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自己决定的作文

2024-04-27

路是自己决定的作文(精选16篇)

篇1:路是自己决定的作文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自己脚下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是自己能预测的。而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的路,都难得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很多障碍,强者越过,智者绕行,弱者叹息。它是对人的能力,智力和心态的考验。通往成功的路更是困难重重,只有毅力坚定的人,才可能找到成功的大门,获得成功。

学习上的路也亦然如此。

回想那年初三努力奋斗的自己,颇为心酸。面对着一张张红色印记满天飞的试卷‘不禁泪流满面。老师的教诲还萦绕在耳边,家长叹息的深情还历历在目。顿时感到委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却是这些。我再坚强的心现在也破裂了。不由地推开门,想到外面走走,使自己静一静。

走出门,找一个宽敞的地方坐下,散散心。因为我累了。想想近几个月的努力,哪一天晚上我不在书桌上奋力拼搏,清晨早早起床背诵单词。可这又有什么用。最后还是一塌糊涂,在挫折面前输的体无完肤。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时间便情绪失控了,崩溃地大哭。

大哭过后,心情也好了许多,心绪也渐渐回来了。心里想到;我不能就这样放弃了。记得妈妈告诉我说,一个人只要有信心,拥有勇敢的态度,就能坚强面对人生的逆境,取得成功。

回到家中,走向自己的房间,拿出刚刚被自己揉成团的试卷,展开,抚平。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最后在把试卷放回抽屉。我甚至还重新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希望一个月后的考试能对得起自己。一个月后,我接过成绩单,看了看自己的成绩,顿时开心地笑了。因为这一次,我没输。

面对挫折,乐观的人站在磨难的头上采下成功之花。你不要期望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有人会帮助你,毕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篇2:路是自己决定的作文

这位渔王捕鱼技术非常了得,可他的三个儿子技术都很一般。渔王从儿子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凡是他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儿子。读到这里,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渔王那么厉害,把他毕生的技术都传授给了儿子,儿子却学不会。直到看到路人对渔王说的话:“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时,我明白了,渔王错在不该光传技术给儿子,更要让他们亲自去实践。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长大,如果有人为我们铺好了路,那么我们就体会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更不能真正学会本领,学会成长。

这使我想起了我五六岁时的一件事。平常我的衣服都是妈妈帮我穿好的。可有一天早上,妈妈出去了,这可怎么办?谁给我穿衣服啊!我总不能窝在床上吧。无奈的我只好学着妈妈的样子,好不容易穿好了,可是感到有点不舒服,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我自己穿好了衣服,很高兴,她笑着对我说:“倩倩真乖,自己会穿衣服了,不过穿反了,再穿一下。”我又脱掉了衣服,终于把衣服穿好了。渐渐地我就学会了穿衣服。

篇3:路是自己决定的作文

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如今的杨文学事业红红火火得益于一次不经意地在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里看到一个宣传粮食字画的专题片.象许多创业成功的朋友一样, 杨文学也经历了一个寻觅, 曲折, 最后成功的历程, 他出身农民没有多少文化, 几年来他搞了几个项目, 由于没资金又没知识, 所以不是上当受骗就是以失败告终, 几年下来亏了几万元, 无奈只得到城市打工。一次偶然在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里看到一个宣传用各种粮食做画和毛体字的专题片, 感觉这个工艺品实在太好看了, 肯定会有市场, 原材料就是一些普通的粮食随处都有, 何不试试看?立即打去电话咨询, 制作老师介绍说———粮食字画是利用各种粮食豆类及其他附料粘贴而成的工艺字画, 它吸取了国画, 浮雕, 装饰等传统工艺特色, 自然色彩, 朴实可爱, 层次分明, 具有立体感, 有人物动物, 花卉树木, 十二生肖以及毛体字等, 渗透着浓郁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 经过处理后粮食字画可以永久保存。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家庭家居, 酒楼宾馆, 行政单位, 写字楼办公室都可用来装饰。做画原材料广, 制作简单不需美术书法基础, 纯手工制作, 投资不过几百元, 确是下岗无业者创业好门路。杨文学想现代人士都追求绿色环保的东西, 这个粮食字画是手工制作而且所用材料都是纯天然的, 肯定会受市场欢迎, 于是果断买来光盘引进技术。令人高兴的是这个技术真的不难只要掌握了光盘里的技术窍门, 一个星期他这个大老粗农民就学会了全部技术。接下去几天他就在家认真地做了五幅粮食字画, 就把画送到一家工艺品店做试卖, 由于心里没底就让店主看着卖, 卖完再给钱, 回家后也没抱多大期望, 哪知第二天下午, 店老板打来电话说货卖完了, 叫他赶紧送货, 每幅画给他80元, 杨文学真是喜出望外, 算算一副画成本画板粮食加上画框总共20元左右, 每天加夜班做2幅就有120元的收入, 这可比打工好多了, 于是赶紧组织家里人全部坐下来做画, 再送到店里, 这次店老板就现金付清啦, 并且告诉杨文学不管多少画他都要, 就这样杨文学很轻松得打开了销路。随着销量越来越大, 杨文学组织亲戚十几个人日夜加工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他就动起来脑筋, 经过他不断研究实验, 终于开发成功了模板作画, 效率提高了十倍, 一天8小时能轻松做5副画, 这样当然赚钱更多了。不到两年, 杨文学就买了房子和汽车, 真正做起了老板。

