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2024-04-17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精选11篇)

篇1: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欧阳梦婷。

我说课的题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类美德为主题展开,《范仲淹的故事》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叙述范仲淹的几个故事歌颂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点描写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理解范仲淹勤奋好学的故事

3、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4、学习抓住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学法和教法,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环节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读书法。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诵读,时而略读。

2、质疑法。在精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动学生的大脑,启迪他们的思维。

3、讨论法。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问法。我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

5、点拨法。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或思路收到阻碍时,我及时点拨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让他们豁然开朗,进入更高层次去思考。这些学法和教法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四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了如下步骤:

第一个步骤:故事导入,温故知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开始,我放映“闻鸡起舞”的动画短片然后顺势引入课文。点名朗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为下面精读课文做铺垫。

第二个步骤:研读课文,质疑解惑

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要求学生为这几个故事取个简短的小标题。(①只身求学②划粥割齑③谢肴④闭门不出)再安排三个环节逐一研读:

环节一:学习第二段。

在学习这个故事时我会要求学生找出该段中能体现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的句子,发挥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说说范仲淹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谓一石二鸟。

环节二:学习第三段。

在学习此段前,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划粥割齑”的意思,并让学生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短尾最后两句话。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然后我顺势追问范仲淹对待这种清苦生活的态度,体会范仲淹的求学之勤。

环节三:学些第四至五段。

学生轻声读四至五段,小组合作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范仲淹仅仅是因为担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饭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当听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皇上出游轰动全城,为什么唯独范仲淹不为所动?学生回答后我稍加点拨,归纳总结。然后我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读第五段的对话。目的在于还原情境,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已经理解这四个故事都是讲述范仲淹的勤奋好学。

第三个步骤:体验情感,突破难点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六至七段,边读边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刻苦求学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其次,评价范仲淹,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从而突破难点。

最后,讲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第四个步骤;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这个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读后感,说说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动你。然后我以“少年强则国强”为结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最后饱含感情齐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的板书设计(展示),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科学合理,一目了然。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扣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描写,让学生读中理解内容,读中体会情感,读中领悟写法,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篇2: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李 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让同学们能理解他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品读关于范仲淹的名言名句,学习他“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德。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在第一课时已经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教法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1)分享收集资料,走近范仲淹。

(2)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三、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谈自己的理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之前,首先全班先谈谈自己的理想,再让生猜猜范仲淹的理想,生想了解范仲淹理想而去深入学习课文,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他的启发,让生明白要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二)课始回顾复习,为细读课文,感悟体会做好铺垫。

让学生复习生字,还复习一个问题,问题是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小故事?四个小故事既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又是体现范仲淹精神的重点篇章。回顾复习是为细读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学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对比读并引导生在对比中明白哪句话更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

第二步全班分四小组讨论,最后交流一下四个小故事中分别有哪些句子能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的?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

第一个小组汇报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学生说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只身”“废寝忘食”等突出范仲淹的刻苦学习,我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这么艰难,但是最后他还是能坚持刻苦学习,有感情朗读重点语句,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二组的汇报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我播放了“划粥割齑”的相关视频,让生更明白故事的经过,生再结合课文寻找重点语句、词语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三小组汇报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就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难却,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但食品已变质,范仲淹却一口也没吃,第三次体会范仲淹的刻苦学习。

第四小组汇报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生找出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他的刻苦,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升华本课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范仲淹为什么要这么刻苦学习吗?引导学生说出范仲淹之所以这么刻苦学习是因为他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他无论如何也坚持刻苦学习,他的理想实现后他提出并实施兴国利民的措施、施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延伸,学习其品质。

范仲淹有了理想,他的理想为什么会实现?那同学们在上课前也谈过自己的理想,学习完这篇课文,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该怎么做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呢?请同学们谈谈并写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读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六、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

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篇3: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范仲淹的故事》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胸怀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言行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为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上好这堂课,我通过“品读感悟—勾画批注—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情境对话、读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步骤如下:回顾复述奠基础,咬文嚼字品故事,诵读诗文悟精神,拓展升华促立志。

整体回顾:课文讲了范仲淹年少时刻苦学习的哪几个小故事?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吗?再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学生则饶有兴致,娓娓道来。这样看似平常的教学实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细读、品读夯实了认知基础。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替代,因此,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接下来,我该和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咬文嚼字品故事了。首先请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第二部分并思考:这几个小故事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请圈画出来,并简单批注,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我不时点拨引导,学生静心品读、批注,对人物特点有了初步认知,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自主默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读故事一:只身求学。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只身求学”自主质疑,接着学生以读汇报并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体会范仲淹求学之艰辛,再仿照文中句子说说范仲淹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会如何克服。通过想象画面,说话练习这一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接下来,我适时地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课件出示合作探究提示,再请各学习小组从其余的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共同学习,合作探究。老师则巡视、参与其中,并适时地鼓励、点拨,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

