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的勘探报告

2024-05-03

锡矿的勘探报告(共8篇)

篇1:锡矿的勘探报告

XXXX市锡矿山地质环境勘探报告

编写单位:XXX勘探大队 项目负责人:XXX 报告编写人:XXX、陈XX 总工程师:XXX 大队长:陈XX 提交报告单位:XXX勘探大队 报告提交时间:200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一)工作目的任务(二)位置、交通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四)以往工作评述(五)本次工作情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1(一)区域地质(二)矿区地质

第三章 矿 床 特 征--------------1(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二)矿石质量特征(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第四章 水 文 地 质-------------2(一)水文地质概况(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四)矿区水文地质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六)供水(七)小结

第五章 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四)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第六章 储 量 计 算---------3 附图---------------------------4 附表---------------------------4

第一章 绪论(一)工作目的任务:

勘探目的:查明该矿山是否为锡矿,并勘查其生产地质条件。

勘探任务:对矿区进行地形地质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矿区的构造形态,含锡矿地层特征,可采矿产层的矿体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计算B+C+D级储量,最终目的任务就是为开采生产该矿产。(二)位置、交通:

勘查场地位于XXX市XX街道办事处XX居委会和XXX居委会辖区内。勘查范围南起XXX文化宫,北至锡矿山一中的狭长人口密集区,地理座标为东经,北纬。勘查区有XX公路经过,XX市区有XX铁路经过、通往各县、市的公路网密集,资江横贯市区,可航行150吨以上船只,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否处于地震活动区。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四)以往工作评述:

暂无勘探队伍对此矿区进行勘探工作。(五)本次工作情况:

我勘探队伍于2006年2月17日进场,对勘查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查工作,至3月17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收集了勘查范围及附近的区域地质,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气象水文资料;同时我们对包括勘查区及以外的与勘查区地质环境有关联的或有可能影响勘查区地质环境的范围进行了调查访问工作。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一)区域地质:

该区内断层不甚发育,亦无岩浆岩的影响,但含锡矿地层沿走向、倾向产状均有一定变化。

(二)矿区地质:

1.地层:矿区本部为单调而雄厚石灰岩,化石极少,不能断定其时代。

2.构造:矿区西北则有花岗岩大侵入体,东南二方有大断层经过而形成XX盆地与XX深谷。自XX至XXX中可见前寒武系变质岩、泥盆系灰岩、二叠系马平灰岩、玄武岩及三叠系个旧石灰岩和三叠系火把冲煤系。本区锡矿为原生锡石脉,产状为混合脉,生于个旧灰岩层之裂缝及层面中。3.岩浆活动:无岩浆活动。

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准地槽沉积及过渡型的构造形式与广泛的酸性岩浆活动是构成区内锡矿及金属矿床产生的地质背景;区内脉锡矿床以锡石--硫化物矿为主,其次为锡石--石英矿,其中以产于接触带的含锡矽卡岩--硫化物矿及其外围大理岩中的锡石--绿泥石--硫化物型的似层状及柱状矿体规模最大。第三章 矿 床 特 征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区内有大面积的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二)矿石质量特征:以原生锡矿为主,砂锡矿居次要地位,含锡品位高,锡石颗粒较细,含铅、钨等有用组份。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等。(三)矿石类型和品级:略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略(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花岗岩区或隐伏花岗岩区;

2、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云英岩、电英岩区;

3、流纹岩、花岗岩、花岗质斑岩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个别富锡地区的超基性岩、辉长岩;

4、重砂测量。因锡石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酸碱,在自然风化状态下相当稳定,因此常以重矿物产于水系沉积物的底部。从风化土层和水沟沉积物中取样,淘洗,看有否锡石或木锡存在。木锡是Sn4+的盐类水解,分凝出Sn(OH)4的溶胶和凝胶,脱水后而形成的,形似木头状物质;

5、硅化带、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

6、断裂破碎带、铁帽、巧克力土(含锡矽卡岩、大理岩风化而成的土壤);

7、富氟岩石及蚀变岩。锡易与氟形成络合物迁移,当锡沉淀后,氟就滞留在附近的岩石内。因此,氟、硼、锡、砷、锑、铜等异常可指示锡的成矿远景区,且可预测锡的储量的大小。

(六)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等。其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略)第四章 水 文 地 质(一)水文地质概况: 略(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略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略(四)矿区水文地质:略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略(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2.水质、水量及其评述。3.说明供水方案意见。(七)小结:

1.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特点。

2.对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进行评述。

3.对未来开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结合、矿坑水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还应说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围。4.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见。

5.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第五章 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矿体规模属特大型,形态简单、厚度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有矿化连续的似层状矿体。其勘探工程间距为:沿走向50-60(100-120);沿倾斜50-60(100-120)。主要采用的勘探手段为钻探探求、坑道检查(钻探探求)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全区共设置20个钻孔3000m,见矿也参考资源储量估算14个钻孔1480m。直孔每百米用氢氟酸测倾角一次,超差补测方位角。斜孔每50米用包良柯夫仪测倾角、方位角;每百米左右丈量钻距,超差及时消除。全部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大部分见矿钻孔全用水泥封孔,对两个钻孔封孔质量检查合格。在检查班报表及岩矿芯摆放,长度丈量正确基础上进行地质编录,岩矿芯采取率大于90%。所有钻孔均按六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其中15个为优质孔,6个为合格孔。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探槽、竖井、平测、测量均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直接测量,将测得的坐标展绘在实际材料图上,经验证其精度完全达到规范要求。坑道测量,利用导线确定近井点位置,进行坑道导线测量,坑道拐弯处顶板中间,采用经纬度仪测水平角及垂直角,钢尺丈量距离确定,其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四)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矿区地质测图精度为1:10000-1:50000,矿床地质图精度为1:1000-1:2000,测制方法略。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该矿床与硫化物共生,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中间梯度)网度为100X20cm,西段:2.7km2,东段:0.7km2,物理点1800个,使用WDJS-1接收机观测,WDFX-2型发电机供电。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ηs。质检量为总工作量3%,ηs的相对均方误差±1.63%。质量满足规范规程要求。(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采用光谱分析、全分析、单项分析、组合分析等样品的采样方法,其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K 值选择的依据略。

