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拥挤踩踏讲稿

2024-04-26

防拥挤踩踏讲稿(精选6篇)

篇1:防拥挤踩踏讲稿

预防校园踩踏事件专题讲座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每天都能够安安全全到学校,平平安安回家去。所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安全最重要。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校园安全问题,特别是校园踩踏事故的预防和注意事项。下面老师先来讲几个校园踩踏事件的例子,希望每一个同学认真听。1、2014年9月26日,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当学生下楼时,被一个棉花垫吸引,上前击打,结果棉花垫倒下,发生事故,造成学生6人遇难、26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2、2013年10月15日下午3点30分,江苏棋盘小学二年级学生放学期间,前面一名女生不慎摔倒,在一楼楼梯口处引起多名学生跌倒、挤压,11名学生受伤。3、2013年2月27日,湖北省老河口市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件,致4名学生死亡,十余人受伤。4、2005年10月,新疆阿克苏市第二中学附小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3名学生受伤。5、2006年11月18日,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下楼时,因拥挤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原因:许多学生从教室里一拥而出顺楼梯下楼。冲在前面的一名学生快到二楼与一楼中间的转弯平台时,不慎摔倒。6、2007年8月28日早上8点50分,云南马龙县小学在操场参加学校“行为习惯教育”的学生解散休息后集体上厕所发生踩踏。直接原因:很多学生跑去上厕所。由于上下厕所的学生拥挤,一名学生突然跌倒,后面的小学生站立不住也连连摔倒。有17人伤亡。

以上老师给大家讲的几个拥挤踩踏事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家想一想,这些受伤或死亡的同学,他们的家长该是多么的伤心。

同学们,拥挤是突发事件,同学们难免遇到,当我们遇到拥挤情形时应该保持冷静,沉着应对,谨防因为突发的拥挤致使人身伤害发生。在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如果继续向前走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拥挤踩踏现象。因此如何判别危险,怎样离开危险境地,如何在险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仔细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事故多发生在集会、下课、上操、就餐时,大家心情急切地集中上下楼梯;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在学校里,怎样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学生面对踩踏事故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身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多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每个同学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做。

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9.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1、档你走在楼梯上,不慎掉了书本、文具或其他东西时,不要急于去捡,要先看看前后有没有同学,要在不拥挤的情况下在捡自己的东西。

12、下楼梯时,不要嬉戏打闹,不要拦腰搭背,要有序文明上下楼梯,遇到楼梯上有水、积雪时更要小心行走,避免滑倒。

13、当参加升旗、上操和集会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上下楼路线行走,特别是进出楼梯口时,坚决不能拥挤,要讲文明,讲礼让,大同学照顾小同学。不求快,要求稳。

14、上下楼梯时,当你发现有同学摔倒时,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大声喊叫,告诉后面的同学赶快停下,不在向前走,直到摔倒的同学起来后,才能再向前走。

15、在学校午休的同学在参加活动、出入寝室、上下楼梯时,也要严格按照午休管理老师的要求,讲文明、讲礼貌,有秩序上下楼梯,确保安全。

一下是学校要求老师做到的几点:

1、各班主任明天早上早读时间召开防拥挤防踩踏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下午填好主题队会记录表交少先队。

2、上下楼梯的教师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

3、课间护导值班的老师要将楼梯位置作为主要监视位置,时刻关注,查看学生上下楼梯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楼梯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时,现场教师要及时组织疏导,并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学校的所有集会、升旗、上操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整队带领学生参加活动。特别做好上下楼梯有序行进组织工作,杜绝散漫无序现象的发生。

2014年10月9日

篇2:防拥挤踩踏讲稿

1.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

2.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3.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出示收集的近年来部分校园踩踏事故:

▲ 2013年 2月27日上午6时15分左右,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1名学生受伤,4名学生因抢救无效死亡。

▲ 2010年11月29日12时,距乌鲁木齐千余公里的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轻伤34人,重伤6人,病危1人。

▲ 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停电,一名学生说“见到鬼了”,学生在楼梯间互相挤压、踩踏,导致8人死亡、27人受伤。

▲ 2008年4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第一楼楼梯间内,数名学生因为拥挤倒在人群中,6名小学生在事故中受伤。▲ 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通泉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17名小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

