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2024-04-07

逐村观摩工作体会(通用9篇)

篇1: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金城乡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

9月14日、15日,我乡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包村干部开展了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县政府党组成员张海峰、乡党委书记王乃念参加观摩并进行了点评,组织部安排专人进行了全程督导。

在观摩过程中,各村支部负责人围绕阵地建设、党建工作等情况进行汇报,观摩成员认真查看了各功能室和党建资料,并按照打分标准进行评分。在14日的观摩中,西金城村获得了评分第一名,韩庄村被评为最后一名;在15日的观摩中,张茹集村获得了评分第一名,禹庄村被评为最后一名。在每天的点评会上,分别由第一名做了典型发言,最后一名做了表态发言。

在观摩中发现,西金城、东马营、西马营、钟庄、张茹集、南张茹、武阁寨等村村室干净整洁,功能室齐全并布局合理;西金城、东马营、西马营、西张茹等村在党建基础资料归档方面,内容齐全,归档及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村在党建元素设置、宣传氛围营造等方面比较欠缺,部分村存在功能室不全、村室未进行粉刷整修、基础资料不完善等问题。

下一步,各村要严格按照《博爱县农村基层党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整改提升参考标准》中硬件提升标准、氛围营造标准、资料规范标准的要求,提高思想认识,按照本村整改台账的时间节点,加快进度,争取在第四季度观摩评比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大家好!

我叫 xxx,家住 xx 镇 xx 村,出生于 1966 年 9 月,现年 54 岁,于 1997年 7 月担任 xx 村支部书记职务至今,已有 24 个春秋。在这 24 年里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是镇党委政府支撑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24 年中有曾经的辉煌,也有曾经的遗憾,但我还是胜利的走到了今天。

篇3:观摩皇甫学校的体会

本次外出赴皇甫学校学习, 是我校着力改变课堂教学改革效率低下, 教学质量提升较慢的不利局面的举措之一, 旨在让广大教职工通过亲身学习观摩和体验, 感受差距, 反思教学, 寻找差距, 从观念上、思想上, 从源头上探寻问题的症结, 从根本上改变不当的教学管理方法, 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努力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尽快扭转教学质量低迷的局面。这次学习, 虽然只有半天, 但我看到了皇甫学校奉行的“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先进教学理念, 切实感受到了皇甫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 领略了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 使我受益匪浅, 感触极深。

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体会

皇甫学校是近年本地课改成功的学校之一, 以成功学习推广实践洋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而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慕名参观学习, 当然少不了听课活动。当天上午第四节课, 七年级十六个班, 有三个班是语文课。我随机走进七年级十班。这是一个大班, 有59名学生。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世说新语》之《咏雪》。课前, 教师者组织的是一分钟朗诵活动,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朗诵学生的语调语速、神态动作等作出指导性的评价。我是从教室后门进去的, 当时朗诵活动已经开始了。看来, 这里的老师从起始年级开始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之后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 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咏雪》, 我早在一周前已经进行了本课的教学。相比之下, 我感到皇甫老师的这节课很朴实, 也很有效果。

一是注重朗读活动。从检查预习时学生四次朗读到老师范读、男女生分句轮流朗读、集体朗读, 再到合上书老师提示引导诵读, 在理解文意后再次引导学生背诵。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读”的活动, 通过朗读感悟, 通过朗读记诵。

二是注重学生活动。文言文重点字词和文意的理解, 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从引入检查环节来看, 大部分学生课前的预习自学情况不错, 课堂上老师先是结合考点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字词,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重点字词及文句的意义, 后引导交流, 根据反馈的情况, 对部分理解不准确的字词句子再次引导理解感悟;在练习巩固环节, 老师检查重点字词及句子意义的掌握情况, 检查面达一半, 学习情况反馈良好。

三是注重知识积累。《咏雪》文章虽短, 但考点甚多, 涉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朗读语音、停顿感情、文学常识、重点词句、文言句法 (宾语前置及省略句) 等知识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极其重视细节的准确性。

