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

2024-04-24

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通用6篇)

篇1: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

全国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乡镇汇报材料

夯实基础 强化宣传 严格执法

全力推进我镇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上新台阶

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乌江镇位于贵州省余庆县中部,黔中大河乌江横跨镇境而得名。大乌江镇始建于1999年元月,是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全国一类贫困乡镇之一。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255个村民组,总人口38000人,其中:育龄妇女8624人。民族分布主要有土家族、壮族、苗族、仡佬族、侗族等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境内有亚洲第一高坝、贵州第一大湖、乌江第一渡、红军纪念园、森林公园、沙湾景区、红渡梯田等特色景区景点,2010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贵州省先进村镇”、“遵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严格执行“一法三规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我镇人口与计生工作上新台阶。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获余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2010年还为全省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推进“两个统筹”现场会提供参观点。现将我镇人口与计生依法行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全面推进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把人口与计生工作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首位,认真落实“四个强化”管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相关部门(单位)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了综合治理格局。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班子和各村支书为成员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扎实抓好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

织保障。同时,为加强计生队伍建设,招聘了6名专职计生技术员,协助村计生专干落实相关工作。二是强化目标考核管理。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双降”为目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人口与计生“九大机制”(领导决策制、依法管理机制、群众自治机制、利益导向机制、优质服务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管理考核机制、队伍建设机制)扎实抓好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制定工作目标管理实施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逐项量化依法行政、人口统计质量、控制政策外生育等考核指标,定期对各村计生工作进行抽查、评比,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将计生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计生干部的重要内容,并在年终进行奖励。1999年以来,主动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43户,放弃生育以梯字形逐年上升。至2011年,全镇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8.%,比199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83.2%,比1999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比1999降低了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100%,常住人口政策外二孩及以上绝育率达100%,人口信息准确率达99.9%。建镇以来新增独生子女户2376户,独生子女办证率达100%,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普查普治率100%。三是强化投入保障。认真执行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和“专款专用”管理规定,坚持由镇计生办专人出据专用票据征收、镇财政所负责监督的管理,所收社会抚养费及时存入县财政专户管理。将财政预算计生事业经费、社会抚养费投入、上级专项补助全部用于计生事业,支出实行“一支笔”审签、财政审核入帐。加强资产管理,对差旅费、公务接待、公车燃料实行定额预算,保障宣传工作、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支出,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和“两包一挂”及时兑现,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工作保障有力。四是强化基础建设。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从镇情出发,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强化人口与计生办公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全镇人口与计生工作办公条件。先后投入20余万元购置办公设备设施,每年由拨专项工作经费40余万元,为全面推进我镇人口与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宣传,普及法律,为全面推进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提升队伍素质。

镇党委、镇政府始终不逾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倡导婚育文明,构建法治计生。坚持整体联动,常抓不懈,把“一法三规一条例”作为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计划生育大宣传活动,突出了“四抓”

工作的落实:一抓干部学法。每季开展1次集中学法活动,分期分批组织镇村干部系统学习人口计生法律法规,邀请人口计生、司法、综治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讲课,通过专题辅导、以案讲法、现场参观、实际操作、统一测试等方法进行计生行政执法业务培训,选送了3名计生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县的政策法规培训,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增职工强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二抓群众普法。在全镇广大农村五五普法活动中,认真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升村组党员干部及群众的计生法治意识。三抓社会宣传。充分利用“5.29”计生协活动日和每年“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人口计生法治宣传月”、“宣传周”活动。采取办宣传讲座、墙报专刊、发宣传资料、扎宣传车、开展街头咨询、派干部送法进村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先后印发大乌江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的公告”和“关于强化依法管理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秩序的通告”,制作《计生慰问信》、《优生指南》、《计生须知》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到千家万户,每年开展2次计生咨询服务活动,共接待咨询群众10000余人。四抓文化工程。利用村级办公场所、街道石墙、公共场所、农家茶楼等,打造生育文化景点。全镇建计生中心学习户200余户、村级人口文化书屋9个。通过形式多样、多渠道广泛传播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化解了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负面情绪,群众对计划生育权利、义务、再生育政策、社会抚养费标准、奖励扶助条件等知识知晓率达95%。

