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铁甲钢拳观后感

2024-04-13

电影铁甲钢拳观后感(共12篇)

篇1:电影铁甲钢拳观后感

观看励志电影《铁甲钢拳》

11月14日下午,三角湖度假村工会组织所有 会员到经开万达影城观看了电影《铁甲钢拳》。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科幻片,还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励志电影。影片节奏感平衡,动感的场面与质感的剧情结合的很完美。

影片讲述了在2020年,人类拳击被政府取缔,只有机器人的拳击赛才合法。查理是一名过气的拳手,他现在只能靠发掘培养机器人拳击手来谋生。一天一个名叫迈克斯11岁男孩找上门来,他原来是查理素未谋面的儿子,因母亲过世不得不投靠查理。过惯了一个人生活的查理突然间要面对照顾迈克斯的现实,而迈克斯突然见到了亲生父亲,两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系列的矛盾也随之而来。迈克斯偶然间在垃圾场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旧型拳击陪练机器人,他非常希望查理能把这个机器人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拳手。开始查理根本看不上这个机器人,直到他发现这个机器人好像不一般,很像他们自己,有一种对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于是在查理的精心调教下,这个以前只是陪练挨打的机器人开始在赛场上所向披靡,最后获得了挑战不可一世的机器人拳击总冠军的机会。查理、迈尔斯和机器人的命运早已维系在一起,现在他们亲密无间的团结在一起,放手一搏,决战钢铁擂台,终于打败了器人拳击总冠军!

这个饱含动作、亲情与梦想的励志故事,一直在树立一种坚强、自信的观念,教会观众领悟:“成功只留给敢于拼搏的人们,人生路上,我们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推荐大家,有空一定要去看看,也热血沸腾一把。

篇2:电影铁甲钢拳观后感

前些天我观看了电影《铁甲钢拳》,这部电影很精彩,让人感触颇深。

电影的主要人物有三人:查理、马克斯和机器人“原子”。我对查理是又爱又恨;对马克斯我最喜爱,他是个有理想,并勇于追求和坚持的好少年;而“原子”虽出身卑微,装备不好,但他却有钢铁般的信念和毅力,值得学习。

电影开头,查理为了赚钱,去动物园挑战“公牛”、“黑色霹雳”。当查理的第一个机器人“伏击”打到公牛时,非常开心,可没想到一转眼“黑色霹雳”奋起反击,把“伏击”打败了。于是查理不听马克斯的意见,把马克斯用抚养费买来的“超恶男子”直接去挑战“撞击公殿”的“迈达斯”,最后却因为不了解情况,反而被取下首级,大败而归。看到这里,我对查理骄傲自大,一心想着钱,却不想做准备功课,不彻底了解机器人的特点而鄙视他。

在垃圾场,马克斯不慎落入悬崖,是机器人“原子”救了他。这个名为“原子”(Atom)的机器人是被人丢弃在垃圾场的设备落后的机器人,但马克斯却非常爱惜它,把它当做亲密伙伴,甚至还和它一起翩翩起舞。是的,马克斯是把他的救命恩人当做好朋友一样相处,而不计较它貌丑、技低。他的善良、纯洁和一颗感恩的心打动了我。

当然,原子也不是一直一无是处,在马克斯的精心改装和培训后,原子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迎来了与拳王“宙斯”的终极对决。

在第一回合中,宙斯第一拳就把原子打趴,可它却依靠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可接下来的却是宙斯暴风骤雨般的钢拳,抵抗,抵抗,原子顽强地坚持着。就这样,从第一回合到第四回合,两个机器人你来我往,真是“金属对战金属、钢铁大战钢铁”。第四回合中,原子被宙斯突如其来的一记重拳打得摇摇晃晃,声控系统也因此失灵了。马克斯只好开启“影子模式”,等于让查理对战宙斯。起初,查理不同意,是马克斯用深情的目光鼓励打动了查理,并在最后一局吧宙斯打得落花流水。虽然在拼点上,原子输了,但它在人们心中是好样的!我喜欢原子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

篇3:《铁甲钢拳》冰冷机器的热血传奇

导演:肖恩·利维

主演:休·杰克曼/凯文·杜兰/伊万杰琳·莉莉发行公司:迪士尼电影公司

上映日期:2011年10月7日

以机器人大战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目前热映的《变形金刚3》已经将机器人战斗场面表现到了极致,地面战、空战、高科技武器、贴身肉搏,单挑、群殴一应俱全,连地球都差一点被毁灭。短期内要想超越《变形金刚3》似乎不太可能。所以《铁甲钢拳》用了一招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借冰冷的金属机器来讲述一段励志人生。虽然制作费只有区区8 000万美元,但是由于斯皮尔伯格是幕后老板,肌肉猛男“金刚狼”休·杰克曼是男一号,这种组合无疑会挑起影迷的荷尔蒙。

今年2月,梦工厂脱离环球影业,改嫁迪士尼。《铁甲钢拳》正是梦工厂分家后独立推出的首部作品。因此,该片也被视作斯皮尔伯格与新梦工厂的一次战略性赌博。

篇4:电影《铁甲钢拳》的文化窥视

一、消费的异化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劳动是被异化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使劳动者沦为机器的奴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日新月异,从最初的蒸汽机到现代的机器人,无不体现着工业社会对机器的诉求。在满足了机械化生产的同时,机器人作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一方面,人类花精力物力创造了机器人,为人类带来福祉;另一方面,机器人作为人的创造物,是一种独立存在,被人创造之后又成为一种与人相对的异己的力量。机器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脱离人的主观意识反过来成为一种制约甚至是毁灭人的力量。这股力量体现在了消费的异化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异化指的是:消费本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这一功能却被异化了,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一方面,它成为人们在劳动中失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另一方面,统治者对消费进行操纵和控制,使消费成为一种实施社会控制的工具。这种异化从表现形式上又分为消费主体的异化,消费客体的异化和消费环境的异化。

在《铁甲钢拳》中,时间被设定在了2020年,在那个时代,机器人是人们闲暇时间消遣的工具。为了追求更单纯更刺激的暴力,没有情感的机器人成为了人类暴力对决的替代品。无论是在小村庄或者大都市,机器人决斗成为了一种潮流。机器从最初的为了满足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转变为现代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刺激的娱乐需求而批量生产。首先是作为消费主体的人发生了异化。人们正常消费的目的应该是从自身的客观需求出发,而非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盲目消费。

电影中的男主角,前拳击手查理•肯顿(休•杰克曼饰),由于人类拳击已经被机器人拳击取而代之,查理的生活也随之变化。昔日拳击场上的辉煌已经不再,为了还清债务,查理不得不下赌注,将最后一线希望压在了自己的机器人和公牛的决斗上,无奈机器人意外落败。接二连三的失败使查理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第一,在温饱尚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查理仍然执意要寻找一个新的机器人继续拳击生涯,哪怕倾家荡产。查理对机器人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他的真正客观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查理此时对于机器人的消费变成了他自己对现实的逃避以及对自己欲望的满足。机器人拳击场上的查理无异于一个职业赌徒,理性被盲目代替。第二,为了得到一个更高端的机器拳击手,查理不惜以牺牲自己儿子麦克斯(达科塔•高尤饰)的抚养权为代价,换取购置新机器人的资金。好比天平两端,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欲望,此时欲望占了上风。第三,在购买机器人时,查理也全然不顾自己是否能驾驭机器人,认为倚赖配置够先进就能击败对手的侥幸心理数次落败,甚至连儿子麦克斯都比父亲更加理智。由此可见,查理对机器人的痴迷已经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作为一个消费者,他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已经发生了扭曲。

