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2024-05-08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精选9篇)

篇1: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工艺

一、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是28天强度合格率为100%。

二、混凝土的各种性能

(一)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为了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添加了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二)混凝土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的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四)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主要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抗压强度检测龄期是28天。

(五)混凝土耐久性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P6、P8、P10、P12。

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F50、F100、F150、F200、F250。

混凝土抗侵蚀性通过电通量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进行检测。

三、混凝土工艺 原材料进厂

(一)所有原材料进厂时,检斤员对原材料进行称重,填写进厂送货单,并通知堆场管理员和试验员验收取样。

(二)粉料进厂时,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分别存储在专用仓罐内,做好明显标识,严防混装,并应防止受潮,及时上锁。砂石进厂时根据标识分类堆放,严防有混料现象取样批次有以下要求。

(三)水泥取样批量:按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同期、同品种、同强度等级,以一次进厂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500吨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得少于一次。

(四)砂石取样批量: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时间,每6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600吨亦为一验收批。

(五)外加剂取样批量:同品种外加剂每一编号为50吨;不足50吨的,可按一个验收批量计;同一编号的产品应混合均匀。

(六)矿物掺合料取样批量:粉煤灰以连续供应商的200吨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磨细矿渣粉按同级别、同一出厂编号以200吨为一个取样单位。

(七)粉料留样数量不低于3kg,留样时间为不少于3个月,外加剂数量1.5kg,留样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留样粉料及外加剂由专人验收、保管、发放、登记,入库时分类保管,设明显标牌,不得混放。液体外加剂在使用时必须配备搅拌装置使液体浓度均匀,同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八)原材料必试项目

水泥:3d和28d抗折、抗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安定性。矿粉: 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活性指数。砂:筛分析、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

石: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值。外加剂:抗压强度比、减水率、泌水率、坍落度经时变化、收缩率比 生产计量秤自检

(一)生产原材料配料秤要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每月至少对搅拌机计量秤质检一次。校验加载最大值不能低于额定荷载的80%或者生产所需最大称量,配料秤静态计量允许偏差±1%以内。

(二)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搅拌机配料秤的精确度,配料秤首次使用、停用超过一个月、出现异常情况、维修后再次使用,生产大方量混凝土前应进行校准。

(三)生产过程中采用对罐车过磅方式验证混凝土容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方量是否超方或亏方,再次验证生产计量的准确性。出现异常的情况立即暂停机组生产,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混凝土生产

(一)混凝土生产之前做好生产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计量、传感、电控、气压等系统稳定,检查无误后启动搅拌机进行空运转操作,确保搅拌机正常工作。

(二)生产操作员根据调度任务单执行操作。质检员在ERP系统中执行生产配比,以填写上料的形式通知装载车司机上料。中控操作员启动生产设备,核实配比后,先把骨料和粉料通过计量秤称重投放到中间仓,将外加剂先放入水中,再将其它原材料一起进入搅拌机,按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搅拌。C30及以下混凝土搅拌时间为30S,C35-C45混凝土搅拌时间为40S,C50-C60混凝土搅拌时间为50S。搅拌后投放到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放入罐车之前,对罐车进行倒转罐检查,防止罐内有剩余水或杂物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出厂检验

(一)混凝土出机后,质检员要先目测混凝土和易性状态。开盘第一车混凝土必需进行取样检测,检测混凝土坍落度要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取样试块制作组数为每天同标号同浇筑部位混凝土至少留制一组3天、7天、28天试块、备用及工地试块;生产量在1000方以内时(包括1000立方),应以每100立方留一组标养试块,不足100 立方,按100 立方做,生产量超过1000立方时,应以每200立方留一组标养试块。

(三)混凝土生产时可根据需要制作不同龄期的试件,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制作试件时要标明试件编号、强度等级、制作日期等。

(四)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试验为止。标准养护条件20±1℃、相对湿度大于95%。放在温度为20±1℃的不流动的饱和的Ca(OH)2溶液中养护。混凝土运输

(一)运输混凝土使用的专用搅拌车到达浇筑施工现场,卸料前应快速转动2分钟,使混凝土拌合物不分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保证施工所需要的塌落度。

(二)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到运输车开始卸料为止,宜控制在1.5h内完成,若时间过长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三)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若出现搅拌运输车在工地停留时间过长,塌落度不宜泵送时,可在卸料前加入适量外加剂,并用适量水稀释,搅拌运输车快速搅拌1-2分钟,以满足泵送施工要求。

(四)预拌混凝土的运输频率应保证浇筑施工现场的连续性,并应符合合同规定。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及要求