三、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为全面推进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全完善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为目标,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针对外出人口日益增多,社会抚养费征收难、流失多的问题,镇党委、镇政府认真履行人口与计生行政执法职能,规范制作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送达回证》、《分期缴款协议》等法律文书,坚持先取证后裁决的执法程序,做到文书齐备、档案规范。实行政府领导包案督查、计生干部包案调查、村干部协助征收到位的执法责任制。先后集中开展了对流动人口及违法生育的专项治理行动,出生人口基础信息集中核查专项行动、历欠社会抚养费清理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降标收费、白条收费行为。全镇先后征收社会抚养费700余万元。其中主动交纳社会抚养费600余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80户,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00余万元。对当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未规定的,在不与之相抵触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好《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的作用对违约对象进行责任追究,真正做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根据人口计生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了计生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性文件申报审查备案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民主评议制度、行政复议制度,每年开展一次计生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将自查情况向党委、政府汇报,由基层干部和育龄群众代表对落实计生行政执法制度情况进行评议。2010年,以开展基层文明执法专项行动、人口普查为契机,组织协调公安派出所、卫生院部门对全镇2002年以来的出生人口基础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出违法生育漏登情况15人。近5年来,全镇无计划生育行政诉讼案件和恶性事故发生,计生信访量逐年下降。常年公示对涉及生育指标安排、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征收、流动人口办证、生育免费服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纪律》、计划生育“七不准”和“十禁止”规定在全镇广泛张贴。通过走访部分育龄群众,表明其对计生奖优政策落实、行政执法的满意度为98%。三是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2008年,县人口计生局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试点工作,我镇拨出专款在村、社区建9个村务公开专栏,开设了“阳光计生”热线电话,建立健全了人口计生阳光政务、事务、村务公开制度。常年公示对涉及生育指标安排、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征收、流动人口办证、生育免费服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2010年10月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和流动人口评计生的问卷调查表明,育龄群众对计生奖优政策落实、行政执法的满意度为98%。

四、优化服务,兑现奖励,为全面推进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提拓展利益导向。

1999年建镇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全面深化优质服务。以镇计生中心服务站和村计生服务室为依托,借助先进设备,常年开展早孕和生殖健康免费普查。全镇共落实长效避孕措施5598例,其中:女扎1279例,男扎96例,上环3743例,人流引产480例。二是全面落实奖优政策。严格坚持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的申报、评议、审核、复查程序。全镇共确认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对象62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1万元,兑现独生子女奖励资

金50万元。三是拓展利益导向。先后为70余名农村独生子女考上大学发放奖励助学金16万元,为130余户农村计生“两户”家庭父母因大病、重病住院发放补助金132万余元,为计生“两户”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农村合作医疗款进行全额补助,共发放补助金额共计189200元。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镇人口与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兄弟县、市的乡镇相比,我们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通过专家的检查,帮我们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学习,严格执法,不断推进我镇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工作上新的台阶。

篇2: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

汇报材料

(2012年12月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xx镇地处xx,全镇总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辖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近年来,我镇坚持以“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为原则,以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为目标,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力推进食品放心工程,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监督意识显著提高,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环境保障。

xx镇现有餐饮业经营户x家,连锁超市、食品经营户xx家,食品加工厂x家,学校x所,敬老院x所。为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宣传监管工作,我镇在县食安办正确领导下,着力于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展开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来,我镇以创建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为契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意识和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完善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责任机制和责任追究机

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效保护了公众饮食安全。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监管网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工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配备了1名专职食品安全协管员,24个村聘请了24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制定了《xx镇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实施方案》。7月11日,镇政府召开食品安全联席工作会议,与各村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明确各村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明确食安办责任,对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并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合作,共创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各村、各部门结合实际迅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形成了“以县相关职能部门为指导,镇食品安全协管员为主力,村信息员为补充”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全镇创建工作顺利启动。

保障工作经费,强化舆论宣传 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参与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镇食安办定期召集创建联席会议,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部署督促工作开展。2011年以来,我镇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完全纳入财政预算。今年新安排食品安全工作经费3.2万元,各村都安排了配套资金用于工作开展,今年在各项整治行动中,各职能部

门在我镇开展的历次整治行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镇始终坚持“先进创建、宣传先行”的工作思路,在对创建工作进行深入发动的基础上,食品安全办公室印发了《xx镇2012年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案》,明确了各村、各部门的宣传培训任务,并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全镇上下充分发挥宣传栏、公开信、横幅、标语等方式,认真建设好广泛的宣传阵地,形成了镇、村、组三级联动齐动员、齐动手、齐抓共建的局面,营造了全镇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展开。狠抓四个关口,增强工作实效我们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针对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监管责任。一是把好源头关。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规范xx、xx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发挥自律作用。建立了“xx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设立了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从源头上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此外,我镇还在全镇范围内实行生猪、家禽和水产等大宗初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方面我们把好了三个关,第一关是培训关,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培训力度,全面培训村组干部、食品安全信息员、检测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第二关是源头质量关,我镇全面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和防疫用药档案制度,对xx牧业、xx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产地抽检、农户送检等方式,对蔬菜、家禽进行上市前农药残留检测,加强对瘦肉精等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建立购销台帐,未发现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农业投入品现象。第三关是销售质量关,加强对销售的蔬菜、禽类、水产品、猪肉的监测力度,对不合格农产品采进行销毁和公示。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以来,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抽检率达98%以上。二是把好生产关。切实落实好镇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整治力度。协助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对面食加工小作坊、熟食品加工小作坊等进行了政策法规培训,加强行业监督指导。同时对全镇3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实行了普查登记,并全面建立了监管档案。与镇内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100%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三是把好流通关。稳步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工商部门积极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制,狠抓食品准入工作的规范管理。通过巡查,规范市场食品检测、索证索票、台帐登记等各项制度;目前全镇所有的食品副食店和超市已100%建立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制度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严把猪肉的经营主体关、进货质量关和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等措施,确保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通过检查持有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的合法和有效性、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监管档案等措施,彻底解决小食杂店、食品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活动,做到证照、台账、票证、食品信息公示栏“四齐全”四是把好消费关。认真开展餐饮消费专项整治工作。自今年2月以来,卫生部门认真开展

