小概率事件上。即便是失踪人复出,法律已有了关于婚姻效力的补救办法及财产的偿还办法。此外,考虑到当配偶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应以但书的形式予以特别规范。

2.申请人内部顺位的完善。社会婚姻的稳定性不再像封建社会或改革开放前夕那样坚固不可分;然而,血亲家庭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子女对双亲的依赖程度及双亲在年老或生活遇到困难时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家庭的核心凝聚力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在这种局势的推动下血亲关系相比更值得起码不应轻于婚姻效力的保障。所以,申请权人内部的顺位应调整为,第一顺位申请人包括享有优先继承权的特殊债权人(如:死亡保险受益人、受遗赠人、履行了合同义务的遗赠抚养协议人等)、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位申请人应当包括不享有优先继承权的特殊债权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四、结语

我国采用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并行制度,非基于失踪人死亡而享有请求权的债权人的利益请求权应划归到申请宣告失踪的范围,其不应享有申请宣告死亡的权利。有权的申请人应调整为两顺位:第一顺位申请人包括失踪人配偶、父母、子女、受遗赠人、遗嘱继承人、死亡保险受益人;第二顺位申请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与失踪人具有合法劳动关系的劳动单位、不可分物共有人等特定债权人。(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1996.

[2]余能斌,马俊驹,主编现代民法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尹田.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J].法学研究,2001,(6).

[4]刘宇,戴春平,罗士俐.宣告死亡三题[J].韶关学院学报.2008,(10).

篇5:宣告死亡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

申请事由:请求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人姓名)死亡

事实和理由:

被申请人×××(写明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原住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写明双方的关系,是夫妻,还是父子、母子等)关系,因其××××(写明原因),至今已下落不明满二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宣告×××为死亡。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年×月×日

篇二:宣告死亡申请书

申请人:***,男,汉族,生于年月日,住**县**乡**村,身份证号码:*****。系申请人之兄。联系电话 :******。

被申请人:***,男,汉族,生于年月日,住**县**乡**村,身份证号码:****。

申请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宣告***死亡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同胞兄弟,因被申请人***从**年2月份离家出走,中间从来没有与家人联系,至今已下落不明满四年。根据相关法律之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宣告被申请人***死亡。

此致

**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月**日

篇三:宣告死亡申请书

申请人: 被申请人:

申请事由:

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被申请人死亡;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系被申请人的合法妻子。被申请人于XXXX年来XX省XX市工作,工作单位为XXX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一直居住在位于 市的公司宿舍内。XXXX年XX月XX,被申请人离开公司宿舍,从此杳无音讯,申请人就此曾向公安机关报案,虽经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及申请人等多方查找,但至今仍下落不明,且已经超过四年。被申请人失踪前这段时间,一直在公司工作和居住,XXXX年XX月XX日,申请人向贵院申请被申请人宣告失踪,贵院于XXX年XX月XX日依法作出(XX)XX法民特字第XX号民事判决书,宣告被申请人失踪。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一)下落不明满4年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 的意见》:“196、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公民失踪后,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从失踪的次日起满四年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宣告失踪的判决即是该公民失踪的证明,审理中仍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公告。”申请人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贵院宣告被申请人死亡。

此致

XX省XX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6:宣告死亡申请书(2014)

申请人:***,男,汉族,生于年月日,住**县**乡**村,身份证号码:*****。系申请人之兄。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男,汉族,生于年月日,住**县**乡**村,身份证号码:****。

申请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宣告***死亡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同胞兄弟,因被申请人***从**年2月份离家出走,中间从来没有与家人联系,至今已下落不明满四年。根据相关法律之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请求宣告被申请人***死亡。

此致

**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7: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申请人:李X,男,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址:XX市XX镇XX街XX号 电 话:137XXXXXXXX 被申请人:叶X,男,汉族,XX市人,1970年1月10日出生,住XX市XX路XX号。

申请事项:申请宣告被申请人叶X失踪/死亡。

申请的事实与理由:(需要注明申请人跟被申请人的关系)

篇8:浅谈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

关键词:宣告死亡;法律效力;民事权利;婚姻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一、宣告死亡制度概述

宣告死亡制度在各国立法中都有存在,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但是各国对宣告死亡的具体规定以及理解各有不同。本文以大陆法系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现行宣告死亡制度,总结如下:

(一)宣告死亡制度概念。

宣告死亡制度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或居所地或因战争、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达到法律规定的期限后,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该公民为失踪人或判决其死亡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二)宣告死亡制度的要件。

对于宣告死亡制度的构成要件,法学界没有一个统一说法,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两类:事实要件和程序要件。

1.事实要件。

顾名思义,首先要形成一定事实后才能进行宣告死亡。一是公民离开住所地或居住地下落不明,失踪达到一定期限。二是没有任何音讯,生死不明。

2.程序要件。

只达到事实要件还不行,不是任何人或者机构都可以宣告公民死亡,所以要按照一定程序来进行。一是必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二是必须有人民法院来进行公告寻找和宣告。

(三)宣告死亡制度的意义。

在法制国家中,每个公民都拥有自己的各项合法权益和法律关系。只有在公民死亡后才能够解除这种法律关系,终止自己的各项法律权益。但是由于公民长期的下落不明,处于失踪状态,那么他的各项法律权利及法律关系也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无限期拖延下去势必影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法制建设。宣告死亡的制度,就是为了使因公民下落不明而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确定状态尽快结束,从而保证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稳定。

二、宣告死亡制度在民事权利上的法律效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就明确给出公民拥有民事权利的起止时间,即以出生为始,以死亡为止。宣告死亡是死亡的一种,它的效力在法律面前等同于自然死亡,也就是说宣告死亡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也要终止。但是自然死亡不会死而复生,宣告死亡只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一种推定,有可能出现“死而复生”的情况,这样法律效力又怎么解释呢?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一)民事权利能力绝对终止。

当人民法院宣布某公民死亡时,人民法院及申请人不知道该公民是否已经死亡,而该公民已经自然死亡,并且自然死亡日期在宣布死亡日期之前。这种情况下,该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就属于绝对终止。但是这里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宣告死亡做出后,人民法院及申请人一直不知道该公民是否死亡;另一种是宣布死亡做出后,人民法院及申请人知道该公民已经自然死亡,并且死亡日期在宣告死亡之前。

虽然第二种情况导致被宣告死亡的公民拥有两个死亡日期,但是不影响其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事实上,该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已经随着其自然死亡而终止,在人民法院做出宣告死亡后,其民事权利就绝对终止了。

(二)民事权利能力相对终止。

当人民法院宣告某公民死亡时,人民法院及申请人不知道该公民是否已经死亡,而该公民没有自然死亡并且返回到居住地,或该公民自然死亡日期在宣告死亡日期之后。在这种情况下,该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就属于相对静止。这里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宣告死亡做出后,该公民没有自然死亡,并且返回到居住地;另一种是宣告死亡做出后,该公民自然死亡日在宣告死亡日期之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36条第2款中规定:“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民法通则》第24条也明文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由此可以看出,该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只是相对于做出宣告死亡的人民法院及申请人来说是终止的,而对于该公民本身而言并没有终止。

三、宣告死亡制度在婚姻关系上的法律效力

我国宣告死亡制度很好地处理了利害关系人的权利问题,但是对人身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要么规定过于严格,要么留有空白。笔者认为,宣告死亡制度在婚姻关系上的法律效力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被宣告死亡公民所产生的婚姻关系。

这种情况是指,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公民没有自然死亡,并且与第三人发生婚姻关系。同样这里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被宣告死亡的公民在与第三人发生婚姻关系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宣布死亡;另一种是被宣告死亡的公民在与第三人发生婚姻关系时已经知道自己被宣布死亡。

从以上两种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该公民不知道自己被宣告死亡,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原有的婚姻关系仍然存在,但却与第三人发生婚姻关系,主观上犯有重婚罪,但客观事实并没有造成重婚罪的社会危害,因为第一次婚姻已经随着宣告死亡解除了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应当判处该公民重婚罪,但要保护第二次婚姻,只对该公民进行处罚。第二种情况,该公民已经知道自己被宣告死亡,但自己没有撤销宣告,就表示其主观上愿意放弃原婚姻,所以第二次婚姻应有效,并且不能判处该公民重婚罪。