其次,作为消费产品的机器人也发生了异化。从蒸汽时代开始,机器是为人服务的,是为机械化大生产服务的,是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服务的。在电影中,机器已经脱离了人类最初发明机器人的初衷,转而把机器人投入到拳击赛场上,成为了职业拳击手。查理盲目购买高端的机器拳击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日本购回的机器人坏小子从技术和性能层面上讲,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由于查理本身对机器的操作不当,再先进的技术在他手中也变成了鸡肋。巨额购回的坏小子也难逃被砍头的命运。“消费对象因消费者因素发生的异化,主要指在主体的消费中客体因为主体的原因发生了背离。比如,主体购买了某种商品,但因为自身知识水平较低、能力欠缺等因素不能使用商品满足需要,此商品对于这个主体而言不能发挥出使用价值而沦为毫无价值的东西。”[1]机器的更新与人的停步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查理尚且还停留在遥控操作机器人阶段,对于语音控制一窍不通,纵使机器有三头六臂,也只是一堆废铁而难逃落败命运。

再次,消费环境也产生了异化。正常情况下,消费环境应当是对消费主体有益的环境,能正确的引导人们合理消费,科学消费,适度消费。在消费环境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是大众传媒对人们的误导。各种极具诱惑力的广告无处不在,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机器拳击手的广告铺天盖地。即使是只有十一岁的小男孩麦克斯都对机器拳击手的名字耳熟能详。广告作为消费中介,应该是为消费者提供有利信息便于消费者合理选择,而电影中的机器人广告,无异于一个受雇于赌场的兜售暴力的小贩。人们在拳击场上争先恐后下赌注,利益的驱使麻痹了众人的神经,殊不知赌场上最大的赢家永远只有庄家,机器人拳击后面得益的不是人群而是背后的利益集团 。广告作为消费环境一员已经走向了消费者的对立面,利用人们的赌徒心理一面把暴力包装得美轮美奂,一面坐享其成。

电影给我们展示了消费的异化,值得思考的是,为何会产生消费的异化。人们为何会前仆后继去观看机器拳击手纯粹的暴力表演。除了广告等媒体对众人的误导,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享乐主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享乐主义者将物质性或生理性的需要与欲望的满足视作是人生的幸福,因此,极端地追求物质的满足。这种病态的物质追求势必会导致消费的异化。

二、西方和谐观

苏格拉底第一个把人们引入到社会领域和人文领域,从而产生了西方社会政治领域中的和谐社会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的本质。他认为一切和谐都是在斗争中产生的。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前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对立统一的和谐辩证观。“西方哲学史上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到中世纪宗教哲学, 再到近代康德、黑格尔, 后现代哲学家等, 他们对和谐的理解都源于对正义、善、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其核心问题是正义、公平。”[2]在电影里,小男孩麦克斯对大人物的挑战以及男主人公最终被亲情感化找回自我都体现了西方的和谐观中的正义和善的理念。

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本身是追求和谐的一部分,西方的和谐哲学观看到了和谐是产生并存在于对立中的和谐,事物都是矛盾的,都存在对立面,比如强大或者弱小都是相对而言。正义之所以存在也是针对邪恶而言,在电影中,弱小派代表机器人亚当和强大派代表机器人宙斯就是正邪二元论中的正邪两方。机器拳击手亚当弱小,落后,已经被淘汰,反之机器拳击手宙斯强大,先进,如日中天。麦克斯敢于向宙斯挑战也折射了小人物对霸权的挑战。西方人历来追求自由平等,这种自由就体现在不畏强权,勇敢追求自我,面对权贵不低头不服输的精神之上。这种和谐是通过以暴制暴从而达到消解矛盾和冲突的和谐状态,而这种方式与西方人的价值观也是相符合的,在这种价值观的作用下,在国家体制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无论是完善的法律制度还是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都体现了一个准则,那就是利益的均衡。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公平公正而忽视和谐的核心内容,当然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和谐的状态是不是像拳击场上的输赢双方,此一时彼一时,而是一种长久的可以持续的状态。要达到真正的和谐还需要善。柏拉图告诉人们, 善的理念是一种光源,它向人类揭示事物的本质。善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人以指引,要看到善的人必须要多关注他人,少些自我关注,而对善的追寻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追寻善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真善美的真谛从而获得幸福,达到和谐。人在追寻真爱或者在追寻善的途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挫折或者诱惑。但是只要关注他性存在,让忘我多余自我,最终会找到善的存在。查理一开始之所以会为了购置先进的机器拳击手而把儿子的抚养权拱手转给他人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私欲摆在了第一位反而忽视了身边的人,到最后连自己的女朋友也难以忍受查理不顾后果的赌徒心理而开口请他离开。在查理和儿子麦克斯短暂的相处中,他逐渐发现自己除了有机器拳击手,还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他需要承担起责任照顾身边的人,让他们获得幸福获得快乐,这些才是比打赢比赛更重要的事情。查理的幡然醒悟使他看到了他性存在,找到了善的根源,那就是亲情和爱情。在《铁甲钢拳》硬碰硬的世界里,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一颗柔软的,关注他人的,善良的心。

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相互斗争,将不利于自己的一方铲除,要达到长久和谐,需要的是善,是爱,是对他人的关注。

三、暴力文化趣味

作为一部将动作和科幻结合的电影,铁甲钢拳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机器拳击手的相互搏击中,甚至人们的呼吸也会随着那一招一式而起伏。在这部电影中,有亲情也有爱情,但是吸引人们去电影院观看的最大卖点,从电影的名字就能知道,是“铁甲钢拳”,暴力打斗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文化趣味的粗俗化还表现为行为粗暴。这里要谈的当然只是大众趣味对“暴行”的欣赏和热衷。如同古人在大讲伦理教化的同时,又非常喜欢渲染游侠、绿林、响马一样,生活在法律、制度、规定、民约、纪律等重重规范束缚下的当代大众,对现实也有着强烈的犯规冲动。这种犯规冲动除一部分直接表现为暴力犯罪外,大部分则只能通过欣赏暴力型文艺作品把它发泄出来。”[3]一方面,暴力是人最原始的欲望,是人性的本能之一;另一方面,暴力文化之所以成为大众文化,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

人类在不断进化,社会在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是生物亦或是人类,要在这种进化中脱颖而出,需要依靠的手段有很多种,暴力也是其中一种。佛洛依德的病态心理学给了这种暴力一种心理层面的解释,那就是每个人都存在潜意识暴力,这种暴力属于自我,并且不受道德法律约束。但在真实社会中,由于受到了各种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潜意识暴力是被压制被压抑的。这种本能的暴力倾向被压抑之后需要找到释放的出路,于是人们借助于欣赏暴力行为,发泄自己的欲望。无论是电影中为机器人加油呐喊的人群还是电影外欣赏这种暴力电影的人们,或多或少是人们的潜在暴力心理在起作用,吸引人们到台前观看这种暴力带来的震撼和快感。

“当代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它的各种利益竞争与再分配更加激烈与残酷,并在当代人内心深处形成强大的心理情结,它需要通过一个渠道发泄出来。由于这个渠道在现实社会中实际上的不可能,所以人们只好借助非现实的审美活动来满足;又由于在主流文学所提供的道德与审美境界中,同样对这种心理压抑无法给予直接满足。”[4]正因如此,充斥着暴力的电影在更靠近大众的视野。和法律比较起来,依靠拳头来解决问题,使人们逃离了现实生活的约束,用最原始的姿态解决纷争,虽然这种暴力文化不值得提倡但是在大众文化中,暴力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

《铁甲钢拳》这部电影用它绝妙的特技效果征服了观众的心。在欣赏这些特技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之余,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电影体现的文化因素。无论是消费的异化,西方的和谐观或者是大众的暴力文化都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除了能迎合大众的口味,为电影制片商带来票房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对当代文化的一个能动反映,我们需要在欣赏电影时更客观地看待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注释

[1]张爱丰 ,“消费异化和科学消费观”http://gh.xysedu.cn/show.aspx?id=1397&cid=11(2009/1/12)

[2]王莉,中西“和谐”观比较,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03),第45页

[3]刘士林, 当前文化消费中的粗俗时尚,民族艺术,2000(04),第51页

[4]刘士林, 当前文化消费中的粗俗时尚,民族艺术,2000(04),第52页

[1]王晓路等,《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7.