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整治餐饮和食品经营企业的力度,强化xx小学、xx中学、xx实验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和政策指导,对经整改后符合发证条件的小餐饮单位和食品经营企业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对经多次查处仍不整改的违法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对所有餐饮单位发放了《食品安全倡议书》,指导各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和台帐制度。强化了对健康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消毒的监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50多份。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辖区内的餐饮、集体食堂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目前,全镇餐饮单位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以上、集体食堂单位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100%建立食品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认真做好各类大型活动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积极做好节前食品消费和高考、中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并做好xx镇农村聚餐卫生保障工作。通过建立厨师档案,登记农村聚餐情况等方式规范农村聚餐情况,明确要求农村聚餐100人以上应由镇备案并上报卫生部门。每季度对餐饮业和学校、托幼机构饭堂负责人、厨师和采购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就食品卫生管理、加工操作、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及台帐的建立等内容进行了强化培训,收到了实效。进一步在餐饮业和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提高餐饮业、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和防范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能力。

强化宣传教育 提升自主意识我们坚持“整治”和“机制”

两手抓、两手硬,全方位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切实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一是完善宣传机制。深化各类主题活动,开展以“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xx”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做到了“五进”,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工地,共印发张贴《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宣传材料2000多份,扩大了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了村民食品安全意识。二是完善预警机制。镇食安办组织全镇24个行政村、中小学校负责人参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举办村级食品安全联络员、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业务培训班,9月12日在xx卫生院组织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培训,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三是完善维权机制。建立镇村食品安全宣传栏,公布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电话。加强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切实保障了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强化学习培训 提升服务水平为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意识,示范创建期间共组织学习培训6期。组织开展对农村厨师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目前我镇有农村厨师22人,3月21日、6月19日和9月24日分三批组织农村厨师进行全面学习培训和预防性体检,实现了农村厨师持证率100%和培训体检100%,定期培训村食品安全信息员。结合食品安全工作例会以会代训的形式,及时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明确要求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

地开展工作,在我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交叉检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二、常抓不懈,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成立了灌南县首家食品纠纷调解领导小组,下设“食品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聘请镇司法所、信访办、镇食品安全协管员为食品纠纷调节负责人。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有效防止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社会矛盾集聚和群体性事件突发。三年来全镇没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二是通过加大宣传,群众整体上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通过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商贩的不法行为,清理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四是有针对性地对学校食堂、小食店、农村自办宴席、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创建,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和当前的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是餐饮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企业自律意识更强。二是全镇上下共抓共建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社会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三是通过创建完善了责任体系、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创建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示范乡的创建是一项综合性强、需要多头推进的工作,基层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要 7

保持好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果,使食品安全得到全程监管和无缝监管,还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接下来,我们打算:

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一是突出餐饮市场安全整治。二是突出食品安全整顿活动。三是突出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四是突出餐饮安全示范区建设。五是突出从业人员上岗培训。

六是突出实施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七是突出特色亮点建设。

八是明确部分领域监管职责,突出监管覆盖率。进一步宣传动员,营造食品安全氛围。

开展氛围浓、有特色的宣传造势。继续抓好校园食堂、餐饮从业人员、镇村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使餐饮环节的从业人员素质有明显提高。

进一步做好示范单位的推广工作。

抓好示范村、示范组、农家乐餐饮安全示范店、示范学校、示范单位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示范标准,加强对各餐饮服务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督办,把示范建设经验在全镇全面推广。

进一步抓好农村大型聚餐备案工作。

完善农村大型聚餐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大型聚餐的食品安全备案和管理模式,全面做好聚餐备案和现场监督指导

协调工作。

各位领导、专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县食安办关于食品安全创建工作的各种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长抓不懈,最大力度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更多消费者的购买安全。我们将以此次验收为动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特色,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食品安全示范乡镇。

篇3: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

示范乡镇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我区全面开展了“创建全国计生依法行政示范乡镇”活动,从建章立制、严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执业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计生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现将活动创建和依法行政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创建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和创建队伍。我区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办、党政办、纪检监察室等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了宣传动员力度。先后组织召开了区领导班子会、全体干部职工会、计生专题研究会,集中学习了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统一了全区干部职工、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三是全方位提供强力保障。区党委、政府明确要求“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国计生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以推进计生依法行政辐射全面工作”,全区上下,对创建工作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予以保障,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实“两个管理”,稳步提升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区注重依法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以推进依法管理取信于民,以推进民主管理赋权于民,通过抓实“两个管理”逐步提升工作水平。

(一)坚持按章办事,狠抓依法管理。一是健全制度,打造“效能计生”。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岗位责任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制度,加强了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大了追责问责力度,推进“办事诚信化、服务高效化”建设,实现了“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次门、只找一个人、满意办好一件事”的服务目标。二是规范权力运行,打造“公平计生”。统一社会抚养费征收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审批、告知、决定、送达、执行、立卷归档等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格式。在征收社会抚养费、办理生育证件、专项治理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打击“两非”案件时,严格做到行为规范、主体合法、实体合法、文书规范。我区未发生粗暴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开口子、违规施术等违法行政或恶性案件。三是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计生”。坚持“重结合、高标准”,扎实推进了“阳光计生”活动,做到了“七有”、“四规范”,即有计生办事服务大厅,有服务指南展台,有宣传品自取

