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2024-04-18

班主任下寝室记录(精选8篇)

篇1: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9月份寝室会议记录:

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寝室的卫生和用电状况做个表态,从我们的会议讨论说明,我们寝室卫生值日做到轮流制,周末做个全面的清洁,让寝室的卫生看上去是干净的。让寝室让人感觉是舒适的,关于用电状况,学校这个学期要买个遥控器,我们寝室就用100元购买了,关于用电,我们做到人不在的时候,电是绝对不开的,把电源线等全都拔掉的状态。

10月份寝室会议记录:

这个的情况总体良好,在大家都回家后,把寝室给全面的打扫了一遍,让寝室做到更加的干净,很舒适,回来后,大家也都很配合,总体的用电状况都还是一样做的很好,只是卫生状态有点小乱,整理了下就好了。

11月寝室会议记录:

大概快要到冬天了,一个个都变得懒惰了,大家早上的蛮迟起来的,所以卫生的状况也变差了,我还是跟他们说要做好,不能这么脏,于是大家就开始行动了,各自分工,卫生的状态继续保持了,用电状况还是一样很好。

12月份寝室会议就:

冬天来了,大家难免会有些懒,寝室卫生有一周大不如前了,所以进行清洁了,到现在都很好,用电状况,我们从9月份买的电到现在还是没用完,我们觉得我们寝室用电状况真的很好。

篇2: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除上课外,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宿舍。在宿舍朝夕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宿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新学期开始,我院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寝室环境,召开了“创建文明寝室”大会。会议主要介绍了,创造文明寝室对我们广大同学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教育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念。大学生头脑中容纳了多来源、多层面、多途径的社会信息,怎样评价和交流这些信息?宿舍成了最好的场所。在宿舍里针砭时弊,指点江山,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争辩某些敏感问题。这些无疑有利于宿舍成员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活跃思想。

2.道德素质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宿舍成员是层次及目标比较一致的群体,饭后闲聊,睡前卧谈,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尊重彼此人格。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3.心理素质的影响。大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素质接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如果一个宿舍群体和睦,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的“避风港”,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以期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

因此,寝室成员之间培养良好的关系,形成自己成员间独到的寝室文化和寝室文明,对大学生身心成长有着至观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将在全院开展评比“文明寝室”的活动。

通过“创建文明寝室”大会,使广大同学认识到建设文明寝室的重要性,会后同学们积极投身到寝室文明建设中,相信良好的寝室文明,一定会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好的帮助。

我们特制订以下文明寝室的评比标准和评比办法

一、安全意识

(1)不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热得快(2)寝室内无私拉乱接电线

(3)不把宿舍钥匙转借他人,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4)不私自留客住宿

(5)不破坏或擅自挪用消防设施设备并会使用灭火器材(6)不在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或剧毒物品(7)不在室内吸烟、乱扔烟蒂、使用明火

二、卫生环境

1、“宿舍卫生达标标准”坚持“四齐、五净的原则,即: 四齐:(1)床上卧室、衣物等用品按规定叠放整齐

(2)床单、被罩铺套整齐

(3)书本、日常用品摆放整齐

(4)家具、设施按规定摆放整齐 五净:(1)室内无塔灰、异味、无蜘蛛网、蚊蝇、整体清洁干净

(2)地面、墙面、屋顶干净

(3)灯具、书架、桌面干净

(4)家具、门窗、玻璃干净

2、宿舍成员可根据集体意愿进行寝室布置,形成本寝室特有的文化品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营造温馨氛围

三、生活习惯

(1)宿舍同学身体健康,坚持体育锻炼,体育课成绩优良,身体综合素质好(2)室内无宠物、腐败植物

(3)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

(4)按时作息,按规定时间归宿,不在楼内打闹、踢球、大声喧哗,干扰他人 生活

(5)不酗酒、吸烟,不打架斗殴,无赌博等违反校纪校规现象

(6)不在宿舍内从事租赁、修理、代售、代销等经营行为及收费性服务活动

四、精神风貌

(1)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谈吐举止文明

(2)宿舍同学性格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兴趣广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能战胜挫折(3)宿舍成员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各种公益活动

(4)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且不影响公寓纪律的各种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氛围

(5)宿舍同学坚持正气,敢于同各种违反国家法律、校纪校规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参加时事政策学习,关心国家大事

(6)宿舍全体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与周邻宿舍同学关系融洽

(7)宿舍全体成员积极遵守《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宿舍管理条例》,并能积极配合

校领导,辅导员,学生会的查寝工作

五、评比办法

(1)院领导,辅导员,学生会将会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并认真平分,评出当次的优秀寝室,差寝室

