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2024-04-12

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精选10篇)

篇1: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

花开边缘,不曾凄凉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的确,边缘之处人烟荒芜,冷烟寒月,怎奈,唯其寂静,得其深远,唯其清冷,得其安然。或许是未曾跻身,反思时才会想的更加清楚;或许是一直远离,回望时才会看得更加真切。

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身处何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边缘之地,鲜花自然开放,边缘之地,不曾寂寞凄凉。待明日,我心自定,问天下谁人不识君?

 

篇2: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心中的风景,一生的迷恋。为了这风景,一个大学生村官用青春的色彩涂抹理想的画卷,演奏人生的旋律!

心的承诺,无私付出。他,一个大学生村官,立志要把荒山变成绿岭,把恶水变成碧波,因此,扎根在农村。他没有发表信誓旦旦的誓言,只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落实没有对任何人讲过的心里话。他为这个村脱贫致富,三十几岁就白了头。因为四处奔波,无数双鞋磨破,汗水滴落在村里村外,在田里、在山坡,在路上,在家家户户,流出的汗水多到无法用车载斗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汗水成了全村人熟悉的.味道,那味道让村里人感到亲切,激励着每一个村里的人去奋斗,于是道路变宽畅,后山树成林,小河见鱼游,旧房换新楼。演化成迷人的风景。

心的追求,无怨无悔。当初的贫穷,给这个村庄打上了“一穷二白”的烙印,一无所有的“特色”。没有舞厅、歌厅、影院,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城里的同学那种浪漫的生活。有的只是贫困与落后。他面对贫穷心酸,面对困难微笑,面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感情。他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为名,不为利,不为自己。只为心中未来的风景,决心改变穷山恶水,要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村民能过上好日子。这里成了他的战场,奋斗成了他的习惯,实现山美、水美、人更美成了他的追求。他决心把偏僻的山村变成如画风景,这种情思好比一股清泉在他心里流淌,他从这股清泉中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信心得到增强,意志得到磨练。这幅心中的画卷,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心的坚定,始终不渝。他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一次又一次,遇到自然灾害,农田减产与畜禽瘟疫的损失;村办企业失利,借贷无门;市场信息失灵,产品卖不出去。他饱受冷嘲热讽,仍然初衷不改。此起彼伏的声音:“城里有福不享,去到乡下受罪”“书本知识没有用,没有实践瞎折腾”,在耳边震荡。遭遇村民的冷眼,上级的批评,家长的埋怨。他没有动摇,跌倒了爬起来,纠正错误,继续前行,步伐更坚定,终于踏出了一条路,一条符合这个村发展致富的路。

篇3: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根据阅读理解设题的类型, 可将题目分为以下几种:

一、概括文章主旨大意

( the main idea∕key point) 、推测作者写作意图 (the writer’s purpose) 和给文章选最好标题 (the best title) 的题目

英语文章一般分为两类:演绎式 (the Deduction) 和归纳式 (the Induction) 。演绎式文章中, 作者一般不会拐弯抹角, 而是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点出文章的中心。而归纳式的文章是在作者通过比较、说明之后得出结论, 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中心往往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 而且在第一句或末尾一句中。

1.演绎式的文章, 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或文章的主题在文章的第一段的第一个句子或末尾一句中。

2.归纳式的文章, 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文章的主题在最后一段的第一个句子或末尾一句中。

常见的设题有:

(1) The main idea/key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that ______.

(2)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

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conclude that ______.

(5) The best title∕ 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

(6) The topic discussed in this passage is ______.