柜,有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服务窗,有避孕药具自取柜,有政策咨询和办证服务台,有政务及办事公开栏。门牌、岗位牌、工作牌标识规范,工作制度上墙规范,办公设施统一摆放规范,工作资料整理归档存放规范。全区各村、社区均统一了办公设施、门牌标识、阵地模式、村务公开宣传栏。

(二)坚持村民自治,狠抓民主管理。一是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抓好村民自治。充分发动群众,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计划生育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自主管理日常计生事务。区计生办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指导村组因地制宜制定计生自治章程,做到了一村一策,不脱离实际,不搞大而全,做到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操作,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效地推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心下移。二是创新群众参与方式,管好自治事务。我们通过实施合同管理,强化房东为主管理责任,形成“以房管人”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到位难题;通过组建诚信计生小组,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切实解决了避孕节育、社会抚养征收难到位难题;通过制定《村(组)规民约》,妥善解决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难题。

三、推进“两个服务”,逐步提升工作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计生工作由政府行为更和谐地融入了群众日常生活,服务了群众,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一)推进维权服务,着力树建政府新形象。一是畅通服务渠道树立责任政府形象。大力落实“四民”工作法,下民户,交民友、访民情、解民难。推进“四个坚持”工作机制,即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坚持首问责任制、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坚持跟踪服务制,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有效融洽了干群关系。二是拓展服务领域树立开放政府形象。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推进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模式,竭力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近三年,累计为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婚育证》、农村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已婚育龄妇女孕环情、生殖健康免费检测、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近万人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三是强化服务措施树立诚信政府形象。着眼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引导村组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在分配征地补偿费、集体经济收益时增加一人份额的政策纳入村(组)规民约和《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变行政主张为群众意愿。对于未享受“增加一人份额”的独生子女家庭,我们及时给予法律援助,引导他们通过行政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二)推进优质服务,努力强化工作效果。一是推进宣传服务,传播新型生育文化。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会员之家、农家书屋功能,积极开展政策法律、“五期”保健知识培训、宣传、教育;利用三下乡和“5·29”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日、“10·28”男性健康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婚育新风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二是致力“四生”服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积极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生殖组织开展生产信息扶助,“困难救助工程”,孕前优生健康检测、妇科病、男性健康免费普查、产前、围产、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等教育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三是致力平台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区财政投入资金对区计生服务所办公大楼和村计生服务室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成功创建了全省“四优一满意”服务所,各村服务室规范化建设达标。并每年从镇财政专项列支资金用于添置服务设备,实现了计生工作网上办公,切实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

四、落实“两个机制”,夯实长效运行基础

我区坚持落实责任机制与奖励机制,注重“两个机制”相互驱动,有效推动了我区计生事业稳定、持续、健康

发展。

(一)落实层层负责工作制,形成了齐抓共管新格局。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抓导向。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三优先”议事原则不动摇,确保人口计生工作人、财、物及时到位。二是落实村组为主当骨干。实行了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落实了村干部全组、包户、包对象的责任机制,严格绩效考核,对考核为“三类”的村实行一票否决,村干部违法生育的,一律予以撤职或罢免职务,该村也直接定为“三类”村。三是落实户户配合做主人。成立了诚信计生小组负责对组成户的生育、节育和履行房东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督促、监管,形成了镇、村、组、户四级联动,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二)落实奖励优待各项政策,促成了理解支持新态势。近年来,我区牵住计生工作“牛鼻子”,着力破解“三查”、“四术”、流动人口管理等难点工作,以利益导向变行政推动硬着陆为政策推动软着陆。在严格推进各项国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对积极响应国家计生政策、踊跃落实节育措施育龄对象和家庭进行适当奖励、扶持。通过多层面、广角度、全覆盖式政策推动,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嬗变,实现了“三个增加”,即主动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主动办理独生子

篇4: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

根据《长沙市2011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要点》(长食安委发„2011‟3号)、《长沙市2011年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及宁乡县食安委文件精神,我镇决定争创长沙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原则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提高我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争创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黄材镇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同志任组长,食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镇食安办,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和村(社区)密切配合。

三、创建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争创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并以此推进我镇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更加放心和安全。

四、工作步骤

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从2011年7月开始启动至2012年2月完成,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1年7月)。

1.成立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示范创建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

1.对照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2.农业、畜牧、工商、卫生、教育、城管、公安等部门要分别对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

3.迎接评审验收,成功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2月)

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对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五、工作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是我镇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各村(社区)、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㈡、落实创建措施。各村(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开展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要根据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安排落实各项创建措施。明确监管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加大监管巡查力度,积极指导和督促种养殖单位、食品经营门店、企业和餐饮店改进存在的问题,及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反映的问题。

