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

2024-04-28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精选8篇)

篇1: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

在这个暑假的生活中,我的爸爸推荐我读《平凡的世界》这本好书,听爸爸说,它是郑州大学都推荐阅读的丛书,我看了这本书后受益匪浅。

书中主要讲了:有一个黄土高原的人家,他们家的人的姓氏是孙,他们家家境贫寒、没有一点儿钱,他们家的人世世代代是农民,他们家的孩子不服——老大十六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长,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村都过上好日子,村民却开始都不相信他,但经过他自己的不懈努力,村民们从不信到相信又到帮助,把砖厂的生意干的红红火火的,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老二是由老大赚钱供他上学的,在学校,他连最差的黑馍馍和丙菜都买不起,他却好好学习,每次都考得好成绩。经过他的努力,他由学生到挖煤工,由挖煤工又到作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看了这本书,我对里面的人的贫穷而感到同情,但我又对文中农民的坚持不懈与永不畏惧而感到赞叹。书中的人虽然贫穷,但他们知道学习,懂得体谅家人,既有责任感,又有做一种做事的决心,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机会,即为自己造福,又带着其他人一同造福。他们虽然很平凡,但我认为他们是不平凡的人,因为他们有着他人没有的良好品质。他们知道,他们对他人帮助、信任他人,他人也会对他们帮助、信任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想,我要向他们学习,也要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也要好好学习,考好成绩;也要帮助他人,为己造福。多行好人好事,做一个有良好品质的人。

《平凡的世界》

篇2: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

黄土高原上,一个远离城市的农村——双水村中,演绎着平凡人民的经历与曲折。书中的孙少平,是一个高中学生,每天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因家境贫困,而只能过着贫穷的生活:吃着便宜的高粱面馍;穿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但他却很知足,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而自己的母亲、弟弟、妹妹和奶奶,都要由他的哥哥孙少安和逐渐老去的父亲来养活。他在这样的环境下热爱读书,想在班级里有些知名度,从认识郝红梅到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是背叛,什么是离弃,高中毕业之后走入社会,当矿工干农活,他明白了只有汗水才有收获……黄土地是他的家乡,他却曾经那么向往另一种生活,改变自己是农民儿子的命运。哥哥和弟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弟弟想走出农村,改变自己,过一种新的生活;而哥哥只想奋作于田地,养活一家老小,一辈子留守在孙家的大门里,过完平平淡淡的一生。

在作者笔下,一个村庄便代表了一个世界,所有村民便代表了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每一个人,有穷人和富人;有为了理想而舍命追求的,也有碌碌无为,一辈子空守家门的人……人世间冷暖被描写得逼真动人,你永远可以对照书中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聪明善良的孙少平、勤劳朴实的孙少安、追去自己的幸福而落下凄凉结局的田润叶……书中的一切,不都曾是我们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吗?每个人心中都曾住着一个孙少平,为理想而改变自己命运,到最后才发现:你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本应该过着平凡的生活。

平凡不也是一种伟大吗?比起那些为了出名而放弃梦想,用各种手段来包装自己,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人,那些在路边上清扫大街,在田地里努力干活的人们,却显得更加可爱一些。你不会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它的厚度,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作者路遥先生从小便生活在贫困的黄土高原上,他尝尽了人世间的悲苦与凄凉,笔风也极具淳朴,写出了七十年代农村人民生活的艰苦与平凡。《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平凡的巨作,书中的情节没有科幻的联想与虚构,也没有艺术的夸张,都是关于孙家二弟兄在“平凡的世界”里追求幸福而又迷失自我,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当我们为孙少安与田晓霞、孙少安与田润叶的凄美爱情故事落泪时,我们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悲凉,世界的变更本不就是淡然无奇吗?可你却曾被书中的一个个虚构的人物落下了眼泪,仿佛这些事就像在我们身边发生一样,多么平凡,多么伤感。

《平凡的世界》更像是一部人物传记,通过对黄土高原人民的描写,道出了作者的本意,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名人与凡人之分,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而不是虚度光阴,命运也许不公,而通向幸福之路,必须经过磨练和奋斗才可抵达,地位也许并不那么重要,可信仰和希望却是必须要把握的。

篇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篇4:读《平凡造就的伟大》有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从前,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②(本段的出现显得突兀,与正文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是抬不起头的,可钱学森却在一年内取得了硕士学位,短短四年中就拿到了双博士学位,他用汗水挥笔写就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他是冯卡门的得意弟子,二人合作开创了著名的“钱——卡门”公式,三十六岁便成为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细细地品味着这些经历,我想,或许那时钱学森就像刚刚浮上水面的荷叶,虽然只是浅浅的一角,却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人们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我却不以为然。通过几年的拼搏,钱学森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在美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世俗人所羡慕的功名利禄,他似乎都全部拥有了,可当祖国陷入水深火热中时,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功名利禄和舒适的生活,选择报效自己的祖国。每当我读到这里时,总不免感慨万千,有多少人能够面对功名利禄而无动于衷,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③(文章第三、四两段写钱学森年轻时为求学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可合为一段;同时,“出污泥而不染”应为“出淤泥而不染”,引用名句要准确。)