(二)被宣告死亡公民的原配偶产生的婚姻关系。

这种情况是指: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公民没有自然死亡,但其配偶与第三人发生婚姻关系。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宣告死亡公民没有返回原居住地;另一种是在被宣告死亡公民返回原居住地。

第一种情况很简单,原配偶与第三人发生的婚姻关系有效,受法律保护。第二种情况则要复杂些,由于该公民被宣告死亡,所以其民事权利能力及相关法律权利义务全部终止,婚姻关系也随之终止,但当该公民返回原地时,宣告死亡随之撤销,其相关法律权利义务则要继续享有和履行,但婚姻关系随着原配偶的再婚,已经解除。

四、宣告死亡制度在劳动法律关系上的法律效力

要想讨论宣告死亡制度在劳动法律关系上的法律效力问题,就必须现弄清公民的所在工作单位是否具有申请宣布公民死亡的法律权利。

根据《民法通则》第20条和《民通意见》第25条对利害关系人范围的界定,被宣告死亡人所在单位不能成为有权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因为,被宣告死亡人与其所属单位之间是劳动法律关系,有隶属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不是民法调整的范围。所以其单位不能成为申请宣告死亡的主体。笔者认为,根据宣告死亡的原因和事实,宣告死亡在劳动法律关系上的效力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职工因工外出,为国家或单位利益而抢险救灾,因此而下落不明。自法院判决宣告死亡之日起,被宣告死亡的职工与该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解除,单位停发工资和一切福利待遇,被宣告死亡职工的亲属依法享有抚恤金、工亡补助金等待遇。

(二)职工非因工外出,亦非因维护公共利益而下落不明。自法院判决宣告之日起,其与所在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解除,单位停发工资和一切福利待遇,其亲属不能因此而享受工亡补助的待遇。

(三)职工被宣告死亡后,其所属单位在其生前为其缴纳的人寿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费,不得将其列入遗产的范围;如果没有指定受益人的,可以将其列入遗产范围,由被宣告死亡人的继承人继承。

注:本文受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批准号:QW20075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4]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吴斌.论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第15卷.

[7]刘得宽.民法总则(增订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8]郑敏.论宣告死亡与实际后果之法律冲突.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19卷第4期.

篇9: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长民一(民)特字第20号

民事判决书

申请人翁甲,男,住某市某区。

申请人翁甲要求宣告翁乙死亡一案,本院依法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申请人翁甲以被申请人翁乙于1995年8月30日起至今下落不明为由,向本院提起要求宣告翁乙死亡的申请。

经查,被申请人翁乙,男,原住某市某区,系申请人翁甲之子。翁乙于1995年8月30日从本市某路某室翻窗出走,至今未归。翁乙失踪后,申请人翁甲于1998年9月15日向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虹桥路派出所报失踪。本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于2008年11月4日发出寻找翁乙的公告,法定公告期间为一年,现已届满,翁乙仍然下落不明。

本院认为,被申请人翁乙于1995年8月30日离家出走后,至今杳无音讯。该事实有申请人翁甲的陈述、户籍证明、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虹桥路派出所情况说明等证据为证,翁乙下落不明事实清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宣告翁乙死亡。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篇10: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用什么程序?

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适用的程序作了规定。即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人申请宣告某公民失踪或者申请宣告某公民死亡的申请书后,应当进行审查。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都应当立案受理。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应当由审判委员会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于一般的案件,可以指定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人民法院立案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在公告期间,如果下落不明的人仍无下落,人民法院在公告期间届满后,即可作出宣告失踪

或者宣告死亡的判决,如果有了确实音讯或者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申请。

篇11: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民特字第××号

申请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申请人×××要求撤销对×××(或其本人)的失踪宣告(或死亡宣告)一案,本院依法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本院于××××年××月××日作出(××××)×民特字第××号民事判决,宣告×××失踪(或死亡)。……(写明被宣告失踪人已重新出现或已确知其下落,或者被宣告死亡人已重新出现或已确知其没有死亡的事实)。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撤销本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的(××××)×民特字第××号民事判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篇12: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胡夫与柳女系夫妻,因胡夫不能生育,二人感情一直不太好,经常吵打。2000年2月,二人又因为家庭琐事经历了一次激烈的争吵,胡夫一气之下一人悄悄来到贵州某地打工。

