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2024-05-05

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共9篇)

篇1: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学业水平模拟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一、试卷简要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四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选做题。其中按照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结构,选择题为22个,共44分;填空题30分;实验题8分;选做题18分;共100分,按照年级组的安排,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内容涵盖化学必修

一、必修二和选修

一、选修四共四个模块,其中选修一和选修四为选考内容。

二、试题考查情况

整套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水平考试真题来说,难度略大,但都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的范围。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其中基础题分值约70分,中等难度题分约25分,较难的分值在5分以下。

三、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520人,及格人数为224人,及格率43.08%,50分以下的216人。通过改卷和讲解试卷时学生的反馈得知,学生对于一些需要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运用化合物性质进行解答的题目丢分较多,如选择题的3、4、5、13、15、22,在填空题中的第23题,24题得分较少,通过观察试卷很多学生在非选择题中几乎没有动笔。其实当中很多空也是非常简单的,可能是有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对待这次考试。其中非选择题中的25题,需要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熟悉元素周期律的运用,相信老师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肯定强调和要求过,但是学生落实的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和强加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在选做题中,其中有一题很多内容都是考查学生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可以说有很多是生活常识,但是学生似乎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悲哀的地方。

四、复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后阶段的复习

本学期以来,文科班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复习,一直是在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讲的比较详细,也差不多复习完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做题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后阶段的复习应该换一种方式,对于文科生来说,应该尽量帮助他们缩小考试范围,督促他们把一些重点内容记牢,理解透彻,能够运用,然后进行多练,让他们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可能会更有效果。对于理科班来说,基础较好的班级根本没有必要专门花时间去复习,布置他们自行复习,但是要特别关注其中一些比较危险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督促,定期检查。而对于基础较差班级,有必要在这一个月内进行一些系统的复习,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考试。最后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粗心失分、计算欠准确、格式书写不规范等。

篇2: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检测质量分析:

本班62人,参加检测61人,优秀人数40人,优秀率69%,及格率95%,最高分是满分。但这个成绩并不理想,检测分析如下:

(一)、填空题,失分多的是第4、7小题,看出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时间问题,也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判断题,第2小题错的最多,个别学生不能把所学灵活地用来处理问题,想问题还只停留在表面。

(三)、选择题,失分最多的是第3小题,学生对于除数和被除数分不清楚,属于概念问题。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学生掌握不错,得分率很高。个别学生因粗心导致失分。

2、“竖式计算”准确率较高,个别出错的地方:一是横式上面忘记写结果,或者写错。二是有余数的除法,结果忘记写余数。

(五)、解决问题。

出错的情况较多,原因也很多。第一,读题时不仔细,看错题意;第二,不能认真分析题意;第三,式子列对,计算出错,还有不写单位和答语的。

三、反思:

1、学生的口算、估算、计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

2、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正确的检查方法等。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篇3: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2015年曲靖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心灵体验, 注重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语文知识的积累,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都有一定的作用。试卷从曲靖市基础教育的实际水平出发, 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现状分析

2015年的语文试题难易适中, 问题灵活开放, 共有25个小题, 以主观题为主,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语文学科的特点, 突出了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强调了语文学习注重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和语文知识相结合的特点,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个人的独特感受,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试卷测试内容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 结构合理, 格式规范。题型设计具有开放性, 试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命意, 符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特点。测试的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测试内容有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名著知识、古诗词名句、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命题作文等。

2.试卷特点

(1) 依据课标, 回归教材

2015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回归教材, 字音、字形、成语、名著知识、默写、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全部取材于课本, 病句、标点部分的材料也出自于课本。有的部分看似不是课本上的, 其实也是把课本上的内容改换成的, 课外阅读的题目大都是课本上出现过的题目。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以能力立意