(一)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特点、现场条件、气候等具体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二)泵送混凝土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拖泵输送时,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固定应可靠,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2、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3、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暂停时,应每隔5-10min开一次,若停止较长时间再泵送时,应逆向运转一至两个行程,然后顺向泵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防止堵泵,确保泵送畅通。

4、在泵送过程中,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

1、在地基或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使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及施工规程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砖胎模就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可增加到3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5、在浇筑竖向结构时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公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6、在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内水平移动布料,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0.5m。

7、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9、浇筑柱梁不同等级混凝土相连接时,接缝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一段距离。浇筑施工时可沿预定接缝位置,设置固定的筛网(孔径5×5mm),他浇高强度,后浇低强度,也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及自然养护

(一)基础底板混凝土振捣时,既不要漏振、欠振,也不要过振,振捣时间宜为10-15s。板面振实刮平后要用木抹子搓压,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有抗渗要求时,更要加强搓压表面,混凝土终凝前,要增加压面遍数,终凝后在薄膜上浇水养护,消除板面裂缝。

(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并尽量避开高温开气,尽量在夜间施工浇筑,应将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在28℃左右。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标高,经过1-2h,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消除混凝土塑性沉缩裂缝。二次振捣后应进得搓压,并在混凝土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防止表面早期失水,出现干缩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加强保温和保温的养护,通过监测温度指导保温材料的覆盖和拆除。混凝土内部与表层的温差以及表层与大气的温差小于20℃,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在表面振捣搓平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接缝处需搭盖严密,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搓压表面,发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终凝后继续绕水养护不少于7d。

(五)对于箱形基础,平面尺寸过大时,应设变形缝或后浇带,地下室外墙应增设暗梁等抗裂钢筋,加强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以免混凝土墙长期暴露,受气候影响使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

(六)框架柱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时间宜为5-10s,不要过振,以免混凝土中的石子下沉,砂浆上浮。框架应采用斜面推进浇筑,用插入式振捣棒轻插快拔,避免欠振、过振。振捣抹平后及时保温养护7-14d。

(七)现浇框架柱、剪力墙、筒体等结构拆模后,应悬挂麻袋片浇水养护7昼夜,对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养护的结构,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或涂刷养护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高强度混凝土柱子拆模后,在柱子外围应用塑料布缠裹严密,保持塑膜内有凝结水。

(八)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是遇到气候干燥、风大、炎热夏季水分蒸发过快时,应在浇筑完毕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表面不宜覆盖时,应刷养护剂,防止混凝土内部分水分蒸发,养护时间7-14d。

(九)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十)冬期施工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篇2: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摘要:随着国家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不仅为国家建设与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还间接的改善着城市建设质量。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很多工程项目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很多工程项目不仅对混凝土模板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和手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还对其支撑体系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探讨。本篇文章就混凝土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应用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论述, 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 模板; 支撑体; 技术;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很多工程项目逐渐提高了对混凝土模板施工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混凝土模板施工是很多工程项目中的基础部分, 与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密切联系, 需要相关施工团队能够有效的掌握混凝土支撑体系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是因为混凝土模板施工质量会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 如施工团队专业水平不高或施工技术应用方式有误等, 需要施工团队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再加上一些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混凝土模板工程的需要, 需要对技术手段进行更新与完善。

篇3: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泰州长江大桥钢箱梁桥面铺装总长2160米, 上面层摊铺宽度28.7米, 下面层摊铺宽度28.8米。采用“下层浇筑+上层环氧”方案。重庆鱼嘴长江大桥全长1440米, 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 主桥为 (180+616+205) 米单跨双立铰简立悬索桥, 行车道宽为2× (3+3×3.75+0.75) =30米。采用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 主桥中央分隔带采用密水性良好的砂粒式沥青混凝土。本文只对环氧沥青部分进行叙述总结。

1 主要工程用材料技术指标控制

(1) 环氧沥青结合料:组分A是由双酚A和表氯醇 (epichlorohydrin) 经反应得到的液态双环氧树脂 (diepoxy resin) , 不含稀释剂 (diluent) 、软化剂 (flexibilizer) 或增塑剂 (plasticizer) , 也不含无机填料、色素或其他污染物或不溶物质。组分B是一种由石油沥青与固化合剂组成的匀质合成物, 它不含任何不可溶物质和污染物。两者都由化学系统公司提供。