已经创业成功的杨文学显得很低调, 记者问他一年能赚多少钱, 他总是笑而不答, 只是说由于他发明了模板做画, 不但速度更快, 而且做出来的名人字画更加精致, 与原作更加逼真, 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笔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用小米和芝麻等各种粮食做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很是醒目, 几乎跟原画一模一样, 惟妙惟肖精美绝伦令人叹服, 由于是用原生态的粮食做的世界名画, 又能永久保存, 所以客户买去送人或者自己收藏的很多, 一幅100*60的画就卖上千元。另外一边则挂有许多粮食毛体字, 是用一些黑米和小米等农作物拼贴起来的, 看起来气势磅礴而且更有立体感, 这样的一幅毛体字一般能卖几百元。杨文学介绍说粮食艺术字画经过工艺改进后, 还发明了作画模板, 使完全不懂画画的任何人都能轻松学会作画, 而且速度提高十倍, 以40*60厘米的画为例, 一天8小时就能做5副画。随着粮食字画生意越来越好, 杨文学的加工厂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于是他就决定面向全国创业无门者传授推广粮食字画技术, 而且承诺学员所做的粮食字画可以回收统一销售, 学员只需负责作画, 装画框包装等后续程序有我们负责, 学员的成本除掉画框大概每幅画成本8元左右, 我们回收价38-45元, 确保学员每幅画赚到手工费30元以上, 一天做五副就有150元收入, 一家几口人一起做, 那么月收入万元是有把握的。杨老师出身贫困, 所以了解穷苦无业者的难处, 所以把技术费定得最低, 全套技术费仅500元, 包括4张技术光盘和全套工具以及5张模板 (以后长期免费提供模板) 。并且郑重承诺:绝对不会对返销学员收什么保证金, 也不会规定学员要限定时间和生产量, 不管多长时间生产多少学员都可以自由掌握, 更加不会以产品不合格为理由拒绝返销, 因为已有了模板, 大家做起来都是统一标准, 根本没有不合格这一说法。

采访结束时笔者请杨文学给那些小本创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和忠告, 杨老师诚恳地说, 其实致富并没有什么捷径, 最主要的是要靠自己努力苦干, 再加上寻找到一个好项目。要记住;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才会成功。朋友, 如果你曾上当受骗而失落失意过, 如果你正挣扎在打工路上, 奔波在贫困的十字路口, 就请赶紧跟我们联系捷足先登, 请你记住“创业改变命运, 勤劳才能致富”。

地址:浙江温州市工艺品市场二楼F8号

全国免费电话:4000001346.杨老师随身热线:13115839472

篇4:电影的路是自己走窄的

比如张艺谋和賈樟柯,两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都提到了如今一部分电影太垃圾,做导演门槛太低,有资金、有发行渠道,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导演……话说到此处,两位导演的批评都是对的。院线和银幕建设大跃进,圈外巨额投资涌入,这些既大大冲击着传统名导们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大大稀释着国产电影的品质。可是,话又怕反过来说了——难道内地电影不会讲故事的毛病,不是伴随着第五代、第六代这两茬导演的作品,开始笼罩影坛的吗?

第五代电影在把影像语言还给电影的同时,也把电影剧情带入了晦涩、空洞的陷阱,当一代名导们获国际大奖的作品,绝大多数出自编剧大师芦苇一人之手时,或许第五代为华语片所赢得的辉煌,本身就是个小概率事件,纯属意外。至于比第五代影像语言落后颇多的第六代,他们对于前一代电影,好像除了同样不会讲故事外,再无来自电影语汇本身的继承,更不要说创新。

出道时迷恋《美国往事》的第六代导演,终于没干过出道时迷恋《末代皇帝》和《教父》的第五代导演,这中间有一些躲不过去的环境因素,可是当时间的雾霾逐渐散去,我们回看两代导演名噪一时的代表作,似乎也并未显现出比《芙蓉镇》《枫》《老井》甚至《百鸟朝凤》这些出自更老导演之手作品的高明,这才是让人惋叹的。

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并肩作战的冯小刚,也念念不忘于拍摄严肃电影的理想,但背弃了自己过去媚俗喜剧的他,一昧勇猛地向自己过去的观众索取文艺片的票房,一旦未遂就作欲与人开撕状,这类表演本身对他后来作品中的努力而言,已构成某种撕裂和不睦。一个风格导演,对于自己固定观众群体欣赏口味的形成,固然具有某种引领式的魅力,但观众的趣味终归不是任由人揉来捏去的面团,可以变色龙般游走于雅俗两极之间,更不能奢望他们溺爱所有过程中的试验,否则未必是观众的层次不够,倒很可能是导演的任性与自作天真。

当代票房片的观众口味,是靠当初香港片的市井洒狗血和好莱坞高科技大制作喂养起来的,他们有对弱智剧情的无底限承受能力,同时却也要求商品供应者提供出自己能感受到的真诚。这个任务本是极难的。放到美国电影,近三十多年来也只有斯皮尔伯格一位能坚持始终如一,而中国电影界,目前这样的人物似乎还没有——制作弱智剧情的有,追求高科技的似乎也开始有,可是——面向买票人的真诚呢,不一边数钱一边拿人当傻子看的真诚呢?