文中故事叙述方式各有特色,因此我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采用个性化的方式汇报展示,并以多元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比如,分享“划粥割齑”这一故事时,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品词悟句,积累语言。从理解成语“划粥割齑”“毫不介意”“和衣而眠”入手,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琢磨、推敲,体会范仲淹甘忍清贫之苦,发奋苦读的精神。

分享“谢绝佳肴”这一生动的情节时,我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即兴表演,穿越时空,想象画面,透过范仲淹的言行体会他抵制的是舌尖上的诱惑,磨炼的却是坚定意志。就这样,学生入情入境地演着、读着、说着……在表演中感悟,在朗读中思考,在感悟和思考中,一个坚守清贫、艰苦奋斗的学子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分享“闭门勤学”则主要以分角色对话再现当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一如既往、闭门苦读的情形,从中领悟作者巧用对比、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学到这,一位能忍羁旅孤寂之苦,甘生活清贫之苦,抵美味诱惑之苦,抗世俗浮华之苦,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却乐在书中的学子形象已经深深植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范仲淹日夜苦读呢?我的第三个环节———诵读诗文悟精神就水到渠成了。先引导学生思考:“范仲淹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你从他的远大志向中领悟到什么呢?”学生思考并畅谈感受,我再指导学生激情诵读范仲淹的豪言壮语,感受他的远大抱负;诵读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受其忧国忧民情怀,诵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感受人们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

阅读之后知行合一。我以“读了范仲淹的故事,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你想对一代名人范仲淹说些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当堂进行小练笔,鼓励其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在齐诵励志名言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就这样,由课内到课外,从读到悟,由说到写,既理解了文本,又积累了语言,同时也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为实现“中国梦”发愤勤学。

篇4:《范仲淹的故事》中的情感教育

一、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关键词句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少年范仲淹生活的俭朴,学习的刻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充饥。”“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这些关键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加点字的语气要稍重,读出句子蕴含的情感。然后,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一下范仲淹是怎样废寝忘食钻研学习,充分感受到范仲淹苦读的精神。有的学生这样答道:“夏天,他忍受着蚊叮虫咬,汗流浃背,在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冬天,他忍受寒风刺骨,用破棉袄裹着身子十分投入地读书……”熟读精思,学生的情感储蓄也在读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引发思想的共鸣。有感而发,使他们感受到自身学习条件之优越,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努力掌握知识。

二、创设情景,渲染情感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丰富,内容直观和易于接受的特点,只要运用运用恰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把文字、声音和图片紧密结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比如学习故事“谢绝佳肴”,我先用一段悠扬轻缓的背景音乐烘托情感,然后用PPT出示问题:1. 好朋友来看望范仲淹,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里想些什么?2. 朋友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而范仲淹心时里会想些什么,最终委婉谢绝了呢?3. 看到范仲淹不肯接受银两,朋友便送来美味佳肴,他会想些什么呢?我安排学生根据情景的想象去思考问题。在舒缓的背景音乐声里,学生们兴致勃发,深入思考,积极探讨,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最终完成了情景对话。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 为什么范仲淹谢绝好朋友的美味佳肴呢?2. 如果是你,能做到吗?”学生找到文中的话回答:“我不是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与此同时,我展示了金钱和诱人的美食图片,让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体会,最后引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抵制各种诱惑,向生活陋习说‘不’”的道理。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教学情景由以往单一变为立体,渲染了情感,拉近了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到情景中。再进行情感教育便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对比阅读,加深感悟

中国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很多,今天仍有着十分积极的教育意义。通过课堂的有效拓展,使学生充分的领略到古人读书的风采,也从古人刻苦求学的历程中感受到追求知识的无止境。我在教学“拓展与交流”的环节中,展示几个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典故,如“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再配以动画片,加深学生印象。然后展示学生平日里学习偷懒的图片,通过对比阅读,组织学生谈体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范仲淹读书决心之坚决,要端正学习态度,珍惜学习的好时光。当今社会,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容易学生意志力不坚,学习不够用功,不愿吃苦,成绩不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这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方向,敢于进取,不断向上。