第六章 储 量 计 算(一)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1、最低可采厚度0.70米 2、最高可采灰份不大于 40%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采用高线法分块段分水平计算储量。其依据略。(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1、计算公式

Q=SxMxD/Cosa 式中:

Q一锡矿层储量(吨)

S一锡矿层平面面积(平方米)

a一锡矿层倾角(度)

D一容重(吨/米³)2、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1)各块段锡矿层平面面积(S)的确定

在储量计算图上利用几何公式法结合网格法直接计取。2)各块段锡矿层平均厚度(M)的确定。

各块段锡矿层厚度用相邻控矿工程见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或就近控矿工程的可采厚度。

3)锡矿层倾角(a)的确定

对不同的块段,采用图中等高线段距与等高距的反正切的函数求 得,即坡度尺法求得不同块段的角度。4)各块段锡矿层容重(D)各块段容重用前人分析结果的平均值1.2吨/米³

(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圈定矿脉时,在单工程中,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圈起,但矿脉或块段平均品位必须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当矿脉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且品位大于工业品位时,用米百分值圈定矿。

(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根据《锡矿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要求;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的井田,各级储量圈定原则,将矿区内及相邻井田最低控矿工程以上的块段定为B级(但与风化带直接接触的块段为C级)由B级外推至950水平以上块段为C级,其余块段为D级,具体划分见储量计算图;块段的划分东西以井田边界、勘探线为界,上下以开采中段(垂高50米)、风化带界限为界,并按不同的储量级别划分块段,具体划分见储量计算图(六)储量计算结果:(略)。(七)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略)。

(八)伴生组分和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九)有关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略)。

地质勘探成果的总评述:对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一)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 略(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三)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四)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的建议。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探矿工程或钻孔分布位置)3.矿区实际材料图; 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较矿区地形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5.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6.采样平面图;

7.含矿地层或矿层对比图;

8.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9.矿体(层)纵剖面图;

10.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储量计算投影图(水平投影或垂直纵向投影);12.钻孔柱状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控制矿体(层)边界的钻孔,在内容上应包括水文地质 及测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有重要意义的);14.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的范围应能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附区域水文地质剖面 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5.矿区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6.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7.矿井(坑道)水文地质图和素描图; 18.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9.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20.地下水动态观测与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21.矿床充水因素纲要图; 22.坑道涌水量计算图;

23.矿区主要含水层水压线图;

24.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或埋藏深度图; 25.地下水化学类型或离子分布图。附表:

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及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2.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以及封孔情况一览表;

3.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包括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

4.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

5.储量计算的各种表格,包括:(1)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等。(2)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3)储量计算综合表。

6.水文地质的附表:(1)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2)钻孔(漏)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包括止水质量检查);(3)钻孔漏水和遇溶洞情况一览表;(4)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观测及气象资料综合表;(5)溶洞发育、分布情况统计表;(6)风化带、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7)水质分析成果表;(8)坑道涌水量计算表;(9)岩(土)样试验成果表,(10)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篇2:锡矿的勘探报告

联盛集团有限公司:

我矿由于地质构造影响,在采掘过程中时有氧化带、陷落柱出现,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对采掘规划造成很大影响,为了便于长远规划,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现迫切需要对我矿剩余井田范围内的陷落氧化情况进行探明,以便掌握其内在的陷落氧化范围,从而合理为07年及以后的采掘作业符合井下实际规划。据咨询有关地质部门要探明我矿剩余井田面积及拟整合范围,须采用地震与电化相结合的物探方法,具体价格在每平方公里40~50万元,希公司领导给予及时批复指示为盼!

急!急!急!

特此报告

柳林县陈家湾乡煤矿

篇3:锡矿的勘探报告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图件,地质报告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作为地质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单独编写。只有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且投入了较多的专门水文地质工作量或为了某个专门目的单独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 才单独编制矿区水文地质报告。编制水文地质报告时, 一般是先检查整理原始资料, 再在综合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各种图件、表格, 最后编写文字说明书。

1 矿区水文地质图件

水文地质图件反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主要取决于编图的目的、矿床 (井) 水文地质类型、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以及水文地质资料的积累程度, 并与水文地质勘探阶段相适应。

1.1 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全面反映煤矿区基本水文地质特征的图件, 是在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这种图件可分为区域、矿区和井田 (矿井) 三种基本类型。图件比例尺按不同工作阶段的要求而定。普查阶段通常采用1∶50000~125000或1∶10000;详查阶段采用1∶25 000~1∶10 000或1∶5 000;精查阶段采用1∶10000~1∶5000;矿井生产阶段采用1∶10000~12000。

综合水文地质图主要反映的水文地质内容还有以下几方面:其一, 含水层 (组) 和隔水层 (组) 的层位、分布、厚度、水位特征、富水性及富水部位、地下水类型等。其二, 断裂构造特征。如断层的性质、充填胶结情况及断层的导水性等。其中断层的导水性可分为导水的、弱导水的和不导水的三种类型。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在图上加以区别。其三, 地表水体 (如湖泊、河流、沼泽、水库等) 及水文观测站;控制性水点。其四, 溶洞、暗河、滑坡、塌陷及积水情况等。其五, 地下水水质类型及主要水化学成分, 矿化度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可表示的内容很多, 编图时应视图件比例尺和要求取舍, 原则上既要求反映尽可能多的内容, 又不能使图面负担过重。

1.2 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图件。内容包括:含水层岩性、厚度、埋深、岩溶裂隙发育深度及其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水文地质孔、观测孔的位置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地表水体及水位;主要井巷位置等。

1.3 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记录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综合图件, 有些矿区称之为实际材料图, 它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制订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反映的主要内容有:其一, 井下各种类型的涌 (突) 水点, 涌 (突) 水点应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 (水压) 、水温、水质和出水特征。其二, 老空、废弃井巷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其三, 矿井涌水的流动路线及涌水量观测站的位置等。

1.4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按矿区的具体情况, 应绘制以下几种曲线:其一, 矿井涌水量、降雨量、地下水位历时曲线图。其二, 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位或流量关系曲线图。其三, 矿井涌水量与开采深度关系曲线图。其四, 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等。

在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编制, 其比例尺随工作阶段的进展而增大, 内容亦随之不断地做相应补充和丰富。在矿井生产阶段, 还要求编制矿井充水性图和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2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