㈣、浓厚创建氛围。各村(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通过设置创建活动宣传栏、宣传版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意义、目

篇5:创建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示范乡镇汇报

创建市级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您们好!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各方面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学校近几年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12380平方米,学生825余名,生均占地15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1平方米,共有14个教学班,教学楼两栋,内设微机室、电教室、图书室、仪器室。

我校共有教职工33名,其中男教师9人,女教师24人;35岁以下16人,36-40岁2人,41-45岁7人,46-50岁3人,51以上5人;本科7名,大专21名,中专4名,高中1名;高级职称2人,中级18人,初级10人,员级2人,中级工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师资配备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年龄学科结构合理。

学校于2004年被评为鹤壁市第四批示范学校,2010年小河中心校各科教学成绩在县镇综合评估中成绩优秀,获得了市级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市级师德师风先进校、鹤壁市平安校园的称号。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完善“德育为首,科研先行,强化师资,科学评价,全面育人”的综合管理措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农村一流校园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卫星接受设备、电视机、DVD、服务器、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稳压电源等设备相继配备到位,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其他功能教室如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实

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学校各种功能用房配备齐全,设施齐全,布局合理。

学生教室宽敞标准,采光好,室内清洁整齐,课程表、时间表、值日表三表齐全、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眼保健操》装订上墙;班级文化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850名学生、33名任课教师,其中专职体育教师2人,专职音乐教师1人,专职英语教师2人。全校教师数量按编制配齐,学历达标、结构合理,岗位明确,教师业务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力量。

三、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管理目标明确,严格按教育规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创造条件,积极稳妥的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管理,启动内部活力,以教学为中心,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配备齐全,现有校长1名、副校长2名,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班子成员学历合格率100%,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中有较高的威信,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真正骨干。

2、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科学与民主是管理的灵魂,常抓不懈是管理的生命。多年来,学校校委会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广泛争取意见,反复论证,集思广义,解广大师生之所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3、强化教研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教学工作展开。校委会与教务处坚持狠抓教学常规落实不放松,认准一个“新”字,抓住一个“效”字,定位一个“提”字。工作中及时总结,不断创新,想点子,谋发展,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有序、快速发展。每学期教务处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班级工作管理等常规教育教学工作都提出新的要求,并及时进行指导,确保教育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教导处并不断提高达标要求,进一步要求教师在各个常规环节中注重小事做细,细节做实,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探索新模式,深研

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督促我校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的理念。作业内容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注重能力培养。

为促进我校教师更进一步改革观念,提高素质,尽快成长为新时代的专业化教师,我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为途径,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及时调整不良教学行为和方式,促进教学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其

一、开展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反馈及时,整改有效。领导、教师坚持深入课堂,重点开展对薄弱学科的调研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共同研讨,全面提高。其

二、组织安排集中听评说课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每次教研活动,教务处都做好精心细致的安排,制定出详细、实用的活动方案,规范运作,全员参与,认真记录,积极评课,总结得失;上课教师有说课稿、执教教案、教学反思。在每次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实事求是,不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力的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的逐步形成。其三,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全体教师自愿报名参赛,由教务处人员、教研组长组成评委小组进行初评,选拔前六名同志进行决赛。决赛阶段,聘请镇教委教研室、中学的领导和教学骨干做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分别予以奖励,每学年一次。其四2010年8月市级级课题《从赏识教育引导小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研究》圆满结项,2010年9月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升级管理的探究》立项,效果均很良好。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从不同定位上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凸显特色的素质教育。其一,我校从抓新课程改革入手,积极打造学校新时期的亮点,深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几年来,我校一直严格按照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努力形成办学特色。我校安排了经典诵读课、书法课,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其二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给我校师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并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了学生队列对行比赛、“师

生趣味运动会”、“五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口语大赛”、“知感恩 庆六一文艺联欢”、“中华诗词进校园”以及绘画艺术比赛等多种文体艺术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5、严谨科学的内部管理。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规范、操作性强的《大高镇中心小学内部管理实施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等各项制度,狠抓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加强了教职工队伍的师德、行风建设,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教育问题的文件,全体教职工熟知并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等活动,提高了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6、品行至上的德育教育。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健全的常规管理制度,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和管理,在安全、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加强了平时的检查力度和记录的连续性。学校有严格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籍有专人管理,管理条理有序。学校重视学生安全工作,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化,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学生分别签有安全责任书,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德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臵,通过参加报告会、宣传栏、黑板报和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德。同时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制作校风校训展板、中华诗词展板、好行为好人生展板等,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校园文化氛围。

定期出版宣传栏、黑板报、教室壁报,为大家传递幸福与温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懂得亲情、友情的可贵,创设这些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栏目,起到了陶冶队员的情操,提高队员的艺术修养,并在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驾起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阵地育人的作用。

在我们学校,学生会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一支强有力的的队伍,在政教处与总务处的协调下,学生会组织安排检查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以纪律、卫生、两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行车摆放等多项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在学生会的协助下,政教处对每个班级的日常管理进行详细记录,量化管理,评先树优,予以奖励。其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上,不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7、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学校实行班、组承包管理,做到环境育人,文化氛围浓厚。教育宣传阵地和设施规范,内容丰富健康,更换及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校舍、财务管理规范,设施维护、修缮及时,无任何危险事故发生。收费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没有乱收费现象,各种开支合理,符合手续,账目规范、清楚、明了。

