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装修之尾气处理工程

2024-05-12

实验室装修之尾气处理工程(精选4篇)

篇1:实验室装修之尾气处理工程

实验室装修之尾气环保处理工程

实验室装修时需要注意实验室废气排放应该达到国家相应排放标准,必须考虑相应的处理设备;

实验室废气大体分为有机废气和无机机废气两种。根据具体实验室性质类别设计相应的废气处理装置,总体情况如下:

一、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以吸附技术取代焚烧技术,使用新型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吸附效率和降低能耗,充分地净化有机废气,最大程度的回收废气中的有机物。

主要的吸附回收物质:烃类、卤烃、酮类、脂类、乙醚类、醇类、重合用单分子等有机物。

有机处理装置一般采用PP材质,内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吸附装置设计成可拆卸抽屉盒,方便添加及维护。

二、无机废气一般采用喷淋净化塔净化处理装置;通过雾化后的水溶液与废气充分溶解吸收,达到废气净化处理效果,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主要处理物质:HCL、HF、H2SO4、HCN、NaOH、H2S等。

无机处理装置整体采用玻璃钢材质,内部全采用耐酸碱材质,应设计相应检修口和观察窗,方便检修及维护。

所以实验室装修需要要考虑到废气处理装置,处理结果必须达到国家相应环保要求,有些企业是要求达到地方标准。

篇2:实验室装修之尾气处理工程

师宗县高良民族中学

陶咏春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命题实验更深入探究、探讨课本实验本质,加大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本文就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的实验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CO作三种改进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探讨

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实验便成了中考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化学实验就不仅限于课本简单实验的验证了,更重视于化学实验的探究与分析。本文就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时可能产生有毒气体CO的实验作浅见探讨与改进,以同行和同学们在学习时参考。

一.《化学课本》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实验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佛、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下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二.改进方案

我认为按课本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是不安全的,因为在本实验中碳夺走氧后生成的气体可能存在三种情况:① CO

②CO

2③CO和CO2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特别是CO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不符合实验绿色化要求,需考虑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而课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本人提出以下三种改进方案仅供同行和同学们学习参考。

方案一(如图甲):将尾气用气球收集

其中A装置作用是检验CO2气体,B装置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但这种改进方案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气体爆炸或收集到的尾气又将如何处理等问题,故本人提出第二改进方案。

方案二(如图乙):将尾气点燃(因为CO有可燃性)

其中A装置作用是检验CO2气体,B装置作用是尾气处理,将其点燃以防污染空气。但这种处理方案尾气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尾气被浪费,故本人提出第三方案

方案三(如图丙):将尾气点燃的同时给反应物加热。

其中装置A作用是检验CO2气体,B装置作用是吸收CO2气体。这种方案尾气得到处理的同时被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变废为宝,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尾气处理方案。

特别提醒: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只要涉及有毒气体(如CO、NO2、SO2、HCl、NH3等)时都要考虑尾气装置的科学、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这样才符号绿色化学实验。

三.应用

例1.(2008年,临溪)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如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2CuO====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

⑴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

⑵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⑶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⑷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 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高温

② 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 原因三:

.............. 请你从原因

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是____

⑸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装置。例2.(2008年西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丙烷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⑴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不完全燃烧时还可生成CO ⑵CO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不反应。⑶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假设】丙烷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①CO2和H2O;②CO和H2O③___

【设计方案】用图 所示装置验证丙烷燃烧后的产物。

⑴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

⑵B装置和E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B装置用来____;E装置用来____。

⑶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析可知,假设___(填序号)成立。

⑷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是____

参考文献

篇3:一种氮氧化物尾气处理的工程实例

江苏明盛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的H酸生产企业, 在H酸生产过程中, 脱硝工段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废气, 公司使用的是四级液碱吸收净化装置, 然而处理效果差强人意, 当处理量大时尾气排放仍偶见黄烟。

1 处理工艺

针对公司的现状, 经过现场调研和实验摸索, 对公司现有的尾气处理设施及工艺进行了技改, 最终确定采用三级尿素+一级液碱吸收的工艺来处理氮氧化物尾气[2,3], 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氮氧化物尾气通过三级尿素吸收塔吸收, 与尿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氮氧化物被还原成为氮气排放, 其主要反应如下:

在三级尿素吸收塔后加一级液碱吸收塔, 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排放尾气的酸碱性及吸收效率, 使尾气处理万无一失。

2 工艺特点

采用三级尿素+一级液碱来吸收氮氧化物尾气, 与原有的四级液碱吸收处理工艺相比, 本工艺中有如下几个新特点:

(1) 氮氧化物与尿素反应后其反应生成物是N2、CO2和H2O, 无其他杂质产生, 尾气可以直接排放。

(2) 尿素吸收液吸收完成后重新回到尿素吸收液储罐, 循环使用, 不产生废弃水体, 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3) 尾气吸收过程中只需要保证吸收液中尿素浓度, 定期检测、添加尿素即可, 操作简单方便。

(4) 吸收塔内使用填料填充, 尿素溶液从塔顶喷淋自上而下, 氮氧化物尾气从塔底部接入, 吸收液与氮氧化物通过逆流的方式接触, 增加了尿素溶液与尾气的接触反应时间, 提高尾气处理效率[4]。

3 处理效果

尾气吸收设施经过调试, 系统运行稳定后对进出口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检测氮氧化物浓度, 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口氮氧化物浓度为9728~14320mg/m3, 平均12115mg/m3;出口氮氧化物浓度为95~205mg/m3, 平均143mg/m3, 处理效率达到98.8%。出口氮氧化物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氮氧化物≤240mg/m3) 。

4 结语

用尿素吸收氮氧化物尾气经过工程实践, 确实可行。工艺流程相对简单, 操作方便, 系统运行稳定, 处理效率理想, 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与其他的处理方法相比, 具有一定的技术优越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尿素法吸收氮氧化物尾气的工程实例, 该方法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系统稳定, 处理效率理想,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有一定的技术优越性。

关键词:氮氧化物,尿素,尾气处理

参考文献

[1]赵济强, 靖伯奎.氮氧化物 (NOx) 废气治理工程实例[J].环境工程, 2010, 03:88-90.