2.1 序言

主要介绍矿区的位置、交通、地形、气候条件、地表水系及流域划分、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方法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2.2 区域地质条件

主要叙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发育等内容。地层应按由老到新的顺序, 介绍各个时代地层的岩性、分布、产状和结构特征, 还应介绍第四纪地质的特点。在介绍地层时, 应注意从研究含水介质的空间特征出发, 阐述不同岩层的成分 (包括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结构、成因类型、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类型、风化程度、空隙的发育情况等, 从而为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提供地质依据。此外, 对煤层也应加以重点论述。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是分析矿井充水条件及确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基础, 应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移、水质、水量等各个方面全面论述其区域性特征。

2.4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 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以及其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富水性、水位或水压、水质, 各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体之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第二, 构造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带的导水性, 岩溶陷落柱的分布、规模及导水性, 封闭不良钻孔的位置及贯穿层位, 已开采地区的冒落裂隙带及其高度、采动矿压对煤层底板及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等。第三, 预计矿井涌水量时采用的边界条件、计算方法、数学模型和计算参数、预计结果及其评价。第四, 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说明其划分依据。必要时, 还应对矿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做出初步评价, 指出解决矿区供水水源的方向和途径, 简要论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并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做出评价。

3 结语

本文对矿区主要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条件作出简要结论, 提出对矿井防治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指出尚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 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篇4:勘探员马盛的死亡报告

探知者调查了孵生所关于勘探员马盛的档案,发现马盛在出生时,孵生所发生了“原因不明”的异常,导致马盛的脸部约有21%被损毁,从他的右眼直到右脸颊有一道大大的疤痕。一般情况下,此种有缺陷的新生儿并不能被赋予核心,甚至会被注销生命。但根据资料记录,四号钛环管理员阿奎罗拉竟指示保留马盛的生命,并赋予其技术工种核心。

“我们并不知道他以后有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无法剥夺他成长的权利。”这是资料记录的四号钛环管理员阿奎罗拉的原话。

总之,拥有缺陷的马盛幸运地没有被注销生命,并且在钛环四号被当做技术工种正常培养。

探知者又调查了马盛所有在技术工种培养处的成长记录,发现他在同型号基因序列的技术工人中,属于综合评价偏低的一个。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他的社交关系几乎为零。

似乎所有的人——无论是属于哪个阶级的基因序列,都没有人看得起他,也没有人愿意接近他。在培养所所有的影像资料中,马盛总是形单影只,显得很孤独,最后探知者惊讶地发现这种孤独贯穿了他的整个成长期。

成长期结束之后,马盛的考核成绩勉强合格,而当时四号钛环的产能正在下降,因此马盛幸运地被分配到了采集公司,成为了监管人格塔的勘探员。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情况对于马盛来说并没有什么好转。在事故发生后,探知者申请四号钛环管理员阿奎罗拉利用钛环核心读取了监管人格塔核心的记忆模块。在他的记忆资料中,我们发现马盛进入采集公司小队后的过往里,包括格塔在内的所有小队成员,都一直不喜欢马盛,他们远离他,经常让他干最为肮脏和辛苦的活,给他打的考核分数最低,在小队中所得到的资源分配也是最少的。

有记录显示,马盛在进入采集公司后曾申请过细胞手术,以修复他的面部损毁,但因为其基因等级比较低,并且他的资源配额无法支付高昂的细胞修复费用,所以医疗部一直没有回应他的申请。

同时我们也发现,马盛也在努力尝试着社交上的突破,他曾主动接近小队的其他成员。有一次监管人见到他壮着胆子主动与一名叫做拉娜的女性检测员搭讪,结果拉娜当时被吓坏了,尖声叫着躲开了他。在那之后,她每次还未等马盛接近就皱着眉头走得远远的。对此,探知者从监管人格塔的记忆模块中感受到了蔑视和嘲笑的情绪,小队的其他成员也对马盛冷嘲热讽。从此以后,马盛就显得更加孤独和畏缩了。

探知者将监管人格塔的记忆资料快进到事发当天,监管人格塔小队被采集公司委派到六十三号矿星执行例行巡检任务。

监管人格塔的记忆模块清楚地记录着当天发生的事。

早上他们一行五个人搭乘PX-7号勘探船从四号钛环主星飞抵六十三号矿星的星港,随后使用地矿车在矿星上巡检矿能设备的运行状况。

在巡查一处采集基地的时候,他们发现位于采集基地下方的光能转换设备发生了故障,泄漏的能量冲出了基地下方的一处缺口,在通往基地的廊桥下肆虐。

要修理这样的故障,必须先将光能转换设备关闭,但是设备开关在基地内,要到基地内就必须经过廊桥。

看着廊桥下方肆虐的能量流,探知者感受到了记忆模块中监管人格塔的犹豫。的确,如果在经过廊桥的时候,下方的能量爆发,他们就会被烧成灰烬。

监管人格塔很清楚他们只有回星港装备空载机来进入基地,但是这样一来,光能转换设备很有可能在这期间彻底损坏,他们就会损失掉一个采集基地,那样他们的任务指标就无法完成。

“让我试试!”正当监管人格塔无奈地下达了返回星港的指令时,有人大声喊道。

监管人格塔的记忆画面一转,发现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马盛。马盛也不等监管人格塔回话,就迈开步伐走向廊桥。

监管人格塔记忆模块中的情绪满是震惊,探知者也感到非常意外。在马盛的往昔岁月中,他一直都是畏畏缩缩一副胆小的模样,怎么突然之间就变得如此英勇?看到马盛这副样子,连管理员阿奎罗拉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不等监管人格塔及其他人反应过来,马盛就已经走到了廊桥的三分之一处,廊桥下基地缺口处喷射着骇人的能量流,而廊桥也在不停晃动,这副情景就连监管人格塔都感到畏惧。

“马盛,你在干什么?!”监管人格塔喊道。

突然,采集基地一阵剧烈晃动,马盛脚下一个趔趄,然后趴倒在廊桥上。

“快回来!”监管人格塔急忙大声喊,探知者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情绪。如果一个带有核心的小队队员出了什么意外,监管人格塔要承担比失去采集基地更大的责任。