四是注重方法辅导。从课前的一分钟诵读活动及评价活动, 到作业的评价要求, 从预习检查后的方法辅导, 朗读方法辅导, 考点及细节的叮咛, 到重点关键词句的反复检查巩固活动, 体现出教者严谨的教学态度及其在平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做法。

三、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感受

我们的参观是随机的, 看到的情况是真实的。偌大的教学楼内师生活动井然有序。那天下雨, 我没看到一个学生在教学楼外活动, 在楼道内, 也只有很少部分学生活动, 或是去老师办公室, 或是去卫生间, 即使教室内的活动, 也听不到很喧闹的声音, 透过门缝, 可以看到学生们正忙于准备下节课的活动。

在第四节七年级的语文课上, 我一边听课, 一边浏览了后排几位同学的作业及课堂笔记。有两个本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是“数学课堂笔记”;另一个是“田字本”, 上面都有科任老师的签字。由此, 我不得不佩服皇甫的做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起始年级抓起。

四、对皇甫课改经验的体会

不关注课堂的课改毫无意义, 不思考课改的课堂毫无出路。课改关键就在于改课。皇甫学校在课改的过程中重点是做实“五个转变”, 提高课改实效。

“五个转变”是指变个人备课模式为“三说两备”的集体备课模式;变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教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导学案”;变“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作业本为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纸;变单一化的“月考”为立体化的“四清”。

“三说两备”是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 即备课前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说课 (一说) , 之后由一人执笔写出导学案草案 (一备) , 再在组长主持下进行讨论修改 (二说) , 再由各科任教师在草案上修改 (二备) , 课后再议导学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三说) , 并写出课后记。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学校出台《规范导学案的几点说明》, 统一了导学案的格式, 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强化课堂训练力度, 力求少讲多练,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学校从2010年开始, 在小学部和初中部全面推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断改变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

“五个转变”是从备课、上课、作业、检测等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进行了改革, 提高了课改的实效性。尤其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推行, 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 解放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从皇甫归来的反思

篇4: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质课;激发兴趣

2013年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各位教师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收获良多。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每一堂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这对于我们探索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探索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对整节课的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各位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展示出非凡的教学智慧。

1.关注当前热点,引发学生共鸣

很多教师选择以当前的热点话题开始导入新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Photoshop图像的简单合成”中,先让学生观看《爸爸去哪儿》的MV,引出感恩父母的话题,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用Photoshop为父母制作贺卡,从容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目标,并在其中渗透了感恩父母的话题。还有的教师以淘宝网为例,例如,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Excel表格”课中,教师先提问11月11日是什么日子,学生答光棍节,教师继续引导11月11日慢慢演变成“购物狂欢节”,接着自然引出淘宝网数据,引出数据统计的主题。

2.展示新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好奇心

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时,授课教师展示了两个体感游戏,并让学生体验用手机操控计算机,学生对此跃跃欲试,对涉及技术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教师以此引出教学重点——虚拟现实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体感游戏正是上述两种技术的应用,这堂课在一开始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师都比较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以身边的实际问题为例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数据库系统”一课中,教师在开始以图书管理为例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小品剧,人工图书管理的各种不方便促使师生一起寻找新的问题解决途径——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从而凸显出学习数据库的重要意义。这种方式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一课中,教师给出的探究任务是“各小组根据统计数据形成报告,并讨论总结报告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运用Excel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小组合作形成报告,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数据的意义,预测发展趋势。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而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课堂中教学机器翻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机器翻译,然后小组讨论机器翻译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机器翻译。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2.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图像的简单合成”一课中,教师给出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制作电子贺卡”,首先在小组中评选出优秀作品,提交到学习网站,然后学生在网站上为自己最心仪的作品投票,最后教师针对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了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并及时给出反馈,较好地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3.注重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如,在教学“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渗透感恩父母的思想,让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为父母制作贺卡;在教学人工智能的“人机大战”时,强调团队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是教学的重点,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影响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教师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课堂总结,余韵悠长

课堂总结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等,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一课中,以“面对问题—寻找办法—总结规律”为主线,总结所学的Excel的相关知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有的课堂以设置悬念结束,如,“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先让学生完成自评与反思,然后教师“变魔术”,利用无线技术锁定电脑,然后展示电脑的反思结果,让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在课堂的结束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回顾所学知识,既深化了主题,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各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照优质课,反思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熟悉知识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各类教学素材,并注意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5: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同志们:

按照县委组织部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当前工作重点,今天我们对全镇各行政村开展了党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重点围绕“XX支部”创建、党建作用发挥、党建氛围打造、基层组织制度落实、换届选举筹备、农村环境卫生、秸秆禁烧及清运等方面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观摩评比。通过“看、查、听、评、谈、改”6个环节,我们进一步了解各村的工作落实情况、下步工作打算等。

通过今天的观摩,可以看到村里的各项工作较上季度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XX村的党建氛围有了明显的提升,到处都能看到党的理论宣传;XX村的换届筹备工作推进有力,基本做到了“一宣传、四摸清”(宣传上级关于换届选举的有关精神、摸清班子结构、后备力量储备、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可能影响选举的突出问题);XX村、XX村的环境卫生工作成效明显,村内环线各有特色,乡村面貌明显改善。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的看到各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步调不一致。部分村工作积极,成效突出,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落实工作,但反观X村、XX等村党建氛围不浓,门牌版面老旧,组织制度落实不规范、不彻底,换届筹备推进迟缓。二是标杆示范不明显。表现部分村(XX、XX村等)在“XX支部”创建取得成绩后,思想出现了滑坡,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欠缺,存在自满、安逸的心态,想当然的躺倒“功劳簿”上。反观,XX村、XX村等在党建考核排名较后的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不管是阵地建设、组织制度落实、党员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三是工作成效不突出。各行政村都能按照要求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但工作的质量、标准、成效上与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与县里先进村的差距仍然存在。更有的村简单的觉得把工作完成就行了,没有认真的坐下来思考过工作怎么干、工作为了谁、成效怎么巩固这些问题。

今天的观摩活动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但各位要清醒的认识观摩不是重点,之后的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才是。参加观摩的同志们回去后要认真总结,梳理部分村的好经验、好做法,查找自身存在的短板、不足,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努力在下一次观摩活动的有明显的进步。借此机会,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做到一个“实”字,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只有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切实做好党建工作,才能更好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高质量地完成党交代的各项任务。要想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就要把党建工作做实、做细、做牢。一是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员的重要职责,把“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这句话记在脑中,印在心上,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促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加基层支部的亲和力与号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实效去推动发展成效。二是各支部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各支部要切实提高“三会一课”质量,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以组织制度成效助力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三是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鼓励党员参与到“一编三定”、党员“1+10”中,灵活运用党员积分管理的结果,引导他们在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村务治理等基层工作中争先创优,勇当先锋模范,让党员干部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从而带动群众一起干、跟着走,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氛围,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做到一个“先”字,做好两委换届前期准备

这次换届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与农村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需要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来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进行实施。因此,能否通过此次换届把党性强、有思路、能担当、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建强村级组织,直接影响着我县农村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镇作为试点乡镇之一,更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积极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先人一步、快人一步,把换届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扎实,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换届工作的要求,在走访对象方面,做到“四必谈、四必访、一随机”。在走访任务方面,做到“一宣传、四摸清”;在人员把控上落实“六不能、六不宜”;在时间节点上做到9月底前确定换届意向人选;在支部书记人选上要落实“五退五进”,推行“一肩挑”;在资格审查上要落实“三级联审”,争取在换届时间提前的前提下圆满完成我镇的换届选举工作,形成两委换届的“XX(镇)模式”,切实让我们把村(社区)“两委”换届这一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抓好,把这个重大政治责任履行好、落实好。

三、做到一个“严”字,助力事业发展再上台阶

当前,XX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镇内拆迁征地多、两委换届试点镇、六稳六保压力大、项目推进协调难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新一届的党政班子上任后,对XX镇面临的问题高度重视,从镇党委政府开始转作风、严要求、提效能,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有序的推进。