二、考查细节的题目

1. 判断下面哪个句子是正确 (True) 或错误 (Not true∕ Wrong) 的。

2. 句意判断题。

3. 段意推理题。

4.词义猜测题。

5.事实判断题。

6.计算题。

7.篇章结构理解题。

以上这些题型, 不管哪一种, 做题方法都可以是首先找到题目 (问题) 的词干 (the stem) , 即关键词 (the key words) 。而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一般是句子的主语、表语、宾语或状语, 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是重点。在题目中找到关键词, 然后一目几行地在文章中很快找到这个词或它的同义词, 那么答案就在这个句子中或这个句子的前后句中。

对于词义猜测或句意判断题, 首先在文章中找到题目指定的词或句子, 解题方法有:

(1) 根据同位语找词意或句意;

(2) 根据定语从句找词意或句意;

(3) 根据破折号后的解释找词意或句意。

对于推理判断题, 可以直接用代入法, 即把A、B、C、D四个选项分别代入原文, 在文章中很快找到其所在的位置, 找到其对应的句子, 那么, 哪个选项是正确答案, 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与数字有关的计算题, 可以很快在文章中找到与数据有关的句子, 然后根据上下文简单地计算一下, 答案就很明朗了。

看下面这个例子:

阅读下列短文, 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 选出最佳选项。

In the water around New York City is a very small island called Liberty Island.On Liberty Island there is a very special statue (塑像) called the Statue of Liberty.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ights in the world.

The Statue of Liberty was made by a French man named 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The inner support system was de-signed by Gustave Eiffel, the same man who made the famous Eiffel Tower in Paris.

Liberty, of course, means freedom, and the Statue of Liberty was given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celebrate the onehundredth year of U.S.independence from England.The statue was built in France, taken apart piece by piece, and then rebuilt in the United States.It was opened for the public on October 28, 1866.

As you might expect, the statue is very big.Visitors can ride an elevator from the ground to the bottom of the statue.If they want to, they can then walk up the 168 steps to reach the head of the statue where they can look out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sight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1.A good title for this selection is___.

A.Famous Sights in the World

B.Liberty Island

C.A Gift from France

D.The Statue of Liberty

2.The word“sight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___.

A.something that you can see

B.a small present or gift

C.a kind of postcard

D.the power of seeing

3.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elevator dose not___.

A.go fast enough

B.go to the top

C.cost a lot of money

D.both A and B

4.The man who made the part of the statue that we can see on the outside was___.

A.an unknown architect

B.Eiffel

C.Bartholdi

D.both B and C

分析:

1.题目词干是title, 即文章的the main idea的浓缩, 考生可以在第一段尾句直接找到答案, It指的就是The Statue of Liberty, 选D。

2.题目词干是sights, 这是猜词义题, 考生可以很快在文中找到sights一词, 从其前面的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可知讲的是“自由女神像”是世界上的“名胜”之一, 选A。

3.题目词干是the elevator, 从文中迅速找到the elevator一词, 从其后面的句子from the ground to the bottom of the statue.If they want to, they can then walk up the 168steps to reach the head of the statue可知电梯从地面到达塑像底部, 游客还要步行168个台阶才能到达塑像顶部, 可知选B。题目关键词是

4.题目关键词是made the part of the statue that we can see on the outside, 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The Statue of Liberty was made by a French man named 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The inner support system was designed by Gustave Eiffel”, 答案就一目了然了。选C。

篇4:异地高考,难在哪里?

近期不断的利好消息,让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但户口不在本地的家长和孩子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不为户籍所累,在当地参加高考。

2月29日,山东省出台相关政策,率先突破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

虽然此举在政策上的突破显著,不过但凡是了解或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清楚:山东省历年高考门槛都很高,其一本重点分数线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同样考600分,在北京可以念北京大学,但是在山东连山东大学也念不了。”一位高三学生说。

显然,山东省提供的“便利性”在“分数”面前有些吸引力不足。于是,人们期盼的目光锁定了北京、上海等拥有大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同时分数线较低的大城市。

3月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态,自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地展开对异地高考的方案调研工作,现在到了最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很快就会出台一个总的文件,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高考方案,方案公布时间会在10个月之内, “不一定山东最早(实施)”。

袁贵仁表示,异地高考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随后也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但“最后实现年限”由当地政府决定。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异地高考,难点何在·

