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2024-05-01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共13篇)

篇1:《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简介范仲淹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划 粥 割 齑(1)读词(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大夫(1)齐读(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范仲淹“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五、布置作业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读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读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1)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从“累了……”从“划粥割齑……从五年未解衣…… (2)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3)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品读句子: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2.积累词句。

板书设计: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爱国爱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范仲淹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篇2:《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形式多样品读人物言行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ppt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本段,找出能反映范仲淹在文化史上地位的词和名著、名句。

2、指名反馈。

3、ppt出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初步感受范仲淹的高尚品质。

4、指导朗读。(这一段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高尚品质,应读得响亮,坚实些)

5、小结:范仲淹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他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接着学习第二部份。

(二)学习第二部份

质疑:指名说这部份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故事?并ppt出示

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2、指名反馈。

3、ppt出示重点句

(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毅力和勇气,这种学习精神让人敬佩,感动)

4、归纳学习方法:读、画、写、说

提示:这段中范仲淹求学有两个地点变换,在背诵时稍加注意。

(三)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

1、ppt出示自读要求

(1)读:小组内一起朗读3、4、5自然段

(2)画、写、: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说、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2、检查自学情况

(1)成语划粥割齑。

(2)ppt出示句子①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②送银子他委婉谢绝了,送美味佳肴,却食品发霉也不吃一口。③(语言)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④别的师生都丢下书本跑出去,他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随便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3)再齐读这些句子。

(4)小结:此刻,一个埋头苦读诗书的学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什么理由要他如此勤奋苦读呢?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ppt出示第6自然段全班齐读并讨论感受。

2、指导朗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得应清晰、响亮)

3、此时此刻,一个勤奋苦读,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一代名家风范出现在我们面前,请问,你是怎样了解到人物这些特点及崇高精神的呢?

(五)总结作者写作方法

1、回顾板书,明白写人首先必须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

2、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甚至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崇高精神的。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1、正是由于他从小刻苦读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后来,他果然走上了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职位,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ppt出示最后一句话,并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总结,拓展

1、范仲淹为着理想苦读诗书,成就了他的一生,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今天,你学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3、讨论:你在学生或生活中也遇到过哪些类似的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4、类似范仲淹的人还很多,如大家熟悉的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过去好了许多倍,可我们个别同学却胸无大志,安于现状,有的偶尔立志,却无长志,今天范仲淹苦读诗书的故事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成功的大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收获很大,赶快立志并为着志向奋斗吧!

四、作业练习

1、借初中语文课本范仲淹的名著《岳阳阳楼记》读一读,再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熟悉的人。

五、板书设计:

第一部份:概括介绍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名著名篇

只身苦学(行动)

划粥割齑(行动)

第二部份:刻苦读书谢绝佳肴(行动、语言)

闭门不出工(行动、语言)

篇3:《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篇4: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张育红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名句导入,创设情境。

师: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故事》。出示课件1《课题》 出示课件2《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对范仲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出示课件3 范仲淹人物图。那么一千多年后,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他又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呢? 出示课件4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之前就忧虑,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就是时刻把国家的兴亡、人民的饥寒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把天下太平当成自己的责任。

师:

2、从这句话中看出范仲淹什么精神? 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师:

3、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他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是怎么做的?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到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看一看少年时代的范仲淹是怎样做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全文写了范仲淹哪几个小故事?

生:读书

(二)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故事。

生: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出示课件5四个故事名 师板书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范仲淹令人感动的句子(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阅读感受,感悟理解范仲淹的远大志向。

出示课件6对比读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生:从“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

生:从“当全城轰动时,范仲淹不为所动,闭门不出„„”(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着什么样的志向?(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课件7:范的志向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生:爱国爱民。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8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2.听写练习。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篇5:《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学校:合小        年级 :五年级        学科:语文         课时编号:02

备课时间 .8.29 主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  1周

课题 1、《看 海》 教材 页码 P2-4 课时安排  共 2 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我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换无穷 ,并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自学提示 (四个明确) 1.继续学习《看海》2.自学、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时安排:一节课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 预  设 1.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看海的壮美

2.为什么“看海的人却永远不觉得单调无味”

解决办法   预    设 1. 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读中感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教 学 流 程 集  体  备  课 个人二次备课

一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海》。师板书课题。

二 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请学生认真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本节课一定能顺利达标!