这让我们对XX镇今后的发展充满希望,对XX镇转型产城融合示范区充满信心,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镇的共同努力。一是希望全镇上下能够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要分别弄清楚个人、单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以身作则,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做到思想清醒、政治坚定,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争当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表率。二是希望全镇在工作上能够进一步明思路、严要求、强实效。要知道工作怎么干、工作为了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不断从严要求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三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监督执纪作用,摈弃“老好人”思想,出重拳、下大力对工作落实不力、行动迟缓、标准不高的单位或个人严厉问责,以监督执纪的严倒逼工作质量的提高。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干、怎么抓各村要认真思考、充分研究,争取在下一次的“逐村观摩、整乡推进”中落后的村能迎头赶上,先进的村能再创佳绩,努力为XX镇“打造全县党建一面旗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走进昌乐二中的课堂, 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 课堂充满亲情、热情和激情, 处处流露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尊重、平等、和谐, 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 但学生的学习同样是快乐的。昌乐二中的课堂是完全开放的, 他们不排斥观摩老师的听课, 他们的教师和学生专注于交流和讨论, 课堂上自信展示, 大胆质疑, 激情投入交流和演说, 一切都显得淡定从容,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教育的质朴和自信。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中心和权威, 教师不再是课堂绝对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观察者, 是良师更是益友,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犯错、一起纠正、一起成长, 共同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甚至还有遗留的困惑, 在学习交流中, “老师”二字变得不再永恒, 这就是昌乐二中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漫步在昌乐二中的校园, 看着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展示栏, 看着学生实践活动中的风采留影, 看着校本课程辅导老师个性的简介, 看着校长和老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大餐, 看着教室外班级文化建设的展示, 各种考核量化制度的独具匠心、各具特色, 让人不由被昌乐二中师生们的细心策划和特色管理深深折服, 让人不由产生共鸣——这就应该是一个学校真正的面孔, 用最朴实的形式诠释着什么是教育, 师生和谐, 自主管理, 彼此尊重, 用亲情、热情、激情共同维系着真正属于教育的一片晴空。正如培训老师所说, 唯有亲情式的师生关系, 才能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才能使学生在这样和谐快乐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研究小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机制保障

走进昌乐二中的课堂, 通过几节物理课的观摩学习, 一个感触就是课堂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的建设, 这是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机制保障。昌乐二中从2007年开始尝试课堂高效学习研究小组制, 到目前为止可谓成果斐然, 去年在山东一本上线率达53%。他们倡导班级建立高效学习研究小组,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 发挥传帮带作用, 提升协作交流能力。课堂上他们互相借鉴, 合作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习的热情与激情在互相鼓励、互相帮扶下被点燃;学习小组设立各种考核制度, 制度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 讲民主, 抓落实, 最终实现小组自治, 班级自治, 学生自治, 这是高效学习研究小组的动力源泉。学生管理学生, 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功能, 学生真正形成了“我的学习, 我做主, 我的班级, 我做主”、“小组荣辱, 我的责任, 班级荣辱, 我的责任”这样一些观念, 启动学生团队引领作用, 发挥学生舆论正向能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果可以目睹, 全校一色的学生装, 教师一色的教师装, 没有发现学生拿手机的, 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师生思想统一, 胸怀大志。星火可以燎原, 一个人能登得更高, 一群人能走得更远。这样的小组建设有效促进了课堂高效的实现, 从我的理解来看,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一种课堂职能的倾斜,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是展示交流、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 学生教学生, 发扬传帮带的功能, 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历史。我总结了两句:高效课堂就是课前自主研习, 积攒疑惑;课堂高效交流, 促进提升。当然, 这里肯定要重新涉及老师的定位问题, 老师的课前策划要更周密, 备课要更有广度和深度, 要未雨绸缪, 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课堂上老师看似轻松, 课下却工作量更大。课前的学生自主研习, 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我侧面了解了昌乐的三小时晚自习, 就是通过教师对小组长培训、小组自治, 让学生完全自主做好导学案的80%左右, 确保第二天的课堂交流讨论有的放矢, 实现讨论的高效性, 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自主”。由于学习时间仓促, 我始终没有直接目睹晚自习的辅导培训过程, 我觉得要破解如何让学习小组高效运转、动力不竭, 就是要研究小组培训机制, 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与教师团队的通力协作密不可分, 也更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

