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勘探施工中小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2024-05-21

浅谈勘探施工中小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共3篇)

篇1:浅谈勘探施工中小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全面细致地进行小井调查,不仅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第一手地质资料,而且能掌握工作区内小井的.采掘情况以及采掘范围,为加强小井管理提供更好、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作 者:赵金凯 Zhao Jinkai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察院第三勘探队,黑龙江,鸡西,158120刊 名:山东煤炭科技英文刊名: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P624关键词:小井调查 勘探施工 构造

篇2:浅谈修井作业井控工作的重要性

1 井控设计是井控工作的前提保证

井控设计是井下作业的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地质设计中提供的井身结构、油气层基本数据和压力数据, 历次作业简况套管验证情况, 近3个月的生产情况, 当前生产管柱, 提供浅气层情况, 注水井连通情况以及与井控有关的提示。此外, 还应提供井场周围500M (含硫化氢的井2000M) 范围内是否有居民住宅、学校、厂矿等环境敏感区域的说明, 提出相应的井控措施。

工程设计中应确定压井液类型、性能, 同时明确防喷器的压力等级, 并提出相应的井控及安全环保要求, 还要提示本井或邻井在生产和历次作业中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情况;工程设计中对作业过程中的灌注作业应做明确要求, 保证井下作业在一级井控的状态下进行施工。

2 井控设备为井控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 为了防止地层流体侵入井内, 总是使井筒内的钻井液静液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 这就是所谓对油气井的初级压力控制。但是在施工作业中, 常因各种因素的变化使油气井的压力控制遭到破坏而导致井喷。这时就需要依靠井控设备实施压井作业, 重新恢复对油气井的压力控制, 但有时井上设施严重损坏, 油气井失去压力控制, 这时就需要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对油气井进行抢救。因此, 井控设备是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技术的一整套专用设备。一套完整的井控设备应具有以下功用:

(1) 预防井喷。保持井筒内泥浆静液柱压力始终略大于地层压力, 防止井喷条件的形成。

(2) 及时出现溢流。对油气井进行监测, 以便尽早出现井喷预兆, 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3) 迅速控制井喷。溢流、井涌、井喷发生后, 迅速关井, 实施压井作业, 对油气井重新建立压力控制。

(4) 处理复杂情况。在油气井失控的情况下, 进行灭火抢险等处理作业。

显然, 井控设备是对油气井实施压力控制, 对事故进行预防、监测、控制、处理的关键手段;是实现安全作业的可靠保证;是井下施工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装备。

3 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是井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主要指在作业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 使用井控装备和工具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快速安全控制井口, 防止发生井涌、井喷、井喷失控和着火事故的发生。

做为井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业过程中的井控工作尤为重要, 据统计99%的井喷事故都发生在作业过程中, 为了确保作业过程中的井控工作, 我们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重点抓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基层队在施工前, 队长要组织向全体职工进行设计和井控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的交底, 组织开工前的检查, 对施工现场安装的井控装置、防喷工具、灌注装置进行自查自改, 合格后应报上级管理部门进行验收、检查现场安装的井控装置、压井液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以班组为主, 按应急计划进行演练, 做到及时发现溢流, 发出准确警报信号, 正确关井, 同时还要落实各岗位职责和干部24小时值班人员。二、三级单位要组织对本单位所有施工井进行开工验收, 检查施工现场井控制度的落实情况, 重点检查坐岗制度和防喷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 并监督整改, 并且对重点项目要驻井监控。

3.2 重点抓好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

作业队干部要监督检查各岗位井控职责的履行情况、井控设备的保养、使用情况、灌注装置的保养及压井液性能和储备情况、防喷演习的演习情况、井控台帐的填写情况。二、三级单位要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井控制度的落实情况, 施工设计中井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井控资料的填写情况, 并对重点井、重点工序井控工作要驻井监控。