三 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文中描写潮水特点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4分钟,完成后举手指示老师)

1.生思考问题,反馈信息

2.指名朗读 3.齐读

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用红色线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注意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分钟)

如:在强烈的照耀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将近沙滩时,边都不见了。海岛脚下有时……

教  学  流  程 集体备课流程 个人二次备课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抽生反馈信息,其他找到一样的同学可补充自己的理由

3.积累优秀语句,补充自己的笔记,再齐读

自学指导(三)

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点名看海时间或地点的语句,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钟)

1. 读课文,找语句,体会情感

2. 指明回答

3.回顾本节课知识点,目标达成情况

四 当堂训练

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看 海》

山上  优美

沙滩  壮观 美丽 有趣

(不觉得单调无味:热爱 赞美)

教学反思

备课组成员签字    组  长 签  字   分管领导签字

篇6:《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4、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学习要求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三、学生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2、交流反馈:   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⑴学生朗读唱词。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前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⑴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三、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四、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篇7:《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二、基本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

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提高练习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篇8:《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  夜难安寝

四处寻访  广泛收集

奋笔疾书  名垂青史    (个别读,齐读)

3、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谈迁,感受他坚定的信念,以及他战胜厄运的精神。

二、 新授

1、回顾一下课文,告诉老师谈迁坚定的“信念”是什么?他又遇到了怎样的“厄运”?指生说。

(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仅仅是丢失了几卷书稿而已,为何称之为“厄运”呢?

2、学习第1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能否有收获?记着动笔画一画。

生自由读。

(2)交流,指导朗读。

师:结合你圈画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生:“经过二十多年……”我从这句看出,谈适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国榷》,这部书的字数很多。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已经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了。”

A、这句话里哪些字眼最打动你?(20多年,6次……)从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我感受到他写出这部明朝编年史很不容易。(你能读给我听听吗?生读)

师:是啊,20多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0多年?(4、5个)这么长的时间谈迁才完成这部巨著,多不容易!谁再来读。(生读)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六次”修改感受到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师:六次修改,一共多少字?我们平常写作文一般多少字?五百字,相当于我们一万多篇作文。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就叫:鸿篇巨制(板书)这要耗费他多少心血哪。(齐读)

B、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生:“有一次,……一百多里路。”他为此一定吃了很多苦。

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一百多里路。”

师: 一路上他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生:可能会遇上山岭。遇上狂风暴雨。会吃不上饭。遭到别人的拒绝……

师: 为了一点史料要费那么多辛苦,那么这500多万字的史书得历尽多少艰辛。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已体会到这段文字背后的情感。谁能把它读出来?

指生读   齐读

3、学习第2节

现在,《国榷》终于写成了,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啊?

生:他会非常高兴,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了。他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我终于完成啦。欣喜若狂,激动万分……

师配乐读:可是,可是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播放二泉映月)

(板书:化为乌有)

(1)出示文字: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师: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完后告诉老师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小偷真可恶、谈迁真可怜, 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

师:他哪是偷去谈迁的书稿啊,他简直是偷去了谈迁的(命)啊!此时的谈迁心情会怎样?

(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悲叹……)   指生读

他茶饭不思,在思什么?他夜难安寝,又在想什么?(编《国榷》艰辛)

句式练习说话:为了《国榷》,我-----------------------------。

为了《国榷》,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

为了《国榷》,我虽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家中却始终家徒四壁啊!

为了《国榷》,我抄一点史料,常常还要走一百多里路。

想到这些,谈迁不禁老泪纵横,真是伤心欲绝,心痛欲碎啊!(齐读)

(2)老师听出了谈迁内心的痛苦。他从喜悦的巅峰跌到痛苦的深渊,这对他是致命的打击。这位五十九岁的老人还能站起来吗?(能)

师:谁来读?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你特别强调了“挣脱”,为什么?如果换成“摆脱”可以吗?