整份试卷在回归教材的思想指导下, 但并不拘泥于教材, 而是意在灵活、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些内容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 25个题目中, 取材于课外的材料考查的内容也是在课内, 提问设计与能力要求也在课本上。试卷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从识记 (字音、字形、名著识记、古诗文填空等) 、理解 (实词、虚词、诗词知识等) 、分析综合 (阅读理解题) 、鉴赏评价 (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等) 、表达运用 (成语、病句、标点、仿写、表达与作文等) 、探究 (想象、开放性问题) 等六个能力层级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3) 知识的覆盖面全, 突出重点, 结构合理

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 涵盖了《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 知识的覆盖面在80%左右, 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同时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试题阅读量适中,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试卷结构相对稳定, 板块分明, 试题难度适宜, 梯度设计科学, 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2∶1。试题编排注重人文关怀, 既方便考生答题, 又便于阅卷。

(4) 注重积累, 突出理解

积累部分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常用汉字字形、名著知识、古诗文中的名句等, 考查的覆盖面宽;语文综合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贴近中学生生活, 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积极的作用。材料新颖, 时代感强, 设题灵活, 语言生动, 具有亲和力, 让学生感到既亲切平易, 又能唤起自己的积累和生活情境来表述。现代文阅读取材于课外, 选文典型, 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理解文本, 强调个性理解和感悟, 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文言文阅读着重考查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子的理解, 立足于读懂文义, 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 对优美语句的赏析等, 比较符合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作文试题是一道命题作文, 题为“打开窗, 让春风进驻”, 题目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没有审题障碍, 淡化了文体要求, 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实际, 写出真情实感来, 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5) 命题材料新鲜,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生活中运用语文。2015年语文试卷在病句、标点部分就有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 语文综合运用题取材于社会热点材料, 说明文阅读取材于最新的科普作品, 散文阅读取材于当今最流行的话题——倡导阅读, 这些材料时代感极强, 读起来新鲜感人, 能引起考生的共鸣, 具有教育意义。这就提示我们语文学习必须跳出“小课本”“小课堂”, 树立“大语文”观, 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语文, 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所在。

(6) 主题鲜明, 导向明显

整份试卷具有鲜明的命题主题, 注重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渗透教育和对青少年阅读情感的正确引导,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引发青少年对未来科技的向往之情。通过这些材料引导青少年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 启发青少年想象未来科技的便利, 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等, 这样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感情的教育, 是对语文三维目标的有益尝试。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1.考生答题情况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

这一部分共7题, 考查了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和名著阅读6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满分是12分, 平均得分6.42分。第7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 题型为填空题, 满分为8分, 平均分为5.58分。

其中, 古诗文默写部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错别字多。许多学生能够背出这些古诗词名句, 但是写错了字, 可以看出学生平时识字能力差, 书写量少。 (2) 书写不认真。不少同学由于书写潦草, 扫描在电脑上后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3) 粗心大意, 审题不到位。由于考生不认真读题, 没有读懂题目的要求, 造成回答错误。 (4) 背诵不熟练, 记忆混淆, 东扯西拉, 张冠李戴。

第二部分:语文综合运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仿写与表达能力, 用时代感极强的内容来设题, 具体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后的语言表达能力。该题满分是6分, 平均得分为5.36分。

第三部分:阅读

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考的是课内语段, 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考的是课外语段, 主要考查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

古诗鉴赏共设有两道题, 有客观题, 也有主观题。题目难易适中, 多数学生都能做出来, 该题满分为4分, 平均得分为2.71分。新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都要背诵, 让学生从背诵中去感悟诗文。除了背诵, 还应该多对那些经典名句进行赏析。对作者、写作背景、艺术手法、意象、意境、风格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感情等在教学中进行综合分析。

文言文阅读, 主要考文言实词、虚词、翻译、语句赏析、综合理解, 该题总分为12分, 平均得分为5.86分。在文言文教学中, 应该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和文言虚词的归纳整理, 多读多背, 增强语感, 理解文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了解文体知识, 多训练这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 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概括、说明方法、信息提取、想象等内容, 该题总分为11分, 平均得分为6.32分。