四、随堂练笔,升华情感

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方法。在本课学习中,我特意安排“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后,写写自己的感受或收获。既可以围绕范仲淹的故事来写,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从而升华情感。随后我利用多媒体随堂练笔的成果展示。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体会到范仲淹少年时代立下远大志向,他做宰相之后,忧国忧民,制定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很伟大。他用行动践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值得我尊敬。有的学生写道: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为国家民族做贡献。范仲淹用实际的行动展示高尚的人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将来也要做一名利国兴家的人。”

为什么学生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呢,原因在于对教材的充分挖掘,透彻理解教材,把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灵活安排在教学环节中。巧妙的引导加上适当的渲染,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之后,再进行情感教育便容易多了。

篇5: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故事大全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在任为官时,更是严于律己,不徇私情。

有一次,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的人员中有个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只见民不聊生,范仲淹马上调粮救急。可粮食刚到,竟然被偷了两担。范仲淹下令彻查,抓住了小偷。范仲淹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传来哭喊声。

一老妇人上前不停地磕头,嘴里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可怜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罪。”老妇人哭得十分悲痛,富弼抬头,发现范仲淹已是两眼含泪。后来,范仲淹责打了几棍偷粮人便放了。

后来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官员,不称职的官员都被罢免。有一位官员,因为不称职而被罢免,结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开恩。范仲淹不为所动,坚持罢免了那位官员。

富弼恰好在一旁,就对范仲淹说:“你这样罢免人家,惹得人家全家人痛哭,而你却无动于衷。前番老妇一个人哭,你却眼中含泪,这是为何?”

范仲淹回答说:“之前那人偷粮食是为老母亲,老母亲哭是为儿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泪是为青年人的孝心也为老妇人的舐犊之情,所以法外开恩。而我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伤,我若让不称职的官吏留任,那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对于清正廉明的范仲淹来说,他的眼泪不会轻易流出。范仲淹的眼泪,让后人在他铁面无私的政治生涯中,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和宽容仁厚的胸怀,值得后人学习。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故事大全2

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活。寺庙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当时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特别大,所以他经常吃饭时端起碗,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时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看书时也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他想出了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冷凝结成粥块以后,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咸菜就行了。

范仲淹就这样在醴泉寺里刻苦读书,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长了不少知识。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他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府,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戚同文为师。因为范仲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刚开始还能喝点稀粥,后来稀粥也没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东西,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

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贝蒂说:“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温塞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磨砺。而伴随他们走过磨难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事实证明,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范仲淹食粥的故事范仲淹故事大全3

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乐观。本来,有喜有忧,属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但在那种平民百姓的“天下之乐”少之又少的年代,范文正公的忧自然也就远多于乐了。难怪他在短短的《岳阳楼记》中就“忧”字连篇。

无论什么人,也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总会有忧愁,问题在于忧什么、为谁忧。范仲淹的“忧其民”、“忧其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忧国忧民。一个“忧”字,既不为“物喜”,亦非为“己悲”,而完全表达的是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和政治抱负。他以忧国忧民之心,多次上书朝廷,直陈己见。他写的《奏上时务书》、《上执政书》、《上时相议制举书》等,提出了“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固邦本者,在乎举县令,择郡守,以救民之弊也”等改革措施。其中,《上执政书》是在他居母丧期间写的。旧时官员丁忧期间,通常是不必问国事的,但他为了“四海生灵长见太平”,还是“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仅此一事,便可见其“忧”之一斑。

范仲淹的“忧”,归根到底是为普通百姓而忧。他在任兴化县令时,发动当地民夫建成数百里让“民享其利”的捍海堤,被百姓誉称为“范公堤”。他位高权重时,则极力为百姓选好官。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庆历三年十月,朝廷为整顿吏治,决定逐路(注:路,是宋朝行政区划的名称)选拔转运使,对不称职者皆行罢免。在审查名单时,范仲淹把那些庸碌无能的转运使的名字,毫不客气地一笔勾掉。与范仲淹一同审核名单的富弼见勾掉甚多,心有不忍,便劝道:“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义无反顾地坚持将庸碌无为者勾掉。在范仲淹的眼里,“一家哭”与“一路哭”孰轻孰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让更多的普通百姓笑,只好让少数不肯干事或干不成事的庸官(包括他们的家人)哭了。

篇6:《范仲淹》的故事

当时,在书院里,有一个同学和范仲淹走得特别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儿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艰苦生活后,回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留守官听了非常感动,就叫儿子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些给范仲淹。范仲淹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过了几天,留守官的儿子来到范仲淹的床上取书,无意中翻开了一个包裹,里面竟是自己送与范仲淹的食物。这些东西,范仲淹根本没吃,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变质了。他非常生气,跑到学堂里质问范仲淹:“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好好的东西都让你白白糟蹋掉了,这是你的待友之道吗?”