3.3 重点抓好各种施工工序的井控工作

基层队要按照设计进行现场施工, 按照不同工况做好井控工作, 同时根据不同工况, 按照井控工求进行施工, 各岗位人员要根据井控要求熟练掌握井控技能, 明确职责, 掌握井控应知应会, 从而保证各种施工工序的井控工作顺利完成。

3.4 井喷失控的处理可以最小限度的减少损失, 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井喷失控是指井喷发生后, 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对任何作业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井喷问题, 我们首先都应有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应急措施主要包括三条:一是防火防爆。当井喷发生时要立即停止作业, 断电, 并设置警戒线, 在警戒线以内严禁一切火源。二是保护井口。迅速做好储水、供水工作, 尽快由四通向井口连续注水, 用消防水枪向井口喷出的油气和井口周围大量喷水, 防止着火和保护井口。三是做好人身防护。要测量井口周围及附近天然气、H2S和CO2的含量, 划分安全范围, 进行防烧伤、中毒、噪音伤害防护。在采取以上应急措施后, 要尽快着手清障, 利用原井口完好部分安装上新井口和地面压井、防喷、防喷管线, 创造条件尽快压井, 重建井内平衡。

3.5 做好防火、防硫化氢的安全措施

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 比空气重的密度为1.176、无色的有毒气体。当硫化氢浓度为10~20ppm为安全临界浓度值 (TLV) 即允许八小时暴露值, 我国标准为20 ppm, 超过该临界值施工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油气井中硫化氢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

(1) 热作用下, 石油有有机硫化物分解;

(2) 石油井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水中硫酸盐的高温还原;

(3) 下部地层中硫化氢气体上窜;

(4) 某些压井液、处理剂高温分解。因此, 在含硫化氢的井进行井下作业施工时, 应严格执行SY613T《含硫气井生产技术规定》标准, 防止硫化氢气体溢出地层, 最大限度地减少井内管材、工具和地面设备的损坏, 避免人身伤亡和环境污染。对可能存在含有H2S和CO2等有害气体的井, 在施工前要按有关规定配备监测仪器和正压呼吸器。

摘要:油、气井井喷是作业施工过程中的重大责任事故, 只要预防准备工作充分、措施得当、及时组织抢险加以控制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由于预防措施不当, 补救工作不及时, 往往会造成严重井喷或无控制井喷, 轻者可导致油、气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地层压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 重者可导致全井报废或对整个油、气田的严重破坏, 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如2003年震惊中外的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造成243人死亡, 4000多人中毒, 10万人连夜疏散, 直接经济损失6432.31万元。

篇3:浅谈勘探施工中小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1 “三边”工作的内容

地震勘探“三边”工作, 即“边勘查施工、边整理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2]。取全取准各种原始资料是“三边”工作的基础, 加强地质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是“三边”工作的核心, 及时调整修改设计是“三边”工作的手段, 按时保质提交地质报告是“三边”工作的目的。地震勘探“三边”工作是煤田地质工作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贯穿于勘查工作的全过程[3], 适用于不同的勘查阶段。

2实例分析

在地震勘探野外施工过程中, 将生产数据及时传回处理站, 由处理站监控并处理每天的资料, 解释人员及时对监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并将资料分析结果与野外技术负责人进行沟通。当发现采集参数不合理时, 及时补做试验调整采集参数, 当发现赋存地层有较大变化时, 配合野外技术人员及时调整设计, 以便对野外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1煤普查区

在某煤普查区地震勘探野外施工中, 设计仪器记录长3 s, 对D008线 (图1) 采集数据监控处理后, 发现D008线中段疑似有一大断层的显示 (图2) , 但从处理的时间剖面来看, 记录长度不够长, 使得该断层的显示不够清晰, 此时解释人员迅速搜集以往资料, 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认为此处为聊兰断层 (图1) 的显示, 断层落差大于3 000 m, 只是与以往资料中位置有些偏差。