(2) 集料:所用集料料源应和试验室所用集料料源相同, 均采用江苏镇江矛迪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石料, 石料规格为:1#料9.5~13.2mm、2#料4.75~9.5mm、3#料2.36~4.75mm、4#料0.6~2.36mm、5#料0.075~0.6mm、石灰石矿粉:玄武岩矿粉=1∶1。并满足以下要求:1) 粗集料:粗集料指粒径大于2.36mm的玄武岩集料, 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 表面粗糙, 其规格应满足设计文件中规定生产和使用。2) 细集料:细集料指由玄武岩轧制而成的粒径小于2.36mm而大于0.075mm的机制砂, 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同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3) 矿粉:矿质填料用石灰岩和玄武岩磨制的矿粉, 不含泥土杂质和团粒, 干燥、洁净, 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拌和机的回收矿粉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3) 环氧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检验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F40-2004) 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 即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并尽可能接近中值。

油石比取6.2%~6.8%。环氧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后, 未固化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必须大于5KN, 完全固化后必须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试件完全固化的条件为121℃, 4h。

(4) 材料储备:不同粒径的集料按预定的规格分开单独存放, 放置于搭建好的料棚内并保持绝对干燥。环氧沥青结合料和粘结料存储在单独、无污染的热罐中。在生产环氧沥青混凝土时, 该热罐必须能够将组分A (环氧树脂) 的温度保持在87+3℃, 组分Bv (结合料或粘结料) 的温度保持在128+3℃。

2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指标控制

(1) 材料干燥:集料以匀速直接加入干燥器中。应有足够的干燥时间, 温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以使摊铺到桥面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不能含有水。干燥器上应装有可测量集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的设备:要准确至接近实际温度最多不超过5℃。且能在1分钟内反映5℃的温度变化。温度指示器应固定安装在控制配合比的地方。当使用具有记录功能的指示器时, 要确保其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按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各热料仓集料质量及矿粉的质量, 投入拌缸, 然后出料量温。这一工序一般约需重复3-5遍, 直至出来的矿料温度稳定在115℃-121℃范围内。

(2) 冷料上料速度:在拌制混合料时, 可根据估计的拌和楼拌和能力计算并从上述转速与上料速度关系曲线中查得需要的相应转速, 并按此速度上料, 确保冷料仓上料速度的平衡。试验完成后, 冷料仓开口大小必须完全固定, 一旦改变开口大小, 上述曲线必须重新测定。

(3) 拌合:正式拌和前先进行试拌, 重点检测A、Bv组分的比例是否符合认定比例, 并全面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 检验温度、矿料级配及沥青含量的合格性, 拌和好的混合中的环氧沥青的含量要在固化前用抽提法确定, 如不符合要求进行调整, 直到合格为止。干拌时间为3秒, 湿料混合时间为38秒, 最终参数由试验确定。将热混合料卸入临时热料斗中, 立即测温, 要求混合料温度在110℃~121℃范围内。

当矿料温度稳定在规定范围内后, 即可加入结合料进行混合料的拌和。按设计的油石比设定混合机的流量, 将热混合料卸入装载机中, 立即测温。要求混合料温度在110℃-121℃ (112℃-116℃更佳) 范围内。

当混合料温度满足规定范围后, 即卸入运料车;运料车所装的环氧沥青混合料一般不超过7盘。对超出混合料容许温度范围的料, 予以作废, 并由临时热料斗卸入装运废料的运料车中, 运至预先选定的废料场内。

(4) 温度控制:将满足温度要求的混合料由装载机卸入运料车内的同时, 将该盘料的温度记录在施工送料单上。一般情况下, 一辆车装7盘料, 装满后从车厢侧壁插入三支温度计 (在运料车车厢的侧壁上留有插孔, 这些小孔位于货舱底板以上30±5cm, 距货舱两端各60±10cm以上及货舱中部的位置处) 。送料单上还要填写第一盘料及最后一盘料的装料时刻。材料的规格或配合比发生改变时, 都要根据室内试验资料进行试拌。试拌时必须抽样检查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和有关指标, 其指标须满足环氧沥青混合料允许偏差及要求, 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3 环氧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温度控制

拌合楼出批料和混合料倒入到摊铺机中间的允许时间由每批混合料的温度决定。总的来讲, 温度越高, 混合料就应越早被摊铺。尽管110℃-121℃的温度范围也是许可的, 但混合料在分批出料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12℃-118℃。在规定时段之前或之后混合料都不应被摊铺。超过下表规定时间的混合料将废弃。

(1) 混合温度是指一辆运料车中所有批料的平均温度。

(2) 最大时间是指从运料车中第一批料出料到运料车将混合料倒入摊铺机中之间的最大允许时间。

(3) 最小时间是指从运料车中第一批料出料到运料车将混合料倒入摊铺机中之间的最小允许时间。

摘要:本文通过环氧沥青混凝土在江苏泰州长江大桥和重庆鱼嘴长江大桥钢桥面的应用, 详细总结了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指标控制。