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德能兼备人才

学生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各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以身边的事,以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并要求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等基本技能及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以外,还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每学期开展各种活动:书法展示、作文竞赛、英语口语比赛、朗读比赛等。学生在活动中各种基本技能和能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学校结合学生个人自理、打扫校园、综合实践和劳动实践基地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了劳动技能,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并能积极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平时加强教育的连续性和综合性,使他们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好习惯。

学校每周都安排大活动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学生非常踊跃参加,个人特长得到了开发和培养,综合素养明显提高,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绘画、作文、科学小论文、舞蹈比赛中获奖,为个人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五、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争创特色鲜明学校

(一)积极引领我校教师转变观念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抓住一切机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校外出学习教师达五十余人次,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去年在全镇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校参加的三名教师全部获奖,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本学期我校两名教师获得“县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一名教师获“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一名教师获“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校长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校长”。

近年来,我校老师们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教育教学的观念也有了根本性转变,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努力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思想,二是个性化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凡事一刀切齐。三是全面的人才观,即学生应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艺术修养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四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应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并结合我校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校长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指导工作,多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基本做到了”四个还给”,即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参与的过程还给学生。

(二)以“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切实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校园内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得到全体家长的高度评价。家长对孩子在校就读十分关心,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非常满意。

(三)积极实施名师带动战略。一是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构建学习型校园。通过技能培训、专项基本功比赛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二是加强对优质资源的研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反思,使教师做到了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课前能够因学定教。课中能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课堂组织与教学的策略。课后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做好教后札记,从而是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趋于完美。四是加强学生分组互助学习 的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分组互助学习,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学习。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校尚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我们将继续以教学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全面更新教育观念,以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己任,朝着“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德高尚,教育创新,学风勤奋,校风文明的特色化学校,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乐园。

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诚恳请求各位领导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谢谢。

小河镇中心小学

篇6: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镇位于达州主城区西南方向的州河岸边,离市中心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84.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1670人(其中城镇居民30000多人),拥有耕地面积2.57万亩,森林面积2.04万亩,城镇建成区面积3.05平方公里,是达州机场和XX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所在地,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襄渝铁路纵贯南北,州河航运通江达海,河市机场飞向全国,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交通便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是XX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在市县的领导下,河市镇立足本镇实际,结合镇情,围绕“思想促镇、文明构镇、科技兴镇、教育强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现将近年来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创建工作组织保障有力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作为提升乡镇形象、改善乡镇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创建过程中,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文明创建,让处处存在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天天感觉好心情,人人具有好身体,让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感到自豪、感到希望、感到力量。

(二)机构健全,措施过硬。提出创建市级文明乡镇的目标后,我镇立即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邓林先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同时,将镇辖区内的工商、派出所、建管、国土、社区、医院、学校等相关部门领导纳入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并且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河市镇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强思想、重行动、出成绩”的创建工作方针;同时,向参会的各部门、各社区强调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将创建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将创建效果与部门领导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教育、惩戒、激励三管齐下,确保了“一个目标干到底,一种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体制完善,管理精细。围绕场镇的长效管理,我镇积极探索建立了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居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场镇管理长效机制,为场镇创建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联创联建,即镇党委、政府包片领导挂包社区(村),镇机关干部及镇级部门挂点社区(村),督促社区(村)抓好工作落实;综合执法,即实行环境文明、场镇管理、场镇绿化、以及建管、工商、派出所、文化、国土、学校等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处罚等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无缝隙全覆盖、无空档全天候”管理。居民自治,即每个社区均成立了居民自治理事会,建立了文明社区创建协调会,制订了社区居民公约、社区社会治安、社区文明环境等自治措施,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融入广大居民的工作、生活之中,把场镇管理和创建工作转化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目前,整个河市镇有文明劝导员200余名。

为实现场镇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建立了“环环相扣、月月考评、上下呼应、规范高效、开放创新、日清日洁”的创建工作运行机制。一方面我们从倾听居民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入手,开设了创建投诉热线(3531100),定点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从发现问题入手,镇政府成立了以治理办为主的创建巡查组。巡查组每天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清责任主体,督促解决问题,并将梳理分类的问题及时上报党政领导。镇党委、政府领导就发现的问题指定专人进行分类梳理,及时将问题分派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就本部门的问题迅速解决,对未按时解决的,镇创建办进行通报,从而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本性转变,做到了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

二、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活力永葆生机

人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更是文明创建活动的源泉和活力所在。真正永葆创建生命力的长效机制是以居民自治,让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自觉参与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无穷的创造力。为此,在创建工作思路上,我们明确提出了“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居民为主”的指导方针,坚持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人人创建的良好氛围。

(一)级级带动。镇党委书记、镇长等领导经常深入背街小巷、单位社区,走访群众,进行调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上街头检查文明,并组织现场办公。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辖区内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爱国文明和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同时,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参加各阶段的集中性创建活动,既当组织员,又当战斗员,还当宣传员。在镇领导的带动下,我镇创建工作一次次升温,一次次掀起高潮。