马盛趴在廊桥上回过头,此时,所有的人都站在廊桥的这一头紧紧盯着他。在监管人格塔的记忆模块中,探知者看到马盛虽然在微微哆嗦着,但他的眼里充满了惊奇和莫名的兴奋。

“我能行!”马盛大声喊道,然后双手撑地,慢慢爬了起来。

小隊成员一阵喧闹。

马盛又回过头,探知者发现他眼里看到的是检测员拉娜夹杂着担忧和欣赏的表情。

“我可以!”马盛牵动着他损毁的右脸难看地笑了笑,又喊了一声,然后像是受到鼓舞一般朝桥中央大步迈去。

廊桥不停晃动,桥下的能量流越发沸腾了,马盛扶着栏杆走得歪歪扭扭,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朝前走着。

监管人格塔和小队其他成员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廊桥的这一头看着马盛一步步接近采集基地。

但就在马盛快要接近的时候,探知者看到星空中那颗燃烧的原点恒星闪耀出一道璀璨的光带,瞬间越过了我们的七道钛环,消失在黑黝深邃的宇宙中。

那是有记录的一次原点的小规模爆发,矿星在爆发的能量扫过之后发生了震动,随后廊桥下的光能转换设备也掀起了璀璨的能量流,轰隆一声从基地的缺口轰向了整个廊桥。

监管人和其他的小队成员看到马盛的身影笼罩在明亮的光能之中,随后,他们被耀眼的光芒晃得闭上了眼睛,记忆模块中瞬间只有一片刺目的漆黑。

等监管员格塔重新睁开眼的时候,眼前只有被融成了流体的廊桥。

管理员阿奎罗拉在读取完监管人格塔的记忆模块之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探知者,也许马盛不愿带着他的缺陷在平庸和嘲笑中生存下去,他就算是毁灭,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也想要得到属于他自己的辉煌时刻。

管理员阿奎罗拉的说法很奇怪,因为这并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考量。马盛的这种行为,更像是那颗遥远银河系星球上的物种的所为,但那个地域是零号核心禁止管理员基因序列以下的民众接触的。

因为马盛的身体和核心都熔解在了能量流之中,所以探知者无法真正探知马盛当时的想法,也无法解释马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冒险行为。于是,探知者永远也不会知道马盛那么做的意义何在。

【责任编辑:刘维佳】

篇5:锡矿的勘探报告

关键词:复杂锡金属,锡石,赋存状态,工艺矿物学,选冶工艺,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

云南个旧锡矿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一直采用重力选矿工艺。但目前所面临的资源大多是贫、细、杂的赋存状态形式存在,采用传统的锡选矿工艺不能很好回收利用。因此查清楚此类资源锡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物组成,嵌布粒度特征,锡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等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为确定合理的锡石选矿工艺流程,找出锡石选矿回收率低的原因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 矿石特征研究

1.1 化学多元素分析及粒度组成

矿石化学元素多项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中看出,可供回收的元素为锡、铁,其中伴生元素二氧化硅、氧化钙的含量较高,其他元素含量较低。

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矿样中的锡金属主要富集在+0.3mm级别中,形成产率越大金属率越大规律;随粒级逐渐变细,产率和金属率逐渐降低。通过破碎分级可以实现入选物料的初步富集。

1.2 矿物组成

显微镜下鉴定结果表明,该矿样中主要回收对象是锡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主要是锡石、水锡石,其中锡石占矿物总量的0.10%,水锡石微量。铁矿物是综合回收利用的对象,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主要有磁铁矿(26.81%)、赤褐铁矿(12.99%)、菱铁矿(5.22%)等氧化铁矿物,需要排除或降低的组分是SiO2、Al2O3、CaO、CaF2 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萤石、云母、伊利石、高岭石、锌尖晶石、辉石、阳起石等伴生矿物,占整个矿物量的47.75%。非金属矿物与锡石、氧化铁矿物的比重差异较大,采用重选易于分离,有利益有价金属的回收。

1.3 矿石的主要结构构造

矿石中的构造比较复杂,构造形式多种多样,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无定项地均匀分布在磁铁矿中呈致密状的块状构造;锡石呈散星状分布于磁铁矿、脉石矿物中的浸染状构造;磁铁矿和非金属矿物相间呈条带分布的条带状构造;锡石及非金属矿物呈脉状或细脉状穿插磁铁矿的脉状构造。

矿物中的磁铁矿、锡石大多呈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产出。极细小的锡石嵌布于磁铁矿、非金属中的嵌镶结构;赤褐铁矿交代磁铁矿形成各种复杂的交代关系。

2 锡的赋存状态研究

2.1 锡物相

原矿中锡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原矿中的锡主要以锡石锡的形式赋存,其分布率占87.61%,这是供选矿回收的最大理论回收率;还有12.39%的锡以酸溶锡的形式赋存,这部分锡目前选矿工艺不可回收。

2.2 锡石的单体解离度

矿石中锡石的单体解离情况见表3。

表3结果表明,在+0.15mm粒级都未见锡石单体,总样中单体连生体仅占17.37%,在可选级别(0.019mm)以上中的单体解离度也不高,这充分表明锡石单体解离度差,锡石的结晶粒度细。锡石单体解离度中所显示出的锡金属量,是出露矿石表面显微镜下可见锡石,选矿工艺流程应该回收的锡金属,还有79.79%锡金属率呈细粒、微细粒、分散态包裹在其他矿物中。由此说明该矿样中可供选矿回收的锡石金属量少。仅采用单一的选矿工艺流程是不能将锡金属全部回收到的。

2.3 锡在主要矿物中的金属分布

为进一步了解锡在主要矿物中的金属分布情况,进行了单矿物化学分析,锡在矿样中的分布状态、测定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看出,只有19.26%的锡分布在锡石锡中还有78.06%的锡金属分布在矿样中的主量矿物磁铁矿、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中,这一分布状态是制约锡金属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有用矿物嵌布特征

锡石化学式SnO2,理论含Sn78.60%,O21.4%。矿样中的锡石经扫描镜EDAXPHOE:X能谱仪分析含Sn65.16%,O27.87%,锡石主要以自形、半自形晶体结构、不等粒结构、镶嵌结构产出。呈单体产出的锡石主要为不规则粒状,棱角状,长柱状,短柱状形态产出(图1),其颜色为黑褐色,浅褐色,红褐色,金刚光泽,硬度6~7,比重7.0。它以矿样中主量矿物共生关系更加密切,结合形式多种多样,见图(2、3、4)。