关键词:环氧沥青混凝土,技术指标,控制

参考文献

[1]《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篇4: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质量问题;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飞速进步。建筑造型及建筑功能逐漸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必须要加强技术及质量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具体特征

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高层建筑对重力以及载荷进行了逐层的累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和墙体对其进行支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另外,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还需要建筑的构件进行承受,并且这些载荷在特性方面呈现非线性的竖向分布,同时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地震载荷为例,如果建筑的层数较少,建筑的高度较低,在对建筑荷载进行考虑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只需考虑恒定载荷和部分动载荷,并且不会对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进行认真的掌控,对于其他的构件来说,在合乎相关的规定之后,通常情况下也会合乎设计的规定。

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质量问题

1.钢筋连接问题

由于钢筋的安装受到比较高的关注,相对质量控制严格一些,但是钢筋安装有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常因处理不够恰当,造成质量隐患,主要问题如下:

⑴钢筋保护层厚度设置不当。一是理解错误,一些施工人员误以为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箍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或者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二是一些区域钢筋分布密集,如高层建筑柱箍筋间距较密、直径较大,模板较难安装,一些施工单位为方便安装模板有意将箍筋做小一些,结果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保护层厚度偏小时无法满足耐久性和钢筋有效锚固长度的要求,厚度过大则构件表面容易开裂。

⑵梁柱节点区域箍筋安装不合要求。由于节点处钢筋分布集中,绑扎作业又在高空,施工难度较大。

⑶梁柱节点区域钢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要求。由于钢筋工件制作不合标准,无法同时满足最小水平锚固长度、最小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

2.模板安装问题

在框架的结构中,模板的安装质量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更容易出现质量的问题,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下:

⑴施工方案的编制不够完善,如施工单位忽视了泵管的水平推力,让模板的侧向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致使竖向偏位,甚至导致造成楼面坍塌的事故.

⑵对施工方案执行力度不够,如模板在安装前没有技术的交底,不能按照之前的施工方案施工,无法保证模板安装质量。

⑶安装人员技术的素质不够高,质量控制的环节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致使构件截面尺寸没有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要求,也会出现模板拼接不严密甚至是漏浆等问题。

3.混凝土施工问题

现阶段,大多工程的混凝土依然是通过施工单位的现场拌制,就算有一些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依然出现问题,所以混凝土从制备开始就会存在问题:

⑴混凝土拌与质量差。相对凸出的出问题主要有:他们不以砂、石含水率的变化为依据调整施工配比;对水灰比不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水量不准确,有时都不计量;

⑵商品混凝土在路上耽搁时间长,混凝土性质会有所改变。某些原因包含供应路线长,导致交通受阻;还有一些原因就是个人行为,比如用餐或者是办私事等等。当混凝土运至工地的时候已开始初凝,就对施工容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⑶浇筑过程漏振、过振、漏浆等现象,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问题。浇筑柱或高墙时未按规定设置中段浇筑口,直接从顶部下料;兼之楼地板未找平、底部垃圾未清理、板缝未堵等原因,造成柱脚“烂根”和“夹渣”现象。

四.钢筋混凝土框架技术质量改善措施

1.改善钢筋连接问题

利用滚压螺纹能使螺纹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的特性,同时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横截面积变化率相协调对应能够降低螺杆抗拉应力,改变连接过渡段内力曲线形状,降低变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的特性来弥补钢筋剥肋和螺纹小径对钢筋横截面积削弱影响达到钢筋等强度连接。在钢筋搭接的施工技术当中,结合相关的规范,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是钢筋搭接的时第一选择连接方式。而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在采用搭接方式的时候,由于搭接区域内纵向钢筋的间距非常小,没有调整到区域里具体的箍筋尺寸,就会使柱内的纵向钢筋不能紧靠箍筋。在选择钢筋搭接方式的时候,措接区域里的净距要合理,而对柱子的有效截面不能产生较大影响,避免影响对柱子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确保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2.模板安装质量问题改善措施

⑴框架结构的模板工程应编制有针对模板体系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高度超过5m的高支模板必须编制模板系统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超过8m的高大支模板的施工方案还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⑵模板安装前必须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和模板搭设工种现场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和交底。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交底。

⑶安排专人对模板安装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搭设支撑前先平整操作面,并以木板垫底提高稳定性;对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确保土的密实度达到95%以上,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

3.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比设计,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