篇5:《铁甲钢拳》观后感

就在今天爸爸在网上,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是――《铁甲钢拳》。

影片中讲的是肯顿与他的儿子麦克斯带着机器人原子齐心协力打败了,世界机器人联盟组织那不可战败的机器人――宙斯。在刚开始的时候肯顿在一次次失败中,失去了自信“不可能”已成为了肯顿的口头禅,而放弃也成了他的习惯动作。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吸取的教训中,也是在儿子麦克斯与朋友贝蒂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肯顿终于成功了。在最后成功时麦克斯和朋友贝蒂激动地流泪了,他们为机器人原子与肯顿的成功,也为肯顿重拾自信而落泪。

这个影片告诉我们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你就能走向成功,虽然只是一小步,但是不管前方是否困难重重,你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个信念,总有一天会站在成功的顶峰上欢呼跳跃。

篇6:《铁甲钢拳》观后感

那天,上社团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大家放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名字叫《铁甲钢拳》,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心灵的电影。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有查理、查理的儿子马科斯、查理的妻子、机器人拳王原子、松本鹰、机器人宙斯以及机器人的女主人。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叫查理的中年男人,他靠自己的机器人与别人的机器人打架谋生,他为了打赢别人的机器人,连自己的儿子马科斯都给妻子抚养了,还跟妻子离了婚。

有一天,查理买了一个新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名字叫“超恶男子”。查理和他的儿子马科斯去了比赛现场观看比赛。比赛开始后,查理的机器人最终失败了,别人的机器人胜利了。

后来,查理一家散步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几十米高的水坑,一个机器人救了查理一家的性命,但不幸的`是,救查理一家的机器人却散架了,成了一大堆小零件。儿子马科斯对爸爸说:“爸爸,我想把机器人的零件用小推车拉回家,好吗?”查理说:“不行!”。

虽然,查理不同意马科斯用小推车把零件拉回家,但马科斯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小推车把机器人的零件拉回了家。

马科斯求爸爸把机器人组装好,查理又教机器人打拳,然后就去打比赛,每次机器人都会胜利。就这样,一直打到跟世界机器人王者打的时候,赢得了全世界机器人冠军,还被媒体记者称为“人民的拳王”!

篇7:《铁甲钢拳》观后感

刚刚观赏完这部电影,不知该怎样形容《铁甲钢拳》给我的感受呢?第一直觉便是它很像美国版的《老男孩》,但却比老男孩更丰满,因为它凝聚了刚与柔的对比,展现了一个落魄男人在梦想、勇气、责任面前的救赎。

影片介绍了一位父亲查理是一名机器训练师,生活落魄不堪,总是向别人借钱买机器,并且做事没有恒心。直到有一天,他的前妻去世了。他不得不照顾他的一个11岁的儿子。他们没有钱买新的机器人,只能去废品堆里找零件组装,结果意外的在废品堆里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别人丢弃的老款机器人“亚当”。他们把亚当带回家,父子合作训练它,带它去比赛的故事便一步步向观众揭晓了。

儿子培训亚当,跳舞,还发现亚当有特殊功能,他会听懂人话,会模仿人类,于是他把废了的机器人的零件系统安装到亚当身上,便于交流训练指挥!之后,马克斯恳求父亲用他之前练拳击的心去教亚当。一次偶然的机会,鸭汤在马戏场的机器人公园比赛中取得了胜利。这让查理意外的有了信心,他似乎准备重振昔日雄风,把自己未了的梦,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虽然不是人类而只是个机器人身上了。

随着小机器人亚当一场一场的胜利,父亲和儿子的兴奋和开心不予言表。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身上越来越融合了人性的味道,它就像是一个人类在打比赛。最后的决赛上,亚当要面对冠军级机器人宙斯,父子的心也牵在了一起。亚当大战宙斯四回合,受伤了,语音也系统坏了,最后一场,儿子只好恳求父亲示范拳击,让亚当模仿。查理在台下亲自打拳,亚当模仿,那时候他的灵魂已经附身在亚当的身上,彼此同进同退。职业拳击手就是不一样,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奇制胜,什么时候可以避重就轻。虽然最后的冠军不是亚当,但他挺了下来,赢得了人民的英雄的称号!

篇8:电影铁甲钢拳观后感

由梦工厂影业制作、迪士尼影业发行的好莱坞影片《铁甲钢拳》,讲述发生在未来的2020年,生活潦倒、前妻过世的退役拳击手查理和儿子历经阻碍取得全国机器人拳击冠军,并最终赢得了亲情和爱情的故事。该片投资8000万美元,自北美上映以来取代《洛奇4》成为北美影史周末票房最高的拳击电影,全球票房高达4亿多美元。当然,回顾各类拳击题材的影片,像《铁拳男人》《黑狱拳霸》《飓风》等等都是潦倒穷困的小人物在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经过一系列的经历和认知又克服了失败和挫折,最终赢得成功。我们都已熟知这样老套的情节,可在当观看此类优秀的影片时我们又会被其深深吸引。它之所以能席卷全球,展现出如此大的魅力,成为拳击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燃起了人们内心因忙碌而黯淡无光的激情火焰产生巨大的共鸣。

一、激烈的搏斗场面

作为全球的发达国家之一,美国的经济体系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就导致了人们阶级矛盾的突出,犯罪率也就随之居高不下。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就积极强调使自己强大来保护个人的利益与安全,这也形成了美国较为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于是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拳击运动,使美国这个拳王辈出的国家,更加对此类题材的电影为之青睐。

作为世界的体育大国,既有像《一球成名》的足球题材、又有像《空中大灌篮》《像乔丹一样》的篮球题材,也有像《弱点》《点球成金》的橄榄球题材等等。而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自电影诞生以来共拍摄了超过2万部以拳击为题材的影片。“拳击题材向来是美国体育电影里的一个沿袭已久的传统,开始总是在激烈残酷的拳击比赛的画面里充斥着血泪、伤痛,或者书写情感的失落,或实现梦想的荣耀,那种满脸血痕,充满着疲惫和厌倦的目光,被举起的无力的戴着拳击手套的手,欢呼的人群,爱人的拥抱,成功的光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之间的对比似乎在努力讲述着支撑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1]在搏击场上我们总能看到激烈的比赛,疯狂的呐喊。汗水与血相融,书写着自己的尊严。对于电影,拳击所要展现的不仅仅是拳拳到肉的痛感,也不完全是强力的视觉冲击。在当偌大的比赛场地,中间明亮的擂台被四周的黑暗所包围,让观众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把自己融入拳击场当中。只有这样,擂台上的你来我往,才能够让人们全神贯注更加富有激烈的效果。擂台上的搏斗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感情和情绪的宣泄,拳手之间相互的厮杀,汗水与鲜血甚至死亡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刺激也可以让赛场上的拳击手充满信心和斗志。而这种争夺荣誉的精神也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激励着观众。例如《铁甲钢拳》中机器人已经在拳击运动中替代了人类。其实,机器人之间的搏斗我们并不陌生。早在《机械公敌》《终结者》以及《变形金刚》等系列中就已经出现了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搏斗。但是在让机器人在拳击场上进行拳击比赛还是头一回出现。于是机器人之间重拳对砸的重金属撞击声以及冰冷的机器与活物之间的搏斗,就具有了很强的看点。在本片中,主人公查理用自己的机器拳手“偷袭者”与“黑色霹雳”的公牛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偷袭者”将公牛打得狼狈不堪,拳拳到肉的声音让观众大呼过瘾。公牛的频频失败使查理放松了警惕。结果一时疏忽被愤怒的公牛顶掉了“偷袭者”一条腿,单脚跳的“偷袭者”根本无法再战并最终被公牛击溃。

无论是《洛奇》《愤怒的公牛》还是《铁拳男人》《拳王阿里》都有精彩的拳击看点。有脸部受到重击之后变形的缓慢的特写镜头,也有观众在场下手舞足蹈的喊叫。例如《铁甲钢拳》中 “吵小子”被“国王”斩首,令观众兴奋激动凸显出野蛮和暴力。小机器人“原子”所向披靡的,让人们歇斯底里的喷着香槟,一声声呐喊如浪潮般汹涌,就连贵妇摸样的黛布拉和她的绅士丈夫也不顾形象激动无比,场面几乎失控。这就是拳击运动的魅力,更何况这是铁做的冰冷的机器之间碰撞出的热血的火花。

二、丰富的人物感情

纵观拳击题材的电影都会走感情路线,有的走的是感情与事业的路线(《铁甲钢拳》《斗士》),有的走的是人物的重新崛起(《洛奇》、《百万元宝贝》)。拳击运动的电影中剧情都不是很复杂,无非是主人公历经困难险阻,最终取得成功。作为励志类题材的电影,拳击电影中主人公的最后胜利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如何追求家庭的亲情与事业的信心。例如《铁甲钢拳》中查理走投无路身无分文,向别人低三下四的借钱。昔日辉煌的拳击手得到的却是“你就是个赔钱的货”的评价。这对于人的自尊是极大的伤害。于是,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就成为影片主要表达的元素之一。除此之外,影片要表现的不是“原子”最后“击败”了不可战胜的“宙斯”,而是着重体现了父子二人对亲情价值的追求。《铁甲钢拳》就是一部讲述敢于拼搏和重拾尊严的电影,既表现了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赢得胜利,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和对亲情家庭的守护。

一部好的电影不会只赢取大众的口味,而是能在文化领域中扮演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从而引导受众提高审美水平更加重视人文的关怀。所以,拳击电影所表达的并不是单一的人物奋斗史,而是人物在亲情的作用下重识自己,以及在友情、爱情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其中家庭和尊严的主题,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希望。影片中点的主人公查理不但是个没落且负债累累的拳击手,同时也是一个毫无责任心的父亲,但是在儿子的影响下,父子之间的关系在逐渐缓和,这两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经过不断的努力合作和训练,终于获得真正的胜利,也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美国的拳击电影多以体育励志为主要风格,加以丰富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为依托,配上幽默诙谐的桥段,不断地刺激观众对追求生活美好的情绪以及不愿服输的运动斗志。力争从视听手段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影片达到运动与励志完美结合的理念。例如《铁甲钢拳》马科斯为报救命之恩执意将“原子”从烂泥里挖出来。它其貌不扬的面孔和略带点狰狞的嘴巴以及如婴儿般呜呜作响的学着人的动作第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却让观众丝毫感觉不到厌恶,反而是带着一种温馨的心情和视角来看待这个刚获得重生的“过时”的机器人。《铁甲钢拳》在拳击比赛中还融入了父子亲情。当查理生活落魄的时候,儿子却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一名拳击手的儿子,骨子里也同样如同父亲一样充满了对拳击的热爱和执着。在得知自己父亲也曾经辉煌过,便更加肯定了对他的崇拜和体谅。于是,儿子这个和查理关系最为亲密的角色是他重新找回尊严和激情的精神动力。在最后和“宙斯”的大战中,观众们能很强烈的感受到查理父子之间的柔情。马科斯深情地望着斗志昂扬奋力地激情四射的挥动着双拳的父亲,令观众产生亲情和爱情的共鸣,放佛又让人们看见了当年那个风云拳台的拳击手高大的身影,强烈的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突显了人性的美好。

三、多变的文化特征

在东方,主要讲究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整体性和团体性,看重民族大义,团结意识。而在自由、个性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西方文化体系中,西方人则更重视个体性,更加突出自我、注重自我的感受,主张个人荣誉,强调勇敢拼搏的精神。影片中“亚当”在比赛最后阶段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筋疲力尽的“宙斯”只有招架之功。在美国体育精神的推动与影响下,其已成为世界头号体育强国。是美国体育精神促进了美国体育的成功,美国体育的成功又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础。《铁甲钢拳》就把美国的体育精神很好地融入其中。 “亚当”被“宙斯”击倒数次,被打得浑身冒烟,查理只好让“亚当”模仿自己的动作与对手继续抗衡。最后他渐渐地从中找回了自信,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令潦倒的查理完全摆脱了挫败的阴影,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坛斗士。

美国的电影在表现励志精神的同时也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社会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西方一般把“个体主义”放到最大,非常强调个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把自己的最大的潜在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让自我得到满足。这也是他们崇尚竞争、非常好斗的根本原因。从西部拓荒开始,美国文化历来就偏爱个人奋斗,可以说没有大胆的奋斗与拓荒精神就没有今天的美国。就像《洛奇》中虽然是个底层拳手,但是永不妥协,哪怕被打得鼻青脸肿,也不曾倒下,即便不能赢得比赛,也要输得光荣。

从励志电影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西方文化的发掘者和传播者,导演们的作用就是将富有表现力和个性的电影通过银幕的方式将美式的价值观加以宣传,源源不断的影响外界以及其他文化的理念,从而实现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拳击电影不但传达着励志的精神,也以体现自由、民主,英雄主义,以及美国文化价值观。通过与观众内心的共鸣,进而无声无息的传播并体现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们在看类似于像《铁甲钢拳》《拳王阿里》《斗士》等励志题材的拳击电影时,在意识到认同这些具有娱乐性质的同时,其实也在受西方价值观细微的影响。我们在接受其传递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距。

四、启示

对于拳击电影而言,要想获得票房与成功的双重收获,不仅需要精彩的搏击场面,同时也还要有对比赛背后的人性和尊严的反思。拳击题材中的励志元素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意志力成长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在体育等竞技类题材电影的内容上,就显得比较单一。我们应该培养全球文化观的观念,更多地去欣赏和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竞技电影,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丰富内容、提高技术,只要能积极的思考,一定会使中国体育竞技题材的电影得到更好地发展。

注释

[1]周越俊《百万美元宝贝:超越爱与尊严的体育电影》电影文学 2011年 第17期

[1]黄璐,兰健.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7

[2]徐建纲.美国电影中的文化现象浅析[J].电影文学,2008

[3]艾琦,杨昕.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J].宿州学院学报,2010

[4]邢艳.浅谈美国文学的美国梦[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

[5]王庆,杨敏.从三部美国励志影片看“美国梦”的积极意义[J].电影文学,2010

[6]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篇9:铁甲钢拳观后感

电影的主要人物有三人:查理、马克斯和机器人“原子”。我对查理是又爱又恨;对马克斯我最喜爱,他是个有理想,并勇于追求和坚持的好少年;而“原子”虽出身卑微,装备不好,但他却有钢铁般的信念和毅力,值得学习。

电影开头,查理为了赚钱,去动物园挑战“公牛”、“黑色霹雳”。当查理的第一个机器人“伏击”打到公牛时,非常开心,可没想到一转眼“黑色霹雳”奋起反击,把“伏击”打败了。于是查理不听马克斯的意见,把马克斯用抚养费买来的“超恶男子”直接去挑战“撞击公殿”的“迈达斯”,最后却因为不了解情况,反而被取下首级,大败而归。看到这里,我对查理骄傲自大,一心想着钱,却不想做准备功课,不彻底了解机器人的特点而鄙视他。

在垃圾场,马克斯不慎落入悬崖,是机器人“原子”救了他。这个名为“原子”(Atom)的机器人是被人丢弃在垃圾场的设备落后的机器人,但马克斯却非常爱惜它,把它当做亲密伙伴,甚至还和它一起翩翩起舞。是的,马克斯是把他的救命恩人当做好朋友一样相处,而不计较它貌丑、技低。他的善良、纯洁和一颗感恩的心打动了我。

当然,原子也不是一直一无是处,在马克斯的精心改装和>培训后,原子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迎来了与拳王“宙斯”的终极对决。

在第一回合中,宙斯第一拳就把原子打趴,可它却依靠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可接下来的却是宙斯暴风骤雨般的钢拳,抵抗,抵抗,原子顽强地坚持着。就这样,从第一回合到第四回合,两个机器人你来我往,真是“金属对战金属、钢铁大战钢铁”。第四回合中,原子被宙斯突如其来的一记重拳打得摇摇晃晃,声控系统也因此失灵了。马克斯只好开启“影子模式”,等于让查理对战宙斯。起初,查理不同意,是马克斯用深情的目光鼓励打动了查理,并在最后一局吧宙斯打得落花流水。虽然在拼点上,原子输了,但它在人们心中是好样的!我喜欢原子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意志。

篇10:铁甲钢拳观后感

观看影片时,观众都很激动,看到兴奋时还大声叫起来。我觉得影片中的打斗场面特别吸引人,拍得很壮观,看得我热血沸腾。和刺激的打斗场面比起来,影片中那对父子之间的亲情更能触动我的心弦。父亲为儿子,从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成为了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好父亲。而儿子在与父亲的相处中,找到快乐,寻回了父爱。我几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电影中肯顿与他的儿子麦克斯带着机器人亚当齐心协力打败了世界机器人联盟组织的比转请保留此标记赛中创下不败奇迹的机器人——宙斯。在一次次失败中,肯顿失去了曾经的自信,“不可能”已成为了肯顿的口头禅,而放弃也成了他的习惯动作。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吸取的教训中,也是在儿子麦克斯与朋友贝蒂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肯顿终于成功。在最后成功时麦克斯和朋友贝蒂激动地流泪了,他们为亚当与肯顿的成功,也为肯顿重拾自信而落泪。也许在麦克斯心中,亚当就像父亲肯顿一样,所以肯顿不能输,亚当也不能输。

不知何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是呀!自信,就是这种奇妙的力量让他们成功了。受到了嘲讽和批评的我往往就失去了自信,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自卑感。长久以来,这一次次的伤害在我的心上刻下了深刻的记忆。可肯顿不像我,他在儿子麦克斯与朋友贝蒂的鼓舞下打破了心理阴影,走向了成功。

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这只是迈向成功的一小步,想要达到成功的顶峰感受人生,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管前方是否困难重重,你都要坚信自己能成功,因为在那儿等待的是你最爱的家人——他们会为你路途中的自信而骄傲!不论如何,心怀自信,挺起胸膛走向灿烂的未来。用你的自信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世界充满阳光与微笑。

总是说“电影是造梦”,这句话用在好莱坞电影上尤为贴切。毕竟从开始接触美国电影至今,无数的好莱坞影片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梦境。从这些梦境中,我们总是能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共同点,那就是——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逆境中个人力量所能达到的巅峰,最终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会为之骄傲的信念,而这一切都可以被称作为“美国梦”。

在百度词条上对于美国梦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无论这个注解是否准确或偏颇,但是它起码从一个基面上使人能够感受到这个词所蕴含的积极、乐观、昂扬的一面。

作为一个国家与社会文化的具象反映,电影被顺理成章地赋予了去描

摹与再现这个梦境的使命。从《洛奇》中的“洛奇”,到《奔腾年代》中的“海饼干”,再到《百万金臂宝贝》中的女拳手,再到《铁甲钢拳》中的落魄拳师和机器人……这些角色都无疑是一个个美国梦的缔造者。

于是去观看这样的故事你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气韵与内核,那就是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对手,从而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而对于“英雄”一词的定义也再一次地被赋予了更为广义的解读——战胜自我就是英雄!

即便这样的故事再趋同,桥段再熟悉,你还是会一次次地被打动。因为你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普通人的心中同样也会有一个英雄的梦想,而电影恰好在银幕上帮你完成了这个梦想。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观影的代入感的话?那么随着《铁甲钢拳》的故事一起激动、一起忧伤、一起沸腾、一起骄傲就是最好的代入感。而这也正是好莱坞此类型电影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

“美国梦”之所以能够永不磨灭,要得益于这块自由的土地给予了民众可以造梦的可能。健全的法制、自由的言论以及对于个人价值的尊重,使得这个国家的每一位个体可以大胆地遵循着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前行。诚然,最终能够梦想成真的毕竟是少数,但正是这存在的少数派成为了梦想的代言。因为他们会真切的告诉你“只要有梦想,就有可能”并不是一句空话。

篇11:小学作文:《铁甲钢拳》观后感

这个寒假,爸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叫做《铁甲钢拳》的影片,令我印象深刻。

他讲的是2020年,有一个叫查理的人以机器人拳赛为生。他很自私,为了买机器人,他连儿子的抚养权都放弃了,还让对方给他一大笔钱。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坚持不懈,因为他不管是输是赢,都会坚持下去。有一次,他以前的儿子要求和他一起去参加比赛,他无奈的同意了。因为这个机器人才刚刚买下来,所以他还不熟悉它的操作方法,所以输了。

于是他们就去废机器人工厂,寻找能组装成一个机器人的零件。找着找着,他的儿子找到了一个完整的第二代陪练机器人,虽然他的爸爸不同意把它带回家,但是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它带回了家。查理的儿子发现,它的胸脯上有他的名字,叫做“原子”。他准备用自己的双手训练这个机器人,他请求自己的爸爸教它打拳,因为他以前是个优秀的拳击手。他们早睡早起,勤奋训练,教“原子”打拳。这以后,他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拳赛,都没有一次失败。直到了最后和世界顶级拳赛高手“宙斯”挑战时,也没有失误,并且获得了“拳赛之王”的称号。

篇12:铁甲钢拳战长沙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同处湖南长沙,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两家领头羊,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现如今都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收购那些多年前令它们仰慕不已的国际知名企业。

两家同业竞争企业,在同一个城市,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也许表面上相互尊敬,但私下里市场上的“贴身肉搏”与“明争暗斗”造就了一段“同城恩怨”的故事。不管是坊间传闻中的商业八卦,还是市场竞争时的“刺刀见红”,我们更愿意把这些看作是一种“成长性竞争”——一种在你来我往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因为地缘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相互之间的“学习”往往带有很强的戏剧性色彩,比如两家的豪华轿车相互接对方的客户到自己的公司总部;比如在同一收购案上一方的“稳操胜券”与另一方的“先斩后奏”;比如都想靠国际并购赢得本土市场上的“军备竞赛”……

在某种意义上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这种成长性竞争或者学习性的过程并不是个案,在中国还有深圳的华为和中兴、青岛的海尔和海信等等。同在一个城市,共饮一江水,文化上的认同感甚至人际关系上的熟络和亲近,让这种竞争性的“学习”变得更为有趣。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在企业发展战略、产品技术特点、销售渠道和客户服务方式上,又因为不断向竞争对手学习而快速创新,企业的成长速度也因此加快。

“大象”之争

长沙的4月份一直都在下雨,“一个月下了40天的雨!”——当地人调侃说。整个城市每天都雾气蒙蒙,日升日落似乎已经在当地人的记忆里开始模糊了。4月11日,仅在这一天之内,长沙城就经历了狂风、暴雨、雷电、冰雹多种天气,几乎所有飞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飞机都备降周边城市,只在下午6时后,才有飞机零星降落黄花机场。

宇师傅已经在黄花机场“趴”了一天。开出租车之前,他辗转长沙的各处工地,开了近10年的挖掘机。“开那玩意儿累人啊,几乎是白天晚上连轴转,不用说人,就连机器都受不了,所以我才转行开了出租车。”他说。遇到喜欢聊几句的乘客,宇师傅总爱说起自己以前的工作。下午6点以后,当天的第一位客人上车。与客人闲聊间,说到了三一重工。“三一如今了不得啊,很‘出头’,收购了德国的公司,听说这家德国公司很有名,在世界上都排一排二的。”宇师傅说。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九,人们还没从春节的气氛中缓过神儿来。长沙三一集团总部内,三一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三一将联合中信基金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三一出资额为3.24亿欧元。创立于1958年的普茨迈斯特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接近40%。

“普茨迈斯特”是中译名,德文Putzmeister原意为“灰浆机大师”,公司生产的“大象”牌混凝土泵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畅销全球,以至于业内常常用“大象”来代替有些拗口的公司原名来称呼它。最先以混凝土机械制造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一直把“大象”当作自己的“老师”。

不料,三一的这第一次跨国并购却因为同城的对手而生出变数。三一发布会两周之后,中联重科主动联系媒体并派发资料,说对“大象”的收购自己也有份儿,并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批复。

对于德国的这只“大象”,三一和中联都志在必得,双方都想借助这次收购扩大与对手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距离。三一的收购愿望更加迫切,因为不仅要靠对“大象”的收购加速自己的国际化布局,最为重要的是要靠“大象”的领先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和巩固国内的市场份额。自从中联重科在2008年收购了排名世界第三的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CIFA后,其混凝土泵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直逼三一,这就给三一带来了很大压力,后者要靠“大象”来缓解这种紧张。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有关企业的境外收购项目在对外签署约束性协议、提出约束性报价及向对方国家(地区)政府审查部门提出申请之前,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并抄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对此规定,业内俗称为“路条”。有“路条”在手,中联觉得这次的结果会与上一次与三一竞购CIFA时一样,必能把“大象”牵在手中。

去年12月份,“大象”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为了在中国寻找买家,先委派公司全球CEO诺伯特(Norbert Scheuch)来中国考察。诺伯特最先希望能与徐工集团合作,但徐工那时正与德国的另一家混凝土机械巨头施维英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个行业中,施维英跟在“大象”后面,全球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也接近40%。按照欧洲反垄断法的规定,徐工是不可能接手“大象”的。徐工之后,诺伯特来到长沙,分别于12月20日和21日先后考察了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

在销售业绩极度下滑,欧美市场又不尽如人意,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再加上子女也无意接手家族生意,“大象”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便委托了摩根士丹利向全球企业发出招标邀请。在诺伯特飞离长沙之后,三一和中联都收到了竞购“大象”的邀请函。

商场如战场,兵贵神速。诺伯特前脚刚走,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就在圣诞节后给施莱西特写了一封“情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中联重科方面立即在12月22日向湖南省发改委和国家发改委提交海外并购申请,并在12月30日收到批复同意。此时,摩根士丹利却知会中联:“大象”正在同一家中国企业进行谈判。显然,这家“中国企业”就是三一。在给大象写完“情书”之后,梁稳根与唐修国、向文波等核心高管就坐上了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飞机。“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已经做了申请,并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三一人士说。“‘规定’中企业需向国家发改委报备的目的,主要是让国家主管部门提前知道,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国家发改委人士说。

“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符合三一的行事风格,而中联重科率先取得‘路条’也体现了其惯有的做事方式。”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一身上有着明显的草莽枭雄的色彩。梁稳根曾经率三一高管团队到美国一家知名企业谈合作,对方听说来的只是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本有推却之意,但听说三一是专程包机飞过来的,出乎意料之外,觉得有必要见识一下如此有“魄力”的中国民企,遂安排了见面。最后,双方合作谈妥。“在三一看来,在遵守大规则的前提下,愿意尝试几乎所有有效的行事方式。中联重科有国资背景,湖南省国资委占有大量股份,是它的实际控制人。当初中联与三一竞购CIFA时,就是因为中联手握‘路条’在手,并有省国资委介入双方的‘价格争斗’且协调说为了大局要三一重工最好放手,最终让中联重科得手。”该资深人士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CIFA过度依赖的欧美市场开始萎缩,公司也出现亏损,最后落得个出售的命运。其实,三一在进入混凝土机械行业之初的1995年,董事长梁稳根就曾专门飞到意大利与CIFA商谈合作事宜。直到2008年CIFA要出售时,中联与三一都想将其揽入怀中,以借此拉开与对手在混凝土机械业务上的距离。2007年,混凝土泵车业务分别占到三一营收的近60%,中联重科的近40%。双方出价上的互不示弱、你抬我高,最终让湖南省国资委介入调停。省发改委给出的态度是,这次并购CIFA的机会就让给中联重科。省发改委还做出承诺,如果再有类似的并购机会,三一则优先。最终,中联重科与曼达林、联想弘毅及高盛等共同出资2.71亿欧元在2008年收购了意大利CIFA100%股权,中联重科出资1.626亿欧元间接获取CIFA60%的股权。

看来,这个“下一次”收购三一重工是势在必得了。4月17日,三一重工收购“大象”的股权交割正式完成,最终把“大象”揽入怀中。

不“出海”毋宁“死”

不“出海”,毋宁“死”。这是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共同的心声。“如果不走出国门、不国际化,三一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说。“谁在国际市场上做得好,谁就是老大”。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如是说。两家也都采取了同样的“出海”路径——海外并购,但在这条路上,两家可谓是“冤家路窄”。

在中国,三一和中联都凭借着强大的本地市场优势,把包括卡特彼勒、小松、斗山等“外敌”在国内的既有市场争夺了过来。业内人士称之为“还我河山。”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1年11月份三一重工的销售量超过小松的1.5倍,12月更是超过了2.8倍。

在海外,三一和中联两家也都凭着各自产品在性价比上的强竞争力占据着除欧洲和北美之外的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的主要市场份额。中国的制造成本较欧洲和北美相对低,所以产品价格要比卡特彼勒、“大象”低,但性能上相差并不多。“夸张一点讲,买一台美国卡特彼勒或德国大象设备的钱,可以买到两台甚至三台在性能和质量上并不逊色的中国企业的设备。”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企业研究资深人士如是说。

这些似乎都是好现象,但只是表面而已。国内市场势必会很快面临饱和,因为除了三一和中联外,还有徐工集团、山河智能、厦工、柳工等都在分割这块“蛋糕”。虽然三一和中联在海外各地都设有工厂、研发中心、销售代理渠道,但海外的这张“成绩单”一直都不令人满意。2010年,三一重工来自海外的营收收入占比仅在6%,2011年虽然有所增长,但也还是低于7%。中联方面要更差一些,2010年的海外占比不到6%,2011年还不到5%。况且,在三一和中联的产品中,液压系统、发动机、底盘等核心零部件都来自国外,受制于“外人”。一定意义上说,三一和中联在海外的性价比优势应该是“综合装配优势”,而非核心技术。

总是围绕在5%~6%之间徘徊的海外市场占比,被外人握住核心部件的“脉门”,使得三一和中联各自的海外成绩与目标都相差甚远,三一要在2015年实现海外收入占比30%,而中联则要在2015年实现30%的产品以自主品牌销往海外。“出海”走出去,成为唯一的选择。

但国际化并不简单的是在海外各地多设几个办事处,多安排几个代理商,多销售几千台高性价比的产品这么简单。更多的应该是在技术、市场、品牌、资本都与国际全面对接,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很显然,海外并购成为最直接的路径,而在这条路上中联重科得了先手。

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德国的“大象”(市场份额近40%)和施维英(市场份额近40%),以及意大利的CIFA(市场份额不到20%),三家巨头的主要市场都在欧美。当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欧美市场增速放缓,三巨头的业绩直线下滑。而CIFA更在“危机”来临前就面临着大股东撤出的窘迫,不得已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者。最终,CIFA落入中联之手。

三年之后,CIFA在中联手中开始盈利。自从有了CIFA,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产品线的毛利率不断增加,由2009年时的不到25%,增加到2011年的超过35%(不到40%)。

一直以来,泵车的臂架长度是泵车设计师要面对的一大难题,臂架不够长就不能把混凝土送到更高处,就不能做高层建筑的施工。但臂架越长,就越容易断裂和失去稳定性,整车重量也随之增大,这就需要更多承重力的底盘;臂架越长,泵车支腿的打开面积就越大,但很少有工地能够满足这种长臂架泵车的占地面积需求。在被中联收购之前,已有80多年技术沉淀的CIFA早在2001年就开始着手研发轻量型碳纤维臂架。2010年,中联依靠对CIFA多年来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臂架上的技术积累的内化吸收,推出泵车应用历史上首创的碳纤维长臂架泵车。新材料的应用,让臂架的使用寿命增加到20年,自重减少了40%,在降低油耗的同时,也将汽车底盘的承载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能够让更长的臂架泵车在通用汽车底盘上研发制造。可以说,CIFA的技术让中联的产品技术水平一下上升到世界领先水平。有了CIFA的技术,还加速了中联重科在混凝土机械产品上升级换代的速度。中联的碳纤维长臂架泵车不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新材料臂架长度也在近2年的时间内由原来的45米升级到62米和80米。

错失CIFA,三一在海外并购时慎之又慎,直到得知“大象”出售的消息。对“大象”的收购,三一出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三一对此次竞购志在必得,在收购尚未定音之前,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就宣称:“即使要花200亿元,也要拿下‘大象’。这次并购除了改写世界混凝土机械的行业竞争格局外,还会“使三一国际化目标提前5~10年实现,”

正如向文波所说:“并购后三一会拥有‘大象’的全部专利,‘大象’的技术能迅速提升三一现在的产品质量,并且一步到位,一下就达到世界级水平。”要知道,大象的设备曾把混凝土轻易送到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高达818米)上去。

除此之外,三一借助此次并购,由一家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国本土公司变成“全球玩家”。“大象”80%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其既有的全球分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势必会增加三一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三一将在转眼间使自己的海外销售额扩大3倍。两家合并后,大象会作为三一下面独立的品牌来运营,意即“大象”的高端品牌仍然会出现在市场上,只不过前面要加个前缀“三一’s”。

按照三一的设想,用独立品牌“大象”来辐射海外市场,三一则继续关注中国本土市场,“内外兼修”,最终成就一个全球市场。三一的这个“全球化”构想此时让中联重科感到紧张。

国际化这盘棋,究竟输赢如何,只能假以时日。

“零首付”之辩与渠道之变

出租车行驶在橘子洲大桥上,桥下的湘江自南而北从市中心穿城而过,将长沙一分为二。当地人并不把湘江两岸唤作“江东”、“江西”,而是称作“河东”、“河西”。河东的三一重工总部与河西的中联重科总部隔江而望,地面距离在25公里以内。就在这不足25公里的路面上,曾经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三一的凯迪拉克经常会从中联总部门口载上刚刚出来的客户驶向河东,而中联的宝马车也常常会在三一总部门口载上客户驶向河西。同处一城隔江相望,又都同处工程机械行业,这也属正常。

4月16日~21日,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法国巴黎INTERMAT展,它与德国慕尼黑BAUMA展、美国拉斯维加斯CONEXPO展并列世界工程机械的三大顶尖盛会。三一的梁稳根与中联的詹纯新早就在4月15日前各率自己的核心管理层及产品飞赴巴黎参会。会展中,三一与中联一场明面上的“对决”自然不可避免。而长沙这边的湘江两岸,也已闻到一场微博“空战”的硝烟味。

4月14日,三一重工副总裁梁林河——梁稳根的侄子——在微博上称,“混凝土设备竞争到了最后的疯狂,竞争对手‘中~’开始在四川大范围锁机,看来疯狂后的死亡开始来袭。”很显然,梁言中的“中~”就是指中联重科。4月16日晚间,ID为“陈晓非—中联重科”发博称:“近闻梁先生种种评论,无奈开博发声。中联混凝土机械连续半年超越,引得先生关注,实乃我之荣幸。三一在市场上的激进行为历历在目,同城兄弟,相煎何急。盼林河先生勿将挖掘机行业之乱象引入我混凝土行业,先习做人,再思做事。”2011年中联重科的财报中,确有“陈晓非”一名,对应职务是公司副总裁。

“陈晓非—中联重科”言中的“激进行为”是指2011年上半年,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多拉客户,不惜采用零首付或低首付等方式让客户分期付款购得设备。更甚者,在订货会上出现了买设备还送价值近100万的奔驰车。种种行为,不禁让业内人感叹:“既然‘秋天’都这样了,‘冬天’又会怎样?”。

在销售策略上,早年间三一的混凝土机械设备销售确实采取过赊销的方式,先把设备免费“送”给客户,待客户使用满意后再分期付款。当时这种方式招来不少非议,但对于一个新进入者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

在中国重型机械市场上,个人客户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你也许经常在城乡结合部的路边上看到并排停放的重型机械车辆,业主往往就是附近村里的农民,他们由于对当地建筑市场的熟悉而能找到很多施工任务。这些由个体运营的车辆施工成本相对低,但是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他们有车开,有活干。三一的这种免费送的方式,因为有相对完整的风险控制方式,有效地撬动了这个市场。

当中联发现这种赊销方式很奏效时,也在2004年底至2005年初推出先发货给客户,然后让客户过几个月再付首付款,再过几个月办按揭的销售方式,被业内称为“零首付”的鼻祖。业内人士和客户都知道,90%的低成交条件背后,都活跃着中联人的影子,每次都是中联在搅局、降门槛。“只不过当时中联重科做得有些‘遮遮掩掩’,不像三一那样做在明面上。因为中联毕竟是国企,这种非正常操作不符合它的身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一位人士说。

如今,再去讨论谁是零首付的始作俑者根本不重要,因为目前按揭销售和融资租赁已经成为包括三一、中联、徐工在内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主流的销售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客户以个人为主,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设备价格并不是一人一户能承担的。所以更多的公司会采用为客户担保银行贷款,让客户只需支付两到三成——甚至更少的首付来购买设备。一旦客户不能按期还款,公司就采用远程锁机或强行收回设备的“非常”手段。

一家工程机械企业能否长久在市场上立足,就看它是否铺设了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及时的产品支持,无论是小松还是卡特彼勒都有着强大的服务网络。因为工程机械产品的特殊性,机器在卖给客户后,厂家还要长期承担零部件维修、更换等服务责任,所以代理商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起步相对国外“晚”了很多年,除了在产品、技术方面被国外的卡特彼勒、小松们“教育”外,在经销代理方面也被“教育”着。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在三一和中联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时候,外资代理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分区域的独家代理成为小松们的主要销售模式。包括三一和中联在内国内制造企业在此时也开始以子公司作为主要代理商尝试代理制,但却导致一场“乱战”,往往一家企业在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上采取的代理模式各种各样,有的区域采取独家代理,有的则是同时存在着好几家代理商。虽然也有制造企业之外的代理公司,但由于其服务能力差,且关注短期利益,往往只是负责主机销售,而且有的代理商同时销售多个品牌——即使两个品牌之间有竞争关系。

在客户逐渐把关注点由产品价格转移到服务上来时,三一和中联也应时而动调整分销模式,开始学习卡特、小松,做成代理机制。近几年来,三一集团开始把旗下的分公司都改制成代理商——从2008年开始,三一的挖掘机业务改制,把原来的分公司改成代理制,并且这样的代理公司只能销售三一的产品。这就让三一在产品销售上更能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按照三一内部的说法是“让处在最前线的人做最合适的决定。”中联则从今年开始,把全国分成十大“战区”,然后实行分公司管理制。在中联重科的八大业务中,除了挖掘机以外,90%左右的销售都是直销模式,“因为产品对服务的要求很高,第三方的代理商根本就处理不了。”中联湖南分公司销售经理如是说。

与三一的从代理商到企业的流程相比,中联的客户需求的上传顺序是:客户→分公司→战区→总公司,战线要长一些。但无论是哪种,三一和中联在代理渠道上的模式,走的都是一条小松们已经走过的路,也是必然要走的路。

服务之路

“长沙能够形成目前的工程机械的产业氛围,能够形成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家行业领先企业,就是因为有竞争,良性竞争带动了相互之间的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如是说。而在相互的竞争成长过程中,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也都在走着各自的道路。

在业务发展上,中联重科一直秉持的是并购策略,曾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四家公司的并购,这被詹纯新称为“裂变反应”。当某一个产品业务单元运营成熟后,就作为独立的一个事业部“单线”发展,让其迅速增长和扩大,这也是中联连续多年保持年均增长率超过50%的重要原因。当某个事业部已经成长到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时,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在产品、业务类型、成熟度与中联对等的企业谋求并购,在技术、人员、品牌等方面进行整合。正是通过这种裂变式收购,中联把浦沅起重机、华泰重工、英国保路捷等都纳入旗下。中联现有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环卫机械等17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独立面对市场,拥有相当高的自主权,涵盖了各自产品线的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收入分配等经营职能。

而三一的业务线发展则是靠引进人才、自主研发。当初进入工程机械行业时,就是引入原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液压专家易小刚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创新产品研发,才让三一在混凝土机械方面开疆拓土。之后,三一履带起重机、煤炭挖掘机、港口机械等新业务上都是这个策略:引进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带出一条新业务线。

对人才的引进,三一到了近乎偏执的状态,有时甚至把核心团队一起挖走,这被业内人评价为“不择手段、不讲道德”。但三一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人才之所以能被挖动,就是因为原来的公司不把他视作人才,或者人才在原来的环境没有发挥出本来的才能。以挖掘机为例,当初国内的挖掘机市场一度被美、日、韩企业占据,中国的挖掘机产品根本就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在三一从抚顺挖掘机厂引入一批人才之后,其挖掘机产品逐渐站稳脚跟,与美、日、韩企业的产品分庭抗礼,并夺回这些企业手中占有的市场份额。

虽然产品业务发展路径不同,但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三一和中联时常会出现在同一竞标会上。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一、中联、日本加藤同时去竞标一家企业的吊车采购项目,三一报价300万元,中联报价310万元,而加藤则报400万元。三公司在竞标会上分别向客户陈述各自的售后服务,三一和中联都重点突出自家公司的售后持续跟进如何到位,而加藤方面则一语惊人,说自家的吊车三年不漏油,三年不用维修,如果三年内出现故障则退还全部货款。全场哑然。

虽然目前无法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但在长沙市雨花区中意一路与万芙南路交叉形成的“丁”字街上——长沙的二手工程设备交易中心,停靠的基本都是国外的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加藤等的二手设备,很少见到国内产品的身影。“卡特彼勒和小松的挖机,工作1万个小时后,进行简单的注油维修,就可以继续使用,但国产设备在8000个小时后基本就要大修一次了。”交易中心一位二手设备经销商说。

在三一和中联还把售后服务当做自身的竞争力时,加藤和卡特彼勒们已经走在前面,用设备的高质量“省却”了售后环节。

售后服务一直是三一、中联、徐工等国内企业的软肋,一方面是因为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让产品对售后服务的依赖性太强,产品质量跟不上,动不动就要在售后服务上找补;另一方面也是三一们与小松相比在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的差距。

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差距,可以通过国际化收购得到基本解决,而在产品技术和质量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售后服务才会最终成为用户选择购买产品时的重要依据。但是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并非易事,“要构筑起足够强的服务网络,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实现,”小松制作所会长坂根正弘在自己的著作《小松模式》中说,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一次,三一和中联是在同时向小松们学习。

无论是三一还是中联,其服务点都已经下沉到县级市,有的已经到了乡镇里,并且都在学着卡特彼勒、小松把服务网点逐步打造成4S店,由单一店面向用户提供单一品牌产品的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保养和信息反馈四个方面的服务。仅在湖南,三一的4S店就有15家。中联的策略是每个省设2~3家4S店,每个店的服务辐射半径定为150公里,平均每1.2个工程师对应一台服务车。目前中联的4S店有16家。

按照小松们的既有路径来看,4S店的出现是在第三方代理商成熟后,制造商与代理商合作关系更为密切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市场良性发展后的表现。而三一和中联的这条学习路径明显与小松不同,代理商、4S店最终都是归为三一、中联这样的制造企业所有,很难形成独立的、成熟的第三方代理商。换句话说,三一和中联在售后服务不得不走了一条弯路,因为国内整体的服务环境、服务商能力需要三一、中联这样的强势制造商来培养。

上一篇: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建筑下一篇:语文优势学科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