此后一连四年没有胡夫音讯,无奈之下的柳女向法院申请宣告胡夫死亡。法院受理后,在报纸上发出了寻找胡夫的公告。一年之后仍然没有任何消息,2005年6月,法院宣告了失踪人胡夫死亡。胡夫被宣告死亡后,二人的一栋楼房全部由柳女依法继承。2006年8月,经人撮合,柳女嫁给了本村男子王某,其本人也搬到了王家居住,原来的楼房一直空着。2007年2月,柳女和王某正合计要把那栋楼房卖掉,恰在此时,一对贵州夫妇林某出现了。林某夫妇二人拿着一纸遗嘱要求分得楼房的一半。林某夫妇说,多年前胡夫到贵州打工,和林某夫妇成了朋友。四个月前,胡夫不幸遭遇车祸,一辆大货车撞倒胡夫后逃逸。林某夫妇一直照顾他,为此,还替他垫付了两万多元医疗费,但最终也未能挽救胡夫。胡夫临终前,为感谢林某夫妇的照料以及偿还他们的债务,将自己的房产的70%赠给了林某夫妇。虽然遗嘱确是胡夫的签字,但柳女认为该遗嘱是四个月前所立,而此时胡夫早已被宣告死亡,其所立遗嘱应属无效,柳女拒绝返还应属于林某夫妇的房产。2007年4月,林某夫妇将柳女诉至法院,要求分割房产。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胡夫在自然死亡前所立遗嘱与他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所以应当以他所立的遗嘱为准,来处理他的遗产。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柳女主动与林某夫妇达成了调解协议,楼房柳女所有,柳女补偿林某夫妇3万元。

评析

篇13:宣告死亡公告期及格式

( ) 字第 号

申请人×××要求宣告失踪人×××死亡一案,本院已经受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之规定,特发出寻找失踪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职业等项)的公告。公告期为一年,一年期届满,本院将依法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章)

年   月   日

篇14: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亡考点解析

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制度。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经过法定程序在法律上推定失踪人死亡的制度。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自然人下落不明后,与其相关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通过法院对失踪人进行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结束这种不确定状态,保护失踪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中的常考考点,本文通过梳理两者之间的区别帮助考生快速记忆相关知识点,提高做题准确率。

一、下落不明的法定期限不同

受宣告自然人离开住所或居所没有任何音讯,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下落不明的期限从自然人消失之次日起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算。宣告失踪要求下落不明满2年;宣告死亡下落不明的普通期间为4年,特别期间为2年,该期间仅适用于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但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且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申请宣告不受时间限制。

二、申请人不同

无论是宣告失踪还是死亡都需要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不会主动宣告自然人失踪或是死亡。宣告失踪的申请人是失踪人的近亲属和利害关系人(主要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并且没有顺序的限制;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限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利害关系人,前一顺序的人不申请,后一顺序的人不得申请。但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习题演练】

吴某和其妻李某育有一子小吴,吴某在一次外出后不知所踪,长达5年之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吴和李某都能向法院申请宣告吴某死亡;B.若李某不同意宣告吴某死亡,则小吴不能向法院提起宣告死亡的申请,但是可以提起宣告失踪的申请;C.李某必须先申请宣告吴某失踪,才能申请宣告吴某死亡;D.李某既可以申请宣告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死亡。

【答案】BD。解析:宣告失踪的申请人没有顺序限制,但是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限制,吴某的配偶李某是第一顺序,儿子小吴是第二顺序,在第一顺序的申请人不同意宣告死

亡时,第二顺位不能申请,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三、公告期不同

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后,法院要对外发布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满,下落不明的事实得以确认,法院应当以判决的方式宣告其失踪或是死亡。宣告失踪的公告期是3个月;宣告死亡普通失踪的公告期是1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公告期为3个月。

四、效力不同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使得失踪人不确定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得以确定,但效力却不同。宣告失踪之后,失踪人的人身关系没有影响,但他的财产被代管,财产代管人应以有利于管理失踪人财产为原则。法院指定的财产代管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财产代管期间,财产代管人可以替失踪人主张债权,履行债务;宣告死亡之后发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婚姻关系消灭,其配偶可以单方决定子女被他人合法收养,财产发生继承。若被宣告死亡之人实际上仍生存,其实施的法律行为仍然有效。被宣告死亡人在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以其实施的民事行为为准。