4.重视施工缝留置及处理工作

水平施工缝往往存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或者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墙中,是最难以避免的一种施工缝。不同位置的水平施工缝可以考虑不同的留置原则,大部分可以考虑留置在建筑基础轴和中心基础柱之间。基础横梁和基础柱之间的水平施工缝应当留在位于横梁下面和基础柱上面的水平剖面中;基础柱和地基之间的水平施工缝应当留在位于柱底表面和地基上方的交面中;对于没有横梁的楼板,水平施工缝可以考虑留置在楼板和基础柱之间的夹缝中,但必须注意夹缝与楼板之间的距离,与楼板底端的距离应控制在2~3cm,并确保不与基础柱之间互相挤压,更不得留置在基础柱截面的受力区域内。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具体的施工安排,经常要留设后浇带,在剪力墙等部位不可避免会出现竖向垂直施工缝。对此,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允许有少量的水泥净浆外流,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不小于10MPa压力的水冲刷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清除浮浆、松散碎片、漏出石子,同时也将细铁丝网片冲刷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再将细铁丝网片拆除。

五.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技术质量问题,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改善对策,加强技术质量管控,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再君.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2,(29):82-84.

[2]黄劲超.框架结构施工关键性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2010,(10):185-186.

篇5: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1. 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工艺

2. 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特点

3. 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 单项选择题:

1.碾压混凝土坝碾压工艺中rcd是以( ) 为代表的干贫混凝土筑坝。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碾压混凝土坝一般采用vc值为( )范围内的干贫混凝土。

a.10~30s     b.10~20s

c.20~30s     d. 10~40s

3.振动压实指标vc值是指按试验规程,在规定的振动台上将碾压混凝土振动达到合乎标准的时间,试验证明,当vc值在( )范围时,碾压混凝土的强度随vc值的增大而提高。

a.小于30s    b.小于40s

c.等于40s    d.大于40s

4.在碾压过程中,若表面有灰浆泌出,有较多灰浆粘在振动碾上,低档行驶有陷车情况时需振动碾压( )遍。

a.2~3    b.3~4

c.5~6    d.1~2

5.在卸料、平仓、碾压中的质量控制中,每一碾压层至少在( )个不同地点,每2小时至少检测一次。

a.6      b.5

c.4      d.3

6.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一般采用vc值为( )的干贫混凝土。

a.5~10s  b.10~30s

c.20~40s  d.30~50s

7.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工艺程序一般为( )。 .

a.入仓、平仓、切缝、振动碾压、无振碾压

b.入仓、平仓、振动碾压、切缝、无振碾压

c.入仓、平仓、无振碾压、切缝、振动碾压

d.入仓、平仓、振动碾压、无振碾压、切缝

8.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特点是采用( )。.

a.通仓薄层浇筑     b.纵缝分块

c.斜缝分块      d.错缝分块

9.碾压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用vc值来表示,vc值大表示( )。

a.拌和料湿,不易压实  b.拌和料湿,易压实

c.拌和料干,不易压实  d.拌和料干,易压实

10.碾压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用vc值来表示,vc值太小表示( )。

a.拌和料湿,不便施工  b.拌和料湿,便于施工

c.拌和料干,不易压实  d.拌和料干,易压实

11.为防止碾压混凝土浇筑层顶面出现裂缝,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延长层间养护时间    b.缩短层间养护时间

c.延长层间间歇时间    d.缩短层间间歇时间

12.为了便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在浇筑时能同步上升,应对常态混凝土掺加( )。

a.高效缓凝剂    b.高效速凝剂

c.高效减水剂    d.大量粉煤灰

13.卸料.平仓、碾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保证( )。

a.层间结合良好  b.卸料、铺料厚度要均匀  c.入仓混凝土及时摊铺和碾压

d.防止骨料分离和拌和料过干

14.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压实质检规定,每一碾压层至少在( )个不同地点。

a.3  b.4  c.5  d.6

15.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压实质检规定,每( )小时至少检测一次。

a.1  b.2  c.3  d.4

16.碾压混凝土的强度与vc值的关系是( )。

a.当vc值小于40s时,碾压混凝土的强度随vc值的增大而提高;当vc值大于40s时,混凝土强度则随vc值增大而降低

b.当vc值小于30s时,碾压混凝土的强度随vc值的增大而降低;当vc值大于30s时,混凝土强度则随vc值增大而提高

c.当vc值小于40s时,碾压混凝土的强度随vc值的增大而提高;当vc值大于40s时,混凝土强度则随vc值增大而降低

d.当vc值小于30s时,碾压混凝土的强度随vc值的增大而降低;当vc值大于30s时,混凝土强度则随vc值增大而提高

17.在碾压过程中,在振动碾压( )后,混凝土表面有明显灰浆泌出,表面平整、润湿、光滑,碾滚前后有弹性起伏现象,则表明混凝土料干湿适度。

a.2~3遍       b. 3~4遍

c. 4~5遍  d. 5~6遍

18.考虑到碾压混凝土的养护和防护,施工组织安排上应尽量避免( )施工。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 多项选择题