钱学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祖国,却从来不求回报。通过五年的斗争,他重回故土,一心扑在科学上。他从不借工作之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会儿,社会风气很差,钱学森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就像那亭亭玉立的荷茎,不生茎蔓,不长枝节。

如果将中国文明比作一张画卷,那么钱学森无疑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许多国家都想用丰厚的待遇聘请他,他都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原则,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站成一道中国科技史上永恒的风景。

篇5: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

——题记

这是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篇6: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一直到结尾,《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却并没有让我的担心成为现实,虽然中间有些人消失在了故事里,但是整体上他很爱护这小说里的人物,在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故事里平凡的善良勤劳的小人物,不忍心让他们死,让他们受伤。在一般的故事中都会有一个中心人物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也许《平凡的世界》之中也有这么一个人物。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平凡的人物,无所谓中心,无所谓整个世界的支柱。一个人死了,地球照样运转,太阳照常升起。

反过来,平凡的世界也有人死去,这些人的死亡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因为这些人的死亡来个大转折,像金俊斌、田二的死亡。就算是田彩霞,秀娥的死也没有对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影响。影响到的是爱他们的人,而爱他们的人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颗灰尘。

《活着》也有人死去,而且一个历史阶段死一个人,到了故事的最后,只剩下富贵和一头牛相依为命。《活着》讲述的也是普通人的命运,大的社会背景左右着富贵一家人的生死。但是,一个善良的相亲相爱的温暖和谐家庭是不应该有这样的不幸的。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看一家子凋零成土,心底里全都是沉重,从而对人物的悲惨命运有更深的悲悯,连着对他们所处的社会不满起来。这应该也是《活着》的过人之处。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直都在努力的奋斗着,从未停歇过。即使是他与润叶的爱情从明朗到暗淡,这之间,他没有过多的沉浸在由此产生的喜悦悲伤里,仍旧为着孙家努力也许是作者同情孙少安,在故事里安排了秀娥,这个能干,俊俏,又专一的姑娘与他做妻子。努力的人结局大都不会太惨,孙少安的砖厂越做越大,即使中途有大挫折。在孙少安和秀娥穿戴整齐参加新校舍的建成仪式上,秀娥吐了血,她得了癌症。这些似乎在说,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都会经历生离死别。孙少安还不算悲惨,他失了妻子,还有儿子,父母亲,兄弟姊妹生活里,我们很容易掉到枯井里,本可以出来,但就是找不到出来的方法:像失恋,考试失利,掉了面子

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中田彩霞的死安排的特别突然。在孙少平和田彩霞的感情希望渺茫的时候,南方突发洪水,作为记者,田彩霞主动要求到一线采访,在洪水现场,为了解救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儿而牺牲其实田彩霞的死,也许是因为作者本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少平与彩霞的感情,才安排了彩霞的死亡,还有一层也许是响应当时社会上所倡导的罡风正气。

田润叶多次表示可以通过一些关系,将孙少平调回到城里工作。但是,孙少平认为他与城里的那些人或事格格不入,他觉得他属于煤矿,属于那个有温暖的地方。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他的思想竟像已过不惑之年的人,这真的是他读了非常多的的缘故吗?这是否是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放在了少平的身上,不想流于世俗,虽然他本就是世俗之人。

篇7: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由一些不平凡的人组成的,他们当中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且总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孙少安,是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兄弟,时刻为他人着想的硬汉。他12岁就辍学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庭重任,整天像牛一样的劳作却没有一声抱怨。这种精神品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现在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孙少安学习,自己丰衣足食呢?

孙少平,是一个意志坚强的男子汉。他从来不嫌苦。在黄原打工的时候,石头在他的背上画出了许多血痕,但他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还是照常上工。在煤矿的时候,和他同去的一些富家子弟看着煤矿艰难的生活都想打退堂鼓,可他却毫不退缩,相反还比较积极乐观,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写分家的那一段了,孙少安的妻子秀莲执意要分家,父母也都同意了。可孙少安却死活不愿意分家,他不分家是有它的理由的,他不想让全家人吃苦,他担心分开家之后他的父母们无力照顾这么大一家子人。我看到这觉得孙少安很有孝心,他懂得体谅别人,体谅父母,宁愿让自己一个人吃苦,也不想让全家的一个人受累。

当我看到孙少平读到田晓霞牺牲之后,我的心情也悲痛到了极点。不知怎么了,我也为田晓霞的牺牲而感到惋惜,心都要碎了。但孙少平并没有被这个噩耗打倒,最终出人意料的站了起来,他的意志实在是太坚强了。