范仲淹等他冷静下来后,歉意地说:“谢谢你们一家人对我的帮助,我很感激,只是因为我长期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突然享受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以后我还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吗?另外,我之所以接纳你的食物,就是因为我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害怕让拒绝伤害到你啊。”

原来,范仲淹“不领情”背后的原因是这样啊,留守官的儿子惭愧极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遇到确实无法拒绝的情形时,不妨像范仲淹一样,笑着接纳,但背地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这样,你才能既不伤害了友谊,也不会改变了自己。

★ 范仲淹的故事读书笔记

★ 范仲淹的故事读书笔记400字

★ 范仲淹看风水益智故事

★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 读书笔记大全300字

篇7:《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历史故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于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

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 “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

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 “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置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如实禀报父亲大人。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就没敢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 “你知错认改,我不再追究。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得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 范仲淹的故事

★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 范仲淹送礼励志人物故事

★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的教学反思

★ 范仲淹啖粥苦读的故事

★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 范仲淹简介

★ 故事教案

★ 范仲淹颁奖词600字

篇8:范仲淹的眼泪

明道二年, 范仲淹奉旨去京东和江淮赈灾,同行中有个没有官职的学生叫富弼。一路行来,见百姓只能以食野草为生,范仲淹心里很焦急,马上制定出方案,调粮救急。

有一天,粮食刚刚运到,还不曾发放,竟然被偷盗了两担。范仲淹极为恼怒,下令严查偷盗之人。后来,小偷抓住了,是一位青年汉子。范仲淹大怒,正要责打偷盗之人,公堂外却传来哭喊声。范仲淹将哭喊之人召上公堂,是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跪在公堂之上, 不停地磕头:“大人呀,我儿偷粮实属不该,只是可怜我这老妇人无依无靠,只求大人可怜放了我儿,老奴情愿替儿服法。”老妇人哭得哀痛不已,富弼抬头,发现范仲淹已是两眼含泪。后来,范仲淹将偷粮之人责打了一顿便放了, 老妇人连连叩谢。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 以整顿吏治为重点进行了改革。他任命了一批按察使去巡视全国各地,考查各地的官员政绩,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便把他们的姓名从官员簿上划掉。有位官员因为不称职而被划去名字, 罢免了官职,结果一家老小哭哭啼啼涌上公堂,求范仲淹开恩。范仲淹面对哀号,不为所动,坚持罢免了那位官员。

已任官职的富弼恰好同行, 就对范仲淹说:“你这样一笔把人家划掉, 却惹得他全家人痛哭, 而你却无动于衷。前番老妇一个人哭,你却眼中含泪,这是为何? ”

范仲淹回答道:“青年人偷粮食是为老母亲,老母亲哭是为儿子的性命,我眼中有泪,是为青年人的孝心也为老妇人的舐犊(shìdú)之情,所以法外开恩不涉及其他。而官员的一家哭怎比得上一路 (当时的一种行政区域,相当于明清时的省)哭呀。我撤掉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只是他的家人感到悲伤。我若让不称职的官吏留在任上,那就要危害整个地方,那这地方的百姓都要哭,一家哭总比一路哭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对于清正廉明的范仲淹来说, 他的眼泪与他的处事原则一样,不会轻易地流。范仲淹的眼泪,让后人在他铁面无私的政治生涯中, 也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而他刚正不阿的秉性和宽容仁厚的胸怀,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篇9:范仲淹的故事说课

教材分析:

在说课之前先请大家看屏幕,屏幕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二年级小学生的撕纸作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课件出示)学生们不仅小手灵巧,想象力还特别丰富,他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有关老树大厦的故事。

今天,我就来说说这节根据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材而进行拓展的课例,内容是《撕纸动物——老树大厦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原教材只要求学生用纸撕出各种动物的外形,或者撕出图形后再进行拼贴,最后用添画的方法添出动物的五官或身体上的花纹。现在我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加入创编故事这一学习内容,将美术与作文进行整合。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通过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撕一撕,想一想,贴一贴,画一画,说一说,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撕纸拼贴的技法,并能拼摆出不同形态的动物。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求异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3.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创作引导→创作展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以老树大厦为背景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怎样用纸撕动物。

