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加强责任 稳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2024-05-18

脚踏实地、加强责任 稳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精选3篇)

篇1:脚踏实地、加强责任 稳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脚踏实地

加强责任

稳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春伊始,2012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顺利完成了工程任务,项目此次召集大家开会主要目的是加强项目制度化,使项目发展的更好,希望大家理清思路、加强学习、武装头脑、再鼓干劲,这是一个团结鼓劲、调整状态的收心会,也是一个明确目标、强力启动各项工作的动员会。全项目职工及施工队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收回以往懒惰的心思,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认真安排落实今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完成好剩余工程任务,承揽好新工程任务,为项目今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首先先说一下项目的工程情况,目前项目部剩余任务有内蒙109大东升级改造工程海子塔大桥、S103跨线桥、拱涵附属工程和新承揽的8、9标2座互通桥,大同西黄线东韩岭危桥改造工程,合计总价约为1800万元,工期均为6月底完成。在去年技术管理工作中,东韩岭危桥改造工程、顶进涵顺利完成危桥拆除、梁体架设及顶进涵的施工方案审批工作,工程任务顺利完成,109大东改建工程完成了拱涵的主体施工、海子塔大桥架梁技术工作,同源剩余设计变更审批工作。下面,我就做好2013年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主要讲以下要求及建议。

一、精益求精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中技术管理工作,各工点完成的都一般,虽然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技术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差距。主要体现在:施工图纸审核不到位、无侧重点、记录不完善;技术交底不全面、不具体,无针对性;施工组织设计基本与现场实际施工不符;试验检验报告、施工日志等原始技术资料填写滞后,写回忆录、记流水账无法真实体现实体质量问题的存在,技术资料签认手续滞后,导致无法及时验工计价;上报资料应付差事、敷衍了之,工程实体质量与技术标准出入较大,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我们自己挖坑给工程实体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

说了这么多技术管理的不足,这也是我自己管理不严格,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开展各项技术工作。下面我对2013年的技术管理工作提以下要求和建议:

1、规范基础技术工作。在开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结合业主要求及实际情况编写,特别是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东韩岭的架梁、桥面施工、内蒙S103架梁问题(跨高速交保方案)、8、9标新图纸(现浇支架方案))仔细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后做好各项工程技术交底,且要层层交底,这样既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尊敬。项目部将结合公司技术管理办法明确、统一、规范项目各项技术内容及管理制度,做实各项基础技术工作。尤其是内蒙工地的试验室作为重点,必须建立起并能拿技术数据体现工程实体质量。

2、强化竣工资料管理。要从开工开始就应做好竣工资料的筹划,提前与业主、监理沟通竣工资料的格式,避免返工,同源项目就是个例子,做到工程完资料完,加强施工日志、技术交底管理,建立考核制度,每月进行检查技术资料及施工日志、技术交底,列入工资考核中,此项将在技术管理制度中体现。

3、严格责任制度。责任到人,建立一对一的责任非常必要,希望各工点负责人根据工程任务对技术管理人员分配责任到人,加强执行力,确保项目工程在技术指导下按规施工。

4、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杨总常跟大家说多学习,学到是自己的。大家应该在施工空闲时间多学习,尤其是科技论文及工法上,我们项目是欠缺的,科技部每年都在年底进行科技技术评审会,我们项目已经2年没参加,尤其是今年已经列入年底项目责任制考核中,希望大家在施工过程中多总结、多考究,东韩岭跨大秦线拆除旧桥技术科技成果已列入公司科技计划,今年6月底上报公司,希望韩明奎做好资料的归档,这对大家职称评审也有好的帮助,还有就是一建及试验的考证,去年在技术工作会上张总特别要求全公司技术干部多参加资格考试培训,公司的优惠待遇政策也挺好。

5、加强成本管理基础技术数据控制,方案预控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希望技术管理人员与物资、计划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成本账,如各分项工程材料用量、拌合站发料单执行。