(2)每个月进行一次工作总结,获得四次“优秀寝室”称号的寝室就是当月的“文明寝室”

(3)院领导将给文明寝室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并给予一定的物资鼓励,在全院通报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全督察部

篇3: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关键词:自主治理,文明寝室,高校

一、引言

加强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加宿舍学习氛围,培育和谐校园文化,陶冶情操,提升大学生精神文明风貌,改变大学生群体 “效率低下,精神空虚”的宅在寝室的现状。关于文明寝室建设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寝室文化建设方面展开,王洪秋(2006)的《“文化构建式”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模式的构筑》、张瑞(2007)的《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可行性研究》、胡智丹(2008)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的思考》均属此类。袁蕾(2013)《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多维分析》对文明寝室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解析;赵杰艺在《普通高校文明寝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一文中提出建设服务、管理、权益维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朱强在《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指标量化体系研究》中明确了文明寝室的概念,从政治觉悟、制度规范、环境卫生、安全健康、专业思想、文化生活、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对文明寝室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唐玉燕等(2014)在《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下沙高教园区为例》建议从转变寝室建设主体和制度落实方式等方面推进寝室文明建设。

上述文明寝室建设工作研究思路还是局限于行政权力下校方主导的管理模式、量化考核、文化建设等。实证研究相对缺少,对文明寝室建设的师生满意度调查及可行性实践模式的探索不够深入和具体,没有在理论上从公共(行政)管理转向自主治理,没有在治理主体上阐述学生如何参与治理。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考核忽略了学生的满意度,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调查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浙江省首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综合性独立学院。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完全独立,称之为“宁波大学学生村”,隶属专门的高教社区居委会。采用全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文明寝室建设推行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代表性。学院有学生近1万人,各年级学生人数均衡。在2015年发放调查问卷1900份,回收问卷1856份。 其中12级占52.5%,13级占27.0%,14级占20.5%。现有班主任254人,辅导员26人,分管学生工作领导10人, 有60名班主任、3名辅导员及5名分管领导参与了文明寝室建设工作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对文明寝室现状认同度形成明显反差。对当前的寝室文化建设、学风室风、卫生整洁、室友关系,80%以上的学生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70%以上的班主任、辅导员、分管领导选择一般或不满意。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现状与省教育厅制定的《浙江省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标准(试行)》中所提出的目标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究其原因是上级行政部门与学生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行政部门权力运行不畅,其关于文明寝室建设的工作目标没有被大学生群体理解、接受,内化成自我目标并付诸实践。

2.学生对文明寝室建设参与意识薄弱。60%以上的同学希望学院或学生组织定期检查,62.84%的同学希望一个月检查一次。62.84%的同学明确反对将其纳入“作为能否毕业”的考核项,53.94%表示不会主动参加说明会或座谈会,67.05%的同学不希望学校召开文明寝室建设说明会或座谈会。学生群体是矛盾的,依赖检查却又疲于应付检查。矛盾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身份。

3.学生对文明寝室建设满意度较低。对宿舍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工作,35%的同学选择一般,27%的同学选择不太满意,11.5%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对涉及学生公共利益的相关事项管理机构的处理方式方法, 38%的同学选择一般,20%的同学选择不满意,7%的同学选择不清楚;管理部门是否经常搜集学生意见或建议,35%的同学选择一般,23%的同学选择很少,7% 的同学选择不清楚。现有的工作机制是至上而下,管理者发文、检查、督促并考核被管理者,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降低了学生对政策的认同,削减了学生对文明寝室建设的参与度。

三、自主治理理论视域下推动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措施

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的自主治理理论定义为, 高校学生寝室内相互依赖的学生个体,在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树立自主治理理念,建立有序的规范和网络,合作治理寝室内的公共事物,包括卫生、学风、文化、人际关系等,始终维护良好社区环境, 获得个体发展、高校教育、社会需求的共同收益。

1.明确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的理念:自主治理理念。文明寝室建设单纯依靠上级部门的行政命令或者家长和社会的不满指责却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必然是本末倒置,收效甚微。高校应推行自主治理理念, 让学生明确自身主体角色,并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使广大学生成为文明寝室建设的主力。

2.转变学生角色,强化学生作为文明寝室建设的利益主体。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涉及的草原、 绿地或公共池塘中的参与者都是经济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文明寝室建设主体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关利益挂钩,包括个体利益(学生个体发展利益)和团体利益(寝室利益)。建立奖惩机制,将寝室卫生、学风、安全数据与学生个体入党发展、个体或团队的评优评奖相结合;制定文明寝室建设公约,对不遵守公约,自我监督及自治组织监督无效者将被逐出寝室;学生寝室实行阶梯电收费制等。