生:“挣脱”能看出他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坚强的站了起来。 (请生读)

师:是的,谈迁并没有被打垮,他决心从头撰写(板书)。500多万字的史书,从头撰写,谈何容易!是什么给了他如此的力量?

(他的信念)   齐读课题

4、学习第3节

师:他整整追求了二十年的信念,怎么会就此罢休呢?五十九岁的老人又重新开始了《国榷》的撰写。

(1)默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谈迁在外面四处寻访的画面,终日奔波的画面,奋笔疾书的画面……

出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 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A、 哪一幅最打动你?请细细读一读,划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B、交流,指导朗读:

(四处寻访,搜集考察--去了很多地方,找了好多资料;一袭破衫,终日奔波--整天在外,受尽了各种苦,衣服都又破又脏的;面对孤灯,奋笔疾书--时间不多,抓紧时间写书)

生:“四处寻访”看出他访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

师:是啊,此时他已是五十九岁的老人啦,还在外奔波劳累,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一袭破衫,终日奔波”让感受到他整天在外,受尽了各种苦,衣服又破又脏的;

师: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引读:(他一袭……)无论是寒风刺骨,(他一袭……)他就是这样终日奔波着。 谁再来读。

师:此时的谈迁已经年老体衰,他仍然面对着孤灯(奋笔疾书)。“奋笔疾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快?

生:因为他是五十九岁的老人了,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师:他要与生命抗争。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就该这样用双眼去读文字,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此时的谈迁?

(难、苦、累、孤、病)

是啊,再写《国榷》是多么不易!即便如此,谈迁也没有垮掉,让我们一起再读感受。

(3)他哪是在用笔书写,他是在用生命书写啊!是什么在支撑他如此奋斗?

(他的信念)

师:对,是他“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师:“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引读:“新写的《国榷》……

正因为它更加翔实可信,直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板书)    齐读这个词。

5、学习第4节

过渡:故事读完了,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谈迁用他毕生的行动告诉我们: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出示)  齐读。

师:同学们,有首歌这样唱到:

从头再来  (刘欢)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放歌曲《从头再来》)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全是锦绣鲜花,一帆风顺,当你面对失败时,当你承受痛苦时,请想一想谈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三、送名言

在此,老师有两句名言要送给大家: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却会获得新的成功。

齐读

愿各位同学铭记在心。下课!

板书: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

重新撰写

名垂青史

篇9:《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1、在参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习撰写倡议书。

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4、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

教学过程: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生:我认为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

(生:我觉得应该按我们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那儿,再到哪儿。一一写出来。)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五)学生自主习作

(六)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篇10:《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敢于在众多权威评委面前,果敢地做出判断,指出乐谱的错误,并在大赛中夺得桂冠的事,表现了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从而理解课文主旨,了解小泽征尔,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2、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广度;

3、以品为手段,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潜心涵泳,读、思、悟结合,课内外结合,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达到三个维度的共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小泽征尔在指挥过程中出现不和谐时的复杂心理和自信。

养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精神和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课文一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板书: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昨天老师要求大家熟读课文时找出答案,大家找到了吗?

(板书:“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合作探究: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

【出示:1.课文哪句话写出了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

2.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

方法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2.找出相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3.小组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句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分钟)

2、交流、反馈。

(1)演奏中,小泽征尔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果敢地喊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2)预设:①“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从“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体会到小泽征尔的心情是紧张、着急……

②“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从“台下坐满了观众”可以看出这场比赛隆重而重要,“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更能体现这场比赛的意义非比寻常。体会到这是一场具有国际水平的大赛,规格非常高,竞争非常激烈。

③“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教师启示: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小泽征尔的风度和风采的?

