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

2024-05-08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精选8篇)

篇1: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道出了很多成败事情的真相,世上有很多事情都因为细节而成败。比如说

几百年前,在一场决定谁统治英国的战争中,原英国国王理查二世失败了,失败原因却是一颗铁钉。

少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只马掌,伤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匹战马,死了一位统帅。

死了一位统帅,输了一场战役。

输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国家。

这几句流传至今的话就因这次战役而来。铁钉即为细节,亡国即为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让我们功败垂成的并非敌人的强大、客观环境的恶劣或者自己实力的弱小,而是我们不屑一顾的细节,

 

大事即为如此,

今年

细节决定成败,不能轻视细节!

篇2:细节决定成败作文素材

1月16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一片震惊。美国宇航局负责航天飞机计划的官员罗恩·迪特莫尔被迫辞职。此前,他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了26年,并已担任4年的航天飞机计划主管。

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

“哥伦比亚”号表面覆盖着2万余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摄氏度的高温,以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壳被高温所融化。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碎片击中了飞机左翼前部的隔热系统。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机记录了这一过程。

篇3:细节决定成败

一、案例片断描述

1. 导入课堂知识点

在课堂上, 教师用物理实验导入本课知识要点:用小黑板做斜坡, 用实心球与黑板擦作为滚动物体, 在斜坡上做模仿前滚翻的滚动实验, 看哪个物体滚得快、滚得远, 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物理、运动知识 (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前滚翻) 。导入结束后, 进行包围与反包围的慢跑游戏。……

2. 准备活动:滚背练习

在滚背练习中, 教师提议让大家进行滚背表演, 当一位男生高喊“我来”时, 教师却说“才不要你呢!”同时, 让另外一名女生上垫展示, 并进行了点评, 然后继续分组练习。

3. 前滚翻教学

在滚背练习结束后, 教师进行前滚翻的教学, 讲解示范时的场地安排如图1所示;安排好保护与帮助的学生后, 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前滚翻学习卡片。在分组练习中, 教师要求学生用下腭夹物的方法练习团身前滚翻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练习结束后, 教师请学生展示并进行评价。

4.“拨号码”快速跑游戏

将学生分为四组 (见图2) , 四组学生同时进行游戏;教师用小黑板展示一个电话号码, 四组学生根据电话号码上显示的数字按顺序触摸相应号码的体操垫, 返回后与下一位学生击掌, 下一位学生去触摸下一块相应号码的体操垫, 以此类推, 先完成的组获胜。

二、讨论反思

1. 实验应具有合理性

用小黑板做斜坡, 用实心球与黑板擦作为滚动物体进行斜坡滚动实验, 其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物体的滚动, 得出物体越圆、越光滑滚动得越快, 从而引申出人体做前滚翻时团身要紧的要领。笔者认为, 实验的物体可以改为实心球与椭圆形物体, 用以表示人体团身紧与不紧两种情况, 并通过实验得出“团身越紧, 滚动越顺”的答案。

2. 关注细节,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 教师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 但却忽略或者遗忘了部分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会影响到课堂的观赏性, 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对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备课环节, 还要时刻注意观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 并及时纠正。

3. 开发课堂生成资源,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滚背练习中, 当一位男生高喊“我来”时, 教师却说到“才不要你呢!”这种教学用语会伤害到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 当学生主动要求展示时, 教师就应该给其展示的机会, 学生表现优秀, 教师可以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表现不好, 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进行简单讨论, 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还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4. 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场地器材的安排要考虑到阳光、风等各种因素。在该次课中, 体操垫的摆放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在教师讲解、示范时, 学生站在体操垫旁边, 后排学生很难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 此外, 还有阳光的影响;由于体操垫头部朝向教师, 教师在观察指导时也不能完整地看到学生的整个动作, 且没有预留教师帮助的位置;用白灰写的数字在学生做前滚翻的蹬地位置, 经过风吹和脚踩, 会把很多白灰带上体操垫, 进而会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此, 笔者认为, 用粉笔或其他不易被风吹起的材料把数字写在体操垫的侧面更为合理;同时, 笔者重新设计了场地安排示意图 (见图3) , 该图中场地器材的安排方法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5. 要明确学练要点, 避免“一刀切”

“下腭夹物”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团紧身体。对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要点, 教师应该让下腭夹物的学生在最后起身阶段挺胸抬头, 让图片自然落地;同时, 应该指出哪些学生需要下腭夹物, 哪些学生不需要, 要切忌“一刀切”。