磁铁矿化学式Fe3O4,理论含Fe72.36%,O27.64%。矿样中的纯净磁铁矿经扫描镜EDAXPHOE:X能谱仪分析含Fe71.26%,O21.25%,比较接近理论值;对生产高品位铁精矿没有太大影响;磁铁矿呈单体产出时主要为不规则粒状、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形态产出,其颜色为铁黑色,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有的矿物表面覆盖褐铁矿的褐色薄膜,个别还有假象赤铁矿特征,硬度5.5~6.5,比重5.1。磁铁矿作为主要回收铁矿资源,又是主要含锡铁矿物,若不可能将与磁铁矿密切共生的锡排除,使其含量降至为高炉炼铁所能接受的低限,则该铁矿资源也就无法利用,同时锡矿也会由于它们之间的密切共生,回收率太低而弃置,因此查清磁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找一种从磁铁矿中除去锡以生产合格铁精矿,同时又能得到适合与锡冶金要求的富锡物料的选冶联合工艺。

通过图1~4可以把锡石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分为几种类型:锡石与金属矿物、脉石矿物毗连生;锡石呈细粒、微细粒嵌布在金属矿物、脉石矿物中;锡石呈微细粒被金属矿物、脉石包裹、半包裹;细粒锡石沿金属、脉石裂隙充填;这种密切的共生关系是锡石难全部回收的重要因素。

3 锡的分布形式

以锡石形式并出露矿石表面锡只占17.37%,还有79.79%的锡金属是呈半包裹、包裹状态在其他矿物中,其中磁铁矿中分布有43.70%,褐铁矿中分布有11.73%,脉石中分布有22.63%的锡金属。采用高倍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可知,分布在磁铁矿、褐铁矿及脉石中的锡主要以微细粒锡石、吸附离子(图5)和类质同像(图6)的形式存在;工艺矿物学中把这三种形式统称为分散态锡,这部份锡金属用目前选矿技术是不能完全回收的。

从图5、6可知,锡金属主要呈包裹体形式赋存的状态主要以微细粒包裹、吸附离子、类质同象分布于矿物中,这部份锡通过选矿方法是不可回收的,可采用冶金技术加以回收。

4 结 语

(1)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样中的锡赋存形式复杂多样,属难选矿物。

(2)影响该矿样中锡选矿回收率低的工艺矿物学因素有三个,是锡品位低,纯净锡石含锡量与理论值相差大;二是锡的赋存形式,出露矿石表面锡石锡单体解离差,可供选矿回收的锡石矿物少,大多以分散态锡的形式赋存;三是锡石的结晶粒度形式,呈独立矿物锡石的结晶粒度微细,被其他矿物包裹,锡石与磁铁矿、赤褐铁矿、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密切,有的锡石晶体呈雏晶状通过细磨后进入尾矿,影响选矿回收率。

篇6:湖南省锡矿山锑矿床的成因探讨

关键词:湖南;锡矿山;锑矿;成矿

1. 引言

锡矿山型锑矿属于超大型的锑矿床,因此对其矿山地质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成为锑矿床的重要课题。李关清认为,锡矿山型锑矿床是一种距离岩浆岩比较远的低温热液矿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沉积改造、热卤水成矿、深源岩浆热液等观点不断出现。依据所含矿物及其组合的不同,矿石可以分为石英、萤石、重晶石以及石英方解石等四种类型。其中,辉锑矿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成分为形晶粒,颜色为浅灰色。石英则指的是早期硅化形成并能够与辉锑矿共生的一种石英,其主要以梳状、半粒状以及桩状等形式分布于裂隙或者晶洞的边缘。方解石具有较多的类型,如辉锑矿与白色不透明块状构成的致密块状的矿石,或者与不透明粒状构成的“花砂”,很多则是以无色透明的菱面体状态存在于晶洞中。

2. 矿床地质简述

锡矿山锑矿床多数在上元古界的冷家溪群-上元生界的石炭系中赋存,仅有两处存在于燕山期的花岗岩体中。具体工业矿床则主要在板溪群、冷家溪群以及泥盆系中赋存。具体来说,锡矿山型锑矿床的控矿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板溪群和冷家溪群地层中的主要物质为富含火山物质的板岩和砂岩,已经探明的锑矿储量分别占据湖南省锑矿总储量的69.24%和30.76%;第二,在泥盆系中赋存的矿床主要为泥灰岩、石灰岩和夹页岩;第三,新华夏系控矿结构不仅能够对锑矿带的展布加以控制,还能与北西向及东西向构造予以复合,从而对矿田、矿体及矿床的形态进行控制。

其中,矿床的形态主要可以分为层状和层状充填交代型矿床两种类型,其围岩为上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这种类型矿床的矿石主要是辉锑矿为主,并伴生有少量的自然金、黄铁矿等矿物,成分比较简单,其矿石的类型主要分为方解石-辉锑矿、石英-辉锑矿等。而脉状冲天型矿床的围岩为板溪群、冷家溪群、下古生界碎屑岩等,该种类型的矿床矿物除了辉锑矿之外,还有白钨矿、黑钨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以及辰砂、毒砂等物质,矿物成分十分复杂,其矿物组合可以分为金锑-石英脉、金锑钨-石英脉等类型。矿床类型不同,其围岩蚀变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3. 我国锑矿分布规律

3.1地理位置分布

当前,已经探明储量的大中型及超大型的锑矿床集中分布于湘、桂、滇、黔、甘五省,占据全国探明数量的七成以上。

3.2大地构造关系

锑矿通常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地中海构造成矿带以及中亚天山构成成矿带等地区。我国锑矿则在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的分布较为集中,其中湘、桂、滇、贵等省区的部分大型矿床均分布于环太平洋构成成矿带的西岸,以广西大厂锡铅锌锑矿田和湖南锡矿山锑矿田比较闻名。

3.3地层分布

就目前而言,已经发现的锡矿山型锑矿田可以分为四大矿床,分别为:飞水岩、童家院、老矿山和物华等矿床。具体来说则可以概括为三大主要的成矿中心,分别为飞水岩(有飞水岩矿床和物华矿床构成)成矿中心、童家院成矿中心和老矿山成矿中心,三者具有等距性的分布规律。