从“全神贯注”可以看出小泽征尔指挥非常认真。从第一个“世界一流”可以看出,小泽征尔在没有多比赛之前就已经在音乐指挥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具有很高的水平。从第二个“世界一流”可以看出乐队的水平排在世界前列,从“国际水平”可以看出谱写乐曲的作曲家是世界一流的。

朗读句子:造句,教师范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

“不和谐”指配合不适当,说明乐谱的问题不大。小泽征尔能发现这个小问题说明他具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具有高超的指挥能力,而且指挥非常认真、细心。

⑤“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

“重奏”说明小泽征尔不是随随便便下的结论,而是经过两次演奏才做出来的判断。

⑥“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教师启发:“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预设:指严肃认真。

⑦“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坚信”是指坚决相信,说明小泽征尔对自己的判断毫无疑问。

“再三”指一次又一次,用了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多次反复。

教师启发: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教师启示: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在场的观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⑧出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朗读句子: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教师总结:

面对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果敢地做出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3、教师总结。

(二)理解最后一段。

1、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2、交流、反馈。

预设:(1)“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从这个句子我知道了乐谱中不和谐的地方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2)出示:【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出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是真正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教师启发:“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的正确见解)

(3)“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但是……只有……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通过和前面的参赛者的对比,更突出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的品质。

3、教师总结。

(板书:)

三、拓展延伸:

1、欣赏视频,教师解说,学生齐读--【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2、讲述有关挑战权威的名人故事(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被大火烧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莱特兄弟)。

3、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讲述自己学习、生活中挑战权威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如果小泽征尔没有指出乐谱中的错误,会是什么结果?

五、板书设计: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附教学反思:

-第一学期第八周星期二(2012.10.23),我执教了学校的示范课《小泽征尔的判断》。星期四,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我执教的这节课进行点评,大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泽征尔的判断》是语文S版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中,敢于在众多权威评委面前,果敢地做出判断,指出乐谱的错误,并在大赛中夺得桂冠的事,表现了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质。课堂上,我采用读思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读中感悟,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得到启迪,最终提高学生的品质素养。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及启发性,富有教学机智。

课堂上我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对于学生的错误没有严肃批评,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例如,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而学生却习惯性地变成全班齐读。等学生读完了,我只是轻轻地说:“我们真是团结友爱的班级啊!”再如,请学生自荐朗读,林思麒同学咬字不清晰,有些学生在下边偷笑,我带着鼓励的眼神对他说:“读得很自信,加油!请同学们为我们的思麒同学鼓掌!”方艺捷同学读的比较有感情,但语速较快,我对她说:“老师给你一个建议,语速稍微放慢一点,效果会更好!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笑容,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了,学生放松地学,轻松地接受知识,全体参与,学习效果显著。

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课堂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我感悟,然后再通过与小组中的同学的讨论交流,了解了小泽征尔做出判断的过程:“演奏中,小泽征尔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果敢地喊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泽征尔在指挥过程中出现不和谐时的复杂心理和自信;养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精神和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为了让学生体会小泽征尔的复杂心里和他的自信果敢,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哪些情况使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请你填空回答:指挥、乐队、乐谱,到底谁错了?﹍﹍﹍﹍﹍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还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因为﹍﹍﹍﹍﹍,所以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在在当时高规格高水平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评委的“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复杂的心理。考虑再三,果敢地做出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三、重视朗读,形式多样,以读代讲,以声传情。

本节课,我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锁定重点语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我抓住重点语句“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这个句子中的“全神贯注”、“挥动”、“指挥着”这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品读了重点词语,要求学生美美地读这个句子,首先是自由朗读、小组合作读,然后是自荐朗读,学生读完了,自评或他评,最后是教师范读和全班齐读。而在品读“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这个句子时,我让学生对比这几个句子:“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我采取的是小组分读的方式。通过对比,让学生从两个感叹号体会到小泽征尔不但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还具有坚定的自信心;还点拨学生:“通过对比,我们还体会到标点符号的奇妙,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好标点符号。”这节课不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四、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透彻。

我用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分别是“课文哪句话写出了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在分析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问学生:“小泽征尔最终获得桂冠,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和气质吗?”以此来引入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在品味小泽征尔的果敢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哪些情况使小泽征尔不得不考虑再三?”在分析最后一个问题时,我启发学生:“这种素质指的是什么素质?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只有﹍﹍﹍﹍﹍的人,才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有质量的问题,是课堂效率的保证。课堂上抓住有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学目标达到了,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厚了。