一、 情境导入

1. 引出老树大厦揭示副标题

(指着课前画好的大树)这是一棵千年老树,他很爱为大家服务。老树把自己变成一座大厦,让小动物们来住。(板书课题:老树大厦)

2. 出示撕纸范例揭示正标题

我这样引导学生:是谁住在老树大厦里?(是美丽的孔雀)你们猜一猜,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呢?不用剪刀也不用彩笔……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是撕出来的。对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撕纸动物。(板书课题:撕纸动物)

[“情境导入”的设计意图:美术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在课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看美丽的作品,猜作品的制作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作引导

1. 播放课件,感受乐趣

我对学生们说,这撕纸动物是否有趣呢?让我们来看看小伙伴们的撕纸作品吧!

2. 示范引导归纳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撕纸,比较快快撕和慢慢撕能撕出什么图形,教给学生撕纸的方法。

最后总结,快快撕可以撕出长条形,要想撕出有规则的图形,就得用拇指和食指捏着纸慢慢撕。学生掌握了撕纸技巧,教师与学生互动:你准备撕什么动物?生:……(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教师示范撕纸动物,学生观察并总结归纳撕纸动物的方法和窍门。当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我会用动作或语言暗示,帮助回忆撕纸的过程。

[“创作引导”的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撕纸动物的作品课件来激活学生的联想,感受撕纸的乐趣。让学生动手随意撕各种纸片图形,掌握撕纸技巧,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体现了发展与创新课题三个层次的理念——再现、模仿、创造。]

三、 创作展评

1. 提出创作要求

指导学生大胆创作,鼓励小组合作,强调快速。我会鼓励学生们说:“比一比,看谁撕得又快又好,他就是今天的巧手之星。完成了作品之后,就赶快拿上来,让你的小动物住进老树大厦吧!”

2. 学生撕纸创作

当发现有学生不会撕的时候,我是这么引导的:如果你直接撕不出来或是撕不好,可以用铅笔画出动物的外形或想要的图形再去撕,这样就容易得多,也快多了。

3. 自评互评作品

现在谁来夸夸自己的作品?你更喜欢谁的作品?(学生三言两语自评互评,教师相机进行赏识教育)

[“创作展评”的设计意图: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相互评价,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扩大信息量,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思维、去想象、去合作、去探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品质得到历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类环节的设计理念。]

四、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老树大厦)

1. 向语文学科拓展——创编“老树大厦”的故事

这时候,学生完成的作品都贴在了“老树大厦”上,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编故事。我是这样引导的:这么多的动物住进了老树大厦,可真热闹啊!现在的老树大厦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和睦相处,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有高兴的事大家一起庆祝,其中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编一个“老树大厦”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由于有了作品为载体,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我要让我的小狗住一楼,让它当大厦的保安员,保护大家的安全。”有的说:“熊猫妈妈生了小宝宝,大家知道了都去给它庆祝呢!”还有的说:“大树爷爷生病了,大家都很着急,小猫姐妹赶紧去找来啄木鸟医生给它看病呢!”)

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呀,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把老树大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在作文课上写下来哦!

2. 向生活延伸——撕纸作品的利用与多种材料的运用

教师以提问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会这么问学生们: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动动脑,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撕纸画用在哪?(衣服、墙壁、柜子……)

美术无处不在,你看,小小一张纸,通过我们灵巧的小手撕、拼、贴、画,就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制作成图画?学生们会说:花布、树叶、种子等(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作品)那么就请大家课后去试一试吧!

[“拓展延伸”的设计意图:①向语文学科拓展——创编老树大厦的故事。是根据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利用了美术学科的学习资源,创设编故事的情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用文字表述的形式丰富了美术学科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学科间渗透结合的新课标精神。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这节课的创新之处,也是亮点所在。②向生活延伸——撕纸作品的利用与多种材料的运用。目的是诱发学生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将所学知识为其所用,体现创造性学习的新理念。]

五、 结束语

老树大厦就像一个生活小社区,体现了三个课堂的融汇贯通。首先由人教版美术教材而拓展的课例这一小课堂,延伸到我校的校本教材美术作文的中课堂,再到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把身边的故事搬到老树大厦来,最后把这些故事拓展到社会这一大课堂,处处洋溢着和谐大家庭的氛围。

在这个课例中,我紧密结合教材又超越教材,让美术与作文手拉手,不仅能让孩子掌握手工和绘画技能并乐于创作,还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每个孩子快乐地创作,自由地表达。同时将美术与作文相结合,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上就是我在美术课中融入语文学科的一次尝试。