▲ 2006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因学生系鞋带,引发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故,造成6人死亡,39名学生受伤。通过以上的例子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许多安全隐患就隐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 的危险性。

三、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一)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发生在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放学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且心情急切。

(二)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三)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四)易发生事故的设施设备因素:一是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的需要;二是建筑不符合标准,一栋楼只有一个楼梯,不易疏散;三是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也容易造成恐慌和拥挤。

(五)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时没有老师值班,下课时无人疏导;三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四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四、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一)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二)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三)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五、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后如何急救和处理

学校一旦发生踩踏事故,要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踩踏事故发生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拨打120、110电话呼救,抢救受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伤亡者家长的工作。

篇3: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成因

2001 年5 月9 日, 加纳首都阿克拉有座足球场发生球迷骚乱, 引发踩踏事故, 造成126 人死亡。2004 年2 月5 日晚, 北京市密云县元宵灯会发生踩踏事故, 造成37 人死亡。2009 年12 月7 日, 湖南省湘乡市育才学校晚自习下课, 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 因1 人跌倒, 导致拥挤, 引发踩踏事件, 造成8人死亡、26 人受伤。2014 年12 月31 日晚, 在上海的外滩, 想要进入和离开陈毅广场的2 股人流形成对冲, 发生拥挤踩踏, 造成36 人死亡。这些事故不仅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因此, 确定事故的成因, 控制危险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人群拥挤踩踏的形成

人群处于常态时, 不会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可以通过自发的或有组织的疏散消退、消失, 如大型交通枢纽中的乘客、娱乐场所的顾客和公园的游客等。但处于常态下的人群, 会因为突发事件 (如地震、火灾或恐怖袭击等) 的发生, 或者因为空间结构设计不合理 (如出入口过少、通道过窄、楼梯坡度过大等) 和管理措施不当 (当人群总数超过空间设计容量等) 出现成拱、异向群集、走走停停波与震荡等群聚现象, 下文把这种状态定义为不稳定临界状态。不稳定临界状态的存在, 标志着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条件成熟。在这一状态下, 人群可能成功疏散, 不发生拥挤踩踏;也可能由于人群内部的扰动 (如有人跌倒或有人往前推搡) 或异常情绪 (如恐慌、争抢或狂热等) 的出现和扩散, 引发拥挤踩踏。

成因分析

拥挤踩踏事故的成因, 就是引发事故发生的原因。本文将特定空间、特定条件下的特定人群看作一个系统, 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该系统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其他等5 个方面。拥堵踩踏事故的成因可从这5 个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人, 即人群, 包括人群的构成、运动特征等参数。

物, 指的是人群所处空间的建筑物设计 (如出入口数量和宽度、通道、桥面和楼梯的宽度、坡度和长度等) 和硬件设施 (如照明电力设施等) 。

环境, 是指现场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管理, 是指现场的具体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如出入口人流量的控制、密集人群的疏导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

其他, 包括活动的社会影响、是否遭受恐怖袭击等因素。

人群因素

根据前面的分析,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不稳定状态的出现。在不稳定临界状态情况下, 由于人群内部的扰动或异常情绪的出现和扩散, 都可能引发拥挤踩踏。在事故中, 老人、女性和儿童由于体弱最先跌倒, 进而造成踩踏, 形成群集流动的脆弱性。

成拱现象当人群从较为宽敞的通道或场所涌向同一出口或狭窄通道时, 冲动及人们的焦急心理驱使许多人不理性地希望从两侧挤入, 与正常人流竞争先离开的机会, 造成较狭窄的通道或出口处人群密度增加, 互相推挤, 打破原本顺次通过的局面, 形成拱形人群, 造成拥堵, 严重者会形成踩踏。

异向群集异向群集是指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相遇时产生的群集现象。在紧急情况下, 人们出于焦急心理, 多是选择最短路径到达自己认为最安全的目标地点。当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行进路线发生交叉时, 容易发生相互冲突、阻塞的情况。由于人群处于焦急状态, 亦由于互不相让, 形成对抗, 继而由于拥挤发生踩踏事故, 造成大量伤亡, 如2014 年12 月31日发生在上海外滩的那场事故。