当代文艺片的要求其实更高。一方面观众的爱好是被光碟和在线影库里的各类世界名片培养起来的(对此,张艺谋早几年倒是有些明白的,但他因此生出的不是动力,而是在媒体前不经意流露出的委屈和底虚),另一方面拍文艺片的导演,严格说来要求同时具备编剧能力和给分镜头画图的能力,中国目前拍文艺片的获奖导演们这方面有多少能及格?更重要的是,华语片的文艺片导演,现在似乎没有了冲击影史和国际巅峰的野心和不吝。

票房片一旦拍不好看,各级城市新辟的银幕可就未必是开源的平台了,有的弄不好还会成了向投资和野心默哀的白幡。文艺片一旦市场欲求过于凸显、文艺成色不足,那全国再多建多少个艺术放映厅,也都白搭。本土电影的生存之路,或宽或窄,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篇5: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作文600字

鲁迅先生的《故乡》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的,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成功人士不都是上天安排的,他们之所以这么伟大,成功,受人瞩目,不都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吗?要知道,谁都帮不了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

成功人士也是天天睡觉,天天玩出人投地的吗?只有天天不断地探究,不懈地努力,最终才把“成功人士”的头衔个他们的。有些人天天上课睡觉,像个神仙样的,能把初中毕业证拿上吗?有些人天天玩,无所事事,像个闲人,还不如直接休学算了呢!要是你像雷那特那样的出色、优秀,也许,那些我所谓的“有些人”也不会被同学之间瞧不起。你难道希望后,餐桌上聚会的时候都讨论“有些人”当时的愚蠢行为吗?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即使绊脚石再多,也要克服困难,不要老想着别人会帮你,你错了,能帮自己的人,也就只有自己,希望自己的路会顺利些,就给自己创造机会把握现在的时光,耽误了现在,成就不了以后。

篇6:路是你自己选的演讲稿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路是你自己选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路是你自己选的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太多的流言我们没有理会,太多的快乐我们一起分享,太多的压力我们一起分担,太多太多的经历锤炼成我们的经典,我们都有各自的追求,我们都有各自的任务,我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与借口。就像那些过分放肆的青春,其实已经作别了我。

每一次,心在痛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不能哭;路是自己你走的时候,我真的很想一把拉住你,告诉你:我们做个朋友吧。我想那个战士我曾经已经唤醒了,而且在很多人之前把他唤醒了,只是现在他又再度沉睡了,请给我一个理由我要把他再度唤醒。亲爱的,从现在开始,做最美丽的女子,做更美丽的女子;路是自己选青春是一场华丽的际遇,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用最好的色彩渲染它。我倒计着明天的来临,我尽量数的慢些,因为我还没有想好我怎么去面对明天的太阳,可我数着数着,就又是一个秋天。这还不够吗;路是自己选择人生而平等。请原谅我的健忘和绝情,请原谅我无法在寂寞的时候想起曾经的温柔似水,请原谅我无法在失落的时刻陷入记忆的轮回,请原谅我逐渐隐退的沉默,请原谅我终将从心里封闭的阴暗角落奔向阳光。

但一切都过去了,不想去恨,因为我不想再去那么深爱一个欺骗过我的人,选择忘记,彻底忘记?自己可上天对我真的不公平啊。那,杯茶。许多!己选择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部片子就是在讲叙一份友谊,因为此片就是在一九零零的`好友麦克斯的讲叙中缓缓道来的,而你我恰恰是麦克斯忠实的听众。

或许怀念那种吃到嘴里即溶的甜腻味道只有我一个人在怀念。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选择的幸福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些美丽的积淀,化成蛊惑人心的惊喜,凝结成菡萏将开未开之时的一滴凝香的白露,食之如饴,唇齿生香,回味无穷。

篇7:人生法则: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你的策略: 承认和接受对自己的生活必须承担的责任。理解自己在形成自己生活的结局当中所起的作用。学会如何作更好的选择,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这个生活法则很简单:你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管是好是坏,成功还是失败,幸福还是不幸福,公平还是不公平,那都是你自己的生活。

现在你必须承担责任了,你一直都负有责任,以后还将把责任负下去,事情就是这样的。你也许不希望事情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的。

请一定要理解:我在这里谈论的不是说这是“一般性的主张”。我并没有把这个拿出来当作一种学说推广。我只是在告诉你,是你自己导致了今天的生活结局,不是有时候,而是一向如此。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你必须负责。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不太好,你必须对此负责。如果你太胖了,你必须负责。如果你不相信异性成员,你必须负责。如果你不幸福,你必须负责。不管你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接受这条法则就意味着你不再把责任往别的任何地方推。担负起责任并不意味着你只需要做点口头工作,说“好吧,我应对此负责”就行了的。

让我来告诉各位为什么这一点甚为重要。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责任,你会对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下错误的诊断。如果你下错误的诊断,那就会造成误诊。如果误诊,事情不会变得更好,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哪怕你觉得自己的问题与自我之间并不存在什么联系,但是,可以假定我是对的,可以假定你一直挖掘下去,看看自己到底在问题当中起什么作用。请相信我,联系就在那个地方。