(二)层层发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动员会,号召全体居民积极投身创建活动。镇党委、政府还在河市广播站以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创建宣传标语;并要求各部门、各社区均设立宣传教育栏,并定期更换内容。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特别是近年来的创建工作,给河市镇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全镇上下对创建工作形成了共识,产生了共鸣,达成了共为。

(三)部门联动。为治理一些“老大难”问题和场镇管理顽疾,在综合执法和联创联建的基础上,城管、工商、派出所、建管站等执法单位经常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实行联合整治,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难点问题。

(四)社会推动。一方面镇政府组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知荣辱、革陋习、树新风、清五清、治五乱”等活动;另一方面学校、社区及各类企业纷纷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建功立业,如:开展“文明劝导”、“争当文明使者,争做创建主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

三、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一)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我镇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始终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为重点,以创建安全文明健康社区(单位、医院、学校)为载体,积极推进场镇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把“健康理念”转变成居民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一是行业健康教育得到加强。以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做好学生健康行为教育,在学校坚持开设健康教育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控烟、环保、健康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深入。以需求为导向,以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县级有关部门服务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把健康教育与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比如今年县妇联就在我镇召开了“关爱生命、健康母亲”专题知识讲座,并在我镇开展了洁美家园评选活动。

(二)精神文明长抓不懈。“场镇美不美关键看素质”,“种树培其根,育人养其心”。引导居民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是我们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镇政府一直号召全体学生和居民倡导文明新风,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做合格小公民“五小”(家庭小帮手、社会小标兵、文明小主人、环境小卫士、生态小使者)、“小手牵大手、创建路上一起走”等活动;并广泛开展了“讲社会公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讲职业道德,在单位做个好职工;讲家庭美德,在家庭做个好成员,讲学习品德,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四讲四做”公民道德活动,以及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加快步伐,发展经济,奠定创建工作物质基础

经济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重中之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好了,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只有镇域经济发展强了,创建工作才有基础。我镇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推进经济发展,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济建设面临极大挑战。我镇充分解读党和国家有关政策,适时提出建设“工业强镇、交通重镇、旅游新镇、文化大镇”的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危机。农业方面,苎麻种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大,我镇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实现多元化种植,分散压力,一方面积极寻找新项目、新品种、新方法降低苎麻种植成本,为农民减负;工业上,我镇从政策、手续等方面积极为镇内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积极促进智鹏麻纺的恢复投产,以达到以工带农的目的;商业上,积极规范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经营秩序,狠抓招商引资,力促商业兴盛。

(二)主动积极配合,抓住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大部分位于我镇的XX市化工园区建设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会。我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市县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化工园区建设,积极为园区找项目、引投资。园区建设一方面解决了我镇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一方面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为我镇建设工业强镇提供了有利时机。

(三)做好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工作,实现经济全方位发展。

襄渝铁路复线建设、达州环城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均经过我镇。我镇花大力气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积极解决相关问题,为工程建设减少障碍。

五、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河市镇地处城郊,市委、市政府已把河市纳入了达州大城市规划区,这一决策有力地推动了河市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一)市政设施,功能完善。一是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河市镇90%的老城已完成改造,滨江商业城、中心广场等项目已竣工,金港世纪城、龙脉世家等新楼盘正在建设中,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3.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近3万人。二是市政功能不断完善。2008、2009年,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之机,向上争取资金3500多万元,对城镇几条主干道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共埋设管线15000多米,铺设人行踩板25000多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68盏,栽植行道树2300多株,新建花台2000多平方米,安装摩托车停车栏6个,客运招呼站6个,候车亭10个,设置果皮箱123个。引进民间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了休闲娱乐的滨河路、中心广场商贸中心和金港世纪城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市政功能不断完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西河路、环城路、金龙大道、七河路联通市区XX县城,木河路、河新路、河建路沟通城乡,有城市公交2条50余辆,农村客运8条20余辆;襄渝铁路纵贯全境,河市火车站年运输货物200多万吨,襄渝铁路二线建设也即将通车;洲河水运直达重庆,有各类船只180多艘;境内规划建设跨越洲河的大型桥梁5座,其中已建成3座,在建1座,拟建1座。同时,全镇已完成乡村公路硬化20多公里,基本上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随着河市机场至北京、广州、成都的航线开通,一个全新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河市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民居打造,别具一格。西河路、木河路是进出河市机场和化工园区的两条重要通道,连接着我镇10多个村(社区)。沿线居民农户1100余户,4500余人。2009年8月,河市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设计方案,组织五个专业施工队近700名工人,耗时50余天对西河路、木河路实施了整体打造;大力整顿违规占用道路情况,保证路面畅通;同时,加大清洁力度,做到晴天无尘,雨天无泥,民居美化。总投入850万元,对道路两旁民居,总面积约11.5万㎡进行了集中打造;对民居院坝进行了全面硬化;对民房立面实行统一贴瓷砖,门窗统一刷漆,屋顶统一封檐坐脊,三墙统一美化;并依托木河路民居本身特色,修建沿路花台,建设花园式庭院,形成川东特色民居群;花大力气彻底实施“五清”,治理“五乱”,新建垃圾池13个,清除“牛皮癣”1000余处,清理杂草200余车。