五、有效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效果极佳。

我精心制作了课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泽征尔精湛的指挥艺术,还特别插入了小泽征尔指挥的视频。短短的两分钟,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泽征尔精彩绝伦的指挥。

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如首尾呼应,以“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导入和结束;拓展延伸丰富了学生对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的品质的理解;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板书能突出重点……

当然,一节课有亮点,也有缺点。反思本节课,我认识到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

一、第三部分有关小泽征尔的品质的讲解不到位。我对小泽征尔与其他参赛者的不同没有做过多的讲解,所以小泽征尔的品质学生感受不深刻。

二、导入过于啰嗦。第二课时的导入,没必要再介绍人物了,可以直接进入主题。

三、对于小泽征尔的指挥家的品质和风度部分所花时间过多,导致后边拓展延伸部分时间不够,结尾过于仓促。

虽说不可能有完美的一节课,不过,我今后会认真钻研教材及学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揭阳市榕城区实验学校王銮贞)

篇11:《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美丽,激发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对景物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积累作文的素材。

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迎着日出上学,日出给你一种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接着便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描写海上日的?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先讲了日出前景象,再讲日出时景象,最后讲日出后的景象。)

板书: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师:最后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是什么句?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作者笔下的伟大奇观。

(二)对话文本,品读语言

(1)品读第2自然段

师:课文哪一自然段开始写日出前的景象?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接着出示三幅图,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图片的意境。

学生品读“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重点理解“转眼间”表达了景象变化之快。

再来品读“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感受太阳就要升起时作者激动的心情。

(2)小组合作,品读第3自然段

师:当太阳升起时,作者抓住太阳的什么进行描写?

(颜色、光亮)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太阳的颜色和光亮的呢?

小组合作:①找出描写太阳颜色和亮光的句子,动笔画一画它们的变化。

②找出描写太阳升起过程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小组合作的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

①请一个小组汇报小组合作的情况,上台展示画出太阳光亮和颜色的句子和图画。

②再请一个小组汇报太阳升起过程的句子。

再重点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表达了太阳顽强的精神。(请两到三位学生进行范读并说说感受。)

(3)品读第4、5自然段

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薄云时、黑云时日出景象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观察发现哪一张图片对应哪一自然段。

重点理解“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理解“镶、透出、染成”这些词表达句子的优美之处,再结合前面学习的太阳的顽强的精神,理解“黑云”代表的形象,感悟作者想要通过大自然的这些景象,表达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学习了课文后,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了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怎样的情感?(赞叹、崇敬)

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师:本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段,同学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优美、最让你印象深刻?

接着布置课外作业:观察日落,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日落时的自然景象。

篇12:《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鲸,回忆作者说明鲸“非常大”这个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设疑激趣:我国清朝有一本著名的《康熙字典》,里面对鲸进行了这样的解释,请学生边读边想:你有什么疑问呢?

3、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到“鲸不是鱼”的依据。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读课文,从第2、5、7自然段中找依据。

二、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1、鲸是怎样进化的?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你发现鲸的进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非常漫长。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自学3~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3~7自然段,提取重点内容填表。

种类 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鲸

()鲸

说明方法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2、汇报交流

(1)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填写表格

(2)师生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判断“须鲸吃虾和小鱼”对吗?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读须鲸、齿鲸、虎鲸吃食的句子,其他学生体会它们吃食有什么不同。

C、指名学生上黑板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请一小组的学生表演鲸是怎样睡觉的。

E、说说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

3、自由读第3~7自然段,修改表格。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我们对鲸由陌生到有所了解。

2、读写结合:为了让鲸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以“鲸的自述”为题,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写鲸的某一方面特点,注意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3、学生写文,教师巡视指导。

4、几种交流,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大作比较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列数字

9、鲸食物

生活习性呼吸举例子

睡觉

生长打比方

篇13:《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04-15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06-29

16课范仲淹的故事教案06-11

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05-09

范仲淹的故事06-20

范仲淹的故事范文05-26

范仲淹的故事课文06-29

北宋范仲淹的故事04-15

范仲淹的故事1范文06-06

范仲淹的故事说课06-29

上一篇:没有情人节的发说说下一篇:教研组年底总结