[2]张韬伟.烟气中氮氧化物湿式净化研究[D].中北大学, 2012.

[3]黄艺.尿素湿法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篇4:实验室装修之尾气处理工程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内装修工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善、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消防监督不力等现象,对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本文对我国建筑内装修施工中的消防安全问题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改善措施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消防安全

近年来,我国建筑装修种类逐渐增多,其设计也较为新颖,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建筑内装修的消防安全现状却越来越严峻,装修施工中大量易燃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建筑内部的消防安全压力,在火灾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因此,加强装修施工中的消防安全工作,是当前建筑工程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建筑内装修消防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防火性能不够

当前我国在各类建筑装修材料的耐火强度、阻燃性能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品种繁多的室内装修材料,其质量有好有坏、良莠不分,很多材料的防火性能较差,且在燃烧之后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由于具有较好防火性能的材料通常较为昂贵,业主由于装修经验的缺乏或者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在装修中使用没有阻燃处理的墙毯、木条等材料。某些住宅还使用了木地板,以及木质的屏风、雕刻门窗、帷幕等易燃物进行居室的装饰。在装修中使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导致房屋的耐火等级不高,造成了一定的火灾隐患,增大了房屋室内发生火灾的几率。

(二)施工流程不规范

当前建筑内装修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施工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消防隐患。首先装修单位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现象较为严重,在进行电气线路、管道防火等方面的施工时,为了节省人力和工期,私自改变施工的设计方案,导致其不能够达到消防安装的标准和要求。在施工中任意进行开门凿洞,使墙体结构发生严重的破坏,导致房屋耐火等级的降低。还有某些工程在装修时,遮挡火消防应急照明设施,占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疏散灭火器材及指示标志,甚至出于追求美观而随意改变消防安全设施的位置,对火灾中人员的疏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电气设备及电路安装不规范

在建筑装修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有关电气的施工工作,如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电热系统等,室外的广告牌、霓虹灯等都和电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电气设备和电路施工安装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比如装有可燃物的夹层墙或者吊顶中的线路施工中没有使用金属管;在接线分线处没有使用接线盒或者没有进行严格的密封;某些线路直接在可燃物上进行铺设,没有使用吊筋卡子等进行固定,且电线接头没有和可燃材料进行隔离;配电箱使用木质结构,没有合格的保护措施、超负荷运行,对线路进行乱接乱挂等现象。

(四)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室内装修市场门槛较低,导致装修施工单位的素质普遍不高,某些装修施工单位使用大量的临时工人,固定工人数量较少,施工队伍中提文化水平较大,且上岗之前没有受到严格的装修消防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其安全和消防的意识非常淡薄。

(五)监督管理不力

首先由于建筑装修工程中细节众多,且施工队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再加上消防监督部门人力有限,导致难以实现全面的监督,造成某些室内装修工程的施工没有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批,或者存在着边施工边申报的现象,给工程埋下先天性的消防隐患。其次,当前有某些消防监督部门没有对建筑装修工程的消防监督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对工程的防火标准和要求不熟悉,对业务了解不足,导致监督管理工作不力。

二、加强建筑内装修施工消防安全的对策

(一)增强消防的意识

对于新建、扩建以及改建的装修工程,尤其是某些不需要进行消防安全审核的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加施工人员在材料选择、装修施工等方面的消防意识。当前大多数施工队伍以及业主对于装修施工的相关法律不甚了解,为建筑的防火工作带来了较多的隐患。因此,做好装修施工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对于消防安全事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严格进行施工的管理

在某些施工的施工中,会对消防设备造成一定的改动,在进行此类工程的施工前一定要和相关单位做好沟通和配合,不能够擅自行动。在可能产生易燃气体的施工场所,应该做好通风,并且使用防爆电气。施工现场应该留有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施工中不得占用和封堵,现场还应该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和消防疏散标志。另外做好建筑内部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规范施工,实现安全用电,也是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加强装修施工的监管

建筑内装修工程其施工场所一般在室内,有着隐蔽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较难进行监督,对于施工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也难以发现,如果只在工程结束之后进行相关的检查,其安全隐患大多数已经难以改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工程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施工的监管工作,将监管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并注重城乡结合部的施工场所,而非只注重繁华城区的监督。既要对大型施工场所进行监督,还应该做好中小型的装修工程的管理监督,保证违章工程施工的查处工作不发生遗漏。

(四)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

针对当前装修行业迅速发展、专修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施工队伍的监管力度,规范装修队伍注册的要求和条件,明确相关的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保证装修工程只能由具备相关资质、专业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来进行。

(五)开发新型防火材料

进行既能够达到一定的装修效果、又能够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材料的开发,是我国装修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经济市场的必然要求。当前装修材料领域中最要紧的工作是对易燃装修材料改进以及更新。并且加大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以尽快研制出大量既符合消防安全需要,又美观耐用的建筑内装修材料。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修工程中,施工单位应该着重提高施工队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控制易燃材料的使用,并做好施工的检查审核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装修施工中的消防安全隐患,避免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钱凌云.高层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消防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 2007(01)

[2] 肖国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12)

[3] 周学宁.民用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2)

[4] 刘丽.民用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 2009(24)

上一篇:模拟临床情景考试方法下一篇:临床医学生英文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