由于这个法则是绝对真理--因为这就是世界运转的方式,你喜欢不喜欢都是一样--所以,你拒绝或者否认这项法则会使你自己困在幻想王国里出不来,

你说服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受害人,我保证你不会有任何进步,不会治疗好任何疾病,也不会获取任何程度的胜利。逃避责任会妨碍你摆脱困难,继续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生活的机会。如果你真的想有所变化,如果你真的承认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那么,你就必须分析自己做了什么,或者还没有做什么以至于造成不想要的结果。真正承担自己的责任意味着你应该问自己下列一些问题:

哪些生活环境是我不喜欢的?

我安排事情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因此才形成事情发生的格局?

我做了什么事情让这样的结果有可能造成?我承认自己做了此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我是不是盲目相信别人?

我是不是错过了重要的报警信号?

我是不是没有在自己想要什么的事情上想清楚?

因为自己希望事情是真的,我是不是骗了自己?

我做了什么样的一些选择,以至于直接导致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

我是不是选错了人或者选错了地方?

我是不是因为错误的理由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我是不是选错了时机?

哪些事情我没有做到,因此才造成自己不想要的结果?

我是不是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果是这样,是什么行动?

我是不是没有站起来,宣布自己应有的权利?

我是不是没有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我是不是没有对自己作出严格的要求?

我是不是没有告诉别人躲远点,别烦我?

我是不是没有能够带着尊严和关心对待自己?

为了产生一些变化,我现在需要做哪些事情?

我是不是需要开始某些新的行为?

篇8: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1) 选材陈旧。“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会“百花齐放”, 甚至不乏感人之作, 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什么第一次学炒菜, 爸爸教“我”学骑车, 深夜母亲送“我”就医, 等等, 让人读来, 味同嚼蜡。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 毫无新鲜之感, 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

(2) 语言表达无个性。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 记帐式的讲述, 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 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 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作为教育的一方, 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 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 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基本就是面对文题, 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 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 如果我不横加阻拦,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管怎样, 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 大家都“有话”可写了, 一篇“大作”就此诞生。写的是什么呢?前文已有描述, 这个“馍”不管是别人嚼过的, 还是自己嚼过的, 反正一次作文结束了, 万事大吉。等到下一次作文, 看看分数和评语, 再受一次“煎熬”, 又一次作文过了, 又解放了。学生对上一次的作文牵挂了吗?没有!学生会牵挂下一次作文吗?也没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这一次作文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又会期待下一次写作的到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不热心于作文, 对作文当然也就无所“牵挂”。我想这正是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写作。对写作“心事重重”的人, 他会有写不完的事, 说不尽的话。即使日子平常单调, 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他也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与差异, 甚至在似曾相识的时空里有所感悟。

牵挂作文, 其实就是牵挂生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从作文角度讲, 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学生总是琢磨着今天有什么值得我写作, 有什么去作为我的笔底收藏, 那么他就会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譬如路边的一草一木, 譬如身边那个人的一颦一蹙。他也就会主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及时捕捉自己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他就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 也就有了洞悉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 不经意间他也会“妙手偶得”, 见别人之所未见。如果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那么这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牵挂就是对写作最好的准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准备, 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相反, 一个对生活没有牵挂的人, 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 看在眼里, 也会视而不见;再美妙的天籁, 听在耳边, 也会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听凭好事物悄悄在眼前溜走, 久而久之, 面对再好的东西, 他不会也不懂得珍惜。他的心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茧, 思维也僵化得没有一丝缝隙,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们有的家长, 一片苦心, 带着孩子满世界找“生活”, 以为孩子的生活不够丰富, 天南海北领着孩子“长见识”, 结果长城也攀了, 沙漠也去了, 回到家一写作文, 还是没得写, 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不是说要刻意摆弄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式, 也不是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应该说生活就在身边, 我们就在生活之中, 只是需要你一颗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漠然地看着世界, 把作文看作是游离于生活圈之外的事, 那么就是走遍地球, 又有什么话好写呢?

写作会使人目光敏锐起来, 认识清醒, 对生活更亲近, 更洒脱。我们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好作文, 说人家写得好, 文中这个事儿, 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怎么就没写出来呢?你让他也学着写一篇, 他又会说好像除了这些事儿, 也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是虽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的人。天天生活, 偏偏又没有生活。

如何让学生“记住”生活呢?很多语文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做法, 那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让学生的日记成为一种“苦记”, 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尤其是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形之下。日记可以写成“一句话记事”, 或是冰心小诗式的“零碎的思想”, 这样做表面看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材料, 实则让学生“牵挂”着生活, 保持着一种写作状态。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有的学生明明有表达的欲望, 却表达不好,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还是“牵挂”的问题, 只不过“牵挂”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一个牵挂写好作文的人, 一定会揣摩如何去表达。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 他会想如何向家长开口呢?怎样的措词怎样的句式才会让他如愿以偿呢?他会充分考虑表达的效果, 哪怕他失败了。同样,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意他的写作, 他就会留心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表达技巧, 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它。有一次我带学生欣赏《母亲的诗》一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几句很美, 学生也很喜欢, 我激发学生说, 把诗中的意象换了, 重写这首诗怎么样?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 大家当堂写出了以下几句:“燕儿呢喃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声声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枫叶飘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寒梅绽放把冬天的门推开了……”同学们乐了, 说大家都是诗人了, 作诗就这么简单呢。我想学生如能把这样的尝试坚持下来该多好啊!