六、 板书设计

【评析】

覃萍老师的美术课《撕纸动物——老树大厦的故事》获“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第八届研讨会(河南许昌)说课比赛特等奖,并在大会上做现场展示。荣获特等奖除了覃老师综合素质出众之外,最主要是教学设计创新求异,融入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应被动地使用教材,而应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具有创造思维的教师才善于创造性地拓展教学内容,该教学设计在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材《撕纸动物》的基础上,创设了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背景——老树大厦。学生们的撕纸动物将要住进美丽的老树大厦,大厦里的动物会发生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就极大地激发他们撕动物的欲望与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撕的动物最可爱且最先住进老树大厦。大厦里的动物会发生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也极大地激发学生撕动物的欲望与兴趣,学生学之有趣,进而乐学。美术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需要的是富有活力和情趣的创造性思维,成功的美术教学是伴随着愉悦的情境和心态产生功能和效益的。

二、 科学的渗透与整合

篇10:范仲淹的爱国故事

范仲淹在二十多岁离开家,来到应天府书院苦读学习。五年之后考取了进士。做官之后,范仲淹一直在低职位上徘徊,没有权力参与国家大事,自己的才华始终无法得到展示。在三十四岁时,他向上级毛遂自荐,以图大展宏图。盐水治水的成功证明了范仲淹的才华,这一举动深得百姓的好评。

在位期间,范仲淹大胆直言,抨击时弊,几度遭到了贬职。出任秘阁校理,几次批评章献太后垂帘听政的弊端,因此被贬为通判。等章太后去世后,范仲淹任左司谏,因批评仁宗荒地废除皇后被贬到睦州。在任国子监时因批评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再次被贬。

任职期间范仲淹还通过自己的才干修复了同西夏的关系,使得边关外无一失。由于在边关抵御外来侵略立下的汗马功劳,范仲淹被提升为参知政事,这个升迁为他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创造了条件。

范仲淹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但没到一年,就惨遭夭折。原因是改革出动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在奸臣和宦官勾结下,改革以失败而告知。范仲淹也因此被罢免参加政事。

范仲淹六十三岁,疾病缠身,向朝廷请求到颍州任职。可是在徐州中途,因病加重,与世长辞。

篇11: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等词语,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教具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谈谈预习时的收获

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仲淹?例如:范仲淹的生平、他的作品或是跟大家讲讲你知道的有关他的小故事都行。

师: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师:作为政治家,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作为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很出色,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手,文中有一个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诵,它是——(展示课件)

师:齐读起。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课前我们对范仲淹生平事迹的介绍,谈一谈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忧:忧国忧民)

师: 时刻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展示课件),齐读他说起: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 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师:再读这句话,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远大的抱负。师: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三、品读句子,感悟品质

师:你能给这些故事加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生概括师板书(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苦读)师: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个小故事。只身苦学(出示课件)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用稀粥充饥。

只身求学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用“----了,就----。”来说一句话。

3.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划粥割齑(出示课件)

1.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

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2.品读句子: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丝毫不在意)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体现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齐读一遍,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起——生跟读“他发奋苦读——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谢绝馈赠(出示课件)

品读句子:“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师:范仲淹为什么宁食粗茶淡饭,不吃美味佳肴?

师:

从范仲淹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闭门苦读(出示课件)师:“千载难逢”是什么意思?(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师:见了皇帝其他师生是怎样做的?范仲淹又是怎样做的?从范仲淹的语言和行为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自信、刻苦)“闭门不出”,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

六.总结全文

师:果然,后来他不仅见到了皇帝,还成了皇帝的得力助手,是他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师:正因为范仲淹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人们给了他极高的评价,用范仲淹赞颂先贤的话来赞颂他,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展示课件)

师:“泱泱”是什么意思?(水面广阔)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人们赞颂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

人们赞颂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段话。

七。课堂总结 师: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仔细想想,通过写人物的什么来表达人物的形象?(典型的事例),又是抓住哪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言行)

师:人有了远大的理想,生活就会有目标,就会知道,今天我们是为什么而学习,他的未来才会有辉煌的成绩。《少年中国说》的诗句:“少年睿则国睿,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老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一定会认真努力的读书,也会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板书设计: 略 八.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2.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刻苦学习的词语背一背。3.搜集有关范仲淹的诗词以及故事

上一篇:温馨的跨年祝福语短信下一篇:换岗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