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2024-04-16

七夕节的习俗作文600字(精选6篇)

篇1:七夕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现在不少人称之为“中国情人节”,精明的商家更是趁机打着“中国情人节”的口号搞起了促销。民俗专家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读,远不如叫“中国爱情节”来得更贴切些。

七夕在中国已有多年历史,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还有叫“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双七”“兰夜”“穿针节“等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合。

现在的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盐节日习俗时,其中提到端午节时孩子们系上的五彩绒线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解下来并抛到自家房顶上。据说,喜鹊看见房顶上的绒线,就会叨走,飞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用这些绒线在银河上建一座彩虹桥,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丰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间的织女与牛郎的绝世情缘,然后是天大的阻力将他们生生的分开。可是老百姓的心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对最暗无天日的处境,于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织女的喜相逢。

七夕节还含有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和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的意义。儿时看过黄梅剧《牛郎织女》,其中的画面直到现在还萦绕在脑海中。那段喜庆丰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丰收的瓜果蔬菜、和美祥和的乡邻,甚至连曾经欺负牛郎的兄嫂也羞嗒嗒的近前与织女一家握手言和,那场景真是温馨动人。织女与牛郎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织补得那么的甜蜜,当听到织女用绵软甜美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满足之情时,少不更事的我虽然不能全听懂,但心中却从此烙上了那幅祥和的画面,并成为心中最美丽的梦想。更有那些大姐姐逗我说,七夕之夜要带我躲在瓜架之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害得小小的我总是巴巴的跟在她们的身后。只是可惜,我总是在牛郎与织女说悄悄话之前便会进入甜甜的梦乡,醒来之时,那些小气的姐姐总会把听来的话放在心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于是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她们偷听到了些什么。于是,那个美丽的乡村、那个神秘的夜晚便凝结成了童年时代的一个带着雾气的动人剪影。

今又七夕,当我在网络,在报刊上随处看到有关七夕的文章时,心头的感觉是喜悦的。因为曾几何时,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许多外来的洋节却纷拥而至。,“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知道和了解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七夕”,她不是情人节,而应该是爱情节。在这个爱情快餐化的时代,让这个折透着中国传统美德的爱情节唤起人们心中那至纯至美的情感吧!

七夕节的习俗相关作文:

1.七夕节作文精选

2.七夕节作文600字精选4篇

3.七夕的作文600字6篇

篇2:七夕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说起七夕的传统习俗,“看天河”就不得不提。仲夏时节,晴朗的夜空有一道光芒闪烁的星带,俗称“天河”。“天河”两边,分别是“织女星”和“金牛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喜鹊都飞上天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因此,乞巧节前后,细雨淋淋,看不到喜鹊的踪影。人们认为喜鹊聚集“天河”,为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七夕不仅是约会的时节,也是养生配药的时候。七夕节是立秋后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夏末秋初季节交换,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养生应顺应四时的说法,养生尤其需要注意,那么七夕养生要注意什么?

七夕佳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配方,甚至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并称它们为长生不老的仙药。中医认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玉楸药解》谓其“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海药本草》说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清宫还将松子列为御膳食品。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本草备要》载,“凡补脾药多燥,柏子仁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滇南本草》说它“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篇3:七夕节的常见习俗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 只是陈列瓜果乞巧, 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 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 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 乞巧活动以后, 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 传说吃到钱的有福, 吃到针的手巧, 吃到枣的早婚。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 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 遥祭牛郎织女, “香案”都是纸糊的, 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 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 比高下, 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 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 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 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 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 款式极多, 主要制作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 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 然后和入面粉、芝麻, 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 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 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 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 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 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 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 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 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篇4:七夕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回家后,查阅《现代汉语》,我发现“吊”字的繁体字为“弔”,与“吊”字形体差异很大,引起了我的兴趣,遂查阅资料,以期获得答案。我们知道汉字的一大特点是表意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形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字从字体上已不能看出汉字的原始含义。“弔”字,是由一个“弓”字加“|”形符组成。“|”到底表示什么含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弔”字作了以下的解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驱禽。”它的意思是说,“弔”字表示追悼者,慰问死者家属。在中国上古时期,人死后不墓不坟,一般用茅草一类的东西把死者厚厚地包裹,放置野外,死者家属因为不忍心死者的尸体为禽兽所食,送葬的人拿着弓弩射杀驱赶禽兽,守护死者。所以“弔”字,指以人持弓,表示送葬队伍用弓箭驱赶禽兽。它是一个会意字,“弓”和“|”表示射杀禽兽的“弓弩”一类东西。