我总认为, 牵挂写作的学生, 会有意无意地吸收别人的语言, 把别人的话“据为己有”, 哪怕开始是依葫芦画瓢。坚持阅读, 寻章摘句, 模仿借鉴, 丰富语汇, 提高认识, 进而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这正是许多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问学习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极陈旧, 极笨, 极麻烦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 笨是笨极了, 苦是苦极了,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总离不开这条路。”我想在读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集腋成裘, 写文章时就会信手拈来, 不会有语言表达之尴尬。学生能否坚持阅读和积累, 会做到什么程度, 说到底还在于他牵挂到什么样儿了。

事实上, “会”作文的学生, 往住对以上两方面都时刻“牵肠挂肚”, 并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脑中有佳句, 笔下无妙文呢?因为摘录、诵读是吸收, 是静态的积累, 作文是释放, 是动态的组合, 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问题。作文说到底就是用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来传递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并遵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将之联缀成篇。它的实质就是在语言和生活 (思想) 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结合如果贴切自然, 那么文章就文从字顺, 摇曳生姿;结合得勉强、生硬、粗糙, 则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作文“讲究”的学生, 总是很注重用恰当的语言来再现生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种寻求注定了是一种艰辛的过程,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的学生肯为找到这样的“惟一”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而另一些学生却不愿为此劳神费心。结果同叙一事, 共写一景, 有的学生语言鲜活如生活, 充盈着灵气, 有的则文句不通, 如清汤寡水, 淡而无味。语言与生活的结合是一个于他人难以察觉的隐性过程, 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指出这其中的普遍规律来。但一个肯为作文倾心的学生, 他的丰富积累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会与相应的生活不期而遇, 成就佳作。相反, 一篇不如人意的学生作文, 做老师的可以指出修改方向, 但能帮他跳出原来的窠臼吗?往往不能, 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好还是用他自身的语言储备去完成, 如果硬是这么做了, 也是越俎代庖, 于事无补。作文精批细改了, 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牵挂”着寻求语言与生活的结合, 又当引起我们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

虽然如何让学生“牵挂”作文, 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我们探索, 但如果我们从写作教育 (而非写作教学) 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去研究对策, 必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篇9:其实路是自己走的,再痛也得忍着

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

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

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

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

也有看不惯你的人。

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

走了多少路经历过多少失败。

而是因为你懂得了放弃,

学会了宽容,知道了不争。

每人心中所承受过来的那些苦与痛,

不是因为时间就没有了感觉,

而是懂得了说与不说都一样;

有些暗伤,不是不在乎,

而是懂得了冷静面对和自我修复…

品味人生,到了现在的年龄,

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

已经过了那个你不喜欢我,

我也非要喜欢你的年龄,

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

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能入我心者,我待以至宝。

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难过了……不必告诉别人,

别人永远不会明白你立场上的感受!

难过了……抬头看看天空,

天那么大,能包容你很多委屈!

难过了……不必告诉别人,

有些疼痛只能自己承受!

难过了……任眼泪尽情的洒落,

让真实展现自己心间!

难过了……可以假装快乐,

带给别人欢乐时就能遗忘了自己的忧伤!

难过了……想想别的伤心者,

自己就会受益,也许仅是当局者迷而已 !

谁不曾难过……谁还会记得

过去的不再回来,又何必去苦想!

自己的伤悲别人永远体会不到,

心里的烦恼要自己压下去,

用微笑宣泄悲伤,

让自己洒脱一点。

哪怕是假装,

也要假装成快乐的那一个!

伪装一下自己。

其实路是自己走的,

篇10:自己决定的作文600字

从山脚下开始爬山,刚开始还觉得挺稀奇的:“这是什么花呀?那是什么草呀?”兴高采烈地一步步往山上爬。大约过了三十几步吧,我就感到要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呼吸了,四肢感到没有力气了,身体开始热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脑袋有点开始发晕了,我也只能用手扶着栏杆慢慢往上爬了——手也抽筋了,腿也在无声的叫嚣着让我停下来。汗水浸湿了我的头发,将它一次又一次地贴在我的脖子上,好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在我身上洒水、贴黑纸条,让我整个人都狼狈不堪,没好看的样。

这时候,我看到了休息的地方,阵阵茶叶蛋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阴凉的小亭子在向我招手,我走了进去,开始享受这种惬意的感觉:炎热没有了,只有食物的香味和微微的凉风。这风就像懂人性的空调,让我有一个最舒服的“吹空调”的方式。

“还要爬吗?要不就到这里吧,已经到很高的地方了,不爬到顶上也不要紧。”妈妈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我真的很想在这个地方一直呆下去,这里是多么的舒适啊,没有辛苦,没有劳累,没有疲倦,还有美味的小吃与我作伴。不行,不可以放弃,要爬到山的最顶端。“我要爬上去!”我对妈妈说。

又是辛苦的,劳累的,疲倦的一段爬山旅程;又是手抽筋了,腿发麻的一段上山之行;又是让人感到想要放弃的一段行程。一次又一次,可是我决定是不放弃,不放弃到最后便是胜利。

篇11:路是人走出的作文

・・・・・・・     路是人走出的

・・・     行人啊,你的足迹.