4.锡矿山锑矿矿床成因

4.1地质背景

湖南省锡矿山锑矿田位于湘中盆地北部,属于向南北两端倾伏的短轴背斜,具体轴向北东300,长度约为九公里,宽度约为三公里。其背斜核部主要由锡矿山组合上泥盆统佘田桥组构成,大犷阶及下石炭统岩关阶分布于其周围。短轴背斜核部则被西部断层切割成为两部分,其中西部下降,仅仅东部背斜核部露出。就目前而言,已经探明的矿床都在短轴背斜的东半部赋存。

4.2含(赋)矿岩系

锡矿山锑矿床的含矿岩系主要由上泥盆统佘田桥构成,厚度达三百多米。依据古生物组合及岩性特性,从下到上可以分为四个岩性段:分别为砂岩段,厚度约为45米;灰岩段,厚度约为227米;砂岩灰岩段,厚度约为38米;泥灰岩段,厚度约为30米。其中,砂岩灰岩段为该矿床的含矿层。

4.3含矿层

含矿层主要是由石英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纹层状粉砂岩、生物灰岩、泥质粉砂岩以及比较少量的砂质泥岩等物质组成,其中主要以粉砂岩为主。整个含矿层的厚度为38米,粉砂岩的厚度则为24米,占据含矿层总体厚度的六成以上。而锑矿则主要在含矿层的上部和中部的石英粉砂岩中赋存,泥岩和灰岩是不含矿的。在粉砂岩中含锑量主要在0.04%-0.45%之间,平均为0.17%。而泥灰岩与页状灰岩层中锑的含量则比较低,石英粉砂岩中锑的含量更是与其厚度没有关联。

5.结语

经过对锡矿山型锑矿床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其具有非常复杂的成矿条件,且具有多源头、多阶段的成矿特征。然而在各个成矿阶段中,其矿质和介质存在较大差异,有着主次之分。因此,在锡矿山型锑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时,应该以主要成矿阶段矿质的主要来源作为判别标准,次要成分则可以放到成矿机理中去分析。这样一来,每个矿床的成因从名称上能够辨别出控矿的主要因素,提高了找矿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凤彬,常亮,蔡明海,刘孙泱,张诗启,陈艳,彭振安,徐明.湘东北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研究[J].矿床地质,2010(03):67-69.

[2]刘义茂,杨东生,杨小强,庞保成.华南沉积岩系Hg、Sb丰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03):51-52.

[3]张东亮,彭建堂,符亚洲,彭光雄.湖南香花鋪钨矿床含钙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岩石学报,2012(01):23-24.

篇7:略论花岗岩地区锡矿找矿方法

花岗岩发育地区地形条件复杂, 通行不便, 植被较发育, 地面地质工作困难, 而且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 而采用遥感技术 (遥感找矿法) 可以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花岗岩地区与锡矿有关的矿化蚀变、与脉状锡矿体关系密切的断裂构造、花岗斑岩脉等, 都可以通过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技术有效地提取出来, 从而大量增加了地质信息。笔者以中国南岭成矿带花山地区为例, 探讨了花岗岩地区利用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技术预测锡矿找矿远景区的方法。

1 遥感找矿信息与地物波谱分析

1.1 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地质基础对山地地区典型锡矿田 (区) 地质特征、成控矿特点分析可知:

锡矿床以构造蚀变岩型、接触带矽卡岩型和残留顶盖矽卡岩型最具找矿前景, 其次是石英斑岩脉型。区内蚀变以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硫化物化、钾化、硅化为主, 次为萤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 其中与锡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黄铁矿化。因此, 本区各类型锡矿床的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地质基础为:

1.1.1 接触带矽卡岩型和残留顶盖矽卡岩型锡 (铅锌) 矿床。

主要提取矽卡岩化蚀变信息, 在地表多数矽卡岩常风化成为铁帽, 其波谱特征与花岗岩和灰岩等其它沉积岩有较明显的区别。

1.1.2 构造蚀变岩型锡矿床。

主要提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硫化物化、钾化、硅化等蚀变信息, 结合进行断裂构造信息提取。锡矿体往往明显地受断裂控制。

1.1.3 石英斑岩型锡矿床。

由于石英斑岩脉在地貌上一般呈比较明显的线 (带) 状正地形, 而且, 石英斑岩本身也受一定的断裂构造控制。所以, 对此类矿床重点进行线状影像信息提取。这是遥感信息的优势所在。

1.2 典型地物波谱特征分析为了研究花岗岩地区锡多金属矿化

及有关围岩、蚀变岩 (矿) 石的光谱特性, 分别在多个山区等已知锡多金属矿区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矿化蚀变标本, 利用IRIS型波谱测试仪进行了反射波谱测试。绘制典型岩、矿石样本波谱曲线图。由波谱曲线图看出, 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铁帽、灰岩具有大致相同的波谱特征, 处于低反射率区, 曲线平滑;沉积的中细粒砂岩处于中反射率区, 在TM1和TM7有小幅吸收谷;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以及岩体内部的矽卡岩、云英岩化花岗岩处于高反射率区, 且在TM1和TM7有较深的吸收谷。

分析表明, 本区主要找矿标志铁帽、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等蚀变与地层、岩浆岩等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射率差异, 也具有较明显的波谱特性, 具备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物质基础和理论条件。

2 断裂构造信息提取与解译

2.1 断裂构造信息提取技术方法断裂构造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

包括空间卷积变换、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HIS变换、人机交互式解译等技术方法。

2.2 断裂构造解译结果通过线状影像增强处理和人机交互式解译, 新增断裂1355条。

特别是花山岩体内部断裂极其发育, 近EW向、近SN向 (NNE向) 、NE向、NW向都有发育, 既有规模较大的NE向、NW向和近SN向断裂, 也有近EW向、近SN向和NE向的断裂密集带。断裂的形成时代应该与岩体的形成时代相同或较晚, 因此, 一般认为, 岩体内断裂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 这与南岭地区锡多金属主要成矿期是一致的。

3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3.1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法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重点是:

矽卡岩化、铁帽 (褐铁矿化) 、云英岩化等。研究认为采用矿化蚀变信息增强处理 (比值方案选取)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主成分析) 、光谱角分类等技术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理想。