6. 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

在“拨号码”快速跑游戏中, 由于跑动路线有交叉, 结果有两位学生撞在了一起。对此, 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游戏组织方法:四路纵队面向各自体操垫 (见图3) , 在各个学生的学习卡片背面印上相应的小数字1~8, 然后由学生把学习卡片数字朝外折成纸板 (防止风把卡片吹走) , 教师出示一组电话号码, 学生立即根据号码先后顺序组队。游戏开始后, 学生以接力形式按顺序将号码摆放在相应的体操垫上, 哪组完成得快即为获胜组。为避免线路相同, 各组可用不同的号码。

篇4: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呢?我们通常说的细节是指具体做事的过程、方法和态度,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把具体事情做正确就能确保成功吗?事情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方向决定细节

前几日,一个企业的老板找笔者聊天,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楚”。因为他的企业最近一段时间经营状况不好,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的企业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才导致出现这种每况愈下的经营现状。这位老板希望笔者能去给企业的团队做做封闭式培训,好好地给这帮浮躁的家伙“洗洗脑”。

我们按照老板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了培训前的专项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老板反映的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而是出现了老板不能“正确做事”的问题,导致执行团队的努力成为无用功,或者是南辕北辙,执行团队也是怨声载道。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沟通才发现,了解到该企业的老板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管家婆”。因为主要精力全部消耗于日常工作,导致老板对自身决策的职责缺失,老板也是只顾低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比如,企业的执行团队认为,自己的细节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以说生产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佳状态,产品质量没有任何瑕疵。但就是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非常差,这意味着再好的细节,执行团队拼尽全力的工作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畅销问题。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随着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走向享受型消费之后,企业就必须面临着经营的本质性转型,这个时期,正确的做事成为企业的战略,只有正确的做事才能保证把事情做正确是有效的,否则企业就会出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和“枪头不快努折枪杆”的内耗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方向决定细节。

我们经常给企业的管理者讲一个管理案例,就是假如一辆大货车突然爆胎了,一个管理者最应该做的是找千斤顶,而不是给团队洗脑,让大家竭尽全力地去抬车换轮胎。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会出现动员团队抬车换轮胎,甚至是在这个决策下去评价员工的工作细节以及态度。

现实中,我们遇到更多的情况是,企业的方向性问题,不是企业团队的执行力问题,更不是做好细节的问题。当企业的决策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企业的决策无为时,员工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注重细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事情失败的根源。

一个方便面企业连年出现亏损,企业的决策者认为是促销力度太大,为什么促销力度大呢?决策者归结的原因是销售团队能力不行,靠促销换销量。而我们的调研发现,该企业的促销力度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后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是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且产品定价过低所致。根据分析发现,即使该企业不做任何促销也要亏损,原因是产品还没有出库企业就已经赔钱了。

细节决定成败,全局决定细节

生产成本的控制是销售人员能改变的吗?定价是销售人员的决策问题吗?我们的企业埋怨销售人员的能力,工作态度,甚至是市场运作的细节。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显然的。

2012年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这个拐点的本质就是主流消费群体的转移,公酒时代结束,民酒时代到来。过去的营销策略失效,企业需要重新塑造市场模式和营销策略。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市场运作转型,还是对未来抱有幻想,无法走出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舒适空间。他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公关,做客情调研,甚至更加强调细节,想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的稻草。

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够改变我们的策略和方向,总是在舟与剑的固有认识上下工夫。最终结局不是南辕北辙,就是“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

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合成谬误”。而“合成谬误”最容易出现在细节管理上,因为每一个细节做得都非常好,但就是会出现这些做得非常好的细节没有服务于全局,单一的看每一个工作都是正确的,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非常好的细节工作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局。

我们经常说,一个企业好的营销体系应该是“五好”体系,即定位好,产品好,定价好,运作好,服务好。我们也经常惋惜一个企业非常好的产品最后没有好的销售表现,我们也经常感叹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卖点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非常畅销的局面。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全局改变了细节。比如一个卖点非常好的产品,如果缺少一个正确的定价策略,也会导致产品失败。一个卖点一般的产品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格策略,也会出现不俗的市场表现。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也会非常关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是决策者的思维模式。但是绝大多数执行团队都会关注方向,因为执行团队最担心的就是做“无用功”。

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必须明白,关注细节的本身是希望员工能够认真做事,态度正确,充满激情。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一件事情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关注细节,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全局,离开正确的方向和全局,细节就无从谈起。