3.建构“多中心”治理模式,形成党委指导下的第一重治理主体平衡机制。文明寝室建设中,成立由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后勤管理中心、物业管理部门、学生处、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家委会等多中心互动协作运行机制,从而形成党委指导,领导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家校互动,学生自治为主,社会力量辅助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党委是裁判员,对其他各方进行裁决,维护公正公平,形成一重治理主体平衡机制。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的设置和功能定位具有行政和自治相结合的特色。一方面,学校行政权力通过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进一步认同和渗透;另一方面,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具有自治权。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与要求、政策引导和扶持、家长与社会的呼吁和要求是文明寝室建设的外部变量,学生个体及行为选择、制度、信息、网络是内部变量。构建“多中心”,整合多方力量,明确文明寝室建设的内涵和标准,明析权责,在博弈中走向和谐共治乃至自治。

4.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形成以学生需求和利益为评判准则的第二重治理主体平衡机制。从学生满意度调查出发,持续考核文明寝室建设治理成效,倒逼学生社区科学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对各主体方形成第二重治理主体平衡机制。拓宽信息传播与反馈渠道, 多方了解学生需求和利益。从需求侧出发,学生提出问题、需求,学生处、后勤、物业和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按需而为;从供给侧出发,有关部门工作进公寓,提供服务菜单,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外部力量, 改善社区生活品质,丰富社区文明建设内涵,扶持学生需求的项目化发展。

5.组建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治理网。集体行动的三个难题是新制度的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相互监督问题。奥斯特罗姆认为制度的制定、承诺及其兑现、 相互监督三者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着的。自治组织成员内部的核心关系问题是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共享规范、合作互惠。只有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利益互惠,才能把分散的个体组织起来,统一思想并形成共同意志,协商参与有序规则的制定,积极维护和自觉监督制度的执行,达成集体行动,完成公共事务的治理。高校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公共意识、参与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文明寝室建设工作在有效沟通、互信互利、 共享规范、合作治理、自我监督与监督他人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多方博弈和反复修正的过程。

推行自主治理,将这一理念播种在大学生的内心,让每个大学生真正“立”起来。建立自治组织,将权力还给学生主体,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奖惩机制,将分散的个体因为精神理念的启蒙和共同利益的召唤而走向合作治理。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形成以学生需求和利益为评判准则的第二重治理主体平衡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度,这种治理方式对高校公共事务的治理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洪秋.“文化构建式”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模式的构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163-164.

[2]张瑞.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0):24.

[3]胡智丹.关于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8,(3):153-154.

篇4: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关键词:学风 党团建设 寝室文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4-01

1 寝室文化是大学生的重要生活

1.1 概述大学生的寝室文化

大学的寝室文化最早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在1986年首先提出来的,交大将其定义为:大学生在寝室空间范围内进行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活动并在相互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个独有的氛围以及环境。寝室本就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并且由于生活环境相互融合交叉,因此,成员之间也会相互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室友关系。这样的关系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成员的理念和观点,因此,就会形成独有的寝室文化。寝室文化集合了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这些文化的缩影和折射。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寝室文化可以推动良好的学风建设,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2 寝室的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成才

(1)寝室的文化若是积极向上活跃健康则会在大学生进行学习中起到正面促进的作用,反之则会成为负能量,阻碍其发展。

(2)良好的寝室的文化可以对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促进。

(3)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道德观需要健康的寝室文化的促进。

(4)一个积极地寝室文化可以通过寝室内部的交流以及人际交往和关系处理等方面对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提高。

(5)寝室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小集体,这个集体的文化氛围积极向上则可以培养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因此,大学生的教育是离不开寝室的文化建设的,这种特殊的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控制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应当对宿舍文化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的活跃健康。这也是因为宿舍文化是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寝室的文化引导也会成为现代的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极其重要。

1.3 在寝室的文化指导工作中,最有效的是开展多种多样的寝室活动

寝室文化节的活动是对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最好最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寝室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大约一天当中学生在寝室停留有1/3以上的时间。而大学的自主自由的学习活动氛围使得“同班不同学”或者是“同学不同课”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此一来就令本应当最亲近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出现了缺失。而寝室、教室、食堂这种单一的生活更是令学生的文化生活的匮乏。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讲,寝室应当是一个家,是学生们在校园生活的重要阵地。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寝室作为基础单位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不但是对学生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还是发挥寝室这一学风的建设载体作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不但可以打造良好的寝室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主题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促进和指导。诸如:通过社会公德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公德心,通过和谐家园的主题对和谐社会的理念进行普及等等。不但能够从行动上调动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同时从思想上也丰富了他们,真正的让寝室成为一个合作、思考、包容以及创新的舞台,成为一个家。