震荡现象与走走停停波震荡现象是人群高聚集运动的一个典型特征, 具体表现为高密集人群中的走走停停, 瓶颈处双向人流会出现相互干扰和混乱。人流密度较高时, 队列前方的人员为了避免碰撞停止运动, 后方的人员会逐渐受到影响而停下来, 表现为停止状态;前面的人开始运动时, 后面的行人会逐渐开始恢复运动, 表现出运动状态。但是后面的人会比前面的人恢复运动的时间晚, 这就是走走停停波。在瓶颈处, 一旦某一方向有人通过瓶颈, 后面同向运动的行人就很容易跟随通过, 而反方向运动的人流就会减弱;但是当反方向运动的行人逐渐增多, 正在通过瓶颈处的正向人流就会受到反方向运动人流的影响而减弱, 这时反方向运动的人流就变成了瓶颈处的主导人群, 这就是瓶颈处的震荡现象。这将引起双向人流的相互干扰和混乱, 往往造成瓶颈处的拥挤踩踏。

恐慌现象在人群聚集过程中, 当人群密度越来越大, 出现人挤人的现象, 或者由于伴随的各种灾害事故, 人们面对未知的危险时, 恐惧心理往往会导致人们出现呼吸不畅、心跳加剧等状态, 进而降低身体的反应机能, 抵御能力下降、判断失误、逃生能力下降, 严重影响人群正常运动, 容易造成拥挤踩踏事故。

群集流动的脆弱性现象老人、女性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由于体弱, 加上不能及时作出防范保护措施, 在密集人群瓶颈处往往会首先成为跌倒者, 最终导致拥挤踩踏事故。

物的因素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的瓶颈处, 比如:出入口、狭长通道、桥面和楼梯中。其中, 出入口的个数过少, 宽度过小;通道、桥面和楼梯的坡度、宽度设计不合理等都可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不合理的结构会导致人群通行宽度的骤然缩小和人员通行速度变慢, 在人群密度较高时会导致不稳定临界状态的出现, 造成踩踏事故。另外, 场所照明设施的缺失、背景音乐声音太大等, 都会使危险性大大增加。

为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找出建筑物中的瓶颈区域显得尤为关键。瓶颈区一般是指建筑中通道狭窄之处, 使得人群流量瞬间变小的区域, 对这种现象产生的机理可以阐述如下:

设n个入口的n股人流到达某个出口时, 发生瓶颈现象的条件是:

上式中, Bi为第i个入口的宽度;Ni为第i个入口的通行系数;N为出口的通行系数 (人/m·s) ;B为出口的宽度。由于从n个入口进入的总人数比出口离开的总人数多, 造成了人群的积聚, 产生了瓶颈现象。

环境因素

历年来, 世界各地的踩踏事件多发于节假日庆贺、体育赛事、宗教活动期间, 也常因地震、爆炸等灾难事故诱发, 偶有发于校园之中。笔者按照不同环境, 大致梳理为4类:庆贺、赛事、政党集会;宗教活动;灾难事故爆发;校园事故。

在庆贺、赛事、政党集会期间, 因大量人员集中在有限空间区域内, 人员比较兴奋, 一旦遭遇瓶颈, 发生踩踏事故的概率远远高于平日。大型宗教活动期间, 当集会开始和散会期间, 虔诚的信徒由于相信“神会保护”, 极易在狭窄的出入口、狭长的通道发生人员踩踏事故。另外, 国内外的许多案例也指出, 在拥挤的环境中, 地震火灾等灾难事故将引发人群在恐慌中无序疏散, 导致踩踏。校园事故在我国比较突出, 中小学发生的几次典型的案例中, 都是由于短时间内有数百人或者数千人形成的密集人流, 稍有不慎, 便会有人摔倒、多人绊倒, 进而引发踩踏事故。

管理因素

拥挤踩踏事故往往是由于疏于管理, 才致在建筑物瓶颈处发生危险。本文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 将其分为3 方面:场所管理方、公众和政府。

场所管理方往往缺乏专业完善的应急预案, 表现出对本场所的拥挤踩踏风险的识别、危机的预警与处置方面安排不够严密, 没有做到统筹兼顾, 风险和责任意识不够。在国内, 虽然人员密集场所都制定了应急预案, 但管理方往往缺乏风险意识, 对辖区内的瓶颈区域把握不够准确, 没有制定全区和瓶颈区域的人员容量, 没有有效的人群预警监测系统。一旦事故发生, 不能充分调动治安人员到事故发生的区域。对人员容量的设置可参照Fruin服务水平 (行人服务水平) 进行设定, 如表1 所示。