从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弔”是古人处理死者遗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当然包含生者对死者的敬重和怀念,后世引申为“吊唁”(慰问生者,悼念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的一种丧葬习俗。那么这种处理方式到底是何种丧葬习俗呢?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古人几种丧葬习俗:

一、土葬

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是土葬,土葬一般有坟墓。但是“坟”和“墓”,在上古是有区别的:“坟”有土堆,“墓”则没有。作为坟墓讲时,“坟”一般比较高大,而“墓”则平坦。所以《礼记·檀弓》上说:“古者墓而不坟。”《现代汉语词典》有“坟墓”一词,这说明今人已经不再区分“坟”与“墓”的不同。

二、树葬

“树葬”也叫林葬,它是指将死者的遗体放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这与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把家里的死猫死狗悬挂在树叉上任由其腐烂的处理方式相似。树葬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一带的少数民族,这种习俗在古典文献中有很多的记载。《北史·契丹族》:“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这是对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契丹族丧葬习俗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葬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次树葬,第二次火葬,颇为奇特。

这种古老的葬法,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有遗存。建国之前,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都保留有树葬的习俗。

三、天葬

天葬也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它应是游牧经济的产物。在远古时期,那些过着逐水而居的狩猎生活的民族,往往在人死后弃尸于荒郊野外。在古典文献中,就曾记载过契丹等民族使用过这种葬法。

在现代社会中,藏族也有天葬的习俗。王建辉、易学金主编的《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书认为,藏族的天葬习俗受到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及佛教的很大影响。“天”在藏人心中的地位极其崇高,被藏民视为人格化了的“天层”。在藏族的神话中,“天”被化分为十三个层次,它像一座金字塔,最高层为极乐世界。

藏族的天葬,一般都有一个天葬场,所不同的是,藏人会在死者的尸体旁燃起一堆烟水,目的是吸引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种身材巨大的鸟——秃鹫前来啄食尸体。这与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人们用弓箭驱赶禽兽截然相反。

秃鹫被藏人视为神鸟,藏人认为死者如果能被秃鹫吞食,就可以借助神鸟秃鹫的双翼进入“天”的最高境界——极乐世界,吃的越干净,也就越容易进入天堂。

《孟子·滕文公上》也记载了一段话,它与“弔”字所反映的葬法相似:

“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归反虆梩而掩之。”

孟子认为古人从葬而不掩埋到虆梩而埋之,是人们不忍心亲人的尸体遭受野兽昆虫的噬食,它反映了古人伦理观念的进步。(这与“弔”字所反映的生者对死者的心态是一致的,只不过处理方式不一样,一者埋之,一者以弓箭驱赶射杀。)这一现象除了与人们对死去的亲人眷恋外,还与古人对灵魂的敬畏有关。人们认为,人死后鬼魂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死者的遗体进行一定的处理,加以保护,以让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

从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吊(弔)字所反映出来的丧葬习俗应与树葬、天葬有相似性,因为它们都将死者的遗体放置于荒野,只不过在一些细节的处理方式上不同罢了。

以上所说,当否,不敢知,幸读者有以教之。

篇5: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

今天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这些小故事!

一、熬年守岁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吃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会返回到山林中去。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三、贴福字的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篇6: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

这次,我与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是,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与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是,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是,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与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上一篇: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场地申请流程下一篇:爱会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