2 寝室学风建设会大学生的成才影响

2.1 学风的创建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而起学习的效果直接受到了学生对于学习这一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是否可以发挥其内在的积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中心思想。學生是学风建设活动的主体,而无论是班级集体的学习生活环境还是宿舍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是需要小个体的融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展现其应有的特点的。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学风建设的活动对寝室的文化进行指导,像是设立学风标兵寝室等,通过寝室单位的各个条件进行选评。主要可以通过成员的一些学习情况,像是及格率、过级率以及优秀率进行考核。这种竞争式的活动可以刺激学生在寝风的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主观性,积极的去竞争,通过学风建设活动使得每一个个体都自觉的按照学风建设活动的要求去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

2.2 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学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建立学风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把学风建设作为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将之列入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积极建设的良好局面。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如评选优良学风寝、学习标兵、科技活动先进个人等,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学风建设发展。其次是加强对学风状况的了解和监督。

2.3 营造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寝室现已成为课堂的延伸、知识消化的主要场所,成为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从2002年开始,资环学院借助“以寝风促学风”为学生工作载体,以寝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成才。逐渐探索和实践了“以寝风促学风”学风建设模式,取得了很好效果。我院在考研中出现的“8朵金花、7朵金花”都是好的寝室氛围的结果,这些是我们的榜样,同样也是我们工作所期望的目标。几年来:我们评选出学风标兵寝室100寝次;评选出学风先进寝室196寝次。有良好寝风、学风的寝室学生的考研率为60%、就业率为100%,如在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涌现的优秀学生党员代表郭炜、刘义,他们很顺利的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寝风、学风差的寝室同学完成学业困难,降级率高,就业难。因此构筑学生寝室的寝风,以寝风促学风,既增强了以寝室为家的集体主义感,又促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知识融合。

2.4 加大学生寝室党团建设,扩大党团建设的影响力

(1)创新服务载体,建立“党员责任寝室”,明确党员的责任,让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一面旗帜,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成效明显。充分发挥了党员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形成了学生寝室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

(2)将党建工作做到学生寝室,在寝室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力求寝室中每个积极分子都有党员联系,形成党建工作联系网络。

(3)将“推优入党”工作与同学在寝室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试行入党“一票否决”制度,如寝室里如果有成员经常违反纪律,或者不打扫卫生,那么该寝室所有同学将不列入党员发展考察对象中。

3 结语

篇5: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一、高校寝室问题的表象与本质剖析

高校寝室问题由来已久, 从表象上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脏乱, 部分寝室“连狗窝都不如”, 被子不叠、袜子不洗, 东西杂乱, 异味刺鼻;二是生活颓废, 寝室成了网吧、游戏厅、影视厅, 耗费了大学生大量课余时间, 有研究显示, 大学生在寝室玩网络游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参与度达83.8%, 人均花费时间达每周18.38小时;三是关系不融洽, 部分寝室室友关系紧张, 甚至出现投毒、群殴等极端案例, 有调查显示, 41.46%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不融洽”是导致他们对寝室生活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高校寝室问题, 并不完全在寝室本身, 它是高等教育问题的一个典型缩影。从寝室问题中暴露的, 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 是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素质素养问题, 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 其根源是高校育人重心的缺位、管理引导的缺少、素质素养教育的缺失、学生内在成长动机的缺乏。要解决高校寝室的问题, 就需要查找问题的本质原因, 从人才培养的高度, 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处理, 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因此, 高校文明寝室建设, 不能仅仅停留在寝室本身, 而应站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反思。首先是人才培养没有真正成为很大一部分高校最根本的任务, 直接的体现就是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向, 热衷于更能打造学校声誉的科研、专业点建设等方面, 而对人才培养过程与成效缺少关注, 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课外生活质量缺少关心。在人员配备上, 愿意化重金引进、培养能提升学校社会品牌的科研高层次人才, 而对人才培养工作直接相关的教学一线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力与能力培养投入、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 (班主任) 的育人精力与能力培养投入却相对不足。其次是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的偏差, 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关注课堂, 忽视生活;关注专业, 忽视素质素养;关注功利引导, 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正确动机的内在激发。高校寝室只是大学生中存在问题的集中爆发地, 反映的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解决高校寝室问题, 必须从改变学生开始;改变学生, 必须从改变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管理方式入手。