难点一:谁有资格·

两会现场,虽然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袁贵仁还是耐心地向大家纠正了一个概念上的错误。他表示,大家说的“异地高考”,其实是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所謂的异地高考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不在这个地方上学却在这里参加高考。而我们要解决的是进城务工子女的高考问题,指的是父母在这里务工,达到一定年限,孩子在这里上学能够就地高考。”

谁家的孩子将符合这一标准·“一定年限”是几年·政策出台后,会不会像北京车市、楼市“限购令”一样,还有其他的附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异地高考是社会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环,它意味着农民工子弟可以在城市里高考了,现在高考受户籍制度管理太严,其实是用户籍制度保证了城市孩子的特权,早晚要开放,只是各个城市处于自我保护的心态,不一定很快接受。“这意味着以前享受特权的人就要损失一些,要失去一些优势。”朱清时说。至于准入门槛的设置,朱清时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够像春运大迁移一样都拥到城市去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待异地高考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城市,根据不同的人员、孩子、教育资源状况,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你在当地工作多少年,纳税情况怎么样,孩子教育情况如何,地方应设不同的‘台阶’,北京、上海‘台阶’可以高一些,但一律不解决是不对的。”

王玉凤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非户籍孩子的人口数量、当地的教育资源数量进行设定,“如果放开,能有多少人要参加高考,会占用多少高中教育资源的空缺·会给城市带来多大问题·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好好调研。”

她还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出台指导意见,这样各地才会按要求拿出解决异地高考的办法,“最初的口子可以开得小一些,然后逐步放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认同考生可以在异地高考的政策,对于“资格”问题,她建议可以规定一定年限,比如初中、高中都在本市就读的学生,或者再“严厉”一些,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在本市就读的学生。

各地将怎样制定规则,还是一个未知数。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坦承,有关异地高考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份的问题都不是很大。

难点二:谁给录取指标·

如果实行异地高考,是占用户籍地的指标还是高考所在地的指标·这也是政策设计者和各省市执行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真的实行异地高考,设计操作会很复杂,这是对招生资源的重新分配。”这意味着高校的招生指标等都要重新分配。如果异地高考考生由考试所在地录取,就必然挤占了当地考生的名额;但如果该考生回到原籍录取,又可能因考卷不同、无法排名而产生新的不公平,诸如此类。

对此问题,朱清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真的下定决心,教育部完全可以重新分配教育指标,全国考生一视同仁,统一分配指标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表示,异地高考牵涉的利益很复杂,这不是教育部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需要和方方面面协调,一方面是看给各地的名额怎么改变,一方面是看能否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难点三:新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一批的高考移民·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认为,开展异地高考,总体上有利于教育公平,但也会产生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目前的高考是很多地方自己命题、标准不一,导致非农民工人口产生随机流动,带来新的不公平;高考移民合法了,对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带来冲击,怎么办·

伍中信表示,异地高考对正在艰难推进的素质教育也会产生冲击。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如中部一些省份,但不能因此说京、沪生源考生的总体综合素质要差一些。异地高考可能会“驱动”中部地区的“中等生”成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这些考生再以“优等生”的分数考上京沪名校。而北京、上海地区因为推行素质教育,结果是高考分数不如“高考移民”,这会逼迫那些重视素质教育的地区转而为了升学率去重视应试教育。

难点四:户籍改革能否联动·

朱清时表示,若异地高考真的要实施,首先还是要解决户口问题,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差异,如果农村城市户口一视同仁,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异地高考的难度,不是1~2年能解决的问题,10~20年都是乐观的估计。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表示,要真正实现异地高考,恐怕还要和户籍制度改革联系起来。李逸平强调,实现异地高考需要系统设计,包括入学模式、户籍制度、初高中阶段教学大纲等通盘考虑,但关键点还是户籍制度改变问题,“上海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进行。”