篇8: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优秀

感想之一:“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

作文源自生活,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然而, 作文里生活太少, 甚至没有生活, 则是当下学生写作的通病。于是, 有人归因为学生的生活太贫乏、太单调。其实, 生活赐予学生的非常慷慨。有父母、有姐妹, 有师长, 有同窗, 有邻居;有书声, 有球赛, 有郊游, 有劳作;有春草, 有秋月, 有夏荷, 有冬雪。凡此种种, 构成了《登攀》作品中“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 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广阔。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 是寻常的, 又是难得的。有时, 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 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美其实无处不在。郊游中, 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是一种快乐的美;家庭里, 妈妈天天送上香喷喷的饭菜, 是一种幸福的美;阳春三月的春天, 大地苏醒、鸟语花香、万物生春, 是一种生机美;夏天, 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空, 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地劳动着, 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秋天, 五谷丰登, 是一种丰收美;冬天, 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地打雪仗, 是一种欢快的美。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 智国先生教给了学生在这些看似平凡、单调的生活中发掘情趣、发现美的本领。

感想之二:“大音希声”的童真言说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清水芙蓉的生命之源, 乃是一派天真。何谓“天真”, 用庄子的话说, 就是“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不严而威, 真亲不笑而和。”由此表明, 所谓“天真”, 其实就是孟子所推崇的“赤子之心”。当下的学生, 枯竭了生活, 在作文中只好说假话, 唱高调, 压抑了真感情, 迷失了真性情, 文章言说刻意装饰和雕琢, 或文白相杂, “寻章摘句”, 或矫揉造作, 佶屈聱牙, 晦涩难懂, 在看似华丽的包装下却丧失了纯朴的童心、童真、童趣。俗话说:“好看不过素打扮, 好吃不过粗茶饭”。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惠特曼认为:“艺术之艺术, 词藻之神采, 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登攀》作品杜绝喧嚣与矫揉雕琢, 崇尚娓娓道来的纯朴言说。其语言浅显通俗, 自然流畅, 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 富有韵味。这种纯朴如同土地, 正是土地才长出粮食, 才长出奇葩异卉;这种纯朴如同空气, 正是空气才不被时间所淘洗;这种纯朴如同清泉, 正是清泉才沁人心脾。然而, 这种纯朴之中又闪烁着少男少女的思绪、情感、智慧的清辉, 阅读之后令人为之动容。宋代散文大家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朴素, 内容精辟, 深入浅出, 好像容易, 其实写起来须反复推敲, 是艰苦细致的劳动, 非常难能可贵。“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的童真言说, 用平平实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 用淡笔写深情, 乃是智国先生传授给学生的“大音希声”式的纯朴表达方式。

感想之三:“大象无形”的童真意象

《周易》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 《周易》之象是卦象, 是符号, 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 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 “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 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 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何谓“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 它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则认为:“意象, 美学范畴。 (1) 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 (2) 指艺术形象。 (3) 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非常遗憾的是, 如今中学学生的作文难见意象的踪影了。感谢《登攀》作品让我领略到了童真意象的温馨。有小鸟的啁啾、有小鱼的跳跃, 有小花的芳香, 有小狗的憨态;有赛场的奔跑, 有野炊的欢笑, 有晚会的热烈;还有春雨的早晨, 天边的晚霞。不仅有自然意象, 《登攀》优秀作文集中有的篇章所咏叹的社会事物,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 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 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 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这些林林种种的意象虽然并不宏大, 但意蕴隽永, 凝聚着少男少女的情思, 给人一种纯真之美的享受, 呈现出“大象无形”的艺术特征。《登攀》作品对意象的推重, 是因为“言不尽意”, 当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心中之意时, 便巧妙地“立象以尽意”, 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 情直致则难动物也, 故示以意象。”意象入文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 是以“象”征“意”, 是喻示, 是象征, 是“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移情于景, 存心于物, 凝神于形, 寓意于象, 这正是智国先生教给学生营造童真意象的诀窍。

感想之四:“大道远行”的童真情怀

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的季节。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 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 只要梦想存在一天, 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虽然梦想是崇高的理想和愿景, 但“大道远行”, 必始于足下。可惜, 现今的学生并非如此理性, 他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 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大多因华而不实而无果而终。而《登攀》作品不是这样, 它所展现的梦想, 则是透过“我们窗口”看到的玫瑰般的情怀和风景。大致地说, 有三重梦想境界、三重童真情怀:一是描绘山光水色的风物境界, 书写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二是反映人世万象的人伦境界, 书写和谐人际的人文情怀;三是吟咏喜怒哀乐的自我境界, 书写展翅高飞的壮志情怀。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说:“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 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 迎来光明和希望, 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登攀》优秀作文集的作者就是一群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梦想安然度过困境而走向成功彼岸的少男少女。“大道远行”, 既仰望星空, 又足踏实地, 这是智国先生指点学生书写童真情怀和玫瑰梦想的要津。

上一篇:收到求爱情书后怎么办下一篇:杭州中秋节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