3.1.1比值增强处理根据以上地物波谱特征分析, 考虑到消除照度和阴影等因素对信息提取的影响, 采用比值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又由于矿物岩石蚀变一般在TM5有较高的反射率, 而一些干扰信息如植被在TM4有较小的反射率, 水体或含水分较高的粘土等在TM1有较高的反射率。所以, 在设计比值时一般将TM5作分子, 其它TM波段作分母。优选4个增强弱矿化蚀变信息的比值 (TM5/TM1、TM5/TM4、TM5/TM7、TM7/TM1) , 这些比值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某种或几种蚀变信息, 压抑某些干扰信息。如TM5/TM1增强富铁类岩石, 对铁帽反应敏感, 有助于提取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磁铁矿化等信息;TM5/TM4增强富铁和富二氧化硅岩类 (两者在0.85μm处有吸收带) , 有助于提取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信息;TM5/TM7增强与粘土化有关的矿化蚀变信息。有助于提取云英岩化、磁铁矿化、电气石化、矽卡岩化蚀变信息;TM7/TM1增强氧化铁帽信息, 有助于提取铁帽。

3.1.2主成分分析选择上述4个比值经过主成分分析, 可以得到4个主分量 (PC1、PC2、PC3、PC4) 。选择集中了主要信息量的PC1、PC2、PC3合成彩色图像, 比原始图像的KL变换结果更好地显示弱信息。

3.1.3光谱角分类法采用光谱角分类法是对岩石进行波谱形态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将光谱数据视为多维空间的矢量, 利用解析方法计算像元光谱与光谱数据库光谱或像元训练光谱之间矢量的夹角, 根据夹角的大小来确定光谱间的相似程度, 以达到识别地物的目的。由于光谱角对增益不敏感, 因此, 能够减弱因地形和照度引起的增益变化。

以上述合成彩色图像作为分类依据, 训练各类异常的光谱样区, 取其在各对应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值建立3维空间的矢量样本模型, 计算各像元在3个波段的灰度值数据矢量与样本模型之间的夹角, 根据夹角的大小确定光谱间的相似程度, 夹角越小, 相似程度越高;反之亦然。矢量夹角 (θ) 通过矢量间相似系数 (即矢量夹角的余弦cosθ) 计算获得。通过分析给定像元与样本模型之间光谱相似程度量值, 或设定光谱角度阈值, 试验认为本区取值0.05可较好地区分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与非矿化蚀变遥感异常。

分类后处理, 包括过滤 (SIEVE) 处理, 最小阀值为2;膨胀 (CLUMP) 处理, 窗口尺寸采用3×3。光谱角分类能快速客观全面地反映遥感异常的光谱分布, 但不能识别“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 有可能漏画或多画遥感异常;异常图斑细碎。需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改。

3.2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与评价

分类后的遥感异常图, 按照其分布的位置与花岗岩体的关系, 分为3种类型:即分布于岩体内的遥感异常, 有21处;分布于接触带的遥感异常, 有7处;分布于岩体外围的遥感异常, 有11处。按照遥感异常所代表的矿化蚀变类型, 可以分为矽卡岩化遥感异常、云英岩化等蚀变遥感异常、粘土化遥感异常以及铁帽等4类。

各类型异常约39处。经过野外调查以及相关地质找矿单位的已知矿产资料查证, 已知矿化地段15处。将已见矿的遥感异常的处数除以遥感异常的总处数, 再乘以100%, 初步计算出了遥感异常分布区的见矿率评价指标为:到本项目野外工作结束时为止, 遥感异常的总见矿率为38.4%;分布于花岗岩体内的遥感异常见矿率为47.5%;分布于花岗岩体接触带的遥感异常的见矿率为43.0%;分布于岩体外围的遥感异常的见矿率为18.2%。从岩体内部到远离岩体, 遥感异常的见矿率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锡矿最有利的找矿地段在岩体内部, 其次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从目前遥感异常的总见矿率仅为38.4%可知, 本区锡矿找矿的前景还很大。

4遥感成矿远景预测

4.1预测方法及预测图编制

遥感找矿预测的基本方法是以遥感异常为主, 辅以多源信息 (多专题信息) 叠加综合分析法。主要专题图层及叠加顺序为:地理信息图层、地层岩浆岩解译图层、地质构造解译图层、化探异常图层、遥感异常图层、已知矿点图层。最后, 在上述叠合图上综合分析, 圈定遥感找矿远景区, 根据遥感异常的类型和预测依据划分远景区的类型和级别。

4.2预测结果及结论

本区共划分了23个遥感找矿远景区, 其中Ⅰ级遥感异常远景区10个;Ⅱ级遥感异常远景区4个;Ⅲ级遥感异常远景区9个。

5结束语

篇8:略论花岗岩地区锡矿找矿方法

关键词:遥感找矿信息信息提取断裂构造信息

0引言

花岗岩发育地区地形条件复杂,通行不便,植被较发育,地面地质工作困难,而且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采用遥感技术(遥感找矿法)可以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花岗岩地区与锡矿有关的矿化蚀变、与脉状锡矿体关系密切的断裂构造、花岗斑岩脉等,都可以通过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技术有效地提取出来,从而大量增加了地质信息。笔者以中国南岭成矿带花山地区为例,探讨了花岗岩地区利用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技术预测锡矿找矿远景区的方法。

1遥感找矿信息与地物波谱分析

1.1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地质基础对山地地区典型锡矿田(区)地质特征、成控矿特点分析可知:锡矿床以构造蚀变岩型、接触带矽卡岩型和残留顶盖矽卡岩型最具找矿前景,其次是石英斑岩脉型。区内蚀变以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硫化物化、钾化、硅化为主,次为萤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其中与锡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黄铁矿化。因此,本区各类型锡矿床的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地质基础为:

1.1.1接触带矽卡岩型和残留顶盖矽卡岩型锡(铅锌)矿床。主要提取矽卡岩化蚀变信息,在地表多数矽卡岩常风化成为铁帽,其波谱特征与花岗岩和灰岩等其它沉积岩有较明显的区别。

1.1.2构造蚀变岩型锡矿床。主要提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硫化物化、钾化、硅化等蚀变信息,结合进行断裂构造信息提取。锡矿体往往明显地受断裂控制。

1.1.3石英斑岩型锡矿床。由于石英斑岩脉在地貌上一般呈比较明显的线(带)状正地形,而且,石英斑岩本身也受一定的断裂构造控制。所以,对此类矿床重点进行线状影像信息提取。这是遥感信息的优势所在。