二、文明寝室建设的教育内涵探究

建设高校文明寝室, 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 找寻标本兼治的问题解决方法, 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 重硬件改善, 更要重软件提升

文明寝室建设的第一阶段, 各高校都从硬件改善着手。学生寝室的生均面积、生活设施配置、环境改善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文明寝室考核指标的主要内容。硬件条件的改善可以让学生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适。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文明寝室建设更需要花大力气去提升。而真正影响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是寝室的软件, 包括重视学生课余时间运用的指导, 重视以学生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学习氛围营造为重点的积极、上进、和谐的寝室文化建设, 引导教师深入寝室关心、关怀学生成长的育人机制等, 切实将寝室教育纳入育人的环节。

(二) 重管理服务, 更要重思想引导

文明寝室的建设, 各高校习惯从加强管理入手, 增加检查频率, 加大违规的惩治力度, 进行优秀寝室的评选奖励等, 这些做法能够取得短、平、快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 要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还需要重视思想引导, 帮助学生从道德认知、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的高度,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把寝室作为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素养的重要阵地, 把营建文明卫生的环境、追求充实健康的生活、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作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 重资金投入, 更要重精力投入

文明寝室的建设, 改善硬件、加强管理, 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从根本上说文明寝室的建设主要不是钱的问题, 而是一直以来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 高校更要重视通过机制的建设, 转变将人才培养的精力仅仅投向课堂教学的做法, 要通过完善机制将育人精力、人才培养资源的投入向寝室等第二、第三课堂进行合理的引导。

(四) 重制度建设, 更要重文化建设

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固然是文明寝室建设的重要方面, 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基本手段, 但寝室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在寝室朝夕相处, 室友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 相互之间的思想、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像重视班风、学风建设那样, 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把营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 重文明寝室建设, 更要重“三全育人”机制构建

文明寝室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寝室, 要将寝室工作纳入到整个育人工作中去。文明寝室建设是高校加强立德树人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 但远不是终点, 它是众多育人阵地中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要从文明寝室建设这一点切入, 从制度设计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从机制构建上, 确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 将寝室工作作为全过程育人中的一个环节、全面育人中的一个方面。修正原来的把寝室完全交给驻公寓辅导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做法, 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通过顶层设计, 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师的课堂主阵地、学生工作的校园主阵地及学生社区、寝室、社会实践基地等育人的重要阵地之间的关系, 以有效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以最大效率提升育人成效。

三、文明寝室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及工作延伸

文明寝室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本源上做好文明寝室建设工作, 站在育人的高度实现文明寝室建设的教育意图, 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落实是关键。

(一) 能否真正让“立德树人”成为高校的中心工作

高校寝室文明建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本质上是学生德育的问题, 是学生素质素养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 是拷问学校能否真正让“立德树人”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能否把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能否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能否真正以育人成效为目标改进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机制和方法。

(二) 能否实现教育资源在育人工作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

资源分配是管理意图最直接的体现, 也是实现管理目标最有效的导向。高校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工作成效。由于高校科研成果, 对学校品牌建设和赢取社会声誉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教师个人也是名利双收, 所以吸引了超量的资源投入。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建设, 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 在专项资金的引导下, 也吸引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及素质养成教育, 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其重要性一直被强调,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其见效慢、成效难以评价等现实原因, 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这项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工作, 存在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领导关注度不够、工作不够到位的情况。文明寝室建设, 不仅需要改变资金直接向育人工作投入的问题, 而且更需要解决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导向、领导的注意力、教师的精力向育人工作转变, 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

(三) 能否科学构建“三全育人”机制

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成为共识之后, 育人机制的构建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否可持续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思路由来已久, 但更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由于缺乏真正有效的机制支持及相应体制的保障, 离预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各高校需要结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等具体情况, 科学构建适合、有效的育人机制和保障体系,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 能否实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的突破性改进

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成效, 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现在高等教育面对的是“90后”大学生, 思想、心理、行为都具有他们这个年代的个性特点, 社会环境的市场化、家庭环境的多样化、生活环境的数字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显现, 特别是手机、电脑的普及, 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广泛使用, 使得思政工作方式方法需要突破性的改进。如何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又行之有效的思政工作方式方法, 如何改管理为引导, 用内在动力激发替代外部压力管理, 是育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五) 能否形成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师的正面引导加上环境的积极熏陶, 对学生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个长期的、积淀的过程, 高校要重视并有意识地进行培育, 坚持用有品质的大学生活引导学生的自觉成长, 用有品位的大学生活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