三、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推手

在昌乐二中的课堂上, 每位学生上课时导学案人手一份, 而且,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都非常好, 说明其对导学案的研习是充分的、有效的, 我也问学生, 学生说他们晚自习三小时要求绝对安静自主地完成相应导学案, 准备好自己的疑问, 第二天课上再对这些疑问进行讨论交流, 是有小组量化考核的。课堂上的确也是这样的, 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推手。导学案的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体会和思考, 最终学会学习。导学案的编制, 就物理来看, 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 预习案问题的设置多以回答的形式出现, 填空较少, 探究案问题设置分A、B、C三个梯度, 便于分层教学, 课前研习也做分层选做, 导学案编制的难点并不是单纯的知识, 而是如何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学知识并最终通过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即体现能力立意的原则。学习的时候, 还听说学校有专门的导学案编制团队, 人员的组成由最早实操导学案的教师担任, 导学案需要多次审核才能推广使用。导学案的使用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路线图, 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导航图, 不是习题、例题的单纯剪贴。

四、“高效课堂”是学生交流学习的舞台, 不是老师讲解的展台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终实现让学生会学、学会, 在课堂上绽放生命的快乐。培训时有位老师调侃着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在一次北京市组织的优质课评审活动中, 有位老师经过几次师生演练, 在课堂上讲的是环节齐备, 逻辑清晰, 语言干净利落, 而且是妙语连珠, 学生也是配合默契, 踊跃作答, 效果良好, 课后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可是有位旁听的老外却站起来抛了一句话:‘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学生都会了, 你还讲什么? ’”虽然是故事, 但也足以引起我们思考, 思考什么, 思考课堂的归属问题。诚然, 我们不否认这位老师的能力, 我们也不乏这样的老师, 也有过这样自我陶醉的感觉, 可是高考毕竟不考老师, 甚至老师讲过的题目一个也不考, 考的是学生, 考的是学生的能力, 而课堂上你的学生呢, 也许也跟着老师此刻感觉良好, 但殊不知, 这种感觉没有经过自主思维加工和提炼, 不深刻, 是无法转化为能力的, 当然也是很容易被遗忘的。你说这样的课到底算不算是一节高效课, 这样的老师算不算真正对学生负责。我对此感到惭愧, 而且在之后的听课中, 这对学生负责。我对此感到惭愧, 而且在之后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物理课, 课题是觉越来越强烈。我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物章:题目章:题目节:内容主要知识节:内容主要知识示学习目标, 白板出示具体的展示安排, 分配到组, 提出具体板出示具第一节摇第一节摇关系》, 两位老师1. 非生物因素1. 非生物因素2. 生物因素展示安排, 分配到2. 生物因素《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两位老师课前让学生出势差与场要求, 展示人员由各组自定, 开课后, 教师都出示了一张《电由各组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开课后, 教师都出3.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3.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场》章节的结构图, 用了大约5分钟的串讲, 引出电势差和场强分钟的串讲引出分钟的串讲, 引出电势差和的关系式, 然后就是让学生展示导学案中的习题, 共九道题, 1. 种群的特征示导学案中的习题, 共九道1. 种群的特征而且这九道题都涉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但是学生在展示讲解法和技巧, 但是学生在展示2. 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2. 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和研讨中的良好表现, 确实很让我震惊, 也确实让我真正体会好表现, 确第二节摇摇第二节摇摇让我震惊, 也确实让我真正重捕法重捕法到了什么是高效课堂, 毋庸置疑, 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提升。“高什么是高效第八章摇摇种群的特征效课堂, 毋效课堂就第八章摇摇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特征很大提升。“高效课堂”就是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生物与环境疑, 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3. 种群数量变化3. 种群数量变化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4.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导他们主动参与, 积极展示, 大胆质疑, 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们主动参与大胆质疑, 真正体会到自主学5. 生物群落的概论5. 生物群落的概论高效学习的快乐。公开课评课, 老师更多的是观察学生的情感课, 老师更多的是观察学生的6. 生物群落的结构6. 生物群落的结构体验和成功喜悦情况, 评课评学生体验而不是评老师严谨, 治学要严谨, 课堂不是治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 不再是老师激情洋溢的展台, 时代在变革, 课堂也要变革。昌乐二中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老师给予了学生更多权利, 让他们自主选择;给予了学生更多机会, 让他们自主把握, 让思想与思想相碰撞, 启迪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如赵未平校长所说:“回归教育的本质,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让教育真正走向育人。”这就是昌乐二中及昌乐二中老师们所秉持的最质朴的教育观。