为了更好地查明这个断层的位置, 解释人员建议将尚未施工的L230、L150、L110、L070线采集数据的记录长度调整为6 s, 处理剖面3.5 s以浅断层的显示均已非常清晰 (图3) , 从而更进一步验证了L230、L150线与D008线交点之间有大断层通过, 并查明了该断层的位置。“三边”工作以及施工参数的基数调整, 使得该区野外原始资料取得更全更准确, 为资料解释的精准度奠定了基础。

2.2地震概查区

2.2.1测线布置

某地震概查面积5 285 km2, 依据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以往地震勘探工作程度, 对概查区的找煤前景进行分区, 将概查区分为北区、南区和中部区, 重点工作区放在北区和南区, 北区和南区分别按照8 km×16 km和16 km×16 km的网度布设测线。由于中部区以往地震勘探程度较高, 所以对该地段的测线进行了删减。依据重力布格异常推断, 在DZ48线与DZ64线西北端之间有一个小凹陷, 推断可能有含煤地层存在, 故将DZ48、DZ64线向西北端进行延长。概查区设计地震测线布置如图4所示。

2.2.2 “三边”工作的调整

在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 对每条测线的监控资料均进行了及时分析, 同时又对连片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 对设计测线进行了适当调整 (图5) 。

(1) 依据对DZ128、DZ136、DZ144线时间剖面的分析, 发现概查区北部有一区块煤层埋深较浅。为更好地控制该区块, 在北部加密了联络线DL38 (图5) 。通过对DL38线的资料分析, 并在DL38与DZ136交点南侧沿DL38线约1.5 km处进行了钻探验证, 钻探深1 370 m处见二1煤, 厚3.24 m, 进一步证明了对该地段的煤层赋存较浅的预测是正确的。DZ128线时间剖面上煤层反射波的显示如图6 (a) 所示。

(2) 由于概查区面积较大, 专家建议对已能看出明显是老地层的地段适当减少地震工作量, 放在二1煤埋深1 300~1 500 m的区段进行适当加密控制, 因此, 在野外施工的过程中, 解释人员对DL32线监控处理资料进行了“三边”工作的同步研究。研究发现, DZ96线与DL32线交点附近为老地层, 因此, 对该处测线及时进行删减, 合理分配了工作量, 更好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DL32线时间剖面老地层反射波的显示如图6 (b) 所示。

(3) 在DZ48线西段施工中, “三边”工作发现该地段资料有赋存煤层的反射信息, 且煤层赋存埋深较浅, 因此, 在该地段增加了DZ37线, 并分别对DZ32、DZ64线的西段进行了延长 (图5) 。该地段位于地层隆起上的断陷内, 以往资料都认为此处无煤层赋存, 通过此次工作在该处发现了煤层的赋存信息, 且煤层埋深较浅。DZ48线时间剖面煤层反射波的显示如图6 (c) 所示。

在地震概查施工中, 通过“三边”工作的调整, 保证了施工的有效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得此次概查在找煤工作中成绩显著。

3结语

在地震施工中, 通过对“三边”工作的研究, 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使一些重要信息得到及时补救, 从而让原始资料取得更全、更准。在施工过程中, 通过综合研究及时调整设计测线, 不仅让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 而且保证了地震勘探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因此, 地震勘探施工中对“三边”工作的研究尤为重要。

摘要:在地震勘探工作中, 认真履行“边勘查施工、边整理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的“三边”工作制度非常必要。结合实例分析了“三边”工作的执行效果和重要性, 即时开展综合分析研究, 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和修改设计, 以正确指导野外施工。

关键词:地震勘探,“三边”工作,野外施工

参考文献

[1]付俊清, 孙治新, 袁燕.二维地震勘探在洛阳找煤中的应用与效果[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2, 9 (2) :200-204.

[2]李建华, 范中陈.浅谈野外地质“三边”工作[J].云南煤炭, 2006 (1) :22.

上一篇:《一个都不能少》拍摄纪实下一篇:游云南石林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