吴启迪表示,从教育部门看,考生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技术上没问题。但当地的利益就不是教育部能管得了的了,要把各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因为现在的情况不像以前那么单一。她透露,现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门研究考试问题,今后还有可能成立一个国务院层面的委员会来协调这些事情。她也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应太慢。

(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副部长 杜玉波

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朱清时

异地高考是社会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环,它意味着农民工子弟可以在城市里高考了,现在高考受户籍制度管理太严,其实是用户籍制度保证了城市子女的特权,早晚要开放,只是各个城市处于自我保护的心态,不一定很快接受。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玉凤

对待异地高考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地区、城市,根据不同的人员、孩子、教育资源状况,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地方应设不同的“台阶”,北京、上海“台阶”可以高一些,但一律不解决是不对的。

全国人大代表、

教育部原副部长 吴启迪

异地高考牵涉的利益很复杂,这不是教育部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需要和方方面面协调,一方面是看给各地的名额怎么改变,一方面是看能否在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篇5:90后高考失利的出路在哪里?

“90后”,21世纪新生代叛逆的代表,被社会誉为“ 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和“新新人类”,这些曾经在社会人眼里的缺乏教育新人类,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不同,社会大多人对他们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爱护。但,这一切并不在他们的眼中所出现,他们有的是自我,有的是信心,有的是对这个社会所拥有的责任。

一项关于“90后”社会调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否认不关心这个社会。该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与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同时“90后”也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社会评价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他们更对于实践知识的注重,对新潮更为重视。在此邯郸清华万博PHP学院的教学管理部负责人裴主管给出了相关看法:“90”后的孩子们,有更大一部分的时间缺乏的是爱,而不是教育,他们大多是在与父母离隔之下成长,缺乏父母爱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他们的关怀,所以学校在教育“90后”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去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想法,真正的给他们关心和爱护。

篇6: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高考材料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那儿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我曾经到过苏子笔下的赤壁一游。

也许是因为年幼没有丰富的阅历,也许是因为现今都市繁华的聒噪,我站在那所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赤壁面前,心里暗暗失望,没有想象中的波涛卷天,壮观浩瀚,没有想象中的历史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在我眼前的赤壁,如同千百个险石滩一样,平凡,普通。

后来查阅资料,我才知道原来子瞻所游的赤壁也许根本不是孙吴联军与曹军大战的赤壁,更不会有他所谓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风云,东坡所写的景,并不是他在赤壁是所看的,而是遥想公瑾当年,有感而发,心生之景。即便眼前之景平凡无奇,但只要心中有它万般好景,心中有他大好河山,便纵如苏子一世漂泊黄州苏州儋州,也可以故国神游,由心生境,心有五岳高大巍峨,腹中西湖水光潋滟。总是他千般风雨,亦可心中艳阳高照,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不也如此。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五岳险峻巍峨,奇石嶙峋。长江浩荡千里,奔流至海,苏州小桥流水,烟柳画桥。摩都万家灯火,拉萨湛蓝苍穹,丽江暮鼓晨钟,内蒙古碧草千顷。便是穷尽一生,也难以游尽世间美景。更何况还有北欧夜晚深邃的星空,北极冰川瑰丽的极光,布拉格的皑皑白雪,东京的樱花零落。如若只是一味追求于眼前之景,便是毕生穷尽也难以观尽美景,或许眼前之景也并非自己心中所念,西湖烟雨朦胧,却未免添了愁思,五岳险峻巍峨,却未免令人心生敬畏。万家灯火,或许丢了心头那盏温暖的灯。暮鼓晨钟,或许没有心中想象的宁静致远。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万物皆是有心境所致,心中宁静致远,如毛泽东一类即便身处闹市仍可自在读书。心中怀有大好河山,便可吟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句。万法皆空,尔自独行,天地万物任凭,心安即是归处。

人生便是一道道风景线,只有坚定了心中所向之景,外物的变化便也就不再重要了。即便身处茅屋草舍,箪衣少食,也可享受采菊东篱,悠然南山之景。即便客居他乡,漂泊在外,也可有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的心中,应有一片自己的净土,任他外间是软红十尺亦或是风雨交加,亦能够坚持心中之景,风景心中正好。