1.碾压混凝土坝是采用碾压土石坝的施工方法,使用( )修建的混凝土坝,是混凝土坝施工的一种新技术。

a.干贫混凝土  b.普通混凝土

c.常态混凝土       d.贫碾压混凝土

e.高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

2.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主要特点有( )。

a.要采取温控措施     b.采用通仓薄层浇筑

c.大量掺加水泥       d.大量掺加粉煤灰

e.要采取表面防裂措施

3.影响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

a.碾压时拌合料的干湿度    b.碾压的质量控制

c.碾压混凝土的养护        d.碾压混凝土的防护

e.拌合料的卸料、平仓、捣实、降温

4.碾压混凝土卸料、平仓、碾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有( )。

a.卸料落差不应大于2m

b.堆料高不大于1.5m

c.入仓混凝土及时摊铺和碾压

d.两种混凝土结合部位重新碾压,同时常态混凝土应掺速凝剂

e.避免层间间歇时间太长

5.碾压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有( )。

a.采用低热大坝水泥

b.少掺粉煤灰

c.用冷水拌和及骨料预冷的方式降低浇筑温度

d.利用层面散热降温

e.安排在低温季节浇筑基础层

6.碾压混凝土坝碾压工艺一般分为( )。

a. rcd         b.rdd

c.rcc         d.rnd

e.rnc

7.rcc可以分为( )。

a.素碾压混凝土     b.贫碾压混凝土

c.干贫碾压混凝土    d.高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

e.低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

8.压实密度可采用( )进行检测。

a.核子水分密度仪

b.谐波密实度计

c.加速度计

d.挖坑填砂法

e.超声波密度仪

【1f416020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a ; 2.  a ; 3.  b ; 4.  d ; 5. a  ; 6. b  ; 7. b  ; 8. a  ; 9. c  ; 10.  a ;

11.  d ; 12. a  ; 13. a  ; 14. d  ; 15. b  ; 16. a  ; 17. b  ; 18. b

二 多项选择题

1. ade  ; 2. abde  ; 3. abcd  ; 4.  abce ; 5.  acde ;

篇6: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1 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

一是,原材料与配制方法不合理。混凝土材料在进场时,常常会因为工程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采购与复检,同时也没有根据合理的施工配合比来进行材料的配合比验算,进而导致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难以满足混凝土结构施工强度方面的实际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难以适应社会对现代建筑安全质量方面提出的实际要求。

二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方面的影响。提高混凝土强度是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强度应与混凝土强度形成正比,如果采用高标号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强度相同时,应高于低标号。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充分结合现场施工环境与设计的实际要求来明确水泥标号,应对其品种和标号进行恰当选择,进而确保水泥标号的准确性,而为了混凝土结构质量能够得到有力保障,应尽量选用高标号的水泥进行配置[1].此外,针对混凝土结构来讲,水灰比与其强度是呈正比的。而为了使混凝土机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力保障,在设计水灰比时应严格按照具体设计标准与实际施工需要来完成。而作为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水泥的使用和水灰比的确定来讲,在实际施工中,不仅要选择更加合理的水泥,还要认真做好水灰比的配制,进而为从整体上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篇7: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

沥青路面病害进行特征描述与原因分析,归纳总结出该类地区沥青路面的主导破坏形式,对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类似地区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也具有借鉴作用.

作 者:张延庆 郭成  作者单位:张延庆(852农场公路管理站)

郭成(绥化市公路管理处)

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年,卷(期): 32(5) 分类号:U416.217 关键词:高寒地区   沥青路面   主导病害  

篇8: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指标

一、水泥主要指标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水泥强度指标

水泥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水泥厂普遍生产R型水泥。由于3d强度高, 水化热和收缩集中, 会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水泥工艺的不断发展, 水泥熟料质量越来越高, 导致生产的水泥强度越来越高。水泥富裕系数不断增加, 水泥强度的提高, 使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同时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 水泥细度