篇5: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

早在我国开发大庆油田时,日本人就特别能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1966年7月,《中国画报》有王铁人头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断出此地为零下30度的东北地区;又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层的厚度,测出油田与北京的距离,认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个“马家窑”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王进喜原在玉门油田,1959年参加国庆观礼后就销声匿迹了,推断出大庆开发时间为1959年9月。这次调查的成功,使日本后来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市场。单看日本人在中国石油工业进口设备谈判的主动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会认为他们有什么绝招呢。

篇6: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篇7:细节决定成败高考作文素材

德国前施罗德,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可以坐着豪华的奔驰去会见各国政府首脑;可一到周末,他却只能驾驶着属于他自己的旧宝马车,在保镖开的豪华奔驰一前一后保护下,去美丽的吕贝克海滩度假。如果在中国早就成了不可思议的轰动新闻,而在德国仅是茶余饭后的花边新闻,德国人认为这是每个公民理所当然遵守的事,政府没有理由不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他们坚信“法律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篇8:细节决定成败

关键词:细节,教学案例,反思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一名教师, 要充分、缜密地考虑好每一个细小环节, 处理好课堂上的细微变化, 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案例描述:

这位老师先复习上学期学过的20以内的数, 让学生说数的密码, 出示一题: () (2) (4) () () (10) 。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说数的密码, 他们顿感兴趣, 纷纷举起小手抢答,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很快说出答案: (0) (2) (4) (6) (8) (10) 。老师说:“想认识一些更大的数吗?”小朋友大声地说:“想。”老师在这里引导得非常到位, 恰到好处。这时老师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贴在磁性黑板上, 问:“多少根?”生齐答:“10根。”老师把这10根小棒拿走, 直接拿出1捆小棒换上, 并贴在磁性黑板上, 告诉学生这是10根, 学生就感到困惑, 不知其意。注意:这里是让学生感悟“十”, 老师应该把这10根单根小棒用牛皮筋扎起来, 捆成一捆, 让学生亲历体验这个“十”, 可他没有这样做, 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接着进入新授知识环节, 老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3捆小棒问:“多少根?”生答:“30根”。师问:“几个十?”生答:“3个十。”这时他还让学生摆成捆的小棒, 摆出6捆、7捆……并依次类推:6捆是多少根?7捆呢?……十捆呢?生答:“十捆是100根。”师问:“10个十是多少呢?”生答:“10个十是100。”这时老师已在磁性黑板上贴出10捆小棒, 让学生齐数:“10、20、30、40、50、60、70、80、90、100。”同样地老师又把这10捆小棒拿走, 换上一大捆贴在磁性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是100根。他和前面一样, 犯了同样的错误, 没有将这10捆小棒捆起来, 扎成一大捆, 让学生感悟这个“百”, 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认识感悟这个“百”, 而他给学生造成了一个模糊的认识, 这一处的细节没处理好, 真是大煞“风景”。最后, 老师设计了先针对刚刚所学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 (做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5页“想想做做”的1~3题) 看看学生到底学得怎样;然后, 再教授数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等新知识, 再进行巩固练习 (做25~26页“想想做做”的4~8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 老师还是费了一番心思, 设计恰当合理, 颇为新颖, 构思巧妙。可是在学生做到“想想做做”的第3题时, 又出现了一处细节没处理好。这一题的要求是“每数十颗圈一圈, 数数一共有几十颗。”老师没作任何说明, 就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独立完成, 结果可想而知, 有的小朋友无从下笔, 不知道该怎么做, 还有的凭自己的想法乱做一气, 只有几个小朋友做对了, 老师巡视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让小朋友放下手中的笔, 看课件演示, 直接在大屏幕上一下子把所有的彩色珠子全部圈好, 并问:“还可以按什么分?”生答:“按颜色分。”老师说这一题先不做, 然后出示计数器学习新的知识“数的读、写及数的组成。我课后看了一下, 绝大部分小朋友都做错了, 老师怎能草草收场呢?其实只要花一分钟不到的时间, 示范先圈出10颗珠子, 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有按颜色分, 怎么分?没具体说, 其实按五种颜色分, 数出来好数, 圈出来就不好圈了, 老师在这里没引导好, 不但浪费时间, 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

案例反思:

教学时要注意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处理好每一处细节。

上一篇:私募基金设立流程下一篇:2011实践报告的封面格式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