篇7:高考各校在重庆的分数线

【重庆晚报-重庆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0重庆高考各类录取分数线

文理科

1、理科:

本科第一批533分本科第二批478分本科第三批445分

高职(专科)一段403分高职(专科)二段317分

2、文科:

本科第一批573分本科第二批510分本科第三批462分

高职(专科)一段431分高职(专科)二段337分

职教师资本科

1、财经类604分

2、电子类537分

3、涉外与旅游类618分

4、计算机类589分

5、艺术服装类240分

三校高职专科

1、种植与养殖类303分

2、建筑类303分

3、财经类375分

4、电子类323分

5、机械类302分

6、涉外与旅游类331分

7、公关文秘类300分

8、医药与卫生类410分

9、计算机类320分

10、艺术服装类(语、数、外三科总成绩)140分

艺术类

1、本科

音乐师范360分音乐非师范270分美术338分广电编导402分导演402分

播音主持370分美术史论420分影视表演280分舞蹈表演190分

戏剧影视文学420分艺术教育(空乘礼仪)410分

2、高职(专科)

音乐师范315分音乐非师范240分美术248分影视表演260分

舞蹈表演160分广电编导375分播音主持357分

中职直升

1、师范类:

专业合格,语、数、外三科总成绩140分

2、非师范类:

专业合格,语、数、外三科总成绩120分

体育类

1、本科第一批

文考成绩395分体考成绩92分

2、本科第二批

文考成绩370分体考成绩85分

3、高职(专科批)

文考成绩310分体考成绩75分

请问2010年各高校在重庆的录取人数及分数线,要文科的!呀呀

重大还挺难的一个省就几个那里环境超好!

我去年就被刷了

还浪费六百块的报名费

但好在重大是按专业排名不是文化

但文化要求也不很低毕竟是重本嘛

播音主持的话~四百五十分是要的(至少)

当然如果你的专业在全国前十的话

应该可以降点文化要求

多努力吧~祝你好运~~

篇8: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一、高考不同分数段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高考的意义, 以及高考分数的不足。但在当前, 在没有找到比高考更好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时, 高考分数仍然是决定学生未来去向的重要砝码。学生们寒窗苦读正是为了通过高考这个杠杆来实现自己和家人的梦想。我们在高校采访了三十多个学生及几位学生辅导员。高考不同分数段学生进入大学的不同表现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 靠其扎实的高中基础, 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2009) 》指出, 高考分数越高, 毕业后平均月薪就越高……可以看出, 这些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自控力与学习能力, 能较好地接受理解知识并加以掌握运用。但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会因为高的分数与当前的大学环境有差距而产生失落感。如果能得到调整, 则能迅速改变心态, 将大学当做新的开始;如果不能调整过来, 处于消极悲观状态, 那他的大学四年几乎要虚度。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有“擦边球”的幸运感, 因而状态较好, 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上都能以积极心态面对。

管理学中有“二八法则”, 也叫巴莱多定律, 是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约20%, 其余80%尽管是多数, 却是次要的。在大学校园里, 高考分数较高与较低的学生各占了一部分, 大多数是处在中间位置。他们进入大学后, 在分水岭处重新进行组合。其中一部分不满足于现状, 发愤学习, 考取研究生或进入企事业单位。另一部分则在解除了高考压力后, 完全放松下来, 无所事事、空度时光。还有一部分, 就是中等分数段中的80%, 叫做规矩学生, 顺利完成学业。

二、对高考不同分数段学生的教育方法探析

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能力, 致力于培养具有自觉主体意识的、高素质的“适应型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1.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高考分数