另外, 公众危机意识淡薄、逃生避险素质不高、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也是导致踩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人们对于隐藏在大型群体性活动中的风险通常难以识别, 不少人好凑热闹, 造成人群的进一步聚集。同时, 因缺乏安全知识, 加之对周围环境不熟悉, 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不知所措, 处于恐慌之中, 加大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再者, 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薄弱, 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政府的应急管理存在缺失、缺位的情况, 是群体性踩踏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大型活动中, 政府的干预不仅对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一旦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了, 政府的管理对事故处置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政府有良好的风险意识, 能尽早识别出潜藏风险, 通过预测评估, 采取必要的手段, 如交通管制, 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等, 就能大大降低群体性踩踏事故发生的概率。若拥挤踩踏不稳定临界状态出现了, 政府通过增加警力、安保、救助人员的配置, 合理有序地对滞留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助, 也能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

其他因素

篇4:防踩踏保安全

◆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场合是上上策。

◆即便处于拥挤的人流中心也莫慌,冷静机智作判断,快速离开险境,是逃生要诀。

2014最后一个晚上发生的悲剧,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那么多年轻的生命,正值盛放的年华瞬间凋零,几十个不完整的家庭以后每年的元旦都将直面深深的伤痛。由此也提醒我们做父母的,除了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同等重要!

预防要略: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合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凑热闹不是好习惯!”这些话很多爸妈都对孩子说过,但我们并没有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一句“危险”,孩子就能信服么?还有,“危险的场合”不会自己在门上贴个危险标记,如何判别呢?当被动地身处危险的场合时,我们又该怎么做?

或许给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对孩子来说更为实际一些。

游戏选一选:“我们去哪儿?”

玩法:

1. 爸爸妈妈准备一些图片,主要是极有可能发生踩踏的场景,比如:年末血拼的商场、正在举行球赛的体育馆、爆满的电影院、人声鼎沸的酒吧、挤满了人的狭窄楼梯,等等。再准备一些可以与之相比较的图片,比如:安静的图书馆、有秩序的社区活动中心、人少闲适的度假村、宁静的庙宇等等。

2. 将卡片打散,让孩子一起参与选择,“这个周末我们全家去哪里比较好?”爸爸选图书馆,妈妈选度假村,孩子呢?

3. 全家人选好之后,将两边的卡片整齐地排好,由爸爸妈妈解释,为什么我们会选择“不凑热闹”,特别是全家出行,稍不留神就会遭遇丢东西、走失,当然也可能遇上踩踏这类比较少而特殊的事故,假日休闲“安全第一”。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热闹的地方,人的情绪会马上被调动起来,趋同、兴奋,包括购物、饮食的欲望会非常强,但时间一长便会不耐烦、疲累,甚至想逃离。“别去人多拥挤的场合”虽是上上策,但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人挤人、人挨人的感受,他是没法切身体会到难受和危险的。既然什么滋味儿都要尝一尝,“脱敏疗法”或可一试,挤过一回之后,孩子就会知道:那不是好玩的。

安全小建议:

爸爸妈妈不妨挑选一个比较熟悉而热闹的地方(比如七宝老街),假期的时候带孩子实地体验一把,沿着最拥挤的主干道顺着人流走,拥挤得受不了或者人流开始挤不动时,带着孩子进小店“躲一躲”喘口气,或者干脆瞅准旁边的小巷出口,顺利“大撤退”。

逃生误区:快跑、大叫、喊救命

尽管踩踏事件大多发生在节日、集会,地点大多是晚会场地、酒吧、商场、狭窄通道、体育场等,但也有数据显示,小学校园(尤其教学和宿舍楼狭窄的楼梯通道)也是踩踏的高发地。

警钟:2014年9月26日下午,昆明一小学因同学嬉闹压倒了一些小年龄的孩子引发惊慌和踩踏,6名学生死亡,26人受伤。孩子们6岁入学后,他们在校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爸爸妈妈同样要关心,该叮咛的要一再叮咛,有些常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教他,让孩子熟记于心。

逃生小游戏:“快还是慢?”