・・・     就是路,如此而已.

・・・     行人啊,地上本来没有路,

篇12:遵循惯例写好自己的作文

一、遵循惯例作文题目一定要和内容相一致

文不对题的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是普遍,有的是作文题目和内容是两张皮,也许是学生先写作文之后随便按个题目;有的可能起初想好了题目,在写的过程中走题了,没有修改就交上来了;有的开头一段和题目相关,后面的就文不对题了;有的前半部分好,与题目相关写的也好,但是后半部分就跑题了,让人感觉是虎头蛇尾,没有一条线索贯穿到底;有的收尾部分写的不好,感觉是美中不足,诸如此类的情况五花八门,举不胜举。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一个学生一个作文面貌,大致的情况就是前面谈的几种,我们在教学中要预设这几种情况的解决措施,就是说在上写作课时要把这些情况给学生讲明白,告诉他们写作文时不能犯的错误,如果犯了就写不好作文。比如,写人的作文是经常训练的题材,教师最爱布置的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亲,如果不详细强调的话,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就混乱了,前面写自己的妈妈,写着写着就改成写爸爸了,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写完不再读第二遍,马上上交作文本,这样的作文在阅卷的时候出现的非常多。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务必给学生反复强调,遵循写作的惯例,写好自己的作文。

二、遵循惯例作文一定要层次清晰、分段合理

作文写作的惯例很多,这里先说说分段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时,从作文的整体结构看,他们对分段分层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本来就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就随意分段,写上几句就分段,再写几句再分段,这样的作文一看就是为了应付差事。有的学生是想当然地就分段了,认为在某个地方分段是合理的,这种情况只要教师给他们讲清楚就可以了。有的是不分段,整篇作文就一段,这就是说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个学生分段分层很琐碎,几乎是写上一行或者是两行他就分段,最多的写了三行,我批评他后,第二次他就没有分段,我追问原因,他说不会分段。如果从思想的角度看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从教学的角度看,是教师没有把写作的惯例给他们讲清楚。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清楚呢?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说一件事情写一段,写另一件事的时候就分段。事实上,教师在作文课上讲这些干巴巴的理论学生根本听不明白,虽然一件事情写一段这个逻辑思维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依然逻辑混乱分段不明,这个问题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稍加训练就能解决。如选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教师专门就写作的思路给学生讲讲,为什么这里分段了,我们在写作我们的作文该如何分段,等等。我想多讲几次,学生自然会知道分段的概念,慢慢地,学生作文中不分段或者是乱分段的现象就销声匿迹了。

三、遵循惯例作文一定要语言清晰表达明了

作文写出来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了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只有自己说写的好是不行的。如果写出来的作文让人看后如坠云里雾里,这样的作文还不如不写。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写作水平就无法提高。作文要语言清晰、表达明了,我以为还是用词要准确,关于词语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时候一组近义词里某个词语在一句话中表情达意是最恰当的,但是到了其他的语言环境里就不一定恰当了。有的时候学生分不清词语的感情色彩,把贬义词用来描写正面人物。有的时候,本来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或者是成语就能表达清楚,但学生绕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有的学生积累的词汇量丰富,写出来的语句不但通顺而且还生动形象,修辞的运用更使作文锦上添花。因此,语言的运用是个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务必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写作文时按照惯例把句子写明白。

四、遵循惯例作文在书写、标点等方面要准确无误

一篇好的作文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书写标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犹如一个人的穿着打扮,页面不整洁、字迹潦草的作文首先给人的印象不好。写字好看不好看,这是个基本功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堆积如山的作业背后就是书写的潦草,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的粉笔字也不过关。标点符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教师空洞的讲解是没有用的,不如找篇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揣摩,揣摩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如何使用了。

篇13:自己决定作文

“你自己决定吧!”

暑假里的一天,我们一家和舅舅一家一起去旅游,玩了整整一天,晚上早早的在宾馆睡下了,打算第二天早起去看日出。

次日清晨,天不亮我们就起了床,匆匆忙忙地洗漱吃饭后就背着背包向离住宿地不远的那座山走去。

这时,天空已经有些蒙蒙亮了,借着那微弱的光线,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向山顶爬去。不只我们,还有许多游客都来这里爬山。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天还未亮的清晨,一群“攀登者”在奋力地爬着山,只为看一眼那美丽的日出。

山上的清晨,还有丝丝凉意,我不禁缩了缩脖子,穿上了薄外套。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着,天色也渐渐早了,可是月亮还不肯给太阳让位。我拿出手机看天气预报,显示的竟然是阴天!前一天晚上看的明明还是晴天,所以我们才决定出来看日出的。

一个声音忽然从人群中传来:“阴天是不会出太阳的,走吧走吧,还是下山吧。”于是,好多人都开始掉头下山了。我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于是就有了开头我和妈妈对话那一幕。