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泥细度对水工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择三种细度的硅酸盐水泥进行混凝土拌合。1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力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抗压强度实验, 结果:在养护龄期相同的情况下, 细度越小, 则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 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 不同细度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进一步提升。在混凝土养护前期, 其强度增长较快;养护后期强度缓慢增长。在养护前期不同细度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比较小, 在后期强度区别显著。在混凝土养护后期, 水泥细度对强度的影响进一步显现。2水泥细度对碳化深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碳化实验, 结果:相同碳化条件下, 未磨细时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大, 第七天2.1, 14天2.75, 28天4.25;球磨600s时, 第七天105, 14天2.15, 28天4.0;球磨1500s碳化深度最小, 第七天0.2, 14天0.95, 28天2.5.3对抗氯离子渗透性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抗氯离子渗透实验, 结果:水泥越细,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越高。不同细度混凝土之间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无显著差别, 随着水泥细度的增加, 氯离子出现轻微程度的扩散。4对干湿循环的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干湿循环实验, 结果: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不同细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先增强后减小。究其原因分析, 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混凝土收缩变形、水化热产生的收缩应力、温度开始出现裂缝, 导致抗压能力下降。越细的水泥刻度, 受干湿循环的影响也就越大。

3. 水泥化学指标

在水泥中共包含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等四种熟料矿物成分, 上述成分与水泥细度共同决定着水泥强度。上述成分的相对含量出现变化, 水泥的强度增长率、强度也会出现一定变化。在水泥水化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水泥矿物成分、水泥细度、混合材料、外加剂等影响着水化放热量及放热速度。一般情况下, 水工混凝土浇筑均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聚集大量的水化热, 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 在巨大的内外温差下会出现内应力, 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随着混凝土体的逐渐冷却, 混凝土开始收缩, 在巨大的约束作用下, 容易形成贯穿性裂缝。

二、水泥品种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选择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四种类型, 按照相同的配比进行混凝土拌合。1对混凝土力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抗压强度实验, 结果:在3天龄期, 纯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最大, 矿渣水泥其次, 粉煤灰水泥抗压强度最小;在7天龄期, 纯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最大, 矿渣水泥其次, 粉煤灰水泥抗压强度最小;在28天龄期, 矿渣水泥抗压强度最大, 纯硅酸盐水泥其次, 粉煤灰水泥抗压强度最小。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抗压强度前期提升快, 其次为纯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最慢;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后期提升快, 其次为粉煤灰水泥, 纯硅酸盐最慢。2对碳化深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碳化实验, 结果:相同碳化条件下, 粉煤灰碳化深度最大, 矿渣水泥其次, 纯硅酸盐水泥最小。在7天龄期, 粉煤灰碳化深度为5.4, 14天为7.0。在7天龄期, 纯硅酸盐碳化深度为0.1, 14天为, 1.81。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矿渣水泥两者的碳化深度相似。随着谈话时间的增加碳化深度逐渐加深, 在14天之间, 碳化非常快, 以后逐渐变缓。3对抗氯离子渗透性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抗氯离子渗透实验, 结果:矿渣水泥抗渗透性最好, 其次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最后为纯硅酸盐水泥。相比于纯硅酸盐水泥, 另外三种均能有效提升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矿渣水泥中含有吸附剂, 岂能有效吸附氯离子, 其抗渗透性最好。由于粉煤灰水泥的孔隙率较大, 抗渗透性不高。4对干湿循环的影响。混凝土拌合后进行标准养护, 并进行干湿循环实验, 结果:纯硅酸盐水泥、矿渣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粉煤灰水泥的抗压强度进一步增加, 其后期强度增加比较平稳。究其原因分析, 粉煤灰水泥在二次水化作用影响下, 使得抗压前强度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 抵消了部分收缩应力与温度变化, 即便超过30次干湿循环, 粉煤灰水泥抗压强度也会有一定增长。

三、水工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如下:1现代建筑对混凝土强度要求非常高,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现代建筑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施工需求合理设计不同等级、不同强度的混凝土配比, 并将审核结构报送相关机构审核通过之后方可施工。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二者不吻合的情况, 鉴于此, 必须积极开展试验调整, 进一步提升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2严格按照相关标准, 全面提升混凝土强度评定质量, 保证每批报送评定的工艺、等级、时间相同, 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 保证建筑施工质量。3现阶段, 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选择泵送混凝土方式来改善混凝土性能, 大多选择化学外加剂与掺粉煤灰的方式满足泵送混凝土标准。在双掺技术的指导下, 可全面提高泵送混凝土高度, 提升作业效率。但需注意,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配比合理但混凝土强度不足等问题, 究其原因, 部分企业忽略或节约混凝土养护。鉴于此, 施工单位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设计专门的混凝土养护方式, 并由专人负责, 加强混凝土养护, 全面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建筑整体安全性。4对现代建筑施工来说, 现场浇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保证现代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滑模法与爬模法相结合的方式, 缩短建筑施工工期。这两种施工方式相结合, 能全面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性能。该技术对成本工期控制、组织管理以及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故而, 通过预制模板技术联合滑模法与爬模法, 能有效减少施工成本, 缩短施工工期。

结语:

综上所述, 水工混凝土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说提升水工混凝土质量是确保水利工程高质量施工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水泥各项指标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响为切入点, 积极探究了水工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 多方面入手, 旨在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燕, 王俊如, 向中富, 等.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水泥的质量控制及对混凝土性能影响[J].混凝土, 2010 (6) .