如上所述, 不同分数段的学生在同一所大学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与高考分数段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大学除了讲求学生分数外, 更是讲素质能力的地方。在大学四年里, 比的是能力素质, 拼的是为人处世的水平。学习成绩更多是评价学生的智育高低, 综合学生德育、体育、智力, 三者综合才是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分数。现在不乏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生的高考成绩成了进入不同层次学校的敲门砖, 解难题的能力并不能服务于大学课程的学习。因此, 进入大学, 单靠吃高中的老本是不行的, 高考成绩只说明过去, 进入大学校门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2. 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提出育人应“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高校可根据学生的高考分数及兴趣, 进行分级教学, 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成, 增强学习信心, 使个性潜能得到尽可能的释放。当然, 分层教学有其局限性, 如受外部环境影响, 许多家长及学生反对分级教学, 特别是被分到差班的学生, 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再者, 对于高校, 开展分级教学需要进入动态管理,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这将大大增加高校管理的成本与精力消耗。同时, 分级教学对师资队伍要求较高, 需要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

针对此情况, 高校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情况与学校实际, 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3.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与当前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学生、评价学生。良好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 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 激发其发挥潜能。

4. 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关注与辅导,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如对因高考失利没有正常发挥的学生, 要及时了解情况, 引导其健康积极地面对现实, 并树立重新开始的勇气;对进入大学后存在较大心理落差的学生, 则需转移其注意点, 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调整其状态;对完成高考任务进入大学即可, 只求混完大学拿个文凭的学生, 则根据其个性特点, 引导其发挥兴趣, 进而学有所成。总之, 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心理辅导工作。

大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 习得理论知识的阶段, 而且是提高个人思想觉悟、综合能力水平等阶段。大学时光是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 探索和塑造人格的大好时光。如果说高中阶段要打好基础的话, 那么大学阶段则是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阶段。评价学生的标准, 不是看单一的分数, 更不是看短暂的阶段性表现, 高考分数并不等同于人才素质。评价学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可以改变一个人整个人生的奇妙过程, 因此, 在了解了高考不同分数段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表现后, 我们应理智地看待高考成绩。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尽力因材施教, 使每个人的优点与潜能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从而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今天, “天子骄子”越来越多, 高考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入同样的大学的几率增大。高考不同分数段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开展工作?本文以此为纲进行研究分析, 为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考不同分数段学生,学生表现,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曹骥.独立学院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中国成人教育, 2007.4.

篇9:明天我们的孩子在哪里高考?

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两件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技术革命,突出表现为互联网;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青壮年劳动力正突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枷锁迅速融进全国性的大市场,最底层的农民阶层和中上层的社会精英阶层一道,突破观念、单位和城乡分隔的重重障碍,把自己蜕变成为最具活力的市场资源,并由此支撑起长期以来一些官员和经济学者引以为豪的中国经济奇迹。他们,成为中国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流动的资本”。

但在教育和户籍问题上,我们的脚已经踏上21世纪的高速列车,脑袋却似乎还停留在1978年以前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单位的计划经济时代,一系列的制度和观念都在拖着时代的后腿。眼前的一个事例是:北师大亚太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学生王铭因为户籍在海南,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而海南为了防止“高考移民”,规定必须在当地读完3年高中课程、有当地小学或初中毕业证,才能不受限制地报考大学。显然,海南也不接受她,因此,她面临着无法参加高考的命运。无奈之下,她的父母向媒体表示孩子只能选择出国求学。

还有更多的儿童已经遭遇、正在遭遇或者即将遭遇同样的命运,不论其父母是社会精英还是刚刚从农田里洗完脚进城的农民。只要他们跨省流动,这样的现实就格外冰冷而且坚硬。他们的名字叫“流动儿童”。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流动,人却被甩在教育的正常秩序之外,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他们只能“借读”,交高额赞助费,或者只能在打工子弟学校拥有一张风雨飘摇的书桌,而且还随时面临着学校被地方政府取缔的危险。到了高考,他们更是整体被排除在外:常住地以户籍为壁垒把他们挡在门外,户籍所在地以拒绝“高考移民”为由把他们排斥在外。“流动儿童”几乎完全成了无根的浮萍。他们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写在法律上,“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天天挂在一些教育官员的嘴上,但有谁、有哪个制度来维护这样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权益?!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基本上处在求告无门的境地。据有关部门透露,国内18岁以下“流动儿童”群体,如今已达2000万!而且还在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跨省流动的,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考黑户”。