“到底该不该继续往上走呢?万一天气突然晴了怎么办,而且已经走了这么多路了,半途而废可不好。”我心里这样想着,便没有放弃。

几分钟前还是人群沸腾,几分钟后几乎寥寥无几。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我们几个没有放弃的人终于爬到了山顶。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太阳出来了!”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天空,奇迹真的出现了,半个小时前阴蒙蒙的天,现在已变得晴朗无比,一轮太阳正从海面上慢慢升起,天边已经红了一大片。

篇14:自己决定作文

这三天,无论我有意无意地与母亲讲话,或是亲昵地用手拽她,母亲都只是淡淡地瞥我一眼,一双本该如阳春融雪盈满温和笑意的眸子深似冰凉,一看就是还没有消气。唉……

原因却是十分简单:我第四次厌倦了当初自己所选的兴趣班,想要放弃。而早在我放弃上次的兴趣班时,母亲就多次告诫我事不过三,我要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记得我选择的第一个兴趣班是舞蹈。

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我见到不少跳舞的同龄女孩,各个亭亭玉立,颇具风度,令我艳羡不已。受此蛊惑,我央求母亲帮我报了舞蹈班。

接下来,每日必修的压腿、下腰、劈叉,如同压在我身上的三座大山,压得我直喘不过气。这时我才明白舞者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数不尽的汗水与泪水。

然而,纵使是每天勤学苦练,我仍然合不上大家的节奏。其他同学轻盈欢快的舞姿令我望尘莫及,这也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到半年,我就主动提出放弃,安慰自己的理由是:本人不是学舞蹈的那块料。

接着,我又对书法着了迷。看姐姐才练习了3年书法,写出的字就端正整齐,苍劲有力。而我那软趴趴的字与她的一比较就立刻相形见绌。

每逢春节,我们总能收到她亲笔写的春联,飘逸隽秀,美观大方,贴在门上,邻居们啧啧称赞。

于是,我又缠着母亲去报了书法班。

一开始还兴趣盎然,每天与笔墨纸砚等相处得不亦乐乎。但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还是打击了我的兴趣。同时我的字也毫无起色,与往常一样的丑。

不到一年,我又退出了,并安慰自己不适合学书法,否则我的字早就突飞猛进,能与姐姐一样受人称道呢!

第三次是素描,这次是钢琴。

母亲前三次的妥协,让我错以为,不成功只是因为不适合。所以,视自己最初的决定,如同废物随意抛弃。却继续在各种各样成功的例子下迷失自我。

如同窗外那片随风打转的树叶,被风所控制着,永远不知道自己归向何方,甚至,连自己的本心也忘得一干二净。

突然,在昨天,我看到了这么一段话,顿感醍醐灌顶:

软弱无能之辈,大多都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故随俗浮沉,三番两次变卦,游移不定,劳神伤心。

到头来碌碌无为,不成大器,便推说自己的志向不过是闲云野鹤的采菊东篱,实在令人瞧不起。

他们永远都不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他们永远都不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我要对自己负责。

“妈,我想,我还是坚持学琴吧。”我诚恳地对母亲说。

“好!”母亲欣慰地点点头。

终于,母亲笑了,如同一江春水暖化了二月寒。

窗外的那片树叶是否仍在空中打着转,这,已经不重要了。

篇15:自己决定作文

——题记

爸爸从花卉市场淘来了一盆文竹,尚未抽条长高。爸爸将它安置在阳台的花架上,阳台有一角长期照不到阳光,而另一部分光线充足。爸爸打磨了一根木条插进盆里,朝的是向阳的那一面,他觉得,也决定了要文竹如此成长。

那时我还是个小升初的小学五年级小孩,爸爸妈妈亲的工作在老家没办法调到城里来,于是商议一个留在城里陪我读书,一个留住工作带妹妹每周折返一趟。妹妹还小,自然是跟妈妈的。临行不久前,妈妈问我:“要在这里上学吗,还是一块回去?”“你们决定吧。”“大家不管,这是你一个人的需要与选择。”面对妈妈的漠然态度,我感觉有的气恼与不可思议,这么大的事情,要让我一个孩子子决定吗?我哭了一夜,第二天赌气宣布:“我留在这里,跟父亲一块。”妈妈默了默,只应了一声“好”。

自那将来,我面临的是一个人写完作业,吃完晚饭,在睡意朦胧里听爸爸加班回来的关门声,与,每周见一次妈妈后的偷偷哭泣。我有时会委屈的想,为何要我做决定?又为何说依据我的需要?我偶然发现阳台那盆文竹长高的趋势,不是木条所指的方向。

上了初中后,因为那段时光里的训练,我比同龄的小孩更独立一些。自己决定有哪些用途,也仿佛有所体现。学习能自觉,任务能完成,成绩也能很好的维持上游。转眼便又是一个初升高的毕业生了,两个月没日没夜的苦读后迎来了弥足珍贵的短假期,我打电话问妈妈:“我非常累,母亲,能跟同学出去玩一会儿吗。”妈妈还是说:“不需要问我,看你一个人需要什么,自己决定。”我比小时候坚强了很多,虽然听了这番话后还是有的心凉,但也不至于再哭泣。自己决定,需要什么,我问了问自己,又瞥了眼日历,那个下午我最后选择了再写几道题,早点休息一次。那盆文竹我很长时间没在乎它了,再察看时只见它选择难攀的瓷砖,也不要木条与阳光。