[2]朱瑶宏.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J].施工技术, 2013,

[3]刘玲丽.建筑工程质量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6) .

篇9: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温度

0.前言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其结构尺寸已經大到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按裂缝开展处理的混凝土。同时,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伴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性越来越引起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关注,大体积混凝土长度、宽度、厚度尺寸均较大,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大,整体性要求高,往往不允许留施工缝。因此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特别在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且聚集在构件内部,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一般可高达50一55℃,甚至更高,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等,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构件的安全,而且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而温度应力是引起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温差、减小温度应力以防止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出现温度裂缝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控制

1.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过大的抗裂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较小、抗拉强度较大、极限拉伸变形能力较大、热强比较小、线胀系数较小,自生体积变形最好是微膨胀,至少是低收缩。(1)选择水泥。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或硅酸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至于外部混凝土,除了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2)掺用混合材料。掺用混合材的目的在于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混合材包括矿渣、粉煤灰、烧粘土等。目前粉煤灰采用较多。(3)掺用外加剂。外加剂有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多种类型。减水剂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外加剂,它具有减水和增塑作用,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及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绝热温升。引气剂的作用是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缓凝剂用于夏季施工,早强剂则用于冬季施工。(4)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流动度条件下,尽量节省水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1.2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设计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混凝土宜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25的范围内选用。(2)基础的配筋除应满足基础承载力及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整体浇筑或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或非泵送混凝土浇筑等)增配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开展的钢筋,以构造钢筋控制裂缝。因为合理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而且当钢筋的直径较细,间距较密时,对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效果较好。(3)基础设置与岩石类地基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二油,在夏季施工时也可采用一毡二油。(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的设置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浇筑能力和方便结构钢筋的绑扎等因素确定。(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降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可采用有限元法,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温度应力,判断是否会产生温度裂缝。

1.3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施工前期,一定要重视混凝土温度控制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制冷厂、制冰机的安装调试,冷却水管及保温材料的准备等等。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裂缝,除了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外,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显然,在一个混凝土浇筑块中,混凝土的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强度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如此,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好的工程,裂缝就少,反之,裂缝就多。因此,为了防止裂缝,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薄层、短间歇、均匀上升。在混凝土浇筑进度安排上,尽量做到薄层、短间歇、均匀上升,避免突击浇筑一块混凝土,然后长期停歇;避免相邻坝块之间过大的高差及侧面的长期暴露;尤应避免“薄块、长间歇”,即在基岩或老混凝土上浇筑一薄块而后长期停歇,经验表明,这种情况极易产生裂缝。尽量利用低温季节浇筑基础部分混凝土。

1.4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

工程实践证明,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不久或在施工期间就会出现裂缝。裂缝的一般修补方法有:(1)表面修补法。主要用于对承载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缝,大面积细裂缝以及防渗补漏的处理。主要有表面涂抹水泥砂浆、表面涂抹环氧胶泥、环氧粘贴玻璃法、表面凿槽嵌补法和表面贴条法等。(2)内部修补法。主要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及有防水、防渗要求的深层裂缝及内部缺陷的修补。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灌浆法。用压力设备将浆材压入构件的裂缝及内部缺陷,充填其空隙,浆材凝结硬化后,其补强加固、防渗堵漏,并恢复结构整体性作用,包括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3)结构加固法。主要用于提高结构的承载力,限制裂缝的发展或将裂缝封闭。包括外包(钢筋)混凝土或钢加固,粘胶、铆接、焊接等外贴加固补强,预应力锚固,喷浆及喷射混凝土等结构加固。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后,会削弱混凝土的强度,危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此时不但要进行裂缝的修补,而且还要对结构补强加固。常用的补强加固方法有锚贴钢板法、预应力法、增强断面法、增设杆件法、粘贴玻璃钢法、喷射混凝土法和锚杆锚固法等。

2.结语

大量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条件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差异较大,研究控制温度裂缝就不单纯是结构问题,而且涉及到结构计算、构造设计、材料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施工工艺等多学科的综合问题。目前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主要采用传统的施工控制,并没有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变化和温度应力变化的规律性,特别是裂缝随温度变化的扩展规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从材料、设计和施工提出有效裂缝控制的方案,这还需要我们今后不懈的探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1]朱岩.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2008,(2).

[2]高安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承台温度裂缝控制[J].福建建材,2006,(3).

上一篇:梦的高一暑假作文下一篇:百年追梦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