材料:一个窄口瓶(瓶口仅可容一个乒乓球通过),若干个绑了长线的乒乓球

玩法:

1. 将3个乒乓球置于瓶内,爸爸妈妈孩子各自牵着线头,线的另一头连着各自的乒乓球。

2. “看谁最先逃出来,1、2、3!”爸爸一声口令,乒乓球争先恐后往外“逃”,全都挤在瓶口,谁都出不来。

3. “遵守秩序,一个一个来,妈妈1、宝贝2,我3,开始1、2、3……”换一种方法之后结果大不相同,大家都顺利脱险。

从这个小游戏可以发现,不争抢、不惊慌、守秩序是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安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规则教育,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不嬉戏打闹、不起哄大叫、不拥挤争抢,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既利于他人和社会稳定,也保护了自己免受伤害。

其他避免踩踏的安全守则:

◆出发前检查鞋带,行走中留神脚下别被绊倒。

◆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地铁),要先下后上、尊老爱幼。

◆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上下楼靠右走,不奔跑,在人流多的街上行走也尽量靠右跟随缓行,并且要避免逆人流而行。

◆不做可能引发场面混乱和公共安全事故的事情,比如散发传单、代金券等。

防范演练:紧急避险莫慌张

安全问题无小事,很多时候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学校每年进行的消防安全演练也会有逃生演习,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方式。我们在家也可以模拟一个“防踩踏安全演习”。

场景模拟游戏:“我该怎么做?”

成员:爸爸妈妈和孩子(现在你们是一个班的同学了)

玩法一:Right side 靠右走!

1. 将家所在的楼道模拟成学校走道,全体同学正在楼道里走着,对面来了另一班的同学(可能是邻居或快递员)。

2. 走在最前面的爸爸左手向后一拦:“大家向右边靠墙!”

3. 各行其道,相安无事。

玩法二:Slowly慢!

1. “楼梯拐角到了,前面慢一点。”下楼时妈妈看见爸爸只顾着往前冲忍不住发话了。

2. 每个转弯或拐角,因为视线遮挡,空间不够大等原因,最容易发生碰撞,爸爸听从指令放慢脚步:“Yes!”

玩法三:Stop停下!

1. “丁零零”“放学咯!”同学们冲出“教室”,爸爸在最前面,“哎呀!”一不小心摔倒了,紧随其后的孩子也跟着仆倒在爸爸的身上。

2. 眼看着“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将显现,妈妈马上停下脚步,拦住后面的同学,并且大声说:“大家停下,别靠近!**同学摔倒了!”

玩法四:靠墙!抱头蹲!

1. 走在最后的妈妈说:“哎呀不好!后面的人挤得厉害,都快被推倒了!”

2. 爸爸说:“快靠墙!”当人群拥挤被推倒又暂时没法逃脱时,设法靠墙,抱头蹲下,此时身体蜷曲,双手十指紧扣托着后颈和后脑勺这一人体最薄弱的部位,这是比较稳妥的保护。等人群过去之后,再设法自救。

篇5:防拥挤踩踏教案

一、演练目的

1、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能力和应变的能力。

2、师生了解安全疏散知识,知道班级应急的撤离路线,避免发生踩踏。

3、发生踩踏事故时,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五年级11班学生为全校师生做模拟踩踏事故突发状况的应对演示,使学生养成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步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演练对象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1——6年级全体师生。

三、演练时间:

20xx年10月22日(周五)上午课间操时间。

四、成立演练指挥部

学校成立演练领导小组,确保演练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年级主任各班主任

各楼层护导到位巡视:

一层:蓝永帅二层:XXX、三层:XXX、四层:XXX、

体育馆:XXX、二期:XXX、三期:XXX、

演练拍照:XXX、

医疗保障:XXX、

组长工作职责: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汇报,立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负责整个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副组长工作职责: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负责指挥有关人员开展事故现场救援,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

成员工作职责:

1、负责维护事故现场治安秩序。

2、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通知消防、公安、安监、卫生、宣传等部门。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交通保障工作。

4、负责涉案人员监控工作。

5、负责将事故在第一时间呈报上级有关部门。

6、组织参与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工作。

五、防范准备及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患意识。

(1)结合全国各地关发生在学校的楼梯拥挤而产生的伤害事故例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专题教育,使学生养成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养成过楼梯和走廊要轻步慢行、靠右走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各班级要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利用晨会、班会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防止踩踏积压,掌握在遇到危险情况下能自护自救的基本常识。