报志愿的那天,我不再问妈妈了。直接点进网站,填表,提交。果断得自己都有的惊讶。但我这次了解,我就是需要那个更好的学校,我就是需要磨练与更高的眼界,妈妈,我一个人决定了。文竹呢,它啊,攀上了阳台的护栏,迎着它的春季,青绿一片,非常是好看。

文竹长大,需要阴暗点的环境,阳光带它看不了远方,反会将它抹杀。我了解它,也知道了妈妈与那时的抉择,我需要走出乡村,我需要独立,我需要为自己负责,我需要自己决定。妈妈与爸爸所能给我的,只有那根木条,而木条所指的方向与通往春季的路,要我一个人选择。

那样我也不再彷徨,奔赴我决定的春季。

篇16:路是自己决定的作文

一、个人生活的需要

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情感的迸发往往是学生作文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 善于凭借教学的内容,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一起走进心灵深处, “文自情中生, 情在文中现”, 生活离不开语文, 生活中处处需要语文。

二、交往的需要

作文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安慰别人。有一次, 我很不开心, 许多学生就写了日记给我排忧解难。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很想为您做什么, 可我这滴水般的力量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您不快乐, 我心理也不快乐, 老师不要伤心, 记住, 同学们是您坚强的后盾!另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您曾教育过我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希望你也能实践这条格言。看了学生的作文, 我犹如拨开乌云见晴天。我衷心地向我的孩子们表示感谢。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文有这么大的魅力, 他们也激动万分, 对作文更感兴趣了。

三、学习的需要

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作文是学习的需要, 这一点学生的体会是很深的。基础差的班, 学生的错别字特别多, 每次默写后, 我没有罚他们死抄, 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错别字, 编个故事, 或说个笑话, 编个谜语, 写首打油诗都行, 总之要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使他不再错;交流阅读感受, 我让学生保证每天至少看半小时的课外书, 每星期做一次读书笔记。有时交流好词好句, 有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有时交流心得体会, 有时写《我与名言交朋友》等。我班的读书笔记十人左右写得比较好。

四、活动的需要

我校的活动特别多, 这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作文注入了一股清泉。如:班队活动方案, 我辅导几名好学生一起写, 谁写得好, 谁就能当主持人, 于是学生就有了动力。活动中的每一个节目均有学生分小组来写。编小品, 写打油诗, 顺口溜, 自由诗, 散文, 童话均由学生自己编写。在写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学会查资料、仿写、修改等, 这样做, 我虽然很累, 但师生一起合作很有意思, 学生因为要表演, 要评比, 所以写得特别认真。有一位同学的自由诗重写了五次, 他也乐此不疲。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因为他喜欢别人朗诵他的作品。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我们这次开展“环保城市救地球”中的:有关汽车尾气的研究, 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图片, 实地调查明白了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 然后让学生畅想未来的环保汽车、绿色汽油, 再让学生向市环保局、市政府写建议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因为他们的作文不是为完成老师的作业, 而是社会的需要, 生活的需要。学生生活的需要:如我让学生根据安全、有趣、有益的原则, 设计自己喜欢的游戏, 然后进行评比、交流, 推广。《我设计的游戏》这种作文, 学生人人想写。我校的双语节、运动会都是学生作文的好题材。这种作文同学们写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他们的作文通过广播, 报纸, 让大家了解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五、工作的需要

自从班级实行干部轮换制以来, 每位同学均有当干部的机会, 于是, 我让学生写值日班长的体会。让他们观察课间活动情况, 设计游戏, 比一比谁的游戏最有趣又安全, 让他们寻找安全隐患, 用日记的形式告知。如:我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玩的事, 背后却隐藏着危险。针对班级新闻进行作文训练。如:我班一开始学生课间打乒乓的兴趣很浓, 我让每人写了《乒乓球的乐趣》, 接着乒乓球掉进了绿化带, 损坏了绿化, 受到了校领导的批评与惩罚, 我让每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 我进行引导教育, 再让学生发表意见, 让班干部向德育处写保证书, 后来, 我班一位学生发明了一个捡球器, 我又让大家写了《发明家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三次作文学生写得轻松愉快, 并且质量高。

六、接受新事物的需要

作为一名学生及时地了解新闻也是必要的, 所以“神舟六号的顺利升空”、“奥运吉祥物的诞生”等都是学生作文的好题材。

其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生活也是作文的唯一源泉, 我们在教授作文的同时, 千万要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 让学生了解生活, 观察生活, 投入生活, 理解生活。这样, 不但孩子们将有了写作的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 还能学会关心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同情生活中的小人物, 感受他人的困难, 进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有让孩子们“忘记”自己正在作文, 才会真正喜欢作文!

摘要:其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生活也是作文的唯一源泉, 我们在教授作文的同时, 千万要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 让学生了解生活, 观察生活, 投入生活, 理解生活。

上一篇:雷震《村晚》阅读答案下一篇:鸿星尔克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