篇7: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在本次市级科学比教学活动中,我一共观摩了9节课——大悟县周晶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执教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孝昌县汪争慧老师执教的《浮力》、汉川市刘红艳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安陆市付琳老师执教的《弹力》、应城市李玲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市体育路小学程平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云梦县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所听的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上得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接下来我就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感受一:科学教学应该精心构思课堂教学结构

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一课的教学,构思就比较巧妙,冷课热上,知难而进,为本类课型研究增添了一道亮色。具体表现在定位准确,小中见大;善用器材和课件,一目了然;创设活动,巧用统计数据;深入探究,认知透彻;借鉴历史,亲近生活;开放教学,留有余韵。课堂结束时用一首改编的歌曲《花儿去哪了》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本节课,高潮迭起,渗透了人文关怀、科学需要证据的思想。

感受二: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不但要准备充分,而且还要营造轻松的情景氛围。例如,本次活动中云梦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孝昌的汪争慧老师教学的《浮力》、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时,教师准备得很充分,课的前后衔接比较自然,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活跃,让学生降低了有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感。

感受三:重视体验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情感、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促进观念、知识的内化。如,汪争慧老师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这一活动,先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当场演示的实验,让学生判断这样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判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为接下来学生测量浮力这一活动做好了铺垫。

感受四:凡是要让学生操作的活动,一定要指导到位

我们大多数科学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活动时全无章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指导到位。还是以汪争慧老师的课为例,她这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掌握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减少了测量误差,更准确地得出实驗结论。磨刀不误砍柴功,有效地指导,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次科学比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孝感市科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为云梦县乃至孝感市更好地推进小学科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篇8: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一、令人深思的课堂观察活动表

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除了备、讲、批、复、考以外, 听评课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在过去的听评课活动中, 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且可操作性强的听评课标准, 评价内容及标准过于宽泛令听评课教师无从把握, 而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次观摩活动中, 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 即在高效的开幕仪式后, 对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培训。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上教与学的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 目的是收集有关数据, 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改善学生课堂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观察表, 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课堂观察工具, 是提高教学观察质量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此次活动中采取集体听课的模式, 分配不同观摩教师分别记录与评价综合量表中的某个特定维度, 听课后, 再根据各人的记录与评价进行交流与研讨, 避免了通常教学研讨中常见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大大提高了听课及评课的效率与质量。课堂教学观察表共包括七个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行为的细则、教师细则、课堂氛围细则、学习过程的学生参与细则、课件的设计与演示以及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这七个部分全面、系统地规范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 如果能将这种高效的听评课方式实际运用起来, 一定会有助于提升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人深省的专家经典点评

此次观摩活动另一个亮点是两个晚上的课堂教学交流互动。评委、执教教师及观摩教师齐聚一堂, 执教教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做法和感想, 而评委本着务实的原则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这是一线教师最想听的也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帮助的。其中, 刘兆义老师的点评尤其发人深省。他提议让讲授I HAVE A DREAM的湖北省的向前老师将课堂的最后10分钟让给来自云南的一位教师, 请她围绕旱灾进行10分钟的讲授, 以表达对遭受干旱之苦的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将充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为《标准》) 中倡导的“关注学生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