对于这个问题,有识之士杜鹃啼血连年呼吁,至今毫无进展。没有多少人能够像王铭的父母一样供得起孩子的海外留学费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大学招生也只是杯水车薪。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发出“明天我们将在哪里高考”的呐喊,却无人回答,仿佛这世界是一个空洞。已经有调查显示,平等受教育权和高考权受到制度性侵害,已经直接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巨大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而且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健康,其仇视社会和违法犯罪的比例是正常人群的3倍以上;而且这种影响直接“镜像”到另外2000万被迫留守、不能随父母迁徙流动的儿童。一夜之间蔓延全法国的骚乱也许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今天我们再不重视这一巨大群体的教育公平,法国骚乱的昨天,会不会就是我们不少城市的明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教育当以社会公平为己任。然而,我们的教育和高考制度,与落后的户口管理等制度之间形成的矛盾却在不断加重。如果歧视和不平等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甚至成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前“教育”学生的“人生第一课”,我不知道我们的未来到底会怎样。

如果我们人人拥有公民本应有的迁徙和户籍自由;如果教育不再垄断,私立大学可以自由准入自由招生自由颁发文凭;如果越来越多的公立大学向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按人口比例(宜逐渐过渡到按考生比例——作者注)公平公正地分配招生名额……只要有一个“如果”,这一巨大群体的高考权利就不会被漠视、被搁置。

篇10:高考分数线在哪里查准

爸爸是下放知青,在江西待了30多年。一直以来,回上海就是他的梦,所以他不准我毕业到外地工作,不许我考研出国,因为这样就要花钱,至少是我晚赚钱,也就是说他在上海买房子的时间就要晚了。我也想让他能早点回来,所以毕业我就找工作了。今年,房子终于买好了,他也终于可以回来了。但他却一定要限制我在家附近找工作。可是,工作哪那么好找,我现在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是3小时。想在公司附近租房子,爸爸又大发雷霆,说我不听他的,还要乱花钱,说我租房可以,但每月还得给他生活费,这真是要逼我啊。

我觉的很难过,为什么他从来不为我的将来考虑考虑呢,我刚毕业,为什么要受这么多家庭的限制呢?

Krest:中国父母的一个普遍问题是认为孩子结婚以前都是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没有享有独立自主的空间。有些中国孩子的问题是过于纵容父母的这种想法,将盲目顺从和孝顺混淆。我觉得一个人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不要受到父母的过多干扰。如果是客观原因,比如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那么牺牲自己的理想事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父母寂寞,需要孩子在身边,而耽误了孩子的事业发展。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认识到孩子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孩子的无私的爱是让他们尽情的去翱翔。所以,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不要处处迁就你的父亲,你在道德上并不会负债。

当然,要体谅父亲。他很爱你,想天天看到你;怕你交不好的朋友。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你的父亲没有接受到开明文化的熏陶,做法很旧。你要心平气和地和你父亲谈谈,谈你对他养育之恩的感激,但是告诉他女儿已经长大,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也许一时不能理解。但是不能因为他不能理解就因此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切实的讲,我认为和他分开居住会是一个好的开端。每周回去看看他,给他做点好吃的,带他出去逛逛。每天下班可以和他打个电话,说说工作的情况和他一天的生活。让他也能够独立生活,找回自己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有独立的空间,懂得互相尊重对方的选择,才能够有健康融洽的关系。这包括父女(子)关系。楼主应该积极地和父亲交流。首先应该明白你没有义务逆来顺受,和迁就固执的父亲。争取独立的生活没有一点道德包袱。其次,要注意态度和方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人心都是肉长的,更何况他是你的父亲。只要努力,再顽固的父亲也会开化的。

maggie:其实,你父亲下过乡,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性格上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谨慎、固执、不善于表达,