二、狠抓质量,确保工程创优 为实现“交工验收质量评分不低于90分,竣工验收为优良工程”质量目标,首先项目所有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当前社会各行业的质量意识都在不断增强,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也应该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由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特殊性,要想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除了依靠各种制度监管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家质量意识的提高。“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

1、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项目所有参建人员必须做到每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都达到优良,进而使项目整体达到优良。要使每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都达到优良,就要求每道施工程序、每个施工构件都要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个施工队伍都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2、抓好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施工工作。项目部所有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吃透图纸,对图纸一审再审,做好各个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且要层层交底,要将技术交底进行到每个操作人员手中。所有施工队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则、标准施工,项目所有技术干部对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和施工要点,并进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交底,在熟悉标准后做出样板工程,再全面开展施工,各工序的衔接都要按标准交接,绝对不能得过且过,直至达到标准为止。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架梁时的支座问题(同源就是例子)、台背回填规范搭板施工下面可以做一层50cm片石砼,8、9标2座桥都在曲线段内注意角度问题,还有就是现浇桥的支架不能老是论经验必须经过技术人员荷载验算,支座的安放位置准确(固定、滑动)。

3、严把原材料、结构件质量关。严把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关,所有构件、材料无合格试验报告单不进场,坚持“三检制”。尤其是去年内蒙S103的空心板梁的强度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还有就是去年2个工地冬季施工的砼工程,开工后要进行仔细检查,尤其是大梁的裂缝问题,在这里特别讲一下,就是完成的砼工程和隐蔽工程已进行验工计价的,如今年复工检查出质量问题的,项目部将对责任人及施工队按照项目质量管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因此,根据剩余工程任务项目部所有参建人员必须按照项目《工程技术管理办法》和《质量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测量、试验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工程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只要我们能准确认清形势,牢固树立大局观念,集中精力,狠抓落实,项目就一定解决好当前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希望大家能牢固树立起常抓不懈的思想,全面动员,通力协作,再接再励做好每项工作,加强技术知识的培训、交流,将项目剩余工程任务圆满完成。最后,祝在新的一年中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篇2:脚踏实地、加强责任 稳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1 迅速启动, 制定工作方案

该公司根据上级公司标准化建设要求, 及时召开标准化建设启动大会, 结合公司实际, 制定了《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标准化建设三年工作规划》及《标准体系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确立了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明确了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并提出了在全市农电系统“第一完成、第一完善、第一实用、第一质量”的要求。同时, 还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刊物《夏津电业》、公司网站等宣传载体, 对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抓基础、上台阶, 大力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与总体部署进行系统的宣贯和学习, 使全体员工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 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方针和目标,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标准化建设中。

2 明确职责, 建立管理网络

为保证标准体系的稳步推进, 该公司自上而下建立起标准化管理网络, 真正做到组织建立健全、职责分工明确, 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成立了标准体系建设组织机构, 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分管副经理为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下设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分委会, 分别由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展策划部、人事部归口管理, 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 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持和维护。每个单位部门设立了1名专 (兼) 职标准化专责人, 由素质高、业务强的骨干担任。除此以外, 还把标准化建设纳入中心管理工作, 每月制定、下达标准化工作计划, 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实行了标准化建设例会制度, 解决各单位在标准化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因地制宜, 注重宣贯质量

该公司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注重质量”的原则, 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 不断向员工灌输标准化理念, 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拓宽标准化视野, 创新工作方法, 保证标准化建设切实取得实效。同时, 还特聘请标准化专家前来授课, 员工们接受了基本概念、流程还原、标准编写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标准化专家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法, 对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现状进行了为期1周的实际调研, 提出了优化改进管理流程, 明确了问题根结与改进措施, 并出具了《夏津县供电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现状调研诊断报告》, 为标准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外, 还组织标准化分委会专责人赴标准化工作基础好的先进单位去学习, 将先进的经验、做法与自身实际工作相结合, 取其精华, 不但更新了标准化知识与技能, 而且为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4 梳理清理, 建立标准体系