三、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设计

16位教师的精彩展示从教学内容的处理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均体现了这些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江苏常州高级中学的范丽君老师向我们提供了Project教学设计的模版, 将读与写真正结合起来, 突破了高中英语教学中高效写作练习的瓶颈。范老师用一段从网上截取的关于地球正惨遭人类无情毁坏的记录片导入, 引起学生对世界环境问题的的思考和担忧, 激发学生撰写关于中国治理环境问题报告的兴趣。她组织学生对想要研究的环境话题展开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写作技巧、文字问题并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 快速阅读范文 (即课文) , 寻找主题句, 划分段落, 理解结构, 并总结出报告必要的三部分内容, 然后各小组根据本组已确立好的话题, 为自己的报告写出至少三句主题句, 勾勒出文章的大概框架, 并再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范文的写作技巧, 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同时让小组讨论适合本组的话题或可以推荐给其他小组的典型事例, 补充以前写的主题句, 并在课文中寻找关于环保的有用短语、句型, 而且要求学生根据课后要完成的任务, 进行合理分工, 一星期后准备课堂Presentation。范丽君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充分体现《标准》中大力提倡的“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9:逐村观摩工作体会

一、什么是研讨课

研讨课 (Seminar) 是由苏格拉底创立的助产士式教学和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式教学的现代变形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 研究、讨论、实践、探索,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次观摩课的话题是《红楼梦》讲座系列听后感。在前面五周罗老师分别邀请了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做了5场《红楼梦》讲座。这次课就是对前面几场《红楼梦》讲座逐一评判。上课开始前, 罗老师在教室把自己的博客 (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电子教室) 打开, 显示在大屏幕上。在留言中已经有不少同学对这一话题发表了看法, 也有同学在不断地上传自己的意见。刚开始上课罗老师就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一场好的讲座应具有的要素有哪些。学生从受众、内容、形式、语言等角度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罗老师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学生的观点。30分钟后罗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提炼。然后要求学生以自己提出的观点也就是刚才讨论得出的一场好的讲座应具的要素来评价前面几场讲座, 而不是用教科书上的观点来评价。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时候, 罗书华老师一直做笔记, 只是偶尔对学生观点或提示总结一番;或提出自己的质询;或把离题太远的讨论拉回来;或者捕捉学生在电子教室留言上的闪光言论, 鼓励学生在学友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 罗老师进行了总结。

课后, 我们跟罗老师对如何上好研讨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我们发现复旦大学的研讨课是一种全新的非常有特色教学模式, 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研讨课的特点

1.全新的教学理念

我国古代的文学家韩愈认为老师应该 “传道、授业、解惑”, 罗书华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 “道”应该是每个人都永远寻求的真理, 老师应该和同学们一起求“道”;学业、知识永远在变化、发展, 有业可授者也会很快成古董。所以, 老师应教会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本领。对于“惑”, 罗老师认为现在的课堂, 不是惑多了, 而是少了。所以现在紧要的任务不是解惑, 而是生惑、增惑。有思考、有怀疑、有疑问, 比有答案、有解决方案、有现成的路要好得多。为此, 罗书华心中的“师道”是:“求道、寻业、生惑”。他认为:“大学生学到的不应仅是静止的、不变的知识, 而应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理念, 他的课程是全天候的对话课而非讲授课。课程取消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教师转换为讨论的主持人, 将自己设定为话题的设计者、问题的提出者和场面的主持者, 以及平等的对话者。学生是这场对话的主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陶冶思想、情感与人格, 提高问题意识以及创新与研究能力;学生是学习的绝对主体, 课程学习中有无收获及有多大收获责任主要在于本人;学习的主要方式与渠道是自学, 即自己学习、课外学习;课堂不是主要的学习场所, 而是自我展示的场所、交流场所、交友场所;课堂气氛的好坏取决于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教师除了感染、督促、评价和可能的引导外, 其他的作用有限;口耳相传或者讲听授受的方式不应是网络时代大学教学的主导模式。

由此, 罗书华老师在他的博客上也就是电子教室上公布了严格的选课要求。

2.严格的选课要求

(1) 选此课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取得学分;

(2) 已经读过或确保开学前三周内通读《红楼梦》全书;

(3) 接受或试图接受本课程主持人的教学理念, 承诺按照“课程程序”与“话题安排”准备和参与课程;

(4) 承诺从第四周开始按固定座位入座 (第三周上课时自己选择的座位为本学期的固定座位。目的为方便大家相互认识) 。积极发言或专心聆听他人发言, 不做与课堂讨论无关的事情 (如听音乐、弄手机, 阅读无关书籍、资料, 做其他课业, 等等) , 提倡不带入与课程无关的阅读/视听资料;