这一点你要能理解你父亲。另外,你刚参加工作,可能培养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其它的都是小事。曾经我也有个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父亲,只要是我要坚持的他都反对,~_~。我这人可能也有一些不符合常人的举动。他反对也很正常。不过他心肠比较软,我坚持做了,最终他也认可了,最后,他还会认为我没有做错,一切都是正确的。”老鼠吃蛇半年,蛇吃老鼠半年”,现在有时也可以不轻不重地”批评批评”他。所以呢,衷心祝福你能够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我有一个同学,因为一件事情和父母隔阂了好几年,我一直觉得不可思议。或许,经历了相同年代的父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现在我的同学已经远走他乡,不知道他爸爸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固执,失去了很多可以和女儿相处的美好时光而后悔。你各方面都不错,说不定你爸爸的态度会改变的。其他朋友的建议,当然都可以参考。

5536:我的建议是:

1、千万别跟你老爸讲道理,绝不能跟他争辩什么“我长大了”“我有权拥有自己的生活”之类。不然,你就等着瞧吧,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数落“把你养这么大我容易吗”……凭讲道理来赢得理想的结果,估计你得拽着你爸上法庭才行;在家庭内部,我看够呛。

2、要树立倚小卖小的战略,辅以撒娇、卖乖外加耍赖的战术,别抹不开面子,老爸面前,一点儿也不丢人。主要是油嘴滑舌和花言巧语,还要做他最喜欢你做的事,捶捶肩膀拔根儿白发之类的小伎俩,有时也有一定效果,还可以挽着他逛街,顺便买些“温暖牌”的东西孝敬他。别说你家老爷子不吃这一套。软化他的情绪,就算不能改变他的态度,对你后面控制和收拾局面也有大有好处。此外,尽可能争取其它家庭成员的支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统统可以帮你施加压力……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瓦解敌人阵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上面的都是“明修栈道”,本条是“暗渡陈仓”:不声不响地物色好自己要租的房子,平平静静地搬出去,当然搬的时候要趁老爸不在家。然后,跟老爸谈,看他的反应。记住:无论他是无奈接受还是大发雷霆,你都要有思想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无论他说出多么伤害的话,你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切忌跟他争对错,让他说,但你要温和地告诉他,你会每周X次回家看望他并且照顾他的生活,你提到你爸提出了生活费的要求,如果他坚持,你就答应下来。先尽量照付,往后如果实在有困难,你再跟他求情,或延缓或减免。我敢赌一块钱,到时候你爸绝不会对你进行“黄世仁”式的逼债。

事实上,我可以有把握地断言,你和父亲分开居住一年之后,你们的关系将会更好。在这一年中,你要做的是把你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尽量淡化离家这件事的影响,任何挫折,自己承受,对老爸,报喜不报忧就可以了。祝你好运。

一个苦恼的女儿:谢谢大家给我出的主意。

我冷静地想了想,爸爸刚从闭塞的山沟沟回到上海,有很多地方还不能习惯,加之现在又没工作天天呆在家里,心情也不太好,有时难免克制不住自己。我刚参加工作也处于一个适应阶段,有时候也有烦心事。这两个烦人在一起啊,弄不好就要彗星撞地球了。以后我一方面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回家后多跟他说说开心的事,另一方面尽量多和他沟通沟通,让他知道女儿已经长大,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处理了,能够独立了。让他慢慢接受一个独立的我。等到他也找到工作,我也工作稳定后,搬出来住。我想这对我们彼此都好吧,希望爸爸也能多体谅我一些。

开复:我赞成你最后的决定。

一切都可以改变,但是你的父亲只有一个。很多为人子女的,都很遗憾当父母在世时,没有和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说心里的话。很佩服你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仍愿意去试着这么做。

上一篇:代价读后感作文800字下一篇:纪侓作风整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