该公司按照“删减不合理环节, 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资源”的原则, 对公司全部管理流程实施了还原、梳理、分析、优化, 确定既符合公司工作实际又提高效率的管理流程。按照“注重实用”的原则, 对历年的各类规章制度及文件进行了清理, 识别出有效的、废止的、零散需整合的、需要修订完善的制度, 使规章制度体系与管理标准体系保持一致。同时, 明确了岗位责任, 确保制度的执行到位, 做到各部室之间管理无缝隙、不重叠、不交叉。以有用、有效为出发点, 公司技术标准分委会严格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指导, 建立了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分委会按照“管理界面清、责权明、易于操作”的要求, 重新编制了管理标准, 建立了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分委会注重“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相一致”的原则, 使每项工作节点的管理事项、岗位职责、考核指标、记录报告等都一一明确, 实现闭环管理, 使企业战略目标得到了全过程的量化、细化, 各项管理更加系统、透明, 确保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实现。

5 监督考核, 建立长效机制

篇3:脚踏实地、加强责任 稳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校财乡管;教育经费管理

一、宜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部,属浅山丘陵区,洛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70万,辖8镇9乡1个办事处,369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宜阳县是洛阳市教育大县,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现有419所,在校学生10.96万人,其中:初中48所,在校学生32902人;小学36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学生76701人;聋哑学校1所,在校学生52人。

二、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情况

2005年以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向学生收取杂费。由于当时制定的收费标准比较低,加上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政策,因此,学校的经费非常有限,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相当困难,所以中小学校仍是一块贫瘠的地方,屈指可数的公用经费也便于管理。2005年秋季起,我县大部分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明显提高;特别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我省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我县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全部实行“两免一补”,且公用经费补助标准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初中每生每年200元,小学每生每年150元;2008年分别增加到375元、230元;2009年中小学公用经费(含取暖费)又分别增加至530元和330元。2006年至2008年,县级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年15元、小学每生每年10元。2009年,按照国家政策,县级不再配套核拨公用经费,但全县公用经费总额已达4932万元,较2006年的2240万元翻了一番还多。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的大幅度提高,使一向经济困难的中小学校也变得“富裕”起来,多年来捉襟见肘的经济困境也逐步缓解。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财政、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急需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中小学公用经费改革的必要性

多年来,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大部分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学校的支出随意性较大。部分中小学校长对财经政策了解的也不够全面,公用经费是用来改善办学条件,还是为教师发放奖金、补贴,都是由学校领导自行决定,缺乏必要的政策依据。而我县中小学财会人员多数是由教师兼职,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培训,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全县400多名中小学财会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会计职称的更是寥寥无几,他们缺乏全面的会计业务知识,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面对逐年增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加强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实行必要的会计监督已刻不容缓,对全县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四、主要做法

2007年11月,我县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根据上级财政有关精神,将乡(镇)财政所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到县财政局垂直管理,财政所的人员编制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6-7人,为全县中小学实行“校财乡管”创造了必要的体制保障。

2008年2月,县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实行“校财乡管”通知》(宜财〔2008〕6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全县中小学会计核算工作,各乡(镇)财政所按照“三个不变”和“三个统一”的原则,对中小学经费进行管理和监督。“三个不变”和“三个统一”为:中小学经费的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账方法。各财政所设立“校财乡管”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所属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管理,指导中小学校会计工作,审核财务支出单据,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杜绝不合理开支。各"校财乡管"办公室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以帮助提高中小学会计业务水平、规范会计行为为宗旨,为中小学会计工作提供方便。各中小学校选派具有一定的会计业务知识、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正式职工担任会计,负责本校经费核算工作,及时整理支出单据到财政所审核报账,自觉接受"校财乡管"办公室的审核和监督。