结束语

总之, 文明寝室建设是改进高校育人工作的第一步, 是教育教学改革很好的切入点, 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导站, 其建设理念、实施措施、评价方法、工作成效都将对高校今后育人工作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对待。

参考文献

[1]杨传斌, 林鹏.大学寝室网络游戏行为的定量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

篇6: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笔者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既费时又低效,限制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难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苦,往往投入多,产出少。根据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教学困境,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笔者于2014-2015年开展了关于基础英语课堂结合外语文明寝室一体化模式探索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在实验期间,有部分学生由于一些外部原因消极应付寝室口语任务,因为课堂展示内容匮乏,其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口语提高效果不明显;有些学生存在较严重的畏难心理,在寝室英语讨论环节和基础英语课上展示时声音不响亮,往往用简单浅显的英文表达阐述观点,在小组中甘做配角。

以上种种问题,源于“外语文明寝室”模式缺乏比较明确的教育理论支撑。因此,笔者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与此种教学模式相契合的语言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进行研究,探究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的“大学寝室英语”教学模式,为更进一步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及综合素质做一些努力和有益探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教师直接将信息灌输给学生的过程。(2)学习意义的获得,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新信息形成自己的认识。(3)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也不是简单地灌输、储存和支取信息。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与环境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信息双向作用过程。

2.建构主义教学原则。(1)教学目标应该与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统一,教师布置的任务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2)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并解决问题。(3)创造符合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二)英语寝室相关研究

操昌林、张俊英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云凤和楼敏盛针对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分别进行了“英语寝室”相关的实验研究。他们通过“英语寝室”项目的教学实验、问卷调查、上课观察,分析讨论了实验对学生学习态度、口语水平、英语考试成绩的影响。

张勤、林新明、丁仁仑、陈苗分别从“英语寝室”教学模式的概念、教育理念、现状、可行性、作用、教学流程等方面做了细致研究,分别就英语寝室活动与课堂教学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目前,国内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寝室模式研究并不多见。因此,笔者拟定了本课题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思路

1.研究对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1404班和1405班全体学生,共83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56人,参加问卷调查人数为82人,收回有效问卷77份。其中工商管理1405班为实验班,1404班为常规教学班。

2.研究内容。要求工商管理1405班和1404班全体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为期1年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寝室英语”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教师在实验班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观,将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与大学寝室英语模式融为一体。课堂上教师指定多种形式的话题,学生根据相应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交流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课余时间与宿舍同学互助完成话题讨论任务。教师通过经常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及课堂抽查、视频展示等手段,全方位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综合能力。实验末期,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综合能力素质,探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寝室英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优缺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论文。

2.测验和评估法。分别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等项目进行前测和后测,根据学生的课堂展示情况,分别记录每位学生的参与次数、各分项得分、语言错误及错误频率等。(1)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实验中的典型个例。(2)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法。为了解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通过访谈和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

三、结果与讨论

此种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大学寝室英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认为通过参加此活动英语口语水平有进步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9%,认为没有进步的学生仅占10.98%。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也有相应的提高(见表1)。开展此教学模式一年后学生口语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均有所上升。

此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强调互作合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与寝室同学进行英语口语讨论,互助完成相应任务,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寝室英语活动中,寝室成员相互帮助的比例达到93.98%,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见表2)。

此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英语口语学习的热情及自信心,其推行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英语口语竞赛,不仅有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推理等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进了团体凝聚力。该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创造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成长为独立主动的学习者。

四、启示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区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第二,在寝室英语教学模式下,对于个别态度散漫、应付作业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提醒告诫,督促认真对待;鼓励班级内团学干部、寝室长等起到带头作用,积极组织活动。同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与惩罚机制。第三,为帮助胆小、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激励,耐心帮助与引导,帮助其增强自信心;及时纠正学生用语错误;鼓励学生关注时事,以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第四,教师应及时处理活动开展中出现的各种消极现象,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活动真正有效开展。第五,在教学模式开展较为成熟后,学校需提供相应的支持及相关评价、激励机制。如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比赛、喜剧表演、英语角;提供学生与外籍教师交流机会等。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

2.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题“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大学寝室英语’模式探究”(课题编号:N2016015)的研究成果。

篇7: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寝室文化建设

各高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 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和谐寝室的建设, 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寝室文化建设, 以期通过以寝室文化建设为先导来提升寝室的软实力, 全面协调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寝室文化的内涵