【知识链接】

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后自然死亡前所生的子女对其在宣告死亡地的财产不享有继承权,宣告死亡地的遗产自继承开始时即宣告死亡时确定继承人,宣告死亡后所生的子女是在继承完毕后出生的,不具有继承人的资格,也不享有宣告死亡地遗产的继承权回复请求权。

自然人在被宣告死亡后自然死亡前产生的新财产,原配是否享有继承权取决于是否撤销死亡宣告,如果没有撤销死亡宣告,婚姻关系消灭,原配不具有继承权;如果撤销了死亡宣告,原配未再婚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此时有继承权,原配已再婚的则没有继承权。

五、撤销后的效力不同

被宣告失踪或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失踪或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无顺序限制),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或是死亡宣告。宣告失踪被撤销后,财产代管人应该返还代管的财产;宣告死亡被撤销后,婚姻效力上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又丧偶的,婚姻关系不恢复。收养效力上,经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后,可以恢复父母子女关系。财产效力上,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可以向继承人请求返还原物或者适当补偿,原物已经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不予返还,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和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习题演练】

甲是A市人,2009年4月3日,因其下落不明满5年被法院宣告死亡,甲在A市的遗产由配偶乙和女儿丙继承。实际上,甲仍生活在另一城市B,与丁育有一子戊,并投资赚了10万。2009年10月28日,甲立下自书遗嘱,指定戊继承其所有财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撤销了死亡宣告,则可以要求乙和丙返还继承的遗产;

B.在甲自然死亡后,戊可以根据遗嘱要求乙和丙返还从甲处继承的A市遗产;C.在甲自然死亡后,乙和丙可以要求分割甲在B市投资赚的10万;D.乙可以去法院申请宣告甲和丁的婚姻无效。

篇15:宣告死亡申请人顺序

1.罗术琼的丈夫周代术与承运人的合同之诉不成立。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在现实生活中,船票就是证明船务有限公司与乘客存在合同关系的凭证。而周代术的妻子罗术琼并没有提供自己丈夫的船票,也没有证据证明周代术登上船,船务公司也查到只售出三张船票,所以,没有证据能证明周代术并非“三峡观光8号”客船上持票乘客或无票乘客,其与答辩人之间并未形成法律上或事实上的水路旅客运输合同关系。所以合同之诉不成立。

2在起诉阶段,周代术近亲属作为原告适格,但是在审理阶段周代术的近亲属作为合同之诉的原告不适格。我国对于起诉条件是程序审理,不是事实审理,不要求达到相应的证明程度。《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与周代术是近亲属关系,符合第一项,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所以在起诉阶段,原告是适格的原告,但是,在审判阶段,首先,由于原告并不能提供证明周代术与被告形成事实上的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有力证据,其次,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之诉一方当事人应该是签订合同的一方,就算周代术是合同当事人,也应该有周代术作为原告。而不是他的近亲属。

3乘船意外事故可以成为承运人的抗辩事由。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民事责任的免除】:“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是不能避免,不能预见,不能克服是事实。假若,周代术在船上,自己失足落河,对于承运人来说确实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事情。所以,乘船意外事故可以成为承运人的抗辩事由。

4如果是合同之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确定数额。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第三十五条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不能参见《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因为尽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这里的损害后果应当是事实上的后果,而不是法律上的后果。因为,对于周代术失踪,死亡的事实,法院只做一个确认的宣告,是产生法律上的后果。而侵权责任法中的损害后果应当是侵权行为后,实际客观事实发生的时候产生的损害后果。而周代术失踪的事实,在08年就已经发生,不能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我的观点: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一点:船票证据的问题。原告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周代术在船上而产生的,但是,原告不能提供周代术在船上的最直接证据,周代术的船票,甚至不能提供有力的证人证明周代术在船上。原告所称买了四张船票,与客运中心提供的三张船票相矛盾,此时,民事诉讼中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所以,原告不能提供周代术持票上船,甚至是无票上船的证据,就不能证明周代术在船上落河的主张。

第二点:即使周代术在船上落河,原因未知,对于被告来说属于不可抗力,被告在已有的安全行船的条件下,全力搜救。已经尽到应有的职责,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沙家浜的秋天日记下一篇:遗愿清单观后感精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