各乡(镇)财政所在当地信用社设立专户,取消各学校原有的银行账户,所有收支通过财政专户进行结算。财政所根据各中小学校的规模大小和路途远近,核定各学校的备用金数额,用于学校日常经费周转,确保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008年春季,为加强管理,切实解决部分学校将一些公用经费用于日常开支、巧立名目发放各种补贴等问题,我县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的《河南省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教育经费年初预算编制时各项支出所占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公务费开支范围、标准,教育经费年初预算编制时,正常公务费占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40%,校舍维修占20%,图书、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占20%,教师培训费占5%,招待费中学2%、小学不允许列支,福利费中学5%、小学7%,其他8%。各项定额原则上不准突破标准,确需调整的,应由乡(镇)财政所、中心校批准,年终结余可按项目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这样就保证了教育经费的均衡使用,使校舍维修、设备购置等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实行绩效工资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临时代课人员、老师工资等项目开支标准,使教育经费的管理更具政策性、严谨性、人性化。

2010年春季学期,县财政局、教育局领导多次到乡(镇)调研,倾听乡(镇)领导对“校财乡管”工作的建议,并深入基层学校到实地查看,普遍反映公用经费开支比例有待调整和部分经费集中使用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于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调整宜阳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开支比例及有关经费统筹使用的通知》(宜财〔2010〕74号)文件,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划分三大类,即日常公务费(含信息技术费)、校舍维修及图书、仪器设备购置费(简称“维修购置费”)和教师培训费。开支比例分别占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5%、40%和5%,各项定额原则上不能突破,当年结余可按项目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维修购置资金,使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决定将各学校维修购置资金集中使用,在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各乡镇结合本乡实际,以3-5年为一个实施周期,统筹安排各学校维修、购置项目,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步实施。在确保校舍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全县中小学布局定点相结合、与创建标准化学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第一个规划周期实施后,全县中小学校舍有明显改观,图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需要。

五、具体措施

一是增进服务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实行“校财乡管”是财政人员管财、理财职能的一次改革和探索,县财政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县财政所长、主管会计专题会议,加强财政人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明确各自职责,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中小学财务管理提供服务和帮助,坚决杜绝借实行“校财乡管”之际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设置障碍,影响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中小学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是“校财乡管”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2008年以来,县财政局会同教育局积极开展中小学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分别采取全县集中和划区域集中培训两种形式,对全县中小学财务人员进行了六次集中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理论知识,有效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基本规范了中小学会计行为,收到了良好效果。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会计人员在职进修和深造,参加各类财会学校的业务学习,为其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经济支持,进一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提高中小学会计人员的职称档次,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普及率。各财政所也充分利用每年寒、暑假之际,针对工作中容易的问题,对各乡镇中小学校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三是增强部门配合,优化管理模式。实行“校财乡管”是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县教育局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召开全县中心校校长、会计和部分中小学校长、会计会议,学习有关财经政策和法规,提高中小学校长和会计的政策水平,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转变对以前管理模式的认识,积极配合“校财乡管”办公室的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和审核,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校财乡管”顺利实施的关键。两年多来,县财政局、教育局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学校,督查“校财乡管”的实施情况,听取基层人员对“校财乡管”的意见和建议,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对此项工作实行考评制。定期组织全乡中小学校长及会计人员对乡财政所工作进行考评,对投票满意率低的财政所长和主管会计进行警告批评;对连续几次考评满意率低的乡镇,撤销财政所长的职务,调整主管会计工作。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我县自实行“校财乡管”以来,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没有一起因“校财乡管”工作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举报案件,全县中小学校长及财会人员对“校财乡管”工作反映良好。

六、工作成效

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具体操作程序得到了规范,预算编制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得到了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得到了加强,教育经费开支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减轻了家长负担,“普九”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尤其是教育经费保障及财务管理取得了可喜成就。

一是机构健全。各财政所和支付中心都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校财乡管”管理办法进行运作。二是操作程序规范。各学校严格遵循《宜阳县教育经费各项开支补助暂行办法》,财政所严格按照“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管,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程序运行。三是农村中小学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通过系统的培训,全县农村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财务制度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为“校财乡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账务处理及时,资金拨付监督到位。各学校都及时取销账户,由财政所设立了教育账户,达到了集中管理的目的,学校的各项支出均在财政所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和透明,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结束语

上一篇:硬笔书法独体字解析下一篇:作文 诚实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