“寝室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提出来的。1991年, 张文凯发表《寝室文化初探》一文, 对寝室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 他认为寝室文化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寝室文化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所谓硬件是指寝室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软件是指寝室成员的生活方式, 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 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简言之, 寝室文化是指寝室各成员之间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被成员所广泛认可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行为文化的共识。因此, 积极、健康的寝室文化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997年,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重视加强社团文化、寝室文化建设, 强化社团和宿舍的育人功能。”

因此,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尤其要重视其育人的功能, 成才的前提是成人。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寝室文化建设的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寝室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 强调“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协调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为:

(一) 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寝室文化建设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学生从接受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低年级的基础课程的教育到高年级专业课程的教育, 从成人教育到成才教育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 寝室文化建设必须与学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从实际出发, 建设符合学生当时实际水平的寝室文化。

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寝室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 初高中都有寝室, 都有其寝室文化, 但高校寝室文化有异于初高中寝室文化, 大学寝室文化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和自我管理意识, 更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既是寝室管理的客体, 又是寝室管理的主体, 因此, 学校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 努力把对学生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二) 以学生为本。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寝室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 大学、大楼、大师存在的前提、基础就是学生, 整个学校的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且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因此, 寝室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

一般来说, 低年级应该建设以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的寝室文化, 培养学生对于学校、专业的兴趣, 使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新一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下长大, 对于这种集体的寝室生活, 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经历, 且同一寝室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四面八方, 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等, 因而求同存异、相互宽容、相互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形成, 对于寝室凝聚力的形成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高年级寝室文化应注重对专业的思考, 对职业生涯的考虑等。

(三) 全面协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寝室文化建设必须是全方面的, 因为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现在大学寝室已经由以前的单纯的休息场所变成了集休息、学习、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 很多学生在寝室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 通过论坛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学校如果不积极引导, 电脑就可能成为游戏机, 寝室就成为睡懒觉的温床。

寝室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 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民族、宗教信仰等, 这使得协调因素、宽容、谅解、换位思考等成为寝室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它们能积极化解大的矛盾, 调解小的摩擦, 能促进寝室成员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实现寝室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具体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一) 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进寝室活动。

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党员, 但也离不开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的参与, 几乎所有寝室都有学生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 因此开展科学发展观进寝室就成为一种需要。科学发展观进寝室可以从宣传科学发展观入手, 促进寝室成员对于科学发展观的了解, 推进寝室文化的建设。具体可包括:

1. 加强安全教育

宿舍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是寝室的安全。寝室安全是寝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内容甚广, 如防火、防盗、防电等, 宿舍成员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 不使用违章电器, 不违规使用电器, 杜绝明火隐患, 同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 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不贪图小便宜, 在此基础上养成勤俭节约, 合理用水、用电, 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习惯, 树立大局意识、社会意识, 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有效沟通

大学学习生活很多时候都是以寝室为单位, 寝室的维护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但是学生由于风俗习惯、个性差异等原因出现小矛盾不可避免, 而有效沟通是化解寝室矛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很多小问题如果不沟通就会成为大问题, 有些大问题经过有效沟通就会变成小问题。寝室作为一个小团队,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团队效率的提高都依靠于有效沟通。只有养成有效沟通的习惯, 寝室成员相互学习, 寝室才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开展有序竞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要培养、形成一个发展的寝室文化, 有序竞争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措施。有序竞争包括寝室各成员之间的竞争, 也包括寝室之间的竞争。寝室成员的竞争可以激发成员学习的热情, 形成一种真正想学、耐心去学的良好风气;寝室之间的有序竞争可以培养寝室成员的自豪感和自我成就感, 可以通过开展寝室设计大赛、寝室文体比赛、寝室学习竞赛等活动来增强寝室文化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二)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应该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寝室文化的建设中, 学校应加强党员寝室的建设, 树立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岗, 可以对广大的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 使其成为其他寝室成员学习的榜样。对于优秀的寝室, 或有学生党员的寝室挂牌“党员寝室”, 这样既可以对其他寝室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又可以对挂牌的寝室起到激励作用, 而激励之下的挂牌寝室会更加努力, 积极进取, 争创新的佳绩, 从而使其示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

(三) 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人员进寝室。

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核心。学生工作队伍既包括专职的学生辅导员, 又包括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更包括学生寝室管理员。

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寝室文化的建设, 中央16号文件促使学校吸收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本硕士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学生辅导员队伍中。但对学生寝室管理员的建设, 学校由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学生宿舍管理员因为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 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某些行为, 国外有些大学甚至招聘硕士、博士人员来担任宿舍管理员, 目前在国内, 也有少数高校已经在尝试, 希望更多高校去学习。

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寝室, 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这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可以在学生寝室区设立一个办公室, 专门处理与学生管理密切相关的日常事务, 还可以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这些都有利于积极健康寝室文化的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高校历来都十分重视寝室文化的建设, 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如何正确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寝室文化的建设是值得我们广泛探讨的问题, 坚持以学生为本, 协调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心。

参考文献

[1]江华.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高等教育研究, 1994, (2) .