1.2典型地物波谱特征分析为了研究花岗岩地区锡多金属矿化及有关围岩、蚀变岩(矿)石的光谱特性,分别在多个山区等已知锡多金属矿区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矿化蚀变标本,利用IRIS型波谱测试仪进行了反射波谱测试。绘制典型岩、矿石样本波谱曲线图。由波谱曲线圈看出,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铁帽、灰岩具有大致相同的波谱特征,处于低反射率区,曲线平滑:沉积的中细粒砂岩处于中反射率区,在TM1和TM7有小幅吸收谷: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以及岩体内部的矽卡岩、云英岩化花岗岩处于高反射率区,且在TM1和TM7有较深的吸收谷。

分析表明,本区主要找矿标志铁帽、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等蚀变与地层、岩浆岩等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射率差异,也具有较明显的波谱特性,具备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物质基础和理论条件。

2断裂构造信息提取与解译

2.1断裂构造信息提取技术方法断裂构造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包括空间卷积变换、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HIS变换、人机交互式解译等技术方法。

2.2断裂构造解译结果通过线状影像增强处理和人机交互式解译,新增断裂1355条。特别是花山岩体内部断裂极其发育,近EW向、近SN向(NNE向)、NE向、NE向都有发育,既有规模较大的NE向、NE向和近SN向断裂,也有近EW向、近SN向和NE向的断裂密集带。断裂的形成时代应该与岩体的形成时代相同或较晚,因此,一般认为,岩体内断裂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这与南岭地区锡多金属主要成矿期是一致的。

3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3.1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方法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重点是:矽卡岩化、铁帽(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等。研究认为采用矿化蚀变信息增强处理(比值方案选取)、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主成分析)、光谱角分类等技术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理想。

3.1.1比值增强处理根据以上地物波谱特征分析,考虑到消除照度和阴影等因素对信息提取的影响,采用比值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又由于矿物岩石蚀变一般在TM5有较高的反射率,而一些干扰信息如植被在TM4有较小的反射率,水体或含水分较高的粘土等在TM1有较高的反射率。所以,在设计比值时一般将TM5作分子,其它TM波段作分母。优选4个增强弱矿化蚀变信息的比值(TM5/TM1、TM5/TM4.TM5/TM7、TM7/M1),这些比值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某种或几种蚀变信息,压抑某些干扰信息。如TM5/TM1增强富铁类岩石,对铁帽反应敏感,有助于提取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磁铁矿化等信息:TM5/TM4增强富铁和富二氧化硅岩类(两者在0.85μm处有吸收带),有助于提取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信息;TM5/TM7增强与粘土化有关的矿化蚀变信息。有助于提取云英岩化、磁铁矿化、电气石化、矽卡岩化蚀变信息;TM7/TM1增强氧化铁帽信息,有助于提取铁帽。

3.1.2主成分分析选择上述4个比值经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4个主分量(PC1、PC2、PC3、PC4)。选择集中了主要信息量的PC1、PC2、PC3合成彩色图像,比原始图像的KL变换结果更好地显示弱信息。

3.1.3光谱角分类法采用光谱角分类法是对岩石进行波谱形态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将光谱数据视为多维空间的矢量,利用解析方法计算像元光谱与光谱数据库光谱或像元训练光谱之间矢量的夹角,根据夹角的大小来确定光谱间的相似程度,以达到识别地物的目的。由于光谱角对增益不敏感,因此,能够减弱因地形和照度引起的增益变化。

以上述合成彩色图像作为分类依据,训练各类异常的光谱样区,取其在各对应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值建立3维空间的矢量样本模型,计算各像元在3个波段的灰度值数据矢量与样本模型之间的夹角,根据夹角的大小确定光谱间的相似程度,夹角越小,相似程度越高:反之亦然。矢量夹角(θ)通过矢量间相似系数(即矢量夹角的余弦cosθ)计算获得。通过分析给定像元与样本模型之间光谱相似程度量值,或设定光谱角度阈值,试验认为本区取值0.05可较好地区分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与非矿化蚀变遥感异常。

分类后处理,包括过滤(SIEVE)处理,最小阀值为2:膨胀(CLUMP)处理,窗口尺寸采用3×3。光谱角分类能快速客观全面地反映遥感异常的光谱分布,但不能识别“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有可能漏画或多画遥感异常;异常图斑细碎。需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改。

3.2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与评价分类后的遥感异常图,按照其分布的位置与花岗岩体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即分布于岩体内的遥感异常,有21处;分布于接触带的遥感异常,有7处;分布于岩体外围的遥感异常,有11处。按照遥感异常所代表的矿化蚀变类型,可以分为矽卡岩化遥感异常、云英岩化等蚀变遥感异常、粘土化遥感异常以及铁帽等4类。

各类型异常约39处。经过野外调查以及相关地质找矿单位的已知矿产资料查证,已知矿化地段15处。将已见矿的遥感异常的处数除以遥感异常的总处数,再乘以100%,初步计算出了遥感异常分布区的见矿率评价指标为:到本项目野外工作结束时为止,遥感异常的总见矿率为38.4%;分布于花岗岩体内的遥感异常见矿率为47.5%:分布于花岗岩体接触带的遥感异常的见矿率为43.0%;分布于岩体外围的遥感异常的见矿率为18.2%。从岩体内部到远离岩体,遥感异常的见矿率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锡矿最有利的找矿地段在岩体内部,其次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从目前遥感异常的总见矿率仅为38.4%可知,本区锡矿找矿的前景还很大。

4遥感成矿远景预测

4.1预测方法及预测图编制遥感找矿预测的基本方法是以遥感异常为主,辅以多源信息(多专题信息)叠加综合分析法。主要专题图层及叠加顺序为:地理信息图层、地层岩浆岩解译图层、地质构造解译图层、化探异常图层、遥感异常图层、已知矿点图层。最后,在上述叠合图上综合分析,圈定遥感找矿远景区,根据遥感异常的类型和预测依据划分远景区的类型和级别。

4.2预测结果及结论本区共划分了23个遥感找矿远景区,其中Ⅰ级遥感异常远景区10个;Ⅱ级遥感异常远景区4个;Ⅲ级遥感异常远景区9个。

5结束语

上一篇:age为后缀的单词5个下一篇:安稳办工作计划2009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