2、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1)明确各部门及老师楼道安全防范的职责

后勤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教学中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二是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要求上厕所的应予允许;三是专用教室上课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安全、纪律、文明礼让的教育。

学生中心对学生加强安全、生命教育,利用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体向学生明确活动行走的线路及经过的楼道,如:出操、升旗仪式、到专用教室上课、放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向学生强调上下楼梯的速度要适可,前后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对护导、值日老师的工作加强督查落实。

护导老师按要求准时到岗,认真到位,随时注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

学生参加集会、做操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时,必须由班主任或课任教师带队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中午、下午放学时必须由最后一节课的老师组织学生排路队出校门。

(2)制定学生疏散预案

每位教师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应给予制止,防止拥挤堵塞现象的发生。

上课期间,教学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发生拥挤踩踏,便于及时组织疏散。

3、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1)学生在经过楼梯因拥挤而发生踩踏事故时,在场教师要及时切断后面学生的通行、抢扶被压倒的学生。

(2)一旦发生踩踏,在场老师要马上报告学校领导,领导接报后,立即组织教师对后面拥挤的学生进行疏散。

(3)对受伤学生进行逐个了解情况,一般伤情,学校应立即把受伤的学生送到医务室检查治疗,有严重受伤者,学校要立即拨打“120”请求救助,将重伤学生送到指定医院救治。

(4)学校立即通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并派专人护送、照顾,直到受伤学生监护人赶到为止。

(5)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外,必须立即向学校报告,再由学校在第一时间报教育局。

(6)学校要做好其它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解除他们的恐怖心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7)学校应在事故发生后的8小时内将应急处理情况书面报告学。报告内容包括:踩踏事故发生的时间;学校名称、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目前的紧急处理措施;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

六、演练要求

(1)学校先由方主任进行防踩踏逃生演练知识培训,班主任讲清疏散要求和注意事项后,学校总指挥发出疏散信号:“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按应急预案展开行动,从安全通道立即疏散;应急管理人员请立即到位”。通过校园广播系统通知正在上课的教师立即进行有秩序地疏散。

(2)班主任老师根据广播和路线安排,迅速组织学生离开教室,有秩序地下楼并向操场安全地疏散。

(3)负责各楼梯口安全的导护老师指引从楼内跑出的学生向操场集中。

(4)学生操场按平时升旗时位置站队,由级部主任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5)本次活动1——6年级师生人人参与,务必高度重视,班主任提前按要求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各教师按分工按时到岗,履行职责,若因失职造成安全事故,按学校相关要求追究其责任。

七、演练过程:

(一)老师到达指定护导位置学生撤离路线:(红色数字班级先行)

(二)学生按路线撤离

(三)活动总结

1、各班学生按指定线路到操场集合,但不能影响其它班级的通过路线。

2、各班主任向年级主任报数,年级主任向XXX、校长报数。

[具体汇报规范语言为:报告总指挥,一年级应到xx人,实到xx人。](注意,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必须是一致的,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留在教室。)

3、XXX、校长做活动总结。

篇6:学校防拥挤踩踏演练方案

为迅速、有效、高效地处置校园内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事故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事件下的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习时间:

20xx年3月22日课间活动

三、演习地点:

振兴小学

四、参演人员:

全体师生

五、演习灾情假定:

学校集中活动,遇紧急情况,此时,情况十分危险,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需将师生紧急疏散。

六:组织机构:

总指挥:

指挥:

后勤保障:

救护中心:

操场指挥:

成员:全体教师

各班负责人:

七、疏散顺序方法:

1、一楼的班级先退,然后到二楼班级。

2、五、六年级在东梯下,三、四年级在西梯下。

3、各班级下楼后,统一集中在操场,按照指定位置站好。

八、演习动作程序:

1、演习正式开始。

2、警报响起(杨负责)。

3、引导师生组织安全疏散。

4、各负责人在确定所负责范围内人员全部撤离后跟着最后班级撤离。

5、各班级集中在操场上。

6、大队辅导员把情况报告给校长,校长总结这次演习。

上一篇:(甲) 八3班感恩演讲稿(感恩,从身边做起)下一篇:圣母大学住宿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