[2]陈秀琴等.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研究, 1996, (4) .

篇8:班主任下寝室记录

【关键词】文明寝室建设;学生公寓;党建工作

一、公寓党建工作对文明寝室建设的作用

高校公寓党建工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落实育人工作,全面开展文明寝室建设。有利于院系和学生公寓之间的联动,在公寓开展党建工作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为党员、积极分子提供了锻炼平台,提供了一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让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让普通同学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将工作情况及时反馈,使信息沟通变得顺畅,意见交换变得及时,为学校的寝室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二、文明寝室建设视角下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失对文明寝室建设的负面效应

制度缺失导致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缺乏统筹,部分高校公寓党建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制度建设相对薄弱,缺少公寓党建制度,没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公寓党建工作方面,学校层面没有明晰的统一指导,各院系自行组织,缺乏统筹;学生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相互陌生,缺少沟通,导致管理观念产生差异,带来了一些矛盾,使公寓党建工作落到实处阻力较大。

2.党建工作力量薄弱对文明寝室建设的负面效应

学生公寓是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但部分高校现有公寓党建队伍力量十分薄弱,缺乏必要的活动场地,公寓党建工作队伍缺乏或不稳定。专职辅导员日常事务太多,不可能有过多精力投入到公寓管理;教师忙于教学科研,深入学生公寓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学生组织还停留在检查宿舍卫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方面,公寓管理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

3.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缺失对文明寝室建设的负面效应

学生公寓就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每一位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反映出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学生党员在公寓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外群众的思想工作缺乏量化的评估标准和考核,个别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由于公寓党建工作不到位,学生党员在公寓内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状态,学生党员或其寝室也存在违纪违规行为,有的甚至带头使用违章电器、晚归不归等,导致老师眼里的党员和生活中的党员表现不一,出现普通学生对党员学生评价不高,学生党员表现“平民化”倾向。严重影响党的形象,致使党建工作在学生中根本没有影响力,公寓文明寝室建设主流意识形态滞后,没能很好地占领学生公寓这块阵地。

三、公寓党建工作促进文明寝室建设的路径探索

1.推进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建立公寓楼党建联系制度。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团员学生几个层次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网络,以党员寝室为原点,向周边寝室幅射设置党员责任区,做到每位党员联系数名积极分子,每位积极分子带动数名普通团员同学,使公寓内的团员学生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完善公寓党建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及其岗位、专业、年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考核标准;设立各楼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档案,作好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工作;建立支部和党小组与公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制度,将谈话情况、检查和调查结果进行公布并汇报到各系党总支,作为各系党组织发展和考核党员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公寓内表现较差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在发展、转正、评优时采取“一票否决”制。

建立公寓党建公示和监督制度。在公寓楼内开辟公示栏,公示公寓内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班级、寝室、联系方式和担任学生工作,接受同学监督;在各楼设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服务投诉箱,让普通学生监督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表现;院系党员发展和推优工作也要在公寓公示栏内进行公示。

2.保障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公寓党总支。公寓党总支与院系党总支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关系。公寓党总支侧重在协调公寓管理各方,落实学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各项决议;侧重在开展学生公寓内党员的教育、评价、管理工作;侧重在推荐入党工作。

按照“学生党员在哪里,学生的党组织活动就在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的思路以楼层为单位成立党小组。党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公寓学生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对公寓党章学习小组和公寓团支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负责本公寓楼层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工作。

成立公寓党建考察小组。主要配合院系相应学生党支部做好党建发展的培养考察工作,考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寓内的现实表现,并向学生所在的党支部汇报相关情况,及时向院系学生党支部推荐政治素质好、表现优秀的学生。

3.创新公寓党建工作载体

建立公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服务制度。学校各支部为每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放服务卡。要求每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不定期的对责任区进行走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将疑难问题及时向各支部汇报;学生党员必须了解责任区内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责任区预警机制的中枢,及时处理、汇报突发事件;积极策划或主动参与公寓楼内各项活动。每次完成工作或参加活动后在服务卡上做相应登记,达到最低服务时数者才能视为基本考核合格,才能参与各项评优评奖。

上一篇:承运人适航责任下一篇:大靳中学控辍保学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