(三)风貌整治,焕然一新。南大街是通往机场的必经之路,又称机场大道,属于临空港街道。长约1200米,沿线居民563户。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河市镇坚持“三化”原则,总投资1200余万元,对南大街4.6万㎡的民居进行了全面打造。一是设计专业化,重大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南大街进行了专业设计,统一风格、集中打造。二是施工标准化,由来自重庆和成都的两支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总体建设,做到方案统一、材料统一、流程统一、进度统一,确保了工程质量。三是打造精细化,尽管工程量大、工期紧、难度高,但仍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注重细节、注重质量。目前,南大街打造仍在紧张进行中,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在11月10日全面完成打造工作。打造后的河市镇南大街,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有机融入中国古典建筑门廊、飘檐等元素,色彩仿古,将成为XX市风格别致、独一无二的“空港民居风貌一条街”。

(四)农贸市场,建设一流。河市金港综合农贸市场位于XX县河市镇后街,始建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20日开始改造升级,9月20日结束投入使用,共计投入改造资金380万元。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市场实现了全县“五个第一”的目标:①全县乡镇农贸市场面积第一大的市场,②全县第一家采用大跨度、大空间轻钢结构的市场,③全县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档次第一高的市场,④全县乡镇农贸市场现代设施第一流的市场,⑤全县第一个在乡镇中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市场。

(五)垃圾处理,设备先进。河市镇四柱垂直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位于南大街丝绸巷,总占地150平方米,总投资95万元,2009年8月8日动工建设,于2009年10月竣工。其中垃圾中转站占地80平方米,投资65万元,日处理垃圾能力达100余吨;公厕占地70平方米,投资30万元,建有男女蹲位各4个,冲水感应式小便器5个,化粪池容积为70立方米。

(六)除害防病,稳步推进。我镇除四害工作坚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消杀为辅”的原则,走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突击性活动与常年消杀相结合的道路,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我们先后对饮食店、粮库、粮站等重点单位防鼠防蝇设施进行了完善,使全镇重点单位防鼠防蝇设施合格率达92.1%。同时,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统一灭鼠和夏季统一灭蚊蝇活动,使用县爱卫会专用鼠药和高效低毒杀灭蚊蝇专用药物,并及时将药物分解到各单位、各村(社区)及居民户,镇爱卫办组织专门的消杀队伍,集中时间统一投放、统一消杀,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保证了灭鼠效果,控制了蚊蝇传播疾病的发生。

(七)城市管理,规范有序。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已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将我镇垃圾处理方式向“环保、清洁”模式转变,配备环卫清运保洁工人78人,洒水车一台,清运车辆2台,电瓶清运车五台,安装果皮箱123个,对辖区街面实行了24小时保洁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城镇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加大财力投入,调整充实了城管专业队伍,现有城管执法车两辆,城管工作人员11人,对整个场镇的占道堆码、占道停放、占道经营、占道娱乐、撑杆搭棚进行拉网式的大清查、大整治,严格规范车辆停放,强行取缔占道经营行为;为提高各村(社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视度,我镇党委、政府将5个社区及城乡结合部的5个村,共10个村(社区)纳入月考评对象,每月评出名次,严格问责。

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居民行为规范化的整治目标,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目前,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文明、社会更和谐”的全新河市已呈现在公众面前。

六、社会治安,综治维稳,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进一步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制定政策、谁负责善后,谁出问题、谁承担责任的原则,严格履行维稳工作“一岗双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维稳工作责任述职和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理顺维稳工作体制,加强维稳机构建设,确保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权管事。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矛盾,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促抓好落实,努力把各种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面推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倒查办法,建立维稳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问责对接机制,发生影响社会政法稳定的重大问题,严格查责任。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二)进一步强化人大和政协的评议、纪委和群众的监督。近年来,镇人大组织了对三位副镇长和建管、国土等部门的评议工作;镇政协联络办不但对建管站开展了民主评议,同时也在县政协的带领下对辖区的村(社区)进行了视察活动,充分体察群众疾苦,并积极组织协调解决;镇纪委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对镇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及村主要干部每半年的述职述廉活动,并加以了民主测评。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了“六户”评选、“三优一学”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七、突出重点,长短结合,行业文明管理日益规范

针对创建工作的难点和弱点,我们按照“严格标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行业管理与群众性创建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面上推动相结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了“镇容环境文明综合整治、违法建筑清理整治、公共场所食品文明整治、乱扔乱倒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市场专项整治、城乡结合部文明整治、家畜家禽整治”等近十项整治活动,做到了每个战役、每项整治都有具体方案、具体目标和细化标准、完成时限,有复查整改、长效措施和考核评分,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重点整治,场镇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涂乱画、乱停乱放、乱摆乱丢等不良现象基本得到根治。总之通过创建,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实了基础,创高了素质,创绿了家园。

上一篇:国际资金项目网个人投资理财知识下一篇:《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