(5) 承诺从第三周开始每周进入电子教室一次以上, 提前上传自己的课前思考准备, 积极参加网上讨论;

(6) 承诺从第三周开始每周课前准备课程时间不低于2小时;

(7) 承诺独立、认真、踏实完成课程作业。

3.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好一堂研讨课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和酝酿。对一个老师而言, 必须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兴趣特点提前拟定和发布讨论话题。对上研讨课的学生, 罗老师的要求是已经读过或确保开学前三周内通读《红楼梦》全书;每周课前准备课程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周的讨论话题必须早早发布在电子教室中, 学生必须登录电子教室学习, 并提前上传自己的课前思考准备, 带着问题积极参加网上讨论。

4.全新的授课方式

通过观摩罗书华老师的研讨课我们看到, 研讨课实际上由两个教室和三个教学阶段构成。两个教室即一个虚拟教室即电子教室 (http://blog.sina.com/redsalon) 也就是罗老师的博客和实体教室即光华西辅楼209教室构成。这两个教室的作用各有不同:课程的安排、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前讨论都在电子教室中发布;在光华教室学生们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三个教学阶段即课前、课堂与课后。第一个阶段, 课前按照将要谈论的话题由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文本、思考问题, 完成不少于500字的文字稿, 课前40小时在电子教室发布, 同时浏览其他同学电子发言的内容, 作进一步思考, 深入地准备课堂讨论。第二个阶段是课堂对话, 在这个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大家就像同一个池塘里的鱼, 教师是大鱼, 学生是小鱼, 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第三个阶段是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电子教室里就有关问题继续讨论。

5.多样的考查方式

课程无期中考试, 亦无期末考试。课程成绩 (100分) 由课前准备 (即电子教室发言) (60分) 、出席 (10分) 、课堂聊天 (10分) 、表演 (10分) 和课程总结 (10分) 四项构成。

课前准备成绩由学生在电子教室发表言论的时效、数量、质量三者综合决定。课堂聊天成绩由发言的次数与质量决定。表演的成绩由参与及投入程度决定。凡参与表演者都会获得高分。最后还有一个课程总结, 主要谈谈你通过自学与讨论的收获, 说说你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到的不足, 等等。最后的成绩罗老师将在学期结束前以半公开方式在网上将初评成绩公示一周, 学生如有异议, 可在公示期内向老师提出。如果证据与理由充分, 会予以更改。

这堂课我们看到教室真正成了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聊天室。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上课发言积极踊跃, 不乏一些闪光思想。罗老师的课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

这是我在电子教室截取下来的一些学生的帖子。

“这个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开设的《红楼梦》讲坛, 是我从小到大认识到的最有个性、最具有大学风格的课程。

课程真正做到了没有老师, 而是只有一个指导者。他, 只是作为一个引导, 让大家把课外搜集的资料, 还有自己的思考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90分钟的时间里嘻哈怒笑, 各抒己见, 没有讲授的内容, 只有你自己说的、和课堂上讨论的东西, 完全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整个17周的教学里, 每周一个话题, 周周如此。”

“上了罗老师这门课, 让我感到真正是来上大学了。”

三、开设研讨课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 研讨课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很好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地方高校已经普遍开展, 并且总结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研讨课是依托网络资源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 各周讨论的话题都会在电子教室上公布, 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对该话题进行思考并在电子教室发表意见, 进行课前的准备和讨论。所以在开设研讨课时相应的教学资源的配备如教室的网络资源和学生在教室之外可以使用的网络资源建设必须跟上。除此之外就是学生能够随时登录网络进行学习讨论, 所以开设研讨课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而且学校也应同时改变教学管理模式, 给学生相对宽松的环境,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学习。

其次研讨课的特点就是学生和老师能充分研究问题, 展开讨论, 交流思想, 所以它更适用于小班教学, 学生人数应控制在20人左右, 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更能够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所以一些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更适合此种授课模式。

总之大学培养的是一代英才, 作为新一代精英, 他们带给人明天的希望, 为着这个希望我们应继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刘俊霞, 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6) .

上一篇:抱影无眠作文下一篇: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三大精神品格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