散文阅读主要有信息提取题、赏析题、对句子的理解、列举实例题, 该题总分为17分, 平均得分是10.75分。

第四部分:写作

本次考试作文为命题作文, 平均分为41.74分, 最高分为50分。题目开放性极大, 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倡导个性化的思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大胆地写自己的独特想法。建议教师要加强作文教学, 注重阅读积累, 强化文体训练, 注重书写训练, 适当进行考试训练, 杜绝抄袭阅读材料。

2.原因分析

(1) 基础知识不牢。进入初中后, 大家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理解上, 课堂教学中很不重视字词的教学, 课外也不重视抄写巩固, 导致字词掌握不牢靠。原因是教学观念陈旧, 不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许多人认为字音、字形、词语每题才2分, 与其花费许多时间得到那2分, 不如多抓抓阅读, 所以整个课堂都是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 提问式的讲解充斥着课堂, “听和说”占据着整个课堂, “读与写”很少进入课堂。

(2) 缺乏答题技巧。如给刷脸支付下个定义,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抄短文中的句子, 没有理解下定义是怎么回事, 不会用“……是……”的格式回答。如果我们教学中注重这样的答题技巧训练, 学生至少会答出“是一种新技术”这个关键点。另外, 赏析的方法与答题技巧也要注意训练, 才能完整地作答。

(3) 不会信息储备。进入初中后, 作业多, 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相对减少, 但是也不至于没有阅读过其他书籍, 但是遇到说一个“经典之作影响人的一生”的实例就不会回答了, 这里不是没有阅读, 而是不会把阅读到的信息进行储备, 所以教会学生积累储藏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建议

1.“依标扣本”, 抓住重点

由于应试思想作怪, 大多数人往往不重视课文, 以至于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辅导资料上, 让学生反复做资料上的题, 而忽视了课本教学, 这样语文素养难以提高、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课本所选取的文章都是经过长时间淘洗剩下的经典名篇, 学习它们有以一当十的作用。考卷中的课外阅读题实际都在课本上, 命题时只不过是把课文中的题目转换一下罢了, 所以紧扣教材上好课文是很有必要的。初中阶段的文言教学, 处于初步积累阶段, 必须抓细抓实, 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 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为其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打下基础, 不能用课外资料来代替文言文教学。紧扣《课程标准》, 把重点篇目吃懂吃透, 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立足课本, 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2.突出学习主体

从试卷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题目是考查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而不是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即使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能记答案, 如果教师一味地占据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养成了惰性, 学习的知识也不牢靠, 还造成厌学情绪。其实我们不要怕浪费时间, 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他们自学, 这样学生学的东西就容易记住了、掌握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自己查到的字词知识肯定要比抄答案记得牢靠。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养成借助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 他们的自主性就会提高, 遇到问题就会自主思考, 不会一成不变地按既定的思路解答。因为考题时时在变, 虽然方式不变, 但内容一直在变。让他们在文本所涉及问题情境下自主思考, 在有疑难时教师适当点拨, 他们就会融会贯通, 这样遇到新鲜的考题也不会皱眉头。

3.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整理

篇4: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摘 要 如何让科学、合理化地组织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增进学生体质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从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两方面分析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为基层中考体育的训练和管理提供参考,推进备考水平的提高,增进学生的健康。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 学业水平考试 策略

初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以来,初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面对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带来的竞争,如何科学合理备考初中学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提高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来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议题。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课程中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初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中积极贯彻,主要是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等四个方面,贯彻这四个方面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初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计划,推动学生体质的提高。

二、明确初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教学与训练原则

初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初三年级进行,在三年的教学与训练计划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系统训练原则。针对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基本特点,合理安排好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结构,在初三阶段强化对具体考试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建立三年良好的系统化的教学与训练计划。二是注重常规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例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利用比赛教学方法检验学生的考试成绩,模拟比赛场地与环境进行训练等常规的教学与训练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三是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让学生从体育技能学习中体会到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系统化的备考过程。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作为一次学业水平考试是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培养良好的备考心理素质能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在平常教学和训练以及考试中,具体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有:

(一)意志训练法

意志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地使运动员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意志行动。意志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努力自我克服困难、心理自我调节、集中注意训练法等方法。

(二)考前心理训练

考前心理训练是在考前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加速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训练过程。考前心理训练的途径主要包括模拟训练、情绪控制训练等。

(三)临场心理暗示训练

在中考体育考试时,来自各方面的外在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心里紧张,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和放松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常用的暗示语有“我今天精神状态很饱满”、“我感觉我身体和心里很放松”、“我感觉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力”等。使之处于最适宜的兴奋状态,发挥正常的水平。

四、科学训练、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将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体育学习、训练和考试,也直接影响到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在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有:

(一)重视准备活动,加强运动安全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慢跑、游戏、徒手操、柔韧伸展练习等活动热身,为后继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有益于预防运动损伤。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规范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训练

正确的技术动作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另外要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渡疲劳和局部负担过重,预防运动损伤。

五、对体育差生进行专门辅导

备考前1—2个月左右,由学校牵头,组织班主任、体育老师召开碰头会,给思想积极要求向上、文化课成绩排在班级前十名,但体育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开“小灶”,由体育老师组织学生专门训练,因每个同学的弱项不尽相同,训练的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富有针对性,才能有效提高薄弱项目的成绩。

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是中考体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

高效率的团队精神是学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建立由学校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后勤组成一个团队,抱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为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课堂中,注重团队合作,例如在中长跑训练中“以好带差”的训练模式,中长跑考试中的“团体冲刺”以及在排球、跳绳等项目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都有益于成绩的提高。

七、结语

本文仅就作者多年来对中考体育考试的经验及教学经验阐述了以上几点看法。在實际教学中,到底怎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还需要我们老师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钻研最新教学理念和理论,科学训练,思考和探索有效提高中考体育考试成绩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考体育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 余卫平.对体育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12.

[2]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篇5:期末考试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一、学校:肖家学校

二、测试成绩数据:

三、试题分析:

总体信度、效度、难度,各小题难度及学生答题情况。对出错率较高和较低的测试题目可单列出来进行分析。题型新颖、内容丰富、题量适当,试题与教材大纲紧密相连,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能把基础知识灵活多样地融入丰富多彩的题型之中,立足教材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紧扣教材,既重“双基”,又重实验操作、分析、思维能力的考查,难易适度、知识覆盖面宽,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

四、主要成绩 成绩描述:

1、基础知识题型多数完成较好。如:填空、连线、判断、选择类试题,多数学生得分令人满意,基础知识功底扎实,充分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抓得紧、做得细、练得实。

2、从答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卷面书写工整、干净、规范,学生基本功训练比较扎实、卷面反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3、实践探究题一部分学生完成的很好,反映出教师对实验教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原因分析: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平时上课认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扎实。并且试卷难易结合,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典型事例(以学校、班级和学生为单位):例如选择填空题,内容丰富,试题与教材大纲紧密结合。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进行作答。

五、主要问题 问题描述:

1、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不能联系生活实际灵活掌握,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待开发。

2、学生的表述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没有重点,表达混乱,语句不通顺,语言不严密、不标准,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课本上的原句回答,不会自己组织语言,仍属于死记硬背。原因分析:

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力度不够。其次有些学生不能够完整流利的进行表达。典型事例(以学校、班级和学生为单位):例如试卷中的综合实践题,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知识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作答。然而在实际考试中,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将书本上的概念性知识简单抄写在试卷上,不能自主组织语言作答。还有部分学生,在答题时会写错别字,并且存在语句不通顺的情况。

六、整改措施

篇6: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张楠

201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已经结束,同比往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合格率100%,文理科学生均无一人D等。为了保持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水平,现将在过去教学中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2013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题紧扣《纲要》,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突出了对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注重了实验考查,整个试卷难度适中。

本试卷中,生物题有选择题30道(每小题1.5分计45分),非选择题8道(55分),合计100分。选择题包含了三个必修模块,非选择题中,考查必修Ⅰ内容占15分,考查必修Ⅱ内容占6分,考查必修Ⅲ内容占6分。

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考查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方法作出判断、对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并注重学生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经验总结

(一)教学策略

1.深入钻研课标,根据学情进行科学定位

借鉴往年水平测试试题,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逐步体会并认同如下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做法上采用:快步走,多回头;重点内容,多渗透;重要方法,多强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严密的教学和备考计划,同时心中要有“备课中的集体意识,教学中的基础意识,备考中的学生意识,训练中的效率意识。”

2.教学中紧抓基础主干,重视综合联系

水平测试属于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上一些较

偏、较难的知识尽量不展开,课后练习中的“拓展题”,自我检测中的“技能训练”和“思维拓展”,以及课本中大量的“思考与讨论”,针对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本章节的知识点讲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量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和理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关注教材中的“本节聚焦”环节,达到及时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的目的。

在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纵横联系。每学完一章,就要全面梳理本章的知识,作系统归纳总结,同时,精选综合性的题目进行适当训练。

(二)备考策略

1.用好考试说明,明确考点

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与说明阐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和形式,是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和备考的依据。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 “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和“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考试内容以“高中生物必修知识内容简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必修1占33%,必修2占34%,必修3占33%,考试形式为书面笔答(闭卷)和实验操作考查两部分。

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列举了各单元的内容标准及水平标准,在复习中我们以练代讲,将各考点知识贯穿在练习中。实验部分特别关注新课程中的新加进的实验,如健那绿,吡罗红,甲基绿,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对选择题部分,以考试说明上的典例、练习为主,每节课布置要完成的练习量,答疑,适当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考内容的顺序方面作一些调整,我们以学生最能学好,最容易学会的先复习,我们先复习必修3,然后必修1,最后必修2。基本做到每堂课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精讲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下;课堂上采用限时训练——对答案——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点评的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即时做,即时对答案,即时评讲,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

2.周密计划,加强模拟训练

备课组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教学并进入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同时跟上配套的模拟训练。对每套试卷以学生讲为主,对易错题,图表题,文字叙述题反复讲解,规范作答,要求无错别字,专业术语规范无错,题意理解无误。

同时加强备课组活动,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的考试动向,以及别人的备考经验。有的老师在备考建议中提出及早准备,及时综合复习,加强模拟训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复习经验。

3.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对于优生采取完成必做的练习,画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整理归纳知识。对于差生采取多背诵,多默写。如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的特征,衰老细胞,癌细胞的特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反应式等。平时多关注,课堂多提问。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双基”。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对于概念的教学,着重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常用的基本原理关键应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2.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除书中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一些自然现象、阅读一些科普杂志以及运用网上的信息资源等多种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及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的习惯,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读图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及表达能力差等的现象;也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避免学生产生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脱节现象。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会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知识密切有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篇7: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2009年考试试卷题型及内容

选择题(10个)

填空题(5个)

解答题(5个)

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相比高考题容易很多,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像高考题题目灵活多变,发散性思维做题。

选择题10个题考试内容为:集合交集,算法程序,概率,三角函数求值,直线方程,向量乘积计算,函数零点区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增函数,线性规划;

填空题5个题为:函数求值,二进制化十进制,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三视图求体积,向量计算;

解答题5个题为:三角函数性质,概率统计求众数,立体几何求异面直线夹角及垂直关系,函数应用题涉及不等式,等比数列求通项求和。

2010年考试试卷题型及内容

选择题(10个)

填空题(5个)

解答题(5个)

选择题10个题考试内容为:集合求并集,不等式基本关系,三视图,圆的标准方程,偶函数,概率,三角函数求值,解三角形,函数解析式,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填空题5个题为:直线斜率,算法程序,线性规划,向量平行计算,回归方程;

解答题5个题为:三角函数最值和周期,概率统计茎叶图,等差数列求通项求和,立体几何线面平行及线面夹角,函数定义域与零点。

篇8: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试卷测试内容分为四大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语文综合运用 (6分) 、阅读 (44分) 、写作 (50分) 。题型设计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特点, 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测试内容有: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句子排序、名著阅读及古诗文默写、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写作 (半命题作文) 。

一、考生答题情况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共7题, 考查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句子排序、名著阅读及古诗文的默写。前6题为选择题, 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运用, 第7题为古诗文默写填空。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字形以及成语运用, 大部分出自教材;病句考查学生对句子语病的辨识能力, 因学生对歧义句判断不够准确, 出错率较高;排序题的选材源于课本, 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因选项设置有障碍, 难度较大;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 涉及的作品有《童年》《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 部分选项答案虽超出教材范围, 但可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古诗文默写所考语句都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考生答题情况不太理想, 体现在不会背诵、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审题不清等问题, 但书写正确、美观得满分的学生也很多。

第二部分: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运用以“国学”设题, 考查学生的积累、对联、情景对话。

第三部分:阅读

(一) 古诗词鉴赏

所选篇目《天净沙·秋思》, 设题难易适中, 多数学生都能做出。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元曲的赏析, 涉及元曲的常识、结构、内容、情感, 考查内容全面;考查学生再现诗词的画面, 许多学生因漏答了重要意象、描述不全面而丢分。

(二) 文言文阅读

考查主要内容有实词用法、虚词用法、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观点表述等。实词, 涉及知识点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部分学生因答题不准确而失分;虚词用法, 涉及的词为“自”“虽”“之”“以”;句子翻译, 要求学生能将重点词语译出, 表述流畅, 部分学生因翻译不通顺、错别字多而丢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以选择题形式设题, 涉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句子作用、拓展联想, 难度较小;学生的观点表述, 大部分学生能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 部分学生还能引经据典, 但也有学生没有观点、语言平淡, 出现知识性错误, 因错别字多而失分。

(三) 说明文阅读

主要考查题目作用、说明方法、信息提取、联想想象等内容。题目的作用, 如“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这个题目本身有特色, 再结合说明文的特点, 也容易寻到解题思路, 许多学生因回答不全面、混淆文体而失分;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较好;信息提取, 学生只要对照原文, 细心排查, 就能发现出入, 进而选出正确答案;想象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四) 散文阅读

主要考查梳理线索、品味词语、句子赏析、要点归纳、拓展延伸等内容。梳理线索, 题干中有明确的引导, 能从文中找到现成的词语, 难度不大, 但部分学生不注意序号, 将答案颠倒而丢分;品味重点词语, 学生应先从词语本义入手, 进而联系语境, 品味该词的好处, 很多学生因回答不全面而丢分;句子赏析题考查的句子修辞手法较明显,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最为恰当, 学生作答情况相对较好;要点归纳题, 学生只要审清题干中的“我”是文中的“我”, 而非考生本人就可轻松作答, 部分考生因审题不准、回答不全, 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 答非所问而丢分;拓展延伸题, 考生只要能联系自身实际, 结合题目要求, 用简洁的语言将事件叙说出来即可。

第四部分:写作

存在的问题是:

1. 不会审题

部分考生根本就不考虑“岁月静好”, 直接写“最美”, 也有考生理解模糊, 不能紧扣题意来写。

2. 文章空洞

部分考生找不到生活的美点, 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 空洞说美, 实则毫无美感。

3. 不会谋篇布局

部分考生文章结构混乱, 没有层次, 没有技巧。学生的段落意识不强, 三段式文章出现不少, 还有一开始就长篇大论的, 首段就占了全文的一半。

4. 不会点题

部分作文平铺直叙, 开头、中间、结尾都没有点题, 缺乏画龙点睛之笔, 导致中心不突出。也有的点题生硬, 只是一路上点出“最美”, 不会用各种新颖方式点明主旨。

5. 语言表达差

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作文依然不少。

6. 书写差, 格式混乱

这类文章字迹不清、笔画混乱、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不规范等。

7. 写作态度差

不少考生抄袭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更有甚者, 在试卷上胡言乱语, 价值观出现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得较好, 既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也有清晰的层次结构, 而且还有文采。希望在老师们指导下, 这样的学生愈来愈多。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不少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常用字的认读、书写不过关, 名篇名句不会背诵。字迹潦草, 错别字多是普遍现象。相关知识、基本常识概念不清, 相互混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说明平时教学中对这些散见于各册书、各单元的基础知识没有进行分类整理、区分辨别, 这些知识只是凌乱储存在学生大脑中, 一旦运用就张冠李戴、错误百出。另外, 古诗文的背诵与文言文词汇的积累也不够。

2.忽略了语感的培训

学生的语感差, 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读不懂文章, 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现代文阅读一般都设置整体把握文意的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阅读视野开阔,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不少考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形成的答案要么以偏概全, 要么要点不全。例如, 第23题“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学生就不能纵观全文来回答。

二是语境分析能力弱。不少考生由于语感差, 缺乏语境意识和分析能力, 对阅读题中的词语揣摩、句子理解不能联系上下文来推断, 不能做出正确的表述, 常常偏离文意, 主观臆断, 顾此失彼。

三是语言转述能力欠缺。现代文阅读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大多数试题需要抓住文中相关的信息材料进行重组加工才能形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有的还需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面对这样的试题, 有些考生答题方向正确, 但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表达不明晰、不简洁, 造成失分。

3.读题不认真, 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主要体现在答题错位上, 很多考生题目回答得较好, 但没答在相应的位置上, 如第15题与第16题、第16题与第17题、第13题与第15题等, 颠倒现象较为明显。教师要强调, 让学生认真读题, 同时要对学生的答题技巧进行训练, 哪些题目要多答, 哪些要少答, 哪些要分点, 哪些不能分点。

4.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考试态度不端正, 不答、乱答、歪答, 甚至恶答。总之, 是故意不想得分。

三、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一定要扎扎实实进行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书写训练, 把字写好, 做到工整、规范、美观。教材中出现的新字词要重视, 还要对一些看似简单又常用的词汇, 反复书写, 甚至听写过关。语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如“举例子”“列数字”“生动形象”“兴趣”“拟人”等, 也不能写错。

二要加强诵读训练, 认真读书、背书, 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要分类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 形成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网。打好基础, 注重实践, 多讲多练, 文体知识不易混淆, 学生答题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2.加强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这一点从初一就要抓起, 从书写到标点符号, 从固定模式到灵活处理, 从引用原文到分点作答等方面, 都要反复训练, 对各种类型的题目使用怎样的答题模式, 都要让学生了然于心。多做“精典”题目, 选择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多做分类练习, 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可以更好地配合初三的复习, 有助于把握知识链, 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加强答题规范训练, 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 要掌握其中的答题技巧, 才能在解题中做到规范、准确。

3.重视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

平时的教学应以课本为主, 但又要跳出课本。特别是积累方面, 从初一起, 就要让学生有计划地积累俗语、歇后语、谚语、经典名句等, 尽可能多地掌握字词。另外, 还要适时对文本进行拓展。只有厚积薄发, 学生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扎实的基础。

4.关注热点

语文教师应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将最新的热点、流行语、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问题融入语文教学中, 让语文教学焕发活力。

5.以提质提分为动力, 加强对写作的指导

不管是平时的练笔, 如日记、周记等, 还是大作文的训练, 一定要落实到位。引导学生写真事, 抒真情, 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 力争每次作文训练不偏题。注意细节, 摒弃内容假、大、空的现象, 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实在不容忽视。

6.利用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作正确的引导

篇9:学业水平考试分析报告

一、初中语文学业水平城乡差异现状

从南宫市教育局公布的初中语文学业水平监控与评价数据来看,乡村初中学生总得分率为63.05%,而城市初中学生的得分率为71.14%,两者相差8.09个百分点。具体到识字、阅读、写作三大领域来看,阅读领域的差距最大,乡村初中比城市初中低8.46个百分点,而且在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和解决问题三个分领域表现最为突破,差距都超过了11个百分点。由此来看,乡村初中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偏弱,思维欠缜密,遇到具体问题时感觉束手无策,而且难以用语言作出准确的表达和描述。

二、初中语文学业水平差异的教学因素分析

形成初中生语文学业水平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乡村初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各学段教学任务不明确

如,有的八年级语文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时,就急于将中考系列训练题型穿插到教学当中,而这些题型本身侧重于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偏大,放在九年级较为合适,如此安排未免过早、过难了,非但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势得其反,使学生失去阅读和学习说明文的信心。

(二)对教材的内在联系缺乏关注

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妈妈是否真的有神力进行探讨分析,进而得出“长妈妈没有神力”的结论,这是与文章相违背的。再如,八年级语文说明文单元共有四篇文章,有的教师在每一课的教学当中,都将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描述顺序作为教学目标,如此处理未免过于概念化,或者说并没有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更没有研究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编者的编写思路。

(三)课堂训练缺少梯度

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为例,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来掌握课文内容,但学生往往会将原文填写到表达当中,使得训练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未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要求让学生补写船长的心理活动,在评价时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而只是一味地肯定,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

三、教学策略分析

(一)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乡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语文教材,从中找出学生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依据重组教学内容,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1.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来确定教学内容。在备课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而后才能确定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可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反复地阅读课文,使之在一次次的阅读当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的熏陶。

2.要依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结构,掌握不同阶段教学目标以及同一阶段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合理地安排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课后练习,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当中的教学目标可做如下分解:《阿长与〈山海经〉》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爱”的博大和长妈妈的性格,《北影》重点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二)以强化学生的言语实践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设计的整体性和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出发,保证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具有统领性,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概括情节和写小标题两个教学环节,集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对补写船长心理、对船长进行评价、课后习题二三项内容加以删减,只将其中一个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其他的作为课后练习,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教师深入讲评课文,也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三)以保证课堂讨论的高质和高效为目的,提升教学理答能力

对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理答素养关系密切。在教学课堂实践当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情态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在《屏》的教学当中,学生往往无法用文中的句子给出屏的概念,不能给出屏的功能性定义,共原因就在于该文章中对“屏”的描述用的是文言句式,而且又处于课本中的第三段,学生无法有效地提取信息,不能准确找到其中的关键性词语。这时,要么由教师来引导得出答案,要么教师接给出答案。我们注意到,在文章当中,并没有出现“工艺品”一词,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进行记忆,无法完成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尽管文章当中的文言表达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但是只要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学生就会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获得语言分析能力的提高,实现语言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要提升教学理答能力,教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出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有何特点,学出给出的答案有响晴、慈善空灵、温晴、美丽等,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了比较,学生提出,“响晴”是对气候的描述,“慈善空灵”是对精神境界的描述,“美丽”则过于空泛,老舍文中所用的“温晴”则同时体现出了气候和精神上的个性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就对文本做出了准确的理解,使学生深入地把握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语言特点。

如前所述,只要我们在备课时有意识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注意问题的梯度,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不断完善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地引导学生读出作品的内涵,读出自己的认识,就能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使每节课都上得有价值、有意义。

上一篇:员